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塊的制作方法
電連接塊
M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塊,在該連接塊中,#^碌險絲、連接器等的電氣部件連接至電i^反的端子以多層的形^疊排列。
背景技術:
圖8示出了一電^:狹的實例,該電Wt^包^""熔絲盒作為一常規電連接塊(參見日本專利申請^^號200&333583 )。
熔絲盒77包括由電多&4#脂制成的熔絲架(即塊本體)78;多個L形端子76,端子的一個端部插AJ,J熔絲架78內,端子的相對端部,到電*73上;一由金屬制成的梳齒狀母線(圖中未示出)插AJ'J熔絲架78內;以及一用于接收電力供應的連接器80,其接》1^斤述母線的一側部。
熔絲架78在左右方向上將多個葉片^t絲(圖中未示出)安^Ui下平行的兩級。與位于熔絲上下方向的一對端子對應,相應的位于上下方向的所述一對端子的音叉形夾子端子部和位于上下方向的一對母^i^妄4^位于上下方向的接收室77a中。連接器80連接至電池電源供應側的電路和交流發電機電源供應側的電路。
電i^l才臭夾71包4舌安^各種電子元件72的電*73;通過端子76連接至電膝仗73的前部的熔絲盒77;以;SJt過端子74連接至電* 73的左右兩側的連接器模塊75。在每個模塊75、 77的開口側75a、 77a屬^露的條件下,電路仗73和每個模夾75、 77均,皮位于上下方向的由電纟自賴旨制成的蓋子(圖中未示出)似,從而構成一接線盒。
上面描述的日本專利申請/iHf號2006^333583示出了一實例,在該實例中在L形端子76 (取^Ji述母線)>^內在由電纟&4#脂制成的多級形式的端子架(圖中未示出)中的情況下,端子架結合到熔絲架78上。電*73在其厚>1^向上的中間部》4 —銅層(圖中未示出)。
圖9示出一熔絲然構的實例,在該實例中,每個L形端子82的夾子接線部分83 ,'M^配并固定到由電^M^脂制成的熔絲架(即^^體)的水平孑L部分81 (例如,參見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3-217437關于端子的壓I給)。
孑L部分81形成為矩形^^。所述^^體的電^^部分84定^fi^目應孔部分81之間。突出85iU在端子82的兩側。突出85^a酉eJ'J電^^部分84內以防止端子82退出。
日本專利申請/^f號2006-187050 4雄了一熔絲盒結構的實例,在該實例中,端子通過夾物模壓而非壓酉給方i^皮固定到熔絲架(亦即塊本體)上。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4-282908披露了一熔絲盒結構的實例,在該實例中每層端子(或母線),皮布置在^WJi。
對于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6-333583中描述的熔絲盒(圖8所示)而言,要求當端子76被接#多 子架(圖中未示出)中時,端子76要相對于熔絲和電路板73正確地定位,并且要求各級端子76牢固地il^到端子架上,具有好的實用性。
對于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3-217437中描述的熔絲盒(圖9所示)而言,可能的是,當端子82之間的間距變小時,端子82間的電多&^部分84變薄,這#(吏得端子的壓配性能和端子間的電^^性能退化。
對于日本專利申請/^Hf號2006-187050中描述的熔絲盒(圖中未示出)而言,存在的問^IA難以同步將端子夾物模壓成兩層或更多層。
