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電插頭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連接器,更具體來說,涉及包含有電連接器的光插頭。
例如,接插板被用來在特定用戶及設備與其它特定用戶及設備之間建立互連,且必須精確地進行互連。美國專利第5,394,503號示出一種系統,其公開了一種帶有末端連接器的光纖接插纜線,該連接器能夠有效地與接插板耦合器相連。每條接插纜線包含一條或多條光纖以及一個或多個電導體。然而,這些末端連接器及耦合器比較笨重、橫截面積較大,每個都具有許多單獨部件,不適合于機械裝配。因此,它們的空間效益和成本效益都很低。在這類接插板中,是很重視空間的,具有較小足跡(即橫截面積)的光/電連接器是比較理想的,易于在接插板中將間隔緊密的連接器插入或拆除的能力也同樣重要。
現有技術中已知其它混合型連接器,示于美國專利5,109,452號、美國專利5,159,651號、美國專利5,473,715號以及美國專利5,745,622號中。然而,這些連接器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成本效益和空間效益。一些連接器具有多個閂鎖,而其它則需要旋轉,這就意味著連接器之間要留有額外的間隙,以便在安裝和拆除過程中安裝人員的手指能夠放在連接器兩側。
許多已知的插頭連接器具有另一缺點在安裝過程中要花費很大氣力對準連接器,因為需要同時進行電連接和光連接。這是試圖同時對準多個連接所產生的必然后果。
因此,需要一種光/電插頭連接器,它可以容易地插入插座而無需費力對準。此外,理想的是該光/電插頭連接器的橫截面積相對較小、零件數量較少,并且能夠容易地插入緊密排列的接插板或從其上拆除。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插頭連接器被設計成端接在一條光纖和四個相互絕緣的電導體的末端。例如,該光纖可以是玻璃纖維或塑料纖維。在優選實施例中,光纖和電導體均包含在同一條纜線中。
本發明的光/電插頭連接器適用于高密度接插板安裝方式,因為閂鎖定位在外殼的頂側,而接電裝置位于其底側。這種構造使插頭連接器的左右兩側不會被閂鎖機構所妨礙。實際上,由于側面只需要很小的空間,因此這種具有緊密間隔(并排式)插孔的插座結構可用于高密度用途中。
此外,本發明的插頭連接器包含一個光插頭部分,它可在連接器的電插頭部分接合之前先進入相應的插座中。盡管在產生電接觸前,只需要大約百分之二十(20%)的外殼部分插入插座就可以令人滿意地對準,但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電插頭部分的金屬刀刃端大約位于外殼中點處。在該點處,連接器的光插頭部分對電插頭部分的對準已起到充分的輔助作用。
附圖簡要介紹通過下面的詳細描述并參照附圖,將會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及其操作模式,附圖中
圖1是含有光、電傳輸媒體之纜線的剖面圖;圖2示出光/電插頭連接器的分解透視圖,用于說明其與圖1所示纜線的裝朽與連接;圖3示出了光/電插頭連接器的剖面圖;圖4是光/電插座的后端透視圖,該插座具有一對兒并排開口,用于接納一對兒光/電插頭連接器;圖5示出光/電插座的一個實施例,其中電導體在插座的前、后側之間連續延伸;圖6示出了光/電插座的另一個實施例,其中電導體設計用于固定在印刷線路板上;圖7是一個印刷線路板的分解透視圖,該印刷線路板含有便于處理光、電信號的各種元件;圖8是光收發器的剖面圖,該收發器設計用于傳送和/或接收電、光信號;圖9示出一種用于建立光互連的接插板;圖10是圖9所示接插板局部的分解透視圖,示出一個光/電插座正在安裝到該板內;圖11是電路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該電路與圖9所示接插板中的每個插座相關聯;圖12是電路的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該電路與圖9所示接插板中的每個插座相關聯;圖13示出一種光/電插頭連接器,其插在圖10所示插座中,圖示為安裝到接插板之后該插座的剖面圖。
