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纜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線纜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用于連接液晶面板的線纜連 接器。背景技術:
現(xiàn)代移動電子設備越來越小型化,因此用于移動電子內部的連接器也越來
越趨向小型,薄型化?,F(xiàn)有技術中,中國專利公告第CN2562436Y號專利揭示 了 一種用于筆記型電腦中的同軸線纜連接器。如該專利附圖的圖1和圖2所示, 該同軸線纜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40、端子模塊20、接地板30、金屬遮蔽殼體 30以及金屬遮蔽殼體。組裝該同軸線纜連接器時先將線纜焊接于端子模塊20 的端子上,然后將焊接有線纜的端子模塊20及接地板30配合收容于絕緣本體 40的收容空間416中,最后再將金屬遮蔽殼體10組裝于絕緣本體40的外部。 這樣的結構使得整個連接器的高度較高,當電子設備越來越薄的時候,這樣的 結構不適應連接器薄型化的需要。因此我們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后的線纜連 接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線纜連接器,其結構有助于降低連接器的厚度 而更趨薄型化。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線纜連接器,其包括 絕緣本體、線纜、理線板、端子以及金屬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主體部 以及自主體部兩側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對側臂,所述主體部包括設有若干通槽的 對接部以及具有與通槽對應的若干凹槽的支撐部,所述側臂之間形成一收容空 間,所述端子包括收容于絕緣本體的通槽中的對接端和收容于凹槽中的連接 端,所述金屬遮蔽殼體遮覆絕緣本體和理線板并使得端子的對接端、絕緣本體 的對接部暴露于金屬遮蔽殼體的外部,所述端子的對接端和連接端位于絕緣本 體的主體部的同側,所述支撐部位于絕緣本體的底部,所述理線板可拆卸的自 下而上組裝于絕緣本體的側臂上并位于側臂之間的收容空間中,所述線纜焊接于端子的連接端并通過理線板延伸出線纜連接器。
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具有以下優(yōu)點線纜連接器更薄,更 適應連接器小型化、輕薄化的要求。
圖1為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分解圖。 圖3為圖2的安裝示意圖。 圖4為圖1沿A-A線的剖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6為圖5的分解圖。 圖7為圖6的安裝示意圖。 圖8為圖5沿B-B線的剖^L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至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參照圖1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線 纜連接器100包括絕緣本體10、若干端子20、理線板30、金屬遮蔽殼體40 以及若干線纜50。
絕緣本體10包括主體部11以及自主體部11兩側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對側 臂12。主體部11包括前端的對接部13、后端支撐部14以及位于對接部13 末端上方的橫梁15。對接部13具有若干通槽130,若干通槽130并排排列且 每一通槽130前后端分別對齊排列。對接部13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凹口 131, 凹口 131與通槽130——對應,且每一凹口 131位于每一通槽130的前端與通 槽130相連。支撐部14具有若干凸起141,凸起141與凸起141之間形成若 干凹槽142。每一凹槽142分別與對接部13的通槽130對應。對接部13和支 撐部14在豎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的兩個平面,從而在對接部13與支撐部 14之間形成一豎直的臺階面1314連接支撐部14與對接部13。兩側臂12之間 形成一收容空間,兩側臂12具有自側臂12下表面凹陷形成的兩對收容槽120、 121以及若干細小的不規(guī)則排布的通孔124。收容槽120的寬度小于收容槽121 的寬度,且每一收容槽120、 121分別連通其所在側臂12的下表面和內側面。
