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半導體存儲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謀求提高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靜態RAM(隨機存取存儲器)的抗軟錯誤的性能,特別是涉及能避免成為致命傷的多位錯誤的問題的半導體存儲器。
背景技術:
圖14是一般的SRAM存儲單元的等效電路圖,是示出在行方向上鄰接的2位存儲單元MC0、MC1的圖。參照圖14,首先說明作為1位的存儲單元的電路的存儲單元MC0。存儲單元MC0具有2個驅動晶體管N1A、N2A、2個存取晶體管N3A、N4A和2個負載晶體管P1A、P2A。2個驅動晶體管N1A、N2A和2個存取晶體管N3A、N4A由nMOS晶體管構成,2個負載晶體管P1A、P2A由pMOS晶體管構成。
利用nMOS晶體管N1A和pMOS晶體管P1A構成了第1倒相器,利用nMOS晶體管N2A和pMOS晶體管P2A構成了第2倒相器。通過將第1和第2倒相器的一方的輸出端子互相連接到另一方的輸入端子上,構成了存儲節點ma、/ma。
nMOS晶體管N3A的源、柵和漏分別與一個存儲端子ma、字線WL和一條位線BLA連接。nMOS晶體管N4A的源、柵和漏分別與另一個存儲端子/ma、字線WL和另一條位線/BLA連接。
通過如上述那樣來連接,構成了SRAM存儲單元電路。關于存儲單元MC1,也具有與上述的存儲單元MC0大致同樣的結構。
而且,在同一行中并排的多個存儲單元MC0、MC1的各存取晶體管N3A、N4A、N3B、N4B的各柵連接到共同的字線WL上。由此,在同一行中并排的存儲單元與字線WL的電位的上升的同時被存取。
例如在特開平9-270468號公報中公開了這樣的SRAM存儲單元的平面布局結構。
圖15是用在行方向上鄰接的2位的存儲單元MC0、MC1示出在上述的公報中示出的現有的SRAM存儲單元的布局結構的概略平面圖。參照圖15,在半導體襯底的表面上形成的n型阱102和p型阱103的表面上分別形成了存儲單元MC0、MC1。如果說明存儲單元MC0,則在p型阱103內形成了成為1對驅動晶體管的2個nMOS晶體管N1A、N2A和成為1對存取晶體管的2個nMOS晶體管N3A、N4A。在n型阱102內形成了成為1對負載晶體管的2個pMOS晶體管P1A、P2A。
驅動晶體管N1A、N2A分別具有由n型雜質區105a2構成的漏、由n型雜質區105a3構成的源和在該漏和源之間的區域上延伸的柵107c或107b。存取晶體管N3A、N4A分別具有由n型雜質區105a1構成的漏、由n型雜質區105a2構成的源和在該源和漏之間的區域上延伸的柵107a。
由共同的n型雜質區構成了存取晶體管N3A的源105a2和驅動晶體管N1A的漏105a2。此外,由共同的n型雜質區構成了存取晶體管N4A的源105a2和驅動晶體管N2A的漏105a2。存取晶體管N3A、N4A的各柵107a與單一的字線一體化。
負載晶體管P1A、P2A分別由p型雜質區105b1構成的漏、由p型雜質區105b2構成的源和在該漏和源之間的區域上延伸的柵107c或107b構成。負載晶體管P1A的柵107c和驅動晶體管N1A的柵107c由共同的導電層構成,負載晶體管P2A的柵107b和驅動晶體管N2A的柵107b由共同的導電層構成。
由導電層112導電性地連接了驅動晶體管N2A的漏105a2、負載晶體管P2A的漏105b1與負載晶體管P1A和驅動晶體管N1A的各柵107c。由導電層112導電性地連接了驅動晶體管N1A的漏105a2、負載晶體管P1A的漏105b1以及負載晶體管P2A和驅動晶體管N2A的各柵107b。
此外,由成為GND電位的導電層114導電性地連接了導電性地連接到驅動晶體管N2A的源105a3上的導電層112與導電性地連接到驅動晶體管N1A的源105a3上的導電層112。此外,負載晶體管P1A的源105b2和負載晶體管P2A的源105b2這兩者導電性地連接到成為VDD電位的導電層114上。此外,存取晶體管N3A的漏105a1導電性地連接到位線BL上,存取晶體管N4A的漏105a1導電性地連接到位線/BL上。
存儲單元MC1具有與上述的存儲單元MC0大致同樣的結構。
在共同的p型阱103內形成了該存儲單元MC0的驅動晶體管N1A、N2A和存取晶體管N3A、N4A以及存儲單元MC1的驅動晶體管N1B、N2B和存取晶體管N3B、N4B。此外,在共同的n型阱102內形成了存儲單元MC0的負載晶體管P1A、P2A的各漏105b1和各源105b2以及存儲單元MC1的負載晶體管P1B、P2B的各漏105b1和各源105b2。
