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小型化的多頻天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小型化的多頻天線,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立體繞折架構并能在不同頻段的輻射部分間有效利用相互耦合的特性以增進天線特性的小型化多頻單極(monopole)天線。
背景技術:
在現代化信息社會中,各種無線通訊網絡已經成為社會大眾交換語音或文字信息、數據、資料、音像檔案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存取這些以無線電磁波攜載信息的無線通訊網絡需要利用天線,因此,天線的研發也成為現代信息廠商的重點之一。為了讓使用者能更方便地整合存取多種不同的無線通訊網絡,較佳的天線設計應能以單一天線涵蓋不同無線通訊網絡所要求的各種頻段。另外,為了實現更小體積、方便使用者隨身攜帶的無線通訊裝置(如手機、個人數字助理,即PDA),天線的體積尺寸也應該盡可能地縮減,以將天線整合入便攜式通訊裝置中。
在現行的技術中,現有的天線多是以平面倒F天線(PIFA,PlanarInverted-F Antenna)來作為無線通訊網絡存取的天線。請參考圖1,圖1為現有天線的示意圖。圖1中的天線20即為典型的平面倒F天線。平面倒F天線通常以平面輻射部與基板平面協同激發電磁波的振蕩。另外,在中國臺灣發明公報公開號200419843(對應美國專利US 6930640號)中也披露了一種平面倒F天線。不過,當此種天線要作為多頻天線應用時,其平面輻射部需要占用大尺寸的平面面積,而輻射平面與基板平面間的距離d0(圖1)與天線的頻率/頻寬有關,故也不能任意調整。因此,現有的此種天線架構所占用的體積不能有效縮減,難以適應小型化與多頻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較佳的天線/天線架構,其可有效縮減天線體積,并可在單一天線中整合多種不同無線通訊網絡所使用的各種頻段,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獲得較佳的小型化多頻天線。
可實現本發明目的的天線具有以下特征。本發明的天線可設有連接部分、低頻輻射部分和高頻輻射部分。連接部分設有信號饋點,用來接受信號饋入/饋出;低頻輻射部分主要用來激發/輻射低頻頻段的無線電電磁波;高頻輻射部分則主要用來激發高頻頻段的無線電電磁波。低頻輻射部分(可視為第一輻射部分)與高頻輻射部分(可視為第二輻射部分)分別設置于連接部分的相異兩側。低頻輻射部分可以在多個轉折處轉折為多個分段,高頻輻射部分則可在一轉折處轉折為兩分段。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中,低頻輻射部分較長,低頻輻射部分在立體空間中沿著兩個不平行平面繞折為三個主要分段。高頻輻射部分較短,其可沿一平面繞折為兩分段。而低頻輻射部分的一個分段(譬如,低頻輻射中的終端分段,也就是在低頻輻射部分中從連接部分起延伸最遠的分段)可以與高頻輻射部分的一個分段(譬如,高頻輻射中的終端分段,也就是在高頻輻射部分中從連接部起延伸最遠的分段)互相平行,使這兩個平行分段間的輻射特性得以相互耦合,以增進本發明多頻天線的頻寬與整體特性。
由于低頻輻射部分的立體繞折架構,故高頻輻射部分中的終端分段與低頻輻射部分中的終端分段不僅共平面而且還具有最小距離。換句話說,高頻輻射部分中的終端分段與低頻輻射部分中各其它分段間的距離均大于兩終端分段間的距離,使兩終端分段間的電磁耦合程度最高。另外,由于立體架構,低頻輻射部分中至少有一個分段與高頻輻射部分中的各分段不共面。因為本發明天線采用了此種立體繞折架構,故本發明天線的體積能有效縮減,以實現小型化、小體積的天線,從而滿足現代便攜式通訊裝置的體積需求。譬如說,當要支持GSM{用于移動通訊的全球系統(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850/900的通訊網絡的頻段時,原本需要9公分左右長度的輻射導體,但由于本發明低頻輻射部分的立體繞折架構,故采用本發明天線僅需以3公分左右(或更短)的分段就能支持低頻GSM850/900的無線通訊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本發明在低頻輻射部分與高頻輻射部分間的耦合設計,故本發明能利用兩者間的耦合關系來增進本發明天線的整體特性(如頻寬等等)。在低頻輻射部分與高頻輻射部分間的相互耦合可將低頻輻射部分的倍頻諧波(harmonic)耦合至高頻輻射部分,使本發明天線能振蕩出諧波高頻頻段,而兩輻射部分的耦合可將兩輻射部分互耦(或自耦)的等效電容、電感耦合在一起,減少本發明天線在頻域特性的Q因子(Quality factor),使諧波高頻頻段與高頻輻射部分本身所能激發出的高頻頻段能合成在一起,在高頻范圍內中形成寬頻的可用頻帶,使本發明不僅能支持低頻頻段的無線通訊,也能以高頻頻段的寬頻帶來支持高頻頻段的無線通訊。
