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次掩膜光刻同時定義有機薄膜晶體管源漏柵電極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半導體器件和微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 一次掩膜光刻同時定義出有機薄膜晶體管源漏柵電極的方法。
背景技術:
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FET)由于可在柔性、大面積襯底上構筑電子系統 模塊而備受關注,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市場。目前無論全有機還是有機/無機 混合器件基本上都是用薄膜晶體管結構來實現的,因此OFET又稱有機薄 膜晶體管(OTFT)。
要在絕緣介質兩邊制作柵電極和源、漏電極,都需要兩塊掩模版進行 兩次光刻,存在工藝復雜和對準精度問題。用簡單的工藝實現高性能OTFT 的制造一直是人們的研究熱點。
Hagen Klauk等人早期利用整個導電襯底作為背柵電極,然后再在柵 介質層上制作獨立源、漏電極。這樣工藝固然簡單,僅需要一塊掩模版進 行一次光刻,但柵電極層和源、漏電極層交疊區域大,使得寄生電容效應 明顯,嚴重影響OTFT的高頻特性,而且也不利用器件的集成。
申請號為200580004885.1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包括自對準柵電極 的有機晶體管及其制造方法,避免了源、漏電極層與柵電極層之間的交疊, 減小了寄生電容效應,但在他的頂柵結構OTFT中,源、漏接觸是依靠化 學摻雜的方法來實現的。
人們一直在尋找一種工藝復雜度低,與硅工藝兼容性高,而且能夠滿 足OTFT性能要求的新工藝。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只用一塊掩膜版,只需進行一次光刻,就可以同時定義源、漏、柵電極圖形, 而且源、漏、柵電極間具有自對準精度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本 發明方法減少了掩模版數量和光刻次數,降低了制備成本,與傳統的硅平 面工藝完全兼容,有利于器件制備的應用。
(二)技術方案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該 方法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時定義出有機薄膜晶體管的源、漏、柵電極,具 體包括以下步驟
在襯底(1)正面形成具有透光性的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
用保護卡具(7)保護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腐蝕襯底(l)的背面至介質 層鏤空;
在有機絕緣層(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膠,從正面對光刻膠進行曝光,同
時曝光背面光刻膠,在顯影液中顯影,形成源、漏電極的正性光刻膠掩模
版(8)和柵電極的負性光刻膠掩模版(9);
分別在有機絕緣介質層(2)正面、正性光刻膠掩模版(8)、有機絕緣介質 層(2)背面和負性光刻膠掩模版(9)上形成金屬層,然后剝離形成源(6)、漏
(4)、柵(5)電極;
在有機絕緣介質層(2)正面,源(6)、漏(4)電極上形成有機半導體層(3)。
上述方案中,所述形成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的步驟采用旋涂的方法 在襯底(l)正面實現,所述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為有機材料,該有機材料的 厚度通過控制旋涂液濃度和旋轉速度進行調節。
上述方案中,所述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要求具有透光性、具有較大介 電常數、較大擊穿電壓和足夠機械強度,且不會與用于襯底腐蝕的腐蝕液、 光刻膠顯影的顯影液發生化學反應。
上述方案中,所述腐蝕襯底(l)的背面至介質層鏤空的步驟具體包括 用保護卡具(7)保護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從襯底(l)的背面進行腐蝕,腐 蝕終止到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的背面,使介質層鏤空。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有機絕緣層(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膠、曝光、顯影, 形成源、漏電極的正性光刻膠掩模版(8)和柵電極的負性光刻膠掩模版(9)的步驟具體包括在有機絕緣層(2)正面上涂正性光刻膠(8),背面上涂負性
光刻膠(9),利用掩模版(10)從正面對正性光刻膠(8)進行曝光,由于絕緣介 質層(2)有透光性,背面負性光刻膠(9)同時被曝光,分別在正性光刻膠顯影 液和負性光刻膠顯影液中顯影,形成源、漏電極的正性光刻膠掩模版(8) 和柵電極的負性光刻膠掩模版(9)。
上述方案中,所述正性光刻膠顯影液和負性光刻膠顯影液彼此間不相 互影響。
上述方案中,所述形成金屬層,剝離形成源(6)、漏(4)、柵(5)電極的 步驟中,源、漏、柵金屬電極采用方向性好的金屬蒸發方法形成。
上述方案中,對于小分子有機半導體材料(酞菁銅、并五苯等),所 述有機半導體層(3)采用真空熱蒸鍍技術獲得;對于聚合物有機半導體材料 (PH3T、 PCBM等),所述有機半導體層(3)采用旋涂或浸沒的方法獲得。
(三)有益效果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利用本發明提供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僅需一塊掩膜版, 進行一次光刻就可同時定義源、漏、柵電極,不需要特殊工藝,能夠與傳 統的硅平面工藝兼容,適合于制備高性能柔性有機薄膜晶體管器件。
