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壓接端子接頭及其形成方法和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壓接端子接頭及其形成方法和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
背景技術:
傳統上,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已頻繁用于機動車輛等中的配線,在每個所述電線 中,端子被壓接并連接到電線的端部。例如,從日本已登記實用新型公布No. 3005065中已 知作為此接頭部分的壓接端子接頭。該壓接端子接頭包括接線筒部和絕緣筒部,該接線筒部被壓接并連接到電線的芯 絞線,而絕緣筒部被壓接并連接到電線的絕緣覆層,這兩個筒部都是開口筒的形式,并且該 壓接端子接頭通過沖壓加工單個金屬板而制成。接線筒部包括一對芯線壓接片。當通過這 些芯線壓接片來固定電線的一組芯絞線時,各個芯線壓接片變形為在向內彎曲的同時卷繞 在該組芯絞線上,并且其前端將它們自身插入到芯絞線之間,從而完成壓接。用于制造此類端子接頭的金屬板材的厚度由端子接頭所需的機械強度決定。另一 方面,通過壓接而與端子接頭連接的電線的尺寸由電流容量決定。因此,如果盡管需要相對 高的強度但電流容量小,則端子接頭的板厚度與電線尺寸相比變得相對過大。傳統上,已經使用具有均勻厚度的材料來作為用于端子接頭的金屬板材。因此,將 相對厚的接線筒壓接并連接到電線的細芯絞線,并且接線筒的前端自身不能適當地插入到 芯絞線之間,從而存在這種問題即,增加了與電線的接觸電阻且減少了電線保持力。由于 每個車輛中都使用極大量的此類壓接端子接頭,所以,要求進一步減輕壓接端子接頭的重 量,以作為整個車輛減重計劃的一部分。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情形開發了本發明,并且其目的是允許通過接線筒將壓接端子接頭適 當地壓接并連接到電線、甚至是細電線,并且能夠使該壓接端子接頭更輕,以及提供具有這 種端子接頭的電線。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壓接端子接頭,其包括接線筒,該接線筒包括底板部和從 該底板部延伸的一個或多個芯線壓接片,其中芯線壓接片至少在它們的縱向延伸部的中間位置上包括比所述底板部薄的一個 或多個減薄部。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壓接端子接頭,其包括接線筒,該接線筒包 括底板部和從該底板部的兩個相反側延伸的一對芯線壓接片,其中,至少在所述芯線壓接 片的前端側上形成有比所述底板部薄的減薄部。根據上述結構,可以使壓接并連接到電線的一根或多根芯絞線的芯線壓接片更 薄,而不用改變對端子接頭的強度影響最大的底板部的厚度。因此,能夠在保持壓接端子接 頭的強度的同時增加用于保持細電線的力,并且減小芯絞線與壓接端子接頭之間的接觸電 阻。此外,通過使芯線壓接片設置有減薄部,能夠以芯線壓接片變薄的量來減輕重量。
所述減薄部可以通過在壓接端子接頭的制造過程中部分地壓延導電板(優選為 金屬板)而形成。根據這樣的制造過程,在使用具有與以前相同的均勻厚度的材料并且采 用與常規過程相同的沖壓過程的同時,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來制造本發明的壓接端子接頭。所述芯線壓接片可以在多于它們的整個區域的大約一半的區域上、更優選地在它 們的基本整個區域上形成有比底板部薄的減薄部。根據該結構,通過在更寬的區域上形成 減薄部,預期能夠進一步減輕重量。每個減薄部均可以包括傾斜加厚部,該傾斜加厚部的厚度在朝著底板部的一側逐 漸增加。通過使該厚度朝著底板部逐漸增加,能夠抑制由于厚度的突然變化而導致的應力 集中。這使得能夠保持整個壓接端子接頭的強度。在減薄部的前緣部處可以通過斜切而形成有傾斜表面。由于這使得能夠在保持芯 線壓接片的強度的同時調節向芯絞線中的插入,所以能夠處理由于接線筒過度插入到芯絞 線中而導致的電線破損以及由于芯線壓接片變薄而導致的強度不足。接線筒的厚度可以從底板部到減薄部逐漸變化。由此,與部分接線筒局部變薄以 形成減薄部的情況相比,能夠增加壓接端子接頭的強度,并且能夠使壓接端子接頭更輕。接線筒可以包括與電線的一個或多個芯絞線保持接觸的內表面和暴露于外部的 外表面,并且內表面可以是基本平坦的表面,而外表面可以在底板部和與該底板部連續的 芯線壓接片之間的邊界部分處包括一個或多個臺階和/或傾斜表面。