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高壓釜組群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高壓釜組群 所屬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壓釜組群,尤其是適合用于太陽能電池制造工藝中的節能 降耗的高壓釜組群。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高壓釜通常采用常規的電阻加熱,用熱循環風機達到熱平衡,這種加 熱循環方式基本上解決了高壓釜內熱量的均勻分布問題。專利號為ZL200520110038. 0的 中國專利"風循環調溫高壓釜",公開了一種制造夾層安全玻璃、防彈玻璃所用的高壓釜,利 用空氣對流原理解決了冷熱空氣均勻分布問題。專利號為ZL02821621. 0的中國專利"多 區域高壓釜",公開了一種用于對裝載物料進行熱處理的高壓釜,利用沿著裝載物料的長度 方向間隔的多個氣體循環裝置,使加熱氣體在裝料空間內循環,并且每一個氣體循環裝置 產生一個用于加熱氣體循環的區域,每個區域中的氣體循環可以被獨立控制,可以整體提 高的加熱質量。日本專利JP2008-006730公開了一種高壓釜工藝,將產品密封在抽真空袋 中,再加溫加壓,使兩種材料層壓形成復合材料。但是,傳統高壓釜在實際使用中存在如下 缺陷1、傳統高壓釜的生產周期一般為3. 5-4小時,而其有效工作時間只有2. 5小時,升溫 及降溫時間過長;2、傳統的高壓釜之間是分離獨立的,在使用過程中要對單臺高壓釜設備 先進行升溫升壓,再是降溫減壓以便產品出爐,因此,高壓釜的單位耗能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工作時間短、 節能降耗的高壓釜組群。 為了實現以上任務,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高壓釜組群,包括釜 體、加熱裝置和加壓裝置,其特征是至少有兩臺高壓釜由循環管道相互連接構成高壓釜組 群,所說的循環管道至少有壓力循環管和熱循環管兩套管路,所說的壓力循環管和熱循環 管分別與高壓釜的減壓裝置和熱交換裝置連接。 以上所說的循環管道包括氣體匯流管、壓力循環管和熱循環管,所說的壓力循環 管的一端與氣體匯流管連接,另一端與高壓釜的減壓裝置連接;所說的熱循環管的一端與 氣體匯流管連接,另一端與高壓釜的熱交換裝置連接。 高壓釜的減壓裝置包括控制高壓釜之間壓力循環的充氣閥和排氣減壓閥,所說的 充氣閥和排氣減壓閥并聯后與壓力循環管連接。 高壓釜的熱交換裝置包括熱交換器、熱循環風機和給風機提供動力的電機。 高壓釜內的熱交換器內設有帶防護隔板的冷卻裝置,在排氣降壓的過程中,可以 縮短降溫時間,以利產品早出爐。 本實用新型是在傳統高壓釜的結構上增加熱循環裝置和壓力循環裝置,充分利用 高壓釜的高溫高壓尾氣給需要預熱和/或加壓的高壓釜提供熱量和壓力,達到一定的溫度 和壓力,如果只 用尾氣的能量不能達到高壓釜工作所需的溫度和壓力,則可以采用傳統高壓釜的加熱裝置和加壓裝置進一步加溫加壓,以滿足高壓釜的工藝溫度和壓力要求。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采用兩臺或兩臺以上的高壓釜的循環聯動工作模式,可 取長補短,同時各臺設備也可以根據工藝要求進行自身調整,利用高壓釜之間的管路和減壓 裝置,把需要降溫的高壓釜的高溫高壓尾氣提前排氣,并輸送到需要預熱或加壓的釜,把原來 降溫后再排氣兩個工藝步驟改進為邊降溫邊排氣一個工藝步驟,有效地縮短了釜壓后的降溫 和排氣時間,減少了高壓釜的生產周期時間,可以節約時間及人工成本,提高了高壓釜的生產 效率;只要存在溫度和壓力差,就會產生對流,使溫度和壓力趨于均勻,使高壓釜相互之間實 現熱量循環,有效的利用了高壓釜尾氣的熱量和壓力,循環利用,具有節能降耗的功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三個高壓釜組成的釜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N個高壓釜組成的釜組結構示意圖。 