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變壓器結構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壓器結構及其制法,尤指一種可避免高壓回線跳火的 變壓器結構及其制法。
背景技術:
變壓器為各式電器設備中經常使用的電子元件,用以調整不同的電壓, 使其達到電器能夠適用的范圍。請參閱圖1,其為一傳統變壓器的結構示意
圖。如圖1所示,該變壓器1主要包含磁芯組ll(magnetic core assembly)、 繞線基座12(bobbin)、初級繞線13(primary winding coil)與次級繞線 14(secondary winding coil)。其中,初級繞線13及次級繞線14彼此重疊地疊 繞于繞線基座12的繞線部121中,且以例如絕緣膠帶15絕緣分離。磁芯組 11通常由一第一磁芯部111與一第二磁芯部112所組成,磁芯組11的部分 結構,例如第一磁芯部lll與第二磁芯部112的第一軸心部llla、 112a,設 置于繞線基座12的通道122內,使磁芯組11與初級繞線13及次級繞線14 產生電磁耦合感應,以此達到電壓轉換的目的。
一般而言,變壓器磁漏感(leakage inductance)的控制對電源轉換器十分重 要,因為它將影響到電源轉換器的電力轉換效率。為提升電源轉換器的電力 轉換效率,相關技術以致力于增加變壓器繞線的耦合率,降低磁漏感,進而 減少電壓轉換的能量損失。在圖1所示的變壓器結構中,由于初級繞線13 與次級繞線14彼此重疊地疊繞于繞線基座12的繞線部121中,因此初級繞 線13與次級繞線14形成較少的磁漏,繞線耦合率(couplingcoefficient)較高, 磁漏感較低,經變壓器轉換電壓的能量損耗較少,以此可提升電源轉換器的 電力轉換效率。
然而,在例如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等新一代電子產 品的電源供應系統中,變壓器則以具有磁漏感型的變壓器為主流,這一類的 變壓器結構利用繞線基座的分隔部將初級繞線以及次級繞線分隔且使兩者保持電氣安全距離。在這一類的應用中,電源供應系統的電流會先經過一變
壓器初級繞線固有的磁漏感L和一電容元件C所構成的LC諧振電路,同時, 近似于半個正弦波的電流會通過功率場效晶體管開關。當電流為零時,開關 將導通,而經過半個正弦波后電流返回零時,開關將關閉。采用這種具有諧 振電路的軟開關設計,可減小開關元件的開關損耗、降低噪聲以及提升效能。
由于LCD面板的尺寸日趨增大,因而其使用的燈管長度及數量也相對 增加,故所需的驅動電壓亦隨之增加,因此, 一般應用于LCD面板的變壓 器如圖2所示,如圖所示,現有的變壓器2包含一磁芯組21、 一第一繞線部 22、 一第二繞線部23、 一初級繞線24及一次級繞線25,其中,第一繞線部 22具有第一側板26,而第二繞線部23則具有第二側板27以及多個隔板23a, 多個隔板23a與第二側板27之間定義形成多個繞線槽23b,通過繞線槽23b 的分壓原理,依照使用電壓的高低來設置隔板23a,以決定繞線槽23b的數 量。在第一側板26及第二側板27的底部分別具有一基座26a及27a,在基 座26a上設置有多個接腳28,而在基座27a上亦設置有多個接腳29。
變壓器2的初級繞線24的繞線方式是先將一端纏繞連接于基座26a的 接腳28a上,再纏繞至第一繞線部22上,最后回線將另一端纏繞連接于接 腳28b上,而次級繞線25的繞線方式則是先將一端纏繞連接于基座27a的 接腳29a上,再依序纏繞至第二繞線部23上的繞線槽23b上,最后由第二 繞線部23回線至基座27a,再將另一端纏繞連接于接腳29b上,如此一來, 則可通過第二繞線部23上的隔板23a使得初級繞線24與次級繞線25之間 維持一定的電氣安全距離,并增加磁漏感。
然而,在現有的變壓器2中,由于初級繞線24及次級繞線25在回線時 直接使得一部分的線圈分別暴露在第一繞線部22及第二繞線部23下方,雖 該暴露的部分線圈會再以絕緣體包覆,但仍容易因安全距離不足的原因而產 生跳火(短路)的現象,造成變壓器2的毀損。