在這種示例纜線中,帶緩沖層的光纖15由玻璃纖維17(直徑約為125微米)構成,其具有一層或多層保護性涂履材料(這時總直徑約為250微米)、以及一層對光纖起緩沖作用的聚合材料16例如尼龍(此時總直徑約為1毫米)。可選地,帶緩沖層的光纖15也可以是塑料纖維,其直徑同樣約為1毫米。在這種情況下,不需要使用圓柱狀套管來支承光纖、也不需要纜線中的加強件。然而,在圖示的纜線10中,電導體13由直徑為26的銅絲外包一層聚偏二氟乙烯絕緣材料構成。最后,纜線10還含有由聚氯乙烯(PVC)制成的外層護套12。由于這種特殊纜線是用于建筑物中,PVC材料將混合有提供阻燃特性的填充材料。
光/電插頭連接器圖2和3中示出纜線10與一種新穎的光/電(混合)插頭連接器相連。插頭連接器由兩片外殼結構20,30構成,盡管很顯然也可將該外殼構造成單體結構,就象序列號為09/524,335(Driscoll 6-40-6-6-9)的申請書中所展示的那樣。外殼結構20中的前開口21伸進一個凹腔中,該凹腔包圍住由圓柱形套管40和基座構件42組成的纖維固定結構,該基座構件通常被稱做“套筒”。一條軸向通道41貫穿整個套管延伸,該通道的大小適于容納玻璃纖維17的末端部,該末端是在除去其保護性涂履層與緩沖層16之后。玻璃纖維17通過粘接劑固定在軸向通道41中,并且緩沖層16被固定在套筒42后端的孔47中。舉例來說,套管由陶瓷材料例如鋯構成,且被固定在套筒42內的圓柱形孔中,該套筒一般由金屬或塑料制成,且在其前端含有一個軸向孔,該孔形狀適于容納并固定住圓柱形套管40的末端部。一個塑料管46圍在套筒42的后端,兩者均被螺旋彈簧構件45所環繞。彈簧的一端頂住套筒上的凸緣43,而其另一端頂住外殼結構30的開口31內部的阻擋塊,以便推動套管40的前端穿進外殼構件20的開口21中。
第一外殼結構20在其頂側具有單懸臂閂鎖22,其設計用于與相配的插座440(見圖4和圖5所示)形成互鎖。該懸臂具有固定端24,其朝著外殼結構20的前開口21定位,而其自由端伸向外殼結構的后部。該懸臂可向下偏轉,從而使一對兒臺肩23-23可以插入插座440中并與其中的邊緣441或442互鎖。
第二外殼結構30含有前向突出部33,它裝配在外殼結構20后端的開口中。這兩個外殼結構20,30通過外殼結構30上的楔形凸臺39以及外殼結構20中的匹配槽口29方便地互鎖。前向突出部33上的開口31沿軸向貫通整個外殼結構30、并穿過圓柱形金屬彎邊管件35,該管件安插固定在外殼結構30的后端。
外殼結構30在其頂側還含有一個懸臂觸發器32,其設計用于與外殼結構20上的懸臂閂鎖22相互作用。懸臂觸發器32具有固定端,其朝著外殼結構30的后端定位,而其自由端伸向外殼結構30的前方。當其受壓時,觸發器32的自由端能夠與閂鎖22的自由端滑動嚙合并使其向下偏轉。優點在于觸發器32不僅可以在通過一束軟線向后拉動時防止兩個外殼結構20,30阻礙其它纜線,而且可使閂鎖22易于操作。
在組裝過程中,將彎曲限制裝置18、熱縮管19、以及金屬彎邊套管34安裝在未剝開的纜線10上。然后將各纜線元件的適當長度除去。這些元件例如可包括纜線護套12;緩沖層16;玻璃纖維17上的保護性涂履層;以及聚芳基酰胺加強件11。然后用注射器將粘接劑注入孔41和47中。將絕緣的導體從金屬彎邊套管34中抽出,將纜線10的剩余部分插入連接器300中,從而使玻璃纖維17留在套管40的軸向通道41中,緩沖層16留在圓筒42的孔47中。聚芳基酰胺加強件11履蓋住彎邊管件35的外表面且被夾在彎邊管件35和彎邊套管34之間,后者經一種工具變形從而將它們牢固地連接在一起。除摩擦力外,金屬彎邊管件35外表面還開有溝槽,以增強加強件11和彎邊管件之間的機械連接。
然后將電導體13布線在彎邊套管34周圍,并伸進外殼30的底側部,它被設計用作電插頭。若干狹槽37適于接納相同數量的導電末端刀刃36,這些刀刃的加工形狀能夠刺穿電導體13上的絕緣體。刀刃36向上壓入外殼30的底側部,從而與每個絕緣導體13相接合。當彎邊套管34經過變形安裝在彎邊管件35上、且安裝完電導體13后,將熱縮管19向前移動一段長度以包圍住至少一部分彎邊套管34。然后將熱縮管19加熱從而將外護套12(見圖1)和導體13固定在彎邊套管上。最后將彎曲限制裝置18向前推到外殼30的后端,為的是增大纜線10在該點的彎曲半徑。急劇彎曲會增大光纖的傳輸損失。需要說明的是熱縮管19的長度要比彎曲限制裝置18略長一些,其作用是增強纜線在彎曲限制裝置18背后區域內的剛性,在光負載下該區域最先發生嚴重彎曲。
