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及其端蓋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池,且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信道結構的電池。
背景技術:
在市面上,不論小至炙手可熱的攜帶式電子產品,或是大至代步用的汽機車,其中均裝設有電池。因此,如何能降低電池生產成本,且可提供消費者一個安全且良好的電池, 一直是業界努力的目標。鋰電池因其擁有高功率(輸出)及高能量密度而被廣泛的應用。一般而言,鋰電池內部具有由正極層、隔離層與負極層構成的極卷,其中隔離層使得正極層與負極層不會直接接觸在一塊。此極卷是以層迭或卷繞的方式容納于電池容器中,且在該電池容器填滿電解液之后,該電池容器就被密封,該電池經過起始充電后就可被用以當作一電池。由于鋰電池充放電時,極卷的每一個位置都會放出熱,而在正極層與負極層之間以及多層堆棧或卷繞的極卷之間的隔離層是熱的阻絕體,因此電池內部的熱將不易散出, 而大量的蓄積在極卷內部。而且,由于正極層與負極層的基材是導電材料,因此,電池內部的熱會由正極層與負極層傳導,而集結在極卷電流集結點。一般而言,為了能將電流導出以及使電池容器容易密封,極卷電流集結點通常是設置在電池中心,如此將使得大量的熱蓄積在電池中心,導致電池內部的溫度分布不均。結果電池內部溫度的持續上升,意味者電池熱失控機會增加。一旦電池產生熱失控,最終可能導致電池爆炸。現有技術中有關于電池散熱的相關技術大多是采用在殼體上設置導熱層或散熱鰭片等方式,以使熱擴散至外部。但是,從電池殼體的外部移走熱,仍無法使電池內部的溫度分布均勻也無法避免熱集中極卷電流集結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電池及其端蓋組,可以提高電極端子與匯集構件間耦接的可靠度,并避免電池過熱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包括多個電池極卷以及二端蓋組。各電池極卷包括中心構件與至少一極片。中心構件的兩端分別具有彎折部。極片至少包括正極層與負極層。極片卷繞在中心構件外部,其中電池極卷并列配置,且兩端的彎折部構成端子設置部。二端蓋組分別設置于端子設置部上。中心構件作為熱與電流的熱電共同通道,熱與電流都通過涂布金屬基材引導至中心構件再引導至電池的端子部位。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二端蓋組包括極卷組合構件、端子結合構件、電極端子、強度補強塊、端蓋以及墊片組。極卷組合構件設置于電池極卷的一端,以組合電池極卷, 極卷組合構件上至少具有一開口,彎折部可穿過開口。端子結合構件、電極端子、強度補強塊、端蓋以及墊片組依序結合于極卷組合構件的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端子結合構件是以螺絲、鉚合或焊接方法固定在極卷組合構件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墊片組、端蓋、強度補強塊以及電極端子是以螺絲、 鉚合或焊接方法固定在端子結合構件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墊片組、端蓋以及強度補強塊是以螺絲、鉚合或焊接方法固定在電極端子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墊片組選自絕緣墊片與氣密墊片所組的族群,且墊片組的材質包括由多層不同高分子材料復合而成的材料。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電極端子包括導電部以及導熱部。導熱部環繞導電部。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中心構件包括主體部、第一電極匯集構件、第二電極匯集構件以及第一連接構件。主體部由高導熱材質(高導熱材質的傳導系數高于10W/mK) 構成。第一電極匯集構件與第二電極匯集構件分別設置于主體部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第二端與第一端相對。第一連接構件由高導熱絕緣材質(高導熱絕緣材質的傳導系數高于IOW/ mK)構成。第一連接構件設置于主體部與第一電極匯集構件之間,以連接第一電極匯集構件與主體部,其中彎折部是設置于第一電極匯集構件與第二電極匯集構件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二電極匯集構件與主體部是由相同導電材料構成,第二電極匯集構件與主體部是一體成形的單一組件。