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于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特別是指一種組裝簡便、成本低廉,可有效增進產品競爭力的殼體結構。
背景技術:
公知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結構,如圖1所示,其是以二側板72配合一頂板71、一底板73彎折成一矩形斷面的殼本體7,于該殼本體7的一端部設有彎折的后蓋板74蓋合封閉,而該殼本體7的另端則呈一鏤空的插拔開口76,可供預設的插拔模塊伸入,又該殼本體7于底板73與一相鄰的側板72間具有一銜接縫隙,且該底板73邊緣并設有一彎折的外折板75擋止于該側板72外側,而于該外折板75旁側另設有一較小且向上彎折的折片731向,恰可伸入該側板72上預設的容置開口內,最后,于該二側板72與后蓋板74相鄰接部位、外折板75周緣與貼合的側板72接觸部位、折片731周緣與相鄰容置開口間,皆施以焊接而分別留有焊錫741、751、732,以使該后蓋板74、外折板75、折片731與殼本體7形成更穩固的結合。
然而,上述結構中利用焊錫結合的組裝方式,其組裝上極為費時費事,致使生產成本不易下降,產品難以具有較佳的競爭力。
有鑒于公知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結構有上述的缺點,申請人針對這些缺點進行研究改進,終于有本實用新型產生。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整體組裝上極為簡便,且結構穩固不易松脫,具有極佳的組裝質量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設計方案一種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其至少包括一頂板;一后蓋板,銜接于該頂板一端邊緣且可垂直彎折,于該后蓋板的二旁側分別設有一彎折的外折部,且于各外折部上分別設有一固定開口;一第一側板,銜接于該頂板的一邊側且可與該后蓋板同向垂直彎折,于該第一側板臨后蓋板的一端設有至少一斜伸的封閉端固定彈片,可嵌入該后蓋板一側外折部的固定開口內形成結合,而該第一側板的中段部位則設有復數斜伸的側固定彈片;一第二側板,銜接于該頂板的另一邊側且可與該后蓋板同向垂直彎折,于該第二側板臨后蓋板的一端設有至少一斜伸的封閉端固定彈片,可嵌入該后蓋板另一側外折部的固定開口內形成結合;一底板,銜接于該第二側板臨頂板的另一邊側且可向第一側板垂直彎折;一外折板,銜接于該底板臨第二側板的另一邊側且可向頂板垂直彎折,其中段部位設有復數固定開口對應于該第一側板的側固定彈片,以各側固定彈片嵌入該固定開口形成結合,可使該外折板于第一側板外側形成一擋止。
本實用新型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中,該底板于臨第一側板的一側邊緣設有一向外凸伸且可彎折的外折部,且于該外折部上設有一固定開口,而于該第一側板上則對應設有一斜伸的開口端固定彈片,通過該開口端固定彈片嵌入該固定開口而可形成結合。
本實用新型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中,該第一、二側板分別于臨頂板的另一側邊緣設有向外凸伸的定位插腳。
本實用新型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中,該底板與第二側板銜接的一側邊緣對應于各第二側板的定位插腳部位設有復數鏤空部位。
本實用新型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中,該第一、二側板分別于該封閉端固定彈片旁側設有一彎折的內折部,以供抵頂于該后蓋板二旁內側,以防止該后蓋板向內偏斜。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組裝上極為簡便,且結構穩固不易松脫,具有極佳的組裝質量。
圖1是習見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展開平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平面圖(一)。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平面圖(二)。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實施例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71....頂板 2.....第一側板21、31....定位插腳 22....內折部23、33....封閉端固定彈片 24....側固定彈片25....開口端固定彈片 3.....第二側板4、74....后蓋板41、42、52....外折部411、421、521、61....固定開口 5、73....底板51....凹缺口 53、62....鏤空部位6、75....外折板7.....殼本體
