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微動開關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微動開關結構,尤指一種改變配置形態,使組裝后的空間較為集中,以具有整體高度降低、組成構件減少及縮小所需空間的微動開關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公知的微動開關結構6,如圖11所示,它是利用一按壓點61來控制電路的單向導通或單向隔離,因此,若欲將該微動開關6應用于一具有雙向作動的機具(例如線性制動器)時,如圖12所示,則必須利用二微動開關6以上、下堆疊的方式并分別配合一上凸輪7與一下凸輪8的凸出部71、81,才能達到控制該機具作雙向的作動。
操作時,它是通過一軸9與一齒輪組91間的連動關系,以帶動該上凸輪7與該下凸輪8,例如當該上凸輪7的凸出部71順時針碰觸上方的微動開關6的按壓點61時,即表示該軸9順時針方向的動作停止,繼而產生逆時針方向轉動,此時,該下凸輪8的凸出部81碰觸下方的微動開關6的按壓點61時,則表示該軸9逆時針方向的動作停止,如此,即可達到以二微動開關6來控制機具作動的功用。
但是,操作上卻有下列的缺失1·高度較高因二微動開關是以上、下堆疊的方式設置,使得整體的高度較高。
2·保養不易由于必須使用二微動開關,相對地,與各該微動開關相配合的構件也較多,使得保養上較為不易。
3·所占空間大由于各該微動開關是采用上、下堆疊設置,因此,在組裝上需具有較大的空間。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微動開關結構,它是將原本必須利用二微動開關才能控制的動作,利用改變微動開關的配置方式,進而改由一微動開關來控制,以達到降低高度的功用。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將原本公知上、下堆疊的微動開關,改為利用一控制元件來控制分別位于該控制元件兩側的作動單元,以控制電路的導通或隔離,故本實用新型具有縮減所占空間的功用。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可通過一微動開關即可具有往復控制的作用,使得組成構件大幅減少,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易于保養的功用。
為達到前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是包括一本體,它具有一容置空間,并是由一相對合的一第一殼體與一第二殼體所形成;一控制元件,是設于該容置空間內,該控制元件的一端是凸出于該本體的一側,異于該本體一端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部與一第二接觸部;二作動單元,是分別設于前述的該第一接觸部與該第二接觸部的外側,并定義為一第一作動單元與一第二作動單元。
在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結構中,所述的控制元件是為一撥桿。
在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結構中,所述的第一作動單元是對應該第一接觸部,而該第二作動單元則對應該第二接觸部。
在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結構中,所述的控制元件是為一具穩定段且可以曲線狀切換的撥桿,該撥桿設于該容置空間內,且該控制元件的一端是凸出于該本體的一側,異于該本體的一端伸設有一該本體成樞設狀的穩定段,并于該穩定段鄰近該本體內部頂端向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部與一第二接觸部,且該第一接觸部對應該一第一作動單元,而該第二接觸部則對應一第二作動單元。
在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結構中,所述的控制元件是分別為一第一壓桿與一第二壓桿,各該壓桿均具有一接觸部,且該第一壓桿的一側設有一第一作動單元,而該第二壓桿的一側設有該第二作動單元。
在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結構中,所述的第一作動單元包含一第一片體、一支撐片、一彈性元件、一兩側具凸點的擺動片、一靠抵片及一第二片體。
在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結構中,所述的第二作動單元包含一第一片體、一支撐片、一彈性元件、一兩側具凸點的擺動片、一靠抵片及一第二片體,使該第二作動單元與該第一作動單元具有相同的組成構件及相同的連系關系。
在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結構中,所述的第一片體具有一穿孔與一凸出該第一殼體的延伸段,該支撐片是穿經前述第一片體的穿孔,并與該彈性元件相連接,讓該彈性元件一端與支撐片相連接,另一端則連接該擺動片,而該擺動片的兩側分別對應該靠抵片與該第二片體,又該第二片體對應該該凸點具有一凸部,且該第二片體遠離凸部端則凸出于該第一殼體。
在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結構中,所述的彈性元件是為一兩端具鉤部的彈簧。
