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磁繼電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可以作為高電容功率繼電器等使用的、特別是改良了觸點接觸機構的電磁繼電器。
背景技術:
如圖23至圖26所示,現有的電磁繼電器由電磁動作部101和觸點塊102構成,電磁動作部101的結構為在外殼104內容納電磁構件105和鐵片106,通過將電磁構件105的線圈105A勵磁,而使該鐵芯的磁極部107產生引力,以其支點部106A為中心向左搖動鐵片106。
而且,觸點塊102具有基座108、導桿109、端子臺110、復位彈簧111,如圖25(1)所示,端子臺110上設置導桿容納部118和觸點配置部120,觸點配置部120上配置固定觸點121。如圖24所示,導桿109具有可以分解為上下的一個以及另一個導桿本體109A、109B,在一個導桿本體109A的圖24中,在左端部向上方突出設置一個導桿突起部112,而且,另一個導桿本體109B的圖24中,在右端部向下方突出設置另一個導桿突起部113。而且,在一個導桿突起部112的基部形成復位彈簧容納部112A,在另一個突起部113上形成卡合凹部(未圖示)。
而且,在一個導桿本體109A上在導桿109的縱向形成四個接觸片插入部114,如圖25(1)所示,接觸片插入部114的端部設置彈簧容納部114A。
而且,接觸片115上,在其左面部(固定觸點相對面部)的兩端部固定可動觸點116。
而且,接觸片插入部114的彈簧容納部114A中容納觸點彈簧117,觸點彈簧117抵接到接觸片115的中央部,在接觸片插入部114的圖25(2)中,接觸片115由觸點彈簧117的彈力推動而被推碰到左側的端壁部。在該情況下,接觸片115的兩端部位于觸點配置部120內,可動觸點116與固定觸點121對置。
而且,導桿109容納在端子臺110的導桿容納部118內,一個導桿突起部112插入在導桿容納部118的天棚部設置的開口部(都未圖示),而且另一個導桿突起部113插入基座108的插入用開口部108A。而且,導桿109由于復位彈簧111的彈力而位于圖25(1)所示的復位狀態。
而且,通過將觸點塊102連接到電磁開關動作部101而構成電磁繼電器。在該情況下,設置在鐵片106的上邊部的卡合突起部106B可搖動地與另一個導桿突起部113的卡合凹部卡合。
在沒有將電磁構件105的線圈105A勵磁的狀態下,導桿109由于復位彈簧111的復位彈簧載荷(彈力)而位于復位狀態。
通過使電磁構件105的線圈105A勵磁,而使鐵芯的磁極部107產生引力,以其支點部106A為中心在圖23中向左搖動鐵片106,使導桿109抵抗復位彈簧111而移動并使可動觸點116接觸固定觸點121。
而且,作為現有的電磁繼電器,有由電磁鐵部和端子臺和絕緣板和外殼構成的電磁繼電器。即,由端子臺和絕緣板形成基座,在其中央設置的滑動槽中自由滑動地組裝導桿,在滑動槽的兩側對置的以等間隔配置的多個室部內分別設置觸點端子的固定端子,接觸片由觸點彈簧推動,從導桿的兩側使以等間隔在側方突出的接觸片的可動觸點可接觸或離開地與固定端子對置,對電磁鐵部通電而將線圈勵磁,使可動鐵片轉動并使導桿抗拒復位彈簧而移動而將可動觸點壓在固定觸點上(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342964號公報在上述現有的兩電磁繼電器中,其觸點接觸機構從導桿109和接觸片115和觸點彈簧117的結構得到觸點壓力。在這樣的觸點接觸機構中,如圖25(2)所示,為了抑制觸點接觸時的可動觸點116的離開(跳動、振動)以及電流通電造成的溫度上升,而有必要增大觸點彈簧117的載荷而得到觸點壓力。
