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插座、金屬零件及卡鎖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形成有將照相機模塊等插入體收容的收納空間的插座、限定該收納空間的金屬零件、及用于將設于該插座和金屬零件的插入體等物體卡住的卡鎖結構。
背景技術:
以往,將照相機模塊等插入體收容的插座要求小型化。作為解決該課題的技術的一例,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有將接觸件和絕緣體等零件一體化,由單一零件構成插座1,通過零件數的削減,實現組裝工序的簡化、廉價化及低背化。該插座1是對金屬板材進行沖壓加工形成四角框形狀以形成收容部ld,并在左右兩側面形成缺口并彎曲加工而形成一對卡合彈簧lb。在收容于該插座1的照相機模塊2中,采用具有從其左右兩側面的兩上角部朝向下方的長方形的缺口部2b的結構。卡合彈簧Ib構成在照相機模塊2揷入插座1的收容部Id的途中卡住缺口部2b,防止照相機模塊2從插座1脫離的卡鎖結構。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特開2008-016419號公報(段落0020、0021、0027、圖4 圖 7)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如上述將照相機模塊2收容于插座1的收容部Id的情況下,首先,各卡合彈簧 Ib被照相機模塊2的側面推壓而相對于收容部Id朝外側方向彈性變位。接著,當照相機模塊2朝收容部Id較深地進入時,各卡合彈簧Ib因其彈性而欲朝收容部Id的內側方向返回,從而進入照相機模塊2的各缺口部2b。其結果是,卡合彈簧Ib與缺口部2b卡合,照相機模塊2不會從插座1脫離。在此,由于專利文獻1記載的插座1的高度至少在卡合彈簧Ib的長度以上,所以, 當降低插座1時,卡合彈簧Ib也縮短。但是,卡合彈簧Ib縮短的話,卡合彈簧Ib的彈性變小而不易彈性變位,從而無法將照相機模塊2收容于插座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確保通過彈性變形允許插入體朝插座的插入并防止插入后的插入體脫離的彈簧部的彈性,且將插座小型化。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插座包括收容部,其由金屬板形成,形成筒狀并具有開口,且形成有將從前述開口插入的插入體收容的收容空間;彈簧部,其在前述金屬板設置孔部且不從前述金屬板分離地形成,在與形成前述開口的前述金屬板的緣部交叉的方向上,從前述緣部朝向沿著前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的內側舌狀地延伸,前端側區域被彎折,并從前述金屬板的壓延面朝前述收容空間側突出,卡住收容于前述收容空間的前述插入體;以及連結部,其從前述彈簧部的根側延伸,一側邊是前述緣部,另一側邊隔著前述孔部與前述緣部平行地形成。本發明的金屬零件包括彈簧部,其在限定將插入體收容的收容空間的金屬板上設置孔部,且不從前述金屬板分離地形成,在與前述金屬板的緣部交叉的方向上,從前述緣部朝向沿著前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的內側舌狀地延伸,前端側區域被彎折,且從前述金屬板的壓延面朝前述收容空間側突出,卡住從前述緣部沿著朝向前述收容空間側的前述金屬板的壓延面滑動并收容于前述收容空間的前述插入體;以及連結部,其從前述彈簧部的根側延伸,一側邊是前述緣部,另一側邊隔著前述孔部與前述緣部平行地形成。本發明的卡鎖結構包括彈簧部,其在金屬板上設置孔部,且不從前述金屬板分離地形成,在與前述金屬板的緣部交叉的方向上,從前述緣部朝向沿著前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的內側舌狀地延伸,前端側區域被彎折,且從前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突出;以及連結部,其從前述彈簧部的根側延伸,一側邊是前述緣部,另一側邊隔著前述孔部與前述緣部平行地形成。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隨著彈簧部的彈性變位,從彈簧部的根側延伸的連結部也扭轉。因此,即使將彈簧部縮短,通過連結部的扭轉彈性也能確保足夠的彈性。因此,可以確保通過彈性變形允許插入體朝插座的插入并防止插入后的插入體脫離的彈簧部的彈性,且能使插座小型化。
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的插座的立體圖。圖2 (a)是插座的后視圖。圖2(b)是插座的左視圖。圖2 (c)是插座的俯視圖。圖 2(d)是插座的右視圖。圖2(e)是插座的后視圖。圖2(f)是插座的主視圖。圖3(a)是將插座的一部分擴大表示的立體圖。圖3(b)是圖3(a)的A向視圖。圖4(a) 圖4(c)表示將照相機模塊插入插座外殼的收容空間時的第一卡鎖的動作,是圖3(a)的B-B線剖視圖。圖5是第二實施方式的插座的立體圖。(符號說明)101 插座102a:側壁(收容部)102ab 緣部106 第一卡鎖(彈簧部)109 孔部110:連結部121 收容空間121a:開口301 照相機模塊(插入體)501 插座503 金屬零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圖1至圖4說明一實施例。為了方便說明,將本實施例稱為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是適用于照相機模塊插座的例子。圖1是插座101(照相機模塊插座)的立體圖。圖2(a)是插座101的后視圖。圖2(b)是插座101的左視圖。圖2 (c)是插座101的俯視圖。 圖2(d)是插座101的右視圖。