專利名稱:電源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源連接器,特別指一種插接空間內具有外側封閉的中空對 接部的電源插座。
背景技術:
電源插座廣泛用于電器產品,例如手提式音響或DVD放影機,以及信息產品,例 如計算機、筆記本電腦、移動電話等,藉由兩端均為插頭的電源線分別嵌插產品的電源插座 與市電插座,使該產品得電以供使用者操作。而電源插座內部所不可或缺的組件是至少一根金屬插銷,傳統的金屬插銷可分為 空心與實心兩種,如圖11所示,空心金屬插銷是在一金屬板材(例如銅板)沖出一預定造 形的片體,然后將其一端卷曲為圓柱形的接觸部,另端則延伸一扁平狀的端子部,該接觸部 與端子部是一體成型制成,而非鉚接連接,該空心金屬插銷的缺失在于,由于是卷曲成型, 片狀卷曲的接合處會產生一接縫,此接縫易因旋轉對插接的公頭內部端子產生破壞,此外, 片狀卷曲的插銷前緣包合處會形成接縫,而嚴重影響產品外觀。有鑒于前述空心金屬插銷的缺失,同行間便提出一種具有實心金屬插銷的電源插 座,如圖12所示,該電源插座的座體A內具有實心接觸銷B與端子C,實心接觸銷B為穿設 于座體A內,實心接觸銷B上設有抵持于座體A前側的擋環Bi,實心接觸銷B伸出至座體A 后方一側則設有連接端B2,端子C則與實心接觸銷2的連接端B2鉚合,讓實心接觸銷B固 定于座體A內,由于該實心接觸銷B為利用車削方式制作,因擋環Bl為具有較實心接觸銷 B大的外徑,所以金屬料材需要至少等同于擋環Bl的外徑,才可車削形成實心接觸銷B及 擋環Bl,車削產生的廢料約占整體40 %,如此一來,其實心接觸銷B的制作成本便會大幅提 高,且因需進行鉚合,不僅增加了鉚合的設備及加工成本,且若實心接觸銷B的連接端B2與 端子C因鉚合強度不足或受外力破壞使鉚接位置松動時,將導致高溫、接觸不良、產生火花 或脫落的情形,而嚴重影響產品的使用安全。因此,如何解決現有電源插座的問題與缺失,即為從事本行業的相關廠商所亟欲 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發明內容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種電源插座,通過對 對接部的結構改進,提高電源插座相對插接的公頭的連接性能。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電源插座,包括絕緣座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絕緣座體內部形成有插 接空間,所述第一端子設于插接空間內,而所述第二端子嵌設于絕緣座體底部內,其特征在 于所述第一端子于基部朝向一側延伸設有位于插接空間內且呈外側封閉的中空對接部, 而在所述基部側邊朝向遠離對接部的方向設有伸出絕緣座體外的電性連接部,所述電性連 接部設有一個以上連接到電路板的連接腳。[0009]進一步地,前述的一種電源插座,其中該第一端子的對接部與基部連接處設有朝 外漸擴的彎弧部;該第一端子的電性連接部設有一個以上朝平行基部方向延伸的穿孔型連 接腳,所述穿孔型連接腳末端呈漸縮狀;該第一端子的電性連接部設有一個以上朝平行基 部方向延伸的表面焊接型連接腳,所述表面焊接型連接腳末端垂直彎折設有曲折部。更進一步地,前述的一種電源插座,其中該電性連接部延伸有平行基部的三個呈 平行狀排列的穿孔型連接腳,電性連接部與基部之間設有同向連續彎折的曲折部。再進一步地,前述的一種電源插座,其中該電性連接部延伸有平行基部的三個呈 三角狀排列的穿孔型連接腳,其中所述中央的連接腳與電性連接部之間設有連續彎折的彎 曲部。進一步地,前述的一種電源插座,其中該絕緣座體在插接空間一側設有連通至后 方外側的收納槽,且第二端子具有對應收納槽的基板,且基板由收納槽朝對接部延伸設有 彈臂,所述彈臂上彎曲設有伸入插接空間的接觸部,而基板相對彈臂的另一側延伸有穿出 于絕緣座體外的接腳。更進一步地,前述的一種電源插座,該絕緣座體收納槽兩側分別設有定位槽,而第 二端子的基板兩側分別設有固定于定位槽的卡固部。再進一步地,前述的一種電源插座,該第二端子的彈臂末端反向彎折形成彎折部, 且在彎折部末端朝絕緣座體的插接空間內彎設形成接觸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應用,其突出效果為第一端子采用外側封閉的中空對接部,消除了公頭內部由于接縫卡住而造成損傷 的可能,提升產品使用安全性的同時,又具有完整、圓滑的外觀美化性。再者,由于制造工藝 的簡化,本實用新型的電源插座還具有提升產品良率,降低連接器生產成本的優點。以下便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 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外觀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剖面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端子沖壓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與公頭插接前的側視剖面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與公頭插接后的側視剖面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立體分解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立體分解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四的立體分解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端子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11是現有技術電源插座的立體外觀圖; 