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透光按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按鍵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均勻透光的^要^fc裝置。
背景技術:
圖1示意了現有的透光按鍵10,它通常用于產品的控制面板上,用于用 戶的操作,以執行產品具有的一些任務。透光按鍵10包括有一按鍵體11,以 及位于按鍵體一側的一發光體12,例如LED等類似的發光元件。位于按4建體 11的下方還設置一電子開關(圖1未示出),使得按鍵體被按下時,將觸動電 子開關的作動,以執行預定的任務或操作事件。例如,該透光按鍵可以是集打
印、復印、掃描、傳真為一體的多功能事務機的控制面板上的復印啟動按^:。
在此情況下,只要按下該復印啟動按鍵,則該事務機執行復印任務。
為了在執行任務或操作時,讓使用者得以確認該指令已經被輸入時,需要 在按壓按鍵體ll的同時,驅動發光體12被點亮,以作為提示。如此,當例如 LED的發光體12被點亮時, 一方面可以美化按鍵體11,更可配合按鍵體11 外表面上帶有的特定標識,清楚地提示所輸入的指令為何。
然而,如圖l所示的透光按鍵,對于按鍵體形狀較小時,還可以保證均勻 的光線。但是,當按鍵的造型為長條形或者規模比較大時,這樣的結構將4艮難 保證良好的均勻光線,而且會讓人從視覺上覺得不夠美觀。當在光線不佳的情 況下,用戶也會遇到不能準確找到相應4務鍵的情況。為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 可以均勻透光的透光4要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可以均勻透光的透光按鍵,可4吏用戶從浮見覺上 感到美觀,同時也能準確找到所需的功能按^建。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一種透光按鍵,包括有一透光的按鍵體、 一位于該按鍵體下方的電子開關,以及一發光體,其特征在于,該發光體被設置于該按鍵體下方一側,該按鍵體下方設置有一導光體,該導光體具有一本體, 該本體的上側面向電子開關所在方位延伸出 一延伸部,該延伸部的外表面為一 第一反射斜面,該本體下表面是一第二反光斜面并兼作可與該電子開關接觸的 輕觸面,以及一與該延伸部連接并對應于該發光體設置的入光部,其中,發光 體發射出光線,經該導入部發射到該第一反射斜面,并被該第一反射斜面反射 進入該本體,進入該本體的光線被第二反射斜面反射出該按4建體。
為了是本發明具有更好效果,其還具有以下的附加的特征 第 一反光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度,第二反光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 ^變。 該按鍵還具有一第一導光體,并與該第二反光面連接,所述的第一反光 面設置在該第一導光體上。 該發光體為LED。
該電子開關為一輕觸開關(touch switch )。
本發明采用了上述的結構可以使由按鍵體的出光面發出的光線更加的均 勻,從而使得按鍵更加美觀,且用戶也會準確找到相應功能按鍵。其中,第一 反光面、第二反光面分別與水平面具有45度和3度的夾角,該角度設置可以 加強按鍵體出光面射出光線的均勻度,對于長條形狀的透光按鍵來說,效果尤 佳。
下面將參照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i^明和描述 圖l為現有技術的示意圖;以及 圖2為透光4^l定的結構圖3為本發明采用光學分析軟件Trace-Pro模擬分析的光學效果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對現有的習知技術的貢獻在于可以使發光源發射出的光線可以在 按鍵體上均勻分布。以下部分將著重描述和說明這部分內容,其他內容屬于本 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技術內容或顯而易見的內容,故不再贅述。
請參閱圖2,它示意了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按鍵100包括有一長條形狀的按一睫體101,位于按4建體101下方的一輕觸開關(touch switch) 103, 以及位于按鍵體下方一側的發光體LED102。其中LED102、該輕觸開關103 都設置于一印刷電路板104上,并透過印刷電路板104使LED102、該輕觸開 關103電i 各連通。
對于長條形狀的按鍵體101來說,將發光體LED102放置在其正下方時 為了均勻地導引LED102所射出的光束至整個按鍵體101,在按鍵體101 的中央區域延伸至邊緣位置設置有一導光體105。為了節省制作成本,透光材 剩制成的導光體105可與該按鍵體101 —體成型。為了使LED102的光束得以 從按鍵體101下方的一側被導引至整個按4建體101,該導光體105進一步具有 本體1052、本體1052向LED 102 —側方向傾斜延伸出一傾斜部1053、以及再 由傾斜部1053向下延伸出的導入部1054,該導入部1054則對應于該LED102。 其中,在導入部1054中,面對LED102的平面被定義成入光面的1050。換言 之,當LED102被點亮之后,其光束將由入光面的1050開始進入導光體105, 并經由導入部1054、傾斜部1053,最終被導入本體1052,使得光束經由導光 體105透射上方的按鍵體101,使得使用者觀察到發亮的按4建體101。
然而,由于傾斜部1053本身的傾斜結構讓進入的光束會有光轉折途徑, 這使得光束進入帶有轉折途徑的傾斜部1053時,光束很容易從轉折處透射離 開傾斜部1053,導致部份光束無法完全^皮導引到本體1052,導致按鍵100發 亮效果不佳。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特別在傾斜部1053的外表面上設有第一反 光面1051,優選地第一反光面1051-故設置在曝露在外的表面上。如此,傾斜 部1053借著第一反光面1051的反光特性,而能夠幾乎導引來自入光面1050 的光束至本體1052。
