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電層電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雙電層電容器。
背景技術(shù):
:目前,在深液電力儲(chǔ)存、停電對策用輔助電源等領(lǐng)域中,要求能夠儲(chǔ)存大量電能的電能儲(chǔ)存裝置,在電動(dòng)汽車、混合動(dòng)力汽車等的充電式運(yùn)輸車輛領(lǐng)域、筆記本電腦、手機(jī)、便攜聲頻設(shè)備等的便攜式電子末端領(lǐng)域中,為了小體積且長時(shí)間工作,要求每單位體積儲(chǔ)存的電能大的電能儲(chǔ)存裝置。期望雙電層電容器作為電能儲(chǔ)存裝置,其由電極、隔板和電解液構(gòu)成,由于溶解于電解液的電解質(zhì)吸附到電極上,故在電解質(zhì)與電極間形成的界面(雙電層)上儲(chǔ)存電能。儲(chǔ)存的能量由1/2'C'V、其中,C表示靜電容量(F),V表示電位)表示,為了儲(chǔ)存大量電能,必須增大電能儲(chǔ)存裝置的靜電容量,為了小型化且儲(chǔ)存大量電能,要求提高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钚蕴甲鳛殡p電層電容器的電極是通用的,具體地,可以列舉通過將棕櫚殼等原料碳化和活化得到的微孔(孔隙直徑20A以下)主體的活性碳。美國專利第4873218號(hào)公報(bào)(表l)中公開了在間苯二酚(R)與堿性催化劑(C)的摩爾比(R/C)為200至410倍、間苯二酚(R)與水性溶齊lj(W)的重量比(R/W)為0.0270.067倍條件下聚合得到的有機(jī)氣凝膠的活性碳,日本特表2002-511899號(hào)公報(bào)(權(quán)利要求1、實(shí)施例1~4)中公開了在R/C為2000以上、R/W為0.39至0.56倍條件下聚合得到的有機(jī)氣凝膠的活性碳,但是,希望開發(fā)使用能夠進(jìn)一步提高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的活性碳的雙電層電容器。另外,近年來,通過在堿性催化劑和水性溶劑的存在下將間苯二酚與甲醛聚合,得到均勻地具有中孔(孔隙直徑20A以上)的有機(jī)氣凝膠,然后用有機(jī)溶劑洗滌,將水性溶劑置換為有機(jī)溶劑,然后干燥、隨后碳化而得到的中孔主體的活性碳是已知的,并公開了可以作為單位重量的靜電容量大的雙電層電容器的電極使用(參照日本特開平9-328308號(hào)公報(bào)()、日本特表2002-511899號(hào)公報(bào)(p35))。日本特開平9-328308號(hào)公報(bào)()中使用四乙基銨鹽作為電解質(zhì),日本特表2002-511899號(hào)公報(bào)中使用氫氧化鉀作為電解質(zhì),但是當(dāng)使用氫氧化甲這樣的水性電解液作為電解質(zhì)時(shí),存在耐電壓(電位)低,可以儲(chǔ)存的能量變小的問題。本發(fā)明人們對日本特開平9-328308號(hào)公報(bào)()中記載的雙電層電容器進(jìn)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不充分。本發(fā)明人們對于上述問題少的雙電層電容器進(jìn)行了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含有某種電解質(zhì)的雙電層電容器或含有某種活性碳的雙電層電容器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提高。
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提高的雙電層電容器。艮P,本發(fā)明提供以下[1]至[12]。一種雙電層電容器,包括電極、電解液和隔板,所述電極含有活性碳,所述電解液含有電解質(zhì),其中電解質(zhì)為式(I)<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6</formula>(式中,R和R,各自獨(dú)立地表示碳數(shù)1至6的垸基,R^RS各自獨(dú)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shù)1至6的烷基,X表示抗衡離子)表示的咪唑鏡鹽,活性碳為通過將有機(jī)氣凝膠碳化而得到的活性碳,所述有機(jī)氣凝膠通過在水性溶劑和堿性催化劑的存在下將分子內(nèi)具有至少一個(gè)羥基的酚性化合物與醛化合物聚合而得到。根據(jù)[1]所述的雙電層電容器,其中電解質(zhì)的抗衡離子為選自由三氟乙酸根(CF3C(V)和四氟硼酸根(BF4-)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離子。根據(jù)[1]或[2]所述的雙電層電容器,其中酚性化合物為間苯二酚。根據(jù)[1]至[3]任一項(xiàng)所述的雙電層電容器,其中活性碳是通過相對于堿性催化劑1摩爾使用0.25至1000摩爾酚性化合物、相對于水性溶劑1重量份使用0.5至5重量份酚性化合物而得到的活性碳。根據(jù)[1]至[4]任一項(xiàng)所述的雙電層電容器,其中活性碳是在650至85(TC下碳化而得到的活性碳。根據(jù)[1]至[5]任一項(xiàng)所述的雙電層電容器,其中活性碳是孔隙容積1.5cc/g以下的活性碳。—種孔隙容積1.5cc/g以下的活性碳,其是通過將在水性溶劑和堿性催化劑存在下使分子內(nèi)具有至少一個(gè)羥基的酚性化合物與醛化合物聚合得到的有機(jī)氣凝膠進(jìn)行碳化而得到的。根據(jù)[7]的活性碳,其中酚性化合物為間苯二酚。[9]一種電極,其含有[7]或[8]所述的活性碳?!N雙電層電容器,其含有[9]所述的電極、隔板和電解液。一種活性碳制造方法,通過將在水性溶劑和堿性催化劑存在下使分子內(nèi)具有至少一個(gè)羥基的酚性化合物與醛化合物聚合得到的有機(jī)氣凝膠進(jìn)行碳化而制造活性碳,其中,相對于堿性催化劑1摩爾使用0.25至1000摩爾酚性化合物、相對于水性溶劑1重量份使用0.5至5重量份酚性化合物進(jìn)行聚合。根據(jù)[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650至85(TC下進(jìn)行碳化。圖1是硬幣型雙電層的一例(示意圖)圖2是巻繞型雙電層的一例(示意圖)圖3是層壓型雙電層的一例(示意圖)圖4是與圖3不同的層壓型雙電層的一例(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的實(shí)施例及比較例使用的層壓型雙電層的一例(示意圖)11:金屬容器12:集電器13:電極14:隔板15:金屬蓋16:墊片21:金屬容器22:集電器23:電極24:隔板25:電極封口板26:導(dǎo)線31:金屬容器32:集電器33:電極34:隔板35:導(dǎo)線36:端子37:安全閥41:加壓板及端子42:集電器43:電極44:隔板46:墊片51:加壓板52:集電器53:電極54:隔板55:絕緣材料具體實(shí)施例方式以下,詳細(xì)說明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雙電層電容器,包括電極、電解液和隔板,所述電極含有活性碳,所述電解液含有電解質(zhì)。本發(fā)明中使用的電解質(zhì)為由式(I)表示的咪唑鏡鹽。R2R3式中,R和R,各自獨(dú)立地表示碳數(shù)約1至約6的烷基。作為碳數(shù)約1至約6的烷基,可以列舉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等。其中,從具有增加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的傾向這一點(diǎn)考慮,優(yōu)選甲基和乙基。另外,R^RS各自獨(dú)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shù)約1至約6的烷基。碳數(shù)約1至約6的烷基,可以列舉與上述相同的那些。RLrS可以是相互不同的基團(tuán)。作為咪唑鏡陽離子,可以列舉例如1,3-二甲基咪唑錙、1-乙基-3-甲基咪唑錨、1,3-二乙基咪唑鏡、1,2,3-三甲基咪唑鏡、1,3,4-三甲基咪唑镎、l-乙基-2,3-二甲基咪唑錯(cuò)、l-乙基-3,4-二甲基咪唑錯(cuò)、1-乙基-3,5-二甲基咪唑錙、2-乙基-l,3-二甲基咪唑錙、4-乙基-l,3-二甲基咪唑錙、1,2-二乙基-3-甲基咪唑鏡、1,4-二乙基-3-甲基咪唑錙、1,5-二乙基-3-甲基咪唑鏡、1,3-二乙基-2-甲基咪唑鏡、1,3-二乙基-4-甲基咪唑镥、1,2,3-三乙基咪唑镎、1,3,4-三乙基咪唑錯(cuò)、1,2,3,4-四甲基咪唑鏡、1-乙基-2,3,4-三甲基咪唑錙、l-乙基-2,3,5-三甲基咪唑錙、l-乙基-3,4,5-三甲基咪唑錯(cuò)、2-乙基-l,3,4-三甲基咪唑鏡、4-乙基-l,2,3-三甲基咪唑錙、1,2-二乙基-3,4-二甲基咪唑鏡、1,3-二乙基-2,4-二甲基咪唑錙、1,4-二乙基-2,3-二甲基咪唑錙、2,4-二乙基-l,3-二甲基咪唑錙、4,5-二乙基-l,3-二甲基咪唑錙、1,2,3-三乙基-4-甲基咪唑鏡、1,2,4-三乙基-3-甲基咪唑镎、1,2,5-三乙基-3-甲基咪唑錯(cuò)、1,3,4-三乙基-2-甲基咪唑錙、1,3,4-三乙基-5-甲基咪唑錙、1,4,5-三乙基-3-甲基咪唑镎、1,2,3,4,5-五甲基咪唑鏡等。其中,當(dāng)咪唑鏡為式(2)表示的l-乙基-3-甲基咪唑鏡(EMI+)時(shí),從具有增加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本發(fā)明的雙電層電容器中使用的電解質(zhì)的陽離子中,可以包含四乙基銨、三乙基甲基銨、三甲基丙基銨、l-乙基-l-甲基吡咯烷錙、1-甲基-l-丙基哌啶錙等的脂肪族季銨鹽陽離子。它們的含量通常約為EMI+的摩爾數(shù)以下。本發(fā)明的雙電層電容器中使用的電解質(zhì)的抗衡離子,通??梢粤信eBF4—、PF6-、CKV、N(CF3S02)—、CF3C(V等,其中,從具有增加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的傾向考慮,優(yōu)選CF3CCV和BF4—。抗衡離子可以是不同種類的陰離子的混合物。作為用于溶解電解質(zhì)的電解液用的溶劑,通??