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型編碼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終端機,便攜式通信設備,音響設備等所采用的旋轉型編碼器。
當根據圖51~圖55對過去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結構進行描述時,由合成樹脂的成形件形成的絕緣基座51包括基板部51b,在該基板部的中間部具有孔51a;一對腕部51c,該對腕部51c按照與該基板部51b的兩個端部保持垂直的方式延伸;支承部51d,該支承部51d設置于該腕部51c的端部,由局部缺口的孔形成。
由金屬板形成的接觸片52與共用接觸片53包括接觸部52a,53a與端子部52b,53b,該接觸片52和共用接觸片53按照在并排狀態,埋設于基板部51b中的方式安裝,接觸片52a,53a位于孔51a中,并且端子部52b,53b處于相對基板部51b朝向外方突出的狀態。
由金屬板形成的彈性板54在與接觸片52、共用接觸片53并排的狀態,安裝于基板部51b上。
圓筒狀的旋轉體55由圓筒部56和編碼部件57構成,該圓筒部56由合成樹脂的成形件形成,該編碼部件57設置于該圓筒部56的外圓周面上,其由導電材料形成。
另外,編碼部件57通過導電性樹脂,通過2次模注形成,此外,在圓筒部56的外圓周面上,形成有共用圖案57a,梳形的編碼圖案57b,棘輪用的凹凸部56a,這些共用圖案57a,編碼圖案57b,以及凹凸部56a沿旋轉軸方向并排設置。
此外,在圓筒部56的兩個端面,設置有軸部56b,在中心部,形成有非圓形的孔56c。
還有,該旋轉體55中的軸部56b止動于一對腕部51c的支承部51d上,從而該旋轉體55以可旋轉的方式安裝于絕緣基座51上,在安裝旋轉體55時,共用接觸片53的接觸部53a與共用圖案57a相接觸,此外,接觸片52的接觸部52a與編碼圖案57b接觸,另外,彈性板54與凹凸部56a彈性接觸。
再有,球頂狀的蓋58以覆蓋旋轉體55的方式,安裝于絕緣基座51上,從而構成編碼主體部E2。
另外,如圖53所示,該編碼主體部E2將絕緣基座51的底面設置于印刷電路主板P2上,并且將接觸片52與共用接觸片53的端子部52b,53b穿過印刷電路主板P2中的孔,將端子部52b,53b焊接于布線圖案(圖中未示出)上,由此形成編碼主體部E2安裝于印刷電路主板P2上的結構。
當對具有這樣的結構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動作進行描述時,首先,在驅動軸(圖中未示出)插入旋轉體55中的孔56c的狀態,如果從外部旋轉該驅動軸,則旋轉體55旋轉。
于是,編碼部件57也旋轉,在平時共用接觸片53與共用圖案57a接觸,并且接觸片52與編碼圖案57b接觸分離,在共用接觸片53與接觸片52之間,產生脈沖信號。
此外,通過伴隨旋轉體55的旋轉的凹凸部56a,彈性板54與凹凸部56a嵌合脫開,旋轉體55進行棘輪動作。
按照此方式,實現旋轉型編碼器的動作。
在過去的旋轉型編碼器中,由于埋設于絕緣基座51中的接觸片52的接觸部52a以位于開設于絕緣基座51中的孔51a中的方式安裝,故接觸部52a的長度不延長,于是,具有使用期限縮短,接觸性變差的問題。
另外,由于在旋轉體55的外圓周面上,沿旋轉軸方向,并排設置有通用圖案57a與編碼圖案57b,故具有沿旋轉軸方向,尺寸較大的問題。
于是,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接觸性良好的小型旋轉型編碼器。
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第1技術解決方案為下述結構,其包括旋轉體,該旋轉體由絕緣材料形成,其為可旋轉的圓柱狀,圓筒狀與圓錐臺狀中的一種形狀;編碼圖案,該編碼圖案設置于該旋轉體的外表面上;多個接觸片,該多個接觸片與該編碼圖案相接觸,安裝于絕緣基座上,上述絕緣基座包括主基座部,副基座部,連接主基座部和副基座部的厚度較小部,該絕緣基座在上述厚度較小部的部分彎曲,按照主基座部和副基座部組裝的方式構成,并且上述接觸片按照相對絕緣基座直立的方式,朝向上述旋轉方向突出。
另外,作為第2技術解決方案,上述主基座部和副基座部相互通過凹凸嵌合方式裝配。
此外,作為第3技術解決方案,上述厚度較小部由構成上述絕緣基座的絕緣材料形成。
還有,作為第4技術解決方案,上述厚度較小部由埋設于上述絕緣基座中的金屬部件形成。
再有,作為第5技術解決方案,上述接觸片按照埋設于上述絕緣基座中的方式安裝,上述厚度較小部由上述接觸片的一部分構成。