因此,如圖26所示,根據繼電器的負荷載荷和線圈引力的關系,有必要從線圈引力A提升到線圈引力B,而且伴隨于此,而有必要將觸點彈簧載荷A提升到觸點彈簧載荷B,產生消耗電力增大的問題。而且,為了抑制線圈105A的消耗電力,而產生制約觸點彈簧117的載荷,接觸片115的振動造成的離開、發熱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改善上述現有的問題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確保必要的觸點壓力而不增加觸點彈簧的載荷(不增加線圈的消耗電力)的電磁繼電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中,由導桿載置包括可動觸點的接觸片和將該接觸片推動到固定觸點側的觸點彈簧,由線圈的勵磁產生的引力進行該導桿的移動,同時由復位彈簧的彈力進行導桿的復位,其中,包括在可動觸點即將完全吸著于固定觸點上之時,產生通過抗拒導桿的復位彈簧而向固定觸點側的移動作用于接觸片的負荷的負荷產生部件,將觸點彈簧的觸點彈簧載荷和所述負荷,作為使可動觸點完全吸著于固定觸點的觸點壓力而作用于接觸片。
根據該結構,在完全吸著狀態下,作為觸點壓力得到觸點彈簧載荷和負荷產生部件產生的負荷,在該情況下,由于在可動觸點即將完全吸著于固定觸點之時產生所述負荷,所以,不必將觸點彈簧的載荷增大(增加線圈的消耗電力)以得到觸點壓力,由于對引力特性沒有影響,所以可以不增加線圈的引力而確保必要的觸點壓力。
而且,在上述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中,負荷產生部件包括具有在兩端部形成截面“コ”形狀的板簧片部的彈簧用輔助部件,該彈簧用輔助部件固定到接觸片上,導桿上設置平面突起部,通過導桿的移動而使所述板簧片部被推碰到平面突起部,而使板簧片部彎曲,在該板簧片部產生負荷。
而且,在上述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的另一實施例中,負荷產生部件由板簧片部構成,所述板簧片部被設置在導桿上,并通過導桿的移動而被推碰到接觸片上,從而彎曲并產生負荷。
而且,在上述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中,彈簧輔助部件和板簧片部采用金屬材料以提高導熱性。
根據該結構,如果將這些材料設為金屬(例如銅系金屬),則可以得到觸點溫度上升的散熱效果。
根據該結構,在完全吸著狀態下,作為觸點壓力而得到觸點彈簧載荷和負荷產生部件產生的負荷,在該情況下,由于在可動觸點即將完全吸著到固定觸點上時產生負荷,所以沒有必要增加觸點彈簧的載荷(提高線圈的消耗電力)以得到觸點壓力,不提高線圈的引力而可以確保必要的觸點壓力。
圖1是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的立體圖。
圖2是同一電磁繼電器中的電磁繼電器本體的立體圖。
圖3是同一的電磁繼電器本體的裝配狀態的立體圖。
圖4是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中的電磁構件的裝配狀態的立體圖。
圖5是同一電磁繼電器中的觸點塊的裝配狀態的立體圖。
圖6是同一觸點塊中的基座的立體圖。
圖7是同一觸點塊中的導桿的立體圖。
圖8是同一接觸片的立體圖。
圖9是導桿復位時的說明圖。
圖10是同一觸點塊的端子臺的立體圖。
圖11(1)、(2)、(3)是電磁繼電器本體的動作說明圖。
圖12是用于同一電磁繼電器本體中的特性說明的線圖。
圖13是輔助觸點塊的立體圖。
圖14是輔助觸點塊的裝配狀態的立體圖。
圖15是輔助觸點塊中的導桿的立體圖。
圖16是同一導桿的另一個導桿本體的立體圖。
圖17是接觸片的立體圖。
圖18是導桿中的可動觸點和固定觸點的配置說明圖。
圖19(1)、(2)、(3)是輔助觸點塊的動作說明圖。
圖20是導桿包括的觸點接觸機構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21是導桿包括的其它的觸點接觸機構的變形例的立體圖。
圖22是觸點接觸機構的變形例的說明圖。
圖23是現有的電磁繼電器的縱截面圖。
圖24是同一電磁繼電器中的包括觸點接觸機構的導桿的立體圖。
圖25(1)、(2)是導桿的從復位時到吸引時的動作說明圖。
圖26是同一電磁繼電器中的特性說明的線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附圖詳細敘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