因此,如何發展一種可改善現有的技術缺陷,且能改善高壓回線跳火的 變壓器結構,實為目前迫切需要研發的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變壓器結構,從而解決現有的變壓器易產生高壓回線跳火的情形,進而導致變壓器損毀的缺陷。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變壓器制法,其可降低變壓器的制造成本。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較廣義實施形式為提供一種變壓器結構,其 包括第一繞線部,其用以纏繞初級繞線,并具有第一貫穿通道;第二繞線 部,其包含第一側板,其具有基座,基座設置第一接腳;第二側板,其與 第一側板相對應設置;多個隔板,其相對應設置于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之間; 板件,板件設置于兩相鄰隔板間,用以與兩相鄰隔板共同形成第二貫穿通道 以及用以纏繞次級繞線的繞線槽;第二接腳,其具有收線部、插接部以及連 接收線部及插接部的連接部,收線部自第二側板延伸而出,連接部設置于板 件中,而插接部自基座延伸出;以及磁芯組,其部分設置于第一繞線部的第 一貫穿通道以及第二繞線部的第二貫穿通道;其中,次級繞線的一端部與第 一接腳連接,而另一端部則纏繞連接于第二側板的收線部上。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另一較廣義實施形式為提供一種變壓器制法,其 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第一繞線部,其具有一第一貫穿通道及一初級繞線區; 提供一第二繞線部,其包含一第一側板,具有一基座,該基座設置一第一接 腳; 一第二側板,與該第一側板相對應設置;多個隔板,相對應設置于該第 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之間; 一板件,設置于兩相鄰隔板間,用以與所述兩相 鄰隔板共同形成一第二貫穿通道以及多個次級繞線槽;將一第二接腳打入該 第二繞線部且貫穿該板件及該第二側板,并于突出該第二側板的前端形成一 收線部,再將該第二接腳的尾端彎折以形成自該基座延伸出的一插接部;將 一初級繞線纏繞于該初級繞線區,并將一次級繞線的一端部與該第一接腳連 接且纏繞于所述多個次級繞線槽后,將另一端部纏繞連接于該第二側板的該 收線部上;以及將一磁芯組部分設置于該第一繞線部的該第一貫穿通道以及 該第二繞線部的該第二貫穿通道。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本發明的變壓器結構通過將第二接腳延長 設置于第二繞線部的板件內部并令一端由第二側板延伸出,使次級繞線于第 二繞線部繞線完成后直接纏繞連接于第二側板的收線部而無需回線至基座 上的接腳,進而避免在高壓回線造成安全距離不足而產生跳火的情形,從而 降低變壓器損毀的機率。再者,該第二接腳可利用打入方式設置于第二繞線部的板件內部,故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圖l:其為現有的變壓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其為另一現有的變壓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3: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變壓器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A:其為圖3所示的第二繞線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4B:其為圖4A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C:其為圖4A所示的第二繞線部繞線完成的示意圖。
圖5:其為圖3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6A:其為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兩個變壓器組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6B:其為圖6A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7A:其為第二接腳結構示意圖。
