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舉式接線端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輸電線,特別是固定輸電線端頭用的自舉式接線端子。
背景技術:
現有接線端子,只有簡單的一個螺絲帶一個墊片,把電線壓接在接線端面上,當在要求環接時,需要把螺絲和墊片從接線端面上取下,然后把線環套在墊片下面,然后再把線環固定在接線端面上,工作環節多,勞動強度大,特別是在工作環境復雜及大量接線的情況下,更使電工人員感到困難和費勁,而且這種接線,經常出現接線不良,易產生火花,易被燒壞,使用不安全,特別是用于高壓接線,更為突出,這為電業的安全生產和輸送帶來諸多隱患,因此,接線的改進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和接電線的實際需要,本發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新的自舉式接線端子,可有效用于接線點,以解決接裝電線的快速、省力和安全使用的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支撐片下部經上面螺釘裝有支撐塊,支撐塊下端的螺紋頭旋裝在接線端子面板上的螺孔內,在支撐塊旁的支撐片及接線端子面板間旋裝有組合螺栓,組合螺栓靠下部有光面體,光面體處上部有與組合螺栓旋裝有一起的壓接環,壓接環下面的光面體上裝有壓線墊片,光面體下部的螺頭旋裝在接線端子面板上的螺孔內,本發明結構新穎獨特,接線速度快,省力,接線面大而好,不易產生火花,使用安全,壽命長,是對現有接線端子的創造性改進,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市場和巨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四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組合螺栓下端螺頭末旋裝在接線端子面板的螺孔內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右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俯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仰視圖。
五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
由圖1給出,本發明其結構是,支撐片1下部經上面的螺釘2裝有支撐塊4,支撐塊4下端的螺紋頭旋裝在接線端子面板7上的螺孔8內,在支撐塊4旁的支撐片1及接線端子面板7間旋裝有組合螺栓3,組合螺栓3靠下部有光面體10(即此部分末有螺紋),光面體10處上部有與組合螺栓3旋裝在一起的壓接環5,壓接環5下部的光面體10上裝有壓線墊片6,光面體下部的螺頭旋裝在接線端子面板7上的螺孔9內;為了保證使用效果和防止螺紋松動引起的接觸不良,壓接環5與支撐片1間的組合螺栓3上裝有自動調節彈簧11。支撐片1用以裝配和保證組合螺釘3的上下升降;支撐塊4用于調節組合螺栓3的升降高度,支撐塊4可有不同的大小、長短規格選擇使用。
本發明的使用情況是1、當要求電線接頭直接時,旋轉組合螺栓3,抬高墊片6和接線端子面板7間的距離,將直接線頭插入壓線墊片6與接線端子面板7之間,然后旋緊組合螺栓3,壓緊接線即可;2、當要求電線接頭環接時,旋轉組合螺栓3,抬高組合螺栓,使下部螺紋頭離開接線端子面板7(如圖2所示),線環從下部套在組合螺栓3上,然后組合螺栓下的螺紋頭旋入接線端子面板7上的螺孔9內,繼續旋轉組合螺栓,壓緊接線環即可。由于在調整組合螺栓3的時候,其能夠自舉升高到離開接線端面的高度(故稱自舉式接線端子),對直接與環接進行了兼容,改善了原有的接線狀況,快速、方便、省力、省時,體現了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大大減輕了電氣工作者的勞動強度,而且由于組合螺栓3上裝有自動調節彈簧,使壓線和接線端子面板間始終處于良好的接旋狀態,不易產生電火花,防止損壞接線端子,接線更加科學,安全,效率高,其推廣應用必為電業快速發展及防止事故發生以利于社會和諧作出創造性貢獻。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舉式接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是支撐片(1)下部經上面的螺釘(2)裝有支撐塊(4),支撐塊(4)下端的螺紋頭旋裝在接線端子面板(7)上的螺孔(8)內,在支撐塊(4)旁的支撐片(1)及接線端子面板(7)間旋裝有組合螺栓(3),組合螺栓(3)靠下部有光面體(10),光面體(10)處上部有與組合螺栓(3)裝在一起的壓接環(5),壓接環(5)下部的光面體(10)上裝有壓線墊片(6),光面體下部的螺頭旋裝在接線端子面板(7)上的螺孔(9)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舉式接線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壓接環(5)與支撐片(1)間的組合螺栓(3)上裝有自動調節彈簧(11)。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新的自舉式接線端子,可有效用于接線點,以解決接裝電線的快速、省力和安全使用的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支撐片下部經上面螺釘裝有支撐塊,支撐塊下端的螺紋頭旋裝在接線端子面板上的螺孔內,在支撐塊旁的支撐片及接線端子面板間旋裝有組合螺栓,組合螺栓靠下部有光面體,光面體處上部有與組合螺栓旋裝有一起的壓接環,壓接環下面的光面體上裝有壓線墊片,光面體下部的螺頭旋裝在接線端子面板上的螺孔內,本發明結構新穎獨特,接線速度快,省力,接線面大而好,不易產生火花,使用安全,壽命長,是對現有接線端子的創造性改進,有廣闊的開發應用市場和巨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H01R4/18GK1722526SQ20051001764
公開日2006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31日
發明者時珺 申請人:時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