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零插入力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零插入力連接器,尤指一種具有改良的驅動構件的零插入力連接器。
用于承接如中央處理器等元件的現有零插入力連接器構造請參閱中國臺灣專利申請第85107705號所揭示的內容。此現有零插入力連接器包括收容有若干導電端子的絕緣底座、滑動構件以及垂直偏心凸輪。此垂直偏心凸輪是以機械方式耦合至絕緣底座的驅動構件上,使滑動構件得以相對絕緣底座在開啟位置與閉合位置之間滑動,從而使連接器所承接的元件的接腳與絕緣底座的導電端子相分離或相接觸。然而,此滑動構件相對絕緣底座的移動需借助外界工具(如一字起子等)旋轉此垂直偏心凸輪方能實現。因此,無論置入還是取出元件,均需借助額外的工具,給操作者的操作帶來不便。
因此,需要一種改良的零插入力連接器,以克服上述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零插入力連接器,此種零插入力連接器的操作簡便,使用者無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地置入或取出元件。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零插入力連接器包括一設置于電路板上的絕緣底座、蓋接于絕緣底座的蓋體、若干端子以及驅動件。絕緣底座設置有若干端子收容槽以對應收容端子,且絕緣底座的一端開設有座孔。蓋體是以可滑動的方式組接于絕緣底座上,其上設置有與底座的端子收容槽相對應的通孔,用以承接元件的接腳,且于蓋體一端開設有與底座的座孔相對應的蓋孔。驅動件包括手柄、自手柄一端向下延伸而出設置的驅動部及從驅動部底表面一體延伸而出的轉軸,轉軸與驅動部分別收容于底座的座孔及蓋體的蓋孔內,驅動手柄可使轉軸及驅動部在相應的孔洞內轉動,進而驅動蓋體在開啟位置與閉合位置間移動,其中在開啟位置,元件接腳與端子相脫離,而在閉合位置,元件接腳與端子電性導通。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的操作簡便,而且使用者無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方便地置入或取出元件。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及其所承接的元件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及其所承接的元件的立體組合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驅動件的組裝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驅動件的側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的蓋體處于開啟位置即元件接腳與端子相分離時各部件相對位置關系的局部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的蓋體處于閉合位置即元件接腳與端子相抵接時各部件相對位置關系的局部剖視圖。
圖7是圖4所示的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的驅動件與其他構件相配合的示意圖。
圖8是圖5所示的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的驅動件與其他構件相配合的示意圖。
請參閱圖1及圖2,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包括絕緣底座2、收容于絕緣底座2的若干導電端子4(如圖5及圖6所示)、遮覆于絕緣底座2上表面22的蓋體1以及驅動件3。
絕緣底座2大致為一方形板體,其相對的兩側邊緣分別向外延伸出二凸塊20,且在該絕緣底座2與電路板(圖未示)相連接的底面的四個角上分別形成有支腳21,可對連接器提供支撐及墊高作用。該絕緣底座2上設置有若干端子收容槽25以收容對應的導電端子4,借以提供由所承接的元件5至電路板的電性通路。在絕緣底座2一端的中部形成有一略呈橢圓形的座孔24,該座孔24貫通于絕緣底座2的上、下表面22、23。
蓋體1是可滑移地蓋接于絕緣底座2上,其由本體部10及自本體部10一側延伸而出的突出部12組成。蓋體1對應絕緣底座2的端子收容槽25而設置有若干通孔14,且蓋體1兩相對側緣向下彎折延伸而成側板體13,在側板體13內表面上設有滑動槽15,以供對應的絕緣底座2的凸塊20抵置并在其內滑移,從而使蓋體1不至于在垂直方向上脫離該絕緣底座2。在蓋體1突出部12的中央位置處相對于絕緣底座2的座孔24開設有一圓形蓋孔120,該蓋孔120配合座孔24以容置驅動件3的對應部分(容后詳述),且在蓋孔120孔壁的適當位置處進一步凹陷形成一與該蓋孔120相連通之弧形凹槽121。蓋體1上表面的兩側分別開設有一凹槽16,該凹槽16可在置入或取出元件5時提供操作者以一定的抓取空間,便于操作。
請參閱圖3及圖4,本實用新型零插入力連接器的驅動件3包括有手柄30、自手柄30一端向下延伸而設置的驅動部31及從驅動部31底表面一體延伸而出的轉軸32。驅動部31與轉軸32均為圓柱體構形,轉軸32的直徑小于驅動部31的直徑,且轉軸32的中心軸線偏離驅動部31的中心軸線一定距離。前述轉軸32與驅動部31分別收容于絕緣底座2的座孔24及蓋體1的蓋孔120內,并可以在此二孔洞內轉動,轉軸32還可沿座孔24的長徑方向滑移。并且,轉軸32上開設有剖溝322而使該轉軸32具有良好彈性,且其端部形成有一固持腳321以防止驅動件3自連接器中脫離。在驅動部31外表面的適當位置處形成有一條狀擋塊310,該擋塊310對應收容于蓋孔120的弧形凹槽121內,且可沿該凹槽121的槽壁旋轉。