梢允褂脴O性溶劑,具體例子可以列舉碳酸酯類,如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苯酯、碳酸甲基苯基酯等的鏈狀碳酸酯;碳酸亞乙酯、碳酸亞丙酯、2,3-二甲基碳酸亞乙酯、碳酸亞丁酯、碳酸亞乙烯酯、2-乙烯基碳酸亞乙酯等的環(huán)狀碳酸酯等;羧酸酯類,如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甲酯、乙酯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苯甲酸甲酯、苯甲酸乙酯、7-丁內(nèi)酯、7-戊內(nèi)酯、S-戊內(nèi)酯等;醚類,如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1,4-二氧六環(huán)、1,3-二氧戊環(huán)、四氫呋喃、2-甲基四氫呋喃、2,6-二甲基四氫呋喃、四氫吡喃等;腈類,如乙腈、丙腈、甲氧基丙腈、戊二腈、己二腈、2-甲基戊二腈等;酰胺類,如N-甲基甲酰胺、N-乙基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等;砜類,如二甲砜、甲乙砜、二乙砜、環(huán)丁砜、3-甲基環(huán)丁砜、2,4-二甲基環(huán)丁砜等;亞砜類,如二甲亞砜、甲乙亞砜、二乙亞砜等;硫酸酯類,如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硫酸亞乙酯、硫酸亞丙酯等;亞硫酸酯類,如亞硫酸二甲酯、亞硫酸二乙酯、亞硫酸亞乙酯、亞硫酸亞丙酯等;磷酸酯類,如磷酸三甲酯、磷酸甲酯二乙酯、磷酸二乙酯甲酯、磷酸三乙酯等;1,3-二甲基-2-咪唑烷酮、1,3-二甲基-3,4,5,6-四氫-2(lH)-嘧啶酮、3-甲基-2-聰唑垸酮、硝基甲烷等。作為用于溶解電解質(zhì)的溶劑,可以是不同溶劑的混合物。作為用于溶解電解質(zhì)的溶劑,優(yōu)選使用碳酸酯類、羧酸酯類、腈類、酰胺類、砜類,更優(yōu)選使用碳酸酯類、羧酸酯類。電解液中電解質(zhì)的濃度,通常為約0.5至約5.0mol(電解質(zhì))/L(電解液),優(yōu)選約0.7至約3.0mol(電解質(zhì))/L(電解液)的濃度。電解質(zhì)為0.5mol/L以上溶解時(shí),從具有靜電容量增加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當(dāng)為5.0mol/L時(shí),從具有降低電解液的粘度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電解液中所含的水分含量,通常為200ppm以下,優(yōu)選50ppm以下,進(jìn)一步優(yōu)選20ppm以下。通過抑制水分含量,可以避免水的電解對電極的影響、特別是耐電壓的下降。本發(fā)明中使用的活性碳,為將通過在水性溶劑和堿性催化劑存在下將分子內(nèi)具有至少一個(gè)羥基的酚性化合物與醛化合物聚合而得到的有機(jī)氣凝膠進(jìn)行碳化而得到的活性碳。酚性化合物為分子內(nèi)具有至少一個(gè)羥基的酚性化合物,具體地,可以例示由式(3)表示的化合物。<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formula>式中,R^表示可以結(jié)合有取代基的碳數(shù)約l至約12的烷基,R1Q有多個(gè)時(shí),R"可以相互不同。n表示0至3的整數(shù),m表示2至5的整數(shù)。其中,n與m的和為5以下。作為垸基上可以結(jié)合的取代基,可以列舉例如卣原子、羥基、氰基、烷氧基、氨基甲?;Ⅳ然?、烷氧羰基、烷基羰氧基、磺基及氨磺?;?。111()既可以是直鏈狀,也可是支鏈狀,還可以是環(huán)狀。R^可以列舉例如垸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仲丁基、正辛基、壬基、叔丁基等;羥基結(jié)合的垸基,如2-羥基乙基、2-羥基丙基、3-羥基丙基、2-羥基丁基、3-羥基丁基、4-羥基丁基、2,3-二羥基丙基、3,4-二羥基丁基等;氰基結(jié)合的垸基,如氰基甲基、2-氰基乙基、3-氰基丙基等;烷氧基結(jié)合的烷基,如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2-甲氧基乙基、2-乙氧基乙基、3-甲氧基丙基、3-乙氧基丙基、2-羥基-3-甲氧基丙基等;鹵代烷基,如氯甲基、溴甲基、2-氯乙基、2-溴乙基、3-氯丙基、3-溴丙基、4-氯丁基、4-溴丁基等;羧甲基、2-羧基乙基、3-羧基丙基、4-羧基丁基、1,2-二羧基乙基、氨基甲酰甲基、2-氨基甲酰乙基、3-氨基甲酰丙基、4-氨基甲酰丁基、甲氧羰基甲基、乙氧羰基甲基、2-甲氧羰基乙基、2-乙氧羰基乙基、3-甲氧羰基丙基、3-乙氧羰基丙基、4-甲氧羰基丁基、4-乙氧羰基丁基、甲基羰氧甲基、乙基羰氧甲基、2-甲基羰氧乙基、2-乙基羰氧乙基、3-甲基羰氧丙基、3-乙基羰氧丙基、4-甲基羰氧丁基、4-乙基羰氧丁基等。R^的碳數(shù)通常為約1至約12。R"優(yōu)選為氫原子或未取代的垸基,更優(yōu)選氫原子、甲基、乙基、正辛基。式(1)中,n優(yōu)選3或4,更優(yōu)選4,m優(yōu)選l或2,更優(yōu)選l。作為式(3)表示的化合物的具體例子,可以列舉鄰甲酚、間甲酚、對甲酚、2,3-二甲苯酚、2,4-二甲苯酚、2,5-二甲苯酚、2,6-二甲苯酚、3,4-二甲苯酚、3,5-二甲苯酚、鄰乙基苯酚、間丙基苯酚、丁基苯酚、對叔丁基苯酚、對辛基苯酚、對壬基苯酚、2-氯苯酚、4-甲氧基苯酚、2,4-二氯苯酚、3,5-二氯苯酚、4-氯-3-甲基苯酚、鄰苯二酚、3-甲基鄰苯二酚、4-叔丁基鄰苯二酚、間苯二酚、2-甲基間苯二酚、4-乙基間苯二酚、4-氯間苯二酚、5-甲基間苯二酚、2,5-二甲基間苯二酚、5-甲氧基間苯二酚、5-戊基間苯二酚、間苯三酚、連苯三酚等。酚性化合物可以單獨(dú)使用也可以兩種以上混合使用。酚性化合物特別優(yōu)選間苯二酚、間苯三酚。作為有機(jī)氣凝膠制造中使用的醛化合物,可以列舉例如甲醛、低聚甲醛、乙醛、丁醛、水楊醛、苯甲醛等。其中,優(yōu)選使用甲醛。醛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對于酚性化合物1摩爾通常為約1至約3摩爾,優(yōu)選約1.2至約2.5摩爾。作為有機(jī)氣凝膠制造中使用的堿性催化劑,可以列舉例如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鋰、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鋰、碳酸鋇、磷酸鈉、磷酸鋰、磷酸鉀等。其中,優(yōu)選使用碳酸鈉。堿性催化劑與酚性化合物的用量比,相對于每1摩爾堿性催化劑,通常酚性化合物為0.25至10000摩爾的范圍、優(yōu)選0.25至1000摩爾的范圍,進(jìn)一步優(yōu)選1至500摩爾的范圍。相對于堿性催化劑酚性化合物為0.25至10000摩爾的范圍時(shí),從具有靜電容量提高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有機(jī)氣凝膠制造中使用的水性溶劑,是指水、可以以任意比例與水混合的有機(jī)溶劑、或者該有機(jī)溶劑與水的混合物。在此,該有機(jī)溶劑具體地可以列舉醇類溶劑,如甲醇、乙醇、異丙醇等;醚類溶劑,如四氫呋喃等。這些溶劑可以單獨(dú)使用或者兩種以上混合使用。作為水性溶劑,優(yōu)選使用水、碳數(shù)3以下的醇類溶劑、水與碳數(shù)3以下的醇類溶劑的混合物,更優(yōu)選使用水。水性溶劑與酚性化合物的用量比,相對于1重量份水性溶劑,通常酚性化合物為0.5至5重量份,優(yōu)選1至2重量份。水性溶劑與酚性化合物的用量比為0.5至5重量份時(shí),從具有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提高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在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中,水性溶劑的使用量,是指聚合時(shí)水性溶劑的使用量,因此酚性化合物或醛化合物中所含的水性溶劑也計(jì)入使用量內(nèi)。例如,如果是37%的福爾馬林水溶液,則63%的水作為水性溶劑計(jì)算。作為有機(jī)氣凝膠的制造方法,可以列舉例如將酚性化合物、酸化合物、堿性催化劑和水性溶劑統(tǒng)一混合,通常在0至100°C、優(yōu)選30至9(TC下進(jìn)行攪拌得到濕凝膠,然后進(jìn)行干燥的方法;向由酚性化合物、堿性催化劑與水性溶劑構(gòu)成的混合物中通常在O至IO(TC、優(yōu)選30至9(TC下混合醛化合物得到濕凝膠,然后進(jìn)行干燥的方法;向由醛化合物、堿性催化劑和水性溶劑構(gòu)成的混合物中通常在O至IO(TC、優(yōu)選30至90。C下混合酚性化合物得到濕凝膠,然后進(jìn)行干燥的方法;向由酚性化合物、醛化合物和水性溶劑構(gòu)成的混合物中通常在0至100。C、優(yōu)選30至9(TC下混合堿性催化劑得到濕凝膠,然后進(jìn)行干燥的方法等。其中,優(yōu)選向由酚性化合物、堿性催化劑與水性溶劑構(gòu)成的混合物中混合醛化合物得到濕凝膠的方法。濕凝膠的干燥可以列舉例如在室溫至約IO(TC下通風(fēng)或者減壓干燥的方法等。另外,濕凝膠中的溶劑為水的情況下,可以列舉用親水性有機(jī)溶劑置換水后,在室溫至約IO(TC下通風(fēng)或者減壓干燥的方法等。作為上述的親水性有機(jī)溶劑,可以列舉例如醇類,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叔丁醇等;脂肪族腈類,如乙腈等;脂肪族酮類,如丙酮等;脂肪族亞砜類,如二甲亞砜等;脂肪族羧酸類如乙酸等。作為親水性有機(jī)溶劑,優(yōu)選使用叔丁醇、二甲亞砜、乙酸,從容易與水置換的角度考慮優(yōu)選叔丁醇。另外,可以進(jìn)行冷凍干燥代替在室溫至約IO(TC下通風(fēng)或者減壓干燥的方法。冷凍干燥的溫度通常在-7(TC至2(TC范圍內(nèi),優(yōu)選-30至l(TC的范圍。另外,冷凍干燥通常在真空下進(jìn)行。另外,象日本特開平9-328308號(hào)公報(bào)記載的那樣,使用二氧化碳等在超臨界狀態(tài)下進(jìn)行干燥也可以。作為濕凝膠的干燥方法,從干燥引起的孔隙容積變化少的角度考慮優(yōu)選冷凍干燥。本發(fā)明中使用的活性碳,可以通過將干燥后得到的有機(jī)氣凝膠進(jìn)行碳化和活化而得到。作為該活性碳的具體制造方法,可以列舉(I)在氮?dú)?、氬氣、氦氣、氫氣等對碳惰性的氣體氛圍下,通常在200至150(TC的范圍、優(yōu)選600至IIO(TC的范圍的溫度下,焙燒(碳化)通常約l分鐘至約24小時(shí),然后在H20、C02、02等氧化性氣體存在下,通常在200至150(TC的范圍、優(yōu)選600至1IO(TC的范圍的溫度下,焙燒(活化)通常約1分鐘至約10小時(shí)的方法;(II)在氧化性氣體存在下,通常在200至150(TC的范圍、優(yōu)選600至IIO(TC的范圍的溫度下,焙燒(碳化及活化)通常約1分鐘至約24小時(shí)的方法;(III)在空氣等的氧化氣體存在下,通常在40(TC以下、優(yōu)選200至300'C下,將化合物(l)焙燒(碳化)通常約1分鐘至約24小時(shí),然后在對碳惰性的氣體氛圍下,通常在200至150(TC的范圍、優(yōu)選600至1100'C的范圍的溫度下,焙燒(碳化)通常約1分鐘至約24小時(shí),進(jìn)而在氧化性氣體存在下,通常在200至150(TC的范圍、優(yōu)選600至IIO(TC的范圍的溫度下,焙燒(活化)通常約1分鐘至約IO小時(shí)的方法;(IV)在空氣等氧化性氣體存在下,通常在40(TC以下、優(yōu)選200至30(TC下,將化合物(l)焙燒(碳化)通常約1分鐘至約24小時(shí),然后在H20或C02的存在下,通常在200至150(TC的范圍、優(yōu)選600至1100"C的范圍的溫度下,焙燒(活化)通常約1分鐘至約IO小時(shí)的方法;(V)在真空下,通常在200至150(TC的范圍、優(yōu)選600至IIO(TC的范圍的溫度下,將化合物(l)焙燒(碳化)通常約1分鐘至約24小時(shí),然后在氧化性氣體存在下,通常在200至150(TC的范圍、優(yōu)選600至IIO(TC的范圍的溫度下,焙燒(活化)通常約1分鐘至約IO小時(shí)的方法;(vi)在上述(n)的氧化性氣體氛圍下焙燒(碳化及活化)時(shí),混合氯化鋅、磷酸、硫化鉀、氫氧化鉀等的方法等。