圖2(e)是插座101的后視圖。圖2 (f)是插座101的主視圖。插座101具有作為收容部的插座外殼102。該插座外殼102的側壁10 是對板狀的金屬構件進行沖壓加工、設置孔部109、并進一步折曲加工而形成的。側壁10 為形成長方體形狀的收容空間121而形成筒狀,其上表面為開口 121a,在其底面配置有多個接觸件103。從開口 121a插入有作為插入件的照相機模塊301(參照圖4(a) 圖4(c)),并收容于收容空間121。在照相機模塊301中,從其側面的上角部朝向下方形成有長方形的切口部302(參照圖4(b)及圖4(c))。接觸件103是對具有彈性的金屬板進行沖壓,將其一部分折曲形成的構件,俯視觀察呈細長的矩形形狀。接觸部104從該接觸件103的一個端部朝該接觸件103的內側方向延伸。接觸部104從插座外殼102的底面朝插座外殼102的開口 121a側折曲地立起。 此外,基板連接部105從接觸件103的另一端突出。基板連接部105從插座外殼102的側壁10 朝外側突出,通過焊接等固定在位于插座101的側面側的電子設備的電子電路基板 (未圖示)上。接觸件103在插座101的底面以其長邊彼此相對的方式形成有兩列列狀排列接觸件列103a。插座外殼102及接觸件103以及接觸件103彼此被樹脂151固定。更詳細來說,將通過加熱熔融而液化的樹脂151射出到插座外殼102與接觸件103之間、及接觸件103彼此之間的空間中。通過該樹脂151的硬化,使插座外殼102及接觸件103的位置關系、以及接觸件103彼此的位置關系固定。圖3 (a)是將插座101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圖3 (b)是圖3 (a)的A向視圖。在插座外殼102的相對的二個側壁10 中,分別形成有第一卡鎖106。此外,在插座外殼102的四個側壁10 中,分別形成有第二卡鎖107。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卡鎖106 相當于技術方案中的“彈簧部”。第一卡鎖106及第二卡鎖107均通過在側壁10 中設置孔部109,而不從該側壁 10 分離地形成,并形成舌狀。此外,第一卡鎖106及第二卡鎖107均在與形成開口 121a 的側壁10 的緣部102ab交叉的方向上從包含緣部102ab的側壁10 的上緣部102aa垂下,并朝向沿著側壁10 的壓延面的內側延伸。此外,第一卡鎖106及第二卡鎖107均在該上緣部102aa的附近部分朝向收容空間121側折曲。此外,第一卡鎖106及第二卡鎖107 均具有將其前端側區域(第一卡鎖106和第二卡鎖107的下方部分的區域)朝側壁10 側折曲而形成的止脫部108。連結部110從第一卡鎖106的上緣部102aa側(根側)延伸。連結部110是沿著插座外殼102的緣部102ab延伸的橫向長的部分。連結部110的上方的側邊由插座外殼102 的緣部102ab形成。連結部110的下方的側邊隔著孔部109與插座外殼102的緣部102ab 平行地形成。連結部110的下方的側邊最好與插座外殼102的緣部102ab平行地延伸。但是,在插座外殼102的緣部102ab中,在位于第一卡鎖106上方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11。凹部111從插座外殼102的緣部102ab朝下方凹陷,在第一卡鎖106中以比連結部110更朝向沿著插座外殼102的壓延面的內側進入的方式形成V字狀。此外,凹部111 的最低點112位于第一卡鎖106的中心線113上。圖4(a) 圖4(c)表示將照相機模塊301插入插座外殼102的收容空間121時的
5第一卡鎖106的動作,是圖3(a)的B-B線剖視圖。將照相機模塊301插入如上所述構成的插座101的收容空間121的情況下,照相機模塊301被定位在插座外殼102的開口 121a,依此狀態朝向插座外殼102的底面(參照圖1)移動(圖4(a))。在該移動的途中,照相機模塊301的下方部分將第一卡鎖106相對于收容空間121朝外側方向推壓。由此,第一卡鎖 106如圖4(b)所示地相對于收容空間121朝外側方向彈性變位。在此重要的是,由于連結部110橫向較長地形成,所以,連結部110會隨著第一卡鎖106的彈性變位朝方向S扭轉。接著圖4(b)所示的狀態照相機模塊301進一步朝下方移動的話,連結部110因其扭轉彈性而欲朝與方向S相反的方向S’返回,此外,第一卡鎖106因其彈性而欲朝收容空間121側返回,進入照相機模塊301的切口部302 (圖4 (c))。其結果是,第一卡鎖106的止脫部108與照相機模塊301的切口部302卡合,使得照相機模塊301不會從插座101脫離。如此,在本實施例的插座101中,通過設有連結部110,隨著第一卡鎖106的彈性變位使連結部110也扭轉。即,通過連結部110,使第一卡鎖106整體的彈性變大。因此,即使將第一卡鎖106縮短,也能確保照相機模塊301插入收容空間121時變形所需的足夠的彈性。因此,可以確保通過彈性變形允許照相機模塊301朝插座101的插入并防止插入后的照相機模塊301脫離的第一卡鎖106的彈性,且能使插座101小型化。此外,在本實施例的插座101中,在插座外殼102的緣部102ab形成有凹部111。 通過該凹部111,連結部110變得更細,容易在連結部110產生扭轉,連結部110的扭轉彈性變大。因此,可以將第一卡鎖106進一步縮短,能使插座101進一步小型化。接著,根據圖5說明另一實施方式。為了方便說明,將本實施例稱為第二實施例。 另外,在第二實施例中,對于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也省略其說明。本實施例是適用于構成照相機模塊插座的金屬零件的例子。圖5是插座501 (照相機模塊插座)的立體圖。在本實施例中,插座501具有一對塑料平板502及一對金屬零件503。一對塑料平板502彼此相對。在該塑料平板502中均未設置第一卡鎖106及第二卡鎖107。此外,一對金屬零件503也彼此相對。在該金屬零件 503中設有第一卡鎖106及第二卡鎖107。