圖7B:其為圖7A所示的第二接腳設置于第二繞線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變壓器1、 2、 3、 4 第一磁芯部111、 311 第一軸心部llla、 311a、 312a 12
122
次級繞線14、 25、 35 第一繞線部22、 32 第一側板26、 330 第二1 隔板23a、 332
:26a、 27a、 321、 331、 421、 431 :28、 28a、 28b、 29、 29a、 29b :321a 套件322
側壁322a 第一貫穿通道323
繞線區324 接腳325
磁芯組11、 21、 31
第二磁芯部112、 312 第二軸心部112a、 311b、 312b
繞線部121 初級繞線13、 24、 34 膠帶15
第二繞線部23、 33
槽:
27、 338 23b、 334
溝P
臼'
第一連接部325a
第二連接部325b板件333
第二貫穿通道335
第一接腳336 收線部337a 插接部337c 第一側面331a 第三側面331c
第二接腳337 連接部337b 缺口 339
第二側面331b
凸塊結構321b、 331d、 331f
凹部結構331e、 322b
具體實施例方式
體現本發明特征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后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 應理解的是本發明能夠在不同的形式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發明 的范圍,且其中的說明及附圖在本質上當作說明之用,而并非用以限制本發 明。
請參閱圖3,其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變壓器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如圖所示,本發明的變壓器3主要由磁芯組31、第一繞線部32、第二繞線 部33、初級繞線34及次級繞線35所組成。磁芯組31具有第一磁芯部311 以及第二磁芯部312,可將第一磁芯部311的第一軸心部311a及第二磁芯部 312的第一軸心部312a分別設置于第一繞線部32及第二繞線部33內,使磁 芯組31與初級繞線34及次級繞線35產生電磁偶合感應,以此達到電壓轉 換的目的。
于一實施例中,第一繞線部32包含基座321、套件322以及第一貫穿通 道323,基座321與套件322之間形成一繞線區324,可供初級繞線34纏繞。 于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繞線部32的套件322、繞線區324及基座321可為但 不限于一體成型,且套件322可為一方形中空結構并具有一容置空間(圖未 示),而第一貫穿通道323貫穿基座321及繞線區324,用以與套件322的容 置空間相連通。至于,套件322的容置空間主要用來容置第二繞線部33以 及纏繞于第二繞線部33的次級繞線35,進而通過套件322使初級繞線34與 次級繞線35相分隔,且使第一繞線部32第一貫穿通道323與第二繞線部33 的第二貫穿通道335相連通。
于另一實施例中,第一繞線部32的第一貫穿通道323與第二繞線部33
8的第二貫穿通道335之間具有一擋墻而不相連通,其可通過套件322來達成。 舉例而言,套件322為由五個側壁所形成的方形中空結構,且朝背向繞線區 324的方向開口 ,使部分的第二繞線部33可經由該開口容置于套件322的容 置空間中,其中,與繞線區324相連的側壁322a作為磁芯及繞線之間的絕 緣擋墻,可隔離第二磁芯部312與初級繞線34以及隔離第一磁芯部311與 次級繞線35,尤其是隔離第一磁芯部311與纏繞于第二接腳337的收線部 337a(如圖4C所示)上的次級繞線35,以避免因安全距離不足而產生打火的 現象。另外,可通過控制側壁322a的壁厚,即控制分隔初級側及次級側的 擋墻的厚度,來達到控制變壓器磁漏感的目的。再者,由于初級側及次級側 可通過套件及擋墻相分隔,使得爬電距離增加,因此可縮短初級側及次級側 的距離,進而降低變壓器的整體長度。