其中,從不含金屬的角度考慮優(yōu)選(I)至(V)的方法,另外,作為氧化性氣體,優(yōu)選1120、C02。焙燒溫度為20(TC以上時(shí),從具有孔隙容積提高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當(dāng)為1100'C以下時(shí),從具有活性碳收率提高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另外,焙燒時(shí)間為1分鐘以上時(shí),從具有孔隙容積提高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當(dāng)為24小時(shí)以下時(shí),從具有活性碳收率提高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本發(fā)明中使用的活性碳,優(yōu)選其孔隙容積為1.5cc/g以下,更優(yōu)選0.1至1.5cc/g,進(jìn)一步優(yōu)選0.3至1.0cc/g,特別優(yōu)選0.3至0.6cc/g。當(dāng)活性碳的孔隙容積為1.5cc/g以下時(shí),從具有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提高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另外,本發(fā)明的雙電層電容器中使用孔隙容積為1.5cc/g以下的活性碳時(shí),優(yōu)選使用上述的咪唑錯(cuò)鹽作為電解質(zhì),但是,也可以使用通常使用的電解質(zhì)。作為上述咪唑錨鹽(l)以外的通常使用的電解質(zhì),可以列舉包含碳數(shù)4至12的有機(jī)季銨陽離子的鹽等。其中,適合使用由陰離子與有機(jī)季銨陽離子構(gòu)成的鹽。作為電解質(zhì),可以列舉例如B033—、r、PF6\BF4\AsF6-、SbF6—、C1(V、A1F(、AICLT、TaF6\NbF"SiFf、CN-、F(HF廣(該式中,n表示1至4的數(shù)值)等的無機(jī)陰離子與后述的有機(jī)陽離子的組合、后述的有機(jī)陰離子與有機(jī)陽離子的組合、有機(jī)陰離子與鋰離子、鈉離子、鉀離子、氫離子等的無機(jī)陽離子的組合。有機(jī)陽離子是指陽離子性有機(jī)化合物,可以列舉例如有機(jī)季銨陽離子、有機(jī)季轔陽離子等。有機(jī)季銨陽離子是指選自烷基(碳數(shù)1至20)、環(huán)烷基(碳數(shù)6至20)、芳基(碳數(shù)6至20)及芳烷基(碳數(shù)7至20)組成的組中的烴基由氮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季銨陽離子,有機(jī)季轔陽離子是指與上述同樣的烴基由磷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季憐陽離子。在取代的烴基上,也可以結(jié)合有羥基、氨基、硝基、氰基、羧基、醚基、醛基等。作為主要的有機(jī)季銨陽離子、有機(jī)季轔陽離子,例示以下的化合物。(四垸基銨陽離子)四甲基銨、乙基三甲基銨、三乙基甲基銨、四乙基銨、四正丙基銨、四正丁基銨、二乙基二甲基銨、甲基三正丙基銨、三正丁基甲基銨、乙基三正丁基銨、三正辛基甲基銨、乙基三正辛基銨、二乙基甲基異丙基銨、二乙基甲基正丙基銨、乙基二甲基異丙基銨、乙基二甲基正丙基銨、二乙基甲基甲氧基乙基銨、二甲基乙基甲氧基乙基銨、節(jié)基三甲基銨、(CF3CH2)(CH3)3N+、(CF3CH2)2(CH3)2N+等(亞乙基二銨陽離子)N,N,N,N,,N,,N,-六甲基亞乙基二銨、N,N,-二乙基-N,N,N,,N,-四甲基亞乙基二銨等(式中,X表示氮原子或磷原子,n、m分別獨(dú)立地表示4至6的整數(shù))(具有咪唑啉鏡骨架的胍鏡陽離子)2-二甲基氨基-l,3,4-三甲基咪唑啉镎、2-二乙基氨基-l,3,4-三甲基咪唑啉錙、2-二乙基氨基-l,3-二甲基-4-乙基咪唑啉镎、2-二甲基氨基-1-甲基_3,4-二乙基咪唑啉鏡、2-二乙基氨基-l-甲基-3,4-二乙基咪唑啉鏡、2-二乙基氨基-l,3,4-三乙基咪唑啉錙、2-二甲基氨基-l,3-二甲基咪唑啉鏡、2-二乙基氨基-l,3-二甲基咪唑啉錯(cuò)、2-二甲基氨基-l-乙基-3-甲基咪唑啉鏡、2-二乙基氨基-l,3-二乙基咪唑啉錯(cuò)、1,5,6,7-四氫-1,2-二甲基-12H-0酰亞胺[l,2a]咪唑啉镎、1,5-二氫-l,2-二甲基-2H-酰亞胺[l,2a]咪唑啉錙、1,5,6,7-四氫-l,2-二甲基-2H-嘧啶并[l,2a]咪唑啉鏡、1,5-二氫-1,2-二甲基-2H-嘧啶并[l,2a]咪唑啉鏡、2-二甲基氨基-4-氰基-l,3-二甲基咪唑啉鏡、2-二甲基氨基-3-氰基甲基-l-甲基咪唑啉錙、2-二甲基氨基-4-乙?;?1,3-二甲基咪唑啉鉻、2-二甲基氨基-3-乙酰甲基-l-甲基咪唑啉錙、2-二甲基氨基-4-甲基羰氧甲基-l,3-二甲基咪唑啉镥、2-二甲基氨基-3-甲基羰氧甲基-l-甲基咪唑啉鏡、2-二甲基氨基-4-甲氧基-l,3-二甲基咪唑啉錯(cuò)、2-二甲基氨基-3-甲氧基甲基-l-甲基咪唑啉錙、2-二甲基氨基-4-甲?;?l,3-二甲基咪唑啉镎、2-二甲基氨基-3-甲?;谆?l-甲基咪唑啉鏡、2-二甲基氨基-3-羥基乙基-l-甲基咪唑啉錯(cuò)、2-二甲基氨基-4-羥基甲基-l,3-二甲基咪唑啉鏡等。(具有咪唑錙骨架的胍錙陽離子)2-二甲基氨基-l,3,4-三甲基咪唑錙、2-二乙基氨基-l,3,4-三甲基咪唑錙、2-二乙基氨基-l,3-二甲基-4-乙基咪唑錙、2-二甲基氨基-l-甲基-3,4-二乙基咪唑錯(cuò)、2-二乙基氨基-l-甲基-3,4-二乙基咪唑鏡、2-二乙基氨基-l,3,4-三乙基咪唑錙、2-二甲基氨基-l,3-二甲基咪唑鏡、2-二乙基氨基-l,3-二甲基咪唑錙、2-二甲基氨基-l-乙基-3-甲基咪唑錯(cuò)、2-二乙基氨基-l,3-二乙基咪唑錙、1,5,6,7-四氫-l,2-二甲基-2H-酰亞胺[l,2a]咪唑鏡、1,5-二氫-l,2-二甲基-2H-酰亞胺[l,2a]咪唑錯(cuò)、1,5,6,7-四氫-1,2誦二甲基-2H-嘧啶并[1,2a]咪唑錙、1,5-二氫-1,2-二甲基-2H-嘧啶并[1,2a]咪唑镥、2-二甲基氨基-4-氰基-l,3-二甲基咪唑錙、2-二甲基氨基-3-氰基甲基-l-甲基咪唑鏡、2-二甲基氨基-4-乙?;?l,3-二甲基咪哇鏡、2-二甲基氨基-3-乙酰甲基-l-甲基咪唑鏡、2-二甲基氨基-4-甲基羰氧甲基-l,3-二甲基咪唑錙、2-二甲基氨基-3-甲基羰氧甲基-l-甲基咪唑鏡、2-二甲基氨基—4-甲氧基—l,3-二甲基咪唑錙、2-二甲基氨基-3-甲氧基甲基-l-甲基咪唑錙、2-二甲基氨基-4-甲?;?l,3-二甲基咪唑鏡、2-二甲基氨基-3-甲?;谆?l-甲基咪唑錙、2-二甲基氨基-3-羥基乙基-l-甲基咪唑镎、2-二甲基氨基-4-羥基甲基-l,3-二甲基咪唑錯(cuò)等。(具有四氫嘧啶鏡骨架的胍錯(cuò)陽離子)2-二甲基氨基-l,3,4-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錯(cuò)、2-二乙基氨基-1,3,4-三甲基-1,4,5,6-四氫嘧啶鏡、2-二乙基氨基-l,3-二甲基-4-乙基-1,4,5,6-四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l-甲基-3,4-二乙基-l,4,5,6-四氫嘧啶錙、2-二乙基氨基-l-甲基-3,4-二乙基-l,4,5,6-四氫嘧啶錙、2-二乙基氨基-1,3,4-三乙基-1,4,5,6-四氫嘧啶錯(cuò)、2-二甲基氨基-l,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2-二乙基氨基-l,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1-乙基-3-甲基-1,4,5,6-四氫嘧啶镎、2-二乙基氨基-1,3-二乙基-1,4,5,6-四氫嘧啶鏡、1,3,4,6,7,8-六氫-1,2-二甲基-2H-酰亞胺[1,2a]嘧啶錯(cuò)、1,3,4,6-四氫-l,2-二甲基-2H-酰亞胺[l,2a]嘧啶錯(cuò)、1,3,4,6,7,8-六氫-1,2-二甲基-2H-嘧啶并[1,2a]嘧啶錯(cuò)、1,3,4,6-四氫-1,2-二甲基-2H-啼啶并[1,2a]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4-氰基-l,3-二甲基-l,4,5,6-四氫啼啶錙、2-二甲基氨基-3-氰基甲基-l-甲基-l,4,5,6-四氫嘧啶錯(cuò)、2-二甲基氨基-4-乙酰基-l,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3-乙酰甲基-l-甲基-l,4,5,6-四氫嘧啶錯(cuò)、2-二甲基氨基-4-甲基羰氧甲基-l,3-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錯(cuò)、2-二甲基氨基-3-甲基羰氧甲基-1-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4-甲氧基-l,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3-甲氧基甲基-l-甲基-l,4,5,6-四氫嘧啶錯(cuò)、2-二甲基氨基-4-甲?;?l,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錯(cuò)、2-二甲基氨基-3-甲酰甲基-l-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3-羥基乙基-1-甲基-1,4,5,6-四氫嘧啶鏡、2-二甲基氨基-4-羥基甲基-l,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等。