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電連接器,其可設置于電路板上以供對接電連接器插接,且該電連接器是采沉板式設置于電路板上。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及圖2,其是一種習知用于高速數據傳輸并符合IEEE1394b傳輸規范的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是設置于電路板上以供對接電連接器插接,該電連接器包括有一絕緣本體60,其具有一基部61,自該基部61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對平行設置的第一對接板62及第二對接板63,于該二對接板62、63上設有復數端子容置槽64,該等端子容置槽64向后延伸并貫穿基部61;復數導電端子70,是容置于對應的端子容置槽64中,每一導電端子70包括與對接電連接器相對接的接觸部71及延伸出絕緣本體60外以與電路板100上相對應電性回路電性連接的接腳部72;一內遮蔽殼體80,其包覆于該絕緣本體60的對接板62、63外圍,于其內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間81;一外遮蔽殼體90,其包覆于該絕緣本體60的基部61外圍且向前方延伸而成,于該內、外遮蔽殼體80、90之間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間91,該第一、二容置空間81、91可供對接電連接器的接觸部分組入,使對接電連接器可與電路板達成電性連接。
為使該電連接器可與對接電連接器穩固的接合,需于該內、外遮蔽殼體80、90兩側壁設有彈片82、92,可藉彈片82、92夾住對接電連接器。惟由于外遮蔽殼體90兩側壁彈片92的設置,使得外遮蔽殼體90兩側壁大部份的面積被占用,而無法以原有的金屬沖制沉板式設計所需的翼片,使得該電連接器無法采沉板式設置于電路板上,需占用較高的高度,使其安裝上受到較大的限制。
是以,由上可知,上述習知的電連接器,在實際使用上,顯然具有不便與缺失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者。
緣是,本發明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并配合學理的運用,終于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實用新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是將外遮蔽殼體采二件式設計,由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組成,并將彈片及翼片分別設置于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上,第一外殼兩側壁彈片的設置,不會影響到第二外殼上翼片的設置,使得翼片得以順利的設置于外遮蔽殼體上,而使得電連接器得以采沉板式設置于電路板上,可節省占用的高度。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連接器,是設置于電路板上以供對接電連接器插接,包括一絕緣本體,其具有復數端子容置槽;復數導電端子,其容置于對應的端子容置槽中,每一導電端子包括與對接電連接器相對接的接觸部及延伸出絕緣本體外以與電路板電性連接的接腳部;一內遮蔽殼體,是包覆于該絕緣本體外圍,于其內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間;以及一外遮蔽殼體,包括有一第一外殼及一第二外殼,該第一外殼及該第二外殼是結合為一體,并包覆于絕緣本體外圍,于該內、外遮蔽殼體之間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外殼兩側壁向前延伸形成有第一彈片,該第二外殼兩側壁設有與第一彈片相對應的凹口,該凹口邊緣彎折出翼片,該第一彈片收容于該凹口內;前述的電連接器部份是沉入電路板的沉孔,該外遮蔽殼體兩側的翼片則固接于電路板上。
為使能更進一步 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圖1是習知電連接器的立體圖。
圖2是習知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外遮蔽殼體的立體分解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外遮蔽殼體的立體組合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3及圖4,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電連接器,是設置于電路板上以供對接電連接器插接,該電連接器包括有一絕緣本體10、復數導電端子20、一內遮蔽殼體30及一外遮蔽殼體40,其中的絕緣本體10是以塑膠絕緣材料制成,其具有一基部11,自該基部11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對平行設置上方的第一對接板12及下方的第二對接板13,于該二對接板12、13上設有復數端子容置槽14,該等端子容置槽14是分別設于該第一對接板12的下表面及該第二對接板13的上表面,該等端子容置槽14向后延伸并貫穿基部11。另于該第一對接板12中部具有向第二對接板13方向突伸的凸條15。
