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磁繼電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磁繼電器,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應對于高電壓的、可實現小型化的、例如適合用于控制汽車等車輛的各種電氣用品的電磁繼電器。
背景技術:
已往,汽車等車輛(下面單稱為“車輛”)中,例如在自動開閉式窗電機和雨刷器電機等的L性負載驅動部中,采用了電磁繼電器。但是,在這種電磁繼電器中,必須要防止在接點分開時產生的電弧。
例如,車輛的雨刷器驅動部中采用的電磁繼電器,當駕駛者進行雨刷器的啟動操作時,控制電流被供給到電磁繼電器的電磁鐵,產生勵磁力。可動接點受到該勵磁力后朝固定接點側移動,兩接點閉合,結果是,通過這些接點,電池電壓被供給到雨刷器電機,雨刷器動作。當駕駛者進行了雨刷器的停止操作時,供給到電磁繼電器的電磁鐵的控制電流被切斷,勵磁力消失。可動接點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復原到初始位置。結果,兩接點成為分開狀態,供給雨刷器電機的電池電壓被切斷,雨刷器停止動作。但是,由于雨刷器電機是L性負載,所以,兩接點分開時,對L性負載產生的起電力使得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之間發生電弧,這時,電弧會引起接點損傷等問題。
為此,已往防止這種電弧的方法是,與作用在接點間的電壓大小對應,使接點間隙(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的分開距離)最佳化(見專利文獻1)。例如,在該文獻中,當用于裝有12V直流電池的車輛時,接點間隙是約0.3mm,當電壓更高時,例如用于裝有24V直流電池的車輛時,接點間隙增加0.9mm(約1.2mm)。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237244號公報。
已往的電磁繼電器中,雖然通過擴大接點間隙能對應高電壓,但是,接點間隙的擴大,需要大的勵磁力,例如,上面的例子中,接點間隙為0.3mm時,設所需的勵磁力為Ga,接點間隙為4倍(1.2mm)時,設所需的勵磁力為Gb,則當然成為Ga<<Gb的關系,所以,導致電磁鐵的大型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導致電磁繼電器本身的大型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磁繼電器,該電磁繼電器能防止電弧,能對應高電壓,并且能實現小型化,適合用于汽車等車輛的各種電氣用品的控制。
本發明的電磁繼電器,當電磁鐵為非勵磁狀態的初始狀態時,借助在端部具有可動接點的可動接點彈簧的彈力,將該可動接點保持在初始位置,使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成為開放狀態;另一方面,當上述電磁鐵成為勵磁狀態時,借助超過上述可動接點彈簧彈力的勵磁力,使上述可動接點向規定方向移動,使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成為閉合狀態,其中,該電磁繼電器具備有可動接點移動機構,當上述電磁鐵轉變為非勵磁狀態,上述可動接點離開固定接點,向初始位置復原時,使該可動接點過度地移動到超過初始位置的規定位置后,使移動方向反轉,復原到上述初始位置。
根據本發明,可動接點在朝著初始位置復原時,過度地移動到越過規定的初始位置若干的規定位置后,再復原到初始位置。
現在,假設可動接點的初始位置與固定接點之間的間隙(接點間隙)為0.3mm,假設上述的“超過初始位置若干的規定位置”是在該0.3mm上加上例如0.9mm的位置,則可動接點在離開了固定接點后,先將其接點間隙擴大到“0.3mm+0.9=1.2mm”,接著再穩定到正式的接點間隙(0.3mm)。