另外,作為第6技術解決方案,在上述主基座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上述副基座部,在上述副基座部上,安裝有上述接觸片。
此外,作為第7技術解決方案,在上述旋轉體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上述編碼圖案。
還有,作為第8技術解決方案,在上述旋轉體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有與上述編碼圖案導通的共用圖案,設置于上述絕緣基座中的主基座部的共用接觸片與上述共用圖案接觸。
再有,作為第9技術解決方案,在與上述一個端面相對的上述旋轉體的另一端面上,形成有棘輪用的凹凸部,使嵌合部件與該凹凸部嵌合脫開,從而構成棘輪機構。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內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俯視圖;圖4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仰視圖;圖5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分解透視圖;圖6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主要部分剖面的側視圖;圖7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主要部分剖面的主視圖;圖8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絕緣基座與旋轉體組裝在一起的透視圖;圖9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絕緣基座的實施例1的主視圖;圖10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絕緣基座的實施例1的側視圖;圖11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絕緣基座的實施例1的仰視圖;圖12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實施例1的絕緣基座與接觸片之間關系的說明圖;圖13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絕緣基座的制造方法的說明圖;圖14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絕緣基座的實施例2的主視圖;圖15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絕緣基座的實施例2的側視圖;圖16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絕緣基座的實施例2的仰視圖;圖17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實施例2的絕緣基座與接觸片之間的關系的說明圖;圖18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旋轉體的實施例1的主視圖;圖19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旋轉體的實施例1的側視圖;圖20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旋轉體的實施例1的內視圖;圖21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旋轉體的實施例1的剖面側視圖;圖22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實施例1的旋轉體與編碼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說明圖;圖23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實施例1的旋轉體與編碼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說明圖;圖24為沿圖23中的24-24線的剖視圖;圖