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按鈕結構,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科技的進步,近年來可攜式電子產品已發展出許多可產生控制信號的裝置,以可攜式光驅為例,每臺可攜式光驅幾乎都配備有多個功能按鍵,以執行如播放、暫停、下一首曲目或前一首曲目等歌曲播放功能。所以,當使用者以手指在功能按鍵上點選操作時,使用者可輕松完成類似如鼠標等輸入裝置的操作點選方式,以此功能按鍵執行可攜式光驅的對應功能。 —般現有技術中,功能按鍵是由鍵帽及彈性件所構成。并于可攜式光驅的機殼上開設有與功能按鍵的尺寸相匹配的透槽。當功能按鍵裝設于機殼時,先將鍵帽對應置放于機殼上所開設的透槽中,而彈性件則套設于鍵帽上,并使懸臂介于鍵帽與機殼之間。如此,借由彈性件的彈性力而使鍵帽相對于機殼進行往復式的彈性位移。 當使用者按壓鍵帽時,鍵帽即向下推抵彈性件產生彈性變形,并使鍵帽觸發電路
板上的微動開關,以達到控制可攜式光驅執行預設功能的目的。由于現有的功能按鍵必須
額外加設一彈性件方可令鍵帽相對于機殼彈性位移,因此必須額外生產制造彈性件這個零
組件,且組裝工序亦過于繁瑣,導致物料耗費過多及制造成本過高的問題。 此外,一般功能按鍵外露于可攜式光驅的表面,很容易因使用者于拿取可攜式光
驅時,不小心誤碰觸到功能按鍵,而造成使用者于操作上的不便與困擾。
實用新型內容目前現有的可攜式光驅上的功能按鍵結構,普遍存在著容易被誤觸,而導致可攜式光驅產生誤動作等問題。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于按壓電子裝置的機殼后,即可使機殼底部的懸臂帶動墊體縮入機殼內部,并且以墊體對應抵壓在機殼內部的按鈕開關,以此驅動對應的電子零件進行功能運作,進而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揭露一種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將電子
裝置擺放于一表面上,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包括 —機殼,具有一底部及至少一懸臂,其中該懸臂配置在該底部; —電路板,設置于該機殼內部,該電路板具有至少一按鈕開關以及 至少一墊體,設置于該懸臂且對應該按鈕開關,該墊體接觸于該表面,該懸臂還具
有一固定端及一活動端,該固定端與該機殼相互連接,而該墊體則設置在該活動端上。 上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機殼的該底部具有至少一
開槽,該懸臂與該開槽之間具有一間隙。 上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墊體為一體成型于該懸臂上。[0013] 上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墊體以組裝方式連接于該懸臂上。 上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墊體還具有一支柱及一接觸塊,該支柱位于該懸臂上方且對應于該按鈕開關,而該接觸塊則位于該懸臂下方且與該表面相互接觸。 上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彈性組件,設置于該電路板及該墊體之間,該彈性組件提供一彈性回復力。 上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墊體還具有一支柱,該彈性
組件的一端套設于該按鈕開關,而該彈性組件的另一端則套設于該支柱。 上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指示圖案,設置
在該機殼的一外面且對應于該墊體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根據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在機殼上施以一按壓作用力時,可借由懸臂的彈性位移而帶動墊體縮入機殼內部,并使墊體與機殼內部的電路板的按鈕開關相互接觸,以此驅動電子裝置內部的對應功能電子零件進行運作。于按壓作用力解除時,可通過懸臂帶動墊體伸出機殼外,并使墊體常態與表面相互接觸,以此使機殼阻滯定位在表面上。借由上述的懸臂的結構設計,可解決現有技術中需要組裝彈性件而導致組裝工時繁瑣及耗費額外制造成本等問題。并且將按鈕開關隱藏在機殼內部,可以避免因誤觸而導致電子裝置產生誤動作等情形發生。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另一視角的外觀示意圖; 圖3A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的墊體位于阻滯位置的側視示意圖; 圖3B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的墊體位于阻滯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A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的墊體位于抵壓位置的側視示意圖;以及 圖4B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的墊體位于抵壓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中,附圖標記[0027]10機殼11底部12開槽13懸臂131固定端132活動端14墊體141支柱142接觸塊15彈性組件[0037] 16 指示圖案 20 電路板 21 按鈕開關 A 表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中所指的電子裝置
