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上下隔離的真空開關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壓電器技術,尤其是帶上下隔離的真空開關。
背景技術:
空氣絕緣的中壓開關柜類型分兩種,一種是固定式,簡稱固定柜,另一種是移開式,簡稱手車柜。目前固定式的中壓固定柜結構一般是在斷路器的進、出線兩側分別安裝二個獨立的隔離開關,再用導線連接而成,隔離開關和斷路器均是獨立設計的,或由不同廠家供應,由于兩隔離開關要占用很大空間,使由隔離開關和斷路器所裝配成的中壓固定柜體積較大,且斷路器無法單獨抽出維修、更換,目前市場上典型的有XGN2、KGN6等。中國專利號02256445、4名稱為“一種新型高壓斷路器一隔離開關組合電器”,披露的技術方案是將隔離開關與斷路器組合成一體,三相上、下隔離開關的上、下隔離刀閘進行上、下直線軌跡運行實現與上、下靜觸頭隔離或導通,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占用空間,縮小了體積,但還存在有下列缺陷①其底架為垂直安裝,三相上、下隔離開關和斷路器真空滅弧室直接安裝在底架上,結構不緊湊,對柜子的體積仍有影響;②三相上、下隔離開關的上、下隔離刀閘分別由各自的絕緣軸驅動,共有6根絕緣軸,并由2根隔離開關操作軸分別操作,使傳動機構復雜,零部件多。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結構更簡單、更緊湊、在配柜使用時占用空間更小、且能單獨抽出斷路器進行維修、更換的帶上下隔離的真空開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通過下述技術方案解決一種帶上下隔離的真空開關,其包含機構箱和底架;構成三相的上隔離開關由安裝在上絕緣座的上靜觸頭和上隔離刀閘組成,下隔離開關由安裝在下絕緣座的下靜觸頭和下隔離刀閘組成,實現上、下隔離開關隔離或導通的三相上、下隔離刀閘由隔離操作主軸操控傳動機構I相對上、下靜觸頭進行上、下直線軌跡運動的接觸導通或隔離;與上、下隔離開關組合的斷路器真空滅弧室由斷路器操作主軸操控傳動機構II實現分、合閘;每相上隔離刀閘通過上過渡觸座和上導電板與真空滅弧室的靜觸頭電接觸,真空滅弧室的動觸頭通過軟連接、下導電板和下過渡觸座與下隔離刀閘電接觸;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底架為水平安裝,其上固定著三相絕緣套管,每相絕緣套管內隔三個容腔,三個容腔分別設置組合的上隔離開關、下隔離開關和斷路器真空滅弧室;b、所述的三相上隔離刀閘由一根上絕緣橫桿支撐并固定,三相下隔離刀閘由一根下絕緣橫桿支撐并固定。
所述的傳動機構I包括對稱設置在隔離操作主軸兩端的鏈輪副,輸出端鏈輪軸上設有與其同步回轉的齒輪,該齒輪與相向運行的一對齒條板嚙合,一對齒條板的上、下端分別與上絕緣橫桿和下絕緣橫桿相固定,并在導向機構導向下作同步相向運行。
所述的導向機構包括固定在兩側齒條板上的一對滾輪,該滾輪滑動配裝在底架側板和機構箱內側板的導向槽中。
所述的傳動機構II包括連接在斷路器操作主軸上的拐臂,該拐臂與內設超程彈簧的絕緣拉桿、導向套、拐臂、導向桿逐級鉸接相連,導向桿與動觸頭連接。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了水平安裝的底板和穿墻式安裝的三相絕緣套管,每相絕緣套管有三個容腔,每一容腔內組合安裝了上、下隔離開關和斷路器真空滅弧室,使三者集成一體,同時,三相上隔離刀閘和下隔離刀閘只由一根上絕緣橫桿和一根下絕緣橫桿分別支撐,并由一根隔離操作主軸同時使上、下隔離開關完成導通或隔離。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使結構更簡單、更緊湊,零部件減少,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組合在開關柜內使用時,更顯得體積小、占用空間小,斷路器在上、下隔離開關處于隔離狀態時,可像抽屜一樣獨立抽出進行維修或更換,區分母線室、斷路器室、電纜室三個功能單元無需復雜的連接母線。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隱藏了上、下絕緣座和上、下靜觸頭)。
圖2為本實用新型分閘狀態剖視圖(只顯示一相)。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上、下隔離開關合閘狀態剖視圖(只顯示一相并包含傳動機構II)。
圖4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圖(只顯示一相并包含傳動機構I)。
圖5為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開關柜布局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再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5所示,帶上下隔離的真空開關,其包括相固定的機構箱8和底架1,機構箱內設二個動力源,分別驅動隔離操作主軸32和斷路器操作主軸18。底架1呈水平安裝,其端部的側板和機構箱內側板與其垂直并固連一體。底架上固定著穿墻式安裝的三相絕緣套管5,每相絕緣套管內隔三個容腔,三個容腔分別設置組合的上隔離開關、下隔離開關和斷路器真空滅弧室16。
上隔離開關由安裝在上絕緣座11上的上靜觸頭12和上隔離刀閘7組成;下隔離開關由安裝在下絕緣座28中的下靜觸頭27和下隔離刀閘10組成。實現上、下隔離開關導通或隔離由一根隔離操作主軸32操控,經傳動機構I驅動三相上、下隔離刀閘相對上、下靜觸頭進行上、下直線軌跡運動而接觸導通或隔離。三相上隔離刀閘7由一根上絕緣橫桿6支撐并固定;三相下隔離刀閘10由一根下絕緣橫桿9支撐并固定。
