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通孔刻蝕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集成電路制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通孔刻蝕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集成電路向深亞微米尺寸發展,半導體器件的密集程度和工藝的復雜程度不斷增加,對工藝過程的嚴格控制變得更為重要。其中,通孔作為多層金屬互連線以及半導體器件的有源區與外界電路之間連接的通道,在半導體器件結構組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通孔刻蝕工藝的改進歷來受到本領域技術人員的高度重視。詳細的,請參考圖IA至圖1F,其為現有的通孔刻蝕方法的各步驟相應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參考圖1A,首先提供半導體基底100,所述半導體基底100上形成有金屬互連線 110以及依次位于所述金屬互連線110上的阻擋層120以及介質層130。隨著半導體器件的特征尺寸進一步縮小,互連線的RC延遲逐漸成為影響電路速度的主要矛盾,為改善這一點,開始采用由金屬銅制作金屬互連線結構的工藝方法。由于銅互連線可以減小互聯阻抗,降低功耗和成本,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器件密度和時鐘頻率,因此,目前普遍采用銅互連線作為金屬互連線。其中,阻擋層120的材質可以是氮化硅,介質層130的材質可以是氧化硅。阻擋層 120的厚度可以為700 800人,介質層I3O的厚度可以為5000 6000 A。參考圖1B,接著在所述介質層130上形成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140,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HO的厚度可以為11000 13000人。參考圖1C,以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140為掩膜,刻蝕所述介質層130以及部分阻擋層120,以形成開口 121。在此步驟中,開口 121下方區域剩余的阻擋層120的厚度
僅為300~400人。參考圖1D,可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140,一般的,氧氣等離子灰化所采用的溫度通常為275°C。然而,在實際生產中發現,由于所述剩余的阻擋層120的厚度較小,而銅的擴散能力較強,且銅在氧氣氛圍中極易發生氧化反應,進而極易生成銅的氧化物111。參考圖1E,濕法清洗所述半導體基底100,所述濕法清洗工藝可去除殘留的光阻, 并去除刻蝕之后介質層130以及剩余的阻擋層120表面殘留的刻蝕氣體以及其它可能存在的殘留物例如各種有機聚合物(polymer),所述清洗工藝所采用的化學試劑可以包括硫酸和雙氧水。同時,盡管銅不易與濕法清洗采用的化學試劑反應,但是銅的氧化物111卻可以與硫酸等化學試劑發生反應,因此在此步驟中,銅的氧化物111也可被清洗掉,進而在金屬互連線110表面形成凹陷112。繼續干法刻蝕所述開口 121下方的剩余的阻擋層120,以形成如圖IF所示的通孔 122。然而,在形成通孔122的同時,阻擋層120的表面也形成了針孔113,所述針孔113可影響半導體器件的電學性能,嚴重時,甚至引發器件失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通孔刻蝕方法,以解決金屬互連線表面在形成通孔之后擦產生針孔的問題,提到了半導體器件的可靠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通孔刻蝕方法,包括提供半導體基底,所述半導體基底上依次形成有金屬互連線、阻擋層以及介質層;在所述介質層上形成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以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為掩膜,刻蝕部分所述介質層以形成開口 ; 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繼續刻蝕所述開口內的剩余的介質層和所述阻擋層,直至暴露出所述金屬互連線,以形成通孔。可選的,所述金屬互連線是銅互連線。可選的,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之后,還包括 對所述半導體基底執行氫氣處理工藝的步驟。可選的,所述氫氣處理工藝的溫度是10 30°C。可選的,所述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的溫度是10 30°C。可選的,對所述半導體基底執行氫氣處理工藝之后,還包括清洗所述半導體基底的步驟。可選的,清洗所述半導體基底采用的化學試劑包括硫酸和雙氧水。
可選的,所述阻擋層的材質是氮化硅,所述介質層的材質是氧化硅。可選的,刻蝕部分所述介質層時采用的刻蝕氣體包括四氟化碳、三氟甲烷和氬氣。可選的,刻蝕所述通孔區內剩余的介質層和所述阻擋層時采用的刻蝕氣體包括四氟化碳和氮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通孔刻蝕方法具有以下優點1、該刻蝕方法在以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為掩膜進行刻蝕時,僅刻蝕掉一部分介質層而保留另一部分的介質層以及全部阻擋層,以阻擋銅與氧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進而避免生成銅的氧化物,防止在金屬互連線表面形成針孔,提高了半導體器件的可靠性。2、在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之后,該刻蝕方法還包括對所述半導體基底執行氫氣處理工藝的步驟,一旦所述金屬互連線表面形成了銅的氧化物,所述氫氣處理工藝也可將銅的氧化物還原為銅,進一步確保在所屬金屬互連線表面不會形成針孔。