一般而言,在高頻與低頻輻射部分間的相互耦合原本互相干擾,但在本發明中,由于巧妙地利用了此種相互耦合,以此種耦合來合成、加寬本發明在高頻的頻寬,使這種互相干擾反而成為本發明增進天線特性的助力。由此引伸而出的是,若需要微調(fine-tune)本發明天線特性(譬如,可用頻段的中心頻率、頻寬等等),就可在低頻/高頻輻射部分中改變兩終端分段間的距離,使兩者間的互耦程度有所改變,進而可對本發明天線的整體特性受控地改變。若以實例說明,本發明可在低頻/高頻輻射部分中利用3公分左右(或更短)的各分段來順利支持五種不同頻段,包括GSM 850/900、GSM 1800/1900和WCDMA(Wide-band CDMA,CDMA為Code-DivisionMultiple Access))2100等五種不同頻段。
在本發明一優選實施方式中,天線的連接部分與各輻射部分可用均勻(uniform)截面的導體直接繞折而成,譬如以圓截面的金屬銅線(或漆包線)直接繞折而成。當然,本發明天線也可用其它方式來實現,譬如以壓條(stamp)的扁平金屬條繞折而成。
圖1為現有天線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天線一實施方式的示意圖;圖3至圖6示出了圖2所示天線的各個不同部分;圖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天線通過高/低頻輻射部分的相互耦合所合成出的頻率特性;圖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天線所能實現的電壓駐波比;圖9為將圖2所示的天線組裝于電路板上的示意圖;圖10為將圖2所示的天線組裝于固定具上的示意圖;圖11為將圖2所示的天線以嵌合方式組裝于電路板上的示意圖;圖12至圖17分別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天線的各種不同實施方式。
附圖標記說明10、20、30、40、50、60、70、80 天線22、28 電路板24、26 固定具L、H、La-Lf、Ha-Hf 輻射部分CP、CPa-CPf連接部分L1-L5、H1-H2 分段L1p-L4p、H1p 轉折處d0、d、da、db 距離S、Sa-Sf 信號饋點f0-f3 頻率P1-P3 平面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2,圖2以不同角度的視圖示意地示出了本發明天線20的一實施方式。本發明天線20可為單極天線,其設有連接部分CP、低頻輻射部分L及高頻輻射部分H,以使本發明天線20能發揮多頻天線的功能,支持多種不同頻段的無線通訊需求。如圖2所示,本發明天線20可由均勻截面的導體(譬如,圓形截面的金屬銅線)繞折而成,其低頻輻射部分L及高頻輻射部分H分別從連接部分CP的相異(相對)兩端開始延伸,并形成三維立體繞折結構。連接部分CP可由其信號饋點S接受電子信號的饋入/饋出,低頻輻射部分L及高頻輻射部分H則主要用來激發低頻頻帶及高頻頻帶的輻射特性,使本發明天線20能兼顧低頻頻段與高頻頻段的無線通訊需求。如圖2中示意地示出的那樣,在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低頻輻射部分L延伸較長,其可在立體空間中沿兩個不平行平面而在多個轉折處轉折為多個分段,高頻輻射部分H延伸較短,其可在一轉折處轉折為兩分段。
延續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請繼續參考圖3至圖6。圖3至圖6更明確地示意和表示出本發明天線20的各部分結構。如圖3、圖4所示,天線20的低頻輻射部分L沿兩個不平行平面P1、P2(圖3)繞折,在各轉折處L1p至L4p轉折為各分段L1至L5(圖4),也就是三個主要(較長)的分段L1、L3、L5與各個較短的分段L2、L4。在低頻輻射部分L的各分段L1至L5中,由連接部分CP沿輻射部分L延伸最遠的分段就是分段L5,故分段L5可視為低頻輻射部分L的終端分段。另外,如圖5、圖6所示,天線20的高頻輻射部分H可沿平面P3繞折(圖6),在轉折處H1p轉折出兩共面分段H1、H2(圖5)。在高頻輻射部分H的各分段中,由連接部分CP開始沿輻射部分H延伸最遠的分段是分段H2,故分段H2可視為高頻輻射部分H的終端分段。從圖6中可看出,在本發明天線的立體架構下,除了終端分段L5可和高頻輻射部分H的各分段(H1、H2)分布于同一面(同一平面)之外,低頻輻射部分L的其它各分段(L1至L4)中至少有一分段會和高頻輻射部分不共面(分布于不同的平面)。因為本發明天線采用了此種立體繞折架構,故本發明天線的體積能有效縮減,以實現天線的小型化,并滿足現代便攜式通訊裝置的小體積需求。
