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隔離變壓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變壓器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輸入電壓自適應性的隔離 變壓器。背景技術:
在很多設備中,為防止漏電流, 一般需要采用的隔離變壓器。例如,
在超聲診斷系統等醫療設備中,常需要配置打印機、VCR等外設來輔助醫
生進行診斷,所以也需要防漏電流設計,通常采用1: 1的隔離變壓器來防 止漏電流。考慮到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的通用性,隔離變壓器的設計需要兼
顧到115V/230Vac兩種電壓系統。對采用了隔離變壓器,,且在全球范圍銷 售的醫療設備,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法來適應本地的輸入電壓。
第一種方式,如圖1所示,變壓器采用保守設計,具有較多的匝數和 較大的繞線有效面積。對115/230Vac兩種不同輸入電壓的場合,變壓器不 做任何調整,直接使用。采用圖l方式的繞組固定架構,由于需要同時兼 顧到高電壓(可高達264Vac)和大電流(對應最低輸入電壓下的滿載電流), 變壓器的體積、重量將會很大,增加成本的同時,也由于其笨重性而難以 安裝,影響設備的工藝和機械性能。
第二種方式,如圖2所示,為在圖1所示的變壓器基礎上改進型的隔 離變壓器,變壓器原邊和副邊各包括兩個繞組,通過機械開關等方式,手 動改變繞組的連接關系,來適應115V/230Vac的不同場合。采用圖2方式 結合機械開關的架構,需要事先知道電網的電壓,然后再進行手工操作, 容錯性低。手工操作的方式需要將電壓選擇開關引到機身,或選擇將電壓 選擇安裝在機器內部,前者增加了結構的復雜性,后者更替和維護不便。 且由于實際設備中的限制,多數場合需要對整機拆卸后才能切換,操作不 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于操作的隔離變壓器, 它能夠自動適應多種不同的電壓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隔離變壓器,包括變壓器的原邊、副邊、用于在導通狀態和斷開狀態之間切換的開關電路、電壓檢測與控制 電路,所述原邊包括電壓輸入端和連接在電壓輸入端兩端子之間的至少兩 個繞組,所述副邊包括電壓輸出端和連接在電壓輸出端兩端子之間的至少 一個繞組,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用于檢測輸入電壓或輸入電壓相關量, 其控制端耦合到開關電路,用于當輸入電壓或輸入電壓相關量符合第一電 壓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原邊至少兩個繞組之間通過串聯方式連接以增加 繞組的線圈匝數,所述第一電壓供電系統為供電電壓大于設定閾值的供電 系統。
在一種實施例中,所述原邊優選包括相同的第一繞組和第二繞組,所述
開關電路包括第一開關、第二開關和第三開關;所述第一繞組的第一端耦
合到電壓輸入第一端,所述第二繞組的第二端耦合到電壓輸入第二端,所 述第一開關連接在電壓輸入第一端和第二繞組的第一端之間,所述第二開 關連接在第一繞組的第二端和電壓輸入第二端之間,所述第三開關連接在 第一繞組的第二端和第二繞組的第一端之間,所述第一繞組的第一端和所
述第二繞組的第一端為同名端;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用于在檢測的電 壓符合第一電壓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處于斷開狀態 且所述第三開關處于導通狀態,在檢測的電壓符合第二電壓供電系統時, 控制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處于導通狀態且所述第三開關處于斷開狀 態,所述第二電壓供電系統為供電電壓小于或等于設定閾值的供電系統。
所述副邊優選包括相同的第三繞組和第四繞組,所述開關電路包括第 四開關、第五開關和第六開關;所述第三繞組的第一端耦合到電壓輸出第 一端,所述第四繞組的第二端耦合到電壓輸出第二端,所述第四開關連接 在第三繞組的第二端和第四繞組的第一端之間,所述第五開關連接在第三 繞組的第二端和電壓輸出第二端之間,所述第六開關連接在電壓輸出第一 端和第四繞組的第一端之間,所述第三繞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繞組的第 一端為同名端;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用于在檢測的電壓符合第一 電壓 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第四開關處于導通狀態且所述第五開關和第六開關 處于斷開狀態,在檢測的電壓符合第二電壓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第四開 關處于斷開狀態且所述第五開關和第六開關處于導通狀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來檢測輸入電壓或可表征輸入電壓 大小的輸入電壓相關量,并根據檢測結果對開關電路進行控制,使原邊繞 組連接方式改變,即繞組連接方式根據輸入電壓自動切換,從而使變壓器原邊繞組的配置與變壓器輸入電壓的大小相適應。