因此,離開了固定接點后的可動接點的接點間隙,暫時地從0.3mm擴大到1.2mm,所以,該暫時的擴大值(1.2mm)與24V電池的適當接點間隙(不產生電弧的接點間隙)相當,所以,能應對高電壓,另外,該應對高電壓的接點間隙(1.2mm)是暫時性的,可動接點位于初始位置時的通常的接點間隙是0.3mm,所以,設定電磁鐵的勵磁力時,只要考慮通常時的接點間隙(0.3mm)即可,可避免電磁鐵的大型化,從而可避免電磁繼電器的大型化。
圖1是本實施形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外觀圖;圖2A、圖2B是本實施形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側面圖和正面圖;圖3A、圖3B是本實施形式的電磁繼電器1的主要部分(特別是接點機構部分)的詳圖;圖4是電磁繼電器1的組裝圖;圖5是電磁繼電器1的模式電路圖;圖6是電磁繼電器1的接點動作的概念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本發明的實施形式。
圖1是本實施形式的電磁繼電器的外觀圖。圖2A、圖2B是其側面圖和正面圖。在這些圖中,電磁繼電器1上,一個固定接點端子3和一個可動接點端子(也稱為共用端子)4,分別從絕緣材料構成的基板2的下面伸出,同時,也伸出2個線圈端子5、5。在基板2上,覆蓋著也是由絕緣材料構成的透明殼體(上蓋)6,用該透明殼體6保護安裝在基板2上的各種電磁繼電器部件。
電磁繼電器部件包含有構成電磁鐵的鐵心7及線圈8、電阻器9、限動彈簧10、限動固定部件11、鉸鏈彈簧12、電樞(ア一マチユア)13、軛鐵(ヨ一ク)14等。另外,僅在圖2A中示出,與鉸鏈彈簧12成一體的可動接點彈簧15、 安裝在可動接點彈簧15下端部的可動接點16、以及安裝在固定接點端子3上端部的固定接點17等也包含在電磁繼電器部件內。
下面,說明本實施形式的電磁繼電器1的主要部分(特別是接點機構部分)的詳細構造。圖3A、圖3B是其詳圖。該圖中,固定在線圈8的保持框體18上端面的軛鐵14,由金屬等導電性材料做成,與可動接點端子4電連接。在軛鐵14的上面,固定著也是由導電性材料做成的鉸鏈彈簧12,當控制電流未供給到線圈8時、即對鐵心7未作用勵磁力(下面稱為“非勵磁狀態”)時,與鉸鏈彈簧12成一體的可動接點彈簧15位于圖示位置(下面稱為“初始位置”);當勵磁力作用到鐵心7上時,安裝在可動接點彈簧15背面的電樞13被鐵心7吸引,朝著該吸引方向(圖中的右向)移動,安裝在其下端部的可動接點16,與安裝在固定接點端子3上端部的固定接點17接觸,兩接點(可動接點16和固定接點17)閉合。
另一方面,當可動接點彈簧15位于圖示的初始位置時,可動接點彈簧15與限動彈簧10的L字形彎曲前端部19相接。該L字形彎曲前端部19,借助限動彈簧10的彈力可朝圖中左右方向移動。但是,實際上,限動彈簧10與形成在限動固定部件11上的朝向圖中左方的突起20相碰(可動接點彈簧15位于圖示初始位置時),朝圖中右方的擺動被限制,所以,L字形彎曲前端部19,以上述初始位置為基準,只被容許朝圖中左方擺動。
為了便于說明,忽略圖示的限動彈簧10和限動固定部件11。即,假設在可動接點彈簧15的左側(朝著圖面),不存在任何障礙物。
這時,由于可動接點彈簧15在本身彈力范圍內可從圖示的初始位置朝左側擺動,所以,設該擺動的左方界限位置為“A”,可動接點16從閉合朝著分開變遷時,可動接點彈簧15進行這樣的彈性動作,即一端先越過初始位置,到達左方界限位置,再反轉方向,復原到初始位置。現在,假設可動接點彈簧15在初始位置時的接點間隙(可動接點16和固定接點17的間隔)為0.3mm,則位于上述左方界限位置A時的接點間隙,比0.3mm大某一值“X”。X是左方界限位置A與初始位置的分隔距離。