圖1至圖22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的立體圖,圖2是同一電磁繼電器中的電磁繼電器本體的立體圖,圖3是同一的電磁繼電器本體的裝配狀態的立體圖,圖4是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中的電磁構件的裝配狀態的立體圖,圖5是同一電磁繼電器中的觸點塊的裝配狀態的立體圖。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將電磁動作部1、觸點構件2、輔助觸點塊3一體構成。而且,由電磁動作部1和觸點構件2構成電磁繼電器本體F。另外,圖1中,J是可裝卸地安裝在電磁繼電器本體F中的AC操作單元。
如圖3以及圖4所示,電磁動作部1包括外殼4、電磁構件11、鐵片12。
在外殼4的橫向的側壁部部4a、4b的中央部,在縱向上形成凹部5。在該凹部5的下部設置安裝座部6。而且,在側壁部4a、4b上,在圖4中位于左側部設置端子用窗部7。
而且,側壁部4a、4b以及外殼4的縱向的互相對置的一個端壁部4c上設置卡緊孔部8,在另一個端壁部4d的內面上形成一對間隔壁部9,間隔壁部9之間為鐵片容納部10A,除去該鐵片容納部10A的部分為電磁構件容納部10B。而且,在鐵片容納部10A的底部設置鐵片12的支承部(未圖示)。
電磁構件11具有在兩端部有凸肩部14A、14B的卷線筒14,該卷線筒14上纏繞有線圈15,而且,卷線筒14的中心孔14a中插過鐵芯13,該鐵芯13的圖4中,右端部為磁極部13A。
而且,卷線筒14上配置磁軛16,該磁軛16的彎曲端部固定在鐵芯13的左端部(未圖示)。而且,凸肩部14A上設置線圈端子17。
而且,如圖4所示,鐵片12有長方形的鐵片本體12A,該鐵片本體12A的兩側邊部的下部設置支點部18。而且,鐵片本體12A的上邊部的中央設置卡合突起部19。
而且,如圖3所示,外殼4的電磁構件容納部10B中容納電磁構件11,鐵片容納部10A中容納鐵片12。在該情況下,電磁構件11的線圈端子17插入外殼4的端子用窗部7,而且,鐵片12的支點部18由鐵片容納部10A的支承部可搖動地支承。而且,該鐵片12與電磁構件11的鐵芯13的磁極部13A對置。
如圖3以及圖5所示,觸點塊部2有基座20、導桿21、具有端子臺22A的構件本體22、以及復位彈簧23。
如圖5以及圖6所示,基座20具有長方形的底面部20A、基座20的橫向的前、后側壁部20B、20C、基座20的縱向的端壁部20D、20E,如圖6所示,底面部20A上,以一對支腳承擔部25a、25b為一組,在底面部20A的縱向上在兩列上設置多個組。
而且,如圖6所示,側壁部20B、20C上隔開預定的間隔形成多個卡合槽部26,而且,端壁部20D、20E上分別設置一對卡緊孔部27。而且,基座20上,在底面部20A的縱向的兩端部分別設置卡緊爪部28。
導桿21在圖7中,具有可以上下分解的一個以及另一個導桿本體21A、21B,在一個導桿本體21A的圖7中,在左端部向上突出設置一個導桿突起部29。在一方的導桿突起部29的基部形成復位彈簧容納部29A。而且,在另一個導桿本體21B的圖7中,在右端部向下突出設置另一個導桿突起部30,在該另一個導桿突起部30上形成卡合凹部30A。
而且,在一個導桿本體21A上,在導桿21的縱向上形成四個從其一個側面部21a穿過另一個側面部21b的長方形接觸片插入部31,如圖9所示,在接觸片插入部31的圖9中,在右側的端面部31a上設置彈簧容納部32。而且,在兩側面部21a、21b上,位于在接觸片插入部31的端面部31a側,設置平面突起部33。
而且,如圖8所示,在接觸片34上,在其表面(固定觸點對置面部)34a的兩端部固定可動觸點35,在接觸片34的背面部(與固定觸點對置面部34a相反側的面部)34b上安裝彈簧用輔助部件36。
該彈簧用輔助部件36,通過其彈性材料構成的長方形的部件本體36A的前、后部彎曲為“コ”字型而形成板簧片部37,在部件本體36A的兩邊緣部分別形成一對卡緊片部38而構成,彈簧用輔助部件36在沿著接觸片34的背面部34b的狀態下,通過將卡緊片部38卡緊在接觸片34的兩邊緣部,而安裝在接觸片34上。而且,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中央部為觸點彈簧抵接部36B。
