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池包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 一 種電池包裝結構,特別是一 種適用于充電電池的包裝結構。
背景技術:
按,電池主要可分為一次電池(Primary Battery) 與二次電池(Secondary Battery), 其中一次電池是將 換成電能,且無法通過充電電能再轉換成化 以一旦電池內部的化學物質殆盡,即無法繼 例如水銀電池、碳鋅電池、堿性電池等,二 可通過充電方式繼續重復,例如鎳鎘電池、 與鋰離子電池等。近年來二次電池乃廣泛應用于多種可攜式電 子產品,如行動電話、PDA 、筆記型計算機、數字相機、 數字攝影機等,其中又以鋰離子電池最常受到使用。 傳統的鋰離子電池是硬殼式的包裝,即將電極片巻繞 或堆棧后,與隔離紙及電解液組合再放入不銹鋼殼或學能轉學能,所續供電,次電池則鎳氫電池且鋁制的硬殼中,惟,由于在充放電反應時,電池內部可能會產生氣體,所以電池的體積就會膨脹,但因為包裝硬殼不具有延展性,故就可能發生電池爆炸。因此,遂有人提出一種新的電池包裝結構,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第48 1 9 3 5號的"制造新鋰離子軟包裝電池的方法",是以熱縮鋁高分子膜所制成的袋子所做成的袋子替代傳統的不銹鋼殼或鋁制外殼,由在一鋁咼分子材質的外包裝膜高壓沖出 一 個符合疊片或巻繞后的鋰離子電池塊的坑,以容置鋰離子電池塊,再加以粘合包裝。惟,己知為了支持高壓沖坑所造成的拉力且電池制造過程會有大量氣體發生而需要有多余的間當作氣袋,所以外包裝膜的寬度大小需遠大于電池塊寬度的大小,亦即所沖出的坑只占了外包裝膜的小部分,故耗費成本、浪費資源。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更兀善的電池包裝結構,以解決上述的限制與缺點。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電池包裝結構,是通過兩個具不同鋁材質厚度的外包裝膜部分重疊,進而接合住一起來包裝電池,以減少鋁金屬的使用量,達到節省成本、避免資源浪費,且此種包裝結構具有可控制的密封性、抽真空度、溫度等,能增加充電電池的成品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根據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種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外包裝膜, 其員有一用于容置一電池的第凹槽,且該第外包裝膜具有一第一金屬層;及第—外包裝膜, 其有一第二金屬層,該第二金屬層的厚度小于該第一金屬層,該第二外包裝膜接合該第夕卜包裝膜以共同包覆該電池。苴 z 、中該——*外包裝膜還包括一容置該電池的第二凹槽0中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的材質為鋁。中該第一外裝包膜的一部分與該第二外包裝膜的一部份重疊接合在一起中該第一金屬層厚度為1 0至5 0微米,該第—金屬層厚度為i0至40微米。其中該第一外包裝膜還具有一尼龍層、 一壓合層、—聚乙烯層干燥層及一氫氟酸保護層。其中該尼龍層厚度為10至2 5微米,該壓合層厚度為8至2 0微米,該聚乙烯層為10至5 0微米,該干燥層與該氫氟酸保護層的厚度和為3 - 5微米。中該第二外包裝膜還具有一尼龍層、 一壓合層、聚乙烯層、一干燥層及 一 氫氟酸保護層。中該尼龍層厚度為15至2 5微米,該壓合層厚度為8至12微米,該聚乙烯層為1 0至3 0微米,該干燥層與該氫氟酸保護層的厚度和為2 - 4微米。其中該電池是鋰離子電池。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裝結構,是通過兩個具不同鋁材質厚度的夕卜包裝膜部分重疊,進而接合住一起來包裝電池,以減少鋁金屬的使用量,達到節省成本、避免資源浪費,且此種包裝結構具有可控制的密封性、抽真空度、溫度等,能增加充電電池的成品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或其它目的對于此技術的通常知識者而曰,閱讀以下實施例及附圖的詳細內容后是顯而易知的先.、/ -目'J的概述與接下來的詳細敘述都是范例,以便能進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其中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外包裝膜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外包裝膜的立體示意圖。g巾1 0 -電池包裝結構1 2 -外包裝膜1 2 1 -尼龍層1 2 2 -鋁材質金屬2 3 -壓合層1 2 4 -聚乙烯層2 5 -干燥層2 6 -氫氟酸保護1 3 -凹槽1 4 -外包裝膜4 1 -尼龍層4 2 -鋁材質金屬1 4 3 -壓合層1 4 4 -聚乙烯層1 4 5 -干燥層4 6 -氫氟酸保護1 5 -重疊區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 ,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池包裝結構示意圖構士口么\電實圖包乃1構±口鄉池電實圖圖,且外包裝膜1 2的 一 部分 與外包裝膜l 4的一部份是通過高溫高壓方式重疊接合在一起,重疊區l 5的寬度大約是5- 2 Q毫米 (mm),且外包裝膜l 2具有一凹槽1 3以用于容置一 電池,如鋰離子電池,故藉此即可通過兩接合的外包 裝膜l 2與1 4來共同包覆電池。