如圖6所示出的那樣,在本發明天線20的立體繞折結構下,低頻輻射部分L的終端分段L5與高頻輻射部分H的終端分段H2兩者間隔距離為d且相互平行。相較之下,終端分段H2與低頻輻射部分L的其它分段(如分段L1、L3)的距離均大于距離d。使低頻輻射部分與高頻輻射部分的兩終端分段相互接近、相互平行,本發明就可利用低頻輻射部分與高頻輻射部分的相互耦合來增進本發明天線的整體特性。為進一步說明本發明運用此相互耦合的原理,請參考圖7。圖7通過本發明天線的頻域特性來說明本發明運用高/低頻輻射部分相互耦合的原理。圖7的橫軸為頻率,縱軸則是頻域特性的大小。譬如,縱軸可以是電壓駐波比VSWR(Voltage Standing WaveRatio)。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那樣,電壓駐波比在頻域的局部低點(local minimum)可代表天線的可用頻段,故電壓駐波比常用來表現天線的輻射特性(尤其是在頻域的輻射特性)。
如圖7所示,若僅考慮低頻輻射部分,天線的低頻輻射部分會以較長的長度而在低頻頻段(也就是頻率f0附近)激發出低頻的局部低點(在圖7中以虛線繪示)。同理,若僅有高頻輻射部分,天線則會因高頻輻射部分的較短長度而在頻率f2附近的高頻頻段激發出局部低點(同樣以虛線代表)。一般來說,此高頻頻段的頻寬難以用來同時支持不同的高頻通訊工作頻帶需求(2G/3G應用)。不過,正如前面所討論過的那樣,本發明天線架構特意在天線的低頻輻射部分與高頻輻射部分間建立較強的相互耦合,故本發明可利用此相互耦合來增進天線的整體特性。此相互耦合主要可引發兩種效應,首先,低頻/高頻輻射部分的相互耦合可促進低頻輻射部分的倍頻諧波(harmonic)耦合,在倍頻諧波處激發出一局部低點。如圖7所示,低頻輻射部分的2倍頻諧波可在頻率f1處形成另一局部低點(也就是說,頻率f1約為頻率f0的兩倍),可協助擴展高頻頻段的可用頻寬。
另外,低頻/高頻輻射部分的相互耦合也可在天線的不同分段間形成等效互耦/自耦的電感、電容,而這些電感、電容效應可適當地降低天線的Q因子(Quality factor),使天線頻域特性的頻寬增加。如圖2至圖6所示,天線20的各分段L1、L3、L5與分段H2之間都會有互相耦合所產生的互耦電容,各分段也會相互形成互耦/自耦的等效電感(譬如,在轉折處),而這些電感、電容效應就能降低天線20的Q因子。正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那樣,Q因子越高則頻寬越小,故Q因子的降低就會在頻域反映為頻寬的增加。如圖7中用實線表示的曲線所示,由于本發明可利用相互耦合來擴展頻寬,故在頻率f1、f2的局部低點就可因Q因子減少而擴展并相互結合,以在高頻合成一寬頻的可用頻帶,足以支持各種不同的高頻無線通訊需求。
一般而言,在高頻與低頻輻射部分間的相互耦合原本是互相干擾的,但在本發明中,巧妙地利用了此種相互耦合,以此種耦合來合成、加寬本發明能在高頻的頻寬,使此種互相干擾反而成為本發明增進天線特性的助力。由此引伸而出的是,當需要微調(fine-tune)本發明天線的整體特性(譬如,可用頻段的中心頻率、頻寬等等)時,就可在低頻/高頻輻射部分中改變兩終端分段間的距離(也就是圖6中的距離d),使兩者間的互耦程度有所改變,進而可對本發明天線的整體特性受控地進行調整。譬如,若要增加距離d(圖6),可適當縮短分段H1的長度(圖5),減少兩終端分段間的相互耦合。
就實例來說,本發明可在低頻/高頻輻射部分中利用3公分左右(或更短)的各分段來廣泛支持現行的五種不同頻段,包括GSM 850/900、GSM1800/1900與WCDMA(Wide-band CDMA,CDMA為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2100等五種頻段。正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那樣,當要支持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850/900通訊網絡的低頻頻段時,原本需要長度為9公分左右的低頻輻射導體,而在本發明中,由于低頻輻射部分的立體繞折架構,故天線僅需以3公分左右(或更短)的分段就能支持低頻GSM 850/900的無線通訊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本發明運用低頻/高頻輻射部分的相互耦合,在高頻頻段所擴展出的寬廣頻寬則能完全支持GSM 1800/1900與WCDMA 2100的高頻頻段。具體情形請參考圖8。利用圖2所示的天線架構設計,本發明天線可具體實現圖8中的頻域特性。圖8的橫軸為頻率,縱軸則為電壓駐波比的大小。從圖8中可看出,本發明天線可在低頻頻帶支援低頻的GSM 850/900,而本發明在高頻頻帶的寬頻帶則可涵蓋GSM 1800/1900以及WCDMA 2100的所有需求,以同一天線支持五種不同頻段的無線通訊需求,實現多頻天線的功能。