隨著存儲單元的微細化,起因于由從封裝體釋放的α射線或來自宇宙的中子射線發生的電子而使在存儲節點中保持的數據反轉這樣的軟錯誤的問題變得越來越顯著。特別是隨著電源電壓的下降,該錯誤工作顯著地呈現出來。
使存儲節點中保持的數據反轉的一個原因是因為由α射線或中子射線在阱內發生的多數電子、空穴對被形成存儲節點的雜質區收集,從而改變了其電位。由于在p型阱內發生的電子、空穴對中的電子被同一p型阱內的n型雜質區收集,故使該n型雜質區的電位下降。此外,由于在n型阱內發生的電子、空穴對中的空穴被同一n型阱內的p型雜質區收集,故使該p型雜質區的電位上升。如果該p型雜質區或n型雜質區是存儲節點,則引起因已被收集的電子、空穴產生的電位的變化使保持數據反轉這樣的所謂軟錯誤。
迄今為止,為了避免上述軟錯誤的問題,進行了對存儲節點附加電容從而使其難以反轉等的各種各樣的改進。但是,隨著微細化的進展,越來越趨向低電壓化,存儲節點的電容變得越來越小。因此,為了附加不反轉那樣程度的電容,面積增大是不可避免的。例如,0.18微米這一代的SRAM存儲單元的存儲節點的電容約為2fF,而因α射線的1次沖擊而被存儲節點收集的電荷量約為幾個fC。因此,在電源電壓為1.8V的情況下,產生了使相當于10fF的電容產生的電子、空穴對。從這一點可知,存儲節點的數據是容易反轉的。此外,由于因中子的沖擊而生成的電子、空穴對是α射線的10倍以上,故對于中子射線來說,即使附加小的電容也是沒有效果的。
如上所述,軟錯誤越來越成為問題,但另一方面,即使發生軟錯誤,也可通過附加錯誤校正電路(ECC電路)來消除對整個系統的影響,在這方面也作了很多努力。一般來說,附加可進行2位的錯誤檢測和1位的錯誤校正的冗余碼。如果打算進行位數比上述的位數多的錯誤校正,則由于電路結構變得非常復雜、電路規模的增大變得顯著,故是不希望的。
如果具備能進行該1位的錯誤校正的ECC電路,則即使發生1位的軟錯誤,也可自動地進行校正,故對系統沒有影響。但是,如果發生2位以上的錯誤,則當檢測出2位錯誤的發生時,就引起系統復位。這樣,在發生了多位錯誤的情況下,由于難以進行錯誤校正,故存在對系統來說成為致命的錯誤的問題。
在圖15示出的現有存儲單元的結構中,在互相鄰接的存儲單元間共有n型阱102和p型阱103。隨著微細化的進展,由于各位間的距離也接近了,故由α射線或中子射線在阱內發生的電子、空穴對被鄰接的多個位單元的雜質區收集,同時引起錯誤的概率提高了。特別是,由于與空穴相比,電子的遷移率高,故與空穴相比,電子產生的影響較大。這樣,如果鄰接的2位的數據因軟錯誤的緣故而反轉,假定同時存取該數據,則發生上述多位錯誤,存在對系統來說成為致命的錯誤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多位錯誤的發生的半導體存儲器。
本發明的半導體存儲器是具有包含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配置的多個存儲單元的存儲單元陣列的半導體存儲器,具備半導體襯底;第1導電型區域和第2導電型區域;以及第1和第2字線。半導體襯底具有主表面。第1導電型區域和第2導電型區域在半導體襯底的主表面上互相鄰接,同時在列方向上延伸。第1和第2字線分別配置在多個行中。在同一行中并排地配置的多個存儲單元中互相鄰接的第1和第2存儲單元分別具有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第1存儲單元的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以及第2存儲單元的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在相同的第1導電型區域內形成。第1存儲單元的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的各柵導電性地連接到第1字線上,而且第2存儲單元的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的各柵導電性地連接到第2字線上。
按照本發明的半導體存儲器,由于第1存儲單元的存取晶體管和第2存儲單元的存取晶體管連接到不同的字線上,故通過使第1和第2字線與不同的地址相對應,其電位可不同時上升。由此,由于可防止共有第1導電型區域的2位的相鄰的存儲單元同時被存取,故可減少多位錯誤的發生。
