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薄膜電晶體及其制造方法,特別是有關于一種SRAM用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Doubele Vertical Channel Thin FilmTransistor,DVC TFT)及其制造方法。
由于單位組件容量增加時,芯片中的持機電流也會隨著增加,故小的OFF電流就變得愈來愈重要,所以在傳統TFT的制程中,常使用雙閘極(dualgate)、LDD結構以及氫化制程等方法來降低OFF電流。然而,上述方法雖可降低多晶硅TFT的OFF電流,但仍存在有步驟過于復雜以及成本昂貴等缺點。此外,傳統所采用的堆迭式PMOS多晶硅TFT結構,需要額外使用一道光罩來定義出通道,因此使得制作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為了提升組件的效能,降低通道長度已成為業界研究的重點之一,然而受到微影技術物理限制的影響,故進展亦有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SRAM用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及其制造方法,通過具有雙閘極與截距結構,大幅地降低漏電流,不需要另外使用額外的光罩來定義通道,達到降低制造成本和簡化制程步驟的目的。此外,由于其具有特別的雙垂直通道,通道的長度是由閘極層的厚度來決定,故可擺脫傳統微影技術的物理限制,將通道長度縮減至深亞微米的程度,達到大幅地提高組件效能的目的。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及其制造方法,對半導體層進行離子布植并去除位于兩邊緣側的半導體層而露出第一絕緣層,以定義出源/汲極、二通道區及一摻雜區;形成第二絕緣層覆蓋于通道區及摻雜區的表面;以及形成金屬層于源/汲極及露出的第一絕緣層的表面,達到簡化制程的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其特征是適用于一基板,包括閘極層形成于該基板的表面;第一絕緣層形成于該基板及閘極層的表面;半導體層形成于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并令位于兩邊緣側的第一絕緣層露出,分別于兩側形成有源/汲極,且于大抵垂直于該源/汲極的第一絕緣層的兩側表面分別形成有一通道,該通道之間形成一摻雜區;第二絕緣層形成于該通道及摻雜區的表面,并令該半導體層兩側的源/汲極露出;金屬層分別形成于該源/汲極及露出的第一絕緣層的表面。
該閘極層為摻雜多晶硅層、金屬層、合金層或金屬硅化物層。該第一絕緣層為氮化物層、氧化物層或氮氧化硅層。該半導體層為單晶硅層、多晶硅層、非晶硅層或硅化鎵層。該第二絕緣層為氮化物層、氧化物層或氮氧化硅層。該金屬層為單一金屬層、合金層或金屬硅化物層。
一種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適用于一基板,包括下列步驟形成閘極層于該基板的表面;形成第一絕緣層于該閘極層及基板的表面;形成半導體層于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通過對該半導體層進行離子布植,并去除位于兩邊緣側的該半導體層而露出第一絕緣層,以定義出源/汲極、二通道區及一摻雜區;形成第二絕緣層覆蓋于該通道區及摻雜區的表面;形成金屬層于該源/汲極及露出的第一絕緣層的表面。
該閘極層為摻雜多晶硅層、金屬層、合金層或金屬硅化物層。該第一絕緣層為氮化物層、氧化物層或氮氧化硅層。該半導體層為單晶硅層、多晶硅層、非晶硅層或硅化鎵層。該第二絕緣層為氮化物層、氧化物層或氮氧化硅層。該金屬層為單一金屬層、合金層或金屬硅化物層。
下面結合較佳實施例和附圖
進一步說明。
其次,如圖2所示,在上述基板10及閘極層20的表面形成一閘極絕緣層30。上述閘極絕緣層30可利用APCVD法、LPCVD法、PECVD法、濺鍍法或電子槍蒸鍍法等的方法來沉積形成,而其材質則可為,例如氮化物、氧化物及氮氧化硅等。
接著,如圖3所示,在上述閘極絕緣層30的表面形成一半導體層40。上述半導體層40可利用APCVD法、LPCVD法、PECVD法、濺鍍法或電子槍蒸鍍法等的方法來沉積形成,而其材質則可為,例如單晶硅、多晶硅、非晶硅或硅化鎵等半導體材料。
再來,對上述半導體層40施行離子布植,并利用微影蝕刻步驟,去除位于兩邊緣側的上述半導體層40,而露出上述閘極絕緣層30,即可定義出源/汲極42、二通道區44及摻雜區46,結果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此處的二通道區44即為雙垂直通道(Double Vertical Channel,DVC),由于此通道的長度是由閘極層20的厚度來決定,故可超越傳統微影技術的物理限制,而將通道長度縮減至深亞微米的程度,因而能大幅地提高組件的效能。
此外,比起傳統技術而言,上述通道亦不需要再通過額外的一道光罩來定義形成,故能降低制造成本和簡化制程步驟。
繼續,如圖5所示,形成一絕緣層50覆蓋于上述通道區44及摻雜區46的表面。在此處,上述絕緣層50可利用APCVD法、LPCVD法、PECVD法、濺鍍法或電子槍蒸鍍法等的方法來沉積形成,而其材質則可為,例如氮化物、氧化物及氮氧化硅等絕緣材料。