其中,外包裝膜l 2依序是由尼龍層1 2 1、鋁材質金屬層l 2 2、壓 合層l 2 3、聚乙烯層l 2 4、干燥層l 2 5及氫氟 酸保護層1 2 6所組成,如圖2所示,且尼龍層1 2 l厚度為l 0至2 5微米、鋁材質金屬層l 2 2為厚 度為l o至5 0微米、壓合層l 2 3厚度為8至2 0 微米、聚乙烯層l 2 4厚度為1 0至5 0微米,而干 燥層l 2 5與氫氟酸保護層1 2 6的厚度和為3-5 微米,外包裝膜1 4亦依序是由尼龍層1 4 1 、鋁材 質金屬層142、壓合層143、聚乙烯層144、 干燥層1 4 5及氫氟酸保護層1 4 6所組成,如圖3 所示,且尼龍層1 4 1厚度為1 5至2 5微米、鋁材 質金屬層l 4 2為厚度為1 0至4 0微米、壓合層l 4 3厚度為8至1 2微米、聚乙烯層l 4 4厚度為1 0至3 0微米,而干燥層1 4 5與氫氟酸保護層1 4 6的厚度和為2 - 4微米。亦即,外包裝膜1 2是采用 現有的外包裝膜,外包裝膜1 4的鋁材質金屬層1 42厚度則是調整為小于外包裝膜12的鋁材質金屬層1 2 2厚度,如此就能節省鋁基材的使用,降低成本。此外,外包裝膜1 2與外包裝膜1 4的所采用的 長度 Ll、 L2二兩倍電池長度-0.5mm, 寬度 wl、 w2 二電池寬度+ ( 5 3 0 ) mm ,且外包裝膜1 2的凹 槽1 3距左側邊是5至1 5微米、距右側邊是1 5微 米、距上側邊為1至5微米,外包裝膜1 4可不需沖 出一個凹槽,也可因應電池真空度的需求而加以沖出 一個凹槽(圖中未示),且凹槽在外包裝膜l 4上的位 置是對應凹槽1 3在外包裝膜1 2的位置,即距外包 裝膜1 4的左側邊是5至1 5微米、距右側邊是1 5 微米、距上側邊為1至5微米。且,夕卜包裝膜l 2與外包裝膜1 4的重疊接合方式是兩氫氟酸保護層l 2 6與1 4 6部分重疊在起,再以咼溫高壓方式讓彼此接合,且由于聚乙烯層124、14 4是聚合物,故受熱后很容易接合c若為了使電池包裝結構與現今用于包覆鋰離子電池的包裝膜尺寸相同,則外包裝膜1 2與外包裝膜14寬度w1、w2^電池寬度+ 2 5mm, 重疊區域寬度為10mm,所以接合完成后的整個包裝膜尺寸為總長度L =兩倍電池長度_ 0 . 5 mm;寬度W =(電池寬度+ 2 5 mm ) + (電池寬度+2電池寬度+40mm,如此即可仍舊依照、一般的鋰離子電池的加工流程繼續進行由此可知,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電池包裝結構可以減少鋁材的使用量,克服已知浪費鋁材的缺點,且又可控制的密封性、抽真空度、溫度以增加充電電池的成in 叩穩定性與安全性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是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田 心、想及特點、,巨的在使熟習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據以實施,當不能以的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即凡是依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均等變化或修飾,仍應涵生 皿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外包裝膜,其具有一用于容置一電池的第一凹槽,且該第一外包裝膜具有一第一金屬層;及一第二外包裝膜,其具有一第二金屬層,該第二金屬層的厚度小于該第一金屬層,該第二外包裝膜接合該第一外包裝膜以共同包覆該電池。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第二外包裝膜還包括一容置該電池的第二 凹槽。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 于,其中該第一金屬層與該第二金屬層的材質為鋁。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 于,其中該第一外裝包膜的一部分與該第二外包裝膜 的 一 部份重疊接合在 一 起。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 于,其中該第一金屬層厚度為l 0至5 0微米,該第 二金屬層厚度為l 0至4 0微米。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 于,其中該第一外包裝膜還具有一尼龍層、 一壓合層、一聚乙烯層、 一干燥層及一氫氟酸保護層。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尼龍層厚度為l 0至2 5微米,該壓合層 厚度為8至2 0微米,該聚乙烯層為l 0至5 0微米, 該干燥層與該氫氟酸保護層的厚度和為3 - 5微米。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 于,其中該第二外包裝膜還具有一尼龍層、 一壓合層、 一聚乙烯層、 一 干燥層及 一 氫氟酸保護層。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g巾該尼龍層厚度為l 5至2 5微米,該壓合層厚度為8至1 2微米,該聚乙烯層為1 0至3 0微米,該干燥層與該氫氟酸保護層的厚度和為2 - 4微米。1 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包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電池是鋰離子電池。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電池包裝結構,包括一第一外包裝膜,其具有一凹槽用于容置一電池,且第一外包裝膜具有一第一金屬層,及一第二外包裝膜,其具有一厚度小于第一金屬層的第二金屬層,由此將兩外包裝膜接合在一起即可包覆電池,且此種包裝結構較已知更能減少金屬材的使用,以節省成本。
文檔編號H01M2/02GK201171059SQ200820001488
公開日2008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21日
發明者李孟倫, 李桐進, 林子正 申請人:威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