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調色層的全色有機發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發光裝置(OLED),并且更加特別地涉及一種具有調色層的有機發光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有機發光裝置(以下稱作OLED)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陽極、位于陽極上的發射層、以及位于發射層上的陰極。在具有上述結構的OLED中,當在陽極與陰極之間施加電壓時,空穴和電子注入到發射層中,隨后在發射層中結合產生輻射蛻變的激子。這種輻射稱作電致發光(EL)。
制造傳統全色OLED的方法包括形成分別與紅(R)、綠(G)和藍(B)色相對應的發射層。但在該方法中,發射層具有彼此不同的壽命特性,使得難以在將其驅動很長時間以后保持白平衡。
為解決此問題,美國專利第6515428號公開了一種具有通過光刻工藝形成的濾色片(以下稱作CF)和用于發射白色光的發射層的OLED。然而,通過光刻工藝形成R、G和B色CF需要重復每種顏色CF材料的旋涂、以及曝光、顯影和構圖的工藝。在這些工藝中,先前形成的CF可能由旋涂在該CF上的另一種顏色的CF材料所污染。另外,應進行熱處理以去除包括在通過光刻工藝形成的CF中的任何揮發性溶劑。由此,通過光刻工藝形成CF具有需要大量的工藝和較多的時間來制造OLED的缺陷。
美國專利第6522066號中公開了一種具有通過光刻工藝形成的色彩轉變介質(以下稱作CCM)和用于發射藍光的發射層的OLED。與通過光刻工藝形成CCM相關的問題通常和與形成CF相關的問題相同。
為解決上述問題,韓國專利申請第2001-0000943號中公開了一種包括通過真空沉積工藝形成的CF或CCM的OLED。然而,利用真空沉積工藝形成CF或CCM通過使用金屬掩模分別沉積與R、G和B相對應的層來進行。這使得由于在金屬掩模與基板之間對準困難而難以實現較高的分辨率。另一個缺點在于與R、G和B相對應的層分別在獨立的反應室內沉積,明顯提高了設備投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典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OLED,其具有縮短的制造時間和較高的分辨率,并且即使在驅動很長時間后仍能保持白平衡。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該OLED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第一電極、以及位于第一電極上的第二電極,其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的至少一個是透明電極。至少具有發射層的有機功能層插在第一與第二電極之間。通過激光誘導熱成像(以下稱作LITI)法形成的調色層位于透明電極與鄰近發射層的表面相對的表面上,其中調色層為CF和CCM中的至少一種。
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當調色層為CF時,發射層為發射白光的層。當調色層為CCM時,發射層為發射藍光的層。調色層可具有CCM和CF的疊層結構。具有CCM和CF的調色層可通過LITI法一次形成。
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發射層可包括聚合材料和非聚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種。發射層可具有至少兩層發射層的疊層結構。發射層可通過真空沉積法和旋涂法形成。另外,有機功能層還可包括電荷注入層和電荷輸運層中的至少一個。
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當第一電極為反射電極時第二電極可為透明電極,而調色層位于第二電極上。在此情況下,OLED還可包括與第一電極電性連接的薄膜晶體管(TFT)。另外,OLED還可包括插在第二電極與調色層之間的鈍化層。鈍化層可為無機層、有機層、以及無機層和有機層的復合層中的一個。OLED還可可包括調色層上的上覆層。
在本發明又一典型實施例中,當第二電極為反射電極時第一電極可為透明電極,而調色層位于基板與第一電極之間。在此情況下,OLED還可包括與第一電極連接的薄膜晶體管。另外,OLED還可包括插在第一電極與調色層之間上覆層。
在本發明又一典型實施例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可以是透明電極。在此情況下,位于基板與第一電極之間的調色層為第一調色層,而位于第二電極上的調色層為第二調色層。OLED還可包括插在第一電極與第一調色層之間的第一上覆層。OLED還可包括第二調色層與第二電極之間的鈍化層。OLED還可包括第二調色層上的第二上覆層。另外,OLED還可包括與第一電極電性連接的TFT。