由于本發明天線具有小體積與高頻寬支持度,本發明天線可廣泛運用于各種便攜式通訊裝置,如運用于手機、個人數字助理(即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或筆記本型計算機等等中。請參考圖9,延續圖2至圖6中的例子,圖9示出的是將本發明天線20安裝于電路板22上的情形。天線20上的信號饋點可連接于電路板22(譬如,印刷電路板)上的對應電路,以接受電子信號的饋入/饋出。將本發明天線實際安裝于通訊裝置上時,可將本發明天線配合其它的固定具來安裝。請參考圖10,圖10以不同角度的視圖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發明天線20配合固定具24的組裝情形。固定具24可由介質材料(即,非導電材料,如塑料等等)制成。如圖10所示,固定具24上設有各種孔洞、溝槽以與本發明的天線架構配合。將固定具24與天線20組裝在一起后,就能將它們方便地裝置于電路板(圖10中未繪出)上。譬如,固定具24上可具有卡榫、螺釘孔等結構,以將天線/固定具的組合安裝于電路板上。固定具24不僅可用來固定/保護天線20的立體架構,也可用來支撐通訊裝置中的其它子機構(譬如,攝影鏡頭等)。固定具24本身的材料可能對天線20的整體特性有影響,但正如前面所討論過的那樣,可通過調整低頻/高頻輻射部分之間的距離d(圖6)來對本發明的天線特性進行微調,補償固定具24所導致的影響。反之,亦可通過固定具24的介質材料的調整和變換,影響、改變或調整天線的頻域特性或其它輻射特性(如輻射場型等等)。
除了以圖9的型態將本發明天線安裝于電路板的表面外,由于本發明天線的立體架構,也可配合固定具將本發明天線安裝于電路板的側面,更進一步地減小天線安裝所需的空間。請參考圖11,圖11示出的是本發明天線20配合固定具26以嵌合方式被安裝于電路板28上的情形。如圖11所示,固定具26上的相關結構可與電路板28的厚度相對應,以利用嵌合的方式將天線20安裝于電路板28的一側,使天線20的立體結構可嵌入、分布于電路板的相異兩側(也就是可使天線20的不同分段分別分布于電路板28的相異兩側面),從而可減小天線安裝所需的空間。
在圖2(至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是以均勻截面(圓形截面)的導體架構出本發明的天線。延續本發明天線的架構設計,也可利用其它種類的導體來架構本發明的天線。請參考圖12,圖12為本發明天線另一實施方式30的示意圖。如圖12所示,天線30可用壓條(stamp)的扁平金屬條繞折而成。與圖2所示的天線20相似,圖12所示的天線30同樣具有連接部分CPa(以Sa為信號饋點)、低頻輻射部分La與高頻輻射部分Ha,以利用本發明的技術原理實現單極多頻天線。同樣,低頻輻射部分La與高頻輻射部分的終端分段間距離da可用來調整天線30的輻射特性。
請參考圖13,圖13以不同角度的視圖示意地示出了本發明天線的又一實施方式40。與圖12所示的天線30類似,圖13所示的天線40同樣是用扁平金屬條繞折出連接部分CPb(以Sb為信號饋點)和低頻輻射部分Lb/高頻輻射部分Hb。不同的是,天線40的各個主要分段(較長的分段)沿曲面分布而略呈彎曲型。不過,低頻輻射部分Lb與高頻輻射部分Hb的終端分段還是可在同一曲面上相互平行,以增進互相耦合的程度。調整兩者之間的距離db就可改變兩者的耦合程度,微調天線40的特性。
請參考圖14、圖15,此兩圖分別示意地示出了本發明天線的另兩種實施方式,也就是天線50、60。在圖14中,天線50亦可區分為連接部分CPc(以Sc為信號饋點)及低頻/高頻輻射部分Lc/Hc。低頻/高頻輻射部分的終端分段以較短距離相互平行以在兩者之間建立較強的相互耦合。在圖15中,天線60也可區分為連接部分CPd(以Sd為信號饋點)及低頻/高頻輻射部分Ld/Hd。低頻輻射部分可以只有一分段,此一分段和高頻輻射部分的終端分段相互平行,以建立主控(dominant)的相互耦合。
請繼續參考圖16、17,此兩圖分別示意地示出了本發明天線的又兩種實施方式,也就是天線70、80。圖16中以不同視圖顯示出了本發明天線70的架構。本發明天線的立體架構不一定要分布于相互直角正交的各個平面上,如圖16所示,天線70的立體折疊架構分布于不成直角的平面之間。天線70亦可區分出連接部分CPe(以Se為信號饋點)以及低頻/高頻輻射部分Le/He,低頻輻射部分Lf沿一平面繞折為多段,兩輻射部分Le、He的終端分段亦相互平行接近,以建立較強的相互耦合。在圖17中,天線80亦具有連接部分CPf及低頻/高頻輻射部分Lf/Hf,其終端分段則和高頻輻射部分的終端分段相互平行接近,以建立較強的相互耦合。
