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極化電極體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此可極化電極體的電化學電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于各種電子設備的電化學電容器、用于該電化學電容器的可極化電極體以及該可極化電極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關于使用現有的可極化電極的電容器,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平11-154630號及日本專利公開公報2004-186266號等中有所揭示。利用圖6說明現有的電化學電容器10的結構。圖6所示的元件11具有可極化電極體,該可極化電極體包含在內外表面形成有結合層(anchorcoatlayer)的、由鋁箔等構成的集電體12、及貼附在該結合層上的電極片13。元件11是通過在兩層可極化電極體之間夾著隔膜(separator)14的狀態下將兩層可極化電極體巻繞而構成的。電化學電容器10還具有分別連接于兩層可極化電極體而引出的鋁制引線15;將元件11與驅動用電解液(未圖示)一并收納的鋁制金屬殼16;以及封口橡膠17,其具有使從元件11所引出的一對引線15貫通的孔,且被嵌合在金屬殼16的開口部,并通過金屬殼16開口端的加工而進行密封.圖7是表示構成元件11的可極化電極體19的結構的立體圖,圖8是其剖面圖。如圖7與圖8所示,可極化電極體19包含由表面經過粗化的鋁箔等構成的集電體12;形成于集電體12的內外表面的結合層18;及貼附在結合層18上的電極片13。結合層18是由導電碳及粘合劑構成的,其中該導電性碳由石墨或炭黑構成。另外,使用電極片13的理由是因為,在想要通過隔著結合層18將f狀的電極材料涂布到集電體12上而形成電極層時,結合層18中所包含的粘合劑會分解,從而會導致結合層18溶解。因此,通過預先將活性炭、賦予導電性的材料及粘合劑混勻,并將它們粉碎然后進行成形,從而制得薄片狀的電極片13。將這樣制作的電極片13貼到結合層18上。這樣構成的現有電化學電容器,與充電電池相比較輸出密度較大,可瞬時地輸出大電流,因而正在探討有效應用于電動汽車等的動力輔助、不間斷電源裝置等中的情況。因此,期望能進一步提高輸出密度,并且還期望能提高功率密度以及提高在施加連續電壓下的可靠性、對反復充放電循環的耐久性。在這樣的電化學電容器中,對于提高功率密度及輸出密度而言,最有效的方法是集電體的薄化。該集電體的薄化有下述的較大優點通過提高電極層在電池中的占有體積而提高電容,以及通過增加可極化電極體的正對面積而降低內阻。即,通過集電體的薄化可以實現功率密度及輸出密度的提高。另外,在現有的電化學電容器中,為了降低內阻及抑制電容的劣化,使用通過蝕刻而將表面粗化的鋁箔作為集電體。但這樣表面粗化的鋁箔存在以下問題其強度較低,在制造工序中承受不了施加在鋁箔上的張力而會導致出現箔斷裂等,因此難以進行薄化。與此相對,沒有將表面粗化的鋁箔(以下稱作平滑箔)的箔強度較強,所以能夠薄化.然而,由于未進行蝕刻,所以沒有蝕刻坑。因此,電極層與集電體的接觸面積減少、接合強度降低,結果,存在電化學電容器的內阻增大,且可靠性惡化的問題.而且,在現有的電容器中,由于不能直接在結合層18上形成電極層,所以采用了使用電極片13的結構。然而,由于必須制作電極片13,因此導致生產率降低,且在成本方面有較大問題。
發明內容現有技術中存在有以下課題,即在現有技術中,要通過使用平滑箔(plainfoil)作為集電體來而謀求薄化,以此提高功率密度及輸出密度,實現低電阻化及高可靠性,并且通過提高生產率而謀求成本的降低,是極其困難的。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解決這樣的現有問題,提高功率密度與輸出密度,實現低電阻化與高可靠性,進而能夠通過提高生產率而謀求成本降低的可極化電極體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該可極化電極體的電化學電容器。