例如,如果將X值準確地設定為0.9mm,則可動接點16從閉合朝著分開遷移時,①暫時地達到“0.3mm+0.9mm=1.2mm”這樣的擴大接點間隙后,由于達到“0.3mm”這一常用接點間隙,所以,借助該擴大接點間隙,可以防止與24V電源對應的電弧。
②由于把由鐵心7和線圈8構成的電磁鐵的所需勵磁力,可以設定為與上述常用接點間隙對應的小值,所以,可以避免電磁鐵的大型化(因此,避免電磁繼電器1的大型化)。
實際上,由于制造誤差等原因,把X無偏差地設定為上述值(例如0.9mm)是困難的。
本實施形式中的限動彈簧10和限動固定部件11,對于無偏差而準確地設定可動接點彈簧15的初始位置和上述X值來說,是必需的部件。
即,可動接點彈簧15的初始位置,被限動彈簧10的L字形彎曲前端部19的位置所限定,L字形彎曲前端部19的位置,被限動固定部件11的突起20所限定,所以,這些部件(限動彈簧10的L字形彎曲前端部19和限動固定部件11的突起20),對于準確地設定可動接點彈簧15的初始位置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部件。
另外,可動接點彈簧15的朝圖中左方的移動,是在將限動彈簧10的L字形彎曲前端部19朝圖中左方推壓移動的同時進行的,其移動界限(相當于上述的左方界限位置A),是可動接點彈簧15的下端部與限動固定部件11相碰的時候,限動固定部件11的安裝位置誤差很少,在實用上可以忽略,所以,該限動固定部件11,對于無偏差而準確設定上述X值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部件。
這里,設可動接點彈簧15的彈簧力為Fa,設限動彈簧10的彈簧力為Fb,設從勵磁狀態轉變到非勵磁狀態時由可動接點彈簧15及鉸鏈彈簧12給與的恢復力為Fc,這些Fa、Fb、Fc的關系設定為“Fa<Fb<Fc”。
圖4是電磁繼電器1的組裝圖。例如,先把固定接點安裝在固定接點端子3上端部的孔3a中,把該固定接點端子3嵌入到基板2的孔2a內。接著,把線圈端子5、5安裝在電阻器9的兩端,把線圈端子5、5嵌入基板2的孔2b、2b內。
接著,把鐵心7放入形成在線圈8的保持框體18上的孔18a內,把線圈引線21、21嵌入到形成在該保持框體18上的缺口18b、18b,將線圈8的繞線兩端與線圈引線21、21電連接。
接著,把安裝著限動彈簧10的限動固定部件11的下端部,嵌入到線圈8的保持框體18的孔18c內。
接著,把可動接點16安裝在可動接點彈簧15下端部的孔15a內, 同時,把電樞13安裝在可動接點彈簧15的背面,再把與可動接點彈簧15成一體的鉸鏈彈簧12安裝到軛鐵14的上面后,把可動接點端子4的上端部安裝到軛鐵14的下端部。
最后,把上述那樣組裝起來的線圈部件(由線圈8、保持框體18、鐵心7、線圈引線21、21、限動彈簧10和限動固定部件11構成)安裝到基板2上,并且,把上述那樣組裝起來的可動接點部件(由可動接點彈簧15、可動接點16、電樞13、鉸鏈彈簧12、軛鐵14和可動接點端子4構成)安裝到基板2上后,覆蓋殼體6,便完成了圖1構造的電磁繼電器1。
圖5是電磁繼電器1的模式電路圖。圖6是接點動作的概念圖。圖5中,固定接點端子3與固定接點17連接著,可動接點端子4與可動接點16連接著。一對線圈端子5、5與線圈8的繞線兩端連接著,同時也與電阻器9的兩端連接著。電阻器9的作用是,當切斷對線圈8的通電時,電阻器9吸收由線圈8的反電動勢產生的浪涌電壓。
當控制電流未供給線圈端子5、5時,線圈8是非勵磁狀態。在該非勵磁狀態下,可動接點16位于圖示的初始位置,與固定接點17之間保持規定的間隔(常用接點間隙例如0.3mm)而分開。當控制電流供給到線圈端子5、5時,借助線圈8的勵磁力,可動接點16被朝著固定接點17側吸引,兩接點閉合,結果是,固定接點端子3與可動接點端子4之間電連接。
另外,考慮到從該勵磁狀態到非勵磁狀態的遷移過程,最終,可動接點16從固定接點17離開而復原到上述的初始位置,但是,其恢復力是僅由可動接點彈簧15和鉸鏈彈簧12的彈簧力給與的,所以進行這樣彈性的動作,即暫時過度地移動到越過上述初始位置的規定位置(虛線位置),然后,移動方向反轉,復原到上述的初始位置。規定位置(虛線位置)由限動固定部件11的安裝位置決定。