因此,本發明能夠克服 現有技術的缺陷,在設備使用的過程中,能自動適應多種不同的、且電壓 差別較大的供電系統。本發明與現有技術中第一種方式相比,不需要使用 具有很多匝數和較大繞線有效面積的繞組,因而減小了變壓器的體積和重 量。本發明與現有技術中第二種方式相比,不需要手動操作,本發明可根 據輸入電壓進行自動切換,并使各個繞組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有利于減 少線圈匝數,從而減少變壓器的體積和重量,由此也使得隔離變壓器的安 裝與使用簡單,且便于操作、高效率、小體積及低成本。并且本實施例因 開關電路的控制,變壓器在待機時處于隔斷狀態,只有隔離變壓器中的電 壓檢測和控制電路維持著必要的采樣和控制工作,所以,相比于現有變壓 器在待機狀態下繞組對能量的損耗,本實施例可降低待機功耗,能夠有效 節能。
在改進的方案中,原邊為相同的兩個繞組,可根據輸入電壓的不同采 用串聯或并聯的方式,同時兼顧了高電壓和大電流,并且能夠在滿負載的 情況下提供足夠的功率。
在進一步改進的方案中,原、副邊各有相同的兩個繞組,不管切換到 哪種方式,本實施例中的繞組都參與了變壓轉換,沒有閑置繞組,從而充 分利用了各個繞組,在保證兼顧各種電壓供電系統的基礎上有效減小了變 壓器的體積和成本。
圖1為現有的一種隔離變壓器的電路圖2為現有的另一種隔離變壓器的電路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隔離變壓器的電路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隔離變壓器的電路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隔離變壓器的電路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隔離變壓器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特征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隔離變壓器包括變壓器的原邊和副邊、電壓檢測與控制電 路,以及在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的控制下在導通狀態和斷開狀態之間切換 的開關電路。
變壓器的原邊是指變壓器和電源相連的線圈,變壓器的副邊是指與負載相連的線圈。本發明中,變壓器的原邊包括電壓輸入端和連接在電壓輸 入端兩端子之間的至少兩個繞組,副邊包括電壓輸出端和連接在電壓輸出 端兩端子之間的至少一個繞組。
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用于檢測輸入電壓或輸入電壓相關量,輸入 電壓相關量為輸入電壓的函數,例如輸出電壓可以作為輸入電壓相關量, 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呈一定的變比關系,對于l: l的隔離變壓器,輸出電 壓等于輸入電壓,對于2: 1的隔離變壓器,輸出電壓等于輸入電壓的1/2。 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根據檢測的電壓控制開關電路中各個開關的導通 或斷開,當輸入電壓或輸入電壓相關量符合第一電壓供電系統時,控制所 述原邊至少兩個繞組之間通過串聯方式連接以增加繞組的線圈匝數,所述 第一電壓供電系統為供電電壓大于設定閾值的供電系統。鑒于全球各國家
的電壓主要包括100V、 110V、 120V、 127V、 220V、 230V、 240V共7種電壓,
所以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壓供電系統是指供電電壓為 220V-240V的供電系統,所述第二電壓供電系統是指供電電壓為100V-127V 的供電系統,所述設定閾值為127V到220V之間的某個值。第一電壓供電 系統和第二電壓供電系統也通常被稱為230V/115V供電系統。
設定閾值可以根據實際經驗進行變更,設定閾值更改后,第一電壓供 電系統和第二電壓供電系統的范圍也相應變更,當出現新的供電系統時, 可根據設定閾值對該供電系統進行歸類。
實施例一
請參考圖3,隔離變壓器的原邊包括相同的第一繞組Nl和第二繞組 N2,副邊包括相同的第三繞組N3和第四繞組N4,上述繞組各具有第一端 和第二端,各繞組的第一端互為同名端,各繞組的第二端也互為同名端。 本實施例中,開關電路采用由繼電器組成的電路,包括位于原邊的第一開 關K1、第二開關K2和第三開關K3,以及位于副邊的第四開關K4、第五開 關K5和第六開關K6,各開關對應為繼電器。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的 電壓檢測端耦合到所述原邊的電壓輸入端,用于檢測輸入電壓Vin,其控 制端耦合到各開關。