對于日本專利申請/^Hf號2004-282908中描述的熔絲盒(圖中未示出)而言,有種可肯bi,當端^^皮布置在每層^Ui時,元件的數量增加,熔絲盒的結構變大,端子間尺寸的精度退化,并Ji^絲:^另一元件,如熔絲或電路;t5L之間的^L^jf生能(連接性能)退化。
即^^f^]如熔線或繼電器的電^^L件而非熔絲時,以及當連接一連接器而非電氣元件時,以上描述的問題或不希望的可能I"生可能會類^^生。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要解決上述問題并提^-種電連接塊,通過該
電連接塊,端子可以牢固地ia^到由電多^M脂制成的端子架(亦即Jfe^體)
上,形成多級,在不壓酉試夾物辦端子的情況下具有好的定^f封奮度。為了ii5"上述目的,4^發明^€#^種電連《^塊,包括多個層,每個所^包括多個彎曲成L形、以直線排列的端子,每個所述端子具有用于電連接的第一端部和用于連接至電^的第二端部;
電絕緣端子架,包括以階詩弟的方式排列的接4練面,每個所述接收表面將
端子的第一端部方 其上,以;Sit孔,每*孔允許端子的第二端部插入其中,
所iiit孔與所述接jl汰面相鄰;以及
蓋體,其包括孔部分并結合所述端子架,每個孔部分允許所述端子的第一
部分插入其中。
通過^^I上面描述的結構,各層端子的第二端部插入到端子架的對應通孔中,各層端子的第一端部放置到端子架的對應接^面上。然后,所iiJ/^M皮纟JL^到端子架上,且用于電連接的第一端部插Wj蓋體的對應孑L部以突出到外部。所ii^體Fibh各層的端子從端子架退出。所iiit孔定位所述端子的對應第二部分,從而使得端子的第二部分可以平滑地牢固插A^電i^l的通孔中。所ii^體的孑L部分定位各層端子的用于電連接的第一端部,從而使得第一端部可以平滑地牢固連接至例如熔絲或繼電器的電元件的對應端子和連接器的對應端子上。
通itfM上面描述的結構,由于各層端子可以在不^^l壓Se^或夾物^a
的情況下插入到端子架的對應通孔中,所以可以通過手工以及自動枳械將端子
《1^到端子架上。jH^卜,由于通過各層端子^l^到端子架上以及將蓋體安^'j端子架上,可以正確地定位或排列各層端子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因此端子可以平滑牢固地連接到如熔絲或繼電器的電氣元件以及連接器上。
接收表面被端子架的隔離壁分隔開, 一肋^越隔離壁形成在所述隔離壁的前端,并且端子的第-^1^SO:有與所iiJ力^^合的凹槽或孔。
通過使用上面描述的結構,各層端子沿著對應的隔離壁平滑地ia裝到端子架上,所述端子的第一^^^皮端子架的對應隔離壁電絕緣,從而防jM目鄰端子
間UMi^。由于隔離壁的所,條與端子的相應凹槽或孑L嚙合,因此,所述
肋條吸收當電元^Ntr熔絲的端子或連接器的端子從中解耦時產生的端子壓力或
拉力,這樣就防止了匹配端子的力傳播至用于連接到電膝仗的端子的第二端部(即匹配端子的力傳播到電5^反的焊4妄部分),從而防止產生至電路板的連接部分的壓力負載。在該說明書中,例如熔絲的電元件的側部被定義為"lt"部。
端子架的通^L^/或蓋體的孑L部形成為,,從而在端子的插入方向上自變窄。
5通過使用上面描述的結構,各層端子的第二部分可以簡單平滑g端子架 各層對應通孔的寬入口插入,且插入時通iW應通孔的狹窄出口正確^W亍第
1部的對齊。相^^,各層端子的第-"^分可以M體的對應孑L部的^口
處簡單平滑^l入,JL^插入時通itXt應孑L部分的狹窄出口正確iiy^f亍第一端 部。相應地,《腺的實用性和電連接1"生^^育將到改善。