于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繞線部32的基座321上設置有多個L形接腳325, 用以插置于一電路板(圖未示)上。接腳325插設于基座321上的對應孔洞中, 且可分為大體上相互垂直且分別突出于基座321邊緣的第一連接部325a及 第二連接部325b,其中接腳325通過第二連接部325b向下插置于電路板上。 第一連接部325a及第二連接部325b可由導電材質,例如銅、鋁等金屬,經 彎折而形成大致呈L形的結構,即接腳325的第一連接部325a及第二連接 部325b為一體成型,但不以此為限,且此種L形接腳325可輕易地組裝于 基座321上。
初級繞線34的纏繞方式是將一端纏繞連接于一接腳325的第一連接部 325a,接著繞過基座321底部的溝槽321a至繞線區324進行繞線,再繞過 基座321底部的另一溝槽321a,最后纏繞連接于另一接腳325的第一連接部 325a,以完成繞線(如圖3所示)。由于初級繞線34的出線端纏繞連接于接腳 325的第一連接部325a,并通過第二連接部325b與電路板電連接,不但可 增加接腳325的結構強度、降低變壓器的整體高度,更可避免因出線端直接 纏繞于接腳325與電路板連接的部分(即第二連接部325b)而影響接腳325的 平整度。
請參閱圖4A,其為圖3的第二繞線部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于本 實施例中,第二繞線部33主要由第一側板330、第二側板338、多個隔板332、 板件333以及基座331所組成。其中,第一側板330、第二側板338、隔板332、板件333以及基座331實質上為例如方形結構,但不以此為限,且第 一側板330及第二側板338分別位于第二繞線部33的兩側邊,并為例如具 有中空孔洞的板件結構。其中,第二繞線部33的第一側板330、第二側板 338、多個隔板332、板件333以及基座331可為但不限于一體成型。
于一些實施例中,每一個隔板332與第一側板330及第二側板338平行 設置。此外,板件333設置于第一側板330與隔板332之間、第二側板338 與隔板332之間,以及兩相鄰中空隔板332之間,并與相鄰的第一側板330、 第二側板338以及隔板332相連接,以形成一中空的第二貫穿通道335,該 第二貫穿通道335主要用來容置部分的第二磁芯部312。另外,在第一側板 330、第二側板338、隔板332與板件333之間還形成多個繞線槽334,主要 用來纏繞次級繞線35。
另外,于一些實施例中,基座331可為由第一側板330延伸形成的結構, 其與第一側板330相連接,并同樣具有一對應的中空孔洞,在基座331上設 置有第一接腳336及第二接腳337,用以插置于一電路板(圖未示)上,以及, 在第一側板330、第二側板338、隔板332以及底座331的一端均具有相對 應設置的缺口 339。
請參閱圖4B,其為圖3A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二接腳337 為一延長設置于第二繞線部33內部的金屬接腳,其由收線部337a、連接部 337b及插接部337c所組成,其中,連接部337b用以連接收線部337a及插 接部337c,并設置于基座331及板件333內部,與連接部337b—端相連接 的收線部337a由第二繞線部33的第二側板338延伸突出,而與連接部337b 另一端相連接的插接部337c則自基座331的底部向下延伸,用以插接于電 路板上,以形成導接,并且,連接部337b可為一L形結構,其施行形式可 依第二繞線部33的型態而有所不同,但不以此為限。
以此,次級繞線35便可依圖4C所示的纏繞方式進行纏繞首先,將次 級繞線35的一端與基座331上的第一接腳336纏繞導接,再依序纏繞至第 一側板330、多個隔板332與板件333所形成的繞線槽334中,并經由多個 隔板332的底部缺口 339可將次級繞線35轉繞至另一個繞線槽334。當次級 繞線35纏繞完成后,可使次級繞線35由最終的繞線槽334經由第二側板338 的缺口 339將其另一端固定且纏繞連接于第二接腳337的收線部337a上,如此以完成次級繞線35的纏繞,即可通過第二接腳337的收線部337a將次 級繞線35所產生的電流經連接部337b而傳導至插接部337c上,而與電路 板電性連接,如此一來,則可避免次級繞線35于高壓回線時因安全距離不 足的原因而產生跳火的情形。