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連接構件設置有接合槽,且主體部的第一端設置有凸緣,并以焊接、粘接、鉚接或卡筍方式連接于接合槽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電池更包括第二連接構件。第二連接構件由高導熱絕緣材質(高導熱絕緣材質的傳導系數高于10W/mK)構成。第二連接構件設置于主體部與第二電極匯集構件之間,以連接第二電極匯集構件與主體部。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連接構件與第二連接構件上分別設置有接合槽,且主體部的第二端與第一端分別設置有凸緣,并以焊接、粘接、鉚接或卡筍方式連接于接合槽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連接構件與第二連接構件上分別設置有接合槽,且第一電極匯集構件與第二極電極匯集構件分別設置有凸緣,并以焊接、粘接、鉚接或卡筍方式連接于接合槽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正極層具有多個正極導接部,連接至第一電極匯集構件;負極層具有多個負極導接部,連接至第二電極匯集構件。本發明提出一種電池的端蓋組,包括極卷組合構件、端子結合構件、電極端子、強度補強塊、端蓋以及墊片組。極卷組合構件至少具有一開口,以使極卷的端子設置部可穿過開口,其中端子設置部由極卷的中心構件的兩端的彎折部形成。端子結合構件、電極端子、 強度補強塊、端蓋以及墊片組依序結合于極卷組合構件之上,其中電極端子包括導電部以及環繞導電部的導熱部。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端子結合構件是以螺絲、鉚接或焊接方法固定在極卷組合構件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墊片組、端蓋、強度補強塊以及電極端子是以螺絲、 鉚接或焊接方法固定在端子結合構件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墊片組、端蓋以及強度補強塊是以螺絲、鉚接或焊接方法固定在電極端子上。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墊片組選自絕緣墊片與氣密墊片所組的族群。在本發明的電池及其端蓋組中,極卷組合構件具有可使端子設置部穿過的開口, 而將多個極卷組合在一起。其中,端子設置部例如是由極卷的中心構件的兩端的彎折部形成。電極端子與彎折部連接,且電極端子由導電部以及環繞導電部的導熱部構成。在電池內部,導電和導熱為同一路徑,但利用此電極端子分開導電路徑與導熱路徑。導熱部與電池外部設置的散熱裝置連接,而可以快速的將電池內部的熱量抽走、降低電池組中各電池的溫度差異性,進而降低熱失控的發生。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圖IA所繪示為一實施例的電池極卷的中心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IB所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中心構件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圖IC所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中心構件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圖ID所繪示為另一實施例的電池極卷的中心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所繪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池極卷的結構示意圖;圖3所繪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端蓋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所繪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池的結構示意圖;圖5A至5B所繪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池的結構部分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100:中心構件102 主體部104、106:連接構件108、110 電極匯集構件102a、102b、108c、110c 凸緣102c、302a:開口102d:吸熱材料104a, 104bU06a, 106b 接合槽。108a、1 IOa 連接部10汕、IlOb:彎折部200 電池極卷202 極片204 正極層206、210:隔離層208:負極層212 正極導接部214 負極導接部300 端蓋組