肋條,其延伸到位于蓋體的孑L部之間的隔離件,與位于端子架的肋條前部 的凹槽部^^合。
通過^^)上面描述的結構,當各層端子^L^到端子架并且蓋體^L^到端子
架時,蓋體的隔離壁與端子架的對應隔離壁匹酉e^而實現端子間良好的電^^。
由于蓋體的隔離壁的后部與端子架的對應肋條嚙合,因此蓋體和端子斜目互定 位,從而可以正確^Vf于各層端子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對齊。
通過使用上面描述的結構,由于蓋體的肋^*合端子架助條的對應凹槽部 分,因此所ii^體和端子斜目互定位以使得各層端子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可以正 確對齊,這樣,電綠與例如熔絲或連接器的電元件之間的電連接l"生就育將以 改善。
在每層的第一端部^i接帶連接的條f牛下,端子的第一端部^^J'j端子架 上,站所iii^接帶切斷的糾下,蓋體^L^f'J端子架上。
通過^U上面描述的結構,各層排列成直線的端子由所iii^接帶連接并與 連接帶-^L形成,JL^這種糾下,每層的端f^皮同時《鵬i]端子^Ji。也就
是,端子的第二部分插Wj對應的通孔中,端子的第-"4|^^欠置到對應的接收 表面上。^,連接帶被切斷并被移除,在端子的第一端部插AJ,J蓋體的對應 孔部中的同時,蓋^M^JL^到端子裝Ji。
通過使用上面描述的結構,由于"^層端子-故同時組裝到端子架上,因此可 以制姚端子M^i'J端子架上的工時,并且可以改善電連接塊的生產率。
圖1為示出了##本發明的電連接塊的"~^實施例的分解逸阮圖2為示出了婦L^子的電連接塊的逸f見圖3為示出了端子連接結構的實例的俯f見圖4為示出了圖1所示端子架的內部結構的主,分的透-f見圖5為示出了釭L^的電連4妄塊的前;現圖;圖6是沿圖5中的A-A線得到的縱截面視圖7是沿圖5中的B-B線得到的橫截面視圖8為示出了包:fet規電連接塊實例的電i^^缺的透視圖;以及
圖9為示出了常規電連接塊的端子的固定結構的實例的橫截面圖。
M實施方式
圖1-7示出了作為才娘本發明的電連接塊的實例的熔絲盒的tt實施例。 如圖1所示,熔絲盒(亦即電連接塊)包括由電^4#脂制成的端子架 (亦即第一^fe^體)1;自上垂直地以多財式(在該實例中為三級)插WJ 端子架1上的端子組4-6,每個端子彎曲成L形;位于最低層的用于,的端 子組3,其從下面插入到端子架l中;以及由電絕斜W旨制成的蓋體(亦即第 ^^缺本體)2,其在端子組3"6疊;^L安置到端子架1上的條件下,從前部安 裝到端子架1上。
如圖2所示,在熔絲盒7處于組^的狀態下,蓋體2位于端子架1的前 部和上方,并且每個對應層端子的對應端子(以下用3-6表示)的用于熔絲連 接(亦即電連接)的每個夾線端部(即第一端部)9 M體2的前壁7水平突 出(見圖6)。用于接收電力供應的短片形端子部分10從位于^Ji^的左側的 端子61 (附圖l)沖黃向突出。
端子34的夾線端部9構成a目面對的上下四層。位于第一級的葉片M 絲(圖中未示出)上下的短片狀插入到端子3和4的對應夾線端部9,其分別 構成第一層和第二層。位于第^1的熔絲(圖中未示出)的上下的短片形插入 到端子5和6的對應夾線端部9中,其分別構成了第三層和第四層。圖2中的 附圖^i己ll表示電i^L,該電iW^其厚度方向的中部具有導電金屬芯層。
如圖1所示,第一層的端子3包括7jc平延伸的縱向線性排列在水平板部 分3a的前部的多個夾線端部9; AM^平板部分3a的基部端向上豎立的固定件 12;以M于將電^i^接其上的4怖端子部分3b。每個固定件12包括突出 部分12a,用于壓酉eJ'J板的厚度和/或^l方向。