請參閱圖5,其為圖3的組合示意圖,如圖所示,第二繞線部33的基座 331具有第一側面331a、第二側面331b及第三側面331c,在第一側面331a 上具有第一卡合構件,可為凸塊結構331d,但不以此為限,而在第二側面 331b上則具有與凸塊結構331d相對應設置的第二卡合構件,用以與相鄰變 壓器的凸塊結構331d相互卡合,從而使多個變壓器可相互卡合,以延伸組 合應用,于本實施例中,第二卡合構件可為凹部結構331e(如圖4A所示), 并不以此為限。至于第三側面331c上亦具有第三卡合構件,可為但不限為 凸塊結構331f。另外,在第一繞線部32的套件322上亦具有與凸塊結構331f 相對應設置的第四卡合構件,于本實施例中,第四卡合構件為一凹部結構 322b,主要用來與第二繞線部33的基座331上的凸塊結構331f相互對應卡 合。另外,第一繞線部32的基座321上的兩相對側面上亦具有對應的第五 卡合構件(例如凸塊結構321b)及第六卡合結構(圖未示),其類似第二繞線部 33的基座331上的凸塊結構331d及凹部結構331e,故在此不贅述。
當變壓器3進行組裝時,先將第二繞線部33的第二側板338以及纏繞 于繞線槽334的次級繞線35插入第一繞線部32的套件322的容置空間內, 即可通過套件322使初級繞線34與次級繞線35相分隔。接著,再將套件322 上的凹部結構322b對應第二繞線部33的基座331上的凸塊結構331f,使之 相互卡合,以使纏繞于第二繞線部33的繞線槽334上的次級繞線35設置于 第一繞線部32的套件322的容置空間內。最后,將磁芯組31的第一磁芯部 311的第一軸心部311a以及第二磁芯部312的第一軸心部312a分別插入第 一繞線部32的第一貫穿通道323以及第二繞線部33的第二貫穿通道335中, 以完成圖5所示的變壓器3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當然本發明的變壓器結構并不局限于較佳實施例所述的方形結構,亦可 依電子產品的內部體積空間及實際需求來改變變壓器的實施形式。
另外,于一些實施例中,還可將兩組變壓器共同組合使用,如圖6A所 示,其將變壓器3及變壓器4共同并聯設置,并通過變壓器3的基座321、
ii331與變壓器4的基座421、 431組合面上相對應的卡合構件相互對應卡合, 以使變壓器3及變壓器4可共同組合使用,并將磁芯組31的第一磁芯部311 的第一軸心部31 la及第二軸心部31 lb分別設置于變壓器3的第一貫穿通道 323及變壓器4的第一貫穿通道423內,以及將第二磁芯部312的第一軸心 部312a及第二軸心部312b分別設置于變壓器3的第二貫穿通道335及變壓 器4的第二貫穿通道435內,以完成圖6B所示的兩個變壓器3、 4的組合結 構示意圖。
本發明另一方面亦提供一種變壓器制法。在一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 首先,提供一第一繞線部32,其具有一第一貫穿通道323、 一初級繞線區324 及一套件322,該套件322具有一容置空間,用以容置至少部分的第二繞線 部。接著提供一第二繞線部33,其包含一第一側板330、 一第二側板338、 多個隔板332以及一板件333。第一側板330具有一基座331,該基座331 設置一第一接腳336,第二側板338與該第一側板330相對應設置,而多個 隔板332相對應設置于第一側板330及第二側板338之間。板件333則設置 于兩相鄰隔板332間、第一側板330與隔板332間以及第二側板338與隔板 332間,用以與第一側板330、第二側板338及隔板332共同形成一第二貫 穿通道335以及多個次級繞線槽334。同時,于塑模形成第二繞線部33時, 可將第二接腳337設置于模具中,使第二接腳337埋設于第二繞線部33的 板件333內部,具有自第二側板338延伸出的收線部337a、自基座331延伸 出的插接部337c以及連接收線部337a及插接部337c并埋設于板件333內部 的連接部337b(如圖4B所示)。隨后,將一初級繞線34纏繞于初級繞線區324, 并將一次級繞線35的一端部與第一接腳336連接且纏繞于多個次級繞線槽 334后,將另一端部纏繞連接于第二側板338的收線部337a上(如圖4C所示)。 繞線完成后,將第二繞線部33部分置入第一繞線部32的套件322中。最后, 將一磁芯組31部分設置于第一繞線部32的第一貫穿通道323以及第二繞線 部33的第二貫穿通道335,即完成變壓器的制作及組合(如圖5所示)。