25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實施例1的旋轉體與編碼部件的制造方法的說明圖;圖26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編碼部件的透視圖;圖27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旋轉體的實施例2的主視圖;圖28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旋轉體的實施例2的側視圖;圖29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旋轉體的實施例2的內視圖;圖30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旋轉體的實施例2的剖面側視圖;圖31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實施例2的旋轉體與編碼部件的安裝方法的透視圖;圖32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實施例2的旋轉體與編碼部件處于裝配好的狀態的主視圖;圖33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實施例2的旋轉體與編碼部件處于裝配好的狀態的側視圖;圖34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嵌合部件的主視圖;圖35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嵌合部件的俯視圖;圖36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嵌合部件的仰視圖;圖37為沿圖35中的37-37線的剖視圖;圖38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安裝板的實施例1的透視圖;圖39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安裝板的實施例1的主視圖;圖40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安裝板的實施例1的側視圖;圖41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安裝板的實施例1的仰視圖;圖42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將實施例1的安裝板安裝于編碼主體部上的狀態的透視圖;圖43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將實施例1的安裝板安裝于編碼主體部上的狀態的主要部分的剖視圖;圖44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將實施例1的安裝板安裝于編碼主體部上的透視圖;圖45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安裝板的實施例2的主視圖;圖46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安裝板的實施例2的側視圖;圖47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安裝板的實施例2的內視圖;圖48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將實施例2的安裝板安裝于編碼主體部上的狀態的透視圖;圖49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將實施例2的安裝板安裝于編碼主體部上的狀態的內視圖;圖50為表示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將實施例2的安裝板安裝于編碼主體部上的狀態的側視圖;圖51為過去的旋轉型編碼器的透視圖;圖52為過去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分解透視圖;圖53為過去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接觸片處于以彈性方式朝向旋轉體壓靠的狀態的剖視圖;圖54為過去的旋轉型編碼器的,彈性板處于以彈性方式朝向旋轉體壓靠的狀態的剖視圖;圖55為過去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旋轉體的透視圖。
