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線纜連接器組件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尤其涉及具有改變線纜 出口方向的線纜連接器組件。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有 一 種通常用于硬盤驅(qū)動器和存儲周邊設備的
SATA (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高速P付力口技術) 連接器。尤其是,SATA連接器以SATA標準為特色與其他此類應 用的傳統(tǒng)電子連接器相比,具有更少的電性端子和相對比較小的結 構。隨著SATA標準的發(fā)展,新一代串行存儲界面SATA2.0拓展了基 本的SATA l.O的性能并使其可以面向更廣的市場領域,例如服務器 與網(wǎng)絡存儲市場。基于SATA 2.0標準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將被設計為 通過更多的線纜來連接更多的設備。
美國專利第US 6,991,487 B2號揭露 一 種平直型線纜連接器組 件,其包括具有對接部的絕緣本體以及若干組裝在絕緣本體尾部并 向后延伸的線纜。但是,該線纜出口方向和線纜連接器組件與對接 連接器對接的方向相反。
因此,線纜連接器組件期望擁有一個改良的結構使線纜出口方 向和線纜連接器組件與對接連接器對接的方向 一 致。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其具有改良 的結構使線纜出口方向和線纜連接器組件與對接連接器對接的方向 一致。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線纜 連接器組件,其包括絕緣本體、若干收容于絕緣本體內(nèi)的端子、 線纜以及L形鎖固件,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一向前延伸的具有兩側部 的對接收容空間,所述側部至少設有一第一固持腔,所述線纜連接說明書第2/8頁
在絕緣本體的尾部且部分封裝在絕緣殼體內(nèi),所述絕緣殼體包括沿 前后方向組裝在絕緣本體上的前殼體和后殼體;所述絕緣殼體至少
部分為L形且設有 一對邊部,所述邊部至少設有 一 向下延伸的第二
固持腔,所述第一固持腔與所述第二固持腔沿垂直于自前向后方向 的自上向下的方向上重疊排列,所述鎖固件包括收容于絕緣殼體的 第二固持腔內(nèi)的殼體固持部以及收容于絕緣本體的第一固持腔內(nèi)的 本體固持部。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還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 線纜連接器組件,其包括設有對接收容空間的絕緣本體、若干收 容于絕緣本體內(nèi)且暴露在對接收容空間中的端子、若干與對應端子 在鄰近絕緣本體尾部位置相連接而實現(xiàn)電性連接的線纜、絕緣殼體 以及位于絕緣本體側邊的鎖固件,所述對接收容空間在水平方向上 有部分暴露于絕緣殼體的前端;所述絕緣殼體將所述線纜的前端和 絕緣本體的尾部封裝在內(nèi),所述絕緣殼體至少有一部分的外形呈L 形且設有一L形線纜通道,所述線纜至少有一部分的外形呈L形。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可以有效的改 變連接器末端線纜延伸的方向,從而防止線纜彎折所產(chǎn)生的線纜內(nèi) 導體斷裂、線纜與端子接觸不良等現(xiàn)象。
圖l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分解圖。 圖2是圖l的另 一角度的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 一 實施例線纜連接器組件的立體圖。 圖4是圖3的另 一角度的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 一 實施例線纜連接器組件的俯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 一實施例線纜連接器組件的正視圖。
圖7是圖5中A-A的剖面圖。
圖8是圖6中B-B的剖面圖。
圖9是圖6中C-C的剖面圖。
圖IO是圖6中D-D的剖面圖。
圖ll是圖l中鎖固件的放大圖。圖12是圖ll的另 一角度的視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線纜連接器組件的立體圖。
圖14是圖13的分解圖。