1為直排減壓氣閥,2為充氣閥,3為排氣減壓閥,4為預熱系統進氣減壓閥,5為直 排氣管,6為釜進/排氣口 , 7為預熱系統排氣管,8為預熱系統釜進氣口 , 9為預熱系統的熱 交換器,10為熱循環風機,11為釜底座,12為氣體匯流管,13為壓力循環管,14為釜門,15 為熱循環管,16為給熱循環風機提供動力的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 高壓釜組群由至少兩臺高壓釜構成,高壓釜之間由循環管道相互連接,且該循環 管道與高壓釜的減壓裝置和熱交換裝置連接,需要降溫降壓的高壓釜通過循環管道將高溫 高壓尾氣排出,并輸送到需要預熱和/或加壓的高壓釜內。 循環管道至少有兩套管路,包括壓力循環管和熱循環管,所說的壓力循環管和熱 循環管分別與高壓釜的減壓裝置和熱交換裝置連接。循環管道還包括氣體匯流管,該氣體 匯流管上連接有多個壓力循環管和熱循環管,循環利用高壓釜的高溫高壓尾氣。兩臺或兩 臺以上的高壓釜的工作方式為取長補短的聯動模式,同時各臺設備也可以根據工藝要求進 行自身調整,借鑒"熱-一 電"聯供模式。尤其是采用兩臺或兩臺以上同樣容積的高壓釜鏈 接配合工作,可以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實施例2: 如圖l,本實施例采用2個高壓釜組成釜組,高壓釜以下簡稱釜。 工作流程( — )當釜A需要降溫且釜B需要預熱時,打開釜A的排氣減壓閥3和釜B的預熱 系統進氣減壓閥4,釜A內的高溫高壓尾氣減壓后通過釜A的壓力循環管13流經氣體匯流 管12,輸送至釜B的預熱系統釜進氣口 8,進入釜B的預熱系統熱交換器9,釜A尾氣中的熱 量通過釜B的預熱系統熱交換器9和釜B中的低溫氣體進行熱交換,對釜B中的低溫氣體 進行加熱,熱交換后的釜A尾氣通過釜B的預熱系統排氣管7排入大氣; (二)當釜A需要降溫且釜B需要加壓時,打開釜A的排氣減壓閥3和釜B的充氣 閥2,釜A內高溫高壓尾氣適當減壓或不減壓后通過釜A的壓力循環管13流經氣體匯流管12,經釜B的壓力循環管13輸送至釜B的進/排氣口 6,進入釜B內,對釜B進行加壓;(三)當釜A需要降溫且釜B同時需要預熱和加壓時,同時打開(一)和(二)中 涉及的各閥門,釜A尾氣便可對釜B進行預熱加壓;(四)如釜B需要降溫且釜A需要預熱或加壓,按(一 )、(二 )、(三)中釜A和 釜B的排氣和進氣操作對應閥門開關就可以實現了。 本實施例充分利用了高壓釜的高溫高壓尾氣給需要預熱和/或加壓的高壓釜提 供熱量和壓力,并能達到一定的溫度和壓力,還可以配合使用傳統高壓釜的加熱裝置和加 壓裝置進一步加溫加壓,以滿足高壓釜的工藝溫度和壓力要求。 實施例3 如圖2,本實施例采用3個高壓釜組成釜組。 工作流程( — )當釜A需要降溫,且釜B和釜C都需要預熱時,打開釜A排氣減壓閥3和釜 B和釜C的釜預熱系統進氣減壓閥4,釜A內的高溫高壓尾氣減壓后通過釜A壓力循環管13 流經氣體匯流管12,經釜B和釜C的預熱系統釜進氣口 8分別進入釜B和釜C的預熱系統 熱交換器9,釜A尾氣中的熱量通過釜B和釜C預熱系統熱交換器9,與低溫氣體進行熱量 交換,熱交換后的釜A的尾氣通過釜B和釜C的預熱系統排氣管7排入大氣; (二)當釜A需要降溫,且釜B、釜C需要加壓時,打開釜A的排氣減壓閥3號和釜 B、釜C的充氣閥2,釜A內的高溫高壓尾氣適當減壓或不減壓后通過釜A的壓力循環管13, 流經氣體匯流管12,輸送至釜B、釜C壓力循環管13,流經釜B、釜C進/排氣口 6,進入釜
B、 釜C內,對釜B、釜C進行加壓;(三)當釜A需要降溫,且釜B、釜C同時需要預熱和加壓時,同時打開(一)和
(二) 中涉及的各閥門,釜A的尾氣便可對釜B、釜C進行預熱加壓;(四)當釜A釜壓后需要降溫且釜B需要預熱、同時釜C需要加壓時,按實施例2
中( 一 )步驟對釜B進行預熱,同時按實施例2中(二 )步驟對釜C進行加壓;(五)如釜A、釜B、釜C需要降溫、預熱、加壓狀態互換時,按上面(一)、(二)、