如圖12至圖17的各實施方式所示,本發明天線可用單一導體一體成形(譬如,以均勻截面的金屬直接繞折出連接部分及高頻/低頻輻射部分),可節省加工的時間與成本。當然,本發明天線也可由不同導體組裝形成,譬如,以不同截面的金屬導體分別形成低頻/高頻輻射部分,再通過導體連接部分組裝為天線。
綜上所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單極天線在空間中繞折出立體架構的低頻/高頻輻射部分,以有效縮小整個天線所占用的體積,并且能在低頻/高頻輻射部分之間建立可操控的相互耦合,以利用此相互耦合來增進天線的整體特性與性能(譬如,增加本發明天線在高頻頻段的可用頻寬),使本發明能用單一的小型天線來廣泛支持多種高低不同頻段的無線通訊需求。
以上通過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描述僅用于說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顯然,在不超出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的前提下,可對本發明進行各種改型和變換,凡在本發明范圍內作出的等同變換與修飾,皆應落入所附權利要求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多頻天線,包括一連接部分,其用來接受信號饋入/饋出;一第一輻射部分,其連接于所述連接部分的一端;該第一輻射部分在至少一轉折處轉折為多個分段,且至少有兩分段分別分布于空間中兩個互不平行的面上;及一第二輻射部分,其連接于所述連接部分的另一端,該第二輻射部分設有至少一分段,且該第二輻射部分中至少有一分段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的至少一分段互相平行,致使所述兩個平行分段間的輻射特性能相互耦合,以增進所述多頻天線的頻寬。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二輻射部分中有一給定(given)分段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的終端分段互相平行,以使該兩平行分段間的輻射特性能相互耦合;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的終端分段是從所述連接部分沿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延伸最遠的分段。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二輻射部分的所述給定分段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分的終端分段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給定分段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其它分段間的距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二輻射部分中的所述給定分段是所述第二輻射部分的終端分段;所述第二輻射部分中的終端分段是從所述連接部分沿所述第二輻射部分中延伸最遠的分段。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二輻射部分在至少一轉折處轉折為多個分段。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二輻射部分中的各分段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的終端分段共面。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至少有一分段與所述第二輻射部分中的各分段不共面。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天線為單極天線。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一輻射部分用來輻射低頻頻段的電磁波,所述第二輻射部分用來輻射高頻頻段的電磁波,致使該多頻天線可支持多頻段無線電信號的收發。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一輻射部分與第二輻射部分分別由均勻截面的導體繞折而成。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還包括介質材料的固定具,用來保護所述多頻天線結構或調整該多頻天線的特性。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固定具可使該天線以嵌入式的方式安裝于電路板上,使該多頻天線的不同分段分布于所述電路板的相異兩側面上。
