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一種應用于直流電源插座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按,一般的直流電源插座電連接器是利用表面接觸方式連接于印刷電路板上,例如中國臺灣公告第449135號專利所公開的直流電源插座電連接器。該連接器主要構件包括絕緣本體、導電端子、固持裝置、第一接觸端子及第二接觸端子,其中在導電端子、第一接觸端子及第二接觸端子下方具有向下延伸出的焊接部,可焊接固定于電路板上,并利用絕緣本體下方前端的兩只定位柱作為輔助,使連接器本體得以固定在電路板上。或者如其它專利公告中所公開的,變更設計第一接觸端子及第二接觸端子的結構,使焊接部略為向絕緣本體的中段區域移動,再配合原有導電端子的焊接部形成三點固定連接器本體于電路板上的目的。
由上述兩件專利公開的結構可知,可作為電路板焊接點的各焊接部均集中于絕緣本體的中、后段位置,所以電連接器與電路板之間的焊接點分布并不平均,再者各端子及接觸端子本身結構強度并不足以固定絕緣本體,且定位柱或者是防呆裝置本身并非焊接于電路板上,所以當電連接器受到對接連接器反復受力或是受到不當外力撞擊時,容易有脫落、移動的現象發生。尤其是當該電連接器結構較長時,電連接器與電路板之間會變得更加不穩定。本實用新型主要即針對此一缺失進行結構上的改良。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在絕緣本體外部加裝一金屬套殼,使金屬套殼包覆絕緣本體的三個表面,金屬套殼的兩側并向下各延伸出一固定部,使固定部焊接于電路板上,一方面增加連接器與電路板間的焊接點數,且各焊接點分布均勻,另一方面,借助金屬套殼穩定絕緣本體。使連接器在對接連接器反復施力作用下,仍可維持良好的穩定性,增加電連接器的使用壽命,以及訊號傳輸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在絕緣本體外部加裝一金屬套殼,使金屬套殼包覆絕緣本體的三個表面,金屬套殼的兩側并向下各延伸出一固定部,使固定部焊接于電路板上,當電連接器的主結構加長時,電連接器前端仍可得到良好的強度支撐,且均勻的固定于電路板上。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使用于直流電源插座的電連接器,利用外加金屬套殼的設計方式,使電連接器的主結構得到支撐保護,且焊接點由原有的三個增加到五個,并平均分布于主結構四周。另一方面,將原有的連接端子、第一接觸片及第二接觸片作部分結構改良,在不影響制程良率情況下,可使端子與絕緣本體間產生較佳的干涉作用,而第一接觸片及第二接觸片之間也能維持良好的彈性接觸。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另一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下視圖。
圖4是絕緣本體的示意圖。
圖5是金屬套殼的示意圖。
圖6是插接端子的示意圖。
圖7是第一接觸片的示意圖。
圖8是第二接觸片的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號說明1電連接器2絕緣本體3金屬套殼4連接端子5第一接觸片 6第二接觸片11前壁 12后壁13上壁面 14下壁面15左側壁 16右側壁17容置區 18插槽19上插槽 20下插槽21凹槽 22后凹槽23A、23B凸柱24固定槽 25突起部31延伸區 32缺口33固定部 41柱狀插接部42固持部 43第一彎折部44第二彎折部 51支撐部52彈性部 53固定部54接觸端 55尾端61內凹部 62固定部63凸部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會詳細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該詳細描述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廣泛地在其它的實施例施行。亦即,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不受已提出的實施例的限制,而應以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權利要求為準。再者,在本說明書中,各組件的不同部分并沒有依照尺寸繪圖。某些尺度與其它相關尺度相比已經被夸張或是簡化,以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和本實用新型的理解。
以下將參照各圖標,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的實施方式圖1及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成品外觀圖,而圖4至圖8則為各主要組件的示意圖,首先,將輔以圖1及圖2來說明各主要組件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是由絕緣本體2、金屬套殼3、連接端子4、第一接觸片5及第二接觸片6作為主結構要件,以構成如圖1及圖2所示的電連接器成品。絕緣本體2具有一貫穿前壁11及后壁12的容置區17,后壁12上并具有一非貫穿前壁11的插槽18,且插槽18連接一上插槽19連通到絕緣本體2的上壁面13及一下插槽20連通到絕緣本體2的下壁面14。在絕緣本體2的上壁面13具有一凹槽21,且凹槽21向兩側延伸通過左側壁15及右側壁16直到底部,在凹槽21的左右兩側各具有一突起部25。上壁面13還具有一后凹槽22,其一端延伸至右側壁16的底部,而另一端與上插槽19連接。絕緣本體2的下壁面14是與電路板接觸,其具有兩大小不同的凸柱23A、23B,以作為防呆裝置使用。