包括但不局限于如筆記型計算機(Notebook)、外接式光驅或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等具有按鍵操作的裝置。然而在本實用新型以下的實施例中,
是以外接式光驅為例,當然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產品及范圍并不以下述實施例為限。 請參閱圖1至圖2所示的示意圖。其中,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的外
觀示意圖。圖2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子裝置另一視角的外觀示意圖。根據本實用新型所
揭露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電子裝置為一外接式光驅,外接式光驅屬于現有
技術,在此不多做贅述。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應用于具有一電路板20的機殼10,并且電路板20上電性設置有至少一按鈕開關21。在本實施例中,按鈕開關21設置在電路板20底部。此外,機殼10還容置一功能電路裝置(未繪示),例如為微處理器、內存等電子組件,其屬于現有技術,故不在此多做贅述。 機殼10具有一底部11,并于底部11處開設有至少一開槽12。且底部11相對于開槽12處設有一懸臂13,而且懸臂13與開槽12之間具有一間隙。此外,懸臂13具有一固定端131及一活動端132,并使懸臂13的固定端131與機殼10的本體相互銜接,再借由上述的間隙而使懸臂13的活動端132可于底部11處呈一上、下擺動位移。[0046] 另外,懸臂13還包括有一墊體14。其墊體14為一高摩擦系數的材質所構成,并且墊體14具有一支柱141及一接觸塊142。在本實施例中,墊體14的結構可一體成型于懸臂13之上,或是將墊體14以可組裝的關系而連接于懸臂13之上。若墊體14以可組裝的關系連接于懸臂13時,以墊體14的支柱141貫穿于懸臂13,使得支柱141伸出于懸臂13上方,而接觸塊142則位于懸臂13下方。當機殼10放置于一表面A時,可使得接觸塊142的底部貼齊于表面A上。 然而,上述墊體14以可組裝的關系固定在懸臂13的設計,是以支柱141穿過懸臂13后,使得墊體14固設在懸臂13上而不致脫落。然支柱141與懸臂13之間相互匹配的結合方式,僅為一舉例說明,并不因此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保護。其亦可以螺絲將墊體14鎖固于懸臂13上,并以螺絲取代支柱141作為抵壓按鈕開關21之用,此種簡易的結構變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之中。 此外,還包括至少一彈性組件15。彈性組件15是收置于機殼10內部,并使彈性組件15二端分別抵持于電路板20上以及懸臂13上(如圖3A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彈性組件15的一端可套設于按鈕開關21,而彈性組件15的另一端則可套設于支柱141上,但并不以此為限。彈性組件15常態將懸臂13朝外推抵,使得墊體14的接觸塊142保持在與表面A接觸的位置上。[0049]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的操作原理,在機殼IO上施以一作用力而產生一按壓動作,并至少提供有下列二種動作狀態。[0050] 第一動作狀態如圖3A及圖3B所示,當機殼10擺放在一表面A時,懸臂13具有令墊體14與表面A相互接觸的一阻滯位置,所以可借由墊體14的接觸塊142與表面A相互的緊密接觸而形成有一高摩擦阻力,以此將機殼10可穩固的定位在表面A上。換句話說,彈性組件15是常態推抵懸臂13及其墊體14保持在與表面A相互接觸的位置上,即彈性組件15是提供一彈性回復力,而常態推抵墊體14保持在阻滯位置上,進而防止機殼10任意滑動。 第二動作狀態如圖4A及圖4B所示,當使用者欲啟動電子裝置內部的功能組件進行運作時,即可對機殼10邊緣施以一向下按壓的作用力,使得機殼10的底部11稍微下沉并且靠近于表面A后,讓墊體14于表面A上形成一反作用力,通過墊體14的反作用力而帶動懸臂13產生一彈性變形。如此,即可使得懸臂13形成一向上的彈性位,而可使懸臂13具有令墊體14縮入機殼10的一抵壓位置。 如此一來,讓墊體14的支柱141與電路板20上的對應按鈕開關21相互接觸,以此啟動對應的功能電子組件進行運作。