為了解決所述課題,本發明的可極化電極體包含由金屬平滑箔構成的集電體、形成于集電體的至少一個面上的結合層、及形成于結合層或集電體的任一者上的電極層。該結合層包含導電碳及粘合劑。使用石墨化炭黑作為該導電碳。而且,粘合劑中包含從羧甲基纖維素的銨鹽、橡膠系高分子、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異丁烯-馬來酸酑交替共聚物中選擇的l種或l種以上.而且,本發明的可極化電極體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導電碳、粘合劑及分歉劑混合而制作漿料;向由平滑箔構成的集電體的表面涂布漿料,從而形成結合層;向結合層上涂布骨狀的電極材料,從而形成電極層;以及對形成有結合層及電極層的集電體進行壓延。而且,本發明的電化學電容器,是將兩層這樣構成的可極化電極體作為l組,在這兩層可極化電極體之間夾著隔膜的狀態下層疊或巻繞這兩層可極化電極體,且將其與驅動用電解液一起收納至外殼內并密封而形成的。如上所述,本發明的可極化電極體能夠實現薄化。而且,由于可以確保集電體與電極層的充分的接合強度,所以能夠抑制內阻的增大及電容的劣化,從而實現功率密度及輸出密度的提高.而且,通過使用石墨化炭黑作為構成結合層的導電碳,可以實現低電阻化。圖l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可極化電極體的結構的剖面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可極化電極體的另一例的剖面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結合層的結構的剖面圖。圖4A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構成結合層的石墨化炭黑的X射線衍射測量的峰值強度的特性圖。圖4B是表示本發明比較例的構成結合層的石墨的X射線衍射測量的峰值強度的特性圖。圖4C是表示本發明比較例的構成結合層的乙炔黑的X射線衍射測量的峰值強度的特性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電極層的結構的剖面圖。圖6是表示電化學電容器結構的局部剖視立體圖。圖7是表示構成用于電化學電容器的元件的現有可極化電極體的結構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構成用于電化學電容器的元件的現有可極化電極體的結構的剖面圖。附圖標記的說明1、5可極化電極體2集電體3結合層4電極層6導電碳7粘合劑8自然氧化膜9活性炭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可極化電極體,是在對構成可極化電極體的集電體使用平滑箔的同時,在該集電體與電極層之間設置有具有導電性及粘結能力的結合層的結構。由此,能夠在謀求薄化的同時在結合層上直接形成電極層。并且,因為可以確保集電體與電極層的充分的接合強度,所以能夠抑制內阻的增大及電容的劣化,謀求功率密度及輸出密度的提高。進一步而言,通過使用石墨化炭黑作為構成結合層的導電碳,可以實現低電阻化。以下,利用實施方式說明本發明。(實施方式)圖1是表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可極化電極體的結構的剖面圖,圖2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可極化電極體的其他例的剖面圖。如圖1所示,可極化電極體1,是通過在由沒有將表面粗化的金屬平滑箔構成的集電體2的內外表面形成結合層3,并在該結合層3上形成以活性炭為主體的電極層4而構成的。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了鋁箔作為所述集電體2的材料.另外,所謂平滑箔,在本發明中是指由JISB0601-1994所規定的平均粗糙度(Ra)小于等于O.Snm,最大高度(Ry)小于等于2.0Jim,+點平均粗糙度(Rz)小于等于1.0jim的平滑箔。在表l、表2中表示對本實施方式中所使用的鋁箔的表面粗糙度進行測量而得的結果。