13.一種多頻天線,其包括一連接部分,其用來接受信號饋入/饋出;一第一輻射部分,其連接于所述連接部分的一端;該第一輻射部分在至少一轉折處轉折為多個分段;及一第二輻射部分,其連接于所述連接部分的另一端;該第二輻射部分設有至少一分段,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至少有一分段與該第二輻射部分中的各分段不共面,且該第二輻射部分中至少有一分段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的至少一分段互相平行,使所述兩個平行分段間的輻射特性能相互耦合,以增進該多頻天線的頻寬。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二輻射部分中以一給定分段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的終端分段互相平行,以使所述兩平行分段間的輻射特性能相互耦合;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的終端分段是從所述連接部分沿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延伸最遠的分段。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二輻射部分的所述給定分段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分的終端分段間的距離小于所述給定分段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其它分段間的距離。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二輻射部分中的所述給定分段是該第二輻射部分的終端分段;該第二輻射部分中的終端分段是由所述連接部分沿該第二輻射部分中延伸最遠的分段。
17.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第一輻射部分用來輻射低頻頻段的電磁波,所述第二輻射部分用來輻射高頻頻段的電磁波,使所述多頻天線可支持多頻段無線電信號的收發。
18.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還包括一介質材料的固定具,用來保護所述多頻天線的結構或調整該多頻天線的特性。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多頻天線,其中,所述固定具可使所述天線以嵌入式的方式被安裝于電路板上,使該多頻天線的不同分段分布于所述電路板的相異兩側面。
20.一種多頻天線,其包括一連接部分,其用來接受信號饋入/饋出;一第一輻射部分,其連接于所述連接部分的一端;該第一輻射部分由均勻截面的導體繞折而成,其于至少一轉折處轉折為多個分段;及一第二輻射部分,其連接于所述連接部分的另一端;該第二輻射部分由均勻截面的導體形成并設有至少一分段,且該第二輻射部分中至少有一分段與所述第一輻射部分中的至少一分段互相平行,使所述兩個平行分段間的輻射特性能相互耦合,以增進該多頻天線的頻寬。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小型化的多頻天線。在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本發明天線可用均勻截面的導體繞折形成連接部分、低頻的第一輻射部分與高頻的第二輻射部分。其中,連接部分用來接受信號饋入/饋出,第一輻射部分與第二輻射部分則分別設置于連接部分的兩側。第一輻射部分沿兩平面繞折為三個主要的分段,第二輻射部分則于一平面上繞折為兩分段,且第一輻射部分與第二輻射部分的終端分段互相平行,以使此兩分段的輻射特性能相互耦合,從而可增進本發明多頻天線的整體特性。而立體繞折的架構則可使本發明天線的體積有效縮減。
文檔編號H01Q9/04GK101060197SQ20061007466
公開日2007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21日
發明者陳允達, 周建邦, 謝章浩 申請人: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