金屬套殼3為一呈ㄇ字型的金屬片,是嵌合于絕緣本體2的凹槽21內,可同時包覆絕緣本體2的上壁面13、左側壁15及右側壁16。金屬套殼3的上部具有一延伸區31可與凹槽21相互干涉,且兩側各具有一缺口32可與突起部25相互扣合。由金屬套殼3的兩側再向下延伸具有兩固定部33,可分別插接于電路板上,達到固定絕緣本體2于電路板上的目的。
連接端子4是一圓桿狀金屬組件,收容于容置區17內,具有由后壁12置入向前壁11方向延伸的柱狀插接部41,可借助該柱狀插接部41與對接連接器達到電性連接,而且連接端子4的尾端是部分露出于后壁12之外。在一實施例中,如圖2中所示,該連接端子4的外露部分可分成向下垂直彎折的第一彎折部43,以及與第一彎折部43垂直且與絕緣本體2的下壁面14平行的第二彎折部44,第二彎折部43是壓制成扁平狀,可焊接于電路板上形成電性連接,于是訊號可由對接連接器連通到電路板上。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端子4的外露部份可為第一彎折部43及一向下延伸的固定部所構成,該固定部可直接插入電路板中,達到與電路板形成電性連接的目的。此外,第一彎折部43可嵌入后壁2上的固定槽24內,具有固定連接端子4的作用。
于柱狀插接部41上靠近后壁12的部分,具有一固持部42,是一上下端面凹陷,而左右兩端面突出的結構,借助該固持部42使連接端子4與絕緣本體2的內部形成相互干涉,避免連接端子4與對接連接器連接時發生晃動或松脫。而固持部42除了上述形狀的外,也可以是直接凸設復數個凸點于柱狀插接部41的左右兩側或上下兩側上。
第一接觸片5是由支撐部51及彈性部52所構成,收容于插槽18內。支撐部51具有向下延伸出下插槽20的一固定部53,用來插接電路板上,構成焊接點之一。彈性部52則具有向端子4方向突出的接觸端54及尾端55。第二接觸片6是ㄇ字型的金屬片,固定于絕緣本體2的后凹槽22內,其一端貼合于絕緣本體2的右側壁16上,具有一與后凹槽22相干涉的內凹部61,并向下延伸出一固定部62,構成焊接點之一,而另一端嵌入上插槽19內,并在朝向外側的板面上具有一凸部63,凸部63可與第一接觸片5的尾端55形成彈性接觸。如圖9為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內部結構圖,當正常狀況下,第一接觸片5的尾端55與第二接觸片6的凸部63構成彈性接觸,而當有對接連接器插入容置區17時,對接連接器與連接端子4的柱狀插接部41插接,與電路板形成電性連接,達到訊號導通。同時,對接連接器的外緣擠壓第一接觸片5的接觸端54并扣合,使對接連接器達到接地及穩定的目的,當電源插頭取出后,接觸端54則彈性恢復并與凸部63產生彈性接觸。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成品的下視圖,由圖中可以看出,由金屬套殼3的兩固定部33、第一接觸片5的固定部53及第二接觸片5的固定部62所構成分別占據絕緣本體四個方向的焊接點。此外,連接端子4的尾部,也可構成與電路板間的焊接點之一。
本實用新型的最大優點即在于此金屬套殼3的設計,由金屬套殼3的兩側向下延伸的固定部33,可分別插接于電路板上。一方面增加電連接器與電路板的間的焊接點,使各焊接點的位置分布平均,而不是集中于電連接器的中、后段,防止電連接器因反復受力而松脫。另一方面,已知技術的固定部多由位于絕緣本體內的金屬片或端子所構成,當絕緣本體受到不同方向的外力作用時,容易造成固定部與金屬片或端子之間發生變形,但是,金屬套殼3同時包覆絕緣本體2的上、左、右三面,可達到穩定電連接器本體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是一種可利用表面接合技術安裝于電路板上的直流電源插座連接器,借助于塑料制絕緣本體上加設一金屬套殼的設計,使可固定于電路板上的焊接點增加,且受力位置均勻,并使絕緣本體得到保護。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的范圍內仍可予以變化而加以實施,此等變化應仍屬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是由權利要求所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本體、一金屬套殼、位于該絕緣本體內的連接端子、第一接觸片及第二接觸片,該絕緣本體具有一貫通前壁及后壁的容置區,且連接端子固定于其中;其特征在于該金屬套殼是呈ㄇ字型包覆于該絕緣本體外部,且兩側各具有一固定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插接端子具有一固持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在該絕緣本體的左右兩側具有與金屬套殼的缺口嵌合的突起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在該金屬殼體的上表面具有一延伸區。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二接觸片具有一凸部,并與該第一接觸片的尾端形成彈性接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使用于直流電源插座的電連接器,包括有絕緣本體、金屬套殼、位于該絕緣本體內的連接端子、第一接觸片及第二接觸片;絕緣本體具有貫通前壁及后壁,可容納連接端子的容置區,以及可容納第一接觸片與第二接觸片的插槽;其中,包覆于絕緣本體外部的金屬套殼的兩側具有可插接于電路板上的固定部,使電連接器與電路板之間的焊接點增加且位置分布均勻,增進絕緣本體的穩定性,避免電連接器于反復使用后發生松脫現象。
文檔編號H01R13/73GK2739836SQ20042008227
公開日2005年11月9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27日
發明者段浩然 申請人:達昌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