本實用新型的微動開關結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是利用改變控制元件及作動單元的配置形態,使組裝后的空間較為集中,以具有整體高度降低、組成構件減少及縮小所需空間的微動開關結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動作示意圖之一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動作示意圖之二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之一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之二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11是公知的微動開關結構分解圖圖12是公知的微動開關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10,圖中所示的為本實用新型所選用的實施例結構,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并不受此種結構的限制。
本實施例的微動開關結構,如圖1及圖2所示,它是包括一本體1,它具有一容置空間11,且由一相對合之一第一殼體12與一第二殼體13所形成;一控制元件2,于本實施例中,它是為一撥桿且是設于該容置空間11內,該控制元件2的一端是凸出于該本體1的一側,異于該本體1一端的兩側則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部21與一第二接觸部22;二作動單元3,是分別設于前述的該第一接觸部21與該第二接觸部22的外側,并分別定義為一第一作動單元31與一第二作動單元32,且該第二作動單元32是與該第一作動單元31具有相同的組成構件及相同的連系關系,于本實施例中,該第一作動單元31是對應該第一接觸部21,而該第二作動單元32則對應該第二接觸部22。
該第一作動單元31是包含一第一片體311、一支撐片312、一彈性元件313、一兩側具凸點的擺動片314、一靠抵片315及一第二片體316,其中,該第一片體311是與一電源端(圖中未示)作電性連接,并具有一穿孔311a與一凸出該第一殼體12的延伸段311b;該支撐片312是穿經前述第一片體311的穿孔311a,并與該彈性元件313相連接;該彈性元件313是為一兩端具鉤部的彈簧,讓它一端與該支撐片312相連接,另一端則連接該擺動片314,且該擺動片314的兩側分別對應該靠抵片315與該第二片體316,又該第二片體316也可與一電源端(圖中未示)作電性連接,并對應該凸點具有一凸部316a,且該第二片體316遠離凸部端則凸出于該第一殼體12。
而該第二作動單元32與該第一作動單元31相同包含一可作電性連接的第一片體321、一支撐片322、一彈性元件323、一兩側具凸點的擺動片324、一靠抵片325及一第二片體326,其中,該第一片體321具有一穿孔321a與一凸出該第一殼體12的延伸段321b;該支撐片322是穿經前述第一片體321的穿孔321a,并與該彈性元件323相連接;該彈性元件323是為一兩端具鉤部的彈簧,讓它一端與該支撐片322相連接,另一端則連接該擺動片324,且該擺動片324的兩側分別對應該靠抵片325與該第二片體326,又該第二片體326也可與一電源端(圖中未示)作電性連接,并對應該凸點具有一凸部326a,且該第二片體326遠離凸部端則凸出于該第一殼體12。
常態下該控制元件2是位于本體1的中間位置處,請參閱圖2;當該控制元件2往左邊切換時,該第一接觸部21將推抵該第一作動單元31的該支撐片312向左移動,進而連動該彈性元件313,使設于該彈性元件313另一端的擺動片314也會向左靠抵,讓該擺動片314的凸點可向左碰觸該靠抵片315,如圖3所示。
反之,如圖4所示,當該控制元件2往右邊切換時,該第二接觸部22將推抵該第二作動單元32的支撐片322向右移動,進而連動該彈性元件323,使設于該彈性元件323另一端的擺動片324也會向右靠抵,讓該擺動片324的凸點可向右碰觸該靠抵片325。
如此,即可通過該控制元件2來控制一線性機具(圖中未示)電路的導通或隔絕,進而具有往復控制的作用,以達到降低高度的功用。
當該微動開關的本體1運用于該線性機具時,如圖5所示,該微動開關可配合一外周具二凸出部411的驅動件41來產生往復控制的作用,且各該凸出部411于本例中是為相對設置,它操作方式是分別利用各該凸出部41以將該控制元件2向左或向右切換,也或配合各別具有一凸出部421的二驅動件42,如圖6所示;由此,均可達到往復控制的功用。
因此,本實用新型與公知的用來作往復控制的微動開關相較,本實用新型將原本必須利用二微動開關才能控制的動作,利用改變微動開關的配置方式,進而改由一微動開關來控制,以達到降低高度的功用。
其次,將原本公知上、下堆疊的微動開關,改為利用一控制元件來控制分別位于該控制元件兩側的作動單元,以控制電路的導通或隔絕,故本實用新型具有縮減所占空間的功用。
再者,本實用新型可通過一微動開關即可具有往復控制的作用,使得組成構件大幅減少,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易于保養的功用。
當然,本實用新型仍存在許多例子,其間僅細節上的變化,請參閱圖7及圖8,它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其中,該控制元件2A于本實施例中是為一具穩定段23A的撥桿且設于該容置空間11A內,該控制元件2A的一端是凸出于該本體1A的一側,異于該本體1A的一端伸設有與該本體1A成樞設狀的穩定段23A,并于該穩定段23A鄰近該本體1A內部頂端向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部21A與一第二接觸部22A,使該控制元件2A可以曲線狀的路徑向左或向右切換,并于該第一接觸部21A的一側設有一第一作動單元31A,而該第二接觸部22A的一側設有該第二作動單元32A如此,也可具有上述的功用。