現在,假設初始位置與規定位置(虛線位置)的分開距離為0.9mm,可動接點16位于規定位置(虛線位置)時的接點間隙(擴大接點間隙)成為0.3mm+0.9mm=1.2mm,所以,可確保應對高電壓(24V電源)的適當的接點間隙,可防止高電壓電源產生的電弧。
另一方面,上述應對高電壓的接點間隙(1.2mm)終究是暫時的,常用接點間隙,是可動接點16位于初始位置時的間隙(0.3mm),所以,不必增加線圈8的勵磁力(吸引可動接點16的力),因此,可避免線圈8的大型化,即,可避免電磁繼電器的大型化。
如上所述,根據本實施形式的電磁繼電器1,在可動接點16分開時,可暫時地擴大接點間隙,借助該擴大的接點間隙(例如1.2mm),可防止高電壓電源產生的電弧,另外,可以使可動接點16位于初始位置時的常用接點間隙,比上述擴大接點間隙小(例如0.3mm),借助該常用接點間隙,可減小線圈8的所需勵磁力,可以避免電磁繼電器1的大型化。
另外,上述實施形式中,是采用了限動彈簧10和限動固定部件11,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橡膠等的彈性部件來代替限動彈簧10。另外,也可以采用金屬或塑料等的絕緣物來代替限動固定部件11。
根據本發明,由于離開固定接點后的可動接點的接點間隙暫時從0.3mm擴大到1.2mm,所以該暫時的擴大值(1.2mm)與24V電池的適當接點間隙(不產生電弧的接點間隙)相當,所以,可以應對高電壓,另外,該應對高電壓的接點間隙(1.2mm)是暫時的,可動接點位于初始位置時的通常的接點間隙是0.3mm,所以,設定電磁鐵的勵磁力時,只要考慮通常時的接點間隙(0.3mm)即可,可避免電磁鐵的大型化(固此可避免電磁繼電器的大型化)。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磁繼電器,當電磁鐵為非勵磁狀態的初始狀態時,借助在端部具有可動接點的可動接點彈簧的彈力,將該可動接點保持在初始位置,使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成為開放狀態;另一方面,當上述電磁鐵成為勵磁狀態時,借助超過上述可動接點彈簧彈力的勵磁力,使上述可動接點向規定方向移動,使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成為閉合狀態,其特征在于,具備有可動接點移動機構,當上述電磁鐵轉變為非勵磁狀態,上述可動接點離開固定接點,向初始位置復原時,使該可動接點過度地移動到超過初始位置的規定位置后,使移動方向反轉,復原到上述初始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防止電弧的同時、能應對高電壓而且能實現小型化的電磁繼電器。該電磁繼電器,當電磁鐵為非勵磁狀態的初始狀態時,借助在端部具有可動接點的可動接點彈簧的彈力,將該可動接點保持在初始位置,使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成為開放狀態;另一方面,當上述電磁鐵成為勵磁狀態時,借助超過上述可動接點彈簧彈力的勵磁力,使上述可動接點向規定方向移動,使可動接點與固定接點成為閉合狀態,該電磁繼電器具備有可動接點移動機構,當上述電磁鐵轉變為非勵磁狀態,上述可動接點離開固定接點,向初始位置復原時,使該可動接點過度地移動到超過初始位置的規定位置后,使移動方向反轉,復原到上述初始位置。
文檔編號H01H51/34GK1521791SQ20041000387
公開日2004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10日 優先權日2003年2月10日
發明者筒井和廣, 佐藤進 申請人:歐姆龍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