2、 利用本發明制備的有機薄膜晶體管源、漏、柵電極之間具有自對 準精度,減小了寄生電容效應,提高了有機薄膜晶體管的高頻特性,非常 有利于本發明的廣泛推廣和應用。
為了更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內容,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子,對本發 明做詳細描述,其中,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時定義出有機薄膜晶體管源 漏柵電極的方法流程圖2是圖2-1至圖2-5中各層的簡要說明;
圖2-1至圖2-5是圖1所示方法的工藝流程圖3是圖3-1至圖3-5中各層的簡要說明,其中右側的圖形是圖3-3中使用的掩膜版的示意圖3-1至圖3-5是依照本發明實施例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時定義出有 機薄膜晶體管源漏柵電極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 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時定義出有機 薄膜晶體管源漏柵電極的方法流程圖,該方法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時定義 出有機薄膜晶體管的源、漏、柵電極,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01:在襯底(1)正面形成具有透光性的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
步驟102:用保護卡具(7)保護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腐蝕襯底(l)的背 面至介質層鏤空;
步驟103:在有機絕緣層(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膠,從正面對光刻膠進
行曝光,同時曝光背面光刻膠,在顯影液中顯影,形成源、漏電極的正性
光刻膠掩模版(8)和柵電極的負性光刻膠掩模版(9);
步驟104:分別在有機絕緣介質層(2)正面、正性光刻膠掩模版(8)、有 機絕緣介質層(2)背面和負性光刻膠掩模版(9)上形成金屬層,然后剝離形成 源(6)、漏(4)、柵(5)電極;
步驟105:在有機絕緣介質層(2)正面,源(6)、漏(4)電極上形成有機半 導體層(3),完成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
上述步驟101中所述形成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采用旋涂的方法在襯 底(l)正面實現,所述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為有機材料,該有機材料的厚度 通過控制旋涂液濃度和旋轉速度進行調節。所述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采用 具有較大介電常數、較大擊穿電壓和足夠機械強度的聚酰亞胺介質ZK-PI, 該聚酰亞胺介質的厚度為500納米。
上述步驟102中所述腐蝕襯底(l)的背面至介質層鏤空的步驟具體包 括用保護卡具(7)保護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從襯底(l)的背面進行腐蝕, 腐蝕終止到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的背面,使介質層鏤空。上述步驟103中所述在有機絕緣層(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膠、曝光、顯 影,形成源、漏電極的正性光刻膠掩模版(8)和柵電極的負性光刻膠掩模版 (9)的步驟具體包括在有機絕緣層(2)正面上涂正性光刻膠(8),背面上涂 負性光刻膠(9),利用掩模版(10)從正面對正性光刻膠(8)進行曝光,由于絕 緣介質層(2)有透光性,背面負性光刻膠(9)同時被曝光,分別在正性光刻膠
顯影液和負性光刻膠顯影液中顯影,形成源、漏電極的正性光刻膠掩模版 (8)和柵電極的負性光刻膠掩模版(9)。所述正性光刻膠顯影液和負性光刻膠
顯影液彼此間不相互影響。
上述步驟104中所述形成金屬層,剝離形成源(6)、漏(4)、柵(5)電極 的步驟中,源、漏、柵金屬電極采用方向性好的金屬蒸發方法形成。
對于小分子有機半導體材料,步驟105中所述有機半導體層(3)采用真 空熱蒸鍍技術獲得,該有機半導體層(3)—般采用酞菁銅,厚度為50納米; 對于聚合物有機半導體材料,所述有機半導體層(3)采用旋涂或浸沒的方 法獲得。
上述一次曝光同時定義源、漏、柵電極圖形,用該方法獲得的源、漏、 柵電極具有自對準精度。柵電極層和源、漏電極層間幾乎沒有重疊區域, 從而減小了晶體管的寄生交疊電容,提高了有機薄膜晶體管的高頻特性。
基于圖1所示的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時定義出有機薄膜晶體管源漏柵 電極的方法流程圖,圖2-1至圖2-5示出了圖1所示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如圖2-l所示,在襯底上形成一層有機絕緣柵介質層。
如圖2-2所示,用保護卡具將有機絕緣柵介質層保護,從襯底的背面 進行腐蝕,腐蝕終止到有機絕緣柵介質層的背面,形成鏤空的介質膜。
如圖2-3所示,在有機絕緣層正面上涂正性光刻膠,背面上涂負性光 刻膠。利用掩模版從正面對正性光刻膠進行曝光,由于絕緣介質層的透光 性,背面負性光刻膠同時被曝光。分別在正性光刻膠顯影液和負性光刻膠 顯影液中顯影,形成源、漏、柵電極光刻膠圖形掩模版。
如圖2-4所示,分別在有機絕緣介質層正面和正性光刻膠掩模版上, 有機絕緣介質層背面和負性光刻膠上形成金屬層,然后剝離形成源、漏、柵電極。
如圖2-5所示,在有機絕緣介質層正面,源、漏電極上形成有機半導體層。