通過參照附圖詳細介紹本發明的典型實施例,將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加明晰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優點,附圖中圖1和2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圖3和4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圖5和6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圖7和8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圖9和10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以及圖11和12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更加全面地介紹本發明,附圖中示出了本發明的典型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可以按不同的形式實施,且不應限于此處所示的實施例。提出這些實施例是為了使本公開透徹且完成,將本發明的范圍全面地傳達給本領域技術人員。因此,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范圍的基礎上對圖1、2、3、4、5、6、7、8、9、10、11和12中所介紹的各種實施例進行改動。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說明書中相同的元件。
本發明每一實施例的OLED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第一電極、以及位于第一電極上的第二電極。有機功能層插在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并至少具有發射層。
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的至少一個為透明電極。具體而言,當第一電極為透明電極時,第二電極可以是透明電極或反射電極,而當第一電極為反射電極時,第二電極為透明電極。透明電極透射由發射層射出的光。根據透明電極的位置,OLED可分為頂發射型、底發射型、以及雙側發射型。
透明電極可以是陽極或陰極。當透明電極為陰極時,透明電極可以使用例如Mg、Ca、Al、Ag、Ba、其合金或其它類似材料由足以透光的非常薄的層形成。當透明電極為陽極時,透明電極可以由例如作為透明導電材料的ITO(氧化銦錫)、IZO(氧化銦鋅)或其它類似材料形成。反射電極也可以是陽極或陰極。當反射電極為陽極時,反射電極可以是具有反射板并由ITO、IZO或其它類似材料形成的疊層結構,或者是具有由從例如Ni、Pt、Au、Ir、Cr、其氧化物或其它類似材料構成的組中選取的一種或多種材料構成的單層的結構。反射板可以由例如AlNd或其它類似材料形成。當反射電極為陰極時,反射電極可以使用例如Mg、Ca、Al、Ag、Ba、其合金或其它類似材料以足以反射光的厚度形成。
透明電極的一個表面與發射層相鄰而另一表面與其相對。通過LITI法形成的調色層位于該相對的表面上。調色層調制由發射層發射的光的顏色,從而賦予光預定的顏色。在此情況下,在R、G和B像素區上形成單色的發射層。用于R、G和B色的調色層獨立地形成在R、G和B像素區上,從而實現全色OLED。因此,沒有形成彼此壽命特性不同的R、G和B色發射層,使得即使在驅動了很長時間后仍能保持白平衡。調色層為CF和CCM中的至少一種。在一個實施例中,調色層可以是CF或CCM。或者,調色層可以具有CF和CCM的疊層結構。
CF可包括色素和聚合物粘合劑,并且基于色素類型可以分為紅色CF、綠色CF和藍色CF。紅、綠和藍色CF分別以紅、綠和藍色的波長范圍透射由發射層發射的光。
CCM可包括熒光材料和聚合物粘合劑。熒光材料由從發射層入射的光激發,并發生向基態的躍遷從而發射波長比入射光更長的光。基于熒光材料的類型,CCM分為紅色CCM、綠色CCM和藍色CCM。紅、綠和藍色CCM分別將入射光轉化為紅、綠和藍色。
利用LITI法形成調色層通過下述方法進行。在基膜上形成光熱轉化層,并在光熱轉化層上形成用于調色層的轉移層,由此形成原料膜。原料膜位于基板上,使轉移層面對基板。在原料膜的基膜上照射激光,使得轉移層轉移至基板上,由此在基板上形成調色層。通過重復此方法,分別在基板上形成用于R、G和B的調色層。依據上述方法,與光刻工藝相比,可以縮短調色層的制造時間。與使用真空沉積工藝相比,還可以實現更高的分辨率。
發射單色光的發射層可以形成為具有兩層或更多層子發射層。在此情況下,子發射層發射波長彼此不同的光,使得發射層可以發射單色光。另外,發射層可以由聚合物材料和/或非聚合物材料形成,并且可以通過旋涂或真空沉積法形成。也可以使用其它工藝。
圖1和2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典型實施例的具有調色層的頂發射無源矩陣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
參照圖1和2,基板100具有紅色像素區R、綠色像素區G、以及藍色像素區B。反射層(未示出)可形成在基板100的整個表面上。反射層防止光通過基板100泄漏。在反射層或基板上形成彼此分開的第一電極550。每個第一電極550與每個像素區R、G和B相對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550由可反射光的反射材料形成。另外,第一電極550可形成為陽極或陰極。
像素限定層570形成在形成了第一電極550的基板上。像素限定層570具有暴露出第一電極550表面的一些部分的開口。像素限定層570例如由丙烯酸基有機層形成。隨后,在像素區R、G和B暴露的第一電極550上形成至少具有發射層的有機功能層600。有機功能層600可以形成為還包括電荷輸運層和/或電荷注入層。