然后,如圖9所示,接觸片插入部31內插入接觸片34,而且,彈簧容納部32內容納觸點彈簧39。而且,觸點彈簧39抵接到接觸片34的觸點彈簧抵接部36B上,接觸片34通過觸點彈簧39的彈力被推動而在接觸片插入部31的圖9中被推碰到左側的端面部31b上。而且,由導桿21、由該導桿21載置的接觸片34、可動觸點35、觸點彈簧39、平面突起部33、后述的固定觸點48構成觸點接觸機構。
構件本體22上,如圖10所示,在其縱向上形成端壁部22B、22C,在端壁部22B、22C之間形成導桿容納部40和觸點配置部41。而且,組件本體22上,在隔著導桿容納部40的兩側上設置多個端子安裝部42。
在導桿容納部40的天棚部40A,位于端壁部22B側形成長方形的插入凹部43,該插入凹部43的底部上設置長方形的開口部44。而且,端壁部22B上設置穿過插入凹部43的卡緊孔部22D。
而且,端子安裝部42通過將端壁部22B、22C之間由多個間隔壁部45間隔而分區,端壁部22B、22C以及間隔壁部45在圖10中向下方延伸,這些延伸部為支腳部46。
這些支腳部46之間為上述觸點配置部41,觸點配置部41位于導桿容納部40的兩側。而且,端壁部22B、22C的支腳部46上設置卡緊爪部47。
然后,如圖5以及圖9所示,各觸點配置部41上配置固定端子48A的固定觸點48,固定端子48A配置于端子安裝部42。
然后,外殼20內配置導桿21和構件本體22,位于構件本體22的導桿容納部40的兩側的支腳部46由支腳承擔部25a、25b定位,構件本體22的間隔壁部45卡合在外殼20的側壁部20B、20C的卡合溝部26中,構件本體22的卡緊爪部47卡緊在外殼20的卡緊孔部27中。
在該狀態下,導桿21可移動地容納在構件本體22的導桿容納部40內,一個導桿突起部29插入導桿容納部40的開口部44中,而另一個導桿突起部30插入外殼20的插入用開口部24中。
然后,一個導桿突起部29的復位彈簧容納部29A中容納復位彈簧23,導桿21由于該復位彈簧23的彈力而位于圖11(1)所示的復位狀態。
即,在該復位狀態下,導桿21處于行程0的位置,各接觸片34由于各個觸點彈簧39的彈力而被押在接觸片插入部31的端面部31b上,接觸片34上設置的可動觸點35離開固定觸點48,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離開平面突起部33。
通過將如上述那樣組裝的觸點構件2連接到電磁動作部1上而構成電磁繼電器本體F。通過將在外殼20的底面部20A上設置的各個卡緊爪部28可裝卸地卡緊在外殼的卡緊孔部8而進行該連接。
這樣,在觸點構件2被連接在電磁動作部1上的狀態下,鐵片12的上邊部上設置的卡緊突起部19可搖動地卡緊在從外殼20的插入用開口部24突出的另一個導桿突起部30的卡合凹部30A。
然后,由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和平面突起部33構成負荷產生部件。
如圖13至19所示,輔助觸點塊3由具有基座61、導桿62、端子臺63A的塊本體63構成。
基座61具有長方形的底面部61A和基座的橫向的側壁部61B、61C,如圖14所示,底面部61A上,位于其中央形成插入用開口部64。而側壁部61B、61C上形成卡合溝部65和卡緊孔部66,而且,基座61上,在底面部61A的縱向的一端部設置卡緊爪部67。
導桿62,在圖15中具有可以上下分解的導桿體62A、62B,一個導桿體62A通過在與另一個導桿體62B的上面部吻合的基座部74上突出設置導桿部75而構成,在該導桿部75的頂部上設置鈕部76。而且,基座部74上設置卡緊銷(未圖示)。
另一個導桿體62B上,其上面部的縱向上設置兩個接觸片安裝部68,而且,上面部的中央設置銷孔69。接觸片安裝部68由孔部70和從該孔部70的周面部穿過兩側面部62a、62b的切口部71構成。而且,另一個導桿體62B的下側的面部上突出設置一對支腳部72,這些支腳部72之間為突起插入部73。
上述接觸片安裝部68上安裝接觸片80。即,如圖17所示,該接觸片80,其長方形的彈簧材料構成的接觸片本體80A的中央部形成半圓形作為配合部81,接觸片本體80A的配合部81的兩側的彈簧片部82上,從各個端緣部82a在配合部81側形成切口部83,在兩彈簧片部82的前部固定可動觸點84。
