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位于無線通訊裝置邊緣的供電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無線通訊裝置的供電結構,特別是有關一種制作于無線通訊裝置邊緣的供電結構。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電信自由化的風潮下,無線通訊裝置的市場快速成長,進而帶動無線通訊的熱潮。而一款輕薄短小并結合無線通訊的個人數字助理器(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因同時具備了可攜性與資料處理能力,可充分滿足行動工作所需,是以已成為時下不少人的選擇。概括地說,個人數字助理器已儼然成為下一波e化的重點。
個人數字助理器除了具有行事歷、電子郵件、通訊錄、記事本、記帳本、待辦事項、計算機等個人資訊管理(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PIM)功能外,亦可與個人電腦連線,而將資料作雙向的接收與備份。更有甚者,個人數字助理器搭配無遠弗屆的無線網絡通訊能力,更大幅發揮了個人數字助理器強大數據庫的交換運算能力。上述種種優點,不但使得個人數字助理器在無線通訊裝置的行銷市場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搖身一變成為時下人們的最新寵兒。
請參照圖1,顯示了已知技術中無線通訊裝置10的供電結構。如圖所示,在無線通訊裝置10的殼體11背部11a(亦即與顯示面板相對之面)設有一電池室12,其中此電池室12的深度d1小于無線通訊裝置10的高度h1。至于,在顯示面板(未顯示于此)與電池室12間的殼體11空隙中,制作有各式主動元件與被動元件(未顯示于此)。連接頭14則裝設于殼體11中鄰接電池室12之處,且在面向電池室12內部的連接頭端面14a上設有一彈片16。充電電池18具有一前端18a與一后端18b,其中前端18a為一導電端。
當充電電池18的前端18a(導電端)被傾斜插入電池室12,并擠壓彈片16往端面14a密貼的同時,此充電電池18的后端18b會接著被下壓往箭頭所示的方向,最后充電電池18藉由彈片16的彈力,而緊密鑲嵌于電池室12中。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使用者對無線通訊裝置具有輕、薄、短、小的高期望,所以,已知技術中制作于無線通訊裝置背部的供電結構,勢將使得無線通訊裝置的薄化過程大幅受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的供電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作于無線通訊裝置邊緣的供電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使無線通訊裝置往薄化大幅邁進的供電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無線通訊裝置的供電結構,其中在此無線通訊裝置的殼體邊緣具有一電池室,且此電池室具有一側面開口,上述供電結構至少包含一連接頭、一卡合部以及一充電電池。連接頭裝設于殼體中鄰接電池室之處,并與側面開口相對,其中此連接頭包括延伸至電池室內部的多個伸縮導電元件。卡合部是裝設于殼體中鄰接電池室之處,并具有一卡榫與一彈簧,其中卡榫的前端貫穿電池室側壁,并延伸至電池室內部。彈簧的一端固定于殼體中,另一端則與卡榫的后端相接。充電電池是具有一導電端。當充電電池的導電端由側面開口被置入電池室,會推擠卡榫向后移動,并帶擠壓彈簧,直至上述導電端接觸并擠壓伸縮導電元件,彈簧的彈力可使卡榫自動地往電池室內部回彈,而與開設于充電電池側壁上的一凹槽相扣合。
藉由以下詳細的描述結合所附圖示,將可輕易的了解上述內容及此項實用新型的諸多優點,其中圖1顯示了已知技術中無線通訊裝置的供電結構側視圖;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中無線通訊裝置的供電結構側視圖;圖3顯示了本實用新型卡合部的側視圖;圖4顯示了卡榫的側視圖;以及圖5為位于卡榫背部之的板穿過殼體第二開口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揭示一種無線通訊裝置的供電結構,現依據本實用新型的一較佳實施例,詳述如下。
請參照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無線通訊裝置100的供電結構,其中此供電結構包含一電池室120、一連接頭130、一卡合部140以及一充電電池150。如圖所示,在無線通訊裝置100的殼體110邊緣具有一電池室120,其中此電池室120具有一側面開口120a。值得一提的是,無線通訊裝置100所需的各式被動元件與主動元件,皆已制作于P至P’的殼體110中(如圖所示),換言之,被動元件與主動元件是被更密集地裝設于P至P’的殼體110中。此種供電結構是將殼體空間作更整合性地運用與配置,而達到有效薄化無線通訊裝置的目的,是以并不影響原有制程中所需被動元件與主動元件的數量。
