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激光器制造領域,涉及
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
種光纖耦合模塊,尤其是一種用于半導體激
背景技術:
隨著半導體激光器在工業、醫療、軍事等領域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高功率以及高亮 度成為激光器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中高亮度半導體激光器以其廣闊的市場前景,正成為相 關工作者研究的焦點。要想實現半導體激光器的高亮度輸出,通常是在半導體激光器(LD) 前端加相應的光束整形系統,將激光束壓縮至需要的光斑輸出。 目前國內外最常見的提高亮度的方法就是將LD光束通過光纖耦合輸出,由于能 量光纖芯徑可以小到50 ii m, 100 ii m, 200 y m等,那么對于同樣功率輸出的光纖耦合激光 器,光纖芯徑越小,就意味著較高的亮度或者是較高的能量密度。國內外相關產品很多,但 多為兩種芯片基礎上開發出的產品,都存在一定的缺點1.單管(SingleEmitter)產品,該 產品只有一個發光點,可以做到808nm, 50 m, 5W的激光輸出,盡管光纖芯徑很小,但由于 功率的限制,亮度并不是很高。2.單巴條(Single Bar)產品,該產品的發光點一般為19個 或19個以上(如47個,62個),針對這種Bar條,多使用切割、翻轉、重排、聚焦的光束整形 方式來實現光纖耦合輸出,這類產品可以達到很高的功率,但由于加入了復雜的光學系統, 成本較高,并且輸出光纖芯徑也不能做到很小,較難達到提高亮度的目的。3.多單管產品, 相對于傳統的單管產品,該型產品在功率上有一定的增加,但與基于Bar條類的產品相比, 其功率還是偏低。4.多Bar條產品,這類產品在功率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但很難耦合進小 芯徑的光纖中去,這就決定了該類產品的亮度不會太高。 綜上所述,傳統的半導體激光器光纖耦合方案中,激光器芯片一般采用單管或者 單Bar,而光學整形系統(主要是Bar條類)則往往需要進行復雜的光學切割、旋轉、重排。 經過對比分析,我們總結出了傳統技術具有以下缺點。 1.基于Bar條的光纖耦合產品成本高,要求的驅動電流大。由于加入了復雜的光 學系統,使得整個產品成本提高,降低了該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且該類產品一般需要很 高的驅動電流,這嚴重限制了此產品的應用。 2.功率和亮度偏低。對于單管光纖耦合產品,由于其功率的限制,很難做出大功 率、高亮度的激光器產品。而對于Bar條光纖耦合產品,由于很難將光束耦合進小芯徑的光 纖中,所以亮度也不大。 3.工藝復雜。常見的Bar條光纖耦合產品通常引入復雜的光學系統,以達到光束
整形、小芯徑光纖耦合輸出的目的,這種光學系統包含了復雜的光束整形透鏡,而在實際生 產中,每增加一個透鏡,就意味著工藝難度的提高,同時也會增加功率的損耗。
4.功率選擇范圍小。傳統技術中,無論是單管類產品還是Bar條類產品,其可選擇 的功率范圍都很小。例如15W的光纖耦合產品,單管功率無法達到,只能使用多單管或Bar 條產品進行耦合。其中多單管耦合產品的結構太過復雜,而Bar條產品的功率又偏大,造成
3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 耦合模塊,該光纖耦合模塊以微型巴條(MiniBAR)為基礎。微型巴條是一種介于單發光點 芯片和標準10毫米長芯片(19個或19個以上發光點)之間的芯片。這種芯片每個發光點 的功率也是介于單發光點芯片和標準10毫米長芯片每個發光點的功率之間,一般低于單 發光點芯片的,但高于標準10毫米長芯片的功率。針對該型芯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最 多可達IO個)發光點的特點,該種光纖耦合模塊無需經過復雜的切割、旋轉、重排的光學系 統即可將光束耦合進光纖內,不僅可以設計為單模塊,也可設計為多模塊組合的方式,具有 制作工藝簡單、體積小巧、亮度高的優點。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這種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包括由發光芯片組、快軸準直鏡和慢軸 準直陣列組成的發光模塊,所述快軸準直鏡和慢軸準直陣列依次設于發光芯片組的激光發 射方向上,所述慢軸準直陣列的激光出射側設有第一聚焦鏡;所述快軸準直鏡為D型柱透 鏡或光纖透鏡,所述第一聚焦鏡為雙凸非球面透鏡,所述慢軸準直陣列為包含多個圓柱曲 面的透鏡。 上述發光芯片組包含有單個或多個發光芯片,所述多個發光芯片并列設置且各發 光芯片激光發射方向相同。 上述發光芯片為微型巴條(Mini Bar)。 上述快軸準直鏡和慢軸準直陣列的水平方向長度均小于10mm。 以上由發光芯片組、快軸準直鏡和慢軸準直陣列組成的發光模塊和聚焦鏡均設于