圖3是光/電插頭連接器300在與纜線10組裝后的剖面圖。圖3所特別關注的是位于外殼結構30底側部的電連接裝置的設計結構。舉例來說,電導體13加工成扁平軟線,由一個整體成形的支架構件38將其固定在外殼30的底側部。該支架構件的形狀能夠減少導體13的應變,并且當它被壓向軟線后,能夠與外殼結構30的相鄰部位形成互鎖。用于刺穿絕緣體的刀刃36、刀刃容納槽37以及支架構件38的設計均公開于第3,954,320號美國專利。
有利地,上述光/電(混合)插頭連接器300的結構基本上與例如美國專利第5,638,474號所公開的現有LC型連接器插頭相似。因此,可以與例如美國專利第5,647,043號所示的現有光插座向后兼容。不過,如本文圖4所示,已將這類現有光插座改造成能夠進行電連接。然而,與許多先有技術中的混合連接器不同,附加的電連接并不增加安裝過程中的對準難度。在插頭連接器300(見圖3)中的電接點36與插座440中的金屬絲彈簧449接觸前,插頭連接器的前端已經伸進插座440內并引導電接點相互對準。實現方式是通過使電接點36遠遠位于插頭連接器前端之后(即落后距離超過外殼結構總長度的百分之二十)。此外,插頭連接器300的設計結構使安裝人員無需握住插頭連接器的兩側并旋轉來與插座接合。其結果是,如圖4所示,插座440中用于容納光插頭的凹腔443可以間隔緊密地并排排列,以更密集的陣列來容納插頭連接器。
光/電插座盡管插座440包含前端部和后端部,兩端均含有插座,它們被模制成如圖4和5所示的單一部7件。前端部和后端部在光學平面402處相接合,該平面是光插頭的套管相接之處。每個凹腔443的形狀被加工成可容納如上所述的LC型光插頭,每個凹腔具有常規正方形入口,用于接納光插頭。在常規正方形入口上方是另一入口,用于接納光插頭上的閂鎖。凹腔的縱向長度大于常規正方形入口的寬度,其作用是在電接觸(例如見圖13所示)之前對準插頭連接器300。公共縱軸401-401貫穿背靠背定位的兩個凹腔,凸起444,445伸進每一凹腔中。舉例來說,凸起445包含柔性叉口446,使得能夠安裝校準套447而不會損壞凸起445。校準套447沿其長度有一條狹縫448,因此其直徑可以比套管略小,最終套管將以軸向對準方式將其包圍并固定住。凸起444,445包圍并鎖住校準套447,該套延伸穿過光學平面402,該平面是一對兒光插頭的端面相互接觸之處。此外,校準套447的中心線與一對兒背靠背凹腔之間延伸的縱軸401-401是同軸的。每個凹腔還含有內閂鎖表面441,442,用于與插頭連接器300(見圖2)之閂鎖22上的臺肩23互鎖。這種內閂鎖表面是在模制加工過程中通過模具中的型芯構成的,它們是在插座440頂面形成并貫穿孔450延伸。圖5說明金屬絲彈簧449延伸在插座440相對兩側之間,為的是與安裝在光學平面402相對兩側的一對兒插頭連接器300形成電連接。優選地,金屬絲449在插座相對兩側之間延伸的同時左右交叉,從而使安插在插座440一側的插頭連接器300的左側接點與安插在插座440相反一側的另一插頭連接器300的左側接點相連。金屬絲449可模制在插座440座體內,或者如下面結合圖10所討論的,設置在插座底側的溝槽內。
圖6討論插座640的另一實施例,它被設計用于安裝在如圖7所示的印刷線路板710(PWB)上。在此,金屬絲彈簧648,649向下彎折以便插入PWB。PWB710上的導電線路730使金屬絲彈簧648,649之間、這些金屬絲彈簧與PWB上的其它任何元件750,840之間形成連接。例如,PWB710包含集成電路750,它用來處理電信號并與進行光、電信號轉換的光學裝置840之間進行交換。圖7示出了本發明的插座(例如插座640)可兼容現有的光插頭。舉例來說,光插頭100是在美國專利第5,719,977中所公開的一種已知裝置。在此,插頭100端接在帶緩沖層的光纜210末端,該光纜內不含電線。圖7還圖示出本發明的光/電插頭連接器(例如連接器200)可被構造成不含如圖2所示的用來操作閂鎖22的觸發器構件32;而且本發明的光/電插頭連接器可以端接在一對兒分離的纜線末端,一條帶緩沖層的纜線210只含有光纖,而另一條纜線220只含有電線。