圖12是現有技術電源插座的側視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立體外觀圖、立體分解圖、立體剖面 圖、第一端子沖壓示意圖及其與公頭插接前的側視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該電源 插座(母座)包括絕緣座體1、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殼體4,分別來看該絕緣座體1內部形成有連通至前方外側的插接空間10,且插接空間10 —側設有 連通至后方外側的收納槽11,收納槽11 二側又分別設有定位槽111,絕緣座體1于相鄰收 納槽11的二外側壁分別凸設有呈τ型的擋止塊12,絕緣座體1又于擋止塊12側邊凹設有 抵壓槽13,絕緣座體1又于另外的三側壁分別設有連通外部的穿槽14。該第一端子2通過包射方式(insert molding)于外部成型有絕緣座體1,第一端 子2于基部21利用連續沖壓方式朝一側延伸有位于絕緣座體1插接空間10內且外側外側 封閉的中空對接部22,對接部22與基部21連接處又設有朝外漸擴的彎弧部,基部21側邊 又延伸有至絕緣座體1側邊外部以電性連接于電路板6的電性連接部23,其電性連接部23 可由基部21平行向延設有一末端漸縮的穿孔型連接腳231。該第二端子3為具有二側分別插入定位槽111的基板31,基板31 二側又分別設有 固定于定位槽111內的卡固部311,且基板31延伸有由收納槽11朝前的彈臂32,彈臂32 上彎曲有伸入插接空間10的接觸部321,基板31相對彈臂32的另側則延伸有供電路板6 電性連接的接腳33。該殼體4為包覆于絕緣座體1外側,其殼體4內側形成有收納絕緣座體1的收納 空間40,且殼體4為利用金屬材質制成,殼體4后方朝前凹設有相對卡抵于絕緣座體1各擋 止塊12的二止擋槽41,殼體4 二側朝內延伸彎折有相對抵持于絕緣座體1各抵壓槽13的 抵壓彈片42,且殼體4三側壁分別朝內延伸有穿過絕緣座體1各穿槽14并伸入插接空間 10內的迫緊彈片43,且各抵壓彈片42與各迫緊彈片43外側透設有剖槽44。上述的第一端子2除可利用包射方式(insert molding)于外部成型有絕緣座體 1,又可利用組裝方式將第一端子2裝設于絕緣座體1內,其第一端子2可利用卡扣、嵌固凸 齒、止擋片等結構與絕緣座體1的扣槽、嵌固槽、卡槽形成定位(圖中未示出),其僅具供第 一端子2與絕緣座體1確實定位而不會脫落的功能即可,因此部分并非本專利的訴求重點, 如利用其他修飾及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創作的專利范圍內,合予陳明。再如圖2至圖6所示,是為該電源插座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圖、立體剖面圖、第一 端子沖壓示意圖,及其與公頭插接前、后的側視剖面圖。由圖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該電連接器 使用時,是以第一端子2的電性連接部23及第二端子3的接腳33電性連接于電路板6,再 于絕緣座體1的插接空間10內插入公頭5,因公頭5由前側朝內設有對接孔51,當公頭5插 接時,便會利用對接孔51內的端子供第一端子2的對接部22插入形成電性接觸,而公頭5 外側的分離式端子則抵壓第二端子3的接觸部321或與殼體4的各抵壓彈片42形成電性 接觸,藉此達到二電極都連通的效果,以進行電源傳導。該第一端子2的對接部22為利用單次或多次沖壓呈中空狀,亦可利用鑄造方式成 型有外側封閉的中空對接部22 ;因此,第一端子2在制造時,便不會有廢棄邊料的產生,因 而可節省制造成本,且公頭5插接、旋轉時,由于對接部22為呈外側封閉狀,便不會因接縫 卡住而產生破壞,即可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且外觀仍維持完整的圓滑面。再者,公頭5插入絕緣座體1的插接空間10后,殼體4的復數迫緊彈片43將會抵持于公頭5外側壁面,讓公頭5不易滑出,更可于公頭5外側壁設有環狀凹槽,讓復數迫緊 彈片43卡入環狀凹槽,以提高拔出力來防止松脫。再請如圖2、圖3、圖5、圖7和圖8所示,是為該電源插座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圖、 立體剖面圖、其與公頭插接前的側視剖面圖、實施例二的立體分解圖、實施例三的立體分解 圖。由圖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該第一端子2的電性連接部23除可于基部21側邊平行向延 伸有一個、二個或二個以上末端漸縮的穿孔型連接腳231,讓各連接腳231可穿過電路板6 上的默認孔洞再進行焊接來形成電性連接的外,電性連接部23亦可延伸有一個或一個以 上連接腳231,且各連接腳231上設有垂直狀彎折的曲折部232,讓連接腳231為與基部21 呈垂直向,連接腳231即可利用表面焊接方式與電路板6電性連接。另請如圖2、圖3和圖9所示,是為該電源插座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圖、立體剖面 圖,及實施例四的立體分解圖。由圖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該第一端子2可于基部21側邊延 伸有電性連接部23,其電性連接部23下方延伸有平行基部21的三個末端漸縮的穿孔型連 接腳231,電性連接部23與基部21之間設有同向連續彎折的曲折部232,使電性連接部23 位于基部21后方呈平行狀,且三個連接腳231的中央連接腳231與電性連接部23之間為 設有連續彎折狀的彎曲部233,讓三個連接腳231為呈三角狀,三個連接腳231便可穿過電 路板6并焊接形成電性連接。