最后,如圖6所示,形成一金屬層60于上述源/汲極42及上述露出的閘極絕緣層30的表面。在此處,上述金屬層60可利用LPCVD法、濺鍍法或電子槍蒸鍍法等的方法來沉積形成,而其材質則可為,例如單一金屬、合金或金屬硅化物等。
依據上述的制造步驟,就可制得本發明的SRAM用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其適用于一基板10,包括閘極層20形成于上述基板10的表面;閘極絕緣層30形成于上述基板10及上述閘極層20的表面;半導體層40形成于上述閘極絕緣層60的表面,并令位于兩邊緣側的上述閘極絕緣層30露出,其分別于兩側形成有源/汲極42,且于大抵垂直于上述源/汲極42的上述閘極絕緣層30的兩側表面,分別形成有一通道44,而上述通道44之間形成一摻雜區46;絕緣層50形成于上述通道44及摻雜區46的表面,并令上述半導體層兩側的源/汲極42露出;金屬層60分別形成于上述源/汲極42及上述露出的閘極絕緣層30的表面。
根據上述本發明的SRAM用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由于其具有雙閘極與截距結構,因此能有效地達到降低漏電流的效果。
本發明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所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其特征是適用于一基板,包括閘極層形成于該基板的表面;第一絕緣層形成于該基板及閘極層的表面;半導體層形成于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并令位于兩邊緣側的第一絕緣層露出,分別于兩側形成有源/汲極,且于大抵垂直于該源/汲極的第一絕緣層的兩側表面分別形成有一通道,該通道之間形成一摻雜區;第二絕緣層形成于該通道及摻雜區的表面,并令該半導體層兩側的源/汲極露出;金屬層分別形成于該源/汲極及露出的第一絕緣層的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其特征是該閘極層為摻雜多晶硅層、金屬層、合金層或金屬硅化物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其特征是該第一絕緣層為氮化物層、氧化物層或氮氧化硅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其特征是該半導體層為單晶硅層、多晶硅層、非晶硅層或硅化鎵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其特征是該第二絕緣層為氮化物層、氧化物層或氮氧化硅層。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其特征是該金屬層為單一金屬層、合金層或金屬硅化物層。
7.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適用于一基板,包括下列步驟形成閘極層于該基板的表面;形成第一絕緣層于該閘極層及基板的表面;形成半導體層于該第一絕緣層的表面;通過對該半導體層進行離子布植,并去除位于兩邊緣側的該半導體層而露出第一絕緣層,以定義出源/汲極、二通道區及一摻雜區;形成第二絕緣層覆蓋于該通道區及摻雜區的表面;形成金屬層于該源/汲極及露出的第一絕緣層的表面。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該閘極層為摻雜多晶硅層、金屬層、合金層或金屬硅化物層。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該第一絕緣層為氮化物層、氧化物層或氮氧化硅層。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該半導體層為單晶硅層、多晶硅層、非晶硅層或硅化鎵層。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該第二絕緣層為氮化物層、氧化物層或氮氧化硅層。
12.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該金屬層為單一金屬層、合金層或金屬硅化物層。
全文摘要
一種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及其制造方法,包括閘極層形成于基板的表面,第一絕緣層形成于基板及閘極層的表面,半導體層形成于第一絕緣層的表面,使位于兩邊緣側的第一絕緣層露出,分別于兩側形成有源/汲極,于垂直于源/汲極的第一絕緣層的兩側表面分別形成通道,通道之間形成摻雜區;第二絕緣層形成于通道及摻雜區的表面,并令半導體層兩側的源/汲極露出;金屬層分別形成于源/汲極及露出的第一絕緣層的表面。雙垂直通道薄膜電晶體具有雙閘極與截距結構,具有大幅降低漏電流,且不需要另外使用額外的光罩來定義通道,降低制造成本、簡化制程步驟;縮減通道長度至深亞微米程度,大幅地的提升組件的效能。
文檔編號H01L29/786GK1414640SQ0113682
公開日2003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1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01年10月24日
發明者薛英家 申請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