下面根據圖1~50,對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的結構進行描述,如圖1~11所示,由絕緣材料的成形件形成的實施例1的絕緣基座1包括矩形的主基座部2;側壁部3,該側壁部3以直立方式,按照與主基座部2保持垂直地設置;一對副基座部5,該對副基座部5通過厚度較小部4,與該主基座部2的兩側連接。
另外,主基座部2包括凹部2a,該凹部2a設置于該主基座部2的兩側的端面上;圓柱狀的凸部2b,該圓柱狀的凸部2b設置于正面的端面的中間部;一對鉤搭部2c,該對鉤搭部2c包括設置于底面的錐狀部。
此外,側壁部3相對主基座部2的頂面,以直立方式設置,該側壁部3包括圓形孔3b,該圓形孔3b包括設置于中心部的凸緣3a;一對放泄孔3c,該放泄孔3c按照從孔3b的兩側延伸至主基座部2的方式設置;一對上壁部3d,該上壁部3d從上部沿垂直方向延伸;槽部3e,該槽部3e設置于上述一對頂壁部3d之間;鉤搭部3f,該鉤搭部3f具有設置于一對頂壁部3的頂面上的臺階部;突部3g。
還有,一對副基座部5包括凸部5a,該凸部5a按照其前端保持圓形的方式設置于端面;較小的凸條部5b(參照圖11),該凸條部5b設置于凸部5a的底面。
再有,如圖8所示,該絕緣基座1通過下述方式,形成有矩形的絕緣基座1,該方式為從圖5所示的狀態將厚度較小部4彎曲,將副基座部5中的凸部5a壓入主基座部2中的凹部2a。
此時,設置于副基座部5上的凸條部5b容易并且確實壓入副基座部5中的凹部2a。
由金屬板形成的實施例1的多個接觸片6包括接觸部6a,以及端子部6b,該多個接觸片6分別按照埋設于副基座部5中的方式安裝,接觸部6a從絕緣基座1的頂面朝向上方突出,并且端子部6b從絕緣基座1的底面朝向下方突出,前端部的平直面按照在絕緣基座1的一端,即與側壁部3基本相同的位置,保持平行的方式彎曲。
由金屬形成的實施例1的共用接觸片7包括一對接觸部7a,以及端子部7b,該共用接觸片7按照埋設于靠近側壁部3一側的主基座部2的位置的方式安裝,接觸部7a從絕緣基座1的頂面朝向上方突出,位于側壁部3中的放泄孔3c處,端子部7b從絕緣基座1的底面朝向下方突出,前端部平直面按照在絕緣基座1的一端,即與側壁部3基本相同的位置,保持平行的方式彎曲。
其結果是,以側壁部3的面作為基準,處于可安裝的臥倒型的安裝狀態。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多個接觸片6的一部分按照跨過主基座部2與副基座部5的方式埋設,在接觸片5的一部分中,形成有將上述的主基座部2與副基座部5連接的厚度較小部4。
此外,該厚度較小部4也可將獨立于接觸片6的板狀的金屬部件埋設于絕緣基座1中,通過金屬部件形成厚度較小部4,此外,將主基座部2與副基座部5連接的厚度較小部4還可借助由構成絕緣基座1的絕緣材料形成的厚度較小部4形成。
下面通過圖13對該絕緣基座1,接觸片6,以及共用接觸片7的制造方法進行描述,首先,在由環箍部件形成的金屬板21上,開設有多個孔22,形成有頂架部21a與底架部21b。
還有,通過形成孔22,在金屬板21的中間部的孔22中,設置環箍部21c,該環箍部21c用于形成共用接觸片7的接觸部7a,并且在環箍部21c的一部分上,共用接觸片7的端子部7b處于通過連接部21d,與底架部21b連接的狀態。
再有,在該環箍部21c與連接部21d的兩側,接觸片6的接觸部6a通過連接部21e,與頂架部21a連接,此外,接觸片6的端子部6b通過連接部21f,與底架部21b連接,并且接觸部6a與端子部6b通過連接片21g連接,該連接片21g形成厚度較小部4,還有,接觸片6a的底部處于通過連接部21h,與底架部21b連接的狀態,以便確實在成形時保持接觸片6a。
另外,如果按照上述方式構成的金屬板21由成形模具(圖中未示出)夾持,向成形模具中澆注樹脂,如圖13中的2點劃線所示,則形成絕緣基座1的主基座部2,側壁部3,以及副基座部5,此后,如果在線23的位置切斷,則將接觸片6和共用接觸片7,與金屬板21切開,將共用接觸片7的接觸部7a與環箍部21c切開,形成單片狀的一對接觸部7a,其結果是,制造圖9所示的絕緣基座1。
此外,圖14~17表示絕緣基座1,接觸片6,以及共用接觸片7的實施例2,在該實施例中,與前述的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僅僅在于接觸片6,共用接觸片7的端子部6b,7b的形狀,其它的結構和制造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標號,在這里省略對其的描述。
