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散熱器扣合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與散熱裝置的固定技術有關,特別是指一種散熱器扣 合座。
背景技術:
現有的散熱器固定方式,例如美國US 6,952,348號專利,即提出了 一種散熱器固定架,其主要是在中央的架體上設置復數的扣緊腳,再配 合散熱器底座上設置凹階,在散熱器置于該架體上時,將該等扣緊腳向 外側頂開后置入,該等扣緊腳即復歸至原位而扣住該等凹階,進而把該 散熱器固定扣住于該架體上。
上述的固定方式,主要是利用扣緊腳的扣持效果。然而扣緊腳與該 凹階的尺寸容錯率較低,存在散熱器尺寸稍大時會無法頂開該等扣緊腳, 尺寸稍小時則有該等扣緊腳無法扣住散熱器的問題。
此外,由于該等扣緊腳與該架體由塑料一體成型,而該等扣緊腳又 是直接扣持在散熱器上,因此在散熱器高溫的工作狀態下,扣緊腳經過 長時間后即容易脆化或老化,使得扣持狀態更為不穩固。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器扣合座,其尺寸誤差的 容許度較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器扣合座,其彈性扣較不 易老化脆化。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器扣合座,其具有良好的 扣合效果。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散熱器扣合座, 包含有 一框座,具有一框體,并于該框體中央形成一鏤空部位,該框 體底部具有多個連接腳,該等連接腳用以連接在一發熱組件所在的平臺, 且使該發熱組件對應于該框體;至少一固定彈性扣,設于該框體的一側 邊,且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具有一壓制部伸入于該鏤空部位;以及一活 動彈性扣,相對于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而設于該框體的相對側邊,該活 動彈性扣具有至少一連接部、 一壓制部以及一操作部,該連接部設置于 該框體,且該操作部用以操作該壓制部伸入/離開該鏤空部位。因此,可 具有尺寸誤差的容許度較大、不易脆化、以及扣合良好的功效。
圖l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同時顯示一散熱器。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設置示意圖,顯示設置在一電 路板上的狀態。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操作示意圖,顯示散熱器與本 實用新型結合前的狀態。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另一操作示意圖,顯示散熱器 與本實用新型結合后的狀態。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設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構造及特點所在,茲舉以下兩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說明如后,其中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散熱 器扣合座10,用以扣接一散熱器94,該散熱器扣合座10主要由一框座 11、 二固定彈性扣21、以及一活動彈性扣31所組成,其中
該框座ll,具有一框體12,并于該框體12中央形成一鏤空部位14, 該框體12底部具有多個連接腳16,該等連接腳16用以連接在一發熱組件 91所在的平臺92(該發熱組件91以一臺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單元為例,該 平臺則是以一電路板為例),且使該發熱組件91對應于該框體12。該框體 12表面具有針對該二固定彈性扣21所設置的二固定扣171,以及一限位 扣172。另外,該框體12表面具有針對該活動彈性扣31所設置的二樞接 扣181,以及一扣點182。
該二固定彈性扣21,為金屬且呈長條狀,各該固定彈性扣21具有在 中段彎折呈V形而形成的一壓制部22,以及具有由該壓制部22向兩側延 伸預定長度的二延伸部24,以及具有由其中一延伸部24的末端彎折延伸 的一固定部26。各該固定部26由該二固定扣171所扣住。其中一該延伸 部24由該限位扣172所扣住,受到該限位扣172所扣住的該延伸部24 相對于該固定部26而位于該壓制部22的另一側。各該固定彈性扣21上 的該壓制部22與該固定部26相夾預定角度,該固定部26呈水平時,該 壓制部22斜向下。該二固定彈性扣21位于框體12的一側邊且分別位于 兩角落。且該二固定彈性扣21上的該壓制部22伸入于該鏤空部位14。
該活動彈性扣31,為金屬且呈長條狀,具有在中段彎折呈V形而形 成的一壓制部32,以及具有由該壓制部32向兩側延伸預定長度的二連接 部34,以及具有由其中一該連接部34的末端彎折延伸所形成的一操作部 36。該二連接部34由該二樞接扣181所扣住。該活動彈性扣31相對于 該二固定彈性扣21而設于框體12的相對側邊,該操作部36用以操作該
6壓制部32伸入/離開該鏤空部位14。該活動彈性扣31上的該壓制部32 與該操作部36相夾預定角度,當該操作部36呈水平時,該活動彈性扣 31上的該壓制部32斜向下,且該操作部36由該扣點182所扣持固定。
請再參閱圖4,當該操作部36升起時,該活動彈性扣31上的該壓制 部32離開該鏤空部位14,此時即可置入一散熱器94(如圖1所示),而 該散熱器94具有可供壓制的肩面95。在置入該散熱器94時,使其肩面 95位于該二固定彈性扣21的壓制部22下方,再將該散熱器94完全置入 該鏤空部位14(如圖l所示)中,最后,操作該操作部36使其下壓至水平 狀態而由該扣點182所扣持固定,此時該活動彈性扣31上的該壓制部32 即伸入該鏤空部位14而壓制于該散熱器94的肩面95上,其狀態如圖5 所示。該散熱器94的肩面95就受到該二固定彈性扣21以及該活動彈性 扣31的壓制部22, 32所壓制,共有三個壓制部22, 32分三個位置壓制該 肩面95,形成良好且穩固的壓制狀態。
