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蜂窩電話(或便攜電話)等中使用的電連接器,它包括用于與外部連接器連接的I/O(或輸入/輸出)連接部分及用于與電源(例如裝在蜂窩電話中的電池)連接的電源連接部分。
背景技術:
作為一種傳統的電連接器,例如,圖9中所示的電連接器是公知的(參見日本專利公開文獻9-63716)。電連接器100被安裝在蜂窩電話殼體B中所設的電路板(未示出)的一端上,并具有用于與外部連接器(未示出)連接的I/O連接部分110及用于與裝在蜂窩電話中的電池連接的電源連接部分120。
I/O連接部分110具有絕緣的連接器殼體111,在其前端設有外部連接器接收槽112。在外部連接器接收槽112中設有信號連接部分118,其中在從連接器殼體111伸出的扁平部分113上以預定間隔或間距布置有多個信號觸頭114;并且還設有一對同軸連接部分115,它們被設在信號連接部分118的兩側上。信號觸頭114及同軸連接部分115中的內、外導體被連接在電路板上。外部連接器接收槽112的兩端在其長度方向上裝有一對金屬加強部件116。每個金屬加強部件116具有插入到外部連接器接收槽112中的扁平基體部分116a及鎖止部分116b,后者從扁平基體部分116a向后延伸以用于與連接器殼體111配合。在扁平基體部分116a中設有,從其下端向下延伸以固定在電路板上的固定腿,及一個從其上端向內延伸的加強部分116d,以及從其前端向外延伸的端子部分116e。加強部分116d被放置在限定外部連接器接收槽112的薄上壁的下表面上,以加強上壁。端子部分116e用作電源端子,以用于機內電池被充電時與充電裝置的電源端子接觸。
另一方面,電源連接部分120具有連接器殼體121,該殼體與I/O連接部分110的連接器殼體111是共同的,并由此與I/O連接部分110形成整體。電源連接部分120偏置地設在I/O連接部分110的一端上。而在連接器殼體121中設有多個電源觸頭122,它們以預定間隔被設置在其長度方向上。每個電源觸頭122被構成簧片狀觸頭,它具有與電路板連接的板連接部分(未示出)及從板連接部分彎曲延伸出來的彈性接觸部分122a,其的卷曲表面與電池的電源端子形成彈性接觸。
電連接器100主要通過電源連接部分120的電源觸頭122與電路板的連接及通過金屬加強部分116的對電路板的固定而被固定在電路板上。
但是,在傳統的電連接器100中,因為電源連接部分120被偏置地設在I/O連接部分110的一端上,用于將電連接器100固定在電路板上的電源觸頭122也相對信號觸頭114及同軸連接部分115偏置在一端上,由此引起了不平衡。相應地,如果因振擊或扭動(或搖動)引起的外力施加在電連接器100上,信號觸頭114及同軸連接部分115與電路板的板連接部分(焊接部分)可能被外力損壞。因此,對信號觸頭114及同軸連接部分115與電路板的板連接部分的保護是不充足的。
此外,由于電源觸頭122是簧片型的,電池的向上及向下動作會造成它們趨于損壞且電源端子之間的接觸壓力降低。因為電源觸頭122以單接觸點與電池的電源端子接觸,接觸可靠性低。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作出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中通過將電源連接器相對I/O連接器部分的以良好平衡方式布置而對I/O連接部分中觸頭的板連接部分的保護是充足的,并且其中改善了電源連接部分中的觸頭與電源端子之間的接觸可靠性。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權利要求1的本發明旨在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用于與外部連接器連接的I/O連接部分及用于與電源連接的電源連接部分,所述I/O連接部分及所述電源連接部分彼此通過共同的連接殼體而形成整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連接部分通過分成兩部分而設置在所述I/O連接部分的兩側并與所述I/O連接部分形成整體;且所述電源連接部分具有固定在所述連接器殼體上的片狀觸頭,用于與所述電源的電源端子相連接并用于與所述電路板相連接。
權利要求2的本發明旨在一種權利要求1中的連接器,其中所述連接器殼體具有朝上表面及后表面開口的臺階部分,而所述片狀觸頭被固定在所述殼體中,以使暴露在所述臺階部分的所述上表面及后表面上。
現在將參照附圖來描述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
圖1是蜂窩電話的局部透視圖,其中在機內電池連接到電連接器以前組裝了根據本發明的電連接器。
圖2是從斜上方看到的根據本發明的電連接器的透視圖。
圖3是從斜下方看到的圖2所示電連接器的透視圖。