圖15是圖14的部分放大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線纜連接器組件的分解圖。 圖17是圖16的另 一角度的視圖。
圖18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線纜連接器組件的立體圖。
圖19是圖18的另 一角度的視圖。
圖20是圖19中E-E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至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線纜連接器組件1的第一實施方 式,其沿自后向前的方向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對接且包括絕緣 本體IO、若干端子20、隔板30、若干線纜40、絕緣殼體50以及一對 鎖固件60。線纜連接器組件1是一種SATA2。0標準的連接器。但是, 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實用新型線纜連接器組件可以是其他型號的。
如圖l和圖2所示,絕緣本體10包括相對的上壁100和下壁101、 以及連接上壁1 OO和下壁101的相對兩側部102。絕*彖本體10前端部分 由上壁IOO、下壁101及側部102包圍形成用于收容對接連接器(未圖 示)的對接收容空間103。絕緣本體10后端部分向內(nèi)凹陷形成隔板收 容空間(未圖示)。下壁101設有凸向上壁100的凸塊105。該凸塊105 設有沿對接方向延伸貫穿其內(nèi)并與對接收容空間103及隔板收容空 間相連通的若干端子通道106。對接收容空間103一皮一豎直延伸的分 隔壁(未標號)分成L形第 一端口 108和矩形第二端口 109以收容不 同形狀的對接連接器的插頭。每個側部102內(nèi)設有第 一 固持腔lll。 絕緣本體10進一步包括若干分別位于上、下壁IOO、 IOI末端表面的 切口 104。
如圖l和圖2所示,端子20收容于絕緣本體10的端子收容通道106 中,每個端子包括對接部21,尾部23以及連接對接部21和尾部23的 中間部22。其中,對接部21延伸入絕緣本體10的對接收容空間103的第一端口108和長方形第二端口109,中間部22通過干涉配合固定 于絕緣本體IO,尾部22延伸出絕緣本體IO。隔板30組裝于絕緣本體 IO的隔板收容空間104,其設有收容端子20的尾部23延伸通過的若干 通孔3 1 。隔板30的作用在于其可以防止絕緣件70成型過程中熔融的 塑膠進入本體10的端子收容通道106。端子20與隔板30也可以通過鑲 埋成型(Insert Molding )等技術,先成型為 一 體而后組裝于本體。
線纜40包括兩對四路(4-lane )線纜41和位于線纜41中間的扁 平排線42。四路線纜41和排線42分別用來傳輸高速數(shù)據(jù)信號和低速 邊帶(side-band)信號。每組線纜40都包括若干 一 端暴露在外并穿 過隔板30與對應端子的尾部23焊接的芯線43 、 44。
絕緣件70通過外模包覆成型(Overmold)方法將線纜40封裝在 里面并被絕緣殼體50封裝。絕緣件70為L型且包括基部71以及自基 部71末端垂直向下延伸的梢部72。線纜40自絕緣件70梢部71的底部 向上延伸并垂直彎折,然后自后向前的方向延伸并使線纜40的芯線 43、 44暴露在絕緣件70基部71外。
如圖l、 2和7-10所示,絕緣殼體50包括互相組裝的前殼體51和 后殼體52,前殼體51為L型且包括位于垂直平面的主體部511、 一自 主體部5 11上端向前延伸的對4妄框5 12以及 一 對位于主體部5 11相對 兩側的側部513。所述對接框512設有一矩形框體5121。所述矩形框 體5121的內(nèi)表面上設有若干向內(nèi)延伸且分別與絕緣本體10上切口 104相對應的肋條516。每個側部513包括一U型第 一收容槽5131、位 于第 一收容槽5131中間的定位柱5132以及一位于第 一收容槽5131邊 上的第一 螺孔5133 。主體部5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向后延伸形成 若干第一扣持塊5111,每個第一扣持塊5111的末端均為鉤狀,主體 部511的下表面上設有一向內(nèi)凹陷的階梯狀第二扣持槽5112。后殼體 52包括一本體部520以及一對位于本體部520兩側的邊部523。每個邊 部523上均設有U型第二收容槽523 1 、位于第二收容槽523 1中間的定 位孔5232以及一位于第二收容槽5231邊上的第二螺孔5233。本體部 52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別設有若干向內(nèi)凹陷的階梯狀第一扣持槽 5211,且其下表面向后延伸形成一第二扣持塊5212。所述第二扣持塊5212的末端均為鉤狀且收容于第二扣持槽5112內(nèi)并通過相互嚙合 固持在一起;所述第 一扣持槽5211分別將對應的第 一扣持塊5111收 容在內(nèi)并通過相互嚙合固持在一起。