表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另外,表1顯示了相對于TD水平方向的表面粗糙度(單位jim),表2顯示了相對于TD垂直方向的表面粗糙度(單位jim)。此處,TD表示鋁箔制造時的傳送方向。而且,圖2表示通過僅在集電體2的單面上形成結合層3、且在集電體2的內外表面形成電極層4從而構成可極化電極體5的示例。另外,作為集電體2的材料,只要是能通過陽極氧化而形成電介質氧化膜的金屬材料即可。除了實施方式中所說明的鋁以外,也可以使用銅、鈦、鈮、鉭、鎳、鉿、鋯、鋅、鴒、鉍、銻、鎂、或這些金屬的合金、或這些金屬的具有導電性的化合物等。在這些之中,特別優選使用能通過陽極氧化而形成陽極氧化膜的金屬,即鋁、鈦、鈮、鉭、鎳、鉿、鋯、鋅、鵠、鉍、銻、鎂等。另外,當電化學電容器為雙電層(electricdoublelayer)電容器時,在充電時正極側的集電金屬放出電子,作為金屬陽離子溶解到電解液中。在此,當該金屬陽離子與電解液陰離子不發生反應時,伴隨著充放電而反復進行金屬的溶解與析出,因此集電體2變得脆弱而導致集電功能降低。另外,在溶解的金屬陽離子與電解液陰離子鍵合而生成化合物,且所生成的化合物的電化學性不穩定、在放電時發生可逆反應的情況下,雙電層電容器的內阻及電容的劣化變得顯著。其原因在于,由于伴隨著充放電而反復進行法拉笫反應(Faradayreaction),所以產生在作為非法拉第反應的離子的吸附釋放過程中所不具有的反應電阻。因此,優選使用金屬陽離子與電解液陰離子^合而成的化合物電化學性穩定的上述金屬材料。由此,通過在放電時也形成不可逆的電介質氧化膜,從而不會出現集電體2的脆弱、內阻的增大以及電容的劣化等,因此作為集電體2的材料較為適合。圖3是表示所述結合層3的結構的剖面圖。如圖3所示,結合層3是由導電碳6及粘合劑7所構成。在此,在使用金屬作為用于結合層3的導電填充物時,則在充電時會被陽極氧化而成為金屬陽離子并溶解到電解液中,所以無法維持結合層3的導電性。另外,在使用形成電介質氧化膜即絕緣層那樣的電子管金屬(valvemetal)時,也會因形成絕緣層而導致導電性的降低。因此,作為結合層3的導電填充物,碳較為合適。碳的電化性穩定,即使在反復進行充放電時也可以維持導電性,所以作為結合層3的導電填充物較好。如圖1及圖3所示,通過由粘合劑7來粘結導電碳6彼此之間、結合層3與集電體2之間、以及結合層3與電極層4之間,從而發揮能夠提高物理穩定性,且能夠提高電化學電容器的可靠性的效果。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了石墨化炭黑(CarbonBlack)作為構成所述結合層3的導電碳6。如圖3所示,導電碳6的至少一部分侵入集電體2中,該侵入深度優選處于5nm5iim的范圍。其原因在于,如果導電碳6的侵入深度不足5nm,則有可能會不能貫通覆蓋集電體2表面的絕緣性自然氧化膜8。如果導電碳6不能貫通自然氧化膜8,則集電體2與結合層3之間的電傳導變得不充分,有時會導致電化學電容器的內阻增大等不好的結果。另外相反,如果導電碳6的侵入深度大于5nm,則由于集電體2的有效厚度變得極薄而會導致箔強度顯著降低,有時會導致在制造工序中承受不了所施加的張力而變得難以制造的不良結果。另外,石墨是具有sp2雜化軌道的碳。4個L核電子中的3個是cy電子,在同一平面中與相鄰的CF電子共價^合而形成六角網狀平面。剩余的1個電子是7t電子,形成在相對于六角網狀平面垂直的方向上配向的Jt電子軌道。由于該7T電子非定域化,所以具有較高的電傳導性.炭黑以近似石墨構造的微晶平行層積的狀態構成晶粒,該晶粒聚集而形成粒子,進而粒子彼此結合而形成結構(Structure)。n電子因為與該結構接觸而躍遷(jump),從而具有較高的電傳導性。石墨化炭黑是使該炭黑的粒子表面石墨化而得到的,進一步提高了炭黑的電傳導性。因此,通過4吏用石墨化炭黑作為結合層3的導電填充物,可以降低電化學電容器的內阻.進而,石墨化炭黑不是僅在相對于集電體2的表面平行的方向上排列,而且不會溶解到電解液中,所以可以實現低電阻化。進而,石墨化炭黑在其制作工序中具有熱處理工序。由于在該熱處理工序中能夠清除雜質,所以電阻值的劣化也變得極少。另外,圖4A表示所述石墨化炭黑在X射線衍射測量中的峰值強度。顯示作為碳材料的結晶性(石墨化度)的指標的(002)面所引起的峰值,強度顯示約為10000。而且,作為比較,圖4B、4C中顯示石墨及乙炔黑的同樣的峰值強度。