其中,第一繞組N1的第一端耦合到電壓輸入第一端Vin I ,所述第二 繞組N2的第二端耦合到電壓輸入第二端VinII ,所述第一開關Kl連接在 電壓輸入第一端Vin I和第二繞組N2的第一端之間,所述第二開關K2連 接在第一繞組Nl的第二端和電壓輸入第二端VinII之間,所述第三開關K3連接在第一繞組N1的第二端和第二繞組N2的第一端之間。所述第三繞 組N3的第一端耦合到電壓輸出第一端Vout I ,所述第四繞組N4的第二端 耦合到電壓輸出第二端VoutII,所述第四開關K4連接在第三繞組N3的第 二端和第四繞組N4的第一端之間,所述第五開關K5連接在第三繞組N3 的第二端和電壓輸出第二端VoutII之間,所述第六開關K6連接在電壓輸 出第一端Vout I和第四繞組N4的第一端之間。本實施例中,第三開關K3 負責實現原邊第一繞組Nl和第二繞組N2之間的可控制的順接串聯連接, 第四開關K4負責實現副邊第三繞組N3和第四繞組N4之間的可控制的順 接串聯連接,第一開關Kl和第二開關K2負責實現原邊第一繞組Nl和第 二繞組N2之間的可控制的并聯連接,第五開關K5和第六開關K6負責實 現副邊第三繞組N3和第四繞組N4之間的可控制的并聯連接。 圖3所示電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在檢測的輸入電壓Vin符合第一電壓供電系 統(即高電壓供電系統,例如230V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第一開關K1 和第二開關K2處于斷開狀態且所述第三開關K3處于導通狀態,并控制所 述第四開關K4處于導通狀態且所述第五開關K5和第六開關K6處于斷開 狀態,這樣原邊的第一繞組Nl和第二繞組N2串聯后連接在電壓輸入第一 端Vin I和電壓輸入第二端VinII之間,副邊的第三繞組N3和第四繞組N4 也串聯后連接在電壓輸出第一端Vout I和電壓輸出第二端VoutII之間, 從而在高輸入電壓下使原邊和副邊的有效線圈匝數都增加。
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在檢測的輸入電壓Vin符合第二電壓供電系 統(即低電壓供電系統,例如115V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第一開關K1 和第二開關K2處于導通狀態且所述第三開關K3處于斷開狀態,并控制所 述第四開關K4處于斷開狀態且所述第五開關K5和第六開關K6處于導通 狀態,這樣原邊的第一繞組Nl和第二繞組N2并聯后連接在電壓輸入第一 端VinI和電壓輸入第二端VinII之間,副邊的第三繞組N3和第四繞組N4 并聯后連接在電壓輸出第一端Vout I和電壓輸出第二端VoutII之間,從 而在低輸入電壓下使原邊和副邊的有效線圈的線徑都增加。從而本實施例 通過檢測電壓和自動切換同時兼顧到了高電壓(可高達264Vac)和大電流 (對應最低輸入電壓下的滿載電流)。
本實施例中,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設置在隔離變壓器的原邊,即變壓 器的電壓輸入一端,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檢測變壓器的輸入電壓值,并根 據檢測的結果控制繼電器各觸點的閉合/關斷。以本實施例兼用兩種常見的電壓系統即115VAC供電系統和230VAC供電系統的情形為例。當電壓檢 測與控制電路檢測到輸入由230VAC變為115V AC供電系統時,則控制原 邊即輸入一端的第一開關K1、第二開關K2閉合,第三開關K3斷開,且控 制副邊即輸出一端的第四開關K4斷開,第五開關K5、第六開關K6閉合。 此時,原邊的第一繞組N1和第二繞組N2由串聯連接切換至并聯連接,副 邊的第三繞組N3和第四繞組N4由串聯連接切換至并聯連接。由于原邊繞 組和副邊繞組是按照串接時適應230V輸入電壓,并接時適應115V輸入電 壓的方式選配的,所以,變壓器由230V輸入電壓轉入115V輸入電壓時, 原邊各繞組和副邊各繞組受控由串聯連接切換至并聯連接,故變壓器能夠 獲得在最大輸入電流時低的銅損。反之,當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檢測到輸 入由115V AC變為230VAC供電系統時,則控制原邊即輸入一端的第一開 關K1、第二開關K2斷開,第三開關K3閉合,且控制副邊即輸出一端的第 四開關K4閉合,第五開關K5、第六開關K6斷開。此時,原邊的第一繞組 Nl和第二繞組N2串聯連接,副邊的第一繞組N3和第二繞組N4串聯連接, 此種情形下,變壓器能夠獲得在最高輸入電壓時低的鐵損。可以看到,本 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自適應性,且可自動調整繞組使變壓器變換效率 在不同供電系統下達至較高。不管切換到哪種方式,本實施例中的繞組都 參與了變壓轉換,沒有閑置繞組,從而充分利用了各個繞組,在保證兼顧 各種電壓供電系統的基礎上有效減小了變壓器的體積和成本。