圖1是示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SRAM存儲單元中在行方向上鄰接的2位的存儲單元的等效電路的圖。
圖2是示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SRAM存儲單元中在行方向上鄰接的2位的存儲單元的布局結構的概略平面圖。
圖3是圖2的沿III-III線的概略剖面圖。
圖4是示出在層疊方向上分開圖2的布局的下層一側的布局的概略平面圖。
圖5是示出在層疊方向上分開圖2的布局的上層一側的布局的概略平面圖。
圖6是示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SRAM存儲單元中在行方向上鄰接的2位的存儲單元的等效電路的圖。
圖7是示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SRAM存儲單元中在行方向上鄰接的2位的存儲單元的布局結構的概略平面圖。
圖8是圖7的沿VIII-VIII線的概略剖面圖。
圖9是示出在層疊方向上分開圖7的布局的下層一側的布局的概略平面圖。
圖10是示出在層疊方向上分開圖7的布局的上層一側的布局的概略平面圖。
圖11是示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SRAM存儲單元的行方向上鄰接的4位的存儲單元的布局結構的概略平面圖。
圖12是示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的SRAM存儲單元的結構中使用了SOI襯底作為襯底的結構的概略剖面圖。
圖13是示出在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的SRAM存儲單元的結構中使用了SOI襯底作為襯底的結構的概略剖面圖。
圖14是示出在現有的SRAM存儲單元中在行方向上鄰接的2位的存儲單元的等效電路的圖。
圖15是示出現有的SRAM存儲單元的平面布局結構的概略平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根據
本發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1)參照圖1,在本實施例中,在存儲單元MC0、MC1被連接到不同的字線WLA、WLB上以使存儲單元MC0、MC1不同時被選擇這一點上與現有的等效電路(圖14)不同。即,在本實施例中,存儲單元MC0的各存取晶體管N3A、N4A的各柵連接到字線WLA上,存儲單元MC1的各存取晶體管N3B、N4B的各柵連接到字線WLB上。
該第1字線WLA和第2字線WLB與不同的地址相對應。這樣,由于鄰接的存儲單元MC0和MC1連接到不同的字線WLA、WLB上,故同一行中鄰接的1對存儲單元MC0和MC1不會同時進行存取。
再有,由于除此以外的等效電路的結構與圖14中示出的等效電路的結構大致相同,故對于同一要素標以同一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參照圖2~圖5,在n型阱2和p型阱3中分別形成了存儲單元MC0、MC1。在由場氧化膜4進行了電隔離的半導體襯底1的表面上形成了該n型阱2和p型阱3。
參照圖4,如果說明存儲單元MC0,則在p型阱3內形成了成為1對驅動晶體管的2個nMOS晶體管N1A、N2A和成為1對存取晶體管的2個nMOS晶體管N3A、N4A。在n型阱2內形成了成為1對負載晶體管的2個pMOS晶體管P1A、P2A。
驅動晶體管N1A、N2A分別具有由n型雜質區5a2構成的漏、由n型雜質區5a3構成的源和在該漏與源之間的區域上經柵氧化膜6(圖3)延伸的柵7b。存取晶體管N3A、N4A分別具有由n型雜質區5a1構成的漏、由n型雜質區5a2構成的源和在該漏與源之間的區域上經柵氧化膜6(圖3)延伸的柵7a。
由共同的n型雜質區構成了存取晶體管N3A的源5a2和驅動晶體管N1A的漏5a2。此外,由共同的n型雜質區構成了存取晶體管N4A的源5a2和驅動晶體管N2A的漏5a2。由共同的n型雜質區構成了驅動晶體管N1A的源5a3和驅動晶體管N2A的源5a3。由另外的摻雜多晶硅層(導入了雜質的多晶硅層)構成了存取晶體管N3A、N4A的各柵7a。
負載晶體管P1A、P2A分別由p型雜質區5b1構成的漏、由p型雜質區5b2構成的源和在該漏與源之間的區域上經柵氧化膜6(圖3)延伸的柵7b構成。
