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收線輪改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收線輪改良結構,特別是指一種具有兩單獨個別動作的第一、第二輪盤,并于第一、第二輪盤上分別卷繞第一、第二延長線,而第一延長線的輸入端為電源插頭,第二延長線的輸出端則連接有用電產品,且該第一、第二延長線電性連接,致使第一延長線的電源插頭可將電源經第二延長線傳導致用電產品中的收線輪改良結構。
背景技術:
習用收線輪結構,是采用簡易的外框架機座,其中心位置設有一收線輪座,且輪軸面設有一缺口可穿引一電源線連接至收線輪輪軸盤面內的電源插座上,經轉動收線輪的把手旋轉收線輪輪軸,即可收取電源線,而電源線的另端為一電源插頭;是將電源線連同電源插頭一并拉伸出,使電源線端部的電源插頭可插置于墻面的插座面板上,以導引電源至收線輪盤面的電源插座中,致使收線輪盤面的電源插座可提供給電壓,供用電產品使用。然而,習用收線輪即宛如一延長線插座般,若需用電時,需將用電產品的電源插頭插置于收線輪盤面的電源插座上,方可令用電產品正常運作,使其在使用應用上了無新意,若能于收線輪上附屬其他功用,方是當務之急的設計。
由此可見,上述習用物品仍有諸多缺點,實非一良善的設計,而亟待加以改良。
本案申請人鑒于上述習用收線輪所衍生的各項缺點,乃亟思加以改良創新,并經多年可心孤詣潛心研究后,終于成功研發完成本件收線輪改良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于收線輪本體兩側各結合一分別獨立動作的第一、第二輪盤,該第一輪盤轉動時,第二輪盤并不會連動,以分別提供不同用途的收線輪改良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于收線輪本體的第一、第二輪盤上皆卷繞有兩電性連接的第一、第二延長線,該第一延長線的端部設有電源插頭,而第二延長線的端部上則連接有用電產品,使電源插頭導引的電源可傳導至用電產品中,以驅使用電產品動作的收線輪改良結構。
可達成上述實用新型目的的收線輪改良結構,包含有一收線輪本體,該本體具有兩相通的第一、第二容置部,該第一容置部中結合有第一輪盤,該第一輪盤的表面設置有電源插孔及電源開關,并于第一輪盤上卷繞有第一延長線,該第一延長線的一端與電源開關及電源插孔的導電片電性連接,另一端則為一電源插頭,該電源插頭突露出收線輪本體的后側底線處;該第二輪盤上卷繞有第二延長線,該第二延長線的一端與第一延長線電性連結,另一端則連接有一用電產品,該用電產品突露定位于本體的前端面處;該第一、第二輪盤是分別獨立動作,當第一輪盤帶動第一延長線轉動時,該第二輪盤及第二延長線并不會連動,相對,第二輪盤亦不會帶動第一輪盤轉動;當第一延長線的電源插頭導引電源進入第一輪盤表面的電源插座時,除可令電源插座提供電源,供人使用外,該電源并會經第二延長線傳導至用電產品中,以驅使用電產品動作,使用電產品透過第二延長線可拉伸至遠處使用。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收線輪改良結構,與其他習用技術相互比較時,更具有下列優點1.本實用新型是于收線輪本體兩側各結合一分別獨立動作的第一、第二輪盤,該第一輪盤轉動時,第二輪盤并不會連動,以分別提供各種不同的用途。
2.本實用新型是于收線輪本體的第一、第二輪盤上各卷繞有兩電性連接的第一、第二延長線,該第一延長線的端部設有電源插頭,而第二延長線的端部上則連接有用電產品,使電源插頭導引的電源可傳導至用電產品中,以驅使用電產品動作。
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及其附圖,將可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及其目的功效;有關該實施例的附圖為圖1為本實用新型收線輪改良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1A為第一輪盤正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收線輪改良結構的組裝示意圖;圖3A、B為本實用新型收線輪改良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收線輪改良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圖5A、B為本實用新型收線輪改良結構的動作示意圖;以及圖6為本實用新型收線輪改良結構的實施示意圖。
主要部分代表符號1為收線輪本體,11為第一容置部,12為第二容置部,121為壁緣,13為提把,14為夾臂,2為第一輪盤,21為握塊,22為電源開關,23為電源插座,24為空心輪軸,241為定位柱,31為第一延長線,311為電源插頭,32為第二延長線,321為導電線,4為轉輪,41為階層,42為螺孔,5為定位盤,51為空心柱體,52為帽緣,53為螺絲,61為第一導電環圈,611為插片,62為第二導電環圈,621為插片,7為第二輪盤,71為握塊,7為固定柱,73為彈簧,74為孔洞,75為螺絲,8為導電件,81為定位孔,82為軸孔,83為導電柱,84為螺絲,9為用電產品,10為插座面板。