當前殼體51和后殼體52沿自前向后組裝在一起時,第 一收容槽 5 13 1和第二收容槽523 1結合形成 一 第二固持腔55 ,定位柱5 132分別 插入對應的定位孔5232內(nèi),對應的第 一螺孔5133和第二螺孔5233沿 前后方向排列形成一螺絲通道(未標號),并通過一對螺絲53嚙合 安裝在對應的螺絲通道內(nèi)將前殼體51和后殼體52固定在一起。
如圖10和11所示,每個鎖固件60都是由金屬板沖壓而成。每個 鎖固件60包括自前向后延伸的縱長本體固持部62、自本體固持部62 沿垂直于自前向后的自上向下的方向向下延伸的殼體固持部61 、自 殼體固持部61向上傾斜延伸而成的彈性部63、自彈性部63向上延伸 而成的且沿自前向后的方向與殼體固持部61相平行的扁平推壓部 64 、自推壓部64向前延伸而成的L形定位部65及自定位部65向前延 伸而成的鎖扣部66。本體固持部62上部分切割形成兩對凹槽622,從 而在中間位置和末梢處均形成一對固持片621。殼體固持部61設置有 兩對延伸入絕緣殼體50內(nèi)相對兩邊緣的固持片611。推壓部64外表面 上設有若干凸條641以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一對止擋部67自推壓部64 相對兩側向殼體固持部61延伸。鎖扣部66包括自本體固持部62向外 傾斜延伸的凸條661及彎折向外延伸出的鎖扣片662。
如圖7至10所示,在組裝時,鎖固件60的本體固持部62通過固持 片621收容于絕緣本體10上的第一固持腔111內(nèi)。殼體固持部61收容 于絕緣殼體50上的第二固持腔55,所述固持片621延伸并固定于所述 絕緣殼體50內(nèi)。推壓部64和止擋部67被定位在絕緣殼體50上的凹陷 處(未標號),且所述止擋部67延伸到絕緣殼體50內(nèi)并防止鎖固件 60傾斜過多。鎖扣部66收容于絕緣本體10上的第一固持腔111內(nèi),所 述鎖扣片662彈出并暴露在絕緣本體10的外表。前殼體51沿自前向后 的方向組裝在絕緣本體10上,絕緣本體10貫穿主體部511,所述肋條 516插入絕緣本體10的切口 104內(nèi)以防止絕緣本體10向后移動。當線 纜連接器組件l和對接連接器對接時,通過手指擠壓鎖固件60的推壓部64產(chǎn)生 一 向內(nèi)的擠壓力驅(qū)動鎖扣部66向內(nèi)移動。當擠壓力得到釋 放時,鎖扣部66通過自身彈性恢復到初始狀態(tài),從而,通過鎖扣片 662將線纜連接器組件l和對接連接器鎖在一起。定位部65抵觸著絕 緣本體10以確保線纜連接器組件1和對接連接器的可靠連接。通過相 反的操作方式可以將線纜連接器組件l自對接連接器上釋放下來。
如圖13至圖1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方式,線纜連接器 組件l"進一步包括一對位于后殼體52,,的相對末端的阻礙塊80"。 每個阻礙塊80"包括一對弧形引導塊81"和一位于弧形引導塊81" 之間的開口82"。當人擠壓鎖固件60,,時,因為有弧形引導塊81"的 存在,人的手指不能擠壓過深,鎖固件60,,的止擋部67,,收容于開口 82',內(nèi)。從而,避免因為重復擠壓而導致鎖固件60,,損壞。
如圖16至圖20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方式,線纜連接器 組件r也包括絕緣本體10'、若干端子20'、隔板30'、若干線纜40'、 絕緣殼體50,、 一對鎖固件60,以及絕緣件70'。絕緣本體10'、端子20'、 隔板30,、線纜40,、鎖固件60,以及絕緣件70,與第 一實施例中相對應 的零組件相似,除了暴露在隔板30,后端的端子20,尾部23,是L形的, 線纜40,的后半部分形成一L形且包括垂直段401,和水平段402',鎖 固件6 0 ,進 一 步包括 一 組裝至推壓部6 4 ,的輔助把手部6 41,,以便于 使用者操作鎖固件60'。
絕緣殼體50,包括互相組裝的前殼體5a和后殼體5b。前殼體5a 呈U形且包括一垂直的第一垂直主體部50a、 一位于第一垂直主體部 50a上半部分且向前延伸的水平框架部51,以及一位于第 一垂直主體 部50a下半部分且向前延伸的第 一水平線纜固持部52'。后殼體5b呈L 形且包括第二垂直主體部50b以及一位于第二垂直主體部50b下半部 分且向前延伸的第二水平線纜固持部5 3 ,。