在有機功能層600上形成與第一電極550交叉的第二電極65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650為透明電極,并且由發射層發射的光通過第二電極650透射。當第一電極550為陽極時,第二電極650為陰極,而當第一電極550為陰極時,第二電極650為陽極。鈍化層670形成在第二電極650上。根據本發明實施例,鈍化層670可以是透明的。鈍化層670可以由無機層、有機層及其復合層中之一形成。無機層為從例如ITO、IZO、SiO2、SiNx、Y2O3、Al2O3和類似材料構成的組中選取的一種。有機層可以為聚對二甲苯、HDPE或類似材料,而復合層可以由Al2O3和有機聚合物或類似材料形成。
其后,通過LITI法在鈍化層670上形成R、G和B的調色層,從而與第一電極550相對應。該調色層為CF和CCM中的至少一種。
調色層可以為圖1所示的紅色CF 710R、綠色CF 710G和藍色CF 710B。在此情況下,發射層可以由發射白光的層形成。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典型實施例,調色層可以為圖2所示的紅色CCM700R、綠色CCM 700G和藍色CCM 700B。在此情況下,發射層可以由發射藍色光的層形成。當發射層發射藍色光時,可以不必形成藍色CCM 700B。盡管圖2示出以CF堆疊CMM,但應理解可以單獨使用CCM。
另外,調色層可以通過分別在CCM 700R、700G和700B上形成紅色CF 710R、綠色CF 710G和藍色CF 710B而具有CF和CCM的疊層結構,如圖2所示。在此情況下,具有CF和CCM的調色層通過LITI法一次形成。或者,可以分別在CF 710R、710G和710B上形成紅色CCM 700R、綠色CCM 700G和藍色CCM 700B。
隨后,可以在CF(圖1和2的710R、710G和710B)上和/或當CF未形成在CCM上時在CCM(圖2的700R、700G和700B)上形成上覆層800。上覆層800可以為透明層,并且可以起到防止CF 710R、710G和710B或CCM700R、700G和700B受到物理損傷等的作用。由此完成具有調色層的頂發射無源矩陣OLED的制造。
圖3和4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具有調色層的頂發射有源矩陣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
參照圖3和4,基板100具有紅色像素區R、綠色像素區G、以及藍色像素區B。反射層(未示出)可形成在基板100的整個表面上,并且可以在反射層上形成緩沖層150。緩沖層150保護在后續工藝中形成的薄膜晶體管(以下稱作TFT)免受可以由基板100涂到TFT中的雜質的污染。對于每個像素區R、G和B,有源層250具有源極區210、漏極區230和溝道區220。第一絕緣層300形成在有源層250上,柵極350形成在第一絕緣層300上,分別與溝道區220相對應。形成覆蓋柵極350的第二絕緣層400,并在第二絕緣層400上形成源極電極410和漏極電極430,分別與源極區210和漏極區230電性連接。有源層250、源極電極410、漏極電極430和柵極350形成了TFT。形成覆蓋TFT的第三絕緣層500,并且在第三絕緣層500中形成通孔510,從而暴露每個漏極電極430。
對于每個像素區R、G和B,在形成通孔510的基板上形成彼此分開的第一電極550。結果,第一電極550與漏極電極430電性連接,即經通孔510連接至TFT。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550為反射光的反射電極。第一反射電極550可以形成為陽極或陰極。
形成像素限定層570,使其具有暴露第一電極550表面的一些部分的開口。像素限定層570例如由丙烯酸基有機層形成。隨后,在像素區R、G和B暴露的第一電極550上形成至少具有發射層的有機功能層600。有機功能層600可以形成為還包括電荷輸運層和/或電荷注入層。
在有機功能層600上形成第二電極65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650為透明電極,并且由發射層發射的光通過第二電極650透射。當第一電極550為陽極時,第二電極650為陰極,而當第一電極550為陰極時,第二電極650為陽極。鈍化層670形成在第二電極650上,鈍化層670可以是透明的。鈍化層670可以由無機層、有機層及其復合層中之一形成。根據本發明典型實施例,無機層可以為從ITO、IZO、SiO2、SiNx、Y2O3、Al2O3和類似材料構成的組中選取的一種,有機層為聚對二甲苯、HDPE或類似材料,而復合層由Al2O3和有機聚合物或類似材料形成。
利用LITI法在鈍化層670上形成調色層,與第一電極550相對應。該調色層為CF和CCM中的至少一種。根據本發明典型實施例,調色層可以為圖3所示的紅色CF 710R、綠色CF 710G和藍色CF 710B。在此情況下,發射層可以由發射白光的層形成。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典型實施例,調色層可以為圖4所示的紅色CCM700R、綠色CCM 700G和藍色CCM 700B。在此情況下,發射層可以由發射藍色光的層形成。當發射層發射藍色光時,可以不必形成藍色CCM 700B。與先前的實施例類似,盡管圖4示出以CF堆疊CMM,但應理解可以單獨使用CCM。