通過將內表面形成為 平坦表面并且僅在一個表面、即在外表面上設置臺階或傾斜表面,芯線壓接片能夠容易地 向內彎曲,并且易于壓接并連接到電線。根據本發明,還提供了 一種形成尤其根據本發明或其優選實施例的壓接端子接頭 的方法,該壓接端子接頭包括接線筒,該接線筒包括底板部和從該底板部延伸的一個或多 個芯線壓接片,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具有規定形狀和基本均勻厚度的導電板;以及進行減薄沖壓,以使導電板的一個或多個部分變薄,從而至少在芯線壓接片的縱 向延伸部的中間位置上提供一個或多個減薄部,所述減薄部比底板部薄。根據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該電線包括上述壓接端子接頭和 在一端露出一個或多個芯絞線的電線,其中,壓接端子接頭的芯線壓接片壓接并連接到芯 絞線,從而在電線的末端至少部分地卷繞在芯絞線上,并且,壓接后的芯線壓接片的平均厚 度小于壓接后的底板部的平均厚度。根據該結構,由于被壓接并連接的芯線壓接片的平均厚度小于底板部的平均厚 度,所以能夠在確保必要的端子強度的同時使得該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更輕。此外,通過上 述結構,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可以確保該電線自身的機械強度,增加作用在該電線與端子 接頭之間的保持力,并且將該電線與端子接頭之間的接觸電阻抑制為低水平。底板部的厚度取決于接線筒的壓接條件而易于變化,具體地,通過增加壓縮率容 易使底板部變得更薄。另一方面,即使增加壓縮率,芯線壓接片也幾乎不會變得更薄。因此, 即使將壓接前的芯線壓接片的厚度設定為比底板部的厚度小,也足以能夠通過設定相對高 的壓縮率來使壓接后的芯線壓接片的厚度與底板部的厚度基本相等。這里,如果接線筒的在壓接之后包圍芯絞線的部分的厚度不均勻,則預期難以將 負荷平均地傳遞給芯絞線。特別地,在進行耐久性試驗、例如熱循環耐久性試驗的情況下,由溫度差導致的板厚度的膨脹/收縮量在具有大厚度的部分和具有小厚度的部分之間相 差很大,因此負荷發生變化。這意味著容易導致接觸電阻的增加。在這方面,接線筒的在壓 接之后包圍芯絞線的部分的厚度優選是均勻的。作為用于使壓接前的芯線壓接片變薄的方法,除了在展開狀態下僅對芯線壓接片 進行壓延的方法以外,還可考慮對芯線壓接片和底板部這二者進行壓延的方法。然而,如果 芯線壓接片和底板部都變薄,則減少了底板部的平面性(flatness),并且端子的前端部容 易相對于底板部豎直地卷繞(在某些情況下稱為向上彎曲或向下彎曲)。因此,當將底板部 放置在壓接機的基部上進行壓接時,底板部可能容易移位,從而妨礙壓接。在這方面,優選 在不錘打該底板部的情況下僅對芯線壓接片進行壓延。考慮到上述內容,根據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該電線包括上 述壓接端子接頭和在一端露出一個或多個芯絞線的電線,其中,壓接端子接頭的接線筒壓 接并連接到芯絞線,從而在該電線的末端處至少部分地卷繞在芯絞線上,并且接線筒的在 壓接之后包圍芯絞線的部分的厚度在整個周邊上是基本均勻的。這里提及的“均勻”不必 是完全均勻,而是指相對于預期厚度包括大約士 20 %的誤差。根據該結構,由于能夠使接線筒的在壓接之后包圍芯絞線的部分的厚度是均勻 的,所以能夠將負荷均等地提供給芯絞線。由此,接觸電阻在進行耐久性試驗之前的初始狀 態下變得穩定,甚至在進行耐久性試驗之后也穩定。壓接前的底板部與兩個芯線壓接片相比可以形成得相對較厚,所述兩個芯線壓接 片形成得較薄,并且通過在將壓接前的底板部放置在壓接機的基部上之后使壓接模具降低 以沖壓該底板部,可以使壓接后的底板部和壓接后的兩個芯線壓接片具有基本相同的厚度。根據該結構,由于不必減少底板部的平面性,所以能夠避免在對放置在壓接機的 基部上的底板部進行壓接時發生移位。如果第一基端部表示一個芯線壓接片從作為該一個芯線壓接片的外表面的擴展 的第一虛擬平面偏離的位置,并且第二基端部表示另一個芯線壓接片從作為該另一個芯線 壓接片的外表面的擴展的第二虛擬平面偏離的位置,則壓接前的底板部可以沿寬度方向形 成在第一基端部與第二基端部之間,所述兩個芯線壓接片沿著該寬度方向基本面對。根據該結構,由于底板部在兩個芯線壓接片彼此面對時所沿的寬度方向上未布置 在第一和第二基端部外側,所以能夠避免在壓接期間該底板部的兩個橫向相反端與壓接模 具干涉。底板部的兩個橫向相反表面優選可以沿與寬度方向垂直的豎直方向延伸。根據該結構,底板部的兩個橫向相反表面與兩個芯線壓接片之間的彎曲部分的角 度近似為180°。