圖3-1至圖3-5示出了依照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 時定義出有機薄膜晶體管源漏柵電極的工藝流程圖,具體包括以下工藝步
驟
如圖3-1所示,在清潔的硅襯底上,旋涂形成500nm厚的聚酰亞胺 (ZK-PI)介質膜層。
如圖3-2所示,用保護卡具將PI層保護,從硅襯底的背面用KOH腐 蝕液進行腐蝕,終止到PI層的背面,形成鏤空的PI膜。
如圖3-3所示,在PI層正面上涂正性光刻膠AZ-9918,背面上涂負性 光刻膠BN-302。利用圖3中的掩模版從正面對AZ-9918性光刻膠進行曝 光,由于PI層的透光性,背面BN-302負性光刻膠同時被曝光。先在 AZ-9918專用顯影液中對AZ-9918進行顯影,形成源漏電極膠圖形,再在 BN-302專用顯影液中顯影,形成柵電極光刻膠圖形。
如圖3-4所示,利用電子束熱蒸發技術,在PI層正面和AZ-9918正 性光刻膠上,PI層背面和BN-302負性光刻膠上蒸鍍Cr/Au(10/50nm)。在 丙酮中浸泡進行剝離,形成源、漏、柵金屬電極。
如圖3-5所示,利用熱蒸發技術,在PI層正面和源、漏電極上蒸發形 成50nm酞菁銅的有機半導體層,完成器件制備。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 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而 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時定義出有機薄膜晶體管的源、漏、柵電極,具體包括以下步驟在襯底(1)正面形成具有透光性的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用保護卡具(7)保護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腐蝕襯底(1)的背面至介質層鏤空;在有機絕緣層(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膠,從正面對光刻膠進行曝光,同時曝光背面光刻膠,在顯影液中顯影,形成源、漏電極的正性光刻膠掩模版(8)和柵電極的負性光刻膠掩模版(9);分別在有機絕緣介質層(2)正面、正性光刻膠掩模版(8)、有機絕緣介質層(2)背面和負性光刻膠掩模版(9)上形成金屬層,然后剝離形成源(6)、漏(4)、柵(5)電極;在有機絕緣介質層(2)正面,源(6)、漏(4)電極上形成有機半導體層(3)。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的步驟采用旋涂的方法在襯底(l)正面實 現,所述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為有機材料,該有機材料的厚度通過控制旋 涂液濃度和旋轉速度進行調節。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要求具有透光性、具有較大介電常數、較 大擊穿電壓和足夠機械強度,且不會與用于襯底腐蝕的腐蝕液、光刻膠顯 影的顯影液發生化學反應。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腐蝕襯底(l)的背面至介質層鏤空的步驟具體包括用保護卡具(7)保護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從襯底(l)的背面進行腐蝕, 腐蝕終止到有機絕緣柵介質層(2)的背面,使介質層鏤空。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有機絕緣層(2)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膠、曝光、顯影,形成源、漏電極 的正性光刻膠掩模版(8)和柵電極的負性光刻膠掩模版(9)的步驟具體包括:在有機絕緣層(2)正面上涂正性光刻膠(8),背面上涂負性光刻膠(9),利用掩模版(10)從正面對正性光刻膠(8)進行曝光,由于絕緣介質層(2)有透 光性,背面負性光刻膠(9)同時被曝光,分別在正性光刻膠顯影液和負性光 刻膠顯影液中顯影,形成源、漏電極的正性光刻膠掩模版(8)和柵電極的負 性光刻膠掩模版(9)。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性光刻膠顯影液和負性光刻膠顯影液彼此間不相互影響。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成金屬層,剝離形成源(6)、漏(4)、柵(5)電極的步驟中,源、漏、 柵金屬電極采用方向性好的金屬蒸發方法形成。
8、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 對于小分子有機半導體材料,所述有機半導體層(3)采用真空熱蒸鍍技術獲 得;對于聚合物有機半導體材料,所述有機半導體層(3)采用旋涂或浸沒 的方法獲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機薄膜晶體管的制備方法,利用一次掩膜光刻同時定義出有機薄膜晶體管的源漏柵電極,包括在襯底正面形成具有透光性的有機絕緣柵介質層;用保護卡具保護有機絕緣柵介質層,腐蝕襯底的背面至介質層鏤空;在有機絕緣層正面和背面涂光刻膠,從正面對光刻膠進行曝光,同時曝光背面光刻膠,在顯影液中顯影,形成源漏電極的正性光刻膠掩模版和柵電極的負性光刻膠掩模版;在有機絕緣介質層正面、正性光刻膠掩模版、有機絕緣介質層背面和負性光刻膠掩模版上形成金屬層,剝離形成源、漏、柵電極;在有機絕緣介質層正面,源漏電極上形成有機半導體層。本發明能夠與傳統的硅平面工藝兼容,制備的有機薄膜晶體管器件寄生電容小高頻特性好。
文檔編號H01L51/40GK101442104SQ20071017779
公開日2009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1日
發明者明 劉, 劉興華, 商立偉, 甄麗娟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