現參照圖8所示的光學裝置840的剖面圖,其包含前端區810和后端區820,它們之間由光學平面802-802分隔開,安插在凹腔830內的光插頭之套管的端面在該平面處被帶有孔823的阻擋塊822有效阻擋住,該孔的直徑在0.3~0.5毫米之間。凹腔830具有常規矩形開口,其形狀適于接納例如LC型光插頭。縱軸801-801貫穿凹腔830和凸起821,該凸起支承住光插頭的套管。凸起821的中心線與該縱軸801-801是同軸的。例示地,電-光轉換器850,諸如檢測器或半導體激光器,安裝在光學裝置840的后端區820內。其用于沿中軸801-801分別收集或發射光線。由于雙向光傳輸比較理想,因此光學裝置840一般包含一對兒如圖7所示的并排式插座一個用于經光纖短線頭(未示出)傳輸光信號、另一個用于接收光信號。從光學裝置840向下伸出管腳845,它們與轉換器850相連;還伸出有金屬絲彈簧849,用于與光/電插頭連接器例如連接器300(見圖2)形成電連接。
光纜示蹤系統圖9示出了一種纜線示蹤系統,適用于采用上述光/電插頭連接器和上述光/電插座連接器的光纖。理想的是混合型纜線通過光纖提供高帶寬,同時通過電線提供連接精度,電線用于操控纜線一端或兩端的指示燈。詳細來說,所推薦的系統提供一種直觀技術來檢測光纖跨接件兩端所處物理位置,跨接件用于在光纖分布構架中進行交叉連接。斷開錯誤的跨接纜線將會使另一條光纖通路的服務中斷,這使得正確鑒別跨接纜線變得非常關鍵。本系統解決了下述問題,即由于將不正確的路徑斷開使服務中斷而導致重大收益損失及用戶不滿等等。這對于光纖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該系統中一條光纖可能承載有數千條電話線路及電視頻道。
圖9示出一種含有多個光插座940的光纖交叉連接板90(通常被稱作接插板),這些插座需要交叉連接以提供、維護以及重新調整服務。成對兒的插座是通過含至少一條光纖的跨接纜線10交叉連接的。盡管為易于說明本發明,圖9示出為在同一接插板90上插座之間的交叉連接,但應理解當纜線延伸在隔開相當大距離的一對兒接插板之間時,例如在建筑物的不同樓層之間時,鑒別跨接纜線相對端的能力才更有價值。纜線10的每一端連接有一個插入光插座940的光插頭。通過向光纜路徑增加至少一條電線的方式,本發明提供一種快速、準確鑒別光纜相對端的能力。優選為通過使用如圖1和2所示類型的纜線來實現,該纜線同時含有光、電傳輸媒體。此外,優選為通過將纜線10的每一端連接一個如圖2和3所示類型的光/電插頭連接器來實現。在每一端帶有連接器的纜線通常被稱作“跨接件”。最后,優選為通過使用如圖4-6所示類型的光/電插座來實現,盡管圖10示出了一種更加適用于纜線示蹤系統的光/電插座設計方案。繼續參照圖9所示,應指出一點指示燈941位于每個插座940上方。指示燈941可以是插座940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直接裝在接插板90上的單獨的燈。還需指出一點,開關93位于每個插座940的頂側。纜線10的每一端插入插座940中。一端在位置901處插入插座,而另一端在位置902處插入插座。實現纜線示蹤是通過開啟位置901的開關93,它使位置902的指示燈941點亮。或者,開啟位置902的開關使位置901的指示燈點亮。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開啟纜線任意一端的開關93,可使兩端的指示燈941均點亮。可達到這種效果的裝置將在后面加以描述。
圖10是圖9所示接插板90局部的分解透視圖,圖解說明了插座940安裝進接插板的情況。插座940適用于接納如圖3所示的插頭連接器,該連接器向上述接插板傳送光、電信號。與插座940之間的電連接是通過位于溝槽946中的導電元件949形成的,這些溝槽模制在插座940底側。導電元件949從插座伸出,便于裝進接插板90內的鍍金通孔914(有時被稱作“通路”)中,該接插板90例如由一塊印刷線路板構成。導電元件949還在插座的前端圍繞突起942卷繞起來,其作用是構成彈簧接點,用于與插頭連接器中的相配端子形成電連接。例如,導電元件是由0.015英寸(0.38毫米)金屬原料沖壓后再對突起區域942鍍金制成的。導電元件作為一個整體單元來制造,它就是通常所說的“引線框”,定位在插座的溝槽946中。由于引線框的一部分被用作彈簧接點,整個引線框由彈性金屬例如鈹-銅制成,當然也可使用其它多種金屬合金得到相同結果。插座940例如可由熱塑性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制成。一旦引線框安裝完畢,即加熱溝槽946以使其變形,從而將導電元件949鎖定就位。