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收線輪改良結構,主要包括有一收線輪本體1,其上設有一相連通的第一、第二容置部11、12,并于頂端處設有一提把13,以供握持提攜,并于前端面設置有一夾臂14,而前、后端面的底緣皆設置有一輸出口,該前側輸出口供第二延長線的用電產品突露,而后側輸出口則供第一延長線的電源插頭突露;一第一輪盤2,該第一輪盤2的外表面結合有一握塊21,并于外表面上突露有一電源開關22及數電源插座23,并于背面延伸有一空心輪軸24,該空心輪軸24內設置有數空心定位柱241,該空心定位柱241內設置有螺紋,并于空心輪軸24的外表面上卷繞有第一延長線31,該第一延長線31的一端導電線是與電源開關22及電源插座23的導電片電性連結(圖中未標示),以傳導電源至電源開關22及電源插座12中,致使電源開關22可控制電源插座23的供電與否,而第一延長線31的另一端則連接有一電源插頭311;是將該第一輪軸2結合于收線輪本體1的第一容置部11中,使第一輪盤2的輪軸24及卷繞于其上的第一延長線31皆容置于收線輪本體1的第一容置部11中,而第一延長線31端部的電源插頭311并會經由收線輪本體1后側底緣的輸出口突露(如圖3B所示);一轉輪4,該轉輪4的中央處形有一階層41,并于頂端周緣設置有數螺孔42;將該轉輪4結合于收線輪本體1的第一、第二容置部11、12的連通處,使其外表面的階層42與第二容置部12的壁緣121相擋持;使轉輪定位于本體中,并于轉輪上卷繞有一第二延長線,該第二延長線的一端連接一用電產品,該用電產品突露出本體的前側底緣;
一定位盤5,該定位盤5的底端周緣向下延伸有數空心柱體51,并于頂緣向外延伸有一帽緣52,而中央處結合有兩大小不同的第一、第二導電環圈61、62,該第一、第二導電環圈61、62并無接觸,而第一、第二導電環圈61、62底端的插片611、612貫穿突露于定位盤5的底部;將該定位盤5結合于收線輪本體1的第一、第二容置部11、12的連通處,使其頂緣的帽緣52與轉輪4內表面的階層41相擋持,而其底端的空心柱體51則與第一輪盤2的空心定位柱241相對應,透過螺絲53的貫穿鎖固,使得定位盤5與第一輪盤2緊密結合,并可與第一輪盤2連動,并將第一延長線31的一端導電線與第一、第二導電環圈61、62的插片相連接,致使第一、第二導電環圈與電源開關22及電源插座23皆電性連接,導致電源同樣可傳導至第一、第二導電環圈61、62中;一第二輪盤7,該第二輪盤7的外表面結合有一握塊71,內表面的中央處延伸有兩對應的固定柱72,該固定柱72上各套設有一彈簧73,并于固定柱上樞接有一導電件,該導電件的左、右兩端各固結有兩導電柱;將第二輪盤覆蓋結合于收線輪本體的第二容置部上,使導電件的導電柱分別與兩導電環圈相貼抵,并將第二輪盤與轉輪相固結,使轉輪與第二輪盤連動,并將第二延長線的另一端部與導電件上的兩導電柱電性連接,第一延長線導引的電源可經導電柱及第二延長線傳導至用電產品中,并于第二輪盤7的周緣設置有數孔洞74;一導電件8,該導電件8的前、后處設置有對應的定位孔81,而左、右處設置有對應的軸孔82,于兩對應的定位孔81中各固結一導電柱83,該導電柱83的前、后端部皆突露出定位孔81外;將導電件8的左、右軸孔82套設于第二輪盤7的兩對應固定柱72上,并透過螺絲84貫穿鎖固,致使導電件8穩固結合于固定柱72上,并可于固定柱72上作下壓動作,使固定柱72上的彈簧73呈壓縮狀;一第二延長線32,該第二延長線32的卷繞于轉輪4上,其一端部的導電線321與導電件8定位孔81中的導電柱83底部相連接,而另一端則連接一用電產品9(如工作燈),該用電產品9經由收線輪本體1前側底緣的輸出口突露,并于收線輪本體1前側夾臂14的夾持定位;將第二輪盤7結合于收線輪本體1的第二容置部12上,使其周緣的孔洞74與轉輪4周緣孔洞42相對應,透過螺絲75的貫穿鎖固,致使轉輪4與第二輪盤7穩固結合,并可與第二輪盤7連動,致使導電件8的導電柱83前端處與第一、第二導電環圈61、62相貼抵,致使第一延長線31導引的電源可經導電柱83傳導至第二延長線32中,而受到導電柱83與第一、第二導電環圈61、62抵持影響,將導致導電件8會以第二輪盤7的固定柱72為軸,而下壓一行程,使得套設于固定柱72上的彈簧73隨之壓縮,并產伸一彈力,透過該彈簧73的彈力,將可確保導電柱83持續與第一、第二輪盤61、62緊密貼抵,致使第二延長線不會產生斷電之虞。
再請參閱圖5A、B及圖6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動作實施示意圖,使用時,將第一延長線31的電源插頭311直接拉伸出收線輪本體1外,使得第一輪盤2及定位盤5會隨之轉動,此時,該第二輪盤7及轉輪4并不會隨之動作,并將電源插頭311插置于壁面的插座面板10或延長線插座中,以導引電源進入第一輪盤2的電源開關22、電源插座23及定位盤5的第一、第二導電環圈61、62中,使得第一輪盤2表面上的電源插座23可供給電源,供人使用,而第一、第二導電環圈61、62上的電源則會經由導電件8上的導電柱83直接傳導至第二延長線32中,以供給電源至用電產品9,而驅使用電產品9正常使用,并可由第二延長線32將用電產品拉取出,使得第二輪盤7及轉輪4隨之轉動,此時,該第一輪盤2及定位盤5并不會隨之動作。
若欲將第一延長線31收卷時,使用者需手握第一輪盤2的握塊21,并將第一輪盤2轉動,使定位盤5隨之動作,即可將第一延長線31收卷回第一輪盤2的輪軸24上;反之,欲將第二延長線32收卷時,同樣是手握第二輪盤7的握塊71,并將第二輪盤7轉動,進而帶動轉輪4隨之轉動,即可將第二延長線32收卷回轉輪4上。
上列詳細說明是針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可行實施例的具體說明,惟該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藝精神所為的等效實施或變更,均應包含于本案的專利范圍中。