第二層的每個端子4通過彎曲成L形而形成,且包括:位于水平板部分(亦 即第-"^分)4a的前側的夾線端部(亦即第一端部)9;以及位于垂直板部分 (亦即第二部分)4b的前側(下側)的用于將電絲^Ui接至其上的針形端子部 分(亦即第二端部)4c。所ii7K平板部分4a具有凹槽13,凹槽13在水平板部分4a的板寬方向的兩側、彎曲部分4d的附近垂直凹陷成矩形形狀。7jC平板部 分4a形成為比第一層的端子3的水平板部分3a要長一些。垂直板部分4b包括 針形端子部分4c,其突出的比第一層的端子3的針形端子部分3b^:—些。
第三層的每個端子5與第二層的端子4類A跳也彎曲成L形,且包括一夾 線端部(亦即第一端部)9和位于其水平板部分(亦即第一部分)5a上的矩形 凹槽13;以及位于垂直板部分(亦即第二部分)5b的一端用于將電iWi接其 上的針形端子部分(亦即第1部)5c。 7JC平板部分5a形成為比第二層的端子 4的水平板部分4a長一些。垂直板部分5b形成為比第二層的端子4的垂直板 部分4b長一些。從夾線端部9的一端至凹槽13的距離設定為與從夾線端部9 的一端至第二層的端子4的凹槽13的距離相等。位于第三層的左右兩端的端子 51不是夾線端部9,相瓦也,其包括用于熔線連接(亦即電連接)的短片形端 子部分5al 。第二和第三層的端子4和5的水平板部分4a和5a分別在各自的 凹槽13的后部在M上變窄il延伸到各自的垂直板部分4b和5b。
第四層的每個端子6主要包括多付行線'f刪剛在水平寬板部分(亦即 第一部分)6a (在圖所示實例中,附圖^i己62所指端子具有一個夾線端部9) 上的夾線端部9,且"H^地包括位于水平板部分6a的基部端的窄板部分6a,。 所述窄板部分6a,彎曲成L形并延伸到垂直板部分(亦即第二部分)6b。每個 端子6還包括位于垂直板部分6b的一端(下端)以用于將電路^i^接到其上的 4HJ端子部分6c (亦即第4部)。所ii7K平板部分6a包括矩形孑L部14。從夾 線端部9的一端到孔部14的距離設^A分別與從夾線端部9的一端到第二或第 三層的端子4或5的凹槽13的距離相等。位于左端的端子61的水平板部分6a M向方向上iU有短片狀端子部分10用于接收電力供應。位于左右兩側的端 子均^i有各自的用于熔線連接的短片狀端子部分15。
如圖3所示,在每個端子3-6中,夾線端部9的端部與橫向水平連接帶(托 架)16 —^Mik^接在"-^。連接帶16通過各自的窄寬度部分16a延伸至夾線 端部9,每個窄寬度部分16a與連接帶16成直角^目交。如圖2所示,在各層 的端子3-6插入到端子架1中的條件下,連接帶16的窄寬度部分16a被彎曲和 切斷。夾線端部9包括一對舉性接觸片9a和位于萍性接觸片9a之間的插入空 隙9b。
如圖4所示,在圖1中示出的端子架l包括梯形部分17;形#^#形水平壁部分(亦即接4汰面)19-21的后側以用于插入端子的通孔22-24;隔離 各通孔22-24的垂直隔離壁25;以及與各隔離壁25的前端一^形成的T形跨 艦條26。
第二層的水平壁部分19船bN互平行地定位在第一層7JC平壁部分18后部 上側的不同級上。第三層的水平壁部分20船MU互平行地定位在第二層水平壁 部分19后部上側的不同MJi。第四層的7jc平壁部分21粉bf目互平行地定^L 第三層7jc平壁部分20后部上側的各自預定位置的不同級上。
第一層7jC平壁部分18的背表面(下表面)該!有凈她條27a間隔開的端子 接收凹槽27。在圖4所示的實例中,每個端子接收槽27延伸至位于后部的相 應的垂直開口 28。第一層的端子3的每個夾線端部9被布置^t應的端子接收 槽27中。第一層的端子3的垂直固定件12 (見圖1)向上插Ai'J位于開口 28 內的對應西E^槽29中并與之嚙合。