換句話說,墊體14的支柱141相對于按鈕開關21具有一位移行程,而支柱141的位移行程方向是與電路板20相互垂直。所以,墊體14縮入機殼10時,令支柱141有效且準確的對應抵壓在按鈕開關21上。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可在機殼10的一外面設置有呈現所預設定義功能的指示圖案16(如圖1所示),指示圖案16包括但不局限于如電源指示符號、播放符號、暫停符號或停止播放符號等圖樣。詳言之,指示圖案16的設置位置是對應在墊體14的位置上方。如此一來,使用者可在機殼10上的指示圖案16得知機殼10底部的墊體14所對應的按鈕開關21功能,以此提高辨識效果,不需額外設置任何指示燈號。換言之,在機殼10表面直接制作有任何符號等指示圖案16,可以不必進行額外加工作業,也解決現有的按鍵需加上指示燈號,或是按鍵結構需設計透光結構等問題,亦可避免類似現有按鍵上的指示符號磨損脫落的問題。 此外,懸臂13帶動墊體14縮入機殼10時,可使得彈性組件15受懸臂13的抵壓而形成一彈性的壓縮變形。當使用者放開對機殼10的按壓作用力時,即可將擠壓中的彈性組件15釋放,并通過彈性組件15的彈性回復力來帶動懸臂13再次復位到初始位置,即可形成一按壓的釋放動作。使得墊體14再度常態保持在與表面A接觸的阻滯位置上。[0055] 然而,上述的本實施例中,是以懸臂13上的墊體14搭配按鈕開關21的組合,可視為一組隱藏按鈕結構。而本實施例是具有四組隱藏按鈕結構,并且個別分配在機殼10的四個角落,但并不以此為限。所以,上述的機殼10的懸臂13、墊體14及按鈕開關21的數量是根據實際設計而決定,并不以本實施例所揭露的數量為限。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功效在于機殼放置在一表面上后,可在機殼上施以一按壓作用力,借由機殼底部所設的懸臂而讓墊體縮入機殼內部,并以墊體對機殼內部的按鈕開關進行抵壓接觸,以此驅動電子裝置的對應功能運作。以此隱藏按鈕開關的結構設計,可避免按鈕開關被誤觸,而導致電子裝置產生誤動作等情況發生。而且懸臂是常態的帶動墊體保持在與表面所接觸的阻滯位置上,進而可將機殼阻滯定位在表面上。[0057] 借由上述懸臂的結構設計,可大幅簡化機殼在按鍵結構上的零組件數量及組裝工 序。并且,以懸臂帶動墊體縮入機殼內,可有效的令墊體垂直位移并且觸發電路板上的按鈕 開關,進而避免觸發失效的問題發生,以及隱藏式的按鈕開關可有效解決誤觸等情況發生。 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 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 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該電子裝置適于擺放于一表面上,其特征在于,該電子裝置包括一機殼,具有一底部及至少一懸臂,其中該懸臂配置在該底部;一電路板,設置于該機殼內部,該電路板具有至少一按鈕開關以及至少一墊體,設置于該懸臂且對應該按鈕開關,該墊體接觸于該表面,該懸臂還具有一固定端及一活動端,該固定端與該機殼相互連接,而該墊體則設置在該活動端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機殼的該底 部具有至少一開槽,該懸臂與該開槽之間具有一間隙。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墊體為一體 成型于該懸臂上。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墊體以組裝 方式連接于該懸臂上。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墊體還具有 一支柱及一接觸塊,該支柱位于該懸臂上方且對應于該按鈕開關,而該接觸塊則位于該懸 臂下方且與該表面相互接觸。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彈性 組件,設置于該電路板及該墊體之間,該彈性組件提供一彈性回復力。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墊體還具有 一支柱,該彈性組件的一端套設于該按鈕開關,而該彈性組件的另一端則套設于該支柱。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至少一 指示圖案,設置在該機殼的一外面且對應于該墊體位置。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隱藏按鈕結構的電子裝置,是于電子裝置的機殼底部設有至少一具有墊體的懸臂,并且機殼內部設有一電路板,且電路板具有至少一對應于墊體的按鈕開關。當機殼擺放于一表面時,其墊體接觸于表面并且可在機殼上施以一按壓作用力,借此使懸臂產生一彈性位移,而帶動墊體縮入機殼內部,以此將墊體與按鈕開關相互接觸,進而驅動電子裝置內部的對應功能電子零件進行運作。
文檔編號H01H13/02GK201528483SQ20092021912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16日
發明者吳耀宗 申請人: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