圖IA IF為現有的通孔刻蝕方法的各步驟相應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通孔刻蝕方法的流程圖;圖3A 3E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通孔刻蝕方法的各步驟相應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種通孔刻蝕方法,該刻蝕方法在以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為掩膜進行刻蝕時,僅刻蝕掉部分介質層而保留一部分的介質層以及全部阻擋層,以阻擋銅與氧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進而避免生成銅的氧化物,防止在金屬互連線表面形成針孔,提高了產品的良率。請參考圖2,其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通孔刻蝕方法的流程圖,結合該圖,該方法包括步驟步驟S20,提供半導體基底,所述半導體基底上依次形成有金屬互連線、阻擋層以及介質層;步驟S21,在所述介質層上形成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步驟S22,以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為掩膜,刻蝕部分所述介質層以形成開 Π ;步驟S23,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步驟S24,繼續刻蝕所述開口內的剩余的介質層和所述阻擋層,直至暴露出所述金屬互連線,以形成通孔。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通孔刻蝕方法在以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為掩膜進行刻蝕時,僅刻蝕掉一部分介質層而保留另一部分的介質層以及全部阻擋層,較厚的介質層以及阻擋層可以阻擋銅擴散出來,避免銅與氧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防止生成銅的氧化物,進而防止在形成通孔的同時金屬互連線表面形成針孔,提高了半導體器件的可靠性。下面將結合剖面示意圖對本發明的通孔刻蝕方法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發明,而仍然實現本發明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應當被理解為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廣泛知道,而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制。為了清楚,不描述實際實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詳細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結構,因為它們會使本發明由于不必要的細節而混亂。應當認為在任何實際實施例的開發中,必須做出大量實施細節以實現開發者的特定目標,例如按照有關系統或有關商業的限制,由一個實施例改變為另一個實施例。另外,應當認為這種開發工作可能是復雜和耗費時間的,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僅僅是常規工作。在下列段落中參照附圖以舉例方式更具體地描述本發明。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參考圖3Α,首先提供半導體基底300,該半導體基底300上形成有金屬互連線310 以及依次位于所述金屬互連線310上的阻擋層320及介質層330。優選的,所述金屬互連線是銅互連線。與傳統的鋁互連線相比,銅互連線的優點在于其電阻率較低,導電性更好,由其制成的內連接導線可以在保持同等甚至更強電流承載能力的情況下做得更小、更密集。此外,銅互連線在電遷移、RC延遲、可靠性和壽命等方面也比鋁互連線具有更大的優勢。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僅僅示出了一層金屬互連線結構,但是顯而易見, 本發明所提供的通孔刻蝕方法可以適用于任何一層的金屬互連線,尤其在實際中,多層互連結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即本發明不限定所示的金屬互連線為單層還是多層的金屬互連線結構。
另外,圖3A中沒有示出金屬互連線之下的具體的半導體器件結構(例如,具體的電容器或者晶體管結構),本發明不涉及該部分的改進,因此,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再贅述。其中,阻擋層320可阻擋銅擴散,并可提高后續形成的介質層與金屬互連線310表面的粘附性。所述阻擋層320的材質可以是氮化硅。當然,所述阻擋層320的材質還可以是氮氧化硅、碳化硅或碳氧化硅等。所述阻擋層的沉積方法可采用傳統的化學氣相沉積方
式形成。其中,所述阻擋層320的厚度可以為700 800人。介質層330可作為后續刻蝕工藝的硬掩膜,優選的,所述介質層330的材質可以是氧化硅,所述氧化硅的成本較低,且較易被刻蝕。其中,介質層330的厚度可以為
5000 6000 A。參考圖3B,接著在所述介質層330上涂覆光阻,并利用現有的光刻技術形成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340,所述通孔圖形用以定義通孔。其中,光阻層340的厚度可以為
11000 13000人。參考圖3C,接下來,以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340為掩膜,刻蝕部分介質層 330,以形成開口 321。較佳的,開口 321下方剩余的介質層330的厚度可以為400 600人。所述剩余的介質層330與阻擋層320 —起作為銅的阻擋層,可防止銅與氧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進而避免針孔的出現。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刻蝕部分所述介質層330時采用的是干法刻蝕, 刻蝕氣體可以包括四氟化碳、三氟甲烷和氬氣。利用四氟化碳、三氟甲烷和氬氣混合氣體來刻蝕介質層330,可以提供較高的選擇比和刻蝕均勻性,使得一部分的介質層330可以很快的被去除,而保留另一部分介質層330以及全部的阻擋層320。當然,本發明并不對具體的刻蝕溫度和刻蝕氣體流量進行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試驗即可獲得經驗數值。參考圖3D,可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340。較佳的,所述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的溫度是10 30°C。所述較低的溫度可進降低銅原子的活性,避免銅原子與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中所采用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在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340之后,還可以包括對所述半導體基底300執行氫氣處理工藝的步驟。一旦所述金屬互連線310表面形成了銅的氧化物,所述氫氣處理工藝也可將銅的氧化物還原為銅, 進一步確保在所屬金屬互連線310表面不會形成針孔。所述氫氣處理工藝的溫度是10 30°C。所述氫氣處理工藝可與所述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利用同一反應腔來完成。在本發明的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對所述半導體基底執行氫氣處理工藝的步驟之后,還可包括清洗所述半導體基底300的步驟。