端子20包括主體部21以及主體部21前端的凸出部22,凸出部22的寬 度小于主體部21的寬度。端子20的主體部包括在豎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的對接端211和連接端212,從而使得對接端211和連接端212之間形成 一臺階面23,其中凸出部22位于對接端211前端。端子20—一對應的與絕 緣本體IO接合,整個端子20都位于絕緣本體10的上表面,其中端子20的對 接端211收容在絕緣本體10對接部13的通槽130上方,其前端的凸出部22 卡入通槽130前端的凹口 131中。端子20的連接端212收容于絕緣本體10 支撐部14的凹槽142中。絕緣本體10的臺階面配合端子20的臺階面設計, 使得剛好與端子20相配。
理線板30包括主體部31以及自主體部31向相背方向延伸出的兩對卡持 部321、 322。主體部31具有若干凸肋311,兩兩凸肋311之間形成若干通道, 使得線纜50能夠分別穿過理線板30??ǔ植?21、 322與絕緣本體10的收容 槽120、 121對應,每一-^持部321和卡持部322都具有一小凸塊3210、 3220, 使得卡持部321、 322能夠干涉插入收容槽120、 121從而將理線板30與絕緣 本體IO相組裝,收容于絕緣本體10兩側臂12之間的收容空間中。
金屬遮蔽殼體40包括形狀根據(jù)絕緣本體10與理線板30的形狀大小設計 的上蓋41和下蓋42。上蓋41覆蓋于絕緣本體10和理線板30的上部,下蓋 覆蓋絕緣本體10和理線板30的下部。上蓋41具有自其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 肋條410、若干向下的固定片412以及一對分別位于上蓋41兩側的自上蓋41 向下延伸出的接合片414。下蓋42包括若干向上的固定片422以及一對分別 位于下蓋42兩側的自下蓋42向上延伸出的接合片424。固定片412、 422分 別具有對應的絕緣本體10側臂12上的通孔124與之對應。上蓋41和下蓋42 分別通過將固定片412、 422干涉嵌入絕緣本體10的通孔124中從而將上蓋 41、下蓋42、理線板30、絕緣本體10組裝成一體。
線纜50——對應的焊接于端子20的連接端212,每一線纜50通過其對 應的理線板30上的通道312穿出。
組裝時,先將絕緣本體IO、端子20、理線板30、金屬遮蔽殼體40的下 蓋42組裝在一起,然后將線纜50焊接在相應的端子20的連接端212上,最 后將上蓋41組裝在帶有線纜的組件90 (包括絕緣本體10、端子20、理線板 30、下蓋42)上。由于端子20具有一臺階面23,因此線纜50焊接至端子20 的連接端212時,焊錫受到臺階面23的阻擋,不會流到端子20的對接端211,從而保證了端子20對接端211良好的導電性,與對接連接器對接時不會接觸 不良。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100的結構使絕緣本體10只收容了端子20,而理線 板30與絕緣本體10并排設置,使得整個線纜連接器100上下高度更小、更薄, 而整個端子20位于絕緣本體10同一表面的設計,也能使絕緣本體10更薄。
圖5至圖9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參照圖5至圖9所示,本發(fā)明線 纜連接器IOO,包括絕緣本體10,、若干端子20,、理線板30,、金屬遮蔽殼體40,、 若干線纜50,以及一對卡持部60,。
絕緣本體io,包括主體部ir以及自主體部ir兩側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對側
臂12,。主體部ll,包括前端的對接部13,、后端支撐部14,以及位于對接部13, 末端上方的橫梁15,。對接部13,具有若干通槽130,,若干通槽130,并排排列 且每一通槽130,前后端分別對齊排列。對接部13,的上表面具有若干凹口 131,, 凹口 131,與通槽130,——對應,且每一凹口 131,位于每一通槽130,的前端與 通槽130,相連。支撐部14,具有若干凸起141',凸起141,與凸起141,之間形成 若干凹槽142'。每一凹槽142,分別與對接部13,的通槽130,對應。對接部13' 和支撐部14,在豎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的兩個平面,從而在對接部13,與支 撐部14,之間形成一豎直的臺階面1314'連接支撐部14'與對接部13,。兩側臂 12,之間形成一收容空間,兩側臂12,具有位于下表面的兩對收容槽120,、 121,、 若干細小的不規(guī)則排布的通孔124,。收容槽120,的寬度小于收容槽121,的寬 度,且每一收容槽120'、 121,分別連通其所在側臂12,的下表面和內側面。每 一側臂12,具有一位于側臂前端的凸柱122,、 一位于后端的手持部125,、位于 側臂12,下方的狹槽127,以及一對分別位于側臂12,上、下表面且豎直方向對 齊設置的凸臺126,。