(三) 、(四)中釜A、釜B和釜C的排氣和進氣操作對應閥門開關就可以實現了。 實施例4 如圖3,本實施例采用N個高壓釜組成釜群(N為自然數,N > 4)。 工作流程( — )當釜A需要降溫,且釜B、釜C...釜N都需要預熱時,打開釜A的排氣減壓 閥3和釜B、釜C...釜N釜預熱系統進氣減壓閥4,釜A內的高溫高壓尾氣減壓后通過釜A 的壓力循環管13流經氣體匯流管12,經釜B、釜C...釜N預熱系統釜進氣口 8,進入釜B、 釜C...釜N預熱系統熱交換器9,釜A的尾氣中的熱量通過釜B、釜C...釜N預熱系統熱 交換器9和釜B、釜C...釜N中的低溫氣體進行熱交換,對釜B、釜C...釜N中的低溫氣體 進行加熱,熱交換后的釜A尾氣通過釜B、釜C...釜N預熱系統排氣管7排入大氣; ( 二 )當釜A釜需要降溫,且釜B、釜C...釜N需要加壓時,打開釜A的排氣減壓 閥3和釜B號、釜C...釜N的充氣閥2,釜A內高溫高壓尾氣適當減壓或不減壓后通過釜 A的壓力循環管13流經氣體匯流管12,經釜B、釜C...釜N的壓力循環管13流經釜B、釜
C. ..釜N的進/排氣口 6,進入釜B、釜 ...釜N內,對釜B、釜C...釜N進行加壓;[0040](三)當釜A需要降溫,且釜B、釜C...釜N同時需要預熱和加壓時,同時打開 (一)和(二)中涉及的各閥門,釜A尾氣便可對釜B、釜C...釜N進行預熱和加壓;(四)當釜A釜壓后需要降溫且釜B...釜M需要預熱、同時釜(M+l)...釜N需要 加壓時,按( 一 )步驟對釜B.釜M進行預熱,同時按(二 )步驟對釜(M+l)...釜N進行 加壓(M、N為自然數,M〈 N);(五)當釜A、釜B、釜C…釜K需要降溫,且釜(K+l)、釜(K+2)...釜N都需要預 熱時,打開釜A、釜B、釜C...釜K的排氣減壓閥3和釜(K+l)、釜(K+2)...釜N的預熱系統 進氣減壓閥4,釜A、釜B、釜C...釜K內的高溫高壓尾氣減壓后通過釜A、釜B、釜C...釜K 的壓力循環管13流經氣體匯流管12,經釜(K+l)、釜(K+2)...釜N的預熱系統進氣口 8,進 入釜(K+l)、釜(K+2)...釜N的預熱系統熱交換器9,釜A、釜B、釜C...釜K尾氣中的熱量 通過釜(K+l)、釜(K+2)...釜N預熱系統熱交換器和釜(K+l)、釜(K+2)...釜N中的低溫 氣體進行熱交換,對釜(K+l)、釜(K+2)...釜N中的低溫氣體進行加熱,熱交換后的釜A、釜 B、釜C...釜K的尾氣通過釜(K+l)、釜(K+2)...釜N預熱系統排氣管7排入大氣(K、N為 自然數,K < N);(六)當釜A、釜B、釜C.釜K需要降溫,且釜(K+l)、釜(K+2).釜N需要加壓 時,打開釜A、釜B、釜C...釜K的排氣減壓閥3和釜(K+l)、釜(K+2)...釜N的充氣閥2, 釜A、釜B、釜C...釜K內的高溫高壓尾氣適當減壓或不減壓后通過釜A、釜B、釜C...釜K 的壓力循環管13流經氣體匯流管12,經釜(K+l)、釜(K+2)...釜N的壓力循環管13,流經 釜(K+l)、釜(K+2)...釜N進/排氣口 6,進入釜(K+l)、釜(K+2)...釜N內,對釜(K+l)、 釜(K+2)...釜N進行加壓(K、N為自然數,K < N);(七)當釜A、釜B、釜C...釜K需要降溫,且釜(K+l)、釜(K+2)...釜N同時需要 預熱和加壓時,同時打開(五)和(六)中涉及的各閥門,釜A、釜B、釜C...釜K尾氣便可 對釜(K+l)、釜(K+2)...釜N進行預熱和加壓;(八)當釜A、釜B、釜C...釜K需要降溫,且釜(K+l)、釜(K+2) 釜M需要預 熱、同時釜M+1...釜N需要加壓時,按(五)步驟對釜(K+l)、釜(K+2)...釜M進行預熱, 同時按(六)步驟對釜(M+l)、釜(M+2)...釜N進行加壓(K、M、N為自然數,K〈M〈N);(九)如釜A、釜B、釜C...釜N需要降溫、預熱、加壓狀態互換組合時,按上面 (一)、(二)、(三)、(四)中釜A、釜B、釜C...釜N的排氣和進氣操作對應閥門開關就可