72....側板731....折片732、741、751....焊錫 76....插拔開口8.....電路板 80....面板81....插孔9.....插拔模塊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其為公知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結構,其主要構成以及其缺點,已如前所述,此處不再重復敘述。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展開平面圖,由其參照圖3的立體外觀圖及圖4、5的各側視平面圖,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頂板1、第一側板2、第二側板3、后蓋板4、底板5及外折板6等部份,其中該后蓋板4是銜接于頂板1的一端邊緣,于該后蓋板4的二旁側分別設有一向外凸伸且可垂直彎折的外折部41、42,于該外折部41、42上分別設有一固定開口411、421,第一、二側板2、3是分別銜接于頂板1的二旁側,且于二外側邊緣分別設有復數外凸的定位插腳21、31,于該第一、二側板2、3臨后蓋板4的一端則各設有至少一斜伸的封閉端固定彈片23、33,可分別嵌入該外折部41、42的固定開口411、421內形成結合,而該第一、二側板2、3于該封閉端固定彈片23、33旁側分別設有一可彎折的內折部22,以抵頂于該后蓋板4二旁內側,以防止該后蓋板4向內偏斜,另于該第一側板2的另一端部設有至少一斜伸的開口端固定彈片25,且于該開口端固定彈片25、封閉端固定彈片23之間設有復數斜伸的側固定彈片24,底板5的一側是銜接于該第二側板3,底板5的另側中段則結合一外折板6,而該底板5臨后蓋板4的一端部設有一凹缺口51,底板5另端邊緣則設有一與外折板6同側延伸且可彎折的外折部52,于該外折部52上設有一固定開口521對應于該第一側板2的開口端固定彈片25,而于該底板5與第二側板3銜接的一側邊緣設有復數鏤空部位53,可分別對應容置各第二側板3的定位插腳31,而于該外折板6中段部位設有復數固定開口61對應于該第一側板2的側固定彈片24,且于該外折板6與底板5銜接的一側邊緣設有復數鏤空部位62,使該外折板6彎折于第一側板2外側時,各第一側板2的定位插腳21可經由外折板6的鏤空部位62向下凸伸,以各側固定彈片24嵌入固定開口61結合,可使該外折板6于第一側板2外側形成一擋止,配合該開口端固定彈片25嵌入固定開口521結合,可達到一簡便而穩固的組合結構。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實施例圖,由該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于實際應用時,是以頂板1、第一、二側板2、3、底板5形成殼體的各側周緣,并以后蓋板4封蓋于殼體末端,使殼體前端形成一開口,通過該定位插腳21、31插于電路板8上預設孔洞內,而殼體內部的組件則可由底板5的凹缺口51部位與電路板8結合,再使該殼體的開口銜接于一面板80上預設的插孔81,則該外部的插拔模組9則可由插孔81經由開口而插入。
由上所述可知,本實用新型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確實具有組裝簡便、成本低廉且可有效提升產品競爭力的功效。
但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權利要求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所涵蓋。
權利要求1.一種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一頂板;一后蓋板,銜接于該頂板一端邊緣且可垂直彎折,于該后蓋板的二旁側分別設有一彎折的外折部,且于各外折部上分別設有一固定開口;一第一側板,銜接于該頂板的一邊側且可與該后蓋板同向垂直彎折,于該第一側板臨后蓋板的一端設有至少一斜伸的封閉端固定彈片,可嵌入該后蓋板一側外折部的固定開口內形成結合,而該第一側板的中段部位則設有復數斜伸的側固定彈片;一第二側板,銜接于該頂板的另一邊側且可與該后蓋板同向垂直彎折,于該第二側板臨后蓋板的一端設有至少一斜伸的封閉端固定彈片,可嵌入該后蓋板另一側外折部的固定開口內形成結合;一底板,銜接于該第二側板臨頂板的另一邊側且可向第一側板垂直彎折;一外折板,銜接于該底板臨第二側板的另一邊側且可向頂板垂直彎折,其中段部位設有復數固定開口對應于該第一側板的側固定彈片,以各側固定彈片嵌入該固定開口形成結合,可使該外折板于第一側板外側形成一擋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底板于臨第一側板的一側邊緣設有一向外凸伸且可彎折的外折部,且于該外折部上設有一固定開口,而于該第一側板上則對應設有一斜伸的開口端固定彈片,通過該開口端固定彈片嵌入該固定開口而可形成結合。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二側板分別于臨頂板的另一側邊緣設有向外凸伸的定位插腳。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底板與第二側板銜接的一側邊緣對應于各第二側板的定位插腳部位設有復數鏤空部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二側板分別于該封閉端固定彈片旁側設有一彎折的內折部,以供抵頂于該后蓋板二旁內側,以防止該后蓋板向內偏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插拔模塊座的殼體改良結構,其是于一頂板的一端設有垂直彎折的后蓋板,于該后蓋板的二旁側分別設有一彎折且具固定開口的外折部,且于該頂板的二旁側分設有垂直彎折的一第一側板與一第二側板,該第一、二側板臨后蓋板的一端設有至少一斜伸的封閉端固定彈片,可嵌入該后蓋板二外折部的固定開口內形成結合,且于該第一側板的中段部位設有復數斜伸的側固定彈片,于該第二側板的另一邊側設有一底板銜接一外折板,于該外折板中段設有復數固定開口對應于該第一側板的側固定彈片,使各側固定彈片嵌入該固定開口形成結合,可使該外折板于第一側板外側形成一擋止,藉以組成一穩固的結合。
文檔編號H01R13/648GK2824340SQ200520118290
公開日2006年10月4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05年9月2日
發明者楊策勛 申請人:至佳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