連接頭130裝設于殼體110中鄰接電池室120之處,并與上述側面開口120a相對。其中,在面向電池室120內部的連接頭端面130a上,具有至少一個自連接頭130內部向外延伸出的彈性導電元件130b。在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中,上述彈性導電元件130b為伸縮導電元件;而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此彈性導電元件130b為彈片。
請參閱圖3,卡合部140包括一框體1401、一卡榫1402以及一彈簧1403,其中框體1401裝設于殼體110中,并與電池室120的側壁120b相鄰接;卡榫1402與彈簧1403則構成一彈性扣件。卡榫1402裝設于框體1401內部,此卡榫1402的前端1402a并貫穿電池室120的側壁120b,而延伸至電池室120內部。彈簧1403的一端固定于框體1401的內側壁1401a上,如圖所示,此內側壁1401a相對于電池室120的側壁120b。彈簧1403的另一端則與卡榫1402的后端1402b連接。在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中,彈簧1403的彈力可使卡榫1402于框體1401中伸展壓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貫穿電池室120側壁120b并延伸至電池室120內部的卡榫前端1402a,其左側壁1402c與電池室側壁120b之間具有如圖3所示的銳角θ,而使位于電池室120中的卡榫前端1402a成為一梯形板塊。換言之,卡榫前端1402a的部分左側壁1402c具有一向連接頭130方向傾斜的傾斜面。
在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中,卡榫后端1402b還包含一向后延伸的軸體1402d,彈簧1403的一端即環套于此軸體1402d的外側,而與卡榫1402的后端1402b相連接,彈簧1403的另一端則如上所述,固定于框體1401的內側壁1401a上。
請繼續參閱圖3,當彈簧1403的一端圍套住整個軸體1402d,并與卡榫1402的后端1402b相接,在軸體1402d的兩側更具有一自卡榫后端1402b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402e。上述的軸體1402d與延伸體1402e用以確使卡榫1402于伸縮時更平順。如圖所示,位于卡榫右側壁1402f圍的部分框體1401開設有第一開口1401b,且在卡榫右側壁1402f具有一向右延伸、并穿過第一開口1401b的第二延伸部1402g。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一開口1401b的寬度大于第二延伸部1402g的寬度,所以可使卡榫1402于框體1401中適當地伸縮。
請參閱圖2與圖3,充電電池150具有一前端150a與一后端150c,其中充電電池150的前端150a為一導電端。當充電電池150的前端150a(即導電端)由側面開口120a以箭頭所示的方向被置入電池室120,此充電電池150會順著前述的傾斜面,而將卡榫前端1402a往離開電池室120的方向推擠壓縮(亦即將卡榫前端1402a向后推離電池室),緊接著,充電電池150繼續被推往連接頭130的方向,直至其前端150a接觸并擠壓伸縮導電元件130b,彈簧1403的彈力使得整個卡榫1402自動往電池室120回彈,而與開設于充電電池150側壁上的一凹槽150b相扣合。
請參照圖4,在卡榫1402背部更具有一扳板1402h,其中此扳板1402h與第二延伸部1402g平行。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扳板1402h在制作卡榫1402時以一體成型的方式形成。請參閱圖5,扳板1402h穿過開設于殼體110背面的第二開口110a,而裸露于殼體110外。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開口110a的寬度w2大于扳板1402h的寬度w1。當欲對充電電池150進行充電程序時,先將扳板1402h以箭頭所示的方向往后扳動,繼而帶動整個卡榫1402向卡榫后端1402b的方向移動,待卡榫前端1402a向后縮入殼體110中,伸縮導電元件130b的彈性可將充電電池150的后端150c彈出電池室120。最后,使用者只需將充電電池150由電池室120中取出并放入充電器(未顯示),即可進行充電程序。
由于本發明是將無線通訊裝置所需的被動元件與主動元件更整合性地配置于如圖2所示的P到P’殼體中,而將電池室制作于殼體邊緣,是以可在不更動現有無線通訊裝置面積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無線通訊裝置的厚度。
本實用新型雖以較佳實例闡明如上,然其它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變換或修飾者,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更當視后附的申請專利范圍、附圖及其等同領域而定。