調色層還可以通過分別在CCM 700R、700G和700B上形成紅色CF710R、綠色CF 710G和藍色CF 710B而具有CF和CCM的疊層結構,如圖4所示。在此情況下,具有CF和CCM的調色層可以通過LITI法一次形成。或者,可以分別在CF 710R、710G和710B上形成紅色CCM 700R、綠色CCM 700G和藍色CCM 700B。
隨后,在CF(圖3和4的710R、710G和710B)上和/或當CF 710R、710G和710B未形成在CCM 700R、700G和700B上時在CCM(圖4的700R、700G和700B)上形成上覆層800。上覆層800為透明層,并且起到防止CF 710R、710G和710B或CCM 700R、700G和700B受到物理損傷等的作用。由此完成具有調色層的頂發射有源矩陣OLED的制造。
圖5和6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具有調色層的底發射無源矩陣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
參照圖5和6,設置具有紅色像素區R、綠色像素區G、以及藍色像素區B的基板100。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0為透明的并且可以透射光。
利用LITI法在基板100上為每個像素區R、G和B形成一個彼此分開的調色層。該調色層為CF和CCM中的至少一種。
調色層可以為圖5所示的紅色CF 530R、綠色CF 530G和藍色CF 530B。在此情況下,后續形成的發射層形成為發射白光。
調色層還可以為圖6所示的紅色CCM 540R、綠色CCM 540G和藍色CCM 540B。在此情況下,后續形成的發射層由發射藍色光的層形成,并且當發射層發射藍色光時,可以不必形成藍色CCM 540B。盡管圖6示出以CF堆疊CMM,但應理解可以單獨使用CCM。
另外,調色層可以通過在形成CCM 540R、540G和540B之前形成紅色CF 530R、綠色CF 530G和藍色CF 530B而具有CF和CCM的疊層結構,如圖6所示。在此情況下,具有CF和CCM的調色層通過LITI法一次形成。或者,可以分別在CF 530R、530G和530B上形成紅色CCM 540R、綠色CCM 540G和藍色CCM 540B。
在CF(圖5的530R、530G和530B)和/或CCM(圖6的540R、540G和540B)上形成上覆層545。上覆層545為透明層,并且防止CF 530R、530G和530B或CCM 540R、540G和540B受到物理損傷等,且還覆蓋由于CCM540R、540G和540B、或CF 530R、530G和530B的形成而出現的臺階。
第一電極560形成在上覆層545上,分別與CF 530R、530G和530B相對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560為透明的,并且通過第一電極560透射由后續形成的發射層射出的光。第一電極560可以形成為陽極或陰極。在形成了第一電極560的基板100上形成像素限定層570,其具有暴露出第一電極560表面的一些部分的開口。像素限定層570例如由丙烯酸基有機層或類似材料形成。隨后在像素區R、G和B暴露的第一電極560上形成至少具有發射層的有機功能層600。有機功能層600可形成為還包括電荷輸運層和/或電荷注入層。
第二電極660形成在有機功能層600上,與第一電極560交叉。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660是反射性的并反射由發射層射出的光。當第一電極560為陽極時,第二電極660形成為陰極,而當第一電極560為陰極時,第二電極660為陽極。結果,制得了具有調色層的底發射無源矩陣OLED。
圖7和8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具有調色層的底發射有源矩陣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
參照圖7和8,設置具有紅色像素區R、綠色像素區G、以及藍色像素區B的基板100。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0為透明的并且可以透射光。可以在基板100上形成緩沖層150。對于每個像素區R、G和B,形成一個具有源極區210、漏極區230和溝道區220的有源層250。第一絕緣層300形成在有源層250上,柵極350形成在第一絕緣層300上,分別與溝道區220相對應。
形成覆蓋柵極350的第二絕緣層400,并在第二絕緣層400上形成源極電極410和漏極電極430,分別與源極區210和漏極區230電性連接。有源層250、源極電極410、漏極電極430和柵極350形成了TFT。形成覆蓋TFT的第三絕緣層500。緩沖層150、TFT和第三絕緣層500可以與圖3和4的典型實施例中介紹的相同。在每個像素區R、G和B中,形成有TFT的區域可以是遮蔽由后續形成的發射層射出的光的遮光區。除去遮光區以外的其余區域可以是透射由后續形成的發射層射出的光的透光區。
利用LITI,在透光區的第三絕緣層500上為每個像素區R、G和B形成一個調色層。或者,未如圖中所示,可以在透光區中,在第三絕緣層500與第二絕緣層400之間、第二絕緣層400與第一絕緣層300之間、第一絕緣層300與緩沖層150之間和/或緩沖層150與基板100之間形成調色層。該調色層為CF和CCM中的至少一種。
調色層可以為圖7所示的紅色CF 530R、綠色CF 530G和藍色CF 530B。在此情況下,后續形成的發射層形成為發射白光。