(具有二氫嘧啶錙骨架的胍錙陽離子)2-二甲基氨基-l,3,4-三甲基-l,4(6)-二氫嘧啶錙、2-二乙基氨基-1,3,4-三甲基-1,4(6)-二氫嘧啶镥、2-二乙基氨基-l,3-二甲基-4-乙基—1,4(6)-二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l-甲基-3,4-二乙基-l,4(6)-二氫嘧啶鏡、2-二乙基氨基-l-甲基-3,4-二乙基-l,4(6)-二氫嘧啶鏡、2-二乙基氨基-1,3,4-三乙基-1,4(6)-二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l,3-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錯(cuò)、2-二乙基氨基-l,3-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錯(cuò)、2-二甲基氨基-1-乙基-l,4(6)-二氫嘧啶錙、2-二乙基氨基-l,3-二乙基-l,4(6)-二氫嘧啶錙、1,6,7,8-四氫-l,2-二甲基-2H-酰亞胺[l,2a]嘧啶錯(cuò)、1,6-二氫-1,2-二甲基-211-酰亞胺[1,2^嘧啶镎、1,6,7,8-四氫-l,2-二甲基-2H-嘧P定并[l,2a]嘧啶錯(cuò)、1,6-二氫-l,2-二甲基-2H-嘧啶并[l,2a]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4-氰基-1,3-二甲基-1,4(6)-二氫嘧啶錯(cuò)、2-二甲基氨基-3-氰基甲基-l-甲基一l,4(6)-二氫嘧啶錯(cuò)、2-二甲基氨基-4-乙?;?l,3-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鏡、2-二甲基氨基-3-乙酰甲基-l-甲基-l,4(6)-二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4-甲基羰氧甲基-l,3-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3-甲基羰氧甲基-l-甲基-l,4(6)-二氫嘧啶鏡、2-二甲基氨基-4-甲氧基-l,3-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3-甲氧基甲基-l-甲基-l,4(6)-二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4-甲?;?l,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3-甲?;谆?l-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2-二甲基氨基-3-羥基乙基-l-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2-二甲基氨基-4-羥基甲基-l,3-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錙等。(吡咯烷錙陽離子)N,N-二甲基吡咯烷錙、N-乙基-N-甲基吡咯烷錙、N-正丙基-N-甲基吡咯垸镎、N-正丁基-N-甲基吡咯垸錙、N,N-二乙基吡咯烷錯(cuò)、螺-(l,l,)二吡咯烷錙等。(哌啶錯(cuò)陽離子)N,N-二甲基哌啶镎、N-乙基-N-甲基哌啶錙、N,N-二乙基哌啶錙、N-正丙基-N-甲基哌啶錙、N-正丁基-N-甲基哌啶鏡、N-乙基-N-正丁基哌啶鏡等。(六亞甲基亞銨鏡陽離子)N,N-二甲基六亞甲基亞銨錯(cuò),N-乙基-N-甲基六亞甲基亞銨鏡,N,N-二乙基六亞甲基亞銨錙等。(嗎啉錙陽離子)N,N-二甲基嗎啉錯(cuò)、N-乙基-N-甲基嗎啉錙、N-丁基-N-甲基嗎啉鏡、N-乙基-N-丁基嗎啉錙等。(哌嗪錙陽離子)N,N,N,,N,-四甲基哌嗪錯(cuò)、N-乙基-N,N,,N,-三甲基哌嗪錙、N,N,-二乙基-N,N,-二甲基哌嗪錙、N,N,N,-三乙基-N,-甲基哌嗪錙、N,N,N,,N,-四乙基哌嗪錙等。(四氫嘧啶鏡陽離子)1,3-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1,2,3-三甲基-1,4,5,6-四氫嘧啶鏡、1,3,4-三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1,3,5-三甲基-1,4,5,6-四氫嘧啶鏡、1-乙基-2,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l-乙基-3,4-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l-乙基-3,5-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1-乙基-3,6-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镎、2-乙基-l,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4-乙基-l,3-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鏡、5-乙基-l,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1,2,3,4-四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1,2,3,5-四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8-甲基-1,8-二氮雜雙環(huán)[5.4.0]-7-"|"^—烯錙、5-甲基-l,5-二氮雜雙環(huán)[4.3.0]-5-壬烯錯(cuò)、8-乙基-1,8-二氮雜雙環(huán)[5.4.0]-7-十一烯錙、5-乙基-l,5-二氮雜雙環(huán)[4.3.0]-5-壬烯鋃、5-甲基-l,5-二氮雜雙環(huán)[5.4.0]-5-H"^一烯錙、5-乙基-1,5-二氮雜雙環(huán)[5.4.0]-5-十一烯鏡、1,2'3,4隱四甲基-l,4,5,6-四氫嘧啶镎、1,2,3,5-四甲基-1,4,5,6-四氫嘧啶鏡、l-乙基-2,3,4-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錯(cuò)、l-乙基-2,3,5-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l-乙基-2,3,6-三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2-乙基-l,3,4-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2-乙基-1,3,5-三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4-乙基-l,2,3-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鈸、4-乙基-l,3,5-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4-乙基-l,3,6-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镎、5-乙基-l,2,3-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錯(cuò)、5-乙基-1,3,4-三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1,2-二乙基-3,4-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镎、1,2-二乙基-3,5-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1,2-二乙基-3,6-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1,3-二乙基-2,4-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1,3-二乙基-2,5-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1,4-二乙基-2,3-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1,4-二乙基-3,5-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1,4-二乙基-3,6-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錯(cuò)、1,5-二乙基-2,3-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1,5-二乙基-3,4-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錯(cuò)、1,5-二乙基-3,6-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2,4-二乙基-1,3-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鏡、2,5-二乙基-1,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4,5-二乙基-l,3-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鏡、4,6-二乙基-1,3-二甲基-1,4,5,6-四氫啼啶錙、1,2,3,4,5-五甲基-1,4,5,6-四氫嘧啶鏡、1,2,3,4,6-五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1,2,3,4,5,6-六甲基-1,4,5,6-四氫啼啶錯(cuò)、4-氰基-l,2,3-三甲基-1,4,5,6-四氫嘧啶鎩、3-氰基甲基-l,2-二甲基-l,4,5,6-四氫啼啶鏡、2-氰基甲基-1,3-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錯(cuò)、4-乙?;?l,2,3-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镎、3-乙酰甲基-1,2-二甲基-1,4,5,6-四氫嘧啶錙、4-甲基羰氧甲基-1,2,3-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錯(cuò)、3-甲基羰氧甲基-l,2-二甲基-l,4,5,6-四氫啼啶錙、4-甲氧基-l,2,3-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3-甲氧基甲基-l,2-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4-甲?;?l,2,3-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3-甲酰甲基-l,2-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3-羥基乙基-l,2-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4-羥基甲基-l,2,3-三甲基-l,4,5,6-四氫嘧啶錙、2-羥基乙基-l,3-二甲基-l,4,5,6-四氫嘧啶鏡等。