端子20,包括主體部21,以及主體部21,前端的凸出部22,,凸出部22,的寬 度小于主體部21,的寬度。端子20,的主體部包括在豎直方向上位于不同高度 的平面的對接端211,和連接端212,,從而使得對接端211,和連接端212,之間 形成一臺階面23', 其中凸出部22,位于對接端211,前端。端子20,——對應 的與絕緣本體10,接合,整個端子20,都位于絕緣本體10,的上表面,其中端子 20,的對接端211,收容在絕緣本體IO,對接部13,的通槽130,上方,其前端的凸 出部22,卡入通槽130,前端的凹口 131,中。端子20,的連接端212,收容于絕緣本體IO,支撐部14,的凹槽142,中。絕緣本體IO,的臺階面配合端子20,的臺階 面設計,使得剛好與端子20,相配。
理線板30,包括主體部31,以及自主體部31,向相背方向延伸出的兩對卡持 部321'、 322,。主體部31,具有若干凸肋311,,兩兩凸肋311,之間形成若干通 道,使得線纜50,能夠分別穿過理線板30'。卡持部321'、 322,與絕緣本體10' 的收容槽120,、 121,對應,每一^^持部321,和卡持部322,都具有一小凸塊 3210,、 3220,,使得卡持部321,、 322,能夠干涉插入收容槽120,、 121,從而將 理線板30,與絕緣本體IO,相組裝,收容于絕緣本體IO,兩側臂12,之間的收容 空間中。
金屬遮蔽殼體40,包括形狀根據(jù)絕緣本體IO,與理線板30,的形狀大小設計 的上蓋41,和下蓋42'。上蓋41,覆蓋于絕緣本體IO,和理線板30,的上部,下蓋 42,覆蓋于絕緣本體IO,和理線板30,的下部。上蓋41,具有自其表面向下凹陷形 成一肋條410'、若干向下的固定片412,以及一對分別位于上蓋41,兩側的自上 蓋41,向下延伸出的接合片414,。下蓋42,包括若干向上的固定片422,以及一 對分別位于下蓋42,兩側的自下蓋42,向上延伸出的接合片424,。固定片412'、 422,分別具有對應的絕緣本體IO,側臂12,上的通孔124,與之對應。上蓋41,和 下蓋42,分別通過將固定片412,、 422,干涉嵌入絕緣本體IO,的通孔124,中從 而將上蓋41'、下蓋42'、理線板30'、絕緣本體IO,組裝成一體,其中下蓋42' 后端的兩側部分收容在絕緣本體IO,的側臂12,的狹槽127,中。
線纜50,——對應的焊接于端子20,的連接端212,,每一線纜50,通過其對 應的理線板30,上的通道312,穿出。
卡持部60,橫截面大致呈U型。兩卡持部60,相對設置,分別位于絕緣本 體IO,兩側臂12,的外側。每一-Nt部60,包括位于前端的卡鉤61,、自卡持部 60,后端延伸并彎折形成的彈性片62,以及一對定位孔63,。兩卡持部60,分別組 裝在絕緣本體IO,的一對側臂12,上,其中卡持部60,的定位孔63,與絕緣本體 12,的凸臺配合固定,卡鉤61,與側臂12,的凸柱122,配合設置,卡鉤61,收容 于凸柱122,內。彈性片62,末端抵接于側臂12,的外壁上。線纜連接器100,與 對接連接器連接時,卡持部60,的卡鉤61,能夠與對接連接器配合從而更好的 固定線纜連接器IOO,與對接連接器。當線纜連接器IOO'與對接連接器脫離時,卡持部60,在外力作用下能夠以凸臺126,為軸轉動,使卡持部60,向絕緣本體 IO,運動,卡鉤61,向遠離絕緣本體的方向運動。這樣卡鉤61,與對接連接器相 分離,從而線纜連接器IOO,能夠容易的與對接連接器脫離。卡持部60,運動過 程中,彈性片62,抵接側臂12,的外壁而發(fā)生形變,使得當外力消失時,卡持 部60,自動恢復原位置。
組裝時,先將絕緣本體10,、端子20,、理線板30,、金屬遮蔽殼體40,的 下蓋42,以及卡持部60,組裝在一起,其中下蓋42,后端的兩側部分收容在絕緣 本體IO,的側臂12,的狹槽127,中。然后將線纜50,焊接在相應的端子20,的連 接端212,上。最后將上蓋41,組裝在帶有線纜的組件90,(包括絕緣本體10,、 端子20,、理線板30'、下蓋42'、卡持部60,)上。由于端子20,具有一臺階面 23,因此線纜50,焊接至端子20,的連接端212,時,焊錫受到臺階面23,的阻擋, 不會流到端子20,的對接端211,,從而保證了端自22,對接端211,良好的導電 性,與對接連接器對接時不會接觸不良。本發(fā)明線纜連接器ioo,的結構使絕緣 本體IO,只收容了端子20,,而理線板30,與絕緣本體IO,并排設置,使得整個 線纜連接器IOO,上下高度更小、更薄,而整個端子20,位于絕緣本體IO,同一 表面的設計,也能使絕緣本體IO,更薄。