又請參閱圖5、圖6,端子4固定在絕緣底座2的端子收容槽25中,該端子4與元件接腳51相接觸的上部形成有較寬的第一空間41及較窄的第二空間42,端子4借助其底部所設置的錫球9焊接于電路板上。
組裝時,請參閱圖1所示,首先將蓋體1組設于絕緣底座2上,再將驅動件3組入蓋體1與絕緣底座2內。此時,驅動件3的手柄30平行于蓋體1突出部12的上表面,驅動件3的轉軸32恰可收容于絕緣底座2的座孔24中,并通過其固持腳321與底座2相固持,而驅動件3的驅動部31則容置在蓋體1的蓋孔120內。
請參閱圖5,組裝完成后,蓋體1處于開啟位置,蓋體1的通孔14與端子4的第一空間41對齊,從而元件接腳51可在零插入力狀態下組入連接器中并位于端子4的第一空間41內,元件接腳51與端子4相脫離而懸空設置。如圖7所示,此時驅動件3的手柄30垂直于座孔24的長徑方向,轉軸32位于座孔24一端,驅動部31上所設之擋塊310則位于弧形凹槽121的一側。然后,手動操作驅動件3的手柄30,使之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由于座孔24限制轉軸32沿其短徑運動,從而令驅動件3的驅動部31在旋轉過程中同時推動蓋體1相對于絕緣底座2水平滑移至閉合位置。請參閱圖8,此時,驅動件3的手柄30與座孔24長徑方向平行,轉軸32則移動至座孔24的另一端。如圖6所示,蓋體1的通孔14與端子4的第二空間42對齊,從而使元件接腳51處于端子4的第二空間41內,并與端子4構成電性連接。另外,擋塊310與弧形凹槽121相配合的兩極限位置可以限制驅動件3的過度轉動,從而使蓋體1相對于絕緣底座2的移動僅限于前述開啟位置與閉合位置之間進行。
權利要求1.一種零插入力連接器,用于承接電子元件,并可提供由電子元件至電路板的電性通路,其包括設置在電路板上的絕緣底座,此絕緣底座上開設有若干端子收容槽,蓋體,可滑動地組接于絕緣底座上,此蓋體設置有與絕緣底座的端子收容槽相對應的若干通孔以承接電子元件接腳,若干端子,收容在端子收容槽內而可與電子元件接腳相接合,驅動件,則組裝在該連接器上;其特征在于在絕緣底座一端開設有座孔,蓋體一端則開設有與絕緣底座的座孔相對應的蓋孔,驅動件包括有手柄、自手柄一端向下延伸而設置的驅動部及從驅動部底表面一體延伸而出的轉軸,此轉軸及驅動部分別收容在座孔與蓋孔內,扳動手柄可使轉軸及驅動部在相應的孔洞內轉動,同時驅動部帶動蓋體在開啟位置與閉合位置間移動,其中在開啟位置時,電子元件接腳與端子相分離,而在閉合位置時,電子元件接腳與端子電性導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驅動件的轉軸與驅動部均為圓柱體構形,轉軸的直徑小于驅動部的直徑,且轉軸的中心軸線偏離驅動部的中心軸線一定距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零插入力連接器,其特征在于驅動件的手柄平行地置于蓋體上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絕緣底座的座孔略呈橢圓狀,當蓋體處于開啟位置時,驅動件的手柄垂直于座孔的長徑方向,而在蓋體處于閉合位置時,手柄平行于座孔的長徑方向。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在蓋孔孔壁的適當位置處凹陷形成有一與此蓋孔相連通的弧形凹槽,在驅動部的適當位置處形成有擋塊,此擋塊對應收容于弧形凹槽內,且此擋塊與此弧形凹槽相配合的兩個極限位置可限制驅動件的過度轉動,從而使蓋體相對于絕緣底座的移動僅限于開啟位置與閉合位置間進行。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于其上部均形成有較寬的第一空間及較窄的第二空間,當連接器處于開啟位置時,蓋體的通孔與端子的第一空間對齊,此時電子元件接腳與端子相分離而懸空設置;當連接器處于閉合位置時,端子的第二空間與蓋體的通孔對齊,此時電子元件接腳可與端子相接觸而達成電性導通。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零插入力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蓋體的兩側緣上分別設置有一凹槽,以提供使用者置入或取出電子元件所需的抓取空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零插入力連接器,其特征在于蓋體的兩側緣分別向下彎折成側板體,此側板體的內表面設置有滑動槽,此滑動槽可收容絕緣底座兩側邊上對應設置的凸塊,且此凸塊可在滑動槽內滑移。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零插入力連接器,其特征在于絕緣底座下表面的四個角上分別形成有支腳,用以墊高及支撐連接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零插入力連接器,包括絕緣底座、蓋接于絕緣底座上的蓋體、若干端子以及驅動件。底座設置有端子收容槽以對應收容端子,其一端開設有座孔。蓋體可滑移地遮覆于底座表面上,其一端對應座孔開設有蓋孔。驅動件包括手柄、轉軸以及驅動部,轉軸與驅動部分別容置于座孔及蓋孔內并可轉動。該連接器在實際應用時,無須借助外部工具,轉動手柄即可使蓋體相對底座移動,從而令連接器與所承接的元件之間的電路斷開或導通。
文檔編號H01R12/14GK2488193SQ0122600
公開日2002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01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01年5月31日
發明者余宏基 申請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