即,在實施例2中,端子部6b,7b相對絕緣基座1的底面側突出,其前端部呈L狀彎曲。
實施例1的圓筒狀的旋轉體8由絕緣材料的成形件形成,特別是如圖18~21所示,其包括設置于一端側的軸部8a;保持部8b,該保持部8b與該軸部8a連接形成,該保持部8b的直徑大于軸部8a;棘輪用的凹凸部8d,該凹凸部8d設置于與作為保持部8b的一側的旋轉軸方向保持垂直的端面8c;端面8e,該端面8e設置于軸部8a與保持部8b之間,與位于保持部8b的另一側的旋轉軸方向保持垂直;非圓形的孔8f,該孔8f設置于中心部,該孔為六邊形;嵌合部8g,該嵌合部8g設置于軸部8a的外周的端部。
特別是如圖26所示,由金屬板形成的實施例1的編碼部件9包括板狀部9a,該板狀部9a為環狀,其形成通用圖案;多個舌片9b,該多個舌片9b相對該板狀部9a的內周部彎曲,形成編碼圖案。
還有,該編碼部件9以埋設于旋轉體8中的方式安裝,形成通用圖案的環狀的板狀部9a位于端面8e,并且形成編碼圖案的舌片9b處于在保持部8b的外圓周面露出的狀態。
下面根據圖22~26,對該旋轉體8與編碼部件9的制造方法進行描述,如圖22所示,在環箍狀的金屬板25的中心部,設置有梳形的孔26,形成舌片9b。
另外,舌片9b的前端呈倒角狀,從而可以較大的尺寸設定其長度。
如圖23和圖24所示,在十字狀的位置,設置有孔27,形成架部25a,并且在該架部25a上,形成通過連接部25b連接的板狀部9a,并且將舌片9b相對板狀部9a彎曲。
如圖25所示,通過兩個模具28,29,夾持板狀部9a,在通過模具29的槽部29a保持舌片9b的狀態,在兩個模具28,29的中空部30澆注樹脂,此時便形成旋轉體8,此后,如圖23所示,如果在線31的位置實現切斷,圖26所示的編碼部件9處于埋設于旋轉體8中的狀態,完成旋轉體8與編碼部件9的制造。
此外,在圖25所示的步驟中,模具29的槽部29a的尺寸小于舌片9b的尺寸,此外,槽部29a的入口呈錐狀,舌片9b在無間隙的情況下接納于槽部29a的內部,在此狀態注入樹脂,在舌片9b的外表面,不形成樹脂膜。
還有,該模具29在推壓舌片9b的位置,形成上述棘輪用的凹凸部8d的凹部的一部分。
再有,圖27~33表示旋轉體8與編碼部件9的實施例2,在該實施例中,編碼部件9以嵌入旋轉體8的方式安裝。
另外,在旋轉體8中,除了上述實施例1的結構以外,在保持部8b的外圓周面,沿旋轉軸方向設置有多個槽部8h,其它的結構與前述的實施例相同,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標號,在這里省略對其的描述。
此外,如圖31所示,編碼部件9預先形成板狀部9a,以及舌片9b,該板狀部9a形成通用圖案,呈環狀,該舌片相對該板狀部9a彎曲,形成編碼圖案。
還有,如圖31所示,在編碼部件9位于旋轉體8的端面8e一側的狀態,舌片9b的前端的倒角部構成導向部,如果通過將該舌片9b壓入槽部8h而實現嵌入,如圖32,33所示,則板狀部9a位于端面8e上,并且舌片9b處于保持部8b的外圓周面露出的狀態,編碼部件9處于安裝于旋轉體8上的狀態。
再有,具有實施例1和2的結構的旋轉體8與編碼部件9通過將旋轉體8的軸部8a插入側壁部3的孔3b,以可旋轉的方式保持。
另外,在旋轉體8安裝于絕緣基座1時,從孔3b抽出嵌合部8g,阻止旋轉體8的抽出,并且共用接觸片7的一對接觸部7a處于與端面8e相對的狀態,處于與作為編碼部件9的共用圖案的板狀部9a相接觸的狀態。
再有,在將旋轉體8安裝于絕緣基座1上時,多個接觸片6以分別夾持旋轉體8的圓周面的方式,位于相對一側的位置,與作為編碼部件9的編碼圖案的舌片9b相接觸分離,如圖12和圖17所示,在接觸片6以彈性方式朝向旋轉體8壓靠的狀態,以彈性方式壓靠在從絕緣基座1延伸的接觸部6a越過旋轉體8的旋轉中心的位置。
此外,一對接觸部6a保持相位差,與編碼圖案相接觸。
還有,上述旋轉體8是按照圓筒狀進行描述的,但是其也可為圓柱狀,或圓錐臺狀。
再有,由于編碼部件9中的舌片9b相對板狀部9a的內周部彎曲,故可將連接部25b設置于外周的任意的位置,即使在舌片9b間距變窄的情況下,仍可進行環箍部件的連續加工,但是,舌片9b還相對板狀部9a的外周部彎曲。
再有,編碼部件9的舌片9b是按照設置于圓筒狀的旋轉體8的外圓周面上的方式描述的,但是舌片9b也可設置于圓筒狀的旋轉體8的內圓周面上。
另外,編碼部件9是按照采用金屬板的方式描述的,但是其也可通過金屬材料的旋床加工的木配件,導電粉,電鍍等,形成編碼圖案,通用形狀。
