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接收器,尤其涉及紅外接收器。
背景技術:
評價紅外接收器性能優劣的最重要的參數是其接收靈敏度和接收角度,人們希望其接收靈敏度越高越好、接收角度越寬越好。 目前,制造紅外接收器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光電二極管芯片的正前方的特定位置上設置一個凸透鏡,通過該凸透鏡把紅外光信號聚焦到光電二極管芯片上,從而達到提高紅外接收器靈敏度的目的。上述技術方案是當今世界紅外接收器產業所采用的提高紅外接收器靈敏度的唯一方案。該設計方案的缺點是在提高了紅外接收器軸向靈敏度的同時、紅外接收器的接收角度也變窄了。同時,由于凸透鏡的存在,紅外接收器的軸向尺寸也變厚了、也增加了整機裝配時的工藝難度。上述缺點限制了紅外接收器在一些特定條件、特殊場合下的應用,比如在超小型、便攜式產品(遙控數碼相機、攝像機以及便攜式DVD、車載GPS、遙控玩具等)上的應用。 申請人:審閱了日、韓、歐、美、臺灣以及東南亞各國相關公司的紅外接收器產品,無一例外,全部是采用了上述基于凸透鏡聚焦原理提高紅外接收器靈敏度的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傳統技術方案的不足,提供一個在保持原有靈敏
度的同時擴大接收角度、降低原材料成本的紅外接收器技術設計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我們知道,LED發光元件為了提高輻射強度,普遍采用將LED芯片裝置在一個表面
光亮的反射杯中,利用該反射杯將LED芯片發出的光反射、集聚,達到在特定方向上提高光
輻射強度的目的。我們還知道,幾何光學是可逆的,對于同一個幾何光學系統,如果將光源
所發出的光的方向倒轉過來,即,將光路逆轉,那么從系統外射入的光會沿著原來的發射路
徑集聚在光源的源點上。本實用新型就是基于上述光學原理而設計、制定的。 紅外接收器內部有兩個芯片,S卩,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和IC芯片。在紅外接收二
極管芯片四周放置一個反射杯,反射杯封裝在環氧樹脂封裝體內部,反射杯所起到的作用
就是將更大范圍的光反射、集聚到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表面,借以提高紅外接收器的靈敏
度、擴大接收角度。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 (1)、將反射杯裝置在紅外接收器的內部,使之成為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借助反射杯的光反射、聚焦作用間接地擴大了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的受光面積,從而提高了紅外接收器的接收靈敏度和擴大了接收角度。 (2)、傳統紅外接收器的受光面呈半球形,難以采用高速全自動貼片機進行整機裝配,所以裝配效率低、成本高;而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的受光面呈平面狀,所以便于采用高速全自動貼片機進行整機裝配,從而,可以大大提高整機裝配效率、降低成本。
圖1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與球面紅外接收器、普通片式紅外接收器的接收方向圖比較 圖2傳統紅外接收器結構圖 圖3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接收原理圖 圖4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的芯片安裝正視圖 圖5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的芯片安裝右視圖 圖6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的芯片安裝立體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做進一步的描述。 結合圖4-圖6,本實用新型是在紅外接收器內部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3的外圍預先在引線框架1(金屬、PCB板、BT板、陶瓷、塑料等引線框架,以及其他類型的引線框架。)上注塑(或者其他方法,比如,粘接或者金屬沖壓成型等。) 一個反射杯2(該反射杯2也可以由紅外接收器引線框架本身沖制而成,或者由紅外接收器金屬屏蔽蓋的窗口沖制而成;其形狀可以是圓形、橢圓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狀。),外部光線經過反射杯2的反射、集聚,照射到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3上。引線框架1、反射杯2以及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3等一起封裝在環氧樹脂封裝體4內。
權利要求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主要由引線框架、放大器IC芯片、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反射杯和環氧樹脂封裝體組成,其特征在于紅外接收器內部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3)的外圍預先在引線框架(1)上裝置一個反射杯(2),引線框架(1)、反射杯(2)、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3)封裝在環氧樹脂封裝體(4)內,反射杯(2)將照射到其上邊的部分光線反射集聚到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3)上。
專利摘要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是在紅外接收器內部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的外圍預先在引線框架上注塑或安裝一個反射杯,外部光線經過反射杯的反射、集聚,照射到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上。反射杯裝置在紅外接收器的內部,使之成為內置反射杯聚焦式紅外接收器,借助反射杯的光反射、集聚作用間接地擴大了紅外接收二極管芯片的受光面積,從而提高了紅外接收器的接收靈敏度和擴大了接收角度。反射杯裝置在紅外接收器的內部,還使紅外接收器被封裝成為了貼片式(即,SMD),進而便于使用貼片機進行整機裝配,可以提高紅外接收器的整機裝配效率。反射杯的制作、加工、裝配工藝簡單,效率高,成本低廉,便于實現大規模生產。
文檔編號H01L23/04GK201549509SQ20092010023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6日
發明者姜勇, 楊家象 申請人:哈爾濱海格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