此外,塑料平板502及金屬零件503相互不同地并列并由固定構件(未圖示)固定,從而形成長方體形狀的收容空間121。在本實施例中,照相機模塊301也被定位于插座外殼102的開口 121a,并依此狀態朝向插座外殼102的底面,沿著金屬零件503的壓延面滑動移動,從而收容于收容空間121。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照相機模塊301的下方部分也將第一卡鎖106相對于收容空間121朝外側方向推壓,使第一卡鎖106彈性變位,隨之使連結部110朝方向S扭轉。接著,由于第一卡鎖106的彈性和連結部110的扭轉彈性,第一卡鎖106欲朝收容空間121側返回,第一卡鎖106進入照相機模塊301的切口部302。即,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卡鎖106的止脫部108 與照相機模塊301的切口部302也卡合,照相機模塊301也不會從插座101脫離。另外,適用于第一實施例的插座101和第二實施例的插座501的從第一卡鎖106 將連結部110延伸出而構成的卡鎖結構并不僅可適用于插座101,當然也可以適用于其它零件。
權利要求
1.一種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容部,該收容部由金屬板形成,形成筒狀并具有開口,且形成有將從所述開口插入的插入體收容的收容空間;彈簧部,該彈簧部在所述金屬板上設置孔部且不從所述金屬板分離地形成,在與形成所述開口的所述金屬板的緣部交叉的方向上,從所述緣部朝向沿著所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的內側舌狀地延伸,前端側區域被彎折,并從所述金屬板的壓延面朝所述收容空間側突出,從而卡住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的所述插入體;以及連結部,該連結部從所述彈簧部的根側延伸,一側邊是所述緣部,另一側邊隔著所述孔部與所述緣部平行地形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板的緣部在所述彈簧部比所述連結部更朝向沿著所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的內側凹進地凹陷。
3.一種金屬零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彈簧部,該彈簧部在限定將插入體收容的收容空間的金屬板上設置孔部,且不從所述金屬板分離地形成,在與所述金屬板的緣部交叉的方向上,從所述緣部朝向沿著所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的內側舌狀地延伸,前端側區域被彎折,且從所述金屬板的壓延面朝所述收容空間側突出,卡住從所述緣部沿著朝向所述收容空間側的所述金屬板的壓延面滑動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的所述插入體;以及連結部,該連結部從所述彈簧部的根側延伸,一側邊是所述緣部,另一側邊隔著所述孔部與所述緣部平行地形成。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金屬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板的緣部在所述彈簧部比所述連結部更朝向沿著所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的內側凹進地凹陷。
5.一種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彈簧部,該彈簧部在金屬板設置孔部,且不從所述金屬板分離地形成,在與所述金屬板的緣部交叉的方向上,從所述緣部朝向沿著所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的內側舌狀地延伸,前端側區域被彎折,且從所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突出;以及連結部,該連結部從所述彈簧部的根側延伸,一側邊是所述緣部,另一側邊隔著所述孔部與所述緣部平行地形成。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卡鎖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板的緣部在所述彈簧部比所述連結部更朝向沿著所述金屬板的壓延面的內側凹進地凹陷。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插座、金屬零件及卡鎖結構。本發明能確保通過彈性變形允許插入體朝插座的插入并防止插入后的插入體脫離的彈簧部的彈性,且能使插座小型化。插座外殼(102)由金屬板形成,形成筒狀并具有開口(121a),形成有收容空間(121)。第一卡鎖(106)在插座外殼(102)的側壁(102a)設置孔部(109),且不從側壁(102a)分離地形成。第一卡鎖(106)在與側壁(102a)的緣部(102ab)交叉的方向上,從緣部(102ab)朝向沿著側壁(102a)的壓延面的內側舌狀地延伸。第一卡鎖(106)卡住收容于收容空間(121)的照相機模塊(301),以防止該照相機模塊(301)脫離。連結部(110)從第一卡鎖(106)的根側延伸,一側邊是緣部(102ab),另一側邊隔著孔部(109)與緣部(102ab)平行地形成。
文檔編號H01R13/46GK102157840SQ20101060230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7日
發明者淺井清 申請人:Sm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