然后,這樣構成的接觸片80,其配合部81與孔部70配合,同時通過將兩板簧片部82的基部插入切口部71而安裝在接觸片安裝部68上。
然后,將卡緊銷卡緊到另一個導桿體62B的上面部的銷孔69中,通過使一個導桿體62A的基座部74和另一個導桿體70B的上面部吻合,將一個導桿體62A安裝到另一個導桿體62B上而構成導桿62。
如圖14所示,塊本體63上設置端壁部63B、63C,和位于這些端壁部63B、63C之間的導桿容納部85。在該天棚部85A上,位于其中央形成長方形的開口部86。而且,在隔著導桿容納部85的兩側設置多個端子安裝部87。通過這些間隔壁部89而被間隔。
而且,端壁部63B、63C以及間隔壁部89在圖14中向下方延伸處,這些延伸部90之間為觸點配置部91,觸點配置部91位于導桿容納部85的兩側。而且,端子安裝部87的底部外面上設置卡緊爪部92。
而且,各觸點配置部91上配置固定端子93A的固定觸點93,固定端子93A配置于端子安裝部87上。
然后,塊本體63,在其導桿容納部85內容納導桿62的狀態下,將卡緊爪部92卡緊在卡緊孔部66中而被安裝在外殼61上,導桿部75的鈕部76插入導桿容納部85的開口部86中,而另一個導桿體62B的一對支腳部72插入基座61的開口部64中,并突出到基座61外。
通過將如上述那樣組裝的輔助觸點塊3連接到電磁繼電器本體F上而構成電磁繼電器。通過將在基座61上設置的卡緊爪部67卡緊在電磁繼電器本體F的構件本體22的卡緊孔部22D而進行該連接。在該情況下,導桿62的支腳部72插入觸點構件2的插入凹部43的底部上設置的開口部44內,觸點構件2的導桿21的一個導桿突起部29插入導桿62支腳部72之間的突起插入部73。
這樣,在輔助觸點塊3被連接到電磁繼電器本體F上的狀態下,如果導桿21為復位狀態,則輔助觸點塊3側的導桿62也處于復位狀態,如圖18所示,各接觸片80的可動觸點84離開固定觸點93。
接著,說明如上述那樣構成的電磁繼電器的工作。
在沒有將電磁構件11的線圈15勵磁的狀態下,導桿21通過復位彈簧23的復位彈簧載荷(彈力)F1而位于圖11(1)所示的復位狀態。在該情況下,復位彈簧載荷F1作用于導桿21上。
通過將線圈15勵磁,使該鐵芯13的磁極部13A產生引力A而吸引鐵片12,以其支點部18為中心使其搖動。
通過該鐵片12的搖動,在鐵片12的上邊部設置的配合突起部19,經由另一個導桿突起部30使導桿21抗拒復位彈簧23而如圖11(2)所示那樣移動。因此,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與平面突起部33接觸。在該情況下,在圖12所示的吸著時,觸點彈簧載荷F2作用于接觸片34。
如圖12所示,吸引力F隨著沖程增加而增加,通過該吸引力F的增加,導桿21經由鐵片12被進一步壓入,所以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由于平面突起部33而彎曲,在該板簧片部37產生負荷(彈簧載荷)F3。該狀態為圖11(3)所示的完全吸著時,觸點彈簧載荷F2和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產生的負荷(彈簧載荷)F3產生的觸點壓力作用于接觸片34,從而將可動觸點35押在固定觸點48上。
這樣,在完全吸著的狀態下,作為觸點壓力而得到觸點彈簧載荷F2和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產生的負荷(彈簧載荷)F3。在該情況下,由于在可動觸點35即將完全吸著到固定觸點48上之前產生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負荷(彈簧載荷)F3,所以不必增大觸點彈簧的載荷(增加線圈的消耗電力),以得到觸點壓力,不提高線圈15的引力就可以確保必要的觸點壓力。
而且,通過解除線圈15的勵磁而解除引力F,導桿21通過復位彈簧23的復位力F1而移動,復位到圖11(1)所示的復位位置。在該復位時,由于接觸片34被彈簧用輔助部件36抑制,所以可以減少可動觸點35的離開時間。