欲移出該散熱器94時,只需要操作該操作部36脫離該扣點182并 向上升起,該活動彈性扣31的壓制部32即會向上旋擺而脫離該鏤空部 位14且未壓制于該肩面95,此時該散熱器94的肩面95就只有一側邊受 到壓制,由脫離壓制狀態的那一側取出該散熱器94即可。
請再參閱圖6,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散熱器扣合 座40,主要概同于前揭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于
僅具有一該固定彈性扣51,設于該框體42的一側邊的中段位置。
該活動彈性扣61,于其壓制部62向一端延伸預定長度的一連接部 64,并向另一端延伸預定長度的操作部66。且該活動彈性扣61相對于該 固定彈性扣51而位于該框體42的相對側邊,而以該連接部64樞設于該 框體42所設置的一該樞接扣481。當該操作部66呈水平時,可受到該扣 點482所扣持住。本第二實施例在操作上除了在固定彈性扣51只有一組而使得其僅產 生一個壓制位置之外,其余操作方式均概同于前揭第一實施例,容不再 予贅述。
由上述二實施例可知,本實用新型主要利用了向該鏤空部位伸入的 數個壓制部來達到對散熱器壓制的效果,而此種伸入壓制的方式比較不 會受到尺寸上的精密度的影響,因此在制造上的尺寸容錯率較高。
此外,藉由本實用新型的固定彈性扣以及活動彈性扣的設計,可不 需與該框體一體成型,因此可為金屬材質,可使得壓制點接觸到散熱器
的面積較小,且較不易脆化老化,從而延長產品的壽命。
又,該等壓制部所形成的壓制效果良好,可穩定的將散熱器壓制固 定住。
權利要求1. 一種散熱器扣合座,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框座,具有一框體,并于該框體中央形成一鏤空部位,該框體底部具有多個連接腳,該等連接腳用以連接在一發熱組件所在的平臺,且使該發熱組件對應于該框體;至少一固定彈性扣,設于該框體的一側邊,且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具有一壓制部伸入于該鏤空部位;以及一活動彈性扣,相對于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而設于該框體的相對側邊,該活動彈性扣具有至少一連接部、一壓制部以及一操作部,該連接部設置于該框體,且該操作部用以操作該壓制部伸入/離開該鏤空部位。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扣合座,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呈長條狀,具有在中段彎折呈V形而形成的該壓制部,以及具有由該壓制部向兩側延伸預定長度的二延伸部,以及具有由其中一該延伸部的末端彎折延伸的一固定部;該框體表面具有一固定扣扣住該固定部,以及具有一限位扣限制住一該延伸部,受到該限位扣限制的該延伸部相對于該固定部而位于該壓制部的另一側。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散熱器扣合座,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上的該壓制部與該固定部相夾預定角度。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散熱器扣合座,其特征在于該固定部呈水平時,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上的該壓制部斜向下。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扣合座,其特征在于該活動彈性扣呈長條狀,具有在中段彎折呈V形而形成的該壓制部,以及具有由該壓制部向兩側延伸預定長度所形成的二該連接部,以及具有由其中一該連接部的末端彎折延伸所形成的該操作部;該框體表面具有二樞接扣扣住該活動彈性扣的二該連接部。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器扣合座,其特征在于該活動彈性扣上的該壓制部與該操作部相夾預定角度。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散熱器扣合座,其特征在于該操作部呈水平時,該活動彈性扣上的該壓制部斜向下。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扣合座,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的數量為二,而位于該框體的一側邊且分別位于兩角落。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器扣合座,其特征在于該框體上對應于該操作部的位置設有一扣點,該扣點在該操作部呈水平時扣住該操作部。
10.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散熱器扣合座,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以及該活動彈性扣的材質均為金屬。
專利摘要一種散熱器扣合座,包含有一框座,具有一框體,并于該框體中央形成一鏤空部位,該框體底部具有多個連接腳;至少一固定彈性扣,設于該框體的一側邊,且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具有一壓制部伸入于該鏤空部位;以及一活動彈性扣,相對于該至少一固定彈性扣而設于該框體的相對側邊,該活動彈性扣具有至少一連接部、一壓制部以及一操作部,該連接部設置于該框體,且該操作部用以操作該壓制部伸入/離開該鏤空部位。因此,可具有尺寸誤差的容許度較大、不易脆化、以及扣合良好的功效。
文檔編號H01L23/34GK201290207SQ200820119570
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14日
發明者廖津均, 均 陳 申請人:泰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