同時,調色層可以為圖8所示的紅色CCM 540R、綠色CCM 540G和藍色CCM 540B。當后續形成的發射層由發射藍色光的層形成時,并且當發射層發射藍色光時,可以不必形成藍色CCM 540B。盡管圖8示出CCM和CF的疊層結構,但也應理解可以單獨使用CCM。
另外,調色層可以通過在形成CCM 540R、540G和540B之前形成紅色CF 530R、綠色CF 530G和藍色CF 530B而具有CF和CCM的疊層結構,如圖8所示。在此情況下,具有CF和CCM的調色層通過LITI法一次形成。或者,可以在CF 530R、530G和530B之前分別形成CCM 540R、540G和540B。
當CF(圖7的530R、530G和530B)和/或CCM(圖8的540R、540G和540B)形成在第三絕緣層500上時,上覆層545可以形成在CF(圖7的530R、530G和530B)或CCM(圖8的540R、540G和540B)上。
在第三絕緣層500內形成通孔510,暴露每個漏極電極430。第一電極560形成在暴露的漏極電極430和透光區的上覆層545上,分別與調色層相對應。第一電極560經通孔510與漏極電極430電性連接,即與TFT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560為透明的,并且由后續形成的發射層發射的光通過第一電極560透射。第一透明電極560可以形成為陽極或陰極。
像素限定層570形成為具有暴露第一電極560表面的一些部分的開口。隨后,在像素區R、G和B暴露的第一電極560上形成至少具有發射層的有機功能層600。有機功能層600可形成為還包括電荷輸運層和/或電荷注入層。
第二電極660形成在有機功能層600上。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660為反射性的,并反射由發射層射出的光。當第一電極560為陽極時,第二電極660形成為陰極,而當第一電極560為陰極時,第二電極660為陽極。結果,制得了具有調色層的底發射有源矩陣OLED。
圖9和10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具有調色層的雙側發射無源矩陣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
參照圖9和10,基板100具有紅色像素區R、綠色像素區G、以及藍色像素區B。在本發明典型實施例中,基板100可以透射光。
使用LITI法在基板100上為每個像素區R、G和B形成一個彼此分開的第一調色層。第一調色層為CF和CCM中的至少一種。
第一調色層可以為圖9所示的第一紅色CF 530R、第一綠色CF 530G和第一藍色CF 530B。在此情況下,后續形成的發射層可以形成為發射白光。
第一調色層還可以為圖10所示的第一紅色CCM 540R、第一綠色CCM540G和第一藍色CCM 540B。當后續形成的發射層由發射藍色光的層形成時,可以不必形成藍色CCM 540B。
另外,第一調色層可以通過在形成第一CCM 540R、540G和540B之前形成第一紅色CF 530R、第一綠色CF 530G和第一藍色CF 530B而具有第一CF和第一CCM的疊層結構,如圖10所示。在此情況下,具有第一CF和第一CCM的第一調色層可以通過LITI法一次形成。或者,可以分別在CF 530R、530G和530B之前形成CCM 540R、540G和540B。
在形成第一CF(圖9的530R、530G和530B)和/或第一CCM(圖10的540R、540G和540B)的基板100上形成第一上覆層545。第一上覆層545為透明的,并且防止第一CF 530R、530G和530B和/或第一CCM 540R、540G和540B受到物理損傷等,并且覆蓋可由于第一CCM 540R、540G和540B、和/或第一CF 530R、530G和530B的形成而出現的臺階。
第一電極560形成在第一上覆層545上,分別與第一CF 530R、530G和530B相對應。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560為透明電極,并且通過第一電極560透射由后續形成的發射層射出的光。第一電極560可以形成為陽極或陰極。形成像素限定層570,其具有暴露出第一電極560表面的一些部分的開口。像素限定層570例如由丙烯酸基有機層或類似材料形成。在像素區R、G和B暴露的第一電極560上形成至少具有發射層的有機功能層600。有機功能層600可形成為還包括電荷輸運層和/或電荷注入層。
第二電極650形成在有機功能層600上,與第一電極560交叉。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650也是透明的,并且由發射層射出的光通過第一電極560和第二電極650透射。當第一電極560為陽極時,第二電極650為陰極,而當第一電極560為陰極時,第二電極650為陽極。鈍化層670形成在第二電極650上。鈍化層670可以由無機層、有機層及其復合層形成。無機層可以為從由ITO、IZO、SiO2、SiNx、Y2O3、Al2O3或類似材料構成的組中選取的一種。有機層可以為聚對二甲苯、HDPE或類似材料,而復合層可以由Al2O3和有機聚合物或類似材料形成。
利用LITI法在鈍化層670上形成第二調色層,與第一電極560相對應。第二調色層為CF和CCM中的至少一種。
第二調色層可以為圖9所示的第二紅色CF 710R、第二綠色CF 710G和第二藍色CF 710B。在此情況下,發射層可以由發射白光的層形成。
第二調色層也可以為圖10所示的第二紅色CCM 700R、第二綠色CCM700G和第二藍色CCM 700B。在此情況下,發射層可以由發射藍色光的層形成。當發射層發射藍色光時,可以不必形成藍色CCM 700B。
