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性連接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關于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特別是關于一種具有特殊電性連接機構設計的 可攜式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首先請參閱圖1,在安裝一般移動電話的電池B時,通常必須將其置放或插入移動 電話的殼體H內部(例如可沿圖1中箭頭所示的方向插入殼體H內),其中電池B上的電接 點會與電路板P上的連接器C接觸,借此可透過連接器C與移動電話內部的電路系統形成 電性導通,進而使移動電話發揮正常功能。然而,連接器C的位置大多鄰近移動電話內部的 擴音單元S,故容易對擴音單元S產生干擾而影響到使用上的舒適性;有鑒于此,如何改善 移動電話內部的電性連接機構以克服前述傳統問題點始成為相關機構設計領域中的重要 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一電路板、一電池、一 外蓋、一第一連接器、一第二連接器以及一第三連接器。前述電路板設置在殼體內,前述第 一連接器設置在電路板上并具有多個第一凹槽,前述第二連接器設置在電池上并具有多個 第二凹槽,對應于第一凹槽。當電池裝設在電路板上的一預設位置時,前述第一、第二凹槽 分別連接相通并形成多個插孔。前述外蓋以可拆卸的方式與殼體結合,前述第三連接器設 置在外蓋上并具有多個電性接頭,其中當電池裝設在電路板上的預設位置時,前述電性接 頭分別結合在前述插孔內,借以使電池以及電路板電性導通。在一實施例中,前述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擴音單元,設置在電路板上,且第一 連接器與擴音單元分別位于電路板的相反側。在一實施例中,其中當前述電池裝設在電路板上的預設位置時,第一連接器與第 二連接器的邊緣對齊。在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一連接器具有四個第一凹槽,第二連接器具有四個第二凹 槽,且第三連接器具有四個電性接頭。在一實施例中,當前述電池裝設在電路板上的預設位置時,第一、第二連接器形成 一母插座,且第三連接器為一公插頭,結合在母插座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性連接機構,設置在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內部,前 述電子裝置具有一電路板、一電池以及一外蓋,前述電性連接機構包括一第一連接器、一第 二連接器以及一第三連接器,其中第一連接器設置在電路板上并具有多個第一凹槽,第二 連接器設置在電池上并具有多個第二凹槽。當電池裝設在電路板上的一預設位置時,前述 第一、第二凹槽分別連接相通并形成多個插孔。前述第三連接器設置在外蓋上并具有多個 電性接頭,當電池裝設在電路板上的預設位置時,前述電性接頭分別結合在前述插孔內,借 以使電池以及電路板電性導通。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優選實施例并配合 附圖做詳細說明。
圖1表示本發明一傳統移動電話示意圖;圖2表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局部示意圖;圖3表示第一、第二、第三連接器結合前的示意圖;圖4表示表示第一、第二連接器上的第一、第二凹槽形成多個插孔的示意圖;以及圖5表示第三連接器與第一、第二連接器結合的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電路板10電池 20外蓋30第一連接器Cl第二連接器C2第三連接器C3第一凹槽Cll第二凹槽C21電性接頭C31電池 B連接器C殼體H電路板P擴音單元S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2,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例如為一移動電話或PDA,其包括 一電路板10、一電池20以及一外蓋30,前述電路板10設置在一殼體(未圖示)內部,電池 20則是以可分離的方式裝設在電路板10上方。如圖2所示,前述電路板10上設有一第一 連接器Cl,其中第一連接器Cl的位置鄰近電路板10的一側邊11。需特別說明的是,在本 實施例中的電子裝置另包括一擴音單元(未圖示),其中擴音單元設置在電路板10上相反 于側邊11的另一側邊,借此可使第一連接器Cl遠離擴音單元,以避免擴音單元受到干擾而 影響到使用上的舒適性。在圖2中的電池20下方設有一第二連接器C2,當使用者將電池20安裝在電路板 10上的一預設位置時,第二連接器C2與第一連接器Cl對齊。應了解的是,在前述外蓋30 的末端另設有一第三連接器C3,當電池20被安裝在前述預設位置后,使用者便可將外蓋30 與殼體結合以遮蔽并保護電池20,此時第三連接器C3會對應地插入第一、第二連接器Cl、 C2內,進而使得電池20與電路板10電性導通。圖3為前述第一、第二、第三連接器Cl C3結合前的示意圖,其中為了凸顯本案的設計理念以及主要技術特征,在圖3中省略了電路板10以及外蓋30。如圖3所示,前述 第一連接器Cl形成有四個第一凹槽C11,第二連接器C2則形成有四個第二凹槽C21,對應 于第一凹槽Cl ;此外,第三連接器C3設有四個凸出的電性接頭C31,對應于前述第一、第二 凹槽 C11、C21。接著請參閱圖4,當電池20被安裝在前述預設位置后,第二連接器C2恰可與第一 連接器Cl對齊,此時第一、第二連接器C1、C2上的第一、第二凹槽C11、C21分別連接相通并 形成四個插孔。再請參閱圖5,當電池20安裝完成后,使用者可將外蓋30與殼體結合,此時 第三連接器C3上的電性接頭C31會分別對應地插入前述第一、第二凹槽C11、C21所形成的 插孔內,借此可使得第一、第二連接器Cl、C2相互連接,同時使電池20與電路板10之間電 性導通。