因此,能夠防止在使兩個芯線壓接片彎曲時應力集中在該彎曲部分上而形 成裂紋或出現其他不期望的情形。壓接端子接頭還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絕緣筒,該至少一個絕緣筒被壓接并連接到電 線的絕緣覆層。該絕緣筒可以包括底板部和從該底板部的兩個橫向相反邊緣傾斜向上突出 的一個或多個、優選為一對的覆層壓接片,并且,壓接前的兩個覆層壓接片與壓接前的(優 選兩個)芯線壓接片相比可以形成得相對較厚,所述壓接前的芯線壓接片形成得較薄。通過提供能夠處理細電線的壓接端子接頭,如果接線筒和絕緣筒都變薄,則若將薄的絕緣筒實際上壓接并連接到絕緣覆層,預計絕緣覆層會損壞。因此,壓接前的兩個覆層壓接片與兩個芯線壓接片相比形成得相對較厚。因此,在 將厚的絕緣筒壓接并連接到絕緣覆層時,絕緣覆層不太可能損壞。另一方面,由于能夠將薄 的接線筒壓接并連接到芯絞線,所以可以提供能在不損壞絕緣覆層的情況下處理細電線的 壓接端子接頭。根據上文所述,能夠提供一種壓接端子接頭和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能夠通過接 線筒來將該壓接端子接頭適當地壓接并連接到電線、甚至是細電線,并且能夠使該壓接端 子接頭更輕。
通過閱讀以下對優選實施例和附圖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這些及其他目的、特征 和優點將變得更顯而易見。應當理解,盡管分別描述了實施例,但這些實施例的單個特征可 以組合成另外的實施例。圖1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壓接端子接頭的展開圖,圖2是壓接端子接頭的平面圖,圖3是壓接端子接頭的側視圖,圖4是沿著圖3的線A-A的剖視圖,圖5是根據第一實施例的、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的接線筒部的截面圖,圖6是平面圖,示出了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壓接端子接頭的制造過程中通過壓延 兩個芯線壓接片來形成的減薄部的位置,圖7是平面圖,示出了在制造過程中將兩個芯線壓接片彎曲之后但在壓接端子接 頭被切成單片之前的該壓接端子接頭的狀態,圖8是圖7的壓接端子接頭的側視圖,圖9是沿著圖8的線B-B的剖視圖,以及圖10是根據第二實施例的、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的接線筒部的截面圖。附圖標記列表10,110 .122021,121 .22,122 ·23,123 .24,124 ·25,125 .27,127 .303150,150 .123A
7
壓接端子接頭 接地端子 電線壓接部 接線筒 絕緣筒 底板部 覆層壓接片 芯線壓接片 減薄部 電線 芯絞線
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 左側表面
123B125A125B
右側表面
第一基端部 第二基端部FlF2PlP2R
第一虛擬平面 第二虛擬平面
左邊界線 右邊界線 區域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例>參照圖1至5來描述本發明的第一優選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壓接端子接頭10例如通過對沖壓或切割成如圖1所示的規定(預定 或可預定的)形狀的導電板(優選為金屬板)進行彎曲、折疊和/或壓紋,切割并彎曲所切 割部分而形成。此外,本實施例的稍后描述的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50通過將該壓接端子接 頭10壓接或彎曲或折疊并連接到電線30的端部而形成。在以下描述中,圖1的橫向方向 稱為前后方向FBD。如圖2和3所示,壓接端子接頭10的前部分(優選基本為前半部分)用作一個或 多個開口筒形式的電線壓接部20,而其后部分(后半部分)用作接地端子部12,該接地端 子部12利用至少部分插入到螺栓插入孔11中的螺栓(未示出)來例如固定到車身,同時 與例如基本相同類型的另一個壓接端子接頭10結合并尤其形成一體。電線壓接部20包括 至少一個接線筒21 (參見圖2)和至少一個絕緣筒22 (參見圖2),該至少一個接線筒21被 壓接、彎曲或折疊并連接到電線30的一個或多個芯絞線31 (參見圖5),該至少一個絕緣筒 22被壓接、彎曲或折疊并連接到電線30的未圖示的絕緣覆層。