如圖9及圖10所示,它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其中,該控制元件2B是為二壓桿,于此分別定義為一第一壓桿21B與一第二壓桿22B,各該壓桿21B、22B均具有一接觸部211B、221B,且該第一壓桿21B的一側設有一第一作動單元31B,而該第二壓桿22B的一側設有該第二作動單元32B。
使用時,當該第一壓桿21B向下按壓時,該接觸部211B將推抵該第一作動單元31B的支撐片312B向下移動,進而連動該彈性元件313B,使設于該彈性元件313B另一端的擺動片314B會向上靠抵,讓該擺動片314B的凸點可向上碰觸該靠抵片315B。反之,當該第二壓桿22B向下按壓時,該接觸部221B將推抵該第二作動單元32B的支撐片322B向下移動,進而連動該彈性元件323B,使設于該彈性元件323B另一端的擺動片324B會向上靠抵,讓該擺動片324B的凸點可向上碰觸該靠抵片325B,同樣可達到上述的功用。
權利要求1.一種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它是包括一本體,它具有一容置空間,并是由一相對合的一第一殼體與一第二殼體所形成;一控制元件,是設于該容置空間內,該控制元件的一端是凸出于該本體的一側,異于該本體一端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部與一第二接觸部;二作動單元,是分別設于前述的該第一接觸部與該第二接觸部的外側,并定義為一第一作動單元與一第二作動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元件是為一撥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作動單元是對應該第一接觸部,而該第二作動單元則對應該第二接觸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元件是為一具穩定段且可以曲線狀切換的撥桿,該撥桿設于該容置空間內,且該控制元件的一端是凸出于該本體的一側,異于該本體的一端伸設有一該本體成樞設狀的穩定段,并于該穩定段鄰近該本體內部頂端向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部與一第二接觸部,且該第一接觸部對應該一第一作動單元,而該第二接觸部則對應一第二作動單元。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元件是分別為一第一壓桿與一第二壓桿,各該壓桿均具有一接觸部,且該第一壓桿的一側設有一第一作動單元,而該第二壓桿的一側設有該第二作動單元。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作動單元包含一第一片體、一支撐片、一彈性元件、一兩側具凸點的擺動片、一靠抵片及一第二片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作動單元包含一第一片體、一支撐片、一彈性元件、一兩側具凸點的擺動片、一靠抵片及一第二片體,使該第二作動單元與該第一作動單元具有相同的組成構件及相同的連系關系。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作動單元包含一第一片體、一支撐片、一彈性元件、一兩側具凸點的擺動片、一靠抵片及一第二片體。
9.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作動單元包含一第一片體、一支撐片、一彈性元件、一兩側具凸點的擺動片、一靠抵片及一第二片體,使該第二作動單元與該第一作動單元具有相同的組成構件及相同的連系關系。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作動單元包含一第一片體、一支撐片、一彈性元件、一兩側具凸點的擺動片、一靠抵片及一第二片體。
11.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作動單元包含一第一片體、一支撐片、一彈性元件、一兩側具凸點的擺動片、一靠抵片及一第二片體,使該第二作動單元與該第一作動單元具有相同的組成構件及相同的連系關系。
12.根據權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片體具有一穿孔與一凸出該第一殼體的延伸段,該支撐片是穿經前述第一片體的穿孔,并與該彈性元件相連接,讓該彈性元件一端與支撐片相連接,另一端則連接該擺動片,而該擺動片的兩側分別對應該靠抵片與該第二片體,又該第二片體對應該該凸點具有一凸部,且該第二片體遠離凸部端則凸出于該第一殼體。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動開關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元件是為一兩端具鉤部的彈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動開關結構,它是包括一本體,它具有一容置空間,并是由一相對合的一第一殼體與一第二殼體所形成;一控制元件,是設于該容置空間內,該控制元件的一端是凸出于該本體的一側,異于該本體一端的兩側分別具有一第一接觸部與一第二接觸部;二作動單元,是分別設于前述的該第一接觸部與該第二接觸部的外側。它是利用改變控制元件及作動單元的配置形態,使組裝后的空間較為集中,以具有整體高度降低、組成構件減少及縮小所需空間的微動開關結構。
文檔編號H01H15/24GK2877019SQ20062000209
公開日2007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9日 優先權日2006年2月9日
發明者陳明敏 申請人:捷世達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