(二氫嘧啶錙陽離子)1,3-二甲基-1,4-或1,6-二氫嘧啶鏡(將它們表示為1,3-二甲基-1,4(6)-二氫嘧啶鏡,以下相同)、1,2,3-三甲基-1,4(6)-二氫嘧啶錙、1,2,3,4-四甲基-l,4(6)-二氫嘧啶錙、1,2,3,5-四甲基-1,4(6)-二氫嘧啶錙、8-甲基-1,8-二氮雜雙環(huán)[5.4.0]-7,9(10)-—^一碳二烯鏡、5-甲基-l,5-二氮雜雙環(huán)[4.3.0]-5,7(8)-壬二烯錙、4-氰基-l,2,3-三甲基-l,4(6)-二氫嘧啶鏡、3-氰基甲基-l,2-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錯(cuò)、2-氰基甲基-1,3-二甲基-1,4(6)-二氫嘧啶錙、4-乙酰基-l,2,3-三甲基-l,4(6)-二氫嘧啶錙、3-乙酰甲基-1,2-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錙、4-甲基羰氧甲基-l,2,3-三甲基-l,4(6)-二氫嘧啶錙、3-甲基羰氧甲基-l,2-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錙、4-甲氧基-1,2,3-三甲基-l,4(6)-二氫嘧啶錯(cuò)、3-甲氧基甲基-l,2-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鏡、4-甲?;?l,2,3-三甲基-l,4(6)-二氫嘧啶錙、3-甲酰甲基-l,2-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錙、3-羥基乙基-l,2-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錯(cuò)、4-羥基甲基-l,2,3-三甲基-l,4(6)-二氫噴啶鉻、2-羥基乙基-l,3-二甲基-l,4(6)-二氫嘧啶錙、以及上述二氫嘧啶镎類陽離子的2位氫原子被氟原子取代而形成的陽離子等。1,3,4,6,7,8-六氫-l,2-二甲基-2H-嘧啶并[l,2a]嘧啶錙(吡啶錯(cuò)陽離子)N-甲基吡啶鏡、N-乙基吡啶錯(cuò)、N-正丙基吡啶鏡、N-正丁基吡啶鏡、N-甲基-4-甲基吡啶錯(cuò)、N-乙基-4-甲基吡啶鎩、N-正丙基-4-甲基吡啶錙、N-正丁基-4-甲基吡啶錙、N-甲基-3-甲基吡啶鏡、N-乙基-3-甲基吡啶鏡、N-正丙基-3-甲基吡啶鏡、N-正丁基-3-甲基吡啶錙、N-甲基-2-甲基吡啶鏡、N-乙基-2-甲基吡啶镎、N-正丙基-2-甲基吡啶鏡、N-正丁基-2-甲基吡啶錯(cuò)、N-甲基-2,4-二甲基吡啶鉻、N-乙基-2,4-二甲基吡啶錙、N-正丙基-2,4-二甲在吡啶鏡、N-正丁基-2,4-二甲基吡啶錙、N-甲基-3,5-二甲基吡啶镎、N-乙基-3,5-二甲基吡啶錯(cuò)、N-正丙基-3,5-二甲基卩比啶錙、N-正丁基-3,5-二甲基吡啶錯(cuò)、N-甲基-4-二甲基氨基吡啶鎩、N-乙基-4-二甲基氨基吡啶錙、N-正丙基-4-二甲基氨基吡啶錙、N-正丁基-4-二甲基氨基吡啶錙等。(甲基吡啶鏡陽離子)N-甲基甲基吡啶錙、N-乙基甲基吡啶錙等。(咪唑啉鏡類陽離子)1,2,3-三甲基咪唑啉錯(cuò)、1,2,3,4-四甲基咪唑啉錙、1,3,4-三甲基-2-乙基咪唑啉錨、1,3-二甲基-2,4-二乙基咪唑啉錙、1,2-二甲基-3,4-二乙基咪唑啉鏡、l-甲基-2,3,4-三乙基咪唑啉錙、1,2,3,4-四乙基咪唑啉鏡、1,3-二甲基-2-乙基咪唑啉鏡、l-乙基-2,3-二甲基咪唑啉錙、1,2,3-三乙基咪唑啉錙、1,1-二甲基-2-庚基咪唑啉鏡、1,1-二甲基-2-(2,-庚基)咪唑啉鏡、1.1-二甲基-2-(3,-庚基)咪唑啉錙、1,1-二甲基-2-(4,-庚基)咪唑啉錯(cuò)、l,l-二甲基-2-十二烷基咪唑啉錙、l,l-二甲基咪唑啉錨、1,1,2-三甲基咪唑啉錯(cuò)、1,1,2,4-四甲基咪唑啉鏡、1,1,2,5-四甲基咪唑啉錯(cuò)、1,1,2,4,5-五甲基咪唑琳錙、1,2,3-三甲基咪唑啉錙、1,3,4-三甲基咪唑啉镎、1,2,3,4-四甲基咪唑啉錙、1,2,3,4-四乙基咪唑啉錙、1,2,3,5-五甲基咪唑啉鏡、1,3-二甲基-2-乙基咪唑啉錙、l-乙基-2,3-二甲基咪唑啉镎、l-乙基-3,4-二甲基咪唑啉錯(cuò)、l-乙基-3,5-二甲基咪唑啉錙、4-乙基-l,3-二甲基咪唑啉錯(cuò)、1.2-二乙基-3-甲基咪唑啉錯(cuò)、1,4-二乙基-3-甲基咪唑啉鏡、1,5-二乙基-3-甲基咪唑啉錙、1,3-二乙基-2-甲基咪唑啉鏡、1,3-二乙基-4-甲基咪唑啉錯(cuò)、1,2,3-三乙基咪唑啉錙、l-乙基-2,3,4-三甲基咪唑啉錙、1-乙基-2,3,5-三甲基咪唑啉錙、l-乙基-3,4,5-三甲基咪唑啉鏡、2-乙基-l,3,4-三甲基咪唑啉錯(cuò)、4-乙基-l,2,3-三甲基咪唑啉錙、1,2-二乙基-3,4-二甲基咪唑啉鏡、1,3-二乙基-2,4-二甲基咪唑啉錯(cuò)、1,4-二乙基-2,3-二甲基咪唑啉錙、2,4-二乙基-l,3-二甲基咪唑啉錙、4,5-二乙基-1,3-二甲基咪唑啉鏡、3,4-二乙基-l,2-二甲基咪唑啉錯(cuò)、1,2,3-三乙基-4-甲基咪唑啉鏡、1,2,4-三乙基-3-甲基咪唑啉镎、1,2,5-三乙基-3-甲基咪唑啉錙、1,3,4-三乙基-2-甲基咪唑啉鏡、1,3,4-三乙基-5-甲基咪唑啉錙、1,4,5-三乙基-3-甲基咪唑啉鏡、2,3,4-三乙基-l-甲基咪唑啉錙、4-氰基-l,2,3-三甲基咪唑啉錙、3-氰基甲基-1,2-二甲基咪唑啉錙、2-氰基甲基-l,3-二甲基咪唑啉鏡、4-乙酰基-l,2,3-三甲基咪唑啉錙、3-乙?;谆?l,2-二甲基咪唑啉錙、4-甲基羰氧甲基-1,2,3-三甲基咪唑啉鏡、3-甲基羰氧甲基-l,2-二甲基咪唑啉錯(cuò)、4-甲氧基-l,2,3-三甲基咪唑啉鏡、3-甲氧基甲基-l,2-二甲基咪唑啉镎、4-甲酰基-l,2,3-三甲基咪唑啉輸、3-甲酰基甲基-l,2-二甲基咪唑啉錙、3-羥基乙基-l,2-二甲基咪唑啉錙、4-羥基甲基-l,2,3-三甲基咪唑啉鎰、2-羥基乙基-l,3-二甲基咪唑啉錙、以及上述咪唑啉錯(cuò)類陽離子的2位氫原子被氟原子取代而形成的陽離子等。(喹啉錙陽離子)N-甲基喹啉錯(cuò)、N-乙基喹啉錙等。(聯(lián)吡啶錙陽離子)N-甲基-2,2,-聯(lián)吡啶錙、N-乙基-2,2,-聯(lián)吡啶錙等。(其它銨陽離子)N-甲基噻唑錙、N-乙基噻唑錯(cuò)、N-甲基隨唑錙、N-乙基卩惡唑錙、N-甲基-4-甲基噻唑錙、N-乙基-4-甲基噻唑錯(cuò)、N-乙基異噻唑錙、1,4-二甲基-l,2,4-三唑錯(cuò)、1,4-二乙基-1,2,4-三唑錯(cuò)、l-甲基-4-乙基-l,2,4-三唑镎、1_乙基-4-甲基-1,2,4-三唑錙、1,2-二甲基吡唑鏡、1,2-二乙基卩比唑錯(cuò)、1-甲基-2-乙基吡唑錙、N-甲基吡嗪鏡、N-乙基吡嗪鏡、N-甲基P達(dá)嗪鏡、N-乙基噠嗪錯(cuò)等。(四烷基轔陽離子)四甲基轔、乙基三甲基轔、三乙基甲基轔、四乙基轔、二乙基二甲基轔、三甲基正丙基轔、三甲基異丙基轔、乙基二甲基正丙基轔、乙基二甲基異丙基轔、二乙基甲基正丙基錟、二乙基甲基異丙基轔、二甲基二正丙基轔、二甲基正丙基異丙基轔、二甲基二異丙基轔、三乙基正丙基轔、正丁基三甲基轔、異丁基三甲基轔、叔丁基三甲基轔、三乙基異丙基轔、乙基甲基二正丙基轔、乙基甲基正丙基異丙基轔、乙基甲基二異丙基轔、正丁基乙基二甲基轔、異丁基乙基二甲基轔、叔丁基乙基二甲基轔、二乙基二正丙基轔、二乙基正丙基異丙基轔、二乙基二異丙基轔、甲基三正丙基轔、甲基二正丙基異丙基轔、甲基正丙基二異丙基轔、正丁基三乙基轔、異丁基三乙基轔、叔丁基三乙基轔、二正丁基二甲基轔、二異丁基二甲基轔、二叔丁基二甲基轔、正丁基異丁基二甲基轔、正丁基叔丁基二甲基轔、異丁基叔丁基二甲基轔、三正辛基甲基轔、乙基三正辛基轔等。有機(jī)陰離子是指包含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烴基的陰離子,例如可以列舉選自N(S02Rf)2—、C(S02Rf,、RfCOCT和RfS03-(Rf表示碳數(shù)1至12的全氟垸基)組成的組中的陰離子、以及從以下所示的有機(jī)酸(羧酸、有機(jī)磺酸、有機(jī)磷酸)或酚中除去活潑氫原子形成的陰離子等。(羧酸)碳數(shù)2至15的2至4價(jià)多元羧酸脂肪族多元羧酸[飽和多元羧酸(草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垸二酸、十五垸二酸、十六垸二酸、甲基丙二酸、乙基丙二酸、丙基丙二酸、丁基丙二酸、戊基丙二酸、己基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二乙基丙二酸、甲基丙基丙二酸、甲基丁基丙二酸、乙基丙基丙二酸、二丙基丙二酸、甲基丁二酸、乙基丁二酸、2,2-二甲基丁二酸、2,3-二甲基丁二酸、2-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二酸、3-甲基-3-乙基戊二酸、3,3-二乙基戊二酸、甲基丁二酸、2-甲基戊二酸、3-甲基戊二酸、3,3-二甲基戊二酸、3-甲基己二酸等)、不飽和多元羧酸(環(huán)丁烯-l,2-二羧酸、4-甲基環(huán)丁烯-l,2-二羧酸、環(huán)戊烯-l,2-二羧酸、5-甲基環(huán)戊烯-l,2-二羧酸、雙環(huán)[2,2,1]庚-2-烯-2,3-二羧酸、l-甲基雙環(huán)[2,2,l]庚-2-烯-2,3-二羧酸、6-甲基雙環(huán)[2,2,l]庚-2-烯-2,3-二羧酸、雙環(huán)[2,2,l]庚-2,5-二烯-2,3-二羧酸、l-甲基雙環(huán)[2,2,l]庚-2,5-二烯-2,3-二羧酸、6-甲基雙環(huán)[2,2,l]庚-2,5-二烯-2,3-二羧酸、呋喃-2,3-二羧酸、5-甲基呋喃-2,3-二羧酸、4-甲基呋喃-2,3-二羧酸、4,5-二羥基呋喃-2,3-二羧酸、4,5-二羥基-4-甲基呋喃-2,3-二羧酸、4,5-二羥基-5-甲基呋喃-2,3-二羧酸、2,5-二羥基呋喃-3,4-二羧酸、2,5-二羥基-2-甲基呋喃-3,4-二羧酸等。其中優(yōu)選環(huán)丁烯-l,2-二羧酸、4-甲基環(huán)丁烯-l,2-二羧酸、環(huán)戊烯-l,2-二羧酸、5-甲基環(huán)戊烯-l,2-二羧酸、雙環(huán)[2,2,l]庚-2-烯-2,3-二羧酸、雙環(huán)[2,2,l]庚-2,5-二烯-2,3-二羧酸、呋喃-2,3-二羧酸、5-甲基呋喃-2,3-二羧酸、4-甲基呋喃-2,3-二羧酸、5-甲基呋喃-2,3-二羧酸、4,5-二羥基呋喃-2,3-二羧酸、2,5-二羥基呋喃-3,4-二羧酸、馬來酸、富馬酸、衣康酸、檸康酸、1,2-環(huán)丁二烯-l,2-二羧酸、4-甲基-l,2-環(huán)丁二烯-l,2-二羧酸、1,2-環(huán)戊二烯-1,2-二羧酸、5-甲基-1,2-環(huán)戊二烯-l,2-二羧酸、1,2-環(huán)己二烯-1,2-二羧酸、6-甲基-l,2-環(huán)己二烯-1,2-二羧酸、5-甲基-l,2-環(huán)己二烯-l,2-二羧酸、呋喃-3,4-二羧酸、2-甲基呋喃-3,4-二羧酸等。