底板上。 進一步的,該光纖耦合模塊包含有多個發光模塊和一個階梯底座,所述多個發光 模塊呈橫向階梯狀排列分別固定在階梯底座的各階梯上,每個發光模塊前部均放置有一個 反射鏡,所述反射鏡相對于發光模塊的發射光軸向呈45。放置;所述階梯底座的前方依次 設有柱面鏡和第二聚焦鏡;每個發光模塊輸出的光斑經反射鏡反射后,由柱面鏡和第二聚 焦鏡對光束進行二次準直和聚焦耦合,最終實現光纖耦合輸出。
上述第二聚焦鏡為雙凸非球面透鏡。
本發明具有以下幾個優點 1.成本低。本設計采用Mini Bar芯片,無論從半導體激光芯片價格,還是后面光 學系統的價格,都比Bar條類光纖耦合產品更有競爭力;而相對于單管產品,本發明的一個 芯片產生的功率需要多個單管產品才能達到,在光學系統成本增加不大的前提下,成本自 然大大降低。 2.功率高。與傳統單管產品相比,本產品的功率大大提高。同時,本產品也可以用 多模塊設計或者Mini-Bar垂直疊陣(Vertical Stack)的方法,使輸出功率更高。
3.亮度高。這是本發明的主要特點之一。本發明采用比單管產品輸出功率更高 的Mini Bar芯片,同時又克服了傳統Bar條類產品不能實現小芯徑光纖輸出的缺陷,因此 亮度較高。
4.工藝簡單。本發明省去了通常Bar條光束整體系統所需要的光束翻轉、切割、重排過程,通過簡單的準直和聚焦的方式即可實現小芯徑光纖耦合的目的,工藝非常簡單。
圖1是本發明單模塊快軸方向光路圖; 圖2是本發明單模塊慢軸方向光路圖; 圖3是本發明單模塊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多模塊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多模塊替代方案立體示意圖; 圖6為基于Mini Bar的垂直疊陣示意圖; 圖7為圓柱曲面透鏡示意圖。 其中1為發光芯片組;2為快軸準直鏡;3為慢軸準直陣列;4為第一聚焦鏡;5為玻璃塊;6為第一底板;7為反射鏡;8為柱面鏡;9為第二聚焦鏡;10為階梯底座;ll為第二底板;12為二次慢軸準直鏡;13為第三聚焦鏡。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實例詳細敘述本發明 對于單模塊方案,如圖3,包括由發光芯片組1、快軸準直鏡2和慢軸準直陣列3組成的發光模塊。快軸準直鏡2和慢軸準直陣列3依次設于發光芯片組1的激光發射方向上,慢軸準直陣列3的激光出射側設有第一聚焦鏡4。其中快軸準直鏡2為D型柱透鏡或光纖透鏡,第一聚焦鏡4為雙凸非球面透鏡,慢軸準直陣列3為包含多個圓柱曲面的透鏡(如圖7)。各個透鏡之間的距離由透鏡焦距,光參量乘積等參數確定。安裝時,先將快軸準直鏡2和慢軸準直陣列3通過玻璃塊5連接在一起,再將發光芯片組1,玻璃塊5,第一聚焦鏡4都固定在事先加工好的第一底板6上,第一底板6經過精密的設計和加工,只需將各個部件固定在相應位置即可。 對于多模塊方案,如圖4,該光纖耦合模塊包含有多個由發光芯片組1、快軸準直鏡2和慢軸準直陣列3組成的發光模塊和一個階梯底座IO,其中多個發光模塊呈橫向階梯狀排列分別固定在階梯底座10的各階梯上,每個發光模塊前均放置有一個反射鏡7,反射鏡7相對于發光模塊的發射光軸呈45°放置。階梯底座10的前方依次設有柱面鏡8和第二聚焦鏡9 ;每個發光模塊輸出的光斑經反射鏡7反射后,由柱面鏡8和聚焦鏡9對光束進行二次準直和聚焦耦合,最終實現光纖耦合輸出。安裝時,實施方法基本同單模塊方案相同,重點是用于固定各個光學元件的階梯底座10和第二底板11的加工誤差要在容忍范圍內,否則最終耦合效率會有很大的損失。
工作原理 —般半導體激光器的慢軸光參量乘積(BPP)約為435mm mrad,快軸BPP約為0. 3mm mrad,快慢軸方向的BPP相差過大,光束無法直接耦合到光纖內,必須經過復雜的光束整形系統,使快慢軸方向BPP達到均衡并小于所要耦合進的光纖的BPP。而本發明則主要是利用了 Mini Bar的快慢軸BPP本身就小于耦合光纖的BPP的原理,省去了傳統方案中均衡快慢軸光參量乘積的過程。以3個發光單元,填充因子為20X填充因子的Mini Bar來說,其慢軸BPP約為43mm mrad,快軸BPP約為0. 3mm mrad,而對于芯徑400 ii m, NA =0. 22的光纖來說,其BPP約為44mm mrad,只要經過簡單的準直和聚焦就可以將光束耦合進光纖。與此同時,由于快軸方向BPP為0. 3mm'mrad,遠小于耦合光纖的BPP,在該方向上可以進行疊加,做成Mini Bar的垂直疊陣,如圖6所示。經過計算,20個含有3個發光點的Mini Bar組成的垂直疊陣,其BPP仍小于44mm mrad,無需光束切割、旋轉、重排就可以耦合到小芯徑光纖。 圖3中展示了單模塊的立體結構圖,發光芯片組1發出的激光,在快軸方向呈70。左右發散(如圖l),而慢軸方向則呈10°左右發散(如圖2),這種光束在空間發散太快,要想耦合進光纖,必須加入必要的光束整形系統,所以本發明先通過快軸準直鏡2對該光束快軸進行準直壓縮,然后在慢軸方向通過慢軸準直陣列3對三個發光點發出激光一一對應的進行準直,經過快慢軸光束整形后,光線基本被準直,這樣的近準直光線通過聚焦透鏡4后無論從光斑還是入射角方面考慮都可以較容易的耦合進光纖。 圖4為多模塊立體結構示意圖。該結構是將多個單模塊呈橫向階梯型排開,每一個發光芯片組1發出的光束經快軸準直鏡2和慢軸準直陣列3準直過后,通過對應的45°放置的反射鏡7,實現多束光的垂直疊加,形成一個方形的光斑,該光斑再經過二次慢軸準直鏡(柱面鏡8)和第二聚焦鏡9實現光纖耦合輸出。