負載晶體管P1A的柵7b和驅動晶體管N1A的柵7b由共同的摻雜多晶硅層構成,負載晶體管P2A的柵7b和驅動晶體管N2A的柵7b由共同的摻雜多晶硅層構成。
由第1金屬布線12經接觸孔11a導電性地連接了存取晶體管N3A的源5a2、驅動晶體管N1A的漏5a2、負載晶體管P1A的漏5b1與負載晶體管P2A和驅動晶體管N2A的各柵7b。由第1金屬布線12經接觸孔11a導電性地連接了存取晶體管N4A的源5a2、驅動晶體管N2A的漏5a2、負載晶體管P2A的漏5b1與負載晶體管P1A和驅動晶體管N1A的各柵7b。
參照圖4和圖5,經接觸孔11a將第1金屬布線12導電性地連接到驅動晶體管N1A、N2A的各源5a3上,經通孔13a將成為GND電位的第2金屬布線14導電性地連接到該第1金屬布線12上。此外,經接觸孔11a將第1金屬布線12導電性地連接到負載晶體管P1A、P2A的各源5b2上,經通孔13a將成為VDD電位的第2金屬布線14導電性地連接到該第1金屬布線12上。
經接觸孔11a將第1金屬布線12導電性地連接到存取晶體管N3A的漏5a1上,經通孔13a將成為位線BLA的第2金屬布線14導電性地連接到該第1金屬布線12上。經接觸孔11a將第1金屬布線12導電性地連接到存取晶體管N4A的漏5a1上,經通孔13a將成為位線/BL的第2金屬布線14導電性地連接到該第1金屬布線12上。
經接觸孔11a將各自的第1金屬布線12導電性地連接到存取晶體管N3A、N4A的各柵7a上,經通孔13a將共同的第2金屬布線14導電性地連接到其各自的第1金屬布線12上,再者,經通孔15a將成為字線WLA的第3金屬布線16導電性地連接到該第2金屬布線14上。
存儲單元MC1具有與上述的存儲單元MC0大致同樣的結構。該存儲單元MC1具有相對于位于2個存儲單元MC0和MC1的邊界線上的中心點C(圖2)與存儲單元MC0大致呈點對稱的布局。
存儲單元MC0的存取晶體管N3A、N3B的柵7a和存儲單元MC1的存取晶體管N3A、N3B的柵7a導電性地連接到各自的字線WLA、WLB上。
將在行方向上鄰接的存儲單元形成為共有彼此的阱區,在存儲單元MC0和MC1中共有p型阱3。此外,雖然在圖2中未示出,但與存儲單元MC0的左鄰鄰接的存儲單元和存儲單元MC0共有n型阱2,與存儲單元MC1的右鄰鄰接的存儲單元和存儲單元MC1共有n型阱2。
再有,n型阱2和p型阱3在列方向上延伸,分布在多個列中。
在本實施例中,n型阱2和p型阱3以與以往的布局結構相同的方式在各自鄰接的存儲單元間被共有。隨著微細化的進展,由于各位間的距離接近,故由α射線或中子射線在阱內發生的電子、空穴對被鄰接的多個位單元的雜質區收集,同時引起錯誤的概率提高了。特別是,由于與空穴相比,電子的遷移率高,故與空穴相比,電子產生的影響較大。
在本實施例中,在同一p型阱3內形成并接近地配置形成存儲單元MC0和MC1的各存儲節點的n型雜質區。但是,通過使各個存儲單元MC0和MC1的各字線分開,不會同時對存儲單元MC0和MC1進行存取。這樣,可避免發生多位錯誤而對系統來說成為致命的錯誤的問題。
(實施例2)參照圖6,本實施例的等效電路的結構與圖1中示出的實施例1的結構相比,在共同地連接鄰接的存儲單元MC0和MC1的位線對BL、/BL這一點上不同。
再有,由于除此以外的等效電路的結構與上述的實施例1的結構大致相同,故對于同一要素標以同一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由于不會同時對字線WLA、WLB進行存取,故可知即使在行方向上鄰接的存儲單元間共同地連接位線也沒有任何問題。即,在字線WLA被選擇、其電位上升的情況下,存儲單元MC0的內部存儲節點ma、/ma分別連接到位線對BL、/BL上,進行數據的讀出或寫入。另一方面,在字線WLB被選擇、其電位上升的情況下,存儲單元MC1的內部存儲節點mb、/mb分別連接到位線對BL、/BL上,進行數據的讀出或寫入。
參照圖7~圖10,本實施例的結構與實施例1的結構相比,主要在各存取晶體管的柵7a的形狀和連接到各存取晶體管的漏5a1上的第1金屬布線12的形狀方面不同。
各存取晶體管的柵7a從p型阱3內到n型阱2內延伸。由此,如圖11中所示,在夾住n型阱2鄰接的存儲單元(例如存儲單元MC1和MC2)中可利用單一的摻雜多晶硅層來形成存取晶體管的柵7a。因此,可將夾住n型阱2互相鄰接的存儲單元MC1和MC2的4個存取晶體管的各柵導電性地連接到由單一的字線構成的第3金屬布線16上。
