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渦導式散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增加散熱效率,并 使電子晶片的使用壽命及可靠度亦相對提升的渦導式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電腦中央處理器CPU或其他電子晶片上所使用的散熱裝置 10,大致上如圖1及圖2所示,其包括由數片鰭片所構成的散熱本體11, 以及一個設置在散熱本體11上方的軸流式風扇12,而散熱本體11底面 貼靠于電子晶片表面,即熱源14區域上。當風扇12啟動后,熱源14的 熱能可經由熱傳導(heat conduction)作用,傳遞至散熱本體11的各 鰭片上,并以風扇12所產生的冷空氣吹向該散熱本體11的各鰭片而進 行熱交換,以將熱能帶離。
目前使用的風扇12為軸流式,風扇12的各扇葉122是自中心的軸 座121向外延伸,由于軸座121內容設有馬達等構件,這使得軸座121 占有相當大的面積,因此當風扇12動作旋轉時,位于軸座121下的熱區 15的范圍,愈接近軸座121處,則愈無風量,因此在熱區15范圍的散熱 鰭片,便無法獲得冷空氣的散熱。且由于散熱裝置10在安裝時,會將熱 源14對準風扇12的軸座121,因此風扇12所產生的風量與風壓無法送 達散熱本體11最接近熱源14所擴散的熱區15,所以降低了其散熱效率。
圖3及圖4所示,是現有另一種散熱裝置10a,其是在該散熱本體 11與風扇12間增設一具有呈斜錐狀的導風環體13,導引風扇12所產生 的空氣流集中吹向風扇12中央軸座121所遮蔽的區域,以到達散熱本體 11最趨近熱源14的部分,期能增進散熱效率,此類型見諸于新型第 M259469號專利案中。
而,上述散熱裝置10a導引空氣流吹向中央的作法,其思考方向是 正確的,但,其使用斜錐狀的導風環體13,所能達到的效果可能有限, 因其僅是略為改變送風角色而已,對于軸座121下方的投影區域W,即熱源14的位置,空氣流不易到達,因此散熱效率無法顯著提升,為其未盡 完善之處;故,仍有改進空間。
另外,圖5所示,是現有另一種散熱裝置10b,其散熱鰭片16是呈 垂直走向的立式,與前述散熱鰭片呈水平走向的臥式不同。然,不論臥 式或立式散熱裝置,其散熱上皆有前述說明所述的問題。
此外,渦輪增壓這個原理已被普遍的運用在多項與氣流相關產品上, 如噴射引擎的吸風口、汽車引擎的加速器、以及真空用的分子泵等。這 些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將多對的轉軸葉片,與固定在輪圈的反向葉片組合 「簡稱輪葉」,高速旋轉的轉軸葉片把風不斷急速的,推入固定在輪圈上 的反向葉片,使得氣流的壓力,在轉軸葉片與輪圈上的反向葉片間急遽 的獲得提升,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渦輪增壓的原理。
雖然有些散熱或通風的相關產品,都會強調特有的渦輪裝置,但多 數卻只是把一只渦輪扇與散熱鰭片給套起來,或者是使風扇吹向一個反 向渦狀非葉片狀的分格條;然而,渦輪增壓的結構及體積較占空間,且 其目的是在風壓上的增加,但這對于散熱器而言,反而易形成屈壓的功 率耗損,所以并非適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種渦導式散熱裝置,其可增加散熱效率,并使電子晶 片的使用壽命及可靠度亦相對的提升。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釆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渦導式散熱裝置,包括 一散熱本體,由多個鰭片構成;以及 一風扇,設在該散熱本體上方;其特征在于該風扇的出風面與該散熱 本體之間,設有一與該風扇旋轉方向相反排列的反向固定輪葉,使該風 扇所送出的氣流順勢推入該反向固定輪葉中,聚集成可導向的氣流直接 吹向該散熱本體。
前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中散熱本體的鰭片包括臥式及立式其中之一。
前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中反向固定輪葉將其設在一獨立的渦導 座中,使其成為該風扇與散熱本體之間的一個連接座形態。前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中反向固定輪葉將其與該風扇設制成一 體,成為一渦導散熱風扇形態。
前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中反向固定輪葉將其與該散熱本體的鰭 片設制成一體,成為一渦導散熱器形態。
前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中反向固定輪葉外周設有一輪葉套。
前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中反向固定輪葉形成一面積縮減的出風□。