權利要求1.一種位于無線通訊裝置邊緣的供電結構,其中在該無線通訊裝置的殼體邊緣具有一電池室,且該電池室具有一第一開口,該供電結構至少包含一連接頭,裝設于該殼體中鄰接該電池室之處,并與該第一開口相對,其中該連接頭包括延伸至該電池室內部的一彈性導電元件;一卡合部,裝設于該殼體中鄰接該電池室之處,其中該卡合部具有一彈性扣件,該彈性扣件貫穿該電池室側壁而延伸至該電池室內部;以及一充電電池,具有一導電端,當該充電電池的該導電端由上述第一開口被置入該電池室,會推擠該彈性扣件往離開該電池室的方向壓縮,直至該導電端接觸并擠壓該彈性導電元件,該彈性扣件會自動地往該電池室內部回彈,而與開設于該充電電池側壁上的一凹槽相扣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彈性導電元件為伸縮導電元件。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開口為一側面開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彈性扣件包含一卡榫,其前端貫穿該電池室側壁,而延伸至該電池室內部;以及一彈簧,其一端固定于該殼體中,另一端則與該卡榫的后端相接。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含自該卡榫的后端向后延伸的一軸體,該彈簧的一端環套于該軸體的外側,而與該卡榫后端相連接。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卡榫前端的部分左側壁具有一向該連接頭方向傾斜的傾斜面,當該充電電池的該導電端由該開口被置入該電池室,會順著該傾斜面將該卡榫向后推離該電池室。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該卡榫背部還具有一扳板。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扳板穿過開設于該殼體背面的第二開口,而裸露于該殼體外。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開口的寬度大于該扳板的寬度,當該扳板被向后扳動,可帶動該卡榫向后移動,待該卡榫前端離開該電池室,該彈簧的彈性可將該充電電池稍微彈離該電池室。
10.一種位于無線通訊裝置邊緣的供電結構,其中在該無線通訊裝置的殼體邊緣具有一電池室,且該電池室具有一側面開口,該供電結構至少包含一連接頭,裝設于該殼體中鄰接該電池室之處,并與該側面開口相對,其中該連接頭包括延伸至該電池室內部的多個伸縮導電元件;一卡合部,裝設于該殼體中鄰接該電池室之處,其中該卡合部具有一卡榫,其前端貫穿該電池室側壁,而延伸至該電池室內部;一彈簧,其一端固定于該殼體中,另一端則與該卡榫之后端相接;以及一充電電池,具有一導電端,當該充電電池的該導電端由該側面開口被置入該電池室,會推擠該卡榫向后移動,并連帶擠壓彈簧,直至該導電端接觸并擠壓該伸縮導電元件,該彈簧的彈力可使該卡榫自動地往該電池室內部回彈,而與開設于該充電電池側壁上的一凹槽相扣合。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含自該卡榫的后端向后延伸的一軸體,該彈簧的一端環套于該軸體的外側,而與該卡榫后端相連接。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卡榫前端的部分左側壁具有一向該連接頭方向傾斜的傾斜面,當該充電電池的該導電端由該開口被置入該電池室,會順著該傾斜面將該卡榫向后推離該電池室。
13.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在該卡榫背部更具有一扳板。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扳板穿過開設于該殼體背面的第二開口,而裸露于該殼體外。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供電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開口的寬度大于該扳板的寬度,當該扳板被向后扳動,可帶動該卡榫向后移動,待該卡榫前端離開該電池室,該彈簧的彈性可將該充電電池稍微彈離該電池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位于無線通訊裝置邊緣的供電結構,其中在無線通訊裝置的殼體邊緣具有一電池室,且電池室具有一開口,此供電結構包含一連接頭,裝設于殼體中鄰接電池室之處,并與開口相對,此連接頭包含延伸至電池室的一彈性導電元件;一卡合部,裝設于殼體中鄰接電池室之處,并具有一貫穿電池室側壁且延伸至電池室內部的彈性扣件;一充電電池,具有一導電端。當此導電端由開口被置入電池室,會推擠彈性扣件往離開電池室的方向壓縮,直至導電端接觸并擠壓彈性導電元件,彈性扣件會自動地往電池室內部回彈,而與充電電池側壁上的一凹槽相扣合。
文檔編號H01M2/10GK2724238SQ20042006595
公開日2005年9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04年7月12日
發明者洪權民 申請人:英華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