絕緣筒22具有公知結構,其具有大致U形的橫截面,并且由底板部23和從該底板 部23 (優選從底板部23的兩個基本相反的橫向邊緣)斜向上延伸的一個或多個、優選為一 對的覆層壓接片24組成,電線30的未圖示的絕緣覆層至少部分放置在該底板部23上。另一方面,如圖2和3所示,接線筒21包括底板部23和從該底板部23 (優選從該 底板部23的兩個基本相反的橫向邊緣)斜向上立起(例如與底板部23成大約60°至大約 120°之間的角度)的一個或多個、優選為一對的芯線壓接片25,該底板部23基本沿縱向 方向從絕緣筒22連續延伸,并且/或電線30的芯絞線31至少部分放置在該底板部23上。 當沿著與電線30的縱向方向直交的方向看時,接線筒21尤其具有大致U形的橫截面(參 見圖4)。請注意,芯線壓接片25的向上延伸距離優選設定為比覆層壓接片24的向上延伸 距離短。在接線筒21中,在由底板部23的內側底表面和/或芯線壓接片25的與該底板部 23連續的大致一半部分組成的區域中形成有沿著與電線30的縱向方向交叉(優選基本垂 直)的方向延伸的一個或多個、例如為三個的細長凹部26 (參見圖1和2),從而減少通過壓 接而連接的電線30和底板部23之間的接觸電阻。沿著與電線30的縱向方向正交的方向觀察到的芯線壓接片25的橫截面如圖4所示,其中芯線壓接片25在其基本整個區域上均比底板部23薄。換句話說,底板部23的厚 度TBP小于芯線壓接片25的厚度TCP。底板部23的厚度TBP尤其在其整個區域上基本均 勻,而且/或芯線壓接片25的厚度TCP尤其在其基本整個區域上(優選除了可能形成有斜 切部29的遠端部以外)基本均勻。換句話說,芯線壓接片25至少在其縱向延伸部的中間 位置(即,在其遠端與稍后描述的壓接端子10的加厚部28之間,或者在設置有斜切部29 的情況下,在斜切部29與加厚部28之間)上包括一個或多個減薄部27,該一個或多個減 薄部27具有比底板部23的厚度TBP薄的厚度TCP。特別地,減薄部27可以在芯線壓接片 25的基本整個縱向延伸部上延伸。與電線30的芯絞線31保持接觸的內表面13是基本平 坦的表面,并且,傾斜加厚部或過渡部28形成在暴露于外部的外表面14的位于底板部23 與芯線壓接片25之間的邊界部處,該加厚部28的厚度從底板部23向減薄部27逐漸減少。 此外,斜切部29形成在芯線壓接片25的外側的前端邊緣處,從而使芯線壓接片25的在前 端表面上的厚度甚至比減薄部27還薄。圖1和2所示的托架40用于在利用帶狀板(優選為金屬板)來制造本實施例的 壓接端子接頭10時連接各個壓接端子接頭10,并且在沖壓過程的最后階段被分離。壓接端 子接頭10布置成與托架40的縱向延伸部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優選基本垂直,從 而從托架40橫向突出。通過用于在必要位置上沖壓或切割具有大致均勻厚度的導電板(優選為金屬 板)、例如銅合金板或鋁合金板使其具有如圖1所示的展開形狀時彎曲必要部分的沖壓過 程,能夠制造本實施例的壓接端子接頭10。該沖壓過程包括減薄沖壓過程,其尤其通過將 導電(金屬)板的某些部分在預先限定了規定間隙(預定或可預定的間隙)的模具之間擠 壓并壓延來使這些部分變薄,以變成芯線壓接片25。通過在與芯線壓接片25的被壓接并連 接到芯線31的側面相反的外表面14上 將導電(金屬)板壓延來形成減薄部27和傾斜加 厚部28。之后,執行用于將芯線壓接片25從導電(金屬)板切掉的剪切過程并執行彎曲過 程。如上所述地制造出的壓接端子接頭10通過壓接過程或可通過壓接過程來壓接或 彎曲或折疊并連接到電線30,從而制造出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50。在該過程中,將壓接端 子接頭10固定或安裝在未圖示的壓接機的基部上,并且使未圖示的已知壓接模具降低,以 將壓接端子接頭10壓接并連接到電線30。特別地,在接線筒21中,芯線壓接片25由未圖 示的壓接夾具向內卷曲,從而被引導到壓接端子接頭10的軸向中央部,并且尤其如圖5所 示,芯絞線31被底板部23和芯線壓接片25至少部分地卷繞。芯線壓接片25的前端彎曲 或變形為使得它們自身插入到芯絞線31之間,并且使斜切部29彼此緊密接觸,從而完成壓 接。在以這種方式壓接并連接到電線30的壓接端子接頭10中,通過壓接模具來將底 板部23和芯線壓接片25壓延并使它們塑性變形。因此,如圖5所示,不能清楚地觀察到在 該壓接過程之前在芯線壓接片25與底板部23之間的邊界部分上存在的傾斜加厚部28,并 且壓接之后的芯線壓接片25在整個區域(由圖5中的B表示的區域)上的平均厚度小于 壓接之后的底板部23在整個區域(由圖5中的A表示的區域)上的平均厚度。根據這樣的結構,可以使被壓接并連接到電線30的一根或多根芯絞線31的芯線 壓接片25的厚度更薄,而不用改變對壓接端子接頭10的強度影響最大的底板部23的厚度。