其中優(yōu)選1,2-環(huán)丁二烯-1,2-二羧酸、4-甲基-1,2-環(huán)丁二烯-l,2-二羧酸、1,2-環(huán)戊二烯-1,2-二羧酸、5-甲基-l,2-環(huán)戊二烯-1,2-二羧酸、呋喃-3,4-二羧酸、2-甲基呋喃-3,4-二羧酸等)]、芳香族多元羧酸[鄰苯二甲酸、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苯偏三酸、苯均四酸等]、含硫多元羧酸[硫二丙酸等],,碳數(shù)2至20的羥基羧酸脂肪族羥基羧酸[羥基乙酸、乳酸、酒石酸、蓖麻油脂肪酸等];芳香族羥基羧酸[水楊酸、扁桃酸、4-羥基苯甲酸、l-羥基-2-萘甲酸、3-羥基-2-萘甲酸、6-羥基-2-萘甲酸等];碳數(shù)1至30的一元羧酸脂肪族一元羧酸[飽和一元羧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異丁酸、戊酸、己酸、庚酸、辛酸、壬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山崳酸、十一烷酸等)、不飽和一元羧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油酸、方形酸、4,5-二羥基-4-環(huán)戊烯-1,3-二酮、2,3-二羥基-2-環(huán)己烯-1,4-二酮等)];芳香族一元羧酸[苯甲酸、肉桂酸、萘甲酸、甲苯甲酸、乙基苯甲酸、丙基苯甲酸、異丙基苯甲酸、丁基苯甲酸、異丁基苯甲酸、仲丁基苯甲酸、叔丁基苯甲酸、羥基苯甲酸、乙氧基苯甲酸、丙氧基苯甲酸、異丙氧基苯甲酸、丁氧基苯甲酸、異丁氧基苯甲酸、仲丁氧基苯甲酸、叔丁氧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N-甲基氨基苯甲酸、N-乙基氨基苯甲酸、N-丙基氨基苯甲酸、N-異丙基氨基苯甲酸、N-丁基氨基苯甲酸、N-異丁基氨基苯甲酸、N-仲丁基氨基苯甲酸、N-叔丁基氨基苯甲酸、N,N-二甲基氨基苯甲酸、N,N-二乙基氨基苯甲酸、硝基苯甲酸、氟苯甲酸等](酚)1元酚(包含苯酚類、萘酚類)苯酚、垸基(碳數(shù)1至15)苯酚類(甲酚、二甲苯酚、乙基苯酚、正丙基或異丙基苯酚、異十二烷基苯酚等)、甲氧基酚類(丁子香酚、愈瘡木酚等)、(X-萘酚、P-萘酚、環(huán)己基苯酚等;多元酚兒茶酚、間苯二酚、連苯三酚、間苯三酚、雙酚A、雙酚F、雙酚S等。(分子內(nèi)具有1至2個(gè)碳數(shù)1至15的垸基的磷酸酯)一甲基和二甲基磷酸酯、一異丙基和二異丙基磷酸酯、一丁基和二丁基磷酸酯、一(2-乙基己基)和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一異癸基和二異癸基磷酸酯等。(有機(jī)磺酸)烷基(碳數(shù)1至15)苯磺酸(對甲苯磺酸、壬基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磺基水楊酸、甲磺酸、三氟甲磺酸等。(具有三唑、四唑骨架的有機(jī)酸)l-H-l,2,4-三唑、1,2,3-三唑、1,2,3-苯并三唑、羧基苯并三唑、3-巰基-l,2,4-三唑、1,2,3-三唑-4,5-二羧酸、3-巰基-5-甲基-l,2,4-三唑、1,2,3,4-四唑等。(含硼有機(jī)酸)硼二(草酸)、硼二(羥基乙酸)、硼二(2-羥基異丁酸)、烷基硼酸、芳基硼酸、甲烷硼酸、乙烷硼酸、苯基硼酸等。下式表示的陰離子[(Rf)kBF4.k]-(式中,k表示l至4的整數(shù);Rf與前述含義相同)。三氟甲基三氟硼酸鹽、雙(三氟甲基二氟硼酸鹽、三(三氟甲基)氟硼酸鹽、四(三氟甲基)硼酸鹽、五氟乙基三氟硼酸鹽、雙(五氟乙基)三氟硼酸鹽、三(五氟乙基)氟硼酸鹽、四(五氟乙基)硼酸鹽等。下式表示的陰離子(式中,R'表示可以具有選自羥基、氨基、硝基、氰基、氯基、氟基、甲?;驇焰I基團(tuán)的取代基的碳數(shù)1至10的烴基或者氫原子或氟原子。R'相互可以相同或不同。R'相互可以作為亞烷基結(jié)合而形成環(huán))下式表示的陰離子(式中,R"表示與R'相同的含義。R"相互可以相同或不同。R"相互可以作為烴基結(jié)合而形成環(huán))下式表示的陰離子N〈<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30</formula>(式中,Ri和W表示碳數(shù)1至4的含氟1價(jià)有機(jī)基團(tuán);Ri和R2相同可以相同或不同。RS表示碳數(shù)2至8的含氟二價(jià)有機(jī)基團(tuán))作為陰離子,優(yōu)選無機(jī)陰離子,尤其優(yōu)選BF^、AsF,、SbF6—,其中從具有靜電容量增加的傾向考慮尤其優(yōu)選BF4-。含有機(jī)電解質(zhì)的電解液,可以使用以有機(jī)極性溶劑為主成分的溶劑,含有機(jī)極性溶劑的電解液中的水含量通常為200ppm以下,優(yōu)選50ppm以下,進(jìn)一步優(yōu)選20ppm以下。通過抑制含有有機(jī)極性溶劑的電解液中的水含量,可以抑制水電解對電極的影響,特別是耐電壓的下降。用于溶解電解質(zhì)的電解液的溶劑,可以使用與前述的咪唑錙陽離子中使用的相同的溶劑。作為電解液中電解質(zhì)的濃度,可以列舉與前述咪唑錙陽離子中使用時(shí)相同的濃度。作為使用這樣得到的活性碳作為雙電層電容器用的電極的方法,可以列舉例如以碳化后的性狀原樣使用的方法;使用破碎后的活性碳的方法;將破碎后的活性碳成形為顆料、纖維狀、氈狀、織物狀或片狀等的各種形狀后使用的方法等。成形方法中使用的活性碳粒子的粒徑,通常粉碎為50pm以下,優(yōu)選30nm以下,尤其優(yōu)選10pm以下的平均粒徑。通過將活性碳細(xì)碎提高電極的體積密度,可以減小內(nèi)部電阻。粉碎方法中,適合使用例如沖擊摩擦粉碎機(jī)、離心力粉碎機(jī)、球磨機(jī)(管式磨、復(fù)式磨、圓錐形球磨機(jī)、棒磨機(jī))、振動(dòng)磨、膠體磨、摩擦圓盤磨、噴射磨機(jī)等微細(xì)粉碎用的粉碎機(jī)。粉碎方法中,一般使用球磨機(jī),使用球磨機(jī)時(shí),為了避免混入金屬粉,球或粉碎容器優(yōu)選用氧化鋁、氧化鋯、瑪瑙等非金屬制成。本發(fā)明的電極,特征在于含有前述活性碳。通常為了使得容易成形為電極,在電極中還含有粘合劑、導(dǎo)電劑等。作為電極的制造方法,通常是將含有活性碳、粘合劑、導(dǎo)電劑等的混合物在集電器上進(jìn)行成形。具體地,可以列舉例如將在活性碳、粘合劑、導(dǎo)電劑等中添加溶劑并混合而成的漿料通過刮刀法等涂布或分散在集電體上然后干燥的方法;例如將活性碳、粘合劑、導(dǎo)電劑等添加到溶劑中進(jìn)行混煉、成形、干燥,將所得到的片材通過導(dǎo)電膠粘劑粘合在集電器表面,然后進(jìn)行壓制和熱處理干燥的方法;例如將活性碳、粘合劑、導(dǎo)電劑以及液狀潤滑劑等構(gòu)成的混合物在集電器上成形后,除去液狀潤滑劑,然后,將所得到的片狀成形物進(jìn)行單軸或者多軸方向拉伸處理的方法等。將電極成形為片狀時(shí),其厚度為約50至約1000pm。作為集電器的材料,可以列舉例如鎳、鋁、鈦、銅、金、銀、鉑、鋁合金、不銹鋼等的金屬;例如通過在碳材料、活性碳纖維上將鎳、鋁、鋅、銅、錫、鉛或者它們的合金進(jìn)行等離子噴鍍或電弧噴鍍而形成的材料;例如在橡膠、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等樹脂中分散導(dǎo)電劑而形成的導(dǎo)電膜等。特別優(yōu)選重量輕、導(dǎo)電性優(yōu)良、電化學(xué)穩(wěn)定的鋁。作為集電器的形狀,可以列舉例如箔、平板狀、篩網(wǎng)狀、網(wǎng)狀、板條狀、穿孔狀或者壓花狀,或者將它們組合而成的形狀(例如網(wǎng)狀平板等)等。集電器表面可以通過腐蝕處理形成凹凸。膨脹石墨、鱗狀石墨、膨脹石墨等石墨類導(dǎo)電劑;氣相生長碳纖維等的碳纖維;鋁、鎳、銅、銀、金、鉑等的金屬微粒子或者金屬纖維;氧化釕或者氧化鈦等的導(dǎo)電金屬氧化物;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乙炔、多并苯等的導(dǎo)電聚合物等。從少量且有效提高導(dǎo)電性的觀點(diǎn)考慮,特別優(yōu)選碳黑、乙炔黑以及凱金黑。電極中導(dǎo)電劑的混合量,相對于本發(fā)明的活性碳100重量份,通常為約5至約50重量份,優(yōu)選約10至約30重量份。作為粘合劑,可以列舉例如氟化合物的聚合物。作為氟化合物,可以列舉例如(甲基)丙烯酸氟化烷基(碳數(shù)1至18)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全氟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全氟正辛基酯、(甲基)丙烯酸全氟正丁基酯]、(甲基)丙烯酸全氟垸基取代的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全氟己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辛基乙酯]、(甲基)丙烯酸全氟烷氧基烷基酯[例如,(甲基)丙烯酸全氟十二烷氧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全氟癸氧基乙酯等]、巴豆酸氟化烷基(碳數(shù)1至18)酯、馬來酸氟化垸基(碳數(shù)1至18)酯和富馬酸氟化垸基(碳數(shù)1至18)酯、衣康酸氟化垸基(碳數(shù)1至18)酯、氟化烷基取代的烯烴(碳數(shù)約2至約10,氟原子數(shù)約1至約17),例如全氟己基乙烯、碳數(shù)約2至約10和氟原子數(shù)約1至約20的雙鍵碳上結(jié)合了氟原子的氟化烯烴、四氟乙烯、三氟乙烯、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等。