雖然圖4所示的端子架1與圖1所示的端子架的第一層看^略t不同, 但是它們M上是tobNl同的。圖4所示的端子架1適用于第一層的端子3彼 此X^目獨立的情況。圖1所示的端子架1的水平壁部分18詔!有肋形隔離壁 27a,用于電旨隔離第一層的端子3。
在圖4中,第一層的水平壁部分18與垂直壁部分30成直角^4伸至位于 后部的第二層的垂直壁部分30。第二層的垂直壁部分30與水平壁部分19成直 角^4伸至第二層的7K平壁部分19。第三層的垂直壁部分31各自定4棘第二 和第三層的水平壁部分19和20之間。用于插入端子的通孔22設!在第三層的 垂直壁部分31和第二層的水平壁部分19之間。也就是,用于插入第二層的端 子4的垂直板部分4b的通孔22設置在第二層的水平壁部分19的后部。
通孔22延伸至位于后部的第三層的垂直壁部分31。第三層的水平壁部分 20的后部iM有用于插入第三層端子5的垂直板部分5b的通孔23。通孔23延 伸至位于后部的第四層的垂直壁部分32。第四層的垂直壁部分32的上部后側 的預定位置處iU有與U直角的第四層的水平壁部分21。第四層的水平壁部 分21的后部iU有通孔24,用于插入第四層端子6的垂直板部分6b。通孔24 被垂直框形壁部分33包圍。框形壁部分33向上突出地比第四層的水平壁部分 21略高,作為電鄉&彖隔離壁,并成直角^4伸至第四M直壁部分32的后表 面側。如圖6所示,第二至第四層的水平壁部分19-21的Ji4面分別作為各自的 支撐表面,這些支撐表面分別接4t^二至第四層端子4~6的7jC平板部分4a-6a 的背面(下表面)。各層端子4~6的水平板部分4a-6a正確地定位并由所述支撐 表面(以下用19-21 ;^示)穩定保持,從而使得端子4~6的夾線端部9的位置 (排列)^i確^f角定。
如圖6和7所示,第二至第四層端子4^6的垂直板部分4a4a分別從上方插 AJ'J各層的通孔22-24中,使得各端子4>6的用于將電路^i^接其上的針形端子 部分4c-6c的位置(排列)被正確地確定。通孔22-24中的^個在£>1方向從 上至下呈錐形,斬變窄,從而使得端子4-6的板部4b-6b可以容易地插Ait: 去并正確地定位。
第三和第四層的垂直壁表面31、 32以及框形壁部分33的垂1>#壁表面作 為通孔22-24的后端表面,用來作為插入(連接)熔線(亦即電元件)時接收 第二至第四層端子4^6的垂直板部分4b"6b的接J)1^面。通孔22-24的垂直前端 表面22a-24a #故(連接移除)熔線(亦即電元件)時作為接收第二至第四 層端子4"6的垂直板部分4l>6b的接4汰面。以直角橫^"在隔離壁25的前端呈 T形的肋條26 (見圖4)也作為各端子4-6的接收表面。釋^:絲時的壓力祐二 上站目應的接4練面接收,這樣就可防止端子冬6和電* 11 (見圖1)的力 傳播到;lf^連接部分,并且非常好地保證了 ;I^^部分的電連糾性。
在垂直壁25 (見圖4)中,其Ji^i有第四層端子6的上端面25a被iU 的稍低一些。第四層的端子6的7jC平板部分6a位于隔離壁25的內側。如圖7 所示,位于各隔離壁25前端的肋條26與位于第二和第三層端子4和5兩側的 各凹槽13嗜合,還與第四層的端子6的^L 14 (見圖1)嚙合,從而能夠正確 地定位端子4~6 ^4^1^ 絲時產生的力。
位于隔離壁25前端的肋條26在其前端部具有垂直凹槽部分26a (見圖4 )。 所述凹槽部分26a嚙合位于蓋體2(見圖1)的前壁7內表面上的垂直肋34a(見 圖7 )。由此,M體2的各水平矩形^^孑L部35突出的^v&端子4~6的夾線端 部9的位置(排列)得以正確il^皮確定。蓋體2的肋條34a (見圖7)設置在各 孑L部35的左右兩側。