圖4是圖2所示電連接器的平面圖。
圖5是圖2所示電連接器的正視圖。
圖6是圖2所示電連接器的底視圖。
圖7是圖2所示電連接器的右視圖。
圖8是圖2所示電連接器的后視圖。
圖9是傳統電連接器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圖1,電連接器1容納在蜂窩電話或便攜電話外殼2的殼體3中并安裝在設置于殼體3中的電路板(未示出)的一端上。電連接器1具有I/O(輸入/輸出)連接部分10,用于連接到一個外部連接器C上,后者通過電纜連接到外部設備,如筆記本電腦;以及電源連接部分20,用于與裝在蜂窩電話的蓋4中的電池或電池組件(電源)相連接。雖然在圖1中表示出電池,設在電池殼體6中的四個電源端子5適于與電源連接部分20中的四個片狀觸頭22相連接。每個電源端子5具有橫截面為C形的基部5a,一對從基部5a向前(圖1中向左)延伸以便在其之間夾持片狀觸頭22的彈性接觸部分5b,以及從基部5a的后端向上延伸的連接端子部分5c。而蜂窩電話殼體3的內壁3a及連接器殼體11的外表面確定了電池殼體6的容納空間,以使得電源端子5可與片狀觸頭22相接觸。
如圖2及5所示,I/O連接部分10具有絕緣的連接器殼體11,該殼體設置有外部連接器接收槽13,該槽沿其長度方向(圖2中的向左及向右方向)在前表面12內延伸。在連接器殼體11上形成了向上表面及后表面開口的臺階部分11a。如在圖5中最清楚地看到的,在外部連接器接收槽13中設置有信號連接部分16,其中在從連接器殼體11上伸出的扁平部分14上以預定間距布置了多個信號觸頭15;且還置設有同軸連接部分17,其被布置在信號連接部分16的一端上。如圖3及4中所示,每個信號觸頭15借助從連接器殼體11向后延伸的尖端部分或腿部分15a焊接到電路板的信號傳導部分上。同軸連接部分17的內導體17a借助從連接器殼體11向后延伸的尖端部分17c焊接到電路板上,而其外導體17b借助從連接器殼體11向后延伸的尖端部分17d焊接到電路板上。
如圖2及5中最清楚表示的,在外部連接器接收槽13中,設有金屬屏蔽殼18,其從前面壓配合并固定到外部連接器接收槽13的周圍上,以便覆蓋信號連接部分16及同軸連接部分17。屏蔽殼18是由金屬片材沖壓及成型而形成的。在屏蔽殼18的長度方向的兩個側壁18a上設有一對保持腿18b,它們向下延伸,以便通過焊接固定在電路板上。每個保持腿18b起到將電連接器1固定到電路板上的加強作用以及將屏蔽殼18連接到電路板的接地路徑的接地作用。在屏蔽殼18的兩側壁18a的前端上設置有向外折疊的一對外部連接器導入部分18c,而在下壁的前端上設有向下折疊的外部連接器導入部分18d,以及在上壁的前端上設有向上折疊的外部連接器導入部分18e。屏蔽殼18起到對信號連接部分16及同軸連接部分17屏蔽的作用,并起到對確定外部連接器接收槽13的相對薄的上壁的加強作用。
另一方面,電源連接部分20通過在I/O連接部分10的兩側上等分而設置。每個分開的電源連接部分20具有與I/O連接部分10的連接器殼體11共用的連接器殼體21,由此與I/O連接部分10形成整體。而在每個連接器殼體21中,在長度方向上以預定間距設有兩個片狀觸頭22,用于通過被夾持而連接到電池的電源端子5的彈性接觸部分5b。如圖3及6所示,每個片狀觸頭22具有表面安裝尖端部分22a,用于焊接到電路板的電源傳導路徑上。在每個連接器殼體21上形成了向上表面及后表面開口的臺階部分21a,而每個片狀觸頭22從底部被壓配合到連接器殼體21中,由此暴露在臺階部分21a開口的上表面及后表面上。
片狀觸頭22通過被焊接到電路板的電源傳導路徑上而可由電池向電路板供電,并也起到向連接器殼體21的前及后延伸的焊接銷作用,用于將電連接器1固定到電路板上。因此,通過將電源連接部分20在I/O連接部分長度方向上等分地分布在I/O連接部分10的兩側,作為焊接銷的片狀觸頭22相對I/O連接部分10中的信號連接部分16及同軸連接部分17良好平衡地等同布置。因此,當由于沖擊或扭動而施加給電連接器1外力時,將防止信號觸頭15的尖端部分15a及同軸連接部分17的尖端部分17c,17d因外力而損壞,由此能充分地保護尖端部分15a,17c及17d。
此外,在每個連接器殼體21的底面上,每個片狀觸頭22的周圍具有用于形成焊縫的空間25。因此,當每個片狀觸頭22被焊接到電路板上時,在每個片狀觸頭22的周圍形成焊縫,由此可增加焊接強度。在每個連接器殼體21的前壁上形成了張開到前方的開口24而用于充電的金屬端子23可從底表面側壓配合。充電端子23由沖壓及成型的金屬片材形成。在充電端子的下端,保持腿23a向下折疊,用于通過焊接被固定到電路板上。當電連接器1被固定到電路板上時,每個保持腿23a作加強用并連接到與外部片狀觸頭22相連接的電路板上的電源傳導路徑。因此,當需要對電池充電時,如果充電裝置(未示出)的觸頭通過開口24與充電端子相接觸,則電池便可通過電源傳導路徑及片狀觸頭22充電。