導電端子20是以導電性良好的金屬材料制成,其是固定容置于對應的端子容置槽14中,每一導電端子20包括與對接電連接器相接觸對接的接觸部21及延伸出絕緣本體10外以與電路板50上相對應電性回路電性連接的接腳部22。
內遮蔽殼體30是以遮蔽效果良好的金屬材料制成,其是具有豎直設置的相對兩側壁31及水平設置且與該兩側壁31相連的頂壁32與底壁33所組成,且該頂壁32后端并適當的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后壁34,該內遮蔽殼體30兩側壁31并各設有一第二彈片35。該內遮蔽殼體30是包覆于該絕緣本體10的對接板12、13外圍,于其內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間36。
外遮蔽殼體40是以遮蔽效果良好的金屬材料制成,包括有一第一外殼41及一第二外殼42(如圖5及圖6),該第一外殼41可包覆于基部11外圍,其是具有豎直設置的相對兩側壁411及水平設置且與該兩側壁411相連的頂壁412與底壁413,該兩側壁411是各向前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彈片414。另于該頂壁412前端設有一呈“凸”字型的卡接槽415,且于該底壁413上沖設有一向上突出的突起部416,該突起部416上是突設有一扣合體417,該頂壁412后端并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包覆于基部11后端面的遮蔽后蓋418。
該第二外殼42可包覆于二對接板12、13外圍,其是具有豎直設置的相對兩側壁421及水平設置且與該兩側壁421相連的頂壁422與底壁423,該兩側壁421上各設有一與第一外殼41的第一彈片414相對應的凹口424,該凹口424后端是呈開口狀,該凹口424邊緣向外彎折出翼片425,翼片425可由凹口424上邊緣或下邊緣彎折出,本實施例的翼片425是由凹口424下邊緣彎折出,該翼片42是為水平設置,且一端可向下或向上延伸形成有一插接部426,本實施例的插接部426是由翼片42一端向下延伸形成。另于該頂壁422后端設有一與卡接槽415相對應的卡接片427,該卡接片427是與該卡接槽415相互卡接,使第一外殼41及第二外殼42卡合結合為一體。該底壁423上沖設有一向上突出的突起部428,該突起部428是與第一外殼41的突起部416前后相接,該突起部426上是突設有一與扣合體417相對應的扣合槽429,該扣合槽429是與該扣合體417相互扣接,使第一外殼41及第二外殼42扣合結合為一體。該第一外殼41及第二外殼42結合為一體后,該第一彈片414恰收容于凹口424內,另于該內、外遮蔽殼體30、40之間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間43,該第一、二容置空間36、43可供對接電連接器的接觸部分組入,使對接電連接器可與電路板達成電性連接,該內、外遮蔽殼體30、40兩側壁的彈片35、414則可用以彈性夾住對接電連接器;藉由上述的組成以形成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
如圖3及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是采沉板式設計,該電路板50上設有一沉孔51,使該電連接器部份可沉入沉孔51中,藉以降低該電連接器突出電路板50頂面的高度,藉以達到沉板的效果。該電連接器的外遮蔽殼體40兩側是具有翼片425,則可固接于電路板50上,該翼片425可利用表面黏著技術(SMT)方式焊接固定于電路板50上,亦可于電路板50上設有與翼片42的插接部426相對應的插接孔52,使插接部426可插接固定于插接孔52中,利用插接方式固定于電路板50上,使電連接器采沉板方式反向設置于電路板50上。另,如圖7所示,電連接器亦可采沉板方式正向設置于電路板50上。
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揭示第一與第二外殼41、42的結合方式有扣合體417及扣合槽429、卡接槽415及卡接片427等方式,表示其結合方式不限于一種方式,亦可全為扣合體417及扣合槽429結合,或全為卡接槽415及卡接片427結合,或其它型式的結合,因為本實用新型主要訴求在外遮蔽殼體40采二件式設計,并不限定結合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將外遮蔽殼體40采二件式設計,由第一外殼41及第二外殼42所組成,并將彈片414及翼片425分別設置于第一外殼41及第二外殼42上,因此第一外殼41兩側壁彈片414的設置,并不會影響到第二外殼42上翼片425的設置,使得翼片425得以順利的設置于外遮蔽殼體40上,而使得電連接器得以采沉板式設置于電路板上,可節省占用的高度,使其安裝上較不會受到空間的限制。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為一不可多得的實用新型產品,極具產業上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完全符合新型專利申請要件,爰依專利法提出申請,敬請詳查并賜準本案專利,以保障發明人的權益。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即拘限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故舉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合予陳明。