另外,如果將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材料設為金屬(例如,銅系金屬),則可以得到觸點溫度上升的散熱效果。
而且,在輔助觸點塊3側,在電磁繼電器F側的導桿21為復位狀態的情況下,如圖19(1)所示,輔助觸點塊3側的導桿62也為復位狀態,各接觸片82的可動觸點84離開固定觸點93,但如上述那樣,電磁構件11的線圈15被勵磁,導桿21通過引力F經由鐵片12而抗拒復位彈簧23移動時,導桿21的一個導桿突起部29干涉導桿21的支腳部72,如圖19(2)、(3)所示,由于使導桿62移動,而使設置在接觸片82上的可動觸點84接觸固定觸點93。
如以上所說明的,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在完全吸著狀態下,作為觸點壓力而得到觸點彈簧載荷F2和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板簧片部37產生的負荷(彈簧載荷)F3。在該情況下,由于在可動觸點35即將完全吸著到固定觸點48上之前產生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負荷(彈簧載荷)F3,所以不必增大觸點彈簧39的載荷(提高線圈的消耗電力)來得到觸點壓力,由于不影響引力特性,所以不提高線圈15的引力而可以確保必要的觸點壓力。
而且,接觸片34被彈簧用輔助部件36所抑制,所以可以減少可動觸點35的離開時間,而且,如果將彈簧用輔助部件36的材料設為銅系金屬,則也得到觸點溫度上升的散熱效果。
圖20中表示導桿21的變形例。在該導桿21-1中,其一個導桿本體21A的兩側面部21a、21b上替代平面突起部33而設置彈簧片形狀的彈性元件37-1。這些彈性元件37-1偏向接觸片34側。在該情況下,彈性元件37-1構成負荷產生部件。其它的結構與上述導桿21結構相同,所以賦予相同標號而省略說明。
而且,接觸片34上沒有安裝彈簧用輔助部件36,在其兩端部固定可動觸點35。在該情況下,在接觸片插入部31中插入接觸片34,在彈簧容納部32中容納觸點彈簧39,接觸片34被觸點彈簧39的彈力推動。
上述導桿21-1被組裝到觸點構件2中而代替導桿21,在導桿21-1抗拒復位彈簧23而移動時,彈簧片形狀的彈性元件37-1與接觸片34接觸從而彈性元件37-1彎曲,該彈性元件37-1上產生負荷(彈簧載荷)F3。該狀態為完全吸著狀態,觸點彈簧載荷F2和彈性元件37-1產生的負荷(彈簧載荷)F3構成的觸點壓力作用于接觸片34,從而將可動觸點35壓在固定觸點48上。
這樣,在完全吸著狀態下,作為觸點壓力而得到觸點彈簧載荷F2和彈性元件37-1產生的負荷(彈簧載荷)F3。在該情況下,在可動觸點35即將接觸到固定觸點48之前產生彈性元件37-1的負荷(彈簧載荷)F3,所以不必增加觸點彈簧39的載荷(提高線圈的消耗電力)來得到觸點壓力,由于不影響引力特性,所以不提高線圈15的引力而可以確保必要的觸點壓力。而且在該情況下,如果將彈性元件37-1的材料設為銅系金屬,則也可以得到觸點溫度上升的散熱效果。
而且,在導桿21-1中,如圖21所示,也可以替代彈簧片形狀的彈性元件37-1,而將“コ”字形狀的彈性元件37-2設置在導桿本體21A的兩側面部21a、21b上。在該情況下,彈性元件37-2構成負荷產生部件。
該情況同樣,上述導桿21-1被組裝到觸點構件2中而代替導桿21,在導桿21-1抗拒復位彈簧23而移動時,彈簧片形狀的彈性元件37-2與接觸片34接觸從而彈性元件37-2彎曲,該彈性元件37-2上產生負荷(彈簧載荷)F3。該狀態為完全吸著時,觸點彈簧載荷F2和彈性元件37-2產生的負荷(彈簧載荷)F3構成的觸點壓力作用于接觸片34,從而將可動觸點35壓在固定觸點48上。
這樣,在完全吸著狀態下,作為觸點壓力而得到觸點彈簧載荷F2和彈性元件37-2產生的負荷(彈簧載荷)F3。在該情況下,在可動觸點35即將完全吸著到固定觸點48之前產生彈性元件37-2的負荷(彈簧載荷)F3,所以不必增加觸點彈簧39的載荷(提高線圈的消耗電力)來得到觸點壓力,由于不影響引力特性,所以不提高線圈15的引力而可以確保必要的觸點壓力。