因此,能夠提供壓接端子接頭10和具有該端子接頭的電線50,使它們具有用于保持電 線30的增加的力,并且/或即使電線30是細的,也能夠在保持壓接端子接頭10自身強度 的同時將芯絞線31與壓接端子接頭10之間的接觸電阻抑制或減少至低水平。另外,傳統的壓接端子接頭的厚度優選是均勻的,然而在本發明中,芯線壓接片25 包括比底板部23薄的減薄部27。因此,能以芯線壓接片25的厚度TCP減少的量來使壓接 端子接頭10更輕。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通過優選在減薄部27的前端邊緣上形成斜切部 29,能夠使接線筒21的兩端更容易地將它們自身插入到芯絞線31之間,從而進一步增加壓 接端子接頭10的電線保持力。此外,通過優選僅在與被壓接并連接到芯線31的芯線壓接片25的內表面13相反 的外表面14上設置具有變化厚度的傾斜加厚部28,芯線壓接片25能夠更容易地朝向芯絞 線31卷曲。通過利用該傾斜加厚部28來逐漸增加厚度,能夠防止在厚度變化的部分上的 應力集中,并且能夠保持減薄部27的強度。<第二實施例>參照圖6至10來描述本發明的第二優選實施例。將第一實施例的參考數字加上 100來表示本實施例的與第一實施例對應的結構。在本實施例的與第一實施例對應的結構、 功能和效果中,重復的部分不再描述。從圖5和圖10的對比中可以得知,特別地,本實施例的壓接端子接頭110與第一 實施例的壓接端子接頭10的不同之處在于底板部123和芯線壓接片125在芯線壓接片 25、125的壓接狀態下具有基本相同的厚度。此外,從圖4和圖9的對比中也可以得知,底板 部123周圍的加厚部128的范圍比第一實施例中的小。壓接端子接頭110例如通過對沖壓或切割成規定(預定或可預定的)形狀的導電 板(優選為金屬板)進行彎曲、切割并彎曲所切割部分而形成。此外,通過將該壓接端子接 頭110壓接、彎曲或折疊并連接到電線30的端部來形成本實施例的稍后描述的具有端子接 頭的電線150。如圖7所示,壓接端子接頭110包括端子部,該端子部優選是形成有螺栓插入孔 111的接地端子部112。該接地端子部112優選具有帶圓形拐角的大致矩形的外形。雙頭 螺栓(未示出)穿過螺栓插入孔111至少部分地插入,并且螺母(未示出)緊固在該雙頭 螺栓上,由此,壓接端子接頭110固定到該雙頭螺栓并且電連接(例如接地)。在接地端子部112的前方(圖7中的左邊)形成有接線筒121,并在該接線筒121 前方形成有絕緣筒122。接線筒121包括底板部123和一個或多個、優選為一對的芯線壓接 片125,而絕緣筒122包括底板部123和一個或多個、優選為一對的覆層壓接片124。換句 話說,這兩個筒121、122包括公共的底板部123。通過壓延作為壓接端子接頭110的基材的 導電(金屬)板(例如具有大約0. 6mm的厚度)來將接線筒121的(優選兩個)芯線壓接 片125形成為減薄部127 (例如具有大約0. 3mm至大約0. 5mm范圍內的、最優選為0. 4mm的 厚度TCP)。另一方面,特別地,在不對金屬板進行壓延的情況下形成絕緣筒122的覆層壓接 片124,因此覆層壓接片124具有與金屬板相同的厚度。因此,兩個覆層壓接片124與兩個 芯線壓接片125相比形成得相對較厚。具體地,如圖6所示,通過在壓接端子接頭110的展開狀態下將與接線筒121的 兩個芯線壓接片125對應的部分壓延并變薄,然而加工這些減薄部分的外側來形成減薄部127。為了方便起見,在圖6中將兩個芯線壓接片125的頂側(與芯絞線31保持接觸的側) 示出為交叉陰影線。實際上,尤其通過從下側錘打來使兩個芯線壓接片125變薄。圖8是圖7的壓接端子接頭110的側視圖。接地端子部112是大致平坦的。形成 接線筒121的底部的底板部123優選基本是平坦的,并且/或與接地端子部112連續。圖 9是沿著圖8的線B-B的剖視圖,示出了接線筒121的垂直截面。接線筒121的底板部123 的整個區域都形成為比芯線壓接片125厚的加厚部。這是因為通過使兩個芯線壓接片125 形成有減薄部127而使底板部123變得相對于兩個芯線壓接片125來說較厚。優選僅在兩個芯線壓接片125上而不在底板部123上形成減薄部127。因此,沒有 減少底板部123的平面性,并且在將底板部123放置在壓接機的基部上時,底板部123不太 可能發生移位。另一方面,兩個芯線壓接片125均在它們的前端上或前端附近形成有斜切 部129,并且在壓接過程中,沿著壓接機的壓接模具的表面向內引導該斜切部129,因此兩 個芯線壓接片125不太可能受該平面性影響。因此,為了避免底板部123在壓接過程中移 位,優選僅在兩個芯線壓接片125中形成減薄部127。接下來,參照圖9來描述底板部123的設置區域。