還請如圖2、圖6及圖10所示,是為該電源插座實施例一的立體分解圖、其與公頭 插接后的側視剖面圖,及第二端子的立體分解圖,由圖中所示可清楚看出,該第二端子3除 了可于基板31朝前延伸有彈臂32,且彈臂32前端具有朝絕緣座體1插接空間10內彎曲 的接觸部321外,第二端子3亦可于彈臂32末端先反向彎折有彎折部322,再于彎折部322 末端朝絕緣座體1的插接空間10內彎曲有接觸部321,讓公頭5插入絕緣座體1的插接空 間10時,公頭5可利用前端外緣的傾斜面推抵接觸部321,讓彎折部322順利產生彈性變 形,而公頭5拔出時,卻需要以平行向施力讓接觸部321受到垂直向施力,才可抵消彎折部 322的彈性恢復力,讓公頭5順利拔出,因此,便可具有輕插入力極高拔出力的優點,藉此達 到好插入卻不易脫離的目的。上述本實用新型的電源插座于實際使用時,具有下列各項優點(一 )該第一端子2的對接部22成型呈外側封閉的中空狀,第一端子2在制造時, 便不會有因車工產生廢棄邊料的情形,且外側封閉狀對接部22在公頭5插接、旋轉時,公頭5 端子不會因接縫卡住而產生破壞,而可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且外觀仍維持完整的圓滑面。( 二)第一端子2僅需透過沖壓制程便可形成對接部22及電性連接部23的連接 腳231、曲折部232或彎曲部233,由于制程簡單且僅需利用單一種類機臺,不僅加工快速、 良率提升,更可降低生產成本。綜上,本實用新型主要針對電源插座對接部進行改進,其為沖壓形成的中空且外 側封閉結構;于插接、旋轉時,公頭端子不會因接縫卡住而產生破壞,以提高使用安全性,且 外觀仍維持完整的圓滑面為主要保護重點。以上基于多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并非以此限 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故凡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為的簡易修飾或 等效結構變化,均應同理包含于本專利申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電源插座,包括絕緣座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絕緣座體內部形成有插接空間,所述第一端子設于插接空間內,而所述第二端子嵌設于絕緣座體底部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于基部朝向一側延伸設有位于插接空間內且呈外側封閉的中空對接部,而在所述基部側邊朝向遠離對接部的方向設有伸出絕緣座體外的電性連接部,所述電性連接部設有一個以上連接到電路板的連接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對接部與基部連接 處設有朝外漸擴的彎弧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電性連接部設有一 個以上朝平行基部方向延伸的穿孔型連接腳,所述穿孔型連接腳末端呈漸縮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性連接部延伸有平行基部的 三個呈平行狀排列的穿孔型連接腳,電性連接部與基部之間設有同向連續彎折的曲折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性連接部延伸有平行基部的 三個呈三角狀排列的穿孔型連接腳,其中所述連接腳之一與電性連接部之間設有連續彎折 的彎曲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電性連接部設有一 個以上朝平行基部方向延伸的表面焊接型連接腳,所述表面焊接型連接腳末端垂直彎折設 有曲折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座體在插接空間一側設有 連通至后方外側的收納槽,且第二端子具有對應收納槽的基板,且基板由收納槽朝對接部 延伸設有彈臂,所述彈臂上彎曲設有伸入插接空間的接觸部,而基板相對彈臂的另一側延 伸有穿出于絕緣座體外的接腳。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座體收納槽兩側分別設有 定位槽,而第二端子的基板兩側分別設有固定于定位槽的卡固部。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的彈臂末端反向彎折 形成彎折部,且在彎折部末端朝絕緣座體的插接空間內彎設形成接觸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揭示了一種電源插座,包括絕緣座體、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其中所述絕緣座體內部形成有插接空間,所述第一端子設于插接空間內,而所述第二端子嵌設于絕緣座體底部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于基部朝向一側延伸設有位于插接空間內且呈外側封閉的中空對接部,而在所述基部側邊朝向遠離對接部的方向設有伸出絕緣座體外的電性連接部,所述電性連接部設有一個以上連接到電路板的連接腳。本實用新型由于第一端子采用外側封閉的中空對接部,消除了公頭內部由于接縫卡住而造成損傷的可能,提升產品使用安全性的同時,又具有完整、圓滑的外觀美化性。再由于制造工藝的簡化,該電源插座還具有提升產品良率,降低連接器生產成本的優點。
文檔編號H01R13/04GK201752042SQ201020149968
公開日2011年2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26日
發明者劉顯鈞 申請人:易登電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