插座940還含有指示燈941,例如發光二極管(LED),通過向電線線對948-948施加小電壓來啟動該燈。LED941及其相關的電線線對被模制在插座940內。電線線對948-948從插座伸出,以便于插入通路912中。盡管可以方便地將燈941模制在插座940中,但是應當理解也可以將該燈單獨安裝到接插板90中,以提供所需的視覺指示。
例示地,開關93是單刀單擲(SPST)開關,它安裝在接插板90上靠近開口94處,該開口的形狀適于接納插座940。優選地,開關93包含一個彈簧構件,當松開后可使開關回到初始狀態。圖11和12示出了用于在每個位置901,902(見圖9)處使燈和開關相互連接的兩種不同設計方案。
在一個實施例中,當所需狀態為在啟動纜線近端(例如位置901)的開關93時,只會導致纜線遠端(例如位置902)亮燈,此時可在每個位置901,902安裝圖11所示電路。圖示為開關93處于通常狀態,借此使端子114存在一個電壓(零伏或“接地”),該電壓經發光二極管(LED)941和限流電阻112接地。在位置901,端子114通過接插板90上的導線路徑與插座940(見圖10)上的導線949之一相連,該接插板例如可由一塊印刷線路板構成。光/電插頭連接器300(見圖2,3)在位置901插入插座940,并使位置902產生零電壓,在該位置902連接有如圖11所示的相似電路。此時整個電路由分別位于等電壓(接地)之間串聯電路每一端的LED941、電阻112、以及開關93構成。然而,當一端的開關被壓下時,即向電路施加另一個電壓(+V),致使處于另一端的LED點亮。這是由于開關93被設計為閉合成一條從接地端只經過一個LED到達正電壓+V的電路。
在另一實施例中,當所需狀態為在啟動任一位置的開關93時,可導致纜線兩端(例如位置901和902)均亮燈,此時可在每個位置901,902安裝圖2所示電路。圖示為開關93處于通常狀態,借此使端子114存在一個電壓(接地),該電壓經發光二極管(LED)941和限流電阻112接地。在位置901,端子114通過接插板90上的導線路徑與插座940(見圖10)上的導線949之一相連,該接插板例如可由一塊印刷線路板構成。光/電插頭連接器300(見圖2,3)在位置901插入插座940,并使位置902產生接地電壓,在該位置902連接有如圖12所示的相似電路。此時整個電路由分別位于等電壓(接地)之間串聯電路每一端的LED941、電阻112、以及開關93構成。當一端的開關被壓下時,即向電路施加另一個電壓(+V),致使兩端的LED都點亮。這是由于開關93被設計為閉合成一條從接地端經過兩個LED到達正電壓+V的電路。
在上面所述的任一實施例中,跨接纜線一端與接插板90中的插座940的連接圖示于圖13中。在優選實施例中,LED941模制在插座940座體內,向LED傳送電流的電線線對948安裝在接插板中。插座內的電導體949在接插板與光/電插頭連接器300中的金屬刀刃36之間傳送電信號。為了完整起見,需要說明一點,圖11和12中所示電路中的端子114是與導體949之一相連接的。在插頭連接器300與安裝在插座940之開口943內的另一插頭連接器(未示出)之間傳送光信號。這種另一插頭連接器含有光纖,該光纖伸進凸起945中,該凸起設計用于接納光纖并能夠與插頭連接器300中所含光纖對準。
盡管已對本發明的各種特定實施方案做了圖示和描述,但可以在本發明范圍之內加以改變。這些改變包括如下內容但并不局限于此使用塑料光纖而不是玻璃光纖;使用多光纖陣列而不是單光纖;使用一個電導體而不是圖示中的多個;使用一個單獨安裝在接插板上的燈而不是模制在插座中的LED;插頭連接器為單件式外殼而不是圖示中的兩件式外殼結構;以及由多片構成的插座而不是圖示中的單件式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端接在光、電傳輸媒體末端的插頭連接器[300],該連接器含有光纖固定裝置[40],用于容納并固定光纖[15]的末端部;絕緣的外殼結構[20,30],具有由一個或多個內表面限定而成的第一凹腔,該凹腔封圍住光纖的末端部,該外殼結構還包含(i)第一凹腔中的后開口,用于接納光纖,以及(ii)第一凹腔中的前開口[21],光纖從該口伸出;單懸臂式閂鎖[22],用于與相應的插座[440]接合形成互鎖,所述閂鎖安裝在外殼結構的頂側,其固定端朝著前開口定位,其自由端伸向后開口;其特征在于在外殼結構中,由一個或多個內表面限定成第二凹腔,用于接納數(N)個電導體[13];以及相同數量(N)的金屬刀刃端[36],從外殼結構的底側伸進第二凹腔中,并與每個電導體形成電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300],其特征在于金屬刀刃端[36]位于外殼前開口[21]之后,落后距離超過外殼[20,30]總長度的百分之二十。