以實現了。 實施例5 : —臺高壓釜從室溫升到3個大氣壓8(TC左右再升到13(TC,保持10個大氣壓,產 品可以只用到6個大氣壓,恒溫恒壓時間為50分鐘為有效工作時間。 若是A臺設備的產品到了需要降溫降壓階段,而B臺設備需要輔釜13個大氣壓升
溫到80°C ,可以通過A與B設備之間的管道上的閥門進行控制,把A設備的高溫及高強向B
設備轉移。達到兩個釜內的壓強平衡,B在升溫的同時也是對設備釜內進行降溫。之后必
須關閉兩設備的閥門以防串氣,再對A排氣降溫,對B進行升溫度加壓。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
述實施例,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
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一種高壓釜組群,包括釜體、加熱裝置和加壓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兩臺高壓釜由循環管道相互連接構成高壓釜組群,所說的循環管道至少有壓力循環管(13)和熱循環管(15)兩套管路,所說的壓力循環管(13)和熱循環管(15)分別與高壓釜的減壓裝置和熱交換裝置連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釜組群,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循環管道還包括氣體匯流管 (12),該氣體匯流管上連接有多個壓力循環管(13)和熱循環管(15)。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釜組群,其特征在于所說的高壓釜的減壓裝置包括充氣 閥(2)和排氣減壓閥(3),所說的充氣閥(2)和排氣減壓閥(3)并聯后與壓力循環管(13) 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壓釜組群,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熱交換裝置包括熱交換器 (9)、熱循環風機(10)和給風機提供動力的電機(16)。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高壓釜組群,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熱循環管(15)上設有控制高 壓釜之間熱量交換的進氣減壓閥(4)。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壓釜組群,其特征在于所說的熱交換器(9)包括帶防護隔 板的冷卻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壓釜組群,包括釜體、熱交換裝置和減壓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兩臺高壓釜由循環管道相互連接構成高壓釜組群,所說的循環管道至少有壓力循環管和熱循環管兩套管路,所說的壓力循環管和熱循環管分別與高壓釜的減壓裝置和熱交換裝置連接。本實用新型采用兩臺或兩臺以上的高壓釜的循環聯動工作模式,可取長補短,把需要降溫的高壓釜的高溫高壓尾氣提前排氣,并輸送到需要預熱或加壓的高壓釜,把原來降溫后再排氣兩個工藝步驟改進為邊降溫邊排氣一個工藝步驟,有效地縮短了釜壓后的降溫和排氣時間,減少了高壓釜的生產周期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具有節能降耗的效果。
文檔編號H01L31/18GK201549525SQ200920260640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23日
發明者李全相, 李毅 申請人:深圳市創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