首先,設定如下前提第一基端 部125A表示左側芯線壓接片125從作為圖9中的左側芯線壓接片125的外表面114的擴 展的第一虛擬平面Fl偏離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二基端部125B表示右側芯線壓接片125 從作為圖9中的右側芯線壓接片125的外表面114的擴展的第二虛擬平面F2偏離的位置。 此外,Pl和P2分別表示豎直經過第一基端部125A的左邊界線和豎直經過第二基端部125B 的右邊界線。R表示由左邊界線Pl和右邊界線P2關于寬度方向(圖9中的與豎直方向垂 直的橫向方向)限定的區域。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底板部123布置在區域R中。特別地,底板部123的左右兩個側表面123A、123B基本沿豎直方向延伸。具體地, 底板部123的左側表面123A基本平行于左邊界線Pl并且布置成比左邊界線Pl稍偏右。另 一方面,底板部123的右側表面123B基本平行于右邊界線P2并且布置成比右邊界線P2稍 偏左。換句話說,左右兩個側表面123A、123B向左右兩側突出的程度不超過左右兩個邊界 線P1、P2,由此,所述左右兩個側表面123A、123B在接線筒121的壓接過程中不與壓接模具 干涉。此外,底板部123的左右兩個側表面123A、123B與兩個芯線壓接片125之間的彎 曲部分(即兩個基端部125A、125B)的角度優選接近180°。因此,能夠避免在兩個芯線壓 接片125向內彎曲時因應力集中在彎曲部分上而形成裂紋。壓接端子接頭110通過壓接過程壓接并連接到電線30,從而制造出具有端子接頭 的電線150。在該過程中,將壓接端子接頭110放置并固定在未圖示的壓接機的基部上,并 且使未圖示的已知壓接模具降低,以將壓接端子接頭110壓接并連接到電線30。特別地,如 圖10所示,在接線筒121中,芯線壓接片125由未圖示的壓接夾具向內卷曲或彎曲,以便朝 著壓接端子接頭110的軸向中央部引導或引導到該軸向中央部,并且一組芯絞線(由多個 芯絞線31組成,并且它們之間的邊界不明顯)被底板部123和芯線壓接片125至少部分地 卷繞。特別地,芯線壓接片125的前端將它們自身插入到該組芯絞線中,并且使斜切部129 彼此緊密接觸,從而完成壓接。另一方面,在絕緣筒122中,形成得比兩個芯線壓接片125 厚的兩個覆層壓接片124被壓接、彎曲或折疊并連接到絕緣覆層,因此能夠防止絕緣覆層 的損壞等。
11
特別地,第二實施例的壓接端子接頭110被以比第一實施例的壓接端子接頭10高 的壓縮率壓接。因此,底板部123部分地朝著兩個芯線壓接片125或朝著接線筒121的前 后兩側延展。因此,壓接后的底板部123的厚度變得小于壓接前的底板部123的厚度,并且 變得基本等于壓接后的兩個芯線壓接片125的厚度。換句話說,接線筒121的在壓接之后 包圍芯絞線31的部分的厚度優選在整個周邊上是基本均勻的,因此負荷能夠均等地施加 到芯絞線31。因此,接觸電阻在進行耐久性試驗之前的初始狀態下變得穩定,甚至在進行耐 久性試驗之后也穩定。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例,在壓接之后,接線筒121的包圍芯絞線31的部分的厚 度優選在整個周邊上基本均勻,因此能夠使接觸電阻在初始狀態下和耐久性試驗之后均穩 定。此外,由于在兩個芯線壓接片125中形成有減薄部127,所以能夠通過這兩個芯線壓接 片125來固定包括一個或多個大約0. 5至2平方毫米(mm2)的芯絞線的細電線30。這里, 由于優選通過僅對兩個芯線壓接片125進行錘打等來形成減薄部127,所以保持了或能夠 保持底板部123的平面性,并且能夠避免底板部123在壓接期間移位。此外,由于底板部123優選整體形成為加厚部并且布置在區域R中,底板部123的 左右兩個側表面123A、123B朝著左右兩側突出的程度優選不超過兩個邊界線PI、P2,因此 能夠避免左右兩個側表面123A、123B在壓接過程中與壓接模具干涉。此外,由于底板部123 的左右兩個側表面123A、123B優選基本豎直延伸,所以基端部125A、125B處的彎曲角度可 以近似為180°,由此防止因應力集中在兩個基端部125A、125B上而形成裂紋。除這些以 外,由于厚的絕緣筒122被壓接并連接到絕緣覆層,所以能夠通過將薄的接線筒121壓接并 連接到芯絞線來提供可以處理細電線的壓接端子接頭110,同時防止絕緣覆層損壞。〈其他實施例〉本發明不限于上文描述和圖示的實施例。例如,下列實施例也包括在本發明的技 術范圍內。(1)盡管在上述實施例中,通過沖壓具有恒定厚度的板材來形成接線筒21、121, 并然后將接線筒21、121壓延來形成減薄部27、127,但所述導電板(優選為金屬板)例如可 以是具有變化厚度的材料,而不限于上述板材。