另外,第二調色層可以通過分別在CCM 700R、700G和700B上形成第二紅色CF 710R、第二綠色CF 710G和第二藍色CF 710B而具有CF和第二CCM的疊層結構,如圖10所示。在此情況下,具有第二CF和第二CCM的第二調色層可以通過LITI法一次形成。或者,可以在CF 710R、710G和710B上分別形成紅色CCM 700R、綠色CCM 700G和藍色CCM 700B。
在第二CF(圖9和10的710R、710G和710B)上和/或當第二CF未形成在第二CCM上時在第二CCM(圖10的700R、700G和700B)上形成第二上覆層800。第二上覆層800是透明的,并且起到防止第二CF(圖9和10的710R、710G和710B)和/或第二CCM(圖10的700R、700G和700B)受到物理損傷等。由此完成具有調色層的雙側發射無源矩陣OLED的制造。
圖11和12為示出根據本發明另一典型實施例的具有調色層的雙側發射有源矩陣OLED及其制造方法的截面圖。
參照圖11和12,基板100具有紅色像素區R、綠色像素區G、以及藍色像素區B。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00為透明的并且可以透射光。可以在基板100上形成緩沖層150。對于每個像素區R、G和B,形成具有源極區210、漏極區230和溝道區220的有源層250。第一絕緣層300形成在有源層250上,柵極350形成在第一絕緣層300上,分別與溝道區220相對應。
形成覆蓋柵極350的第二絕緣層400,并在第二絕緣層400上形成源極電極410和漏極電極430,分別與源極區210和漏極區230電性連接。有源層250、源極電極410、漏極電極430和柵極350形成了TFT。形成覆蓋TFT的第三絕緣層500。緩沖層150、TFT和第三絕緣層500可以與圖3和4的典型實施例中介紹的相同。在基板100的每個像素區R、G和B中,形成有TFT的區域可以是遮蔽由后續形成的發射層射出的光的遮光區,除去遮光區以外的其余區域可以是透射由后續形成的發射層射出的光的透光區。
利用LITI法,在透光區的第三絕緣層500上為每個像素區R、G和B形成第一調色層。或者,未如圖中所示,可以在透光區中,在第三絕緣層500與第二絕緣層400之間、第二絕緣層400與第一絕緣層300之間、第一絕緣層300與緩沖層150之間、或緩沖層150與基板100之間形成第一調色層。該第一調色層為CF和CCM中的至少一種。
第一調色層可以為圖11所示的第一紅色CF 530R、第一綠色CF 530G和第一藍色CF 530B。在此情況下,后續形成的發射層形成為發射白光。
第一調色層還可以為圖12所示的第一紅色CCM 540R、第一綠色CCM540G和第一藍色CCM 540B。在此情況下,后續形成的發射層由發射藍色光的層形成,并且當發射層發射藍色光時,可以不必形成第一藍色CCM540B。
另外,第一調色層可以通過在形成第一CCM 540R、540G和540B之前形成第一紅色CF 530R、第一綠色CF 530G和第一藍色CF 530B而具有CF和CCM的疊層結構,如圖12所示。在此情況下,具有第一CF和第一CCM的第一調色層可通過LITI法一次形成。或者,可以在形成CF 530R、530G和530B之前形成CCM 540R、540G和540B。
當第一CF(圖11的530R、530G和530B)或第一CCM(圖12的540R、540G和540B)形成在鈍化層500上時,可以在第一CF 530R、530G和530B和/或第一CCM 540R、540G和540B上形成第一上覆層545。
在鈍化層500內形成通孔510,暴露每個漏極電極430。第一電極560形成在暴露的漏極電極430和透光區的上覆層545上,分別與調色層相對應。第一電極560經通孔5 10與漏極電極430電性連接。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560為透明的,并且由后續形成的發射層發射的光通過第一電極560透射。第一透明電極560可以形成為陽極或陰極。
像素限定層570形成為具有暴露第一電極560表面的一些部分的開口。在像素區R、G和B暴露的第一電極560上形成至少具有發射層的有機功能層600。有機功能層600可形成為還包括電荷輸運層和/或電荷注入層。
在有機功能層600上形成第二電極65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電極650也是透明的,并且由發射層發射的光通過第一電極560以及第二電極650透射。當第一電極560為陽極時,第二電極650為陰極,而當第一電極560為陰極時,第二電極650為陽極。鈍化層670形成在第二電極650上。鈍化層670可以由無機層、有機層及其復合層中之一形成。無機層可為從由ITO、IZO、SiO2、SiNx、Y2O3、Al2O3或其它類似材料構成的組中選取的一種。有機層可以為聚對二甲苯、HDPE或其它類似材料。而復合層可以由Al2O3和有機聚合物或其它類似材料形成。
利用LITI法在鈍化層670上形成第二調色層,與第一電極560相對應。第二調色層為CF和CCM中的至少一種。
第二調色層可以為圖11所示的第二紅色CF 710R、第二綠色CF 710G和第二藍色CF 710B。在此情況下,發射層可以由發射白光的層形成。
第二調色層也可以為圖12所示的第二紅色CCM 700R、第二綠色CCM700G和第二藍色CCM 700B。當發射層可以由發射藍色光的層形成時,可以不必形成第二藍色CCM 700B。