在蜂窩電話工作時,蓋4被合上并與蜂窩電話的外殼2對齊,如圖1中所示。然后,電池電源觸頭5的彈性接觸部分5b從上方夾持電源連接部分20的片狀觸頭22,以使得電源端子5與片狀觸頭22相接觸并導致電池連接到電路板的電源上。在此情況下,由于每個片狀觸頭22暴露在連接器殼體21的臺階21a開口的上及后表面上,而在前表面12側的觸頭22的一部分被連接器殼體21支撐,電源端子5與片狀觸頭22不僅從上方而且從斜后方形成接觸,其強度被增強。此外,由于電源連接部分20的電源觸頭不采用簧片型觸頭而是使用向上、向前及向后延伸的片狀觸頭22,該片狀觸頭22具有高強度且當與電源端子5形成接觸時及形成接觸后難于被損壞。因此,在電源連接部分的觸頭及電源的電源端子之間的接觸壓力可被維持,即使當電池發生向上及向下移動時也不會降低。此外,由于片狀觸頭22與電源端子5的彈性接觸部分5b以兩個觸點相接觸,相對采用簧片型觸頭的情況來說接觸可靠性變大。
另一方面,當通過使用筆記本電腦執行數據通信時,通過電纜與筆記本電腦連接的外部連接器C可連接到I/O連接部分10上。因此筆記本電腦中的電路板和蜂窩電話中的電路板可通過信號連接部分16彼此連接并可執行數據通信。當蜂窩電話中的電路板被檢查時或當蜂窩電話中的天線改變成汽車天線時,使用同軸連接部分17。
對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已作出描述。但是,本發明并不限制于該實施例并可以各種方式改變。例如,電連接器1不被限制于用在蜂窩電話中,只要在連接到外部連接器C及電源的應用中,其均可采用。此外,片狀觸頭22不僅具有焊接到電路板上的表面安裝型尖端部分22a,而且可具有焊接到電路板的通孔中的浸入型尖端部分。在此情況下,浸入型尖端部分可具有與保持腿相同的功能,當電連接器1固定到電路板上時作為加強裝置。
如上所述,根據權利要求1的本發明,由于電源連接部分通過分成兩部分被布置在I/O連接部分的兩側及與I/O連接部分形成整體,而電源連接部分具有固定在連接器殼體上的片狀觸頭,用于與電源的電源端子相連接及用于與電路板相連接,通過將電源連接部分等分地布置在I/O連接器部分的兩側,作為焊接腿的片狀觸頭相對I/O連接部分以良好平衡形式的等分地布置。因此當由沖擊或扭動施加給電連接器外力時,將防止電路板的連接因外力而損壞,因此充分地保護了電路板的連接部分。由于電源連接部分的電源觸頭不是使用的簧片型觸頭而是片狀觸頭,片狀觸頭具有高強度并且當與電源端子形成接觸后難于被損壞,從而電源連接部分中的觸頭及電源的電源端子之間的接觸可靠性增大。
此外,根據權利要求2中的發明,在權利要求1的發明中連接器殼體具有朝上表面及后表面開口的臺階部分,而片狀觸頭被固定在殼體中,以致暴露在所述臺階部分的上表面及后表面上,電源端子與片狀觸頭不僅從上方而且從斜后方形成接觸,其強度被增強。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用于與外部連接器連接的I/O連接部分及用于與電源連接的電源連接部分,所述I/O連接部分與所述電源連接部分彼此通過共同的連接殼體形成整體,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連接部分通過分成兩部分而布置在所述I/O連接部分的兩側并與所述I/O連接部分形成整體;及所述電源連接部分具有固定在所述連接器殼體上的片狀觸頭,用于與所述電源的電源端子相連接并用于與所述電路板相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殼體具有朝上表面及后表面開口的臺階部分,而所述片狀觸頭被固定在所述殼體上,以便暴露在所述臺階部分的所述上表面及后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中通過電源連接器相對I/O連接器部分以平衡方式布置而對I/O連接部分中觸頭的板連接部分充分保護,且其中改善了電源連接部分中的觸頭與電源端子之間的接觸可靠性。本發明的電連接器1具有與外部連接器C連接的I/O連接部分10及用于與電源連接的電源連接部分20。電源連接部分20通過分成兩部分而布置在I/O連接部分10的兩側及與I/O連接部分形成整體。電源連接部分20具有固定在連接器殼體21上的片狀觸頭22,用于與電源的電源端子5相連接并用于與電路板相連接。
文檔編號H01R12/71GK1349287SQ0113761
公開日2002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01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2日
發明者湯澤史夫 申請人:蒂科電子Amp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