權利要求
1. 一種線纜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線纜、理線板、端子以及金屬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主體部以及自主體部兩側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對側臂,所述主體部包括設有若干通槽的對接部以及具有與通槽對應的若干凹槽的支撐部,所述側臂之間形成一收容空間,所述端子包括收容于絕緣本體的通槽中的對接端和收容于凹槽中的連接端,所述金屬遮蔽殼體遮覆絕緣本體和理線板并使得端子的對接端、絕緣本體的對接部暴露于金屬遮蔽殼體的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對接端和連接端位于絕緣本體的主體部的同側,所述支撐部位于絕緣本體的底部,所述理線板可拆卸的自下而上組裝于絕緣本體的側臂上并位于側臂之間的收容空間中,所述線纜焊接于端子的連接端并通過理線板延伸出線纜連接器。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對接端與連 接端分別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上,使得對接端和連接端之間形成一臺階面,所 述絕緣本體的對接部與支撐部分別位于不同高度的平面上,使得對接部與支撐 部之間形成一 臺階面,從而端子的形狀與絕緣本體的形狀相配合。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絕緣本體的上表 面,每一通槽的前端具有一凹口,所述端子的對接端——對應的設置于對接部 通槽的上方,端子的前端收容于凹口內。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端子的對接端 具有一凸出部,凸出部的寬度小于對接端的寬度,所述凹口的寬度小于通槽的 寬度,所述凸出部收容于所述凹口內。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還包括一 ;鏡梁,所述橫梁位于端子對接端末端的上方具有與所述對接部的通槽對應的若 干槽道。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線板的下表面與 絕緣本體支撐部的下表面平齊,且理線板緊鄰支撐部設置。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側臂的下 表面分別形成大小不同的兩對凹口 ,所述理線板的兩側分別相背延伸形成兩對凸起,兩對凸起分別干涉收容于側臂的凹口中。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遮蔽殼體包括 可分離的上蓋與下蓋,所述線纜包括芯線以及編織層,金屬遮蔽殼體的上蓋的 內表面具有一能夠更好的定位線纜的凸肋,所述凸肋與線纜的編織層相接觸。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遮蔽殼體的 下蓋與上蓋電性連接,從而下蓋能夠電性連接線纜編織層和連接器外部的金屬 元件。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線纜連接器還包 括一對卡持部,所述兩卡持部相對設置,分別位于絕緣本體側臂的外側,每一 卡持部的前端具有一^^鉤,用以更好的固定線纜連接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線纜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線纜、理線板、端子以及金屬遮蔽殼體,其中絕緣本體包括主體部以及自主體部兩側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對側臂,主體部包括設有若干通槽的對接部以及具有與通槽對應的若干凹槽的支撐部,側臂之間形成一收容空間,端子包括收容于絕緣本體的通槽中的對接端和收容于凹槽中的連接端,金屬遮蔽殼體遮覆絕緣本體和理線板并使得端子的對接端、絕緣本體的對接部暴露于金屬遮蔽殼體的外部,端子的對接端和連接端位于絕緣本體的主體部的同側,支撐部位于絕緣本體的底部,理線板可拆卸的自下而上組裝于絕緣本體的側臂上并位于側臂之間的收容空間中。
文檔編號H01R13/04GK101436730SQ200710190349
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1月16日
發(fā)明者柯作錦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