而且,在上述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在觸點接觸機構中,為將固定觸點48配置在各觸點配置部41上,將容納在導桿21的接觸片插入部31中的接觸片34的可動觸點35與固定觸點48對置,將接觸片34通過觸點彈簧39的彈力推動到固定觸點48側,在復位狀態下使可動觸點35離開固定觸點48的a觸點結構,如圖22所示,也可以將左邊兩個觸點結構作為在復位狀態下可動觸點35接觸固定觸點48的b觸點結構,并將右邊兩個觸點結構作為在復位狀態下可動觸點35離開固定觸點48的a觸點結構。
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有以下效果在完全吸著狀態下,作為觸點壓力得到觸點彈簧載荷和負荷產生部件產生的負荷,在該情況下,在可動觸點即將完全吸著到固定觸點上之時產生負荷,所以不必為了抑制電流通電造成的溫度上升而增加觸點彈簧的載荷(提高線圈的消耗電力)來得到觸點壓力,由于對引力特性沒有影響,所以不提高線圈的引力而可以確保必要的觸點壓力,對觸點為高容量的功率繼電器、電磁繼電器等很有用。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磁繼電器,由導桿載置包括可動觸點的接觸片和將該接觸片推動到固定觸點側的觸點彈簧,由線圈的勵磁產生的引力進行該導桿的移動,同時由復位彈簧的彈力進行所述導桿的復位,其特征在于,包括負荷產生部件,在所述可動觸點即將完全吸著于所述固定觸點上時,產生通過抗拒所述導桿的所述復位彈簧而向所述固定觸點側的移動而作用于所述接觸片的負荷,將所述觸點彈簧的觸點彈簧載荷和所述負荷,作為使所述可動觸點完全吸著于所述固定觸點的觸點壓力而作用于所述接觸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負荷產生部件包括在兩端部形成截面“コ”形的板簧片部的彈簧用輔助部件,該彈簧用輔助部件固定到所述接觸片上;所述導桿上設有平面突起部,通過所述導桿的移動而使所述板簧片部推碰到到所述平面突起部,而使該板簧片部彎曲從而產生所述負荷。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用輔助部件為金屬,從而提高導熱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負荷產生部件由板簧片部構成,所述板簧片部被設置在所述導桿上,并通過該導桿的移動而被推碰到所述接觸片上,從而彎曲并產生所述負荷。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磁繼電器,構成為通過所述導桿的移動,所述板簧片部以平緩的曲率而彎曲。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片部的截面為“コ”形狀。
7.如權利要求4至權利要求6的任何一項所述的電磁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片部的材質為金屬,從而提高導熱性。
全文摘要
一種電磁繼電器,不提高觸點彈簧的載荷而可以確保必要的觸點壓力。通過導桿(21)對抗復位彈簧(23)而向固定觸點(48)側移動,使接觸片(34)的可動觸點(35)完全吸著到固定觸點(48)上,導桿(21)上設置平面突起部(33),并裝設有在兩側形成截面“コ”形的板簧片部(37)的彈簧用輔助部件(36),該彈簧用輔助部件(36)固定在接觸片(34)上,通過導桿的移動而使板簧片部被推碰到平面突起部,從而使該板簧片部彎曲、在可動觸點即將完全吸著到固定觸點之前產生板簧片部的負荷(F3),將觸點彈簧(39)的觸點彈簧載荷(F2)和負荷(F3)作為使可動觸點完全吸著到固定觸點上的觸點壓力而作用于接觸片上。
文檔編號H01H50/54GK1670879SQ20051005175
公開日2005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3月1日 優先權日2004年3月15日
發明者川原邦昭, 松尾慎也 申請人:歐姆龍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