如根據圖4B、4C可知的那樣,石墨的峰值強度約為60000,乙炔黑的峰值強度約為1400。為獲得本發明的所述效果所必需的導電碳在X射線衍射測量中的峰值強度優選大于等于2500。另外,所述導電碳的平均粒徑優選為30nm~10jim的范圍。如果不足30nm,則在形成結合層3時,微細的導電碳6會飛揚而導致處理效率降低,所以不好。另外相反,如果平均粒徑大于IOnm,則結合層3的膜厚增大,電極層4會相應地變薄而導致電容減少,所以不好。另外,原本在使用沒有表面粗化的平滑箔作為集電體2時,由于與電極層4的接觸面積較小所以難以提高電化學電容器的導電率。作為對策,在本發明中,使用石墨化炭黑作為圖3所示的導電碳6,通過使用電導性較高的石墨化炭黑,可以將平滑箔用于集電體2而無須擔心導電性的降低。由于可以將平滑箔用于集電體2,所以箔強度顯著增加,薄化變得極為容易。由此,具有可以增加電極層4在電化學電容器內的占有體積而提高電容的效果.進而,通過薄化,在使用巻繞形元件時可以增加巻繞量,所以具有可以增加可極化電極體1的正對面積,降低內阻的效果。此時,集電體2的厚度優選位ljim~100nm的范圍。此范圍是最能綜合獲得提高箔強度、通過薄化提高電容、及降低內阻的各種效果的范圍。而且,作為構成所述結合層3的粘合劑7,本發明中使用了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的銨鹽.除此以外,可以使用橡膠系高分子、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異丁烯-馬來酸酐(isobutylene-maleicanhydride)交替共聚物等。另夕卜,只要是具有水溶性且在干燥后成為難水溶性的材料,則并不限于所述材料而可使用其他材料,可以獲得相同的效果。此處,在結合層3中,粘合劑7相對于導電碳6的重量比較適合的是處于1%~50%的范圍。只要在該范圍內,就可以實現電化學電容器的內阻的降低及可靠性的提高。如果粘合劑7的比率大于50%,則電絕緣性粘合劑7會過剩地存在,因此結合層3的電傳導性會降低而導致電化學電容器的內阻增大,所以不好。而且相反,如果粘合劑7的比率不足1%,則由于結合層3的粘結能力降低,而會導致電化學電容器的內阻增大且電容的劣化變得顯著,所以不好。而且,結合層3的厚度較適合是處于50nm~20jim的范圍。此范圍與導電碳6的平均粒徑的范圍一樣,是能很好地綜合滿足作業性與大電容化的范圍。根據以上構成而形成的本發明的結合層,優選具有大于等于7.5S/cm的導電率。這樣的結合層3是經過以下的工序而制作的。(l)首先,將由石墨化炭黑構成的導電碳6及粘合劑7M到分散劑(未圖示)中,制作結合層的漿料(slurry,未圖示),(2)接著,將結合層的漿料分別涂布到集電體2的內外表面,(3)在涂布后,對所述分散劑進行干燥而將其去除.進而,隔著該結合層3,在集電體2上形成電極層4。該電極層4,如圖5所示,包含作為主體的活性炭9,進而還包含未圖示的粘合劑、導電碳等,另外,如圖5所示,電極層4的一部分侵入到結合層3中。電極層4的侵入深度優選相對于結合層3厚度為1~99.85%。通過電極層4這樣侵入結合層3中,可增加構成電極層4的活性炭9與構成結合層3的導電碳6相接觸的面積,從而能夠獲得結合層3與電極層4之間的電傳導變好的效果。但是,如果該活性炭9侵入過深直至接觸到集電體2,則由于該活性炭9自身的導電率較低,所以無法獲得所述效果,因此較理想的是在集電體2與電極層4之間至少間隔著結合層3的導電碳6。另外,例如,在該導電碳6的粒徑為30nm且結合層3的厚度為20jim的情況下,當在電極層4與集電體2之間僅存在一粒一粒地鋪滿電性碳6的粒子而成的層時,電極層4的侵入深度相對于結合層厚度成為99.85%。進行測試,以確認構成以所述方式構成的可極化電極體1的結合層3的粘結強度。測試方法是將寬度2cmx長度5cm的透明膠帶貼附到可極化電極體l上,通過90度剝離測試機施加負荷的方法。測試結果為,可以確認在電極層4中出現因凝集破壞(粘結不良)所引起的剝離,而在集電體2與結合層3的界面、以及結合層3與電極層4的界面上不出現剝離。其證實了結合層3中所包含的粘合劑7發揮了良好的粘結強度。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所述活性炭9,使用了利用氫氧化鉀對作為原材料的酚醛樹脂(phenolicresin)進行了處理的物質。