6
302 極卷組合構件304 端子結合構件306 電極端子308 強度補強塊310 端蓋312 墊片組306a:導電部306b 導熱部312a,312c 絕緣墊片312b 氣密墊片316a、316b、318a、318b、320a、320b、320c、320d 螺絲400 外殼體402 端子設置部404 端子組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提出一種電池結構,具有中心構件與端蓋組。中心構件例如設置于極卷內部。中心構件例如由主體部、電極匯集構件與連接構件所組成。中心構件的主體部由高導熱材質構成;連接構件由高導熱絕緣材質構成;且電極匯集構件由導電材質構成。因此整個中心構件可以快速的導熱,使電池內部的溫度分布均勻,而可避免熱集中極卷電流集結點。而且,通過電池外部設置的散熱裝置,也可快速的將電池內部的熱量抽走。此外,中心構件的兩末端亦可以設計成具有彎折部,此彎折部是作為端子連接部,并可以用作為散熱鰭片。端蓋組例如由極卷組合構件、端子結合構件、電極端子、強度補強塊、端蓋以及墊片組構成。極卷組合構件具有可使端子設置部穿過的開口,而將多個極卷組合在一起。其中,端子設置部例如是由極卷的中心構件的兩端的彎折部形成。電極端子與彎折部連接,且電極端子例如由導電部以及環繞導電部的導熱部構成。在電池內部,導電和導熱為同一路徑,但利用此電極端子分開導電路徑與導熱路徑。導熱部與電池外部設置的散熱裝置連接, 而可以快速的將電池內部的熱量抽走、降低電池組中各電池的溫度差異性,進而降低熱失控的發生。圖IA所繪示為一實施例的電池極卷的中心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IB所繪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中心構件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圖IC所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中心構件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圖IB與圖IC所繪示為圖IA中沿A-A線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在圖1A、圖 IB與圖IC中以方形的中心構件為例做說明。如圖IA所示,電池極卷的中心構件100例如由主體部102、連接構件104、106與電極匯集構件108、110構成。主體部102由高導熱材質構成,其中高導熱材質的傳導系數高于10W/mK。主體部 102的材質可以是導電材質,也可以是絕緣材質。主體部的材質是選自金屬材質與復合材料(如碳纖復合材料、高分子絕緣導熱復合材料等)所組的族群的其中之一。主體部102的兩端例如設置有凸緣l(^a、102b。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如圖IB所示,主體部102內部設有多個開口 102c,該些開口 102c中填滿吸熱材料102d。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如圖IC所示,主體部102內部設有多個毛細孔,且主體部102內部填充有液體或氣體的吸熱材料,例如乙醇等。連接構件104、106由高導熱絕緣材質構成,用以分開正、負極兩電極,以避免短路。高導熱絕緣材質的傳導系數高于10W/mK。連接構件104、106的材質是選自高導熱絕緣塑料Polyolefin添加納米碳球、金屬粉末或碳粉等所組的族群的其中之一。連接構件104、 106例如設置于主體部102的兩端。連接構件104連接電極匯集構件108與主體部102 ;連接構件106連接電極匯集構件110與主體部102。連接構件104、106上分別設置有多個接合槽 104a、104b、106a、106b。電極匯集構件108、110由導電材質構成,分別作為正極電極匯集構件與負極電極匯集構件。電極匯集構件108、110的材質是選自銅、鋁、金、鎳與鐵所組的族群的其中之一。 電極匯集構件108、110具有連接部108a、IlOa與彎折部108b、110b。彎折部108b、IlOb設置成垂直于連接部108a、110a。而且,在連接部108a、IlOa設置有凸緣108c、110c。電極匯集構件108、110的凸緣108c、110c以焊接、粘接、鉚接、卡筍等物理方式連接于接合槽104a、106a上。主體部102的凸緣l(^a、102a以卡筍、焊接、粘接、鉚接等物理方式連于接合槽104b、106b上。由于本發明的中心構件100的主體部102由高導熱材質構成;連接構件104、106 由高導熱絕緣材質構成;且電極匯集構件108、110由導電材質構成。因此整個中心構件100 可以快速的導熱,使電池內部的溫度分布均勻,而可避免熱集中極卷電流集結點。