如果使用具有變化厚度的材料,其中要成為 減薄部27、127的部分具有小的厚度,則通過壓延該板材來形成減薄部27、127的步驟變得 不再必要,并且能夠提高生產效率。(2)在第一實施例中,每個減薄部27均由厚度逐漸變化的部分(例如傾斜加厚部 28和斜切部29)以及比底板部23薄且具有均勻厚度的部分組成。然而,本發明不限于此, 并且至少可以在每個芯線壓接片25的前端側上以分散方式形成多個凹部以局部變薄,并 且該區域可以作為減薄部27。(3)盡管在上述實施例中減薄部27、127僅形成在接線筒21、121中,但它們例如也 可以形成在絕緣筒22、122中,而不限于上述情況。這可以使壓接端子接頭10、110更輕。(4)盡管在第一實施例中,在接線筒21中從底板部23的內側底表面到芯線壓接片 25的部分區域的范圍內形成有三個細長凹部26,但可以以分散方式形成多個(優選大致矩 形的)凹部,而不限于所述細長凹部26。換句話說,如在第二實施例中,可以形成滾花鋸齒 部 126。(5)盡管在上述實施例中在底板部23與芯線壓接片25之間的邊界部分處設置有厚度連續變化的傾斜加厚部28,但也可以在所述邊界部分處設置其厚度不連續變化的臺 階,而不限于上述情況。此外,盡管在接線筒21的外表面14上形成有傾斜加厚部28或臺 階,并且接線筒21的內表面13是平坦表面,但也可以僅在內側表面13上的位于底板部與 減薄部之間的邊界部分上形成有傾斜加厚部28或臺階,或者可以在內表面13和外表面14 上都形成有傾斜加厚部28或臺階。(6)盡管在第二實施例中整個底板部123都形成為加厚部,但根據本發明,可以僅 將底板部123的一部分形成為加厚部。盡管在第二實施例中,底板部123的一部分在壓接 期間朝著兩個芯線壓接片125并且朝著前后兩側延展,但根據本發明,兩個芯線壓接片125 的一部分可以在壓接期間朝著底板部123并且朝著前后兩側延展。在該情況下,兩個芯線 壓接片125可以形成為加厚部。(7)盡管在第二實施例中兩個覆層壓接片124與兩個芯線壓接片125相比形成得 相對較厚,但如果不存在絕緣覆層的損壞等問題,則它們可以形成為與兩個芯線壓接片125
一樣薄。
權利要求
一種壓接端子接頭(10;110),包括接線筒(21;121),所述接線筒(21;121)包括底板部(23;123)和從所述底板部(23;123)延伸的一個或多個芯線壓接片(25;125),其中所述芯線壓接片(25;125)至少包括位于其縱向延伸部的中間位置、且比所述底板部(23;123)薄的一個或多個減薄部(27;12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接端子接頭,其中,所述減薄部(27;127)通過在所述壓接 端子接頭(10 ;110)的制造過程中將導電板部分地壓延而形成。
3.根據前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壓接端子接頭,其中,所述芯線壓接片(25;125) 在其整個區域的一半以上的區域上形成比所述底板部(23 ;123)薄的減薄部(27 ;127)。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壓接端子接頭,其中,所述芯線壓接片(25;125)在其整個區 域上形成比所述底板部(23 ;123)薄的減薄部(27 ;127)。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接端子接頭,其中,每個減薄部(27;127)均包括傾斜 加厚部(28 ; 128),所述傾斜加厚部(28 ; 128)的厚度在朝著所述底板部(23 ;123)的一側逐 漸增加。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接端子接頭,其中,在所述減薄部(27;127)的前緣部 處通過斜切而形成傾斜表面(29 ; 129)。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接端子接頭,其中,所述接線筒(21;121)的厚度從所 述底板部(23 ;123)到所述減薄部(27 ;127)逐漸變化。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壓接端子接頭,其中所述接線筒(21 ;121)包括與電線(30)的一根或多根芯絞線(31)保持接觸的內表面 (13)和暴露于外部的外表面(14),并且所述內表面(13)為平坦的表面,而所述外表面(14)包括位于所述底板部(23 ;123)和 與所述底板部(23 ;123)連續的所述芯線壓接片(25 ;125)之間的邊界部分處的一個或多 個臺階和/或傾斜表面。