特別是如圖34~37所示,由金屬板形成的嵌合部件10包括矩形的板狀基部10a;嵌合部10b,該嵌合部10b在該基部10a的中間部,呈C狀切口彎曲,在前端部具有凸部;圓形孔10c,該孔設置于基部10a的底部;一對側板10d,該對側板10d相對基部10a的兩側部彎曲;切起部10e,其設置于該側板10d上;T形頂邊板10g,該頂邊板10g相對基部10a的頂邊彎曲,在前端部具有嵌合部10f;C形底邊板10j,該底邊板10j相對基部10a的底邊彎曲,在中間部具有矩形的孔10h。
此外,該嵌合部件10按照嵌合部10b與設置有凹凸部8d的旋轉體8的端面8c相對的方式,對應于絕緣基座1,將凸部2b插入孔10c中。
此后,使頂邊板10g位于頂壁部3d上,實現壓入,將嵌合部10f鉤搭于鉤搭部3f上,并且使頂邊板10g位于槽部3e上,將頂邊部10g安裝于側壁部3上。
還有,在安裝該頂邊板10g的同時,使底邊板10j位于主基座部2的底面,實現壓入,將鉤搭部2c位于孔10h中,將底邊板10j鉤搭于鉤搭部2c上,將底邊板10j安裝于主基座部2上。
按照上述方式,嵌合部件10處于安裝于旋轉體8的上下位置的狀態,并且側板10d處于設置于旋轉體8的左右位置的狀態。
再有,在安裝嵌合部件10時,嵌合部10b的凸部處于與設置于旋轉體8的端面8c上的凹凸部8d嵌合脫開的狀態,與凹凸部8d嵌合,形成棘輪機構。
另外,嵌合部件8,接觸片6和共用接觸片7處于以絕緣基座1為基準面,沿旋轉體8的方向延伸的狀態。
此外,通過這樣的結構,便形成編碼主體部E1。
再有,如圖38~44所示,由可焊接的金屬板形成的實施例1的安裝板11包括平板部11c,該平板部11c包括開設于中間部的圓形的較大的孔11a,開設于底部的較小的孔11b;一對腕部11d,該對腕部11d相對該平板部11c的兩側部在相對的方向上彎曲;矩形孔11e,該矩形孔11e設置于該腕部11d的中間部;安裝部11f,該安裝部11f相對腕部11d的端部彎曲。
另外,如圖42~44所示,這樣的安裝板11位于編碼主體部E1的嵌合部件10一側,首先,將實施例1的絕緣基座1的凸部2b插入較小的孔11b。
此后,在嵌合部件10的側板10d上壓入腕部11d,切起部10e位于孔11e中,將腕部11d鉤搭于切起部10e,由此,使安裝板11止動于嵌合部件10上,將安裝板11安裝于嵌合部件10上。
此外,如圖43所示,在安裝安裝板11時,平板部11c處于與嵌合部件10的板狀的基部10a的外側重合的狀態,腕部11d位于旋轉體8的左右的橫向位置,安裝于嵌合部件10的側板10d上,此外,相對沿旋轉體8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腕部11d的端部彎曲的安裝部11f的底面按照平行的方式位于絕緣基座1的一端,即與側壁部3基本相同的位置。
還有,如圖43所示,在安裝有安裝板11的編碼主體部E1中,側壁部3一側設置于印刷電路主板P1上。
此時,將突部3g插入印刷電路主板P1中的孔13中,使編碼主體E1實現定位,并且接觸片6,共用接觸片7的端子部6b,7b,以及安裝板11中的安裝部11f處于位于形成于印刷電路主板P1的頂面上的布線圖案(圖中未示出)上的狀態。
再有,按照此方式構成的接觸片6,共用接觸片7,以及安裝片11通過焊糊,以平面方式裝設于布線圖案上,安裝于印刷電路主板P1上,由此,編碼主體部E1在與旋轉體8的旋轉軸方向保持垂直的方式,安裝于印刷電路主板P1上,編碼主體部E1處于臥倒的安裝狀態。
下面對具有這樣的結構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操作進行描述,首先,穿過安裝板11中的孔11a與嵌合部件10,使操作部件(圖中未示出)與旋轉體8中的孔8f嵌合,或穿過印刷電路主板P1中的孔(圖中未示出),使操作部件與旋轉體8中的孔8f嵌合,之后如果旋轉操作部件,旋轉體8與編碼部件9以軸部8a作為支承部實現旋轉。
另外,旋轉體8中的凹凸部8d進行與嵌合部10b的嵌合脫開動作,進行棘輪動作,并且舌片9b與接觸片6相接觸,同時在平時共用接觸片7與板狀部9a實現接觸,從而在接觸片6與共用接觸片7之間,產生2相的脈沖信號。
此外,圖45~50表示安裝板的實施例2,該實施例2中的安裝板12由可焊接的金屬板形成,其包括平板部12c,該平板部12c具有開設于中間部的圓形的較大的孔12a與開設于底部的較小的孔12b;一對腕部12d,該對腕部12d從該平板部12c的兩側部,相對地彎曲;矩形孔12e,該矩形孔12e開設于腕部12d的中間部;安裝部12f,該安裝部12f相對腕部12d的側端部彎曲;凸部12g,該凸部12g設置于平板部12c中的安裝部12f一側。