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以方型的中心構件為例做說明,但是本發明的中心構件的形狀可以對應電池的形狀以及結構而改變,因此中心構件亦可以為圓柱形等。在上述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僅為其中一種連結方式,重要的是連接構件104與電極匯集構件108、主體部102再加上連接構件106與電極匯集構件110組合成一平面式中心卷繞片(中心構件),此中心卷繞片(中心構件)可提供卷繞時的支撐能力,使極片卷繞于其上形成極卷,而此中心卷繞片(中心構件)是可以導電以及導熱的一種裝置。圖ID所繪示為另一實施例的電池極卷的中心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如圖ID所示,本發明的中心構件也可以只具有一個連接構件106,其中第二電極匯集構件108與主體部102是一體成型,且由相同導電材料構成。接著說明本案的電池極卷,圖2所繪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池極卷的結構示意圖。在圖2中,構件與圖IA相同者給予相同的標號并省略其說明。如圖2A所示,在電池極卷200具有中心構件100與至少一極片202。中心構件100 的結構如圖IA所示。極片202包括正極層204、隔離層206、負極層208與隔離層210依序堆棧而成。在本實施例中,極片202例如是卷繞設置在中心構件100上。正極層204例如是表面涂布有正極活性物質的鋁箔、鎳箔、不銹鋼箔等金屬箔。正極活性物質包括鋰過渡金屬氧化物,其中就容量或循環特性等平衡觀點而言,例如是鈷酸鋰、磷酸鐵或鋰錳氧等化合物。負極層208例如是表面涂布有負活性物質的銅箔、鎳箔、不銹鋼箔等金屬箔。負極活性物質包括碳、鈦、硅或其化合物等材料。于正極層204的一側設有未涂布有正極活性物質的正極導接部212 (留白部分),此正極導接部212連接至匯集構件110。于負極層208的一側設有未涂布有負活性物質的負極導接部214(留白部分),此負極導接部214連接至匯集構件108。正極導接部212與負極導接部214(留白部分)形成一層層堆棧區域,直接將留白部分多層焊接或鉚接于中心構件的金屬部分(電極匯集構件)。因此正極層204(例如鋁箔)、負極層208(例如銅箔)將形成散熱鰭片,經過中心構件金屬部分(電極匯集構件)收集熱電后傳導至端子部位后再用電池外部散熱裝置抽取熱量。中心構件作為熱與電流的熱電共同通道,熱與電流都通過涂布金屬基材引導至中心構件再引導至電池的端子部位。隔離層206與隔離層210的材質包括有機高分子材料(例如包含聚丙烯或聚乙烯等的聚烯烴系材料的多孔質膜)或無機材料(例如陶瓷制的不織布等的多孔質膜)。隔離層206與隔離層210可為單層結構也可為多層結構。在電池極卷200的結構中,首先將中心構件100卡入卷繞機(圖中未示),再覆上一層隔離層于中心構件100上(圖中未示),將卷繞機的頂端旋轉至少一圈以上,使該隔離層完全包覆中心構件100,然后在該隔離層間依序加入正極層204、負極層208并開始卷繞, 使正極層204、隔離層206、負極層208與隔離層210繼續包覆該中心構件100卷繞成極卷 300。另外,于該中心構件100、正極層204、負極層208之間注入電解液(例如鋰離子溶液), 而形成導電功能。在上述實施例的電池極卷200中,在中心構件100兩端設置電極匯集構件108與電極匯集構件110。極片202的正極導接部210與負極導接部214例如分別焊接在電極匯集構件110與電極匯集構件108上,即構成所謂極卷電流集結點。由于整個中心構件100由高導熱材質構成,而可以快速的導熱。因此,在電池內部所蓄積的熱可以經由中心構件100 將熱散出。因此,通過中心構件100可以移走電池內部以及電池電流集結點的熱累積、降低電池組中各電池的溫度差異性,進而降低熱失控的發生。圖3所繪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端蓋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所繪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池的結構示意圖。圖5A至5B所繪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電池的結構部分示意圖。如圖3所示,本發明的電池的端蓋組例如由極卷組合構件302、端子結合構件304、 電極端子306、強度補強塊308、端蓋310以及墊片組312構成。極卷組合構件302至少具有開口 302a,以使極卷的端子設置部可穿過開口 302a。 端子設置部由極卷的中心構件的兩端的彎折部形成(如圖2所示)。電極端子306包括導電部306a以及環繞導電部306a的導熱部306b。電極端子 306的材質例如是銅或鋁。強度補強塊308的材質例如是不銹鋼。墊片組312選自絕緣墊片312a、312c與氣密墊片312b所組的族群。墊片組312 的材質包括由多層不同高分子材料復合而成的材料。端子結合構件304、電極端子306、強度補強塊308、端蓋310以及墊片組312依序結合于極卷組合構件302之上。端子結合構件304例如是以螺絲316a、316b固定在極卷組合構件302上。墊片組312、端蓋310、強度補強塊308以及電極端子306例如是以螺絲 318a、318b固定在端子結合構件304上。墊片組312、端蓋310以及強度補強塊308例如是以螺絲320a、320b、320c、320d固定在電極端子306上。
