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磁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學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磁芯。
背景技術:
已有的C型鐵氧體磁芯一般為固定結構,圖1為磁芯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磁芯 中包括有上下相對的上磁極101與下磁極102,與上磁極101、下磁極102相連的磁軛103, 上下相對的上磁極與下磁極、磁軛構成C型狀磁芯。上磁極和下磁極之間的空隙為磁隙。 現有技術的不足在于C型磁芯為固定結構,S卩,磁體氣隙不可調,或調整范圍很 小。這樣,導致了 C型磁芯不能運用在一些特殊的應用場合,比如磁感應治療機,這些特殊 的應用場合下,都需要磁芯的氣隙可以進行連續的調整。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磁芯,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能對磁芯的氣隙進行連 續調整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磁芯,包括上下相對的上磁極與下磁極,與上磁極、下磁 極相連的磁軛; 上磁極與磁軛活動連接,所述活動連接用于供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作與下磁 極相向的運動; 上磁極上設有運動控制裝置,用于控制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作與下磁極相向 的運動。
較佳地,所述上磁極包括磁極盒、磁極,磁極置于磁極盒內; 磁極盒上設有運動控制裝置。 較佳地,所述磁極兩側與磁極盒間有絕緣墊。 較佳地,將磁極置于磁極盒內、在磁極盒上設置運動控制裝置的緊固件為絕緣棒、 絕緣螺釘。
較佳地,所述運動控制裝置包括固定端、動力控制端,其中 固定端與上磁極連接; 動力控制端,用于提供使上磁極作相向運動的動力,并通過控制與固定端的距離 控制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的位置。 較佳地,所述動力控制端為電機,并通過鋼絲繩控制與固定端的距離。 較佳地,所述活動連接范圍為200 500mm。 較佳地,所述磁極為鐵氧體電感磁體。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磁芯,包括上下相對的上磁極與下磁極,與上磁極、下 磁極相連的磁軛; 上磁極和下磁極與磁軛活動連接,所述活動連接用于供上磁極、下磁極在活動連 接范圍內作相向運動;[0020] 上磁極、下磁極上設有運動控制裝置,用于控制上磁極、下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 作相向運動。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在本實用新型中,上磁極與磁軛之間采用活動的方式進行連接,同時,通過設 置在上磁極上的運動控制裝置來控制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作與下磁極相向的運動。因 此,當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運動時,其相對于下磁極的距離會產生變化,從而使得上磁 極與下磁極之間的磁隙可以發生變化,也就達到了調整磁隙的目的。 進一步的,克服了 C型磁芯為固定結構所帶來的不足,使得C型磁芯能夠運用在一 些特殊的場合。
圖1為現有技術中磁芯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磁芯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上磁極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述包括電機為運動控制裝置的磁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說明。 圖2為磁芯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磁芯中包括上下相對的上磁極201與下磁極 202,與上磁極201、下磁極202相連的磁軛203,上下相對的上磁極與下磁極、磁軛構成C型 狀磁芯。 與現有技術不同在于上磁極201與磁軛203活動連接,活動連接用于供上磁極在 活動連接范圍內作與下磁極相向的運動。 上磁極201上設有運動控制裝置204,用于控制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作與下 磁極相向的運動。 從上述結構可以看出,由于上磁極與磁軛之間是用活動方式進行的連接,因此,當 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運動時,其相對于下磁極的距離會產生變化,從而使得上磁極與 下磁極之間的磁隙發生變化,也就達到了調整磁隙的目的。克服了 C型磁芯為固定結構所 帶來的不足,使得C型磁芯能夠運用在一些特殊的場合,比如,通過對磁芯的氣隙進行連續 的調整便可以將其運用于磁感應治療機。 實施中,活動連接的方式是多樣,只要能夠使得上磁極在該活動范圍進行相對下 磁極的運動,達到改變磁隙大小的目的即可。具體實施中,比如可以采用滑軌連接方式來連 接磁軛與上磁極,上磁極便可以通過滑軌在磁軛上進行滑動,從而產生相對下磁極的位移。 而通過設置在上磁極201上的運動控制裝置204,便可以控制上磁極在活動連接 范圍內作與下磁極相向的運動。實施中,凡是可以用來對物體的位移進行控制的裝置,都可 用來作為運動控制裝置。 一些簡單的實現方式如液壓控制系統通過液壓傳動來控制、類似 千斤頂工作原理通過機械轉換圓周運動成直線運動的裝置等等,這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 是容易實現的。本實用新型在下面的實施例中還會給出一種以電機來進行實施的實例。 需要說明的是,圖中運動控制裝置僅用于示意,鑒于其要實現的功能是對上磁體
