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車用電池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電動車用電池盒,可以直接顯示 電動車電池盒內充電電池的電量。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電動車用電池盒上沒有設置電量顯示裝置,其電量的顯示要靠電動 車上的儀表盤來顯示,而要看到儀表盤上顯示的電量,就必需發動電動車,這就比較麻煩。 在電動車停駛的情況下,特別是電池盒不在電動車上時,難以知道充電電池的電量,不知道 該不該充電。在路程較遠的情況下,常常會出現中途電池沒電的情況,給騎車人帶來很大的 麻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用發動電動車就可以及時知道電池盒內充電電 池電量的電動車用電池盒。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動車用電池盒,包括安裝有插座的殼體,殼體 上還設置有電量顯示裝置,該電量顯示裝置由線路板和安裝在線路板上的發光管組成,線 路板上具有顯示電路。線路板固定安裝在一底板上,該底板的兩端與殼體固定連接,線路板的正面設置 有蓋板,蓋板上具有讓發光管穿過的孔。蓋板前方具有透明護罩,該透明護罩的兩端與殼體固定連接。殼體上設置有與線路板電連接的開關。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由于電池盒的殼體上設置有電量顯示裝置,因而可以通過 電量顯示裝置直接得知盒內充電電池的電量,不需要通過發動電動車得知充電電池的電 量。特別是在充電電池取下放在辦公室或車庫等場所充電的情況,可以直接得知電池盒內 充電電池的電量,以便及時充電,避免車到半途電池沒電的麻煩。采用透明護罩保護電量顯示裝置,并可以避免灰塵、水汽等進入電池盒。通過設置開關可以在不用顯示電量時,切斷電源,以便節約電量。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放大示意圖;圖4為線路板及發光管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3的B部放大圖;圖7為線路板上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 6所示,一種電動車用電池盒,包括安裝有插座2的殼體1,殼體1上還設置有電量顯示裝置,該電量顯示裝置由線路板5和安裝在線路板5上的發光管6組成,線路 板5上具有顯示電路。如圖6所示,線路板5固定安裝在一底板7上,該底板7的兩端與殼體1固定連接,線路板5的正面設置有蓋板4,蓋板4上具有讓發光管6穿過的孔。如圖3、6所示,蓋板4前方具有透明護罩3,該透明護罩3的兩端與殼體1固定連接。殼體1上設置有與線路板5電連接的開關。如圖6、7所示,線路板上的電路主要由放大電路、電阻、發光管6等組成,發光管6 共五只,并全部采用發光二極管,發光二極管LEDl為欠壓燈,在電壓低于42V時亮,發光二 極管LED2在電壓高于42V時亮,發光二極管LED3在電壓高于44V時亮,發光二極管LED4 在電壓高于46V時亮,發光二極管LED5在電壓達到48V時亮。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給電動車的電池充電時,由于電池盒的殼體1上設置有電量顯示裝置,因而可 以通過電量顯示裝置直接得知盒內充電電池的電量,不需要通過發動電動車得知充電電池 的電量。特別是在充電電池取下放在辦公室或車庫等場所充電的情況,可以直接得知電池 盒內充電電池的電量,以便及時充電,避免車到半途電池沒電的麻煩。采用透明護罩3保護電量顯示裝置,并可以避免灰塵、水汽等進入電池盒。通過設置開關可以在不用顯示電量時,切斷電源,以便節約電量。
權利要求一種電動車用電池盒,包括安裝有插座(2)的殼體(1),其特征在于殼體(1)上還設置有電量顯示裝置,該電量顯示裝置由線路板(5)和安裝在線路板(5)上的發光管(6)組成,線路板(5)上具有顯示電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用電池盒,其特征在于線路板(5)固定安裝在一底 板(7)上,該底板(7)的兩端與殼體⑴固定連接,線路板(5)的正面設置有蓋板(4),蓋板 (4)上具有讓發光管(6)穿過的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車用電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蓋板(4)前方具有透 明護罩(3),該透明護罩(3)的兩端與殼體(1)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電動車用電池盒,其特征在于殼體(1)上設置有 與線路板(5)電連接的開關。
專利摘要一種電動車用電池盒,包括安裝有插座的殼體,殼體上還設置有電量顯示裝置,該電量顯示裝置由線路板和安裝在線路板上的發光管組成,線路板上具有顯示電路。線路板固定安裝在一底板上,該底板的兩端與殼體固定連接,線路板的正面設置有蓋板,蓋板上具有讓發光管穿過的孔。蓋板前方具有透明護罩,該透明護罩的兩端與殼體固定連接。殼體上設置有與線路板電連接的開關。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不用發動電動車就可以及時知道電池盒內充電電池電量的電動車用電池盒。
文檔編號H01M10/48GK201556655SQ20092028425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4日
發明者陳明章 申請人:陳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