如圖4所示,本發明的電池,其組成包括多個電池極卷200、二端蓋組300與外殼體 400。在本實施例中,以組合4個極卷200為例作說明,當然也可以視實際需要或設計而組合適當個數的極卷200。4個極卷200并列配置,以兩個極卷200為一組,且兩端的彎折部以相對的方式配置。這些彎折部構成一個平面區域,而作為端子設置部402。如圖5A所示,端子設置部 402(彎折部)的面積遠大于中心構件的截面積,因此可有效的于中心構件和端子連接界面中傳導熱。然后,利用兩個極卷組合構件302從兩端將電池極卷200組合在一起,電池極卷 200的彎折部(端子設置部40 穿過極卷組合構件上的開口 30加。接著,以螺絲將端子結合構件304固定于極卷組合構件302上。在套上外殼體400 之后,再利用螺絲、鉚釘或焊接等的物理接合方法將電極端子、強度補強塊、端蓋以及墊片組構成的端子組404結合于極卷組合構件304之上。如圖5B所示,電極端子的面積涵蓋端子設置部402(中心構件的彎折部)面積,電流路徑可以均勻分布在每一極卷中。在上述實施例的電池中,電極端子的面積涵蓋端子設置部(中心構件的彎折部) 面積,電流路徑可以均勻分布在每一極卷中。而且,端子設置部的面積遠大于中心構件的截面積,因此,可有效的于中心構件和端子連接界面中傳導熱,而可以降低電池組中各電池的溫度差異性,進而降低熱失控的發生。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分別以方型電池與圓筒型電池為例做說明,但是本發明可適用于各種形狀的電池。因此,中心構件的形狀可以對應電池的形狀以及結構而改變。而且,端蓋組的形狀也可以對應電池的形狀以及結構而改變。綜上所述,本發明的中心構件由高導熱材質構成,而可以快速的導熱以及均熱。因此,在電池內部所蓄積的熱通過涂布活物的基材(銅、鋁箔)為導電與熱量收集的鰭片方式,可以經由中心構件將熱與電流共同導至端子部,再分別或同時進行抽熱或散熱以及導電的功能(熱、電共通道)、可降低電池組中各電池的溫度差異性,進而降低熱失控的發生。而且,由于電池內部產生的熱大多會集結在極卷的電流集結點(正極匯集構件與負極匯集構件),因此,通過使極卷的電流集結點具有彎折部的設計,彎折部的面積遠大于中心構件的截面積,因此可有效的于中心構件和端子連接界面中傳導熱,而且電極端子的面積涵蓋端子設置部(中心構件的彎折部)面積,電流路徑可以均勻分布在每一極卷中,而可以降低電池內部的溫度差異性,進而降低熱失控的發生。當然,本發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根據本發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10
權利要求
1.一種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電池極卷,各該些電池極卷包括一中心構件,該中心構件的兩端分別具有一彎折部;以及至少一極片,至少包括一正極層與一負極層,該極片卷繞或堆棧在該中心構件外部,其中該些電池極卷并列配置,且兩端的該彎折部構成一端子設置部;以及二端蓋組,該二端蓋組分別設置于該端子設置部上,其中該中心構件作為熱與電流的熱電共同通道,熱與電流都通過涂布金屬基材引導至該中心構件再引導至電池的一端子部位進行傳導。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各該二端蓋組包括一極卷組合構件,設置于該些電池極卷的一端,以組合該些電池極卷,該極卷組合構件上至少具有一開口,該彎折部可穿過該開口 ;以及一端子結合構件、一電極端子、一強度補強塊、一端蓋以及一墊片組,依序結合于該極卷組合構件之上。
3.根據權利要求2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端子結合構件是以螺絲、鉚合或焊接方法固定在該極卷組合構件上。
4.根據權利要求2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墊片組、該端蓋、該強度補強塊以及該電極端子是以螺絲、鉚合或焊接方法固定在該端子結合構件上。
5.根據權利要求2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墊片組、該端蓋以及該強度補強塊是以螺絲、鉚合或焊接方法固定在該電極端子上。