在另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二接腳337亦可以打入方式將其設置于板件333 內部,故根據此一構想,本發明提供另一種變壓器制法,如圖3所示,首先, 提供一第一繞線部32,其具有一第一貫穿通道323、 一初級繞線區324及一 套件322,該套件322具有一容置空間,用以容置至少部分的第二繞線部。接著提供一第二繞線部33,其包含一第一側板330、 一第二側板338、多個 隔板332以及一板件333。第一側板330具有一基座331,該基座331設置 一第一接腳336,第二側板338與該第一側板330相對應設置,而多個隔板 332相對應設置于第一側板330及第二側板338之間。板件333則設置于兩 相鄰隔板332間、第一側板330與隔板332間以及第二側板338與隔板332 間,用以與第一側板330、第二側板338及隔板332共同形成一第二貫穿通 道335以及多個次級繞線槽334。之后,將一第二接腳337打入第二繞線部 33且貫穿板件333及第二側板338,并于突出第二側板338的前端形成一收 線部337a,再將第二接腳337的尾端彎折以形成自基座331延伸出的一插接 部337c(如圖4B所示)。隨后,將一初級繞線34纏繞于初級繞線區324,并 將一次級繞線35的一端部與第一接腳336連接且纏繞于多個次級繞線槽334 后,將另一端部纏繞連接于第二側板338的收線部337a上(如圖4C所示)。 繞線完成后,將第二繞線部33部分置入第一繞線部32的套件322中。最后, 將一磁芯組31部分設置于第一繞線部32的第一貫穿通道323以及第二繞線 部33的第二貫穿通道335,即完成變壓器的制作及組合(如圖5所示)。
于此實施例中,由于無需于塑模形成第二繞線部33過程中將第二接腳 337設置于模具中,故在模具設計及塑件質量控制方面,皆可大大降低制作 成本,故極具產業價值。另外,為協助第二接腳的打入及定位,可將第二接 腳設計為前端(即收線部337a)較細,尾端漸寬的形態,并于最末端的插接部 337c恢復為正常接腳寬度(如圖7A所示)。因此,當將第二接腳337打入第 二繞線部33的預留孔洞中時,可通過第二接腳337漸寬的形態設計來協助 第二接腳337的定位及卡固,并經彎折后形成插接部337c(如圖7B所示)。 當然,第二接腳337的形式可有各種不同的變化而不受限于前述實施例。例 如,第二接腳337亦可設計為均寬的形態,并通過打入操作機臺來控制打入 深度。此外,亦可先將第二接腳337彎折形成插接部337c后,再將第二接 腳337打入第二繞線部33的板件333中。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變壓器結構通過將第二接腳延長設置于第二繞線部 的板件內部并令一端由第二側板延伸出,使次級繞線于第二繞線部繞線完成 后直接纏繞連接于第二側板的收線部而無需回線至基座上的接腳,進而避免 在高壓回線造成安全距離不足而產生跳火的情形,從而降低變壓器損毀的機率。再者,該第二接腳可利用打入方式設置于第二繞線部的板件內部,故可 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本發明可由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員進行任意的思考及修飾,然而皆不脫離 所附權利要求書所欲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變壓器結構,其包括一第一繞線部,其用以纏繞一初級繞線,并具有一第一貫穿通道;一第二繞線部,其包含一第一側板,其具有一基座,該基座設置一第一接腳;一第二側板,其與該第一側板相對應設置;多個隔板,其相對應設置于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之間;一板件,該板件設置于兩相鄰隔板間,用以與所述兩相鄰隔板共同形成一第二貫穿通道以及用以纏繞一次級繞線的一繞線槽;及一第二接腳,其具有一收線部、一插接部以及連接該收線部及該插接部的一連接部,該收線部自該第二側板延伸而出,該連接部設置于該板件中,而該插接部自該基座延伸出;以及一磁芯組,其部分設置于該第一繞線部的該第一貫穿通道以及該第二繞線部的該第二貫穿通道;其中,該次級繞線的一端部與該第一接腳連接,而另一端部則纏繞連接于該第二側板的該收線部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第一側板、該第二側板及所 述多個隔板為彼此相互平行設置,且所述多個隔板分別具有一缺口,用以使 該次級繞線由該缺口轉繞至相鄰的該繞線槽內。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基座具有一第一側面、 一第 二側面以及一第三側面。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第一側面具有一第一卡合構 件,該第二側面的具有與該第一卡合構件相對應設置的一第二卡合構件,該 第二卡合構件用以與一相鄰變壓器的第一卡合構件相互卡合。