同樣的道理,光束進入本體1052之后,部分光束仍有可能被導引至按鍵 100的內部(即設置有輕觸開關103的空間),而不完全經由按鍵體101透射出 去,導致按鍵IOO發亮效果不佳。為此,在本體1052中面對輕觸開關103的 表面上額外設有第二反光面106,該第二反光面106還兼做一輕觸面,可選擇 性地與輕觸開關103接觸和分離,該第二反光面106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度。 如此,本體1052借著第二反光面1052的反光特性,而能夠幾乎導引來自傾斜 部1053的光束至按鍵體101。需特別注意的是,第一反射面1051與水平面之 間的夾角為45度。在上述結構之下,LED 102發出光線,并通過導光體105的入光面1050 進入到導光體105中,進入傾斜部1053的光束,除了直接被導引至本體1052 的部分光束,部分光線會到達第一反光面1051,并被第一反光面1051反射, 并經由第一反光面1051反射的部分光線會到達第二反光面106,部分光線會 被第二反光面106反射出按^fe體101的出光面107,另有部分則會在第二反光 面106上經過多次反射,并最終射出按鍵體101的出光面107。
請參閱圖3所示,該模擬分析是利用光學照明仿真設計分析軟件Trace Pro 進行的,采用的LED的型號為LTW-M670, LED的視角為120度,按鍵體101 為長條形狀。
該圖3分為兩部分即,左側的為分析的效果圖,其中,X軸代表按鍵體的 長度,Z軸代表按一建的寬度,最左側方向為光亮度顏色識別區光亮度值為0 時,亮度最低,光亮度值為8000時,光亮度最大;右側的為線條圖,即左側 效果圖中,線條1表示水平方向右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光亮分布狀況,線條2 表示按鍵寬度方向上的亮度分布狀況。
由圖3可知,水平方向右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光亮差值大約為4000。且集 中于按鍵的邊緣;而其他位置的光亮度值在1500-4500之間不等,較為均勻。 在按鍵的寬度方向上,其兩端的亮度最低,而中部位置的光亮度分布較為均勻。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 范圍,即大凡依本發明權利要求及發明說明書所記載的內容所作出簡單的等效 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權利要求所涵蓋范圍之內。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 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獻搜尋之用,并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之權利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透光按鍵,包括有一透光的按鍵體、一位于該按鍵體下方的電子開關,以及一發光體,其特征在于,該發光體被設置于該按鍵體下方一側,該按鍵體下方設置有一導光體,該導光體具有一本體,該本體的上側面向電子開關所在方位延伸出一延伸部,該延伸部的外表面為一第一反射斜面,該本體下表面是一第二反光斜面并兼作可與該電子開關接觸的輕觸面,以及一與該延伸部連接并對應于該發光體設置的入光部,其中,發光體發射出光線,經該導入部發射到該第一反射斜面,并被該第一反射斜面反射進入該本體,進入該本體的光線被第二反射斜面反射出該按鍵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按鍵,其特征在于,該導入部與該發光體具有一入光面,其設置于該導入部上與該電子開關對應設置。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按鍵,其特征在于,該導光體本體與傾斜部以及導入部一體成型。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按鍵,其特征在于,該導光體與該按鍵體一體成型。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按鍵,其特征在于,該電子開關為一輕觸開關。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按鍵,其特征在于,該發光體為LED。
7. 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透光按鍵,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反光斜面與水平面夾角為45度,該第二反光斜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度。
全文摘要
一種透光按鍵,包括有一透光的按鍵體、一位于該按鍵體下方的電子開關,以及一發光體,該發光體被設置于該按鍵體下方一側,該按鍵體下方設置有一導光體,該導光體具有一本體,該本體的上側面向電子開關所在方位延伸出一延伸部,該延伸部的外表面為一第一反射斜面,該本體下表面是一第二反光斜面并兼作可與該電子開關接觸的輕觸面,以及一與該延伸部連接并對應于該發光體設置的入光部,發光體發射出光線,經該導入部發射到該第一反射斜面,并被該第一反射斜面反射進入該本體,進入本體的光線被第二反射斜面反射出該按鍵體。該結構使由按鍵體的出光面發出的光線更加的均勻,按鍵更加美觀,用戶會準確找到相應功能按鍵。
文檔編號H01H13/14GK101527212SQ20091003677
公開日2009年9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15日
發明者雷艷榮, 黃兆華 申請人:旭麗電子(廣州)有限公司;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