9.一種形成壓接端子接頭(10;110)的方法,所述壓接端子接頭包括接線筒(21; 121),所述接線筒包括底板部(23 ;123)和從所述底板部(23 ;123)延伸的一個或多個芯線 壓接片(25 ; 125),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具有規定形狀和均勻厚度的導電板;以及進行減薄沖壓,以使所述導電板的一個或多個部分變薄,從而至少在所述芯線壓接片 (25 ;125)的縱向延伸部的中間位置設置一個或多個減薄部(27 ;127),所述一個或多個減 薄部(27 ;127)比所述底板部(23 ;123)薄。
10.一種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壓接端子接頭(10),和端部露出一根或多根芯絞線(31)的電線(30),其中所述壓接端子接頭(10)的芯線壓接片(25)壓接到所述芯絞線(31),以在所述電線 (30)的端部至少部分地卷繞所述芯絞線(31),并且壓接后的所述芯線壓接片(25)的平均厚度小于壓接后的所述底板部(23)的平均厚度。
11.一種具有端子接頭(110)的電線,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壓接端子接頭(110),和 端部露出一個或多個芯絞線(31)的電線(30), 其中所述壓接端子接頭(110)的接線筒(121)壓接到所述芯絞線(31),以在所述電線(30) 的末端至少部分地卷繞所述芯絞線(31),并且所述接線筒(121)的、在壓接之后包圍所述芯絞線(31)的部分在整個周邊上具有均勻的厚度。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線,其中壓接前的所述底板部(123)與芯線壓接片(125)相比形成得相對較厚,所述芯線壓接 片(125)形成得較薄,并且在將壓接前的所述底板部(123)放置在壓接機的基部上之后,通過降低壓接模具來擠 壓所述底板部,從而使得壓接后的所述底板部(123)和壓接后的所述芯線壓接片(125)具 有相同的厚度。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線,其中,如果第一基端部(125A)表示一個芯線壓接片 (125)從作為所述一個芯線壓接片(125)的外表面的擴展的第一虛擬平面(Fl)偏離的位 置,第二基端部(125B)表示另一個芯線壓接片(125)從作為所述另一個芯線壓接片(125) 的外表面的擴展的第二虛擬平面(F2)偏離的位置,則壓接前的所述底板部(123)沿寬度 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基端部(125A)和所述第二基端部(125B)之間,所述兩個芯線壓接片 (125)沿所述寬度方向面對,其中,所述底板部(123)的兩個橫向相反表面沿著與所述寬度方向垂直的豎直方向延伸。
14.根據權利要求10至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線,其中所述壓接端子接頭(10 ;110)還包括至少一個絕緣筒(22 ; 122),所述至少一個絕緣筒 (22 ;122)被壓接到所述電線(30)的絕緣覆層,所述絕緣筒(22 ;122)包括底板部(23 ;123)和從所述底板部(23 ;123)傾斜向上突出 的一個或多個覆層壓接片(24; 124),并且壓接前的所述覆層壓接片(24;124)與壓接前的兩個芯線壓接片(25;125)相比形成 得相對較厚,所述壓接前的兩個芯線壓接片(25 ;125)形成得較薄。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壓接端子接頭及其形成方法和具有端子接頭的電線,能夠通過接線筒來將該壓接端子接頭適當地壓接并連接到電線、甚至是細電線,并且能夠使該壓接端子接頭更輕。與電線(30)的芯絞線(31)壓接并連接的接線筒(21)包括沿縱向方向從接地端子(12)連續延伸的底板部(23)和從該底板部(23)的兩個相反側延伸的一對芯線壓接片(25)。至少在每個芯線壓接片(25)的前端側上形成有比底板部(23)薄的減薄部(27)。
文檔編號H01R4/58GK101964455SQ20101023542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4日
發明者鵜飼央子 申請人:住友電裝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