框架部5 1,包括頂邊5 11,、與頂邊5 11,相對的底邊5 12 ,以及 一 對 側邊513'。所述頂邊511'、底邊512,和側邊513'形成一收容絕緣本體 IO,的收容空間514,且分別設有防止絕緣本體10,滑出收容空間514, 的突出部515'。三個鎖固臂516,分別自頂邊511,的后邊緣向后延伸 形成。第一垂直主體部50a包括一第一板部501,以及若千位于橫截面上的定位元件。所述定位元件包括一對分別在第 一板部5or的橫截
面上位于較高位置的圓形固持柱502'、兩對相互偏移且在圓形固持 柱502,下方的矩形柱503'、 504,。所述矩形柱503'、 504,分別設有一 螺絲孔5031'、 5041,。第一水平線纜固持部52,包括一第一本體部 521,、自第 一本體部521,底表面向上凹陷的矩形第 一線纜收容槽 5 2 2 ,以及 一 對位于第 一 線纜收容槽5 2 2 ,兩側的側壁5 2 3 ,。每個側壁 523,上設有一 自下表面向上凹陷且沿縱向方向延伸的固持槽5230,。 所述固持槽5230,包括一帶有后開口的后槽部5231,以及一較窄的與 后槽部523 l,相通的前槽部5232,。前槽部5232,的兩側邊上分別設有 一楔形通道5233'。
第二垂直主體部50b包括一第二板部506,以及若干位于第二板 部506,的 一黃截面上且分別與第 一 才反部501,上的定位元件相互補充配 合的定位元件。第二板部506,設有一收容線纜40,的垂直段401,的垂 直線纜收容部5060'。三個鎖固槽5061,分別自第二板部506,的上表 面上向下凹陷形成且與前殼體5a的鎖固臂516,相互鎖固。所述定位 元件包括 一 對包括 一 對分別位于第二板部506,上半部分的固持孔 5062,以及兩對分別相互偏移且位于固持孔5062,下方的螺絲孑L 5063,、 5064,。所述一對固持孔5062,分別用于收容一對圓形固持柱 502,。當兩對螺絲孔5063'、 5064,分別與兩對螺絲孔5031'、 5041, 一一對應且分別沿直線排列,可以使螺絲55,貫穿進去并將前殼體5a 和后殼體5b結合在一起。 一對第二固持腔5021,分別設置在一對固持 孔5062,和兩對螺絲孑L5063,、 5064,之間。第二水平線纜固持部53, 包括一第二本體部530'、自第二本體部530,上表面向下凹陷的矩形 第二線纜收容槽5 3 1,以及 一 對位于第二線纜收容槽5 3 1,兩側的側壁 532,。每個側壁532,的上表面上設有一 自第二板部506,和側壁532, 的拐角處向前延伸的固持梁533'。固持梁533,包括一矩形后梁部 533 1,以及 一 自后梁部533 1,的前端向前延伸的較窄的矩形前梁部 5332,。前梁部5332,的兩側邊分別-沒有 一槽口 5334,,因此前梁部 5332,的上半部分形成一對突肋5333'。后梁部533 1,收容于前殼體5a 的后槽部5231'內(nèi),前梁部5332'收容于前殼體5a的前槽部5232'內(nèi)。因此,突肋5333,分別插入楔形通道5233'內(nèi)防止前殼體5a組裝到后 殼體5b時向上移動。
如圖16至20并結合圖1至12所示,在組裝時,鎖固件60,組裝到 絕緣本體10,和絕緣殼體50,的方式或方法和鎖固件60組裝到絕緣本 體10和絕緣殼體50相類似,手部641,暴露在絕緣殼體50,外。前殼體 5a沿自前向后的方向組裝在后殼體5b上,固持梁533,干涉配合插入 固持槽5230,內(nèi)。因此,L形線纜通道500,形成在前殼體5a的第一垂 直主體部50a、第 一水平線纜固持部52,和后殼體5b的第二垂直主體 部50b、第二水平線纜固持部53,之間。線纜40,的后半部分固持在線 纜通道500,內(nèi),線纜40,的垂直段40r收容于垂直線纜收容部5060', 線纜40,的水平段402,的 一部分收容于第 一線纜收容槽522'和第二 線纜收容槽531,內(nèi)。因此,線纜40,的出口方向和線纜連接器組件l, 與對接連接器的對接方向 一致。
權利要求1.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沿自前向后的方向與對接連接器對接,其包括絕緣本體、若干收容于絕緣本體內(nèi)的端子、線纜以及L形鎖固件,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一向前延伸的具有兩側部的對接收容空間,所述側部至少設有一第一固持腔,所述線纜連接在絕緣本體的尾部且部分封裝在絕緣殼體內(nèi),所述絕緣殼體包括沿前后方向組裝在絕緣本體上的前殼體和后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殼體至少部分為L形且設有一對邊部,所述邊部至少設有一向下延伸的第二固持腔,所述第一固持腔與所述第二固持腔沿垂直于自前向后方向的自上向下的方向上重疊排列,所述鎖固件包括收容于絕緣殼體的第二固持腔內(nèi)的殼體固持部以及收容于絕緣本體的第一固持腔內(nèi)的本體固持部。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絕 緣殼體為L形,線纜沿垂直于線纜連接器組件與對接連接器對接方 向的方向延伸出絕緣殼體。