6.根據權利要求2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墊片組是選自一絕緣墊片與一氣密墊片所組的族群,且該墊片組的材質包括由多層不同高分子材料復合而成的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2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電極端子包括一導電部;以及一導熱部,環繞該導電部。
8.根據權利要求1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中心構件,包括一主體部,由高導熱材質構成;一第一電極匯集構件與一第二電極匯集構件,設置于該主體部的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該第二端與該第一端相對;以及一第一連接構件,由高導熱絕緣材質構成,該高導熱絕緣材質的傳導系數高于10W/mK, 該第一連接構件設置于該主體部與該第一電極匯集構件之間,以連接該第一電極匯集構件與該主體部,其中該彎折部設置于該第一電極匯集構件與該第二電極匯集構件上。
9.根據權利要求8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電極匯集構件與該主體部是由相同導電材料構成,該第二電極匯集構件與該主體部是一體成形的單一組件。
10.根據權利要求9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接構件設置有一接合槽,且該主體部的該第一端設置有一凸緣,并以焊接、粘接、鉚接或卡筍方式連接于該接合槽上。
11.根據權利要求8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二連接構件,由高導熱絕緣材質構成,該高導熱絕緣材質的傳導系數高于10W/mK, 該第二連接構件設置于該主體部與該第二電極匯集構件之間,以連接該第二電極匯集構件與該主體部。
12.根據權利要求11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接構件與該第二連接構件上分別設置有一接合槽,且該主體部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一端分別設置有一凸緣,并以焊接、粘接、鉚接或卡筍方式連接于該接合槽上。
13.根據權利要求11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連接構件與該第二連接構件上分別設置有一接合槽,且該第一電極匯集構件與該第二極電極匯集構件分別設置有一凸緣,并以焊接、粘接、鉚接或卡筍方式連接于該接合槽上。
14.根據權利要求8的所述的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其特征在于,該正極層具有多個正極導接部,連接至該第一電極匯集構件;以及該負極層具有多個負極導接部,連接至該第二電極匯集構件。
15.一種電池的端蓋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極卷組合構件,至少具有一開口,以使一極卷的一端子設置部可穿過該開口,其中該端子設置部由該極卷的一中心構件的兩端的一彎折部形成;以及一端子結合構件、一電極端子、一強度補強塊、一端蓋以及一墊片組,依序結合于該極卷組合構件之上,其中該電極端子包括一導電部以及環繞該導電部的一導熱部。
16.根據權利要求15的所述的電池的端蓋組,其特征在于,該端子結合構件是以螺絲、 鉚接或焊接方法固定在該極卷組合構件上。
17.根據權利要求15的所述的電池的端蓋組,其特征在于,該墊片組、該端蓋、該強度補強塊以及該電極端子是以螺絲、鉚接或焊接方法固定在該端子結合構件上。
18.根據權利要求15的所述的電池的端蓋組,其特征在于,該墊片組、該端蓋以及該強度補強塊是以螺絲、鉚接或焊接方法固定在該電極端子上。
19.根據權利要求15的所述的電池的端蓋組,其特征在于,該墊片組是選自一絕緣墊片與一氣密墊片所組的族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及其端蓋組,該具均溫與導熱的熱電共同通道的電池包括多個電池極卷以及二端蓋組。各電池極卷包括中心構件與至少一極片。中心構件的兩端分別具有彎折部。極片至少包括正極層與負極層。極片卷繞在中心構件外部,其中電池極卷并列配置,且兩端的彎折部構成端子設置部。二端蓋組分別設置于端子設置部上。本發明導熱部與電池外部設置的散熱裝置連接,而可以快速的將電池內部的熱量抽走、降低電池組中各電池的溫度差異性,進而降低熱失控的發生。
文檔編號H01M10/50GK102437391SQ20101050159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9日
發明者劉禮綸, 葉勝發, 張金泉, 林淑蘋, 洪俊睿, 羅志倫, 謝登存, 賴秋助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