第二調色層可以通過分別在CCM 700R、700G和700B上形成第二紅色CF 710R、第二綠色CF 710G和第二藍色CF 710B而具有第二CF和第二CCM的疊層結構,如圖12所示。在此情況下,具有第二CF和第二CCM的第二調色層通過LITI法一次形成。或者,可以分別在CF 710R、710G和710B上形成CCM 700R、700G和700B。
在第二CF(圖11和12的710R、710G和710B)上和/或當第二CF未形成在第二CCM上時在第二CCM(圖12的700R、700G和700B)上形成上覆層800。上覆層800是透明的,并且防止第二CF 710R、710G和710B和/或第二CCM 700R、700G和700B受到物理損傷等。由此完成具有調色層的雙側發射有源矩陣OLED的制造。
以下,為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介紹實驗示例。然而,本發明不限于此示例。
以下的實驗和對比示例為用于檢驗根據本發明的具有CF的OLED的CF圖形質量和光學特性的示例。
實驗示例在原料膜(由3M Co.制造)上沉積用于CF的材料(由3M Co.制造),從而形成轉移層,同時制備基板。布置原料層使得轉移層面對基板,并且通過Nd-YAG激光照射,使得轉移層轉移到基板上。在轉移工藝中,激光功率為10W,而激光的掃描速度為7m/sec。為紅、綠和藍每種顏色重復此工藝,使得用于紅、綠和藍色CF的圖案形成在基板上。隨后分別在CF圖案上形成陽極圖案,并且在陽極上形成發射白光的發射層。隨后在發射層上形成陰極,由此制造全色OLED。
對比示例制備基板,并在基板上沉積用于CF的光致抗蝕劑(Red6011L用于紅色;Green6011L用于綠色;Blue6011L用于藍色,全部由Fuji Hunt Co.制造),隨后曝光并顯影從而形成用于CF的圖案。對紅、綠和藍每種顏色重復此工藝,從而形成用于紅、綠和藍色CF的圖案。隨后分別在CF圖案上形成陽極圖案,并且在陽極上形成發射白光的發射層。隨后在發射層上形成陰極,由此制造全色OLED。
表1
當根據對比示例的CF的圖案寬度與實驗示例的相同時,對比示例的圖案邊緣粗糙度約為2±0.1μm。如表1中所示,對于圖案邊緣粗糙度,CF的圖案質量得到改善。
表2
參照表2,實驗示例每種顏色的x、y和透射率與對比示例的類似。但實驗示例的白色Y和色彩重現性分別比對比示例的改善了約10.5%和4.9%。
如上所述,單色發射層形成在像素區R、G和B上,而調色層通過LITI法分別形成在像素區R、G和B上,使得即使在驅動很長時間后仍能保持白平衡。用于制造工藝的時間可以得到縮短,并且同時可以實現較高的分辨率。另外,可以期望改善調色層的光學特性和圖案質量。
雖然已經參照特定實施例介紹了本發明,應理解本公開是以通過示例進行說明為目的,并且不對本發明的范圍構成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范圍和實質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變動。
權利要求
1.一種有機發光裝置,包括基板;第一電極,位于基板上;第二電極,位于第一電極上,其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的至少一個為透明電極;有機功能層,插在第一與第二電極之間,有機功能層具有發射層;以及調色層,通過激光誘導熱成像法形成,并且位于透明電極與鄰近發射層的表面相對的表面上,其中調色層為濾色片和色彩轉變介質中的至少一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當調色層為濾色片時,發射層為發射白光的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當調色層為色彩轉變介質時,發射層為發射藍光的層。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調色層具有色彩轉變介質和濾色片的疊層結構。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具有色彩轉變介質和濾色片的調色層通過激光誘導熱成像法一次形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發射層包括聚合材料和非聚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發射層具有至少兩層子發射層的疊層結構。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發射層通過真空沉積法和旋涂法中的至少一種方法形成。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有機功能層還包括電荷注入層和電荷輸運層中的至少一個。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與第一電極電性連接的薄膜晶體管。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當第一電極為反射電極時第二電極為透明電極,而調色層位于第二電極上。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與第一電極電性連接的薄膜晶體管。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插在第二電極與調色層之間的絕緣層。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絕緣層為無機層、有機層、以及無機層和有機層的復合層中的一個。