作為活性炭9的原材料,除了酚醛樹脂以外,也可以使用由椰殼(coconutshell)、木屑、紙、石油焦(petroleumcoke)、石油湯青(petroleumpitch)、煤焦炭等構成的材料。而且,除了使用氫氧化鉀進行處理以外,也可以使用氫氧化鈉、水蒸氣、二氧化碳、磷酸、氯化鋅等中的任一者來進行處理。所述處理是將不具有微孔結構的原材料多孔化而使其比表面積增加的處理,可以增加單位體積的電容。通過組合這些原材料及處理方法,可以多樣地調整活性炭9的結構及比表面積等。因此,通過適當選擇原材料及處理方法,可以任意i殳計電化學電容器的電容及內阻等。而且,較理想的是,所述活性炭9的平均粒徑為0,3~40nm。如果增大活性炭9的粒徑,則微孔長度會伴隨著平均粒徑的增大而變長,所以離子到達微孔深處為止需要耗費較長時間。結果,離子的擴散阻力增大而導致整個元件的電阻提高,所以不太理想。以下概要說明制作可極化電極體1的方法。(1)首先,將活性炭9、粘合劑(未圖示)、導電碳(未圖示)等與^ffc劑(未圖示)一起投入到行星式混合器(planetariummixer,未圖示)中進行混合,制作電解液(未圖示)。(2)接著,將該電解液投入到壓力均質器(homogenizer,未圖示)中而使其M,(3)將M后的電解液分別涂布到形成有結合層3的集電體2的內外表面并進行干燥。(4)最后,對內外表面具有經過涂布且干燥的電解液的集電體2進行壓延。通過在該壓延工序中施加的壓力,可以將電極層4相對于結合層3的侵入深度控制成結合層厚度的1~100%。接著,使用具體例來說明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可極化電極體1的材料。對于集電體2使用鋁平滑箔。電極層4是活性炭(88wt%)、導電碳(6wt%)、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4wt%)、聚四氟乙蹄(polytetrafluoro-ethylene,2wt。/。)的混合物。另外,結合層3是作為導電碳的石墨化炭黑(80wt%)與羧甲基纖維素(20wt%)的混合物。并且,使用這樣制作的可極化電極體1來制作圖6所示的電化學電容器。元件11是通過在兩張本實施方式的可極化電極體之間設置隔膜14的狀態下巻繞而制得的。電化學電容器10還具有引線15、金屬殼16及封口橡膠17。引線15為鋁制,其分別連接于兩層可極化電極體而被引出。金屬殼16為鋁制,其將元件ll與驅動用電解液(未圖示)一起收納。封口橡膠17具有使從元件11所引出的一對引線15貫通的孔,且被嵌入在金屬殼16的開口部中并通過金屬殼16的開口端的加工而密封。測量使用上述的可極化電極體1制作的本實施方式的電化學電容器的特性。將實施例的測量結果與比較例1~3進行對比,并顯示于表3。測試方法是連續施加作為施加電壓的2.3V的固定電壓,并在規定時間后測量電容與內阻的測試。在此,比較例l,是通過使用乙炔黑(acetyleneblack)作為導電性填充物,并隔著結合層而在由平滑箔構成的集電體上形成電極層,從而構成了可極化電極體的電容器。比較例2,是通過不形成結合層而在由平滑箔構成的集電體上直接形成電極層,從而構成了可極化電極體的電容器。比較例3,是通過在借助蝕刻處理而將表面粗化的集電體上不形成結合層而直接形成電極層,從而構成了可極化電極體的電容器.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如從表3可知,本發明實施例的電化學電容器與比較例l相比,初始電^i^高,初始內阻較低。進而,即使在500小時及2000小時的固定電壓連續施加測試后,電容及內阻的劣化率也較低。并且可知,這些差異與比較例2相比更大。而且可知,與為了低電阻化而對集電體進行了蝕刻處理的比較例3相比較,本實施例的初始電容也較高,初期內阻較低,進而,在500小時及2000小時的固定電壓連續施加測試后,電容及內阻的劣化率也較低。這樣,使用了本發明的可極化電極體的電化學電容器可以實現初始內阻的降低及長期的低電阻化。同時,可以實現電容的提高及長期的高電容化。另外,本實施方式的電化學電容器,是使用了隔著隔膜巻繞本實施方式的可極化電極體而成的元件。