作為粘合劑的其它例示,可以列舉不含氟原子的含烯屬雙鍵的單體的加成聚合物,所述的單體可以列舉例如(環(huán))垸基(碳數(shù)1至22)(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環(huán)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等];含芳環(huán)(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芐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垸撐二醇或一縮二垸撐二醇(烷撐基的碳數(shù)2至4)的單(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二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甘油(聚合度1至4)的單(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聚合度1至IOO)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聚合度1至IOO)二(甲基)丙烯酸酯、2,2-雙(4-羥乙基苯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垸三(甲基)丙烯酸酯等]等的(甲基)丙烯酸酯類單體;(甲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酰胺類衍生物[N-羥甲基(甲基)丙烯酰胺、雙丙酮丙烯酰胺等]等的(甲基)丙烯酰胺類單體;(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2-氰基乙酯、2-氰基乙酯丙烯酰胺等的含氰基單體;苯乙烯和碳數(shù)7至18的苯乙烯衍生物[a-甲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對羥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等]等的苯乙烯類單體;碳數(shù)4至12的二烯烴[丁二烯、異戊二烯、氯丁二烯等]等的二烯類單體;羧酸(碳數(shù)2至12)乙烯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和辛酸乙烯酯等]、羧酸(碳數(shù)2至12)(甲代)烯丙酯[乙酸(甲代)烯丙酯、丙酸(甲代)烯丙酯和辛酸(甲代)烯丙酯等]等的烯基酯類單體;縮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和(甲代)烯丙基縮水甘油基醚等的含環(huán)氧基單體;碳數(shù)2至12的單烯烴[乙烯、丙烯、l-丁烯、1-辛烯和l-十二烯等]的單烯烴類;含氯、溴、或碘原子單體例如氯乙烯和偏二氯乙烯等的含氟原子以外的鹵原子的單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的(甲基)丙烯酸類;丁二烯、異戊二烯等的含共軛雙鍵的單體等。另外,作為加成聚合物,可以列舉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等的包含多種單體的共聚物。另外,羧酸乙烯酯聚合物,可以象聚乙烯醇等那樣部分或者完全皂化。作為粘合劑,也可以是氟化合物與不含氟原子的含烯屬雙鍵單體的共聚物。作為粘合劑的其它例示,可以列舉例如淀粉、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羧乙基纖維素、羧丙基纖維素、羧甲基羥乙基纖維素、硝基纖維素等的多糖類及其衍生物;酚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氨酯樹脂;尿素樹脂;聚酰亞胺樹脂;聚酰胺酰亞胺樹脂;石油瀝青;煤瀝青等。作為粘合劑,其中優(yōu)選氟化合物的聚合物,尤其優(yōu)選四氟乙烯的聚合物聚四氟乙烯。粘合劑也可以使用多種粘合劑。電極中粘合劑的混合量,相對于活性碳IOO重量份,通常為約0.5至約30重量份,優(yōu)選約2至約30重量份。作為粘合劑中可以使用的溶劑,可以列舉例如IPA(異丙醇)、乙醇、甲醇等的醇類;以及醚類、酮類等。粘合劑高度粘稠時(shí),為了使得容易向集電器涂布,可以使用增塑劑。所謂導(dǎo)電性膠粘劑,通常是前述導(dǎo)電劑與前述粘合劑的混合物,其中,碳黑與聚乙烯醇的混合物無須使用有機(jī)溶劑,制備容易,并且保存性優(yōu)良,因此適合使用。本發(fā)明的電極,可以應(yīng)用于例如干電池、氧化還原電容器、混合電容器、雙電層電容器等的電極。在此,所謂氧化還原電容器,是指象例如大容量電気二重層年亇六、乂夕o最前線(監(jiān)修田村英雄、発行所工7x^—工7)的第3章(pl41)所記載的那樣,以電極中含有活性物質(zhì),通過氧化還原反應(yīng)蓄電為特征的電容器。通過在2片電極間夾入與后述的雙電層電容器中使用的相同的隔板,并填充電解液而構(gòu)成。本發(fā)明中,電解液是指電解質(zhì)與溶劑的混合物。氧化還原電容器中使用的活性物質(zhì),可以列舉釕等的過渡金屬氧化物、過渡金屬氫氧化物、導(dǎo)電聚合物等。電極中含有1至60重量%的本發(fā)明的活性碳單獨(dú)或者本發(fā)明的活性碳與上述例示的導(dǎo)電劑的混合物、以及2至30重量%的上述例示的粘合劑。作為氧化還原電容器使用的電解液,在使用釕等的過渡金屬氧化物或者過渡金屬氫氧化物作為活性物質(zhì)時(shí),可以列舉例如在日本特開2002-359155號(hào)公報(bào)中所述的條件下硫酸水溶液的使用等。另外,使用有機(jī)酸作為電解質(zhì),使用溶解于有機(jī)溶劑而成的電解液時(shí),可以列舉例如日本特開2002-267860號(hào)公報(bào)所述的條件的應(yīng)用等。使用導(dǎo)電聚合物作為活性物質(zhì)時(shí),作為電解質(zhì),使用溶解于有機(jī)溶劑并且能夠解離的電解質(zhì)即可,可以列舉例如LiBF4、LiPF6、LiC104等鋰鹽。特別地,優(yōu)選使用電離度大、溶解性良好的LiPF6。這些電解質(zhì)可以單獨(dú)使用,或者可以將其中的2種以上組合使用。考慮離子傳導(dǎo)度良好的理由,優(yōu)選電解液中的電解質(zhì)的濃度為0.5至1.5mol/L。電解質(zhì)的濃度為0.5mol/L以上時(shí),從具有靜電容量提高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當(dāng)為1.5mol/L以下時(shí),從具有電解液的粘度下降、離子傳導(dǎo)度上升的傾向考慮是優(yōu)選的。氧化還原電容器用的電解液中所含的溶劑,優(yōu)選使用后述的雙電層電容器中所例示的有機(jī)極性溶劑。其中,優(yōu)選使用非質(zhì)子極性有機(jī)溶劑,例如,可以使用環(huán)狀碳酸酯、鏈狀碳酸酯、環(huán)狀酯等的1種或2種以上的混合溶劑。環(huán)狀碳酸酯可以例示碳酸亞乙酯、碳酸亞丙酯等,鏈狀碳酸酯可以例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等,環(huán)狀醚可以例示y-丁內(nèi)酯、y-戊內(nèi)酯等。這些中的任意一種可以單獨(dú)使用,也可以兩種以上混合使用。電解液為了促進(jìn)電解質(zhì)的離解而要求具有高介電常數(shù),并且為了不妨礙離子的移動(dòng)而要求具有低粘度,并且要求耐電化學(xué)氧化還原性高。因此,碳酸酯類特別適合作為溶劑,例如,優(yōu)選將高介電常數(shù)溶劑碳酸亞乙酯等與低粘性溶劑碳酸二乙酯等組合使用。所謂混合電容器,是指以充電時(shí),在負(fù)極中鋰離子插入石墨等的碳層間,在正極中電解質(zhì)的陰離子吸引至電極表面上而構(gòu)成雙電層電容器,由此蓄電為特征的電容器。負(fù)極使用與鋰離子二次電池的負(fù)極相同的電極,正極使用上述的本發(fā)明的電極,在正極和負(fù)極之間夾持與后述的雙電層電容器相同的隔板,并填充電解液而構(gòu)成。負(fù)極具體地可能使用次世代型y于々厶二次電池(監(jiān)修田村英雄、発行所工7亍^一工只)第1章第3節(jié)(p25)記載的負(fù)極。混合電容器用的電解質(zhì)通??梢允褂脽o機(jī)陰離子與鋰離子的組合,尤其優(yōu)選自BF4-、PF6—、C1CV組成的組中選擇的至少一種無機(jī)陰離子與鋰離子的組合。作為混合電容器的電解液中所含的有機(jī)極性溶劑,通常可以使用以自碳酸酯類和內(nèi)酯類組成的組中選擇的至少一種為主成分的溶劑。具體地,可以例示碳酸亞丙酯、碳酸亞乙酯、碳酸亞丁酯等的環(huán)狀碳酸酯類、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等的鏈狀碳酸酯類、Y-丁內(nèi)酯等的溶劑,優(yōu)選碳酸亞乙酯與1種以上的鏈狀碳酸酯的混合溶劑,Y-丁內(nèi)酯單獨(dú),y-丁內(nèi)酯與l種以上的鏈狀碳酸酯的混合溶劑等溶劑。作為添加劑,可以使用雙電層電容器項(xiàng)中所例示的添加劑。本發(fā)明的電極,因靜電容量優(yōu)良而尤其適合于雙電層電容器。以下,對于雙電層電容器進(jìn)行詳細(xì)說明。本發(fā)明的雙電層電容器,其特征在于含有上述電極,具體地,可以列舉例如在作為上述電極的正極和負(fù)極二者之間,存在獨(dú)立的隔板,在隔板與電極之間填充有電解液的電容器;例如在作為上述電極的正極和負(fù)極二者之間填充有固體電解質(zhì)(凝膠電解質(zhì))的電容器等。通過充電,正極帶+電,在正極的界面上由負(fù)的電解質(zhì)形成雙電層,同時(shí)負(fù)極帶-電,在負(fù)極的界面上由正的電解質(zhì)形成雙電層,由此可以儲(chǔ)存電能。即使停止充電,雙電層也被保持,但是當(dāng)放電時(shí),雙電層消除,電能釋放。雙電層電容器,既可以是含有正極和負(fù)極的一個(gè)單元,也可以是另外將多個(gè)單元組合而成的電容器。所謂固體電解質(zhì),是將后述的電解質(zhì)分散于樹脂中形成的電解質(zhì),可以進(jìn)一步分散于后述的有機(jī)極性溶劑中。具體地,可以列舉大容量電気二重層年卞/《、>夕0最前線(監(jiān)修田村英雄、発行所工歹'x^—'工7)的p79記載的凝膠電解質(zhì)、日本特開2004-172346號(hào)公報(bào)及其引用文獻(xiàn)、日本特開2004-303567號(hào)公報(bào)及其引用文獻(xiàn)、日本特開2003-68580號(hào)公報(bào)及其引用文獻(xiàn)、日本特開2003-257240號(hào)公報(bào)等中記載的固體電解質(zhì)。對于本發(fā)明的雙電層電容器而言,在作為上述電極的正極和負(fù)極二者之間具有獨(dú)立的隔板,在隔板與電極之間填充有電解液的雙電層電容器是適合的,以下對于該雙電層電容器進(jìn)行詳細(xì)說明。雙電層電容器的形狀可以列舉例如硬幣型、巻繞型、層壓型、手風(fēng)琴型(蛇腹型)等。作為硬幣型的制造例,可以列舉如圖1所示,在不銹鋼等的金屬制容器(11)上順序?qū)訅杭娖?12)、電極(13)、隔板(14)、電極(13)和集電器(12),用電解液填充后,用金屬制蓋(15)及墊片(16)密封的方法等。作為巻繞型的制造例,可以列舉如圖2所示,在集電器(22)上涂布含有上述活性碳的混合漿料并干燥,制備集電器(22)和電極(23)的層壓片,將2枚該片在其中插入隔板(24)進(jìn)行巻繞,然后與電極封口板(25)—起裝入圓筒型的鋁、不銹鋼等的金屬制容器(21)中的方法等。另外,在集電器上預(yù)先具有導(dǎo)線,一個(gè)層壓片的導(dǎo)線(26)設(shè)為正極,另一個(gè)層壓片的導(dǎo)線(26)設(shè)為負(fù)極,進(jìn)行充電及放電。作為層壓型,可以列舉如圖3所示,將集電器(32)和電極(33)的層壓片與隔板(34)交替層壓,然后置入鋁、不銹鋼等的金屬制容器(31)中,填充電解液,將集電器與導(dǎo)線(35)交替連接并密封的方法;如圖4所示,將集電器(42)及電極(43)的層壓片以及隔板(44)交替壓接,用橡膠材料等密封外層,并填充電解液,然后,進(jìn)行密封的方法等。