所述濕法清洗工藝可去除殘留的光阻,并去除刻蝕之后介質層330表面殘留的刻蝕氣體以及其它可能存在的殘留物例如各種有機聚合物,所述清洗工藝所采用的化學試劑可以包括硫酸和雙氧水。當然,所述清洗工藝所采用的清洗劑還可以是DSP溶液,所述DSP溶液是指含有硫酸、雙氧水和氫氟酸的混合溶液。參考圖3E,最后,利用介質層330作為刻蝕硬掩膜,繼續刻蝕所述開口 321內的剩余的介質層330,并繼續向下刻蝕阻擋層320,直至暴露出下層的金屬互連線310,以形成通孔 321。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刻蝕所述開口 321內剩余的介質層330和所述阻擋層320時采用的是干法刻蝕,刻蝕氣體可以包括四氟化碳和氮氣。當然,本發明并不對具體的刻蝕溫度和刻蝕氣體流量進行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通過試驗即可獲得經驗數值。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通孔刻蝕方法,該方法包括提供半導體基底,所述半導體基底上形成有金屬互連線以及依次位于所述金屬互連線上的阻擋層及介質層;在所述介質層上形成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以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為掩膜,刻蝕部分所述介質層以形成開口 ;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繼續刻蝕所述開口內的剩余的介質層和所述阻擋層,以形成通孔。本發明在以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為掩膜進行刻蝕時,僅刻蝕掉部分介質層而保留一部分的介質層以及全部阻擋層,以阻擋銅與氧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進而避免生成銅的氧化物,防止在金屬互連線表面形成針孔,提高了半導體器件的可靠性。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通孔刻蝕方法,包括提供半導體基底,所述半導體基底上依次形成有金屬互連線、阻擋層以及介質層;在所述介質層上形成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以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為掩膜,刻蝕部分所述介質層以形成開口 ;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繼續刻蝕所述開口內的剩余的介質層和所述阻擋層,直至暴露出所述金屬互連線,以形成通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孔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互連線是銅互連線。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孔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之后,還包括對所述半導體基底執行氫氣處理工藝的步驟。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通孔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氫氣處理工藝的溫度是10 30 "C。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通孔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的溫度是 10 30°C。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通孔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所述半導體基底執行氫氣處理工藝之后,還包括清洗所述半導體基底的步驟。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通孔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清洗所述半導體基底采用的化學試劑包括硫酸和雙氧水。
8.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通孔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層的材質是氮化硅。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通孔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層的材質是氧化硅。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通孔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蝕部分所述介質層時采用的刻蝕氣體包括四氟化碳、三氟甲烷和氬氣。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通孔刻蝕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蝕所述通孔區內剩余的介質層和所述阻擋層時采用的刻蝕氣體包括四氟化碳和氮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通孔刻蝕方法,該方法包括提供半導體基底,所述半導體基底上依次形成有金屬互連線、阻擋層以及介質層;在所述介質層上形成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以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為掩膜,刻蝕部分所述介質層以形成開口;利用氧氣等離子灰化工藝去除所述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繼續刻蝕所述開口內的剩余的介質層和所述阻擋層,直至暴露出所述金屬互連線,以形成通孔。本發明在以具有通孔圖形的光阻層為掩膜進行刻蝕時,僅刻蝕掉部分介質層而保留一部分的介質層以及全部阻擋層,以阻擋銅與氧氣接觸發生氧化反應,防止在金屬互連線表面形成針孔,提高了半導體器件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H01L21/768GK102237296SQ20101016426
公開日2011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9日
發明者劉選軍, 喻濤, 池玟霆, 祝長春 申請人: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