與上、下隔離開關組合的斷路器真空滅弧室16由靜觸頭15和動觸頭23組成,由斷路器操作主軸18驅動,經傳動機構II驅動動、靜觸頭的分、合閘。
每相上隔離開關的上隔離刀閘7通過上過渡觸座13和上導電板14與真空滅弧室的靜觸頭15始終電接觸,真空滅弧室的動觸頭23通過軟連接25、下導電板26和下過渡觸座29始終與下隔離刀閘10電接觸。
所述的傳動機構I如圖4所示,包括對稱設置在隔離操作主軸32兩端的由鏈輪和鏈條組成的鏈輪副31,在輸出端鏈輪軸上設有與其同步回轉的齒輪30,該齒輪與相向運行的以導向機構為導向的一對齒條板2嚙合,一對齒條板的上、下端分別與上絕緣橫桿6和下絕緣橫桿9端部相固定,一對齒條板的相向運行帶動上絕緣橫桿和下絕緣橫桿同步相向運行,進而驅動上隔離刀閘和下隔離刀閘分別插入上靜觸頭和下靜觸頭而導通,反之隔離。所述的導向機構包括固定在兩側齒條板2上的一對滾輪4,該滾輪滑動配裝在底架側板和機構箱內側板的導向槽3中并沿著導向槽滑移導向。
所述的傳動機構II如圖2所示,包括焊固在斷路器操作主軸18上的拐臂17,該拐臂與內設超程彈簧20的絕緣拉桿19、導向套21、拐臂22、導向桿24逐級鉸接相連,導向桿與動觸頭23連接。
當開關電路需要導通合閘時,先通過機構箱內動力驅動隔離操作主軸,使上、下隔離開關的上、下隔離刀閘插入上、下靜觸頭內。如圖3所示,隔離開關處于合閘導通狀態,此時,當斷路器真空滅弧合閘,電流由上靜觸頭12、上隔離刀閘7、上過渡觸座13、上導電板14、靜觸頭15、動觸頭23、軟連接25、下導電板26、下過渡觸座29、下隔離刀閘10、下靜觸頭27形成電路輸出電流。
當開關電路需要隔離分閘時,反向操縱隔離操作主軸,使上、下隔離刀閘脫離上、下靜觸頭,電路即處于隔離分閘狀態,如圖2所示。
本實用新型應用于開關柜時,自然形成上、 中、下三個功能區域母線室33、斷路器室34、電纜室35,如圖5所示,大大簡化了各功能單元的連接母線,當上、下隔離開關分閘后,整個斷路器即可抽出維修、更換。
權利要求1.一種帶上下隔離的真空開關,其包含機構箱(8)和底架(1);構成三相的上隔離開關由安裝在上絕緣座(11)的上靜觸頭(12)和上隔離刀閘(7)組成,下隔離開關由安裝在下絕緣座(28)的下靜觸頭(27)和下隔離刀閘(10)組成,實現上、下隔離開關隔離或導通的三相上、下隔離刀閘由隔離操作主軸(32)操控傳動機構I相對上、下靜觸頭進行上、下直線軌跡運動的接觸導通或隔離;與上、下隔離開關組合的斷路器真空滅弧室(16)由斷路器操作主軸(18)操控傳動機構II實現分、合閘;每相上隔離刀閘(7)通過上過渡觸座(13)和上導電板(14)與真空滅弧室的靜觸頭(15)電接觸,真空滅弧室的動觸頭(23)通過軟連接(25)、下導電板(26)和下過渡觸座(29)與下隔離刀閘(10)電接觸;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底架(1)為水平安裝,其上固定著三相絕緣套管(5),每相絕緣套管內隔三個容腔,三個容腔分別設置組合的上隔離開關、下隔離開關和斷路器真空滅弧室;b、所述的三相上隔離刀閘(7)由一根上絕緣橫桿(6)支撐并固定,三相下隔離刀閘(10)由一根下絕緣橫桿(9)支撐并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上下隔離的真空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I包括對稱設置在隔離操作主軸(32)兩端的鏈輪副(31),輸出端鏈輪軸上設有與其同步回轉的齒輪(30),該齒輪與相向運行的一對齒條板(2)嚙合,一對齒條板(2)的上、下端分別與上絕緣橫桿(6)和下絕緣橫桿(9)相固定,并在導向機構導向下作同步相向運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上下隔離的真空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向機構包括固定在兩側齒條板(2)上的一對滾輪(4),該滾輪滑動配裝在底架側板和機構箱內側板的導向槽(3)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上下隔離的真空開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II包括連接在斷路器操作主軸(18)上的拐臂(17),該拐臂與內設超程彈簧(20)的絕緣抗桿(19)、導向套(21)、拐臂(22)、導向桿(24)逐級鉸接相連,導向桿(24)與動觸頭(23)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帶上下隔離的真空開關,包括機構箱和底架,在水平裝的底架上穿墻式固定三相絕緣套管,每相絕緣套管內隔三個容腔,三個容腔分別設上隔離開關、下隔離開關和斷路器真空滅弧室,三相上、下隔離刀閘分別由一根上絕緣橫桿和一根下絕緣橫桿支撐,通過一根隔離操作主軸經傳動機構I同時使上、下隔離刀閘導通或隔離,由斷路器操作主軸操控經傳動機構II實現真空滅弧室分、合閘。本實用新型將上、下隔離開關和斷路器真空滅弧室集成一體,由一根隔離操作主軸同時完成上、下隔離開關的導通或隔離,結構更簡單、緊湊,零部件少有利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組合在開關柜使用時,不占空間,便于斷路器抽出維修更換。
文檔編號H01H33/66GK2916908SQ20062010471
公開日2007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6年6月12日
發明者朱佩龍 申請人:寧波天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