權利要求1.一種收線輪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收線輪本體,其上設有一相連通的第一、第二容置部;該本體的第一容置部中結合有第一輪盤,該第一輪盤的前側面上突露有數電源插座,而背面卷繞有第一延長線,該第一延長的一端與電源插座電性連結,而第一延長線的另一端設置有一突露出本體后端底緣的電源插頭;一轉輪,其中央處形有一階層;該轉輪的外表面階層與本體第二容置部的壁緣相抵持,定位于本體中的轉輪上卷繞有一第二延長線,該第二延長線的一端連接一用電產品,該用電產品突露出本體的前側底緣;一定位盤,其頂緣向外延伸有一帽緣,而中央處結合有兩大小不同的導電環圈;將該定位盤結合于本體中,其頂緣的帽緣與轉輸內表面的階層相擋持,并將定位盤與第一輪盤相固結,并將第一延長線與兩導電環圈電性連接;一第二輪盤,其內表面的中央處延伸有兩對應的固定柱,該固定柱上各套設有一彈簧,并于固定柱上樞接有一導電件,該導電件的左、右兩端各固結有兩導電柱;將第二輪盤覆蓋結合于收線輪本體的第二容置部上,使導電件的導電柱分別與兩導電環圈相貼抵,并將第二輪盤與轉輪相固結,并將第二延長線的另一端部與導電件上的兩導電柱電性連接,第一延長線導引的電源可經導電柱及第二延長線傳導至用電產品中。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線輪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收線輪本體的頂端處設有一提把,并于前端面設置有一供用電產品定位的夾臂。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線輪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收線輪本體的前、后端面底緣處皆設置有一輸出口,該前側輸出口供第二延長線的用電產品突露,而后側輸出口則供第一延長線的電源插頭突露。
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線輪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輪盤及第二輪盤的外表面上皆結合有一握塊。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線輪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輪盤外表面上可突露有一電源開關,該電源開關與第一延長線電性連結,并于第一輪盤的背面延伸有一空心輪軸。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線輪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輪盤背面設置有數空心定位柱,該空心定位柱內設置有螺紋,并于定位盤底緣延伸有空心柱體,該空心柱體會與第一輪盤的空心定位柱相對應,透過螺絲鎖固,定位盤緊密與第一輪盤相固結。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線輪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輪盤表面設置有數孔洞,并于轉軸輪端周緣設置有數螺孔,該第二輪盤表面孔洞會與轉輪螺絲釘孔相對應,透過螺絲鎖固。
8.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線輪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兩導電環圈底端的插片貫穿突露于定位盤的底部,以與第一延長線電性連接。
9.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線輪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用電產品可為工作燈。
10.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線輪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導電件于第二輪盤上的固定柱為下壓狀態。
專利摘要一種收線輪改良結構,主要包含有一收線輪本體,該本體兩側設有兩相連通的第一、第二容置部,并于第一、第二容置部上各結合有第一、第二輪盤,該第一輪盤上卷繞有第一延長線,該第一延長線的一端與第一輪盤的電源開關及電源插座的導電片電性連接,另一端則為一電源插頭,該電源插頭突露出本體的后側底緣外;該第二輪盤上卷繞有第二延長線,該第二延長線的一端與第一延長線電性連接,另一端則連接有一用電產品,該用點產品突露定位與本體的前側面底緣處;該第一、第二輪盤個別獨立動作,并不會連動,致使第一、第二延長線同樣不會連動,當第一延長線的電源插頭導引電源進入電源插座時,該電源即會經第二延長線傳導至用電產品中,以驅使用點產品動作,且同時第一輪盤上的電源插座亦具電源供人使用。
文檔編號H01R43/04GK2749142SQ20042005551
公開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8日
發明者賴麗純 申請人:賴麗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