此外,可利用第1金屬布線12導電性地連接夾住p型阱3而鄰接的存儲單元MC0和MC1的存取晶體管N3A、N3B的各漏5a1。此外,也可利用第1金屬布線12導電性地連接夾住p型阱3而鄰接的存儲單元MC0和MC1的存取晶體管N4A、N4B的各漏5a1。由此,可使在行方向上鄰接的存儲單元MC0和MC1的位線對BL、/BL成為共同的。
此外,也可將在行方向上鄰接的存儲單元MC0和MC1的各驅動晶體管的各源5a3導電性地連接到單一的第2金屬布線14(GND)上。
再有,由于除此以外的結構與上述的實施例1的布局結構大致相同,故對于同一要素標以同一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通過如上所述地構成布局,在實施例1中為了分開字線而必須加寬與1位相當的存儲單元的橫向寬度,但在本布局結構中,由于沒有必要分開字線,故與實施例1相比,可減小布局尺寸,可縮小布局面積。
此外,通過共有橫跨n型阱2而鄰接的存儲單元的位線,可減少位線的布線條數。由此,由于可加寬布線間隔,故可減少耦合電容,可謀求高速化、低功耗化。此外,通過加寬布線間隔,由于可減小引起因異物等導致的不良的概率,故具有可提高成品率的優點。同樣,由于與實施例1相比可減少連接存取晶體管的柵與字線的接點的個數,故可減少因接點的連接不良等引起的不良的概率,可預期成品率的提高。
此外,與實施例1同樣,通過使各個存儲單元MC0和MC1的字線分開,由于不會同時對橫跨p型阱3而鄰接的存儲單元進行存取,故可避免發生多位錯誤而對系統來說成為致命的錯誤的問題。
再有,在圖3和圖8中示出的結構中,說明了使用例如由硅構成的半導體襯底1的情況,但半導體襯底1也可以是如圖12和圖13中所示那樣在襯底21上層疊了絕緣層22和半導體層23的SOI襯底。此時,在由硅構成的半導體層23中形成n型阱2和p型阱3。
此外,說明了使用MOS晶體管作為構成SRAM的存儲單元的6個晶體管的情況,但也可使用MIS(金屬-絕緣體-半導體)晶體管。
如以上所說明的那樣,在上述的半導體存儲器中,較為理想的是,在同一行中并排地配置的多個存儲單元具有與第1和第2存儲單元為同一行中并排地配置的、而且與第1存儲單元互相鄰接的第3存儲單元。第1和第3存儲單元分別具有第1和第2負載晶體管。第1存儲單元的第1和第2負載晶體管以及第3存儲單元的第1和第2負載晶體管在相同的第2導電型區域內形成。這樣,在相鄰的2位中可共有第2導電型區域。
在上述的半導體存儲器中,較為理想的是,第3存儲單元具有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第1存儲單元的第1存取晶體管和第3存儲單元的第1存取晶體管的各柵由共同的第1導電層構成,第1存儲單元的第2存取晶體管和第3存儲單元的第2存取晶體管的各柵由共同的第2導電層構成。通過共有各字線,可消除面積增大,可得到集成度更高的存儲單元。此外,由于可減少連接到字線上的接點的個數,可減少引起因接點的連接不良等導致的成品率下降的概率。
在上述的半導體存儲器中,較為理想的是,第1和第2導電層分別具有導入了雜質的多晶硅。這樣,利用導入了雜質的多晶硅可使各字線成為共有的字線。
在上述的半導體存儲器中,較為理想的是,將第1存儲單元的第1存取晶體管和第2存儲單元的第1存取晶體管的各漏導電性地連接到共同的第1位線上,而且將第1存儲單元的第2存取晶體管和第2存儲單元的第2存取晶體管的各漏導電性地連接到共同的第2位線上。由此,可在互相鄰接的2位中共有位線,故可減少位線的數目。因此,可加寬位線間隔,可減少耦合電容,在謀求存取時間的高速化和低功耗化的同時,也可使成品率提高。
在上述的半導體存儲器中,較為理想的是,半導體襯底具有依次層疊了襯底、絕緣層和半導體層的結構,在該半導體層的主表面上形成了第1導電型區域和第2導電型區域。也可將本發明的結構應用于這樣的SOI(絕緣體上的硅)襯底。
這次公開的實施例在全部方面應認為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權利要求書的范圍而不是上述的實施例的說明來表示,其意圖是包含與權利要求的范圍均等的意義和范圍內的全部的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半導體存儲器,它具有包含在行方向和列方向上配置的多個存儲單元的存儲單元陣列,其特征在于具備半導體襯底(1),具有主表面;第1導電型區域(3)和第2導電型區域(2),在上述半導體襯底(1)的主表面上互相鄰接,同時在列方向上延伸;以及第1和第2字線(WLA、WLB),分別配置在多個行中,在同一行中并排地配置的多個上述存儲單元中互相鄰接的第1和第2存儲單元(MC0、MC1)分別具有