3.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絕 緣殼體為U形,線纜延伸出絕緣殼體的方向和線纜連接器組件與對 接連接器的對接方向一致,所述前殼體的呈U形,所述后殼體呈L 形。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 殼體包括第一垂直主體部、位于第一垂直主體部上半部分且向前延 伸的水平框架部以及位于第 一垂直主體部下半部分且向前延伸的第 一水平線纜固持部,所述后殼體包括第二垂直主體部以及位于第二 垂直主體部下半部且向前延伸的第二水平線纜固持部。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垂直主體部、第一水平線纜固持部、第二垂直主體部以及第二水 平線纜固持部組成一收容線纜的L形線纜通道。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水平線纜固持部的兩側壁上分別設有具有楔形通道的固持槽,所述第二水平線纜固持部的兩側壁上分別設有具有突肋的固持梁,所 述突肋收容于楔形通道內(nèi)。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 殼體和后殼體上分別設有若干鎖固槽和若干收容于對應鎖固槽內(nèi)的 鎖固臂、用于固定前殼體和后殼體的一對固持孔和一對收容于固持 孔內(nèi)的固持柱以及若干——對應并沿直線排列的螺絲孔,所述螺絲 孔通過螺絲將前殼體和后殼體固定在一起。
8.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鎖 固件進一步包括自殼體固持部向上傾斜延伸而成的彈性部、自彈性 部向上延伸而成的且沿自前向后的方向與殼體固持部相平行的扁平 推壓部、自推壓部向前延伸而成的定位部以及組裝至推壓部且位于絕緣殼體兩側邊的輔助把手部。
9. 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其包括設有對接收容空間的絕緣本 體、若干收容于絕緣本體內(nèi)且暴露在對接收容空間中的端子、若干 與對應端子在鄰近絕緣本體尾部位置相連接而實現(xiàn)電性連接的線纜、絕緣殼體以及位于絕緣本體側邊的鎖固件,所述對接收容空間 在水平方向上有部分暴露于絕緣殼體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殼體將所述線纜的前端和絕緣本體的尾部封裝在內(nèi),所述絕緣殼 體至少有一部分的外形呈L形且設有一 L形線纜通道,所述線纜至 少有一部分的外形呈L形。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線纜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絕 緣殼體進一步包括一與所述L形部分相連接的水平部,因此形成一U 形結構使線纜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絕緣殼體,所述U形結構具有兩個 水平部以及 一 垂直部,端子呈L形且與對應的L形線纜在所述U形結 構的垂直部內(nèi)相連4妻而實現(xiàn)電性連4妻。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線纜連接器組件,其包括絕緣本體、若干收容于絕緣本體內(nèi)的端子、線纜以及L形鎖固件,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一向前延伸的具有兩側部的對接收容空間,所述側部至少設有一第一固持腔,所述線纜連接在絕緣本體的尾部且部分封裝在絕緣殼體內(nèi),所述絕緣殼體包括沿前后方向組裝在絕緣本體上的前殼體和后殼體;所述絕緣殼體至少部分為L形且設有一對邊部,所述邊部至少設有一向下延伸的第二固持腔,所述第一固持腔與所述第二固持腔沿垂直于自前向后方向的自上向下的方向上重疊排列,所述鎖固件包括收容于絕緣殼體的第二固持腔內(nèi)的殼體固持部以及收容于絕緣本體的第一固持腔內(nèi)的本體固持部。
文檔編號H01R13/502GK201355684SQ20082013377
公開日2009年12月2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9月4日
發(fā)明者杰利·吳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