前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中散熱本體與該反向固定輪葉的出風口 間設有阻風片。
本實用新型只需要使用到一反向固定輪葉,即可形成一個集中的氣 流正面吹向散熱鰭片的熱區,而此種順勢引導氣流的理念與結構外觀, 雖部分相似于渦輪增壓,但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特征是在于導流,亦即 巧妙利用在風扇底部所設的反向固定輪葉,作為導流作用的裝置,所以 本實用新型沒有渦輪所必要的條件,也不需構成增壓效果的構造與組件, 因此稱之為「渦導」再適合不過了,且能與現有的「渦輪增壓」明顯區 隔。
借助前述渦導的特征,再結合一個布滿鰭片的散熱本體,即可組構 成一個渦導散熱裝置,而此一模組正好得以架構出一個完全正面吹向熱 區的結構,最能符合電子晶片散熱上的需求。
由于,本實用新型整個反向固定輪葉的架構簡單但卻能達到增進散 熱效能,如此一來,使得整個散熱裝置的體積不會變大而占空間,方便 電腦產品在空間上的配置。且,本實用新型的反向固定輪葉可依需求, 設置在一個獨立的渦導座中。或是將其與風扇設置成一體,成為一渦導 散熱風扇型態。此外,也可將其與散熱本體的鰭片設制成一體,成為一 渦導散熱器型態。
然而,無論本實用新型是以上述何種形態實施,皆可獲得一個「可 導向的氣流」,而且免除了風壓無謂的增加所引起的振動與噪音,并且可 以在功率耗損最少的情況下,順利取得一個風壓與量上的最佳值,使散 熱效率最佳化。故,本實用新型確能改善目前散熱器存在的問題,向電 子產業提供一提高效能的散熱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增加散熱效率,并使電子 晶片的使用壽命及可靠度亦相對的提升。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現有一種臥式散熱裝置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2是現有一種臥式散熱裝置的組合剖視圖。圖3是現有另一種臥式散熱裝置的分解立體示意圖。圖4是現有另一種臥式散熱裝置的組合剖視圖。圖5是現有一種立式散熱裝置的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主要架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主要架構的剖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可行實施例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可行實施例圖。圖IO是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可行實施例圖。20、 20a散熱本體21鰭片22阻風片23垂直鰭片30風扇40反向固定輪葉 41扇葉 42出風口 43渦導座 44輪葉套 50連接座 60渦導散熱風扇 70渦導散熱器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閱圖6及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架構特征,亦 即本實用新型包含一散熱本體,是由多個散熱用鰭片21所構成,本實施例中的散熱本 體20為俗稱的臥式散熱器,但不限定于此,本實用新型亦可實施于立式 散熱器,容后再述。至于,該散熱本體20的特性,因非本實用新型專利 標的,故不贅述。一風扇30,是設在該散熱本體20上方,本實施例中為軸流式風扇, 使其向下對該散熱本體20送入冷空氣來進行熱交換。本實用新型主要特征在于該風扇30的出風面與該散熱本體20之 間,設有一與該風扇30旋轉方向相反,排列組合而成的反向固定輪葉40。 亦即,該反向固定輪葉40的扇葉41是呈渦旋或環狀疊置排列,且入風 口是對應于該風扇30的送風切線方向;如此,使該風扇30所送出的氣 流先導入該反向固定輪葉40中,形成渦導聚集氣流再正面吹向該散熱本 體20。由于,本實用新型是要讓氣流能聚集再正面吹向熱源,所以用風扇 30來取代現有渦輪增壓中超高速的轉軸葉片,且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反 向固定輪葉40,其樣式及葉數與間隙等的設計,也只要配合風扇30的轉 速及扇葉的葉形做依據,相到構成具有導流作用即可。借助這樣的一個組合搭配,再以反向固定輪葉40的圓心作為出風口 , 即可因渦導而使氣流順勢的全部聚集起來,并且正面的吹向熱源,且由 于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順暢的導流,并非現有的渦輪增壓,是在于 增加它的風壓。所以,本實用新型的導流的目的,是在于風量上的聚集, 而風壓的增加并非本實用新型的標的,而在風量與風壓上的設計,可以 借由計算風扇直徑減去軸座(馬達)直徑,與出風口的面積比,來換算 出一個適當的使用高度差,使其達到最佳值。