1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調色層上的上覆層。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當第二電極為反射電極時第一電極為透明電極,而調色層位于基板與第一電極之間。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插在第一電極與調色層之間上覆層。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與第一電極連接的薄膜晶體管。
19.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有源層,具有源極區、漏極區和溝道區;第一絕緣層,位于有源層上;柵極電極,位于第一絕緣層上,與溝道區相對應;第二絕緣層,位于柵極電極上;源極電極和漏極電極,位于第二絕緣層上,并且分別與源極區和漏極區連接;以及第三絕緣層,位于源極電極和漏極電極上,并且具有暴露出源極電極和漏極電極中的一個的通孔,其中,第一電極位于第三絕緣層上,并經通孔與源極電極和漏極電極中的一個連接,調色層位于第一電極與基板之間。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調色層位于第一電極與第三絕緣層之間、第三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之間、第二絕緣層與第一絕緣層之間、以及第一絕緣層與基板之間之中的至少一個位置中。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當調色層位于第一電極與第三絕緣層之間時,還包括插在第一電極與調色層之間的上覆層。
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是透明的,位于基板與第一電極之間的調色層為第一調色層,而位于第二電極上的調色層為第二調色層。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插在第一電極與第一調色層之間的第一上覆層。
24.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第二調色層與第二電極之間第三絕緣層。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第三絕緣層為無機層、有機層、以及無機層和有機層的復合層中的一個。
26.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第二調色層上的第二上覆層。
27.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與第一電極連接的薄膜晶體管。
28.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還包括有源層,具有源極區、漏極區和溝道區;第一絕緣層,位于有源層上;柵極電極,位于第一絕緣層上,與溝道區相對應;第二絕緣層,位于柵極電極上;源極電極和漏極電極,位于第二絕緣層上,并且分別與源極區和漏極區連接;以及第三絕緣層,位于源極電極和漏極電極上,并且具有暴露出源極電極和漏極電極中的一個的通孔,其中,第一電極位于第三絕緣層上,并經通孔與源極電極和漏極電極中的一個連接,第一調色層位于第一電極與基板之間。
29.如權利要求28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第一調色層位于第一電極與第三絕緣層之間、第三絕緣層與第二絕緣層之間、第二絕緣層與第一絕緣層之間、以及第一絕緣層與基板之間之中的至少一個位置之中。
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當調色層位于第一電極與第三絕緣層之間時,還包括插在第一電極與第一調色層之間的第一上覆層。
3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第一電極為陽極而第二電極為陰極。
3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發光裝置,其中第一電極為陰極而第二電極為陽極。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調色層的全色有機發光裝置。該有機發光裝置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第一電極、以及位于第一電極上的第二電極,其中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中的至少一個是透明的。至少具有發射層的有機功能層插在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通過激光誘導熱成像法形成的調色層位于透明電極與鄰近發射層的表面相對的表面上,其中調色層為濾色片和色彩轉變介質中的至少一種。
文檔編號H01L51/50GK1602126SQ20041005648
公開日2005年3月30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22日
發明者徐旼徹, 鄭昊均, 李城宅, 權章赫 申請人:三星Sdi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