如圖1所示,蓋體2在縱向部分由上水平壁部分8和前垂直壁部分7構成 L形。所述前壁部分7包括第二至第四層的端子4^6的夾線端部9和用于,片形端子部分15插入其中的孑L部35。如圖6所示,蓋體2的孔部35在tt^ 向Jii^f變窄,其M端至前端成錐形,類似于端子架l的通孔22-24,使得所 述夾線端部9和短片形端子部分15能夠平滑iiMi入孔部35中并正確地定位。 蓋體2的上壁部分8 ^A位于端子架1的通孔22-24的Ji^和上部分的端子6, 從而防jh^塵^Jf^itX。如圖1所示,端子架l^ t^一ii^另一邊的三個位 置具有定位孔36。蓋體2具有一定位狄(圖中未示出),其與定位孔36嚙合。 圖5為示出了M體2的前表面看到的熔絲盒7的前視圖。圖6是沿圖5 中的線A-A得到的縱截面圖。位于各層端子3-6的下端側的針形端子部分3c-6c 向下突出得比位于端子架1左右兩側的下端面37刷氐一些。所述電路板(見圖 1)的上表面抵靠端子架1的下端面37,同時^4十形端子部分3c-6c插WJ電路 板ll的通孔(圖中未示出)中絲ii^^連接。其中一些通《L^接到位于電路
板ii中間的金屬芯層(圖中未示出)。另一些通《u^接至位于電mu的前表
面或后表面的印刷電路板(圖中未示出)。
由電絕斜W旨制成的熔絲架(圖中未示出)M體2的前側,^H貞定到 端子架1上,端子3-6的每個夾線端部9突出到熔絲架的每個熔絲接收室中, ilit絲(圖中未示出)從前方7jc平^yiAJij熔絲接收室中,從而使將個熔絲 的短片端子連^妾到對應的夾線端部9。炫絲盒布置到電i^! 11上的排列以 : 接器才狹的布置(圖中未示出)均類似與圖8示出的那樣。
圖7是沿圖5中的B-B線得到的橫截面視圖,其示出了^Ji面看到的第二 層端子4的狀態。第三層端子5的垂直板部分5b和第四層端子6的垂直板部分 6b的自面被示出。端子4"6的7K平板部分4a-6a被端子架l的隔離壁25和蓋 體2的前隔離壁34隔離開并相互電多魄,端子4和5的7K平板部分的凹槽13 與位于隔離壁25前端的垂,條26嚙合從而^L^位,所,條26能夠接4 絲的釋放力,位于蓋體2的隔離壁34后端的肋條34a與端子架1的肋條26的 凹槽部分26a嚙合從而實現定位。
第二和第三層端子4和5具有相同節i gi^平行排列,并且第四層端子6的 垂直板部分6b具有不同節i E^目互平行排列。如圖7中的放大圖所示的那樣, 端子4-6的垂直板部分4"b插WJ各通孔22-24之間,在通孔22-24的內表面 和對應的板部分4b^6b之間具有小的間隙。類似的間P斜M在蓋體2的孑L部35 中。當^U圖3所示的連接帶16時,在各層端子3"6 ^5,J圖6中的連接帶16 上時,連接帶16^:>[^端子3或最高層端子6起 >被切斷,歸蓋體2組 裝到端子架l上,也就是,各層端子3"6的夾線端部9插WJ蓋體2的^L部 35中,從而蓋體2的定位狄(圖中未示出)與定位孔36 (見圖1)嚙合。通 it^f対幾構的這^t^合,蓋體2和端子架1之間就不再需要定4i^幾構。蓋體2 防ih^層端子3^6從端子架1退出。上面描述的將上iii^接帶16切斷以作為組 g絲盒(亦即電連4妾塊)7的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