另外,作為適合具有墊片(46)的雙極結(jié)構(gòu),可以是可以任意設(shè)定使用電壓的結(jié)構(gòu)。本發(fā)明的實(shí)施例,由如圖5所示,通過在加壓板(51)之間,將成形為片狀的電極(53)、隔板(54)、電極(53)、集電器(52)和絕緣材料(55)進(jìn)行層壓,在隔板(54)與電極(53)之間填充電解液,用氟樹脂密封外層,并用螺栓扣緊的雙電層電容器來實(shí)施。另外,螺栓與(52)的集電器絕緣。手風(fēng)琴型,是將電極和集電器的片材2枚在其中插入隔板折疊為手風(fēng)琴狀同時(shí)進(jìn)行層壓,然后與層壓型同樣制造的方法。雙電層電容器中使用的隔板,用于將正極和負(fù)極分離,并且保持電解液,因此使用具有大的離子透過度、具有規(guī)定機(jī)械強(qiáng)度的絕緣膜。作為隔板,可以列舉例如粘膠、天然纖維素等制成的紙、電解紙、牛皮紙、馬尼拉紙、將纖維素或聚酯等的纖維進(jìn)行抄紙得到的混合紙、聚乙烯無紡布、聚丙烯無紡布、聚酯無紡布、玻璃纖維、多孔聚乙烯、多孔聚丙烯、多孔聚酯、芳族聚酰胺纖維、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無紡布、對位全芳香族聚酰胺(八。歹系全芳香族求y7$k)、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偏二氟乙烯與六氟丙烯的共聚物、氟橡膠等的含氟樹脂等的無紡布或者多孔膜等。作為隔板,可以是由二氧化硅等的陶瓷粉末粒子與前述粘合劑構(gòu)成的成形物。該成形物通常與正極和負(fù)極一體成形。另外,關(guān)于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的隔板,為了提高親水性可以混合表面活性劑或二氧化硅粒子。另外,在隔板中,可以含有丙酮等的有機(jī)溶劑、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等的增塑劑等。作為隔板,可以使用離子傳導(dǎo)型聚合物。作為隔板,尤其優(yōu)選電解紙、粘膠或天然纖維制成的紙、將牛皮紙、馬尼拉紙、將纖維素或聚酯的纖維進(jìn)行抄紙而得到的混合紙、聚乙烯無紡布、聚丙烯無紡布、聚酯無紡布、馬尼拉麻片材、玻璃纖維片材等。隔板的孔徑通常為約0.01至約lOnm。隔板的厚度通常為約1至約300|im,優(yōu)選約5至約30pm。隔板也可以是將孔隙率不同的隔板層壓而得到的隔板。實(shí)施例以下,基于實(shí)施例更詳細(xì)地說明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不受這些實(shí)施例的任何限制。實(shí)施例1在反應(yīng)容器中混合間苯二酚33.0克、37重量%福爾馬林48.7、碳酸鈉0.16克和蒸餾水22克,在5(TC保溫24小時(shí),得到用水潤濕的有機(jī)氣凝膠。此時(shí),每1摩爾堿催化劑酚性化合物的使用量為200摩爾,每1重量份水(福爾馬林中所含的水與蒸餾水之和)酚性化合物的使用量為0.63重量份。向得到的凝膠中加入叔丁醇洗滌,將上述凝膠中的水置換為叔丁醇。將叔丁醇置換后的凝膠在真空下在-3(TC冷凍干燥24小時(shí)后,在氬氣氛下在80(TC進(jìn)行焙燒,得到活性碳。得到的活性碳其孔隙容積為0.47cc/g。將得到的活性碳粉碎,將所得粉末狀物80重量份、碳黑10重量份、以及聚四氟乙烯IO重量份的混合物進(jìn)行混煉,然后成形為片狀。在得到的片材2枚之間,放入紙作為隔板后,填充3mol/LEMI+BF/鹽的碳酸亞丙酯溶液作為電解液,得到雙極式雙電層電容器。使用該電容器進(jìn)行恒流充放電測定(100mA/g),由此測得活性碳的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為21.3F/cc,每單位重量的靜電容量為20.2F/g。結(jié)果如表1所示。實(shí)施例2~3、比較例1在實(shí)施例1中,使用間苯二酚27.5克、37重量%福爾馬林40.6克、碳酸鈉0.13克以及蒸鎦水55.1克,焙燒溫度設(shè)為IOO(TC,并且使用將表1所述的電解質(zhì)填充到碳酸亞丙酯中得到的電解液,除此以外,與實(shí)施例l同樣實(shí)施,得到雙極式雙電層電容器。結(jié)果如表l所示。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2</column></row><table>EMI+:l-乙基-3-甲基咪唑鏡(式(2))BMI+:l-丁基-3-甲基咪唑鏡(式(3))H3CfN@N、CH2CH2CH2CH3(3)TEA+:四乙基銨實(shí)施例4至7在實(shí)施例1中,每1重量份水(福爾馬林所含的水與蒸餾水之和)酚性化合物的使用量使用表1所示的值,焙燒溫度使用表2所示的值,電解質(zhì)使用四乙基銨BF4鹽,電解液調(diào)節(jié)為lmol/L,進(jìn)行30mA/g的恒流充放電測定,除此以外,根據(jù)實(shí)施例l進(jìn)行實(shí)施。結(jié)果如表2所示。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2</column></row><table>實(shí)施例40.638000.4721.320.20.6310000.4310.79.760.668000.5311.811.970.708000.4111.19.8比較例20.05910003.53.212.8*1:每1重量份水(福爾馬林所含的水與蒸餾水之和)酚性化合物的使用量比較例2在實(shí)施例1中,每1重量份水(福爾馬林所含的水與蒸餾水之和)酚性化合物的使用量使用表1所示的值,焙燒溫度使用表2所示的值,電解質(zhì)使用四乙基銨BF4鹽,電解液調(diào)節(jié)為lmol/L,進(jìn)行30mA/g的恒流充放電測定,除此以外,根據(jù)實(shí)施例l進(jìn)行實(shí)施。結(jié)果如表2所示。產(chǎn)業(yè)實(shí)用性本發(fā)明的活性碳,可以適合用于例如干電池用電極、壓電元件用傳感器、用于負(fù)載催化劑的載體、色譜用材料、吸附劑、雙電層電容器的電極等,由于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優(yōu)良因此適合用于雙電層電容器的電極。本發(fā)明的雙電層電容器,由于每單位體積的靜電容量優(yōu)良,因此可以用于能源的吸附、儲(chǔ)存。特別是由于其優(yōu)良的特性,可以適合用于便攜式電子末端領(lǐng)域或具有充電功能的運(yùn)輸車輛能源的吸附、儲(chǔ)存等。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雙電層電容器,包括電極、電解液和隔板,所述電極含有活性碳,所述電解液含有電解質(zhì),其中電解質(zhì)為式(I)id="icf0001"file="S2006800116092C00011.gif"wi="40"he="19"top="5"left="5"img-content="drawing"img-format="tif"orientation="portrait"inline="no"/>(式中,R和R’各自獨(dú)立地表示碳數(shù)1至6的烷基,R1~R3各自獨(dú)立地表示氫原子或碳數(shù)1至6的烷基,X-表示抗衡離子)表示的咪唑鹽,活性碳為通過將有機(jī)氣凝膠碳化而得到的活性碳,所述有機(jī)氣凝膠通過在水性溶劑和堿性催化劑的存在下將分子內(nèi)具有至少一個(gè)羥基的酚性化合物與醛化合物聚合而得到。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雙電層電容器,其中電解質(zhì)的抗衡離子為選自由三氟乙酸根(CF3C02—)和四氟硼酸根(BF4:)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離子。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雙電層電容器,其中酚性化合物為間苯二酚。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雙電層電容器,其中活性碳是通過相對于堿性催化劑1摩爾使用0.25至1000摩爾酚性化合物、相對于水性溶劑1重量份使用0.5至5重量份酚性化合物而得到的活性碳。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雙電層電容器,其中活性碳是在650至85(TC下碳化而得到的活性碳。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雙電層電容器,其中活性碳是孔隙容積1.5cc/g以下的活性碳。7.—種孔隙容積1.5cc/g以下的活性碳,其是通過將在水性溶劑和堿性催化劑存在下使分子內(nèi)具有至少一個(gè)羥基的酚性化合物與醛化合物聚合得到的有機(jī)氣凝膠進(jìn)行碳化而得到的。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活性碳,其中酚性化合物為間苯二酚。9.一種電極,其含有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活性碳。10.—種雙電層電容器,其含有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電極、隔板和電解液。11.一種活性碳制造方法,通過將在水性溶劑和堿性催化劑存在下使分子內(nèi)具有至少一個(gè)羥基的酚性化合物與醛化合物聚合得到的有機(jī)氣凝膠進(jìn)行碳化而制造活性碳,其中,相對于堿性催化劑1摩爾使用0.25至1000摩爾酚性化合物、相對于水性溶劑1重量份使用0.5至5重量份酚性化合物進(jìn)行聚合。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650至85(TC下進(jìn)行碳化。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涉及雙電層電容器,包括電極、電解液及隔板,所述電極含有活性炭,所述電解液含有電解質(zhì),所述電解質(zhì)為咪唑鹽,所述活性炭為通過將有機(jī)氣凝膠碳化而得到的活性炭,所述有機(jī)氣凝膠通過在水性溶劑和堿性催化劑的存在下將分子內(nèi)具有至少一個(gè)羥基的酚性化合物與醛化合物聚合而得到。文檔編號(hào)H01G9/00GK101180691SQ200680011609公開日2008年5月14日申請日期2006年4月5日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4月12日發(fā)明者乾直樹,關(guān)口將人,板橋太門,菊池武利申請人:住友化學(xué)株式會(hu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