5. 如權利要求4的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第一卡合結構為一凸塊, 該第二卡合構件為一凹部結構。
6.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第一繞線部還具有一套件, 該套件用以容置至少部分該第二繞線部。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基座的該第三側面具有一第三卡合構件,該套件具有一第四卡合構件,該第四卡合構件用以與相對應的 該基座的該第三卡合構件相互卡合,從而使該第二繞線部固定容置于該套件 內。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第三卡合構件為一凸塊,該 第四卡合構件為一凹部結構。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壓器結構,其中該磁芯組由一第一磁芯部與一 第二磁芯部所組成。
10. —種變壓器制法,其包含下列步驟提供一第一繞線部,其具有一第一貫穿通道及一初級繞線區;提供一第二繞線部,其包含 一第一側板,具有一基座,該基座設置一 第一接腳; 一第二側板,與該第一側板相對應設置;多個隔板,相對應設置 于該第一側板及該第二側板之間;以及一板件,設置于兩相鄰隔板間,用以 與所述兩相鄰隔板共同形成一第二貫穿通道以及多個次級繞線槽;將一第二接腳打入該第二繞線部且貫穿該板件及該第二側板,并于突出 該第二側板的前端形成一收線部,再將該第二接腳的尾端彎折以形成自該基 座延伸出的一插接部;將一初級繞線纏繞于該初級繞線區,并將一次級繞線的一端部與該第一 接腳連接且纏繞于所述多個次級繞線槽后,將另一端部纏繞連接于該第二側 板的該收線部上;以及將一磁芯組部分設置于該第一繞線部的該第一貫穿通道以及該第二繞 線部的該第二貫穿通道。
11.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變壓器制法,其中該第一側板、該第二側板及 所述多個隔板為彼此相互平行設置,且所述多個隔板分別具有一缺口,該缺 口用以使該次級繞線由該缺口轉繞至相鄰的該次級繞線槽內。
12.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變壓器制法,其中該第一繞線部還具有一套件, 該套件用以容置至少部分該第二繞線部。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變壓器制法,其中該變壓器制法還包含將繞線 完成的該第二繞線部部分置入該第一繞線部的該套件中的步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壓器結構及其制法,該變壓器結構包括第一繞線部,用以纏繞初級繞線,并具有第一貫穿通道;第二繞線部,包含第一側板,具有設置第一接腳的基座;第二側板;相對應設置于第一側板及第二側板間的多個隔板;板件,設置于兩相鄰隔板間,用以與隔板共同形成第二貫穿通道以及用以纏繞次級繞線的繞線槽;第二接腳,具有自第二側板延伸出的收線部、插接部以及連接收線部及插接部的連接部,其設置于板件中;磁芯組,其部分設置于第一貫穿通道以及第二貫穿通道;其中,次級繞線的端部與第一接腳連接,而另一端部則纏繞連接于第二側板的收線部上。
文檔編號H01F27/30GK101465198SQ20081014432
公開日2009年6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0日
發明者劉子旸, 莊博鈞, 張世賢, 白佳宏, 蔡辛衛, 鄧經憲, 陳義霖 申請人: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