元件代表符號(習知)60絕緣本體61基部 62第一對接板63第二對接板 64端子容置槽70導電端子71接觸部 72接腳部80內遮蔽殼體81第一容置空間 82彈片90外遮蔽殼體91第二容置空間 92彈片100電路板(本實用新型)10絕緣本體11基部 12第一對接板13第二對接板 14端子容置槽15凸條
20導電端子21接觸部 22接腳部30內遮蔽殼體31側壁 32頂壁33底壁 34后壁35第二彈片 36第一容置空間40外遮蔽殼體第一外殼41 411側壁412頂壁 413底壁414第一彈片 415卡接槽416突起部417扣合體418遮蔽后蓋42第二外殼 421側壁422頂壁 423底壁424凹口 425翼片426插接部427卡接片428突起部429扣合槽43第二容置空間50電路板51沉孔
權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是設置于電路板上以供對接電連接器插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絕緣本體,其具有復數端子容置槽;復數導電端子,其容置于對應的端子容置槽中,每一導電端子包括與對接電連接器相對接的接觸部及延伸出絕緣本體外以與電路板電性連接的接腳部;一內遮蔽殼體,其是包覆于該絕緣本體外圍,于其內形成有第一容置空間;以及一外遮蔽殼體,包括有一第一外殼及一第二外殼,該第一外殼及該第二外殼是結合為一體,并包覆于絕緣本體外圍,于該內、外遮蔽殼體之間形成有第二容置空間,該第一外殼兩側壁向前延伸形成有第一彈片,該第二外殼兩側壁設有與第一彈片相對應的凹口,該凹口邊緣彎折出翼片,該第一彈片是收容于該凹口內;前述的電連接器部份是沉入電路板的沉孔,該外遮蔽殼體兩側的翼片則固接于電路板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絕緣本體具有一基部,自該基部向前延伸形成有一對平行設置的第一對接板及第二對接板,該等端子容置槽是設于該二對接板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等端子容置槽是分別設于該第一對接板的下表面及該第二對接板的上表面,該等端子容置槽向后延伸并貫穿基部。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內遮蔽殼體具有豎直設置的相對兩側壁、及水平設置且與該兩側壁相連的頂壁與底壁,該頂壁后端向下延伸形成有一后壁,該內遮蔽殼體兩側壁各設有一第二彈片。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外殼具有豎直設置的相對兩側壁、及水平設置且與該兩側壁相連的頂壁與底壁,該頂壁后端向下延伸形成有一遮蔽后蓋,第一彈片是由該兩側壁向前延伸形成。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外殼前端設有卡接槽,該第二外殼后端設有與該卡接槽相對應的卡接片,該卡接片與該卡接槽是相互卡接結合。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外殼上設有扣合體,該第二外殼上設有與扣合體相對應的扣合槽,該扣合槽與該扣合體是相互扣接結合。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外殼具有豎直設置的相對兩側壁、及水平設置且與該兩側壁相連的頂壁與底壁,凹口是設于該兩側壁上,凹口后端是呈開口狀。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翼片是由凹口上邊緣或下邊緣彎折出。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翼片一端向下或向上延伸形成有一插接部,該電路板上設有與翼片的插接部相對應的插接孔,插接部是插接于插接孔中。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該翼片是焊接固定于電路板上。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包括有一絕緣本體、復數導電端子、一內遮蔽殼體及一外遮蔽殼體,其主要是將外遮蔽殼體采二件式設計,由一第一外殼及一第二外殼組成,并將彈片及翼片分別設置于第一外殼及第二外殼上,使得第一外殼兩側壁彈片的設置,不會影響到第二外殼上翼片的設置,使得翼片得以順利的設置于外遮蔽殼體上,而使得電連接器得以采沉板式設置于電路板上,可節省占用的高度。
文檔編號H01R13/648GK2629276SQ03251249
公開日2004年7月28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03年5月14日
發明者林東昌 申請人:莫列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