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N3A、N4A、N3B、N4B),上述第1存儲單元(MC0)的上述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N3A、N4A)以及上述第2存儲單元(MC1)的上述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N3B、N4B)在相同的上述第1導電型區域(3)內形成,上述第1存儲單元(MC0)的上述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N3A、N4A)的各柵(7a)導電性地連接到上述第1字線(WLA)上,而且上述第2存儲單元(MC1)的上述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N3B、N4B)的各柵(7a)導電性地連接到上述第2字線(WLB)上。
2.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導體存儲器,其特征在于在同一行中并排地配置的多個上述存儲單元具有第3存儲單元,上述第3存儲單元在與上述第1和第2存儲單元(MC0、MC1)為同一行中并排地配置,而且與上述第1存儲單元(MC0)互相鄰接,上述第1和第3存儲單元(MC0)分另具有第1和第2負載晶體管(P1A、P2A、P1B、P2B),上述第1存儲單元(MC0)的上述第1和第2負載晶體管(P1A、P2A)以及上述第3存儲單元的上述第1和第2負載晶體管(P1B、P2B)在相同的上述第2導電型區域(2)內形成。
3.如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半導體存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3存儲單元具有第1和第2存取晶體管,上述第1存儲單元(MC0)的上述第1存取晶體管(N3A)和上述第3存儲單元的上述第1存取晶體管(N3B)的各柵由共同的第1導電層(7a)構成,上述第1存儲單元(MC0)的上述第2存取晶體管(N4A)和上述第3存儲單元的上述第2存取晶體管(N4B)的各柵由共同的第2導電層(7a)構成。
4.如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半導體存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和第2導電層(7a)分別具有被導入了雜質的多晶硅。
5.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導體存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存儲單元(MC0)的上述第1存取晶體管(N3A)和上述第2存儲單元(MC1)的上述第1存取晶體管(N3B)的各柵(5a1)導電性地連接到共同的第1位線(BL)上,而且上述第1存儲單元(MC0)的上述第2存取晶體管(N4A)和上述第2存儲單元(MC1)的上述第2存取晶體管(N4B)的各柵(5a1)導電性地連接到共同的第2字線(/BL)上。
6.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半導體存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半導體襯底(1)具有依次層疊了襯底(21)、絕緣層(22)和半導體層(23)的結構,在上述半導體層(23)的主表面上形成了上述第1導電型區域(3)和上述第2導電型區域(2)。
全文摘要
在本發明的半導體存儲器中,在同一行中互相鄰接的2個存儲單元MC0、MC1的4個存取晶體管N3A、N4A、N3B、N4B在共同的p型阱3內形成,存儲單元MC0的存取晶體管N3A、N4A的各柵和存儲單元MC1的存取晶體管N3B、N4B的各柵導電性地連接到不同的字線WLA、WLB上。由此,可得到能減少多位錯誤的發生的半導體存儲器。
文檔編號H01L27/12GK1445785SQ0215244
公開日2003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27日 優先權日2002年3月19日
發明者新居浩二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