如圖6及圖7所示, 一較佳實施例是于該反向固定輪葉40形成一面 積縮減的出風口42,則將使氣流渦導效果更佳。再者,該散熱本體20與 該反向固定輪葉40之間,更包括設有凸起的阻風片22,該阻風片22貼 近出風口,也具有增進導流效果的功能。借助上述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實際使用態樣上包括如后的實施例首先,如圖8所示,該反向固定輪葉40的一實施例,包括將其設在 一獨立的渦導座43中,使其成為該風扇30與散熱本體20之間的一個連接座50形態,使其依序為三個獨立的構件組合而成。接著,如圖9所示,該反向固定輪葉40另一實施例,包括將其與該 風扇30設制成一體,成為一渦導散熱風扇60形態,然后再結合在該散 熱本體20上。又,如圖10所示,該反向固定輪葉40再一實施例,包括將其與該 散熱本體20a的垂直鰭片23設制成一體,成為一渦導散熱器70形態, 然后再于上方組裝風扇30。此類實施例較適用于立式散熱器,且能以各 垂直鰭片23的上段部逆時針或順時針偏折而直接構成渦旋狀扇葉41,再 于該扇葉41外周裝設有一葉輪套44,如此即構成一反向固定輪葉40與 立式散熱本體20a結合為一體的形態,可針對不同需求使用。由上述說明得知,本實用新型為一種不同于渦輪作用的渦導裝置, 本實用新型在散熱本體20與風扇30之間,所設的反向固定輪葉40的作 用,可以在功率耗損最少的情況下,形成「渦旋導流」順勢效應,獲得 一個集中的氣流直接吹入散熱鰭片的熱源區域,確可改善現有散熱器于 此處散熱效率不佳的問題,以增進電子晶片的使用壽命及可靠度。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己,并非對本實用新型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 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 范圍內。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結構設計、使用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 全符合產業發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結構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創新構造, 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符合有關新型專利要件的規定,故依法 提起申請。8
權利要求1、一種渦導式散熱裝置,包括一散熱本體,由多個鰭片構成;以及一風扇,設在該散熱本體上方;其特征在于該風扇的出風面與該散熱本體之間,設有一與該風扇旋轉方向相反排列的反向固定輪葉。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 本體的鰭片包括臥式及立式其中之一。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 固定輪葉將其設在一獨立的渦導座中,使其成為該風扇與散熱本體之間 的一個連接座形態。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 固定輪葉將其與該風扇設制成一體,成為一渦導散熱風扇形態。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固定輪葉將其與該散熱本體的鰭片設制成一體,成為一渦導散熱器形態。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固定輪葉外周設有一輪葉套。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向 固定輪葉形成一面積縮減的出風口。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渦導式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本 體與該反向固定輪葉的出風口間設有阻風片。
專利摘要一種渦導式散熱裝置,包括一散熱本體,由多個鰭片構成;以及一風扇,設在該散熱本體上方;該風扇的出風面與該散熱本體之間,設有一與該風扇旋轉方向相反,所排列而成的反向固定輪葉,使該風扇所送出的氣流順勢推入該反向固定輪葉中,聚集成可導向的氣流直接吹向該散熱本體。本實用新型可增加散熱效率,并使電子晶片的使用壽命及可靠度亦相對的提升。
文檔編號H01L23/467GK201153358SQ20072019545
公開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日
發明者陳亮合 申請人:陳亮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