最低層端子3以與其它層端子4-6的情^f目反的方式,從下面被壓配并組 裝到端子架l上。然而,相反,M層端子3可以用與其它層端子4^相同的 方式被壓配并iafj'j端子架1上。在這種情況下,用于接^一層端子的7K平 板部分的水平壁部分(亦即類似于圖4中的附圖才射己19),以朋于插4一 層端子垂直板部分的通孔(亦即類似于附圖才朽己22 )都形成在端子架1的最低 層上。在圖l所示的實例中,由于M層端子3用于萍接,其中多個夾線端部 9 ^bf目互鏈接,因此即使當多個夾線端部9以窄的節距排列且可以通it^配 合的方式進行固定時,固定件12的數量也是非常少的。
因此,由于各層端子4"6插入到端子架1的各通孔22-24中不iMJ壓酉^^或 夾物才錄的方法,所以可以^^l工人的手將端子4"6^L^i'J端子架l上。當然,
自動才A^^ft^L^^"^;i可以的。
在上述的te實施例中,所示實例中電連接JfcU )于電連接熔絲的熔絲盒。 然而,本發明也可應用于^U熔線或繼電辦為電元件的情況,或者,可^f戈 地,匹配連接器可以是代替電元件的連接目標。例如,在包括陰端子的熔線情 況下,作為電連接端子,短片端子51可以取代夾線端子9使用,或在包括陽短 片端子的繼電器的情況下,可以佳月類似的夾線端子9。在4M包括陰端子的 匹酉e^接器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短片端子。蓋體2可以包括多個腔室,每個腔 室具有與這種繼電器、;^或匹酉e^接器相應的尺寸和形狀。
以上他悉實施例的描ii^用來幫助理解本發明的,在不偏離本發明樹申和 范圍的前提下,^4頁域才支^Mv員可以對其i^f亍M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塊,包括多個層,每個所述層包括多個彎曲成L形、以直線排列的端子,每個所述端子具有用于電連接的第一端部和用于連接至電路板的第二端部;電絕緣端子架,其包括以階梯方式排列的接收表面,每個所述接收表面將端子的第一端部放置其上;以及通孔,每個通孔允許端子的第二部分插入其中,所述通孔與所述接收表面相鄰;以及蓋體,其包括孔部分并連接所述端子架,每個孔部分允許所述端子的第一部分插入其中。
2、 才M^5U,J要求1的所述電連接塊,其中所述接4汰面被端子架的隔離壁 隔開, 一肋^t跨所述隔離壁形絲隔離壁的前端部,且端子的第-^l^iM 有與所述肋^^合的凹槽或孔。
3、 才娥^ij要求1的所述電連接塊,其中端子架的通孑L^/或蓋體的孑L部 ^成為錐形,從而在端子的插入方向Jii^斬變窄。
4、 才N^U,J要求1的所述電連接塊,其中延伸至位于蓋體的所述孔部分之 間的隔離件的肋條與位于端子架的肋條的前端部處的凹槽部^*合。
5、 才鵬權利要求1的所述電連接塊,其中在每層的第一端部由連接帶連接 的情況下,將端子的第一端部紐裝到端子架上,其中在所述連接帶被切斷的情 況下,蓋^^^自'J端子^Ji。
全文摘要
一種電連接塊,其包括多個層,每個所述層包括多個彎曲成L形、以直線排列的端子,每個所述端子具有用于電連接的第一端部和用于連接至電路板的第二端部;電絕緣端子架,包括以階梯方式排列的接收表面,每個所述接收表面將端子的第一端部放置其中,以及通孔,每個通孔允許端子的第二部分插入其中,所述通孔與所述接收表面相鄰;以及蓋體,其包括孔部分并連接所述端子架,每個孔部分允許所述端子的第一部分插入其中。
文檔編號H01R12/72GK101483285SQ20081019103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1日
發明者佐藤幸喜, 牧野公利, 高橋一榮 申請人:矢崎總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