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300],其特征在于還具有由固定在外殼結構[20,30]頂側的懸臂構成的觸發器[32],其固定端朝著后開口定位,其自由端伸向前開口[21],當其受壓時,觸發器的自由端的位置可與閂鎖[22]的自由端滑動嚙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300],其特征在于光纖[15]由玻璃纖維[17]構成。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插頭連接器[300],其特征在于光纖固定結構包含具有軸向孔[41]的圓柱形套管[40],用于接納玻璃纖維[17];以及基座構件[42],用于固定套管的末端部,所述基座構件含有軸向孔[47],該孔與套管的軸向孔是同軸的。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插頭連接器[300],其特征在于還包含有圓環彈簧[45],設置在基座構件[42]周圍并且頂住其凸緣[43],所述彈簧還頂住第一凹腔的內表面之一,以推動光纖固定裝置[40]的一端伸進前開口[21]。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300],其特征在于外殼結構[20,30]包含第一和第二互鎖構件,第一構件[20]含有懸臂式閂鎖[22],第二構件[30]含有懸臂式觸發器[32];第二構件包含前端部[33],其與第一構件后端部相接合并互鎖。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300],其特征在于電導體[13]是分別絕緣的,每個金屬刀刃端[36]的加工形狀可刺穿絕緣的電導體的絕緣體。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300],其特征在于N大于1。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插頭連接器[300],其特征在于還包含與之相連的一段纜線[10],所述纜線包含至少一條光纖[15]和至少一個電導體[13]。
全文摘要
一種光纜示蹤系統,利用含有光、電傳輸媒體的光/電(混合)纜線[10]構成。該纜線通過光纖[15]提供理想的高帶寬,同時通過電線[13]提供電連接精度,電連接用于操控纜線一端或兩端的指示燈[941]。一種混合型插頭連接器[300]端接在纜線的每一末端,其含有絕緣外殼[20,30],內裝有光纖(玻璃纖維或塑料纖維),該光纖從外殼的前端開口[21]中穿出。一種單懸臂閂鎖[22]安裝在外殼頂側,適于與相配的插座[440]形成互鎖。一個導體固定裝置模制在外殼的底側,其固定住若干絕緣的電導體和金屬刀刃端[36],該刀刃端可剌穿絕緣體并與各導體形成電接觸。相配的插座在插座光連接區的入口處含有一排間隔開的金屬絲彈簧[449]。該金屬絲彈簧可以延伸到插座的相反一側,以使一對兒混合型插頭連接器之間形成電互連,或者該金屬絲彈簧也可安裝到印刷線路板[710]內,以便與線路板的電路[730]之間形成電互連。
文檔編號H01R13/639GK1349118SQ0113700
公開日2002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01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00年10月18日
發明者諾曼·R·蘭佩特, 納伊夫·T·蘇布 申請人:朗迅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