4的運動進行控制,故圖中示意時將其設置于上磁體上,當采用不同類型的設備來作為運動 控制裝置時,雖然其可能采用的形式是多樣的,其都會保持與上磁體連接的共有特征,否則 其不可能控制上磁體的運動;但是,由于實施形式不同,其會產生別的連接方式,如下面實 施例中,采用電機進行控制時, 一端會固定在上磁極以外的其它位置上。 進一步的,圖3為上磁極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上磁極201中可以包括磁極盒 2011、磁極2012,磁極2012置于磁極盒2011內; 磁極盒2011上設有運動控制裝置204 。 進一步的,實施中磁極兩側與磁極盒間有絕緣墊。通過該絕緣固定便可以防止因 采用磁芯盒來固定磁極時可能產生的磁泄露。同樣道理,進一步的,將磁極置于磁極盒內、 在磁極盒上設置運動控制裝置的緊固件也可以采用絕緣棒、絕緣螺釘等,以進一步提高使 用效果。 下面對采用常見的電機來作為運動控制裝置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4為包括 電機為運動控制裝置的磁芯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實施例中運動控制裝置包括固定端 401、動力控制端402,其中: 固定端401與上磁極201連接; 動力控制端402,用于提供使上磁極作相向運動的動力,并通過控制與固定端401 的距離控制上磁極201在活動連接范圍內的位置。 實施中,動力控制端采用電機來進行實施,并通過鋼絲繩控制與固定端的距離。 容易理解,將鋼絲繩一端固定在固定端上時,當開動電機,便可以調節電機與固定
端的距離,而固定端與上磁極相連,當電機與固定端距離變化時,上磁極也自然隨之運動,
通過電機的控制便可以很方便的控制上磁極的運動,從而實現對磁隙的控制調整。 發明人在發明過程中,通過工作實踐總結得出,活動連接范圍為200 500mm時,
對磁隙的控制范圍比較合理,也能滿足使用需要。 實施中的磁極在采用鐵氧體電感磁體時,效果比較好,實施也容易。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磁芯,包括上下相對的上磁極與下磁極,與上磁極、下
磁極相連的磁軛;上磁極和下磁極與磁軛活動連接,所述活動連接用于供上磁極、下磁極在
活動連接范圍內作相向運動; 上磁極、下磁極上設有運動控制裝置,用于控制上磁極、下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 作相向運動。 與上述實施例中磁芯的不同在于,本實施例中的磁芯可以設置為上磁體與下磁體 都可以進行相對運動,顯然,只要能實現控制上、下磁體的相向運動,便可以實現對磁隙的 連續調整,從而克服C型磁芯為固定結構所帶來的不足,使得C型磁芯能夠運用在一些特殊 的場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隙可調的C型磁芯,磁芯的磁極可上下運動,通過 運動控制裝置調整磁芯的磁極上下運動,從而達到特殊的應用需要。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 新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一種磁芯,包括上下相對的上磁極與下磁極,與上磁極、下磁極相連的磁軛;其特征在于上磁極與磁軛活動連接,所述活動連接用于供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作與下磁極相向的運動;上磁極上設有運動控制裝置,用于控制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作與下磁極相向的運動。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磁極包括磁極盒、磁極,磁極置于磁 極盒內;磁極盒上設有運動控制裝置。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極兩側與磁極盒間有絕緣墊。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磁芯,其特征在于,將磁極置于磁極盒內、在磁極盒上設置運動 控制裝置的緊固件為絕緣棒、絕緣螺釘。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控制裝置包括固定端、動力控制 端,其中固定端與上磁極連接;動力控制端,用于提供使上磁極作相向運動的動力,并通過控制與固定端的距離控制 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的位置。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控制端為電機,并通過鋼絲繩控制 與固定端的距離。
7. 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范圍為200mm 500mm。
8. 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極為鐵氧體電感磁體。
9. 一種磁芯,包括上下相對的上磁極與下磁極,與上磁極、下磁極相連的磁軛;其特 征在于上磁極和下磁極與磁軛活動連接,所述活動連接用于供上磁極、下磁極在活動連接范 圍內作相向運動;上磁極、下磁極上設有運動控制裝置,用于控制上磁極、下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作相向運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磁芯,包括上下相對的上磁極與下磁極,與上磁極、下磁極相連的磁軛;上磁極與磁軛活動連接,所述活動連接用于供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作與下磁極相向的運動;上磁極上設有運動控制裝置,用于控制上磁極在活動連接范圍內作與下磁極相向的運動。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氣隙可調的C型磁芯,磁芯的磁極可上下運動,能通過運動控制裝置調整磁芯的磁極上下運動達到調整磁隙的目的,從而使得C型磁芯能夠適用于一些特殊的應用需要。
文檔編號H01F41/02GK201478030SQ20092014936
公開日2010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21日
發明者何國敏, 唐勁天, 韋偉平 申請人:福州浩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