替換方案 1)本發明不僅適用于光纖耦合類產品,還可以作為小光斑輸出光源。例如,去除光纖后,利用本產品可以實現3mmX 3mm光斑或20mradX 20mrad的光束發散角輸出。
2)多模塊光纖耦合模塊除采用圖4的方案外,也可以采取圖5的方案,即多個單一發光模塊呈縱向階梯狀排列。發光芯片組1發出的激光分別經過快軸準直鏡2和慢軸準直陣列3進行壓縮準直后經二次慢軸準直鏡12進一步準直,實現光參量乘積的進一步優化,最終通過第三聚焦鏡13耦合入光纖輸出。 3)本發明中的慢軸準直陣列3也可以用柱面鏡來代替。 綜上所述,本發明不同于現有技術的光纖耦合模塊產品,它是在Mini Bar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產品,其無需經過復雜的切割、旋轉、重排的光學系統即可將光束耦合進光纖。并且由于體積小巧,本發明可以根據不同客戶需求,設計出各種結構形式的多模塊、高亮度半導體激光光纖耦合模塊來。因此本發明的應用更廣泛。 本發明從輸出功率、驅動電流、價格等方面均處于單管類和Bar條類產品之間,彌補了后兩者的不足,同時對市場需求也是有效的補充,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權利要求
一種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包括由發光芯片組(1)、快軸準直鏡(2)和慢軸準直陣列(3)組成的發光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快軸準直鏡(2)和慢軸準直陣列(3)依次設于發光芯片組(1)的激光發射方向上,所述慢軸準直陣列(3)的激光出射側設有第一聚焦鏡(4);所述快軸準直鏡(2)為D型柱透鏡或光纖透鏡,所述第一聚焦鏡(4)為雙凸非球面透鏡,所述慢軸準直陣列(3)為包含多個圓柱曲面的透鏡。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芯片組(1)包含有單個或多個發光芯片,所述多個發光芯片并列設置且各發光芯片激光發射方向相同。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芯片為微型巴條(Mini Bar)。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快軸準直鏡(2)和慢軸準直陣列(3)的水平方向長度均小于10mm。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其特征在于由發光芯片組(D、快軸準直鏡(2)和慢軸準直陣列(3)組成的發光模塊和聚焦鏡(4)均設于底板(6)上。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其特征在于該光纖耦合模塊包含有多個發光模塊和一個階梯底座(10),所述多個發光模塊呈橫向階梯狀排列分別固定在階梯底座(10)的各階梯上,每個發光模塊前均放置有一個反射鏡(7),所述反射鏡(7)相對于發光模塊的發射光軸呈45。放置;所述階梯底座(10)的前方依次設有柱面鏡(8)和第二聚焦鏡(9);每個發光模塊輸出的光斑經反射鏡(7)反射后,由柱面鏡(8)和第二聚焦鏡(9)對光束進行二次準直和聚焦耦合,最終實現光纖耦合輸出。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焦鏡(9)為雙凸非球面透鏡。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半導體激光器的光纖耦合模塊,包括由發光芯片組、快軸準直鏡和慢軸準直陣列組成的發光模塊,快軸準直鏡和慢軸準直陣列依次設于發光芯片組的激光發射方向上,所述慢軸準直陣列的激光出射側設有第一聚焦鏡;所述快軸準直鏡為D型柱透鏡或光纖透鏡,所述第一聚焦鏡為雙凸非球面透鏡。本發明不同于現有技術的光纖耦合模塊產品,它是在微型巴條(Mini Bar)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產品,無需經過復雜的切割、旋轉、重排的光學系統即可將光束耦合進光纖內。并且由于體積小巧,本發明可以根據不同客戶需求,設計出各種結構形式的多模塊、高亮度半導體激光光纖耦合模塊來,因此本發明的應用更廣泛。
文檔編號H01S5/06GK101728763SQ20091021888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0日
發明者劉興勝, 康利軍, 楊凱 申請人: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