與此不同,也可以使用隔著隔膜層疊本實施方式的可極化電極體而制作的元件,制作電化學電容器。工業上的可利用性本發明的可極化電極體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該可極化電極體的電化學電容器,具有能夠實現低電阻化及高電容化的效果,尤其可以用作電動汽車等的動力輔助、不間斷電源裝置等。權利要求1.一種可極化電極體,其包括由金屬的平滑箔構成的集電體、形成于所述集電體的至少一個面上的結合層、及形成于所述結合層或所述集電體的任一者上的電極層,其中,所述結合層包含導電碳及粘合劑,所述導電碳是石墨化炭黑,所述粘合劑包含從羧甲基纖維素的銨鹽、橡膠系高分子、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異丁烯-馬來酸酐交替共聚物中選擇的1種或1種以上。2.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極化電極體,其中,所述電極層包含平均粒徑為0.3~40nm的活性炭。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極化電極體,其中,所述導電碳的平均粒徑為30nm~10ji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極化電極體,其中,所述粘合劑相對于所述導電碳的重量比為1~50%。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極化電極體,其中,所述結合層的厚度為50nm~20,。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極化電極體,其中,所述結合層的導電率大于等于7.5S/cm。7.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極化電極體,其中,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導電碳從所述集電體的表面侵入至5nm~5jim的深度。8.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極化電極體,其中,至少一部分的所述電極層侵入所述結合層,其侵入深度相對于所述結合層厚度為1~99.85%。9.一種可極化電極體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導電碳、粘合劑及^t劑混合而制作漿料;向由平滑箔構成的集電體的表面涂布所述漿料,形成結合層;向所述結合層上涂布骨狀的電極材料,形成電極層;以及對形成有所述結合層及所述電極層的所述集電體進行壓延。10.—種電化學電容器,該電化學電容器包括隔著隔膜而巻繞或層疊可極化電極體而成的元件;浸漬在所述隔膜中的驅動用電解液;及收納所述元件的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極化電極體是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極化電極體。全文摘要用于電化學電容器的可極化電極體,其包括由金屬的平滑箔構成的集電體、形成于集電體的至少一個面上的結合層、及形成于結合層或集電體的任一者上的電極層,此可極化電極體的特征在于,結合層包含導電碳及粘合劑,導電碳是石墨化炭黑,粘合劑包含從羧甲基纖維素的銨鹽、橡膠系高分子、聚四氟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及異丁烯-馬來酸酐交替共聚物中選擇的1種或1種以上。本發明能夠實現薄化,并且能夠在結合層上直接形成電極層。而且,可以確保集電體與電極層的充分的接合強度,提高功率密度及輸出密度,且可實現低電阻化。文檔編號H01G11/38GK101103423SQ200580044998公開日2008年1月9日申請日期2005年12月16日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7日發明者坂田基浩,島崎幸博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