通常,變壓器會在待機時仍處于變壓狀態,存在較大的勵磁,而本實 施例因開關電路的控制,變壓器在待機時處于隔斷狀態,只有隔離變壓器 中的電壓檢測和控制電路維持著必要的采樣和控制工作,所以,相比于現 有變壓器在待機狀態下繞組對能量的損耗,本實施例可降低待機功耗,能 夠有效節能。
實施例二
請參考圖4,與實施例一相比,本實施例的區別在于開關電路中的 一路開關為常閉繼電器,從而使隔離變壓器一旦接通電源后即可形成通 路,在副邊具有電壓輸出,因而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可設置在變壓器副邊, 如圖4所示,檢測副邊的輸出電壓。在圖4中,原邊的第三開關K3和副 邊的第四開關K4為常閉繼電器,其余的開關為常開繼電器。同時,電壓 檢測與控制電路設置在副邊,采樣所述副邊的電壓信號,并根據采樣到的 電壓信號和變壓器的變壓比分析判斷出變壓器原邊的輸入電壓的大小,以 此對各開關的狀態進行控制,從而實現原邊各繞組之間和副邊各繞組之間串并聯連接方式的切換。本實施例上電路切換的原理與實施例一完全相 同。
由于,第三開關K3和第四開關K4為常閉開關,這樣,輸入電壓時, 不需要先操作觸點開關,變壓器即在默認工作狀態下運行,因此,設置在 變壓器副邊即輸出一端的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的能夠采樣到副邊的電壓 信號,根據該信號判斷出變壓器輸入電壓的大小,并據此控制繼電器各觸 電的吸合斷開動作。由于變壓器副邊屬于負載端,可以充分利用負載端的 己有電路來實現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的部分甚至全部功能,而一般不需要 再專門設計這部分電路,因此,進一步精簡了電路結構并簡化了控制流程。
實施例三
請參考圖5,原邊包括相同的第一繞組Nl和第二繞組N2,副邊包括 一個第五繞組N5,開關電路包括位于原邊的第一開關K1、第二開關K2和 第三開關K3,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位于原邊,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第一 繞組N1和第二繞組N2、第一開關K1、第二開關K2和第三開關K3的電路
連接關系與實施例一相同。當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采樣到輸入電壓為 115Vac時,第一開關K1、第二開關K2閉合,第三開關K3斷開,而當輸 入電壓為230Vac時,第一開關K1、第二開關K2斷開,第三開關K3閉合。 這樣,在230/115Vac兩種供電系統下,均可獲得相對比較一致的輸出電 壓Vout,具體電壓視副邊繞組N5的匝數而定。此種方法使輸出電壓Vout 轉換成為了窄電壓輸出,可以簡化后級電路設計。 實施例四
請參考圖6,本實施例是對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三的綜合,原邊包括相 同的第一繞組N1和第二繞組N2,副邊包括三個繞組,其中第三繞組N3和 第四繞組N4相同,開關電路包括位于原邊的第一開關K1、第二開關K2和 第三開關K3以及位于副邊的第四開關K4、第五開關K5和第六開關K6, 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位于原邊,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第一繞組Nl和第 二繞組N2、第一開關K1、第二開關K2和第三開關K3、第三繞組N3和第 四繞組N4、第四開關K4、第五開關K5和第六開關K6的電路連接關系與 實施例一相同,副邊的第五繞組N5為獨立繞組。本實施例除可以通過第 三繞組N3和第四繞組N41: 1輸出Voutl外,還可以根據第五繞組N5的 匝數獲得一窄電壓輸出Vout2。當N5二N3時,還可以視具體情況直接采用 N3輸出Vout2,或根據實際情況并繞后再輸出。同理,如果需要更多的輸 出,或需要對Vout2的輸出電壓進行調整,可以采用更多的繞組。以上實施例中,電壓檢測和控制電路可以設置為一個模塊,也可以在 物理上相對獨立地設置。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的實現方式比較靈活,例如
可在初級采用整流支路、直接采用初級的STANDBY電路、隔離變壓器本身 增加一輔助檢驗繞組等方式配合比較電路實現。
此外,雖然以上實施例以使用115VAC和230VAC供電系統為例,但顯 然不限于115V和230V的情形,例如,通過適當選配繞組,本結構的變壓 器在90 140V和198 264V的供電范圍同樣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以上實施例中,原邊可以只有一個繼電器,第一開關Kl、第二開關 K2和第三開關K3分別是這個繼電器上的觸點,同樣副邊也可以只有一個 繼電器,第四開關K4、第五開關K5和第六開關K6分別是這個繼電器上的 觸點。
以上實施例中,開關電路還可以由三極管或場效應管組成,通過設計 電路三極管或場效應管電路,使電壓檢測和控制電路的控制端耦合到三極 管的基極或場效應管的柵極,而三極管或場效應管的另外兩端作為電流導 通端耦合到相應點。