相反地,拆卸時需先將外蓋30和第三連接器C3拔出并脫離第一、第二連接器Cl、 C2,接著便可將電池20卸除順利取出。如前所述,本發明主要借由在電路板10以及電池20上設置第一、第二連接器Cl、 C2,其中當電池10被安裝在電路板10上的一預設位置時,第一、第二連接器Cl、C2上的第 一、第二凹槽C11、C21恰可形成多個完整的插孔(如圖4所示)。由于前述第一、第二連接 器Cl、C2具有比一般連接器更薄的厚度,不僅能應用在輕薄短小的電池上,此外在裝設電 池20時也比較不會與電路板上的元件產生干涉,進而可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另一方面, 當使用者將外蓋30與殼體結合時,第三連接器C3可同時與第一、第二連接器C1、C2相互接 合(如圖5所示),借以使電池20與電路板10之間電性導通,進而可驅動電子裝置內部的 電路系統發揮其正常功能。本發明利用第一、第二連接器Cl、C2形成一母插座(receptacle),同時通過第三 連接器C3作為一對應的公插頭(plug),借此可組成一獨特的電性連接機構。本發明不僅能 廣泛地應用于移動電話或其他手持式電子裝置上,同時能解決電子裝置內部擴音單元與連 接器距離過近所產生的干擾問題,故可有效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與舒適性。雖然本發明以前述的實施例公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 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做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 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一殼體;一電路板,設置在該殼體內;一第一連接器,設置在該電路板上并具有多個第一凹槽;一電池;一第二連接器,設置在該電池上并具有多個第二凹槽,對應于該些第一凹槽,其中當該 電池裝設在該電路板上的一預設位置時,該些第一、第二凹槽分別連接相通并形成多個插 孔;一外蓋,以可拆卸的方式與該殼體結合;以及一第三連接器,設置在該外蓋上并具有多個電性接頭,其中當該電池裝設在該電路板 上的該預設位置時,該些電性接頭分別結合在該些插孔內,借以使該電池以及該電路板電 性導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擴音單 元,設置在該電路板上,且該第一連接器與該擴音單元分別位于該電路板的相反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池裝設在該電路板上的該預設 位置時,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的邊緣對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器具有四個第一凹槽,該 第二連接器具有四個第二凹槽,且該第三連接器具有四個電性接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裝置,其中當該電池裝設在該電路板上的該預設 位置時,該第一、第二連接器形成一母插座,且該第三連接器為一公插頭,結合在該母插座 內。
6.一種電性連接機構,設置在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內部,其中該電子裝置具有一電路板、 一電池以及一外蓋,該電性連接機構包括 一第一連接器,設置在該電路板上并具有多個第一凹槽;一第二連接器,設置在該電池上并具有多個第二凹槽,對應于該些第一凹槽,其中當該 電池裝設在該電路板上的一預設位置時,該些第一、第二凹槽分別連接相通并形成多個插 孔;以及一第三連接器,設置在該外蓋上并具有多個電性接頭,其中當該電池裝設在該電路板 上的該預設位置時,該些電性接頭分別結合在該些插孔內,借以使該電池以及該電路板電 性導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性連接機構,其中該可攜式電子裝置還包括一擴音單元, 設置在該電路板上,且該第一連接器與該擴音單元分別位于該電路板的相反側。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性連接機構,其中當該電池裝設在該電路板上的該預設位 置時,該第一連接器與該第二連接器的邊緣對齊。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性連接機構,其中該第一連接器具有四個第一凹槽,該第 二連接器具有四個第二凹槽,且該第三連接器具有四個電性接頭。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性連接機構,其中當該電池裝設在該電路板上的該預設 位置時,該第一、第二連接器形成一母插座,且該第三連接器為一公插頭,結合在該母插座 內。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性連接機構,設置在一可攜式電子裝置內部,其中電子裝置具有一電路板、一電池以及一外蓋,前述電性連接機構包括一第一連接器、一第二連接器以及一第三連接器,分別設置在電路板、電池以及外蓋上。當電池裝設在電路板上的一預設位置時,前述第一、第二連接器形成多個插孔,前述第三連接器結合在前述插孔內,借以使電池以及電路板電性導通。
文檔編號H01R33/96GK102098357SQ200910254198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10日
發明者林建宏, 許嘉元, 黃銘均, 黃麟欽 申請人: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