以上實施例中,第一電壓供電系統還可以是指198 264V供電范圍的 供電系統,所述第二電壓供電系統是指供電電壓為90 140V供電范圍的 供電系統。
以上實施例中,在電壓檢測和控制電路對檢測電壓進行判斷時,可以 將檢測電壓值與若干設定的電壓范圍比較,判斷該檢測電壓值落入哪個設 定的電壓范圍,并據此判斷輸入電壓屬于第一電壓供電系統還是第二電壓 供電系統。還可以將檢測電壓值與一個設定的閾值進行比較,判斷該檢測 電壓值是否大于該設定閾值,如果是,則認為輸入電壓屬于第一電壓供電 系統,否則認為輸入電壓屬于第二電壓供電系統。
以上實施例中,第一繞組N1和第二繞組N2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繞組, 但這種情況下,只能將第一繞組N1和第二繞組N2串聯而不能將兩者并聯。 對于輸入電壓屬于230V供電系統時,將第一繞組Nl和第二繞組N2串聯。 而對于輸入電壓屬于115V供電系統時,第一繞組Nl和第二繞組N2中只 有一個有效,而另一個處于閑置狀態,這種情況因沒有增加繞組的線徑, 會導致降低變壓器的輸出功率。
作為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此隔離變壓器可應用于各種不同的用電設 備,如醫療領域的醫療電子診斷設備。使用本發明隔離變壓器的設備能自 動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電網,可在世界電壓范圍內使用,提高了操作的容錯性和產品的通用性,同時簡化了工藝,降低了成本。例如,采用上述
隔離變壓器的超聲診斷系統,能夠適應115V AC和230VAC兩種電壓的供 電系統,變壓器繞組切換使用十分方便,降低了變壓器成本。
本發明通過改變參與電能變換的繞組的匝數,從而可對變壓器輸入輸 出變換比值進行靈活的調整,使變壓器輸出電壓適應不同負載的工作需求。 本發明不僅使隔離變壓器的體積、重量和成本明顯降低,也能使設備使用 時自動適應多種不同的電壓系統,在對輸入電壓采樣檢測后,控制開關器 件的開通/關斷狀態,根據輸入電壓自動切換改變隔離變壓器的繞組連接方 式,使設備可在世界電壓范圍內使用。相對于現有的隔離變壓器,本發明 可自動適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電網,提高了操作的容錯性和產品的通用性, 同時簡化了工藝,實現了變壓器以及使用該變壓器的設備的高效率、小體 積及低成本。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 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 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 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這些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隔離變壓器,包括變壓器的原邊和副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在導通狀態和斷開狀態之間切換的開關電路和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所述原邊包括電壓輸入端和連接在電壓輸入端兩端子之間的至少兩個繞組,所述副邊包括電壓輸出端和連接在電壓輸出端兩端子之間的至少一個繞組,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用于檢測輸入電壓或輸入電壓相關量,其控制端耦合到開關電路,用于當輸入電壓或輸入電壓相關量符合第一電壓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原邊至少兩個繞組之間通過串聯方式連接以增加繞組的線圈匝數,所述第一電壓供電系統為供電電壓大于設定閾值的供電系統。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隔離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邊包括相同的第一繞組和第二繞組,所述開關電路包括第一開關、第二開關和第三開關;所述第一繞組的第一端耦合到電壓輸入第一端,所述第二繞組的第二 端耦合到電壓輸入第二端,所述第一開關連接在電壓輸入第一端和第二繞 組的第一端之間,所述第二開關連接在第一繞組的第二端和電壓輸入第二 端之間,所述第三開關連接在第一繞組的第二端和第二繞組的第一端之 間,所述第一繞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繞組的第一端為同名端;所述電壓 檢測與控制電路用于在檢測的電壓符合第一電壓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第 一開關和第二開關處于斷開狀態且所述第三開關處于導通狀態,在檢測的 電壓符合第二電壓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處于導通狀 態且所述第三開關處于斷開狀態,所述第二電壓供電系統為供電電壓小于 或等于設定閾值的供電系統。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離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邊包括相同 的第三繞組和第四繞組,所述開關電路包括第四開關、第五開關和第六開 關;所述第三繞組的第一端耦合到電壓輸出第一端,所述第四繞組的第二 端耦合到電壓輸出第二端,所述第四開關連接在第三繞組的第二端和第四 繞組的第一端之間,所述第五開關連接在第三繞組的第二端和電壓輸出第 二端之間,所述第六開關連接在電壓輸出第一端和第四繞組的第一端之 間,所述第三繞組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繞組的第一端為同名端;所述電壓 檢測與控制電路用于在檢測的電壓符合第一電壓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第 四開關處于導通狀態且所述第五開關和第六開關處于斷開狀態,在檢測的電壓符合第二電壓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第四開關處于斷開狀態且所述第 五開關和第六開關處于導通狀態。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離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壓供電 系統是指供電電壓為220V、 230V和240V的供電系統,所述第二電壓供電 系統是指供電電壓為IOOV、 IIOV、 120V和127V的供電系統,所述設定閾 值為127V到220V之間的某個值。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離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邊包括一個 繞組。
6. 如權利要求2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隔離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的電壓檢測端耦合到所述原邊的電壓輸入端,用于檢 測輸入電壓。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隔離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開關電路為由 三極管、場效應管或繼電器組成的電路。
8.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隔離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關、第 二開關、第三開關、第四開關、第五開關和第六開關為繼電器,所述第一 開關、第二開關、第五開關和第六開關為常開繼電器,所述第三開關和第 四開關為常閉繼電器,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的電壓檢測端耦合到所述 副邊的電壓輸出端,用于檢測與輸入電壓相關的輸出電壓。
9.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隔離變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關、第 二開關和第三開關為繼電器,所述第一開關和第二開關為常開繼電器,所 述第三開關為常閉繼電器,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的電壓檢測端耦合到 所述副邊的電壓輸出端,用于檢測與輸入電壓相關的輸出電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隔離變壓器,包括變壓器的原邊、副邊、用于在導通狀態和斷開狀態之間切換的開關電路、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所述原邊包括電壓輸入端和連接在電壓輸入端兩端子之間的至少兩個繞組,所述副邊包括電壓輸出端和連接在電壓輸出端兩端子之間的至少一個繞組,所述電壓檢測與控制電路用于檢測輸入電壓或輸入電壓相關量,其控制端耦合到開關電路,用于當輸入電壓或輸入電壓相關量符合第一電壓供電系統時,控制所述原邊至少兩個繞組之間通過串聯方式連接以增加繞組的線圈匝數,所述第一電壓供電系統為供電電壓大于設定閾值的供電系統。本發明的隔離變壓器的能使設備自動適應多種不同的電壓系統,體積、重量小和成本低。
文檔編號H01F38/00GK101471174SQ200710186149
公開日2009年7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27日
發明者偉 李 申請人: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