如圖48~50所示,這樣的安裝板12與前述的實施例相同,位于編碼主體部E1的嵌合部件10一側,首先,將實施例2的絕緣基座1的凸部2b插入較小的孔12b中。
此后,在嵌合部件10的側板10d上壓入腕部12d,切起部10e位于孔12e中,腕部12d鉤搭于切起部10e上,由此,安裝板12止動于嵌合部件10上,安裝板12安裝于嵌合部件10上。
還有,在安裝安裝板12時,如圖48~50所示,平板部12c處于與嵌合部件10的板狀基部10a的外側相重合的狀態,并且腕部12d在旋轉體8的左右的橫向位置,安裝于嵌合部件10的側板10d上,另外,沿旋轉體8的旋轉軸方向延伸的腕部12d的側端部彎曲的安裝部12f的底面位于下述位置,該位置基本上與從絕緣基座1的底面延伸的接觸片6與共用接觸片7的L形的端子部6b,7b相同的位置。
之后,如圖49和圖50所示,在安裝有安裝板12的編碼主體部E1中,使主基座部2與副基座部5的底面側與印刷電路主板P1相對,將凸部12a插入印刷電路主板P1中的孔13內,編碼主體部E1實現定位,并且接觸片6,共用接觸片7中的端子部6b,7b,以及安裝板12中的安裝部12f處于位于形成于印刷電路主板P1的頂面上的布線圖案(圖中未示出)上的狀態。
接著,按照上述方式構成的接觸片6,共用接觸片7和安裝板12通過焊糊,以平面方式安裝于布線圖案上,安裝于印刷電路主板P1上,由此,編碼主體部E1安裝與旋轉體8的旋轉軸方向保持平行的方式安裝于印刷電路主板P1上,編碼主體部E1處于立型的安裝狀態。
下面對具有這樣的結構的旋轉型編碼器的操作進行描述,首先,穿過安裝板12中的孔12a與嵌合部件10,將操作部件(圖中未示出)與旋轉體8中的孔8f嵌合,或從其相對側,使操作部件與旋轉體8中的孔8f嵌合,之后如果旋轉操作部件,則旋轉體8與編碼部件9以軸部8a作為支承部實現旋轉。
之后,旋轉體8中的凹凸部8d進行與嵌合部10b嵌合脫開的動作,進行棘輪動作,并且舌片9b與接觸片6相接觸,并且在平時共用接觸片7與板狀部9a相接觸,從而在接觸片6與共用接觸片7之間產生脈沖信號。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采用通用圖案的情況進行了描述,但是如果在一個接觸片上設置有多個接觸部,該接觸部中的至少一個平時與編碼圖案接觸,則也可不設置共用接觸片。
在本發明的旋轉型編碼器中,絕緣基座1包括主基座部2,副基座部5,將主基座部2與副基座部5連接的厚度較小部4,該絕緣基座1按照下述方式構成,該方式為在厚度較薄部4的部分彎曲,主基座部2與副基座部5相組合,并且,接觸片6相對絕緣基座1呈直立狀態,向旋轉體8的方向突出,由此,過去的絕緣基座51中的放泄孔51a是不需要的,可使接觸片6的接觸部6a的長度足夠長,接觸性良好,并且可提供使用期限較長的旋轉型編碼器。
再有,由于主基座部2與副基座部5通過凹凸嵌合而相互實現裝配,故可提供其結構簡單,裝配性良好,成本較低的旋轉型編碼器。
另外,由于厚度較小部4通過構成絕緣基座1的絕緣材料形成,故其結構簡單,成本較低。
此外,由于厚度較小部4由埋設于絕緣基座1中的金屬部件形成,故可提供相對彎曲,堅固的類型。
還有,由于接觸片6以埋設于絕緣基座1中的方式安裝,厚度較小部4由接觸片6的一部分構成,故對彎曲具有抵抗性,并且可使接觸片6同時用作厚度較小部4,生產性良好,成本較低。
再有,由于在主基座部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副基座部5,在副基座部5上安裝有接觸片,故可將接觸片6設置于旋轉體8的左右的圓周面上,可提供接觸性良好的小型的旋轉型編碼器。
另外,由于在旋轉體8的外圓周面上,設置編碼圖案9b,故接觸片6的設置具有通用性,可提供對應于各種形式的旋轉型編碼器。
此外,由于在旋轉體8的一個端面8e上,設置有與編碼圖案9b導通的通用圖案9a,使設置于絕緣基座1的主基座臺2的共用接觸片7與通用圖案9a相接觸,故與已有技術相比較,可使旋轉體8的旋轉軸方向的長度減小,可提供小型的旋轉型編碼器。
還有,由于在與一個端面8e相對的旋轉體8的另一端面8c上,形成有棘輪用的凹凸部8d,嵌合部件10與該凹凸部8d嵌合脫開,從而形成棘輪機構,故與過去的,沿旋轉軸方向設置凹凸部56a的情況相比較,可使旋轉軸方向的尺寸減小更小,可提供小型的旋轉型編碼器。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型編碼器,其包括旋轉體,該旋轉體由絕緣材料形成,其為可旋轉的圓柱狀,圓筒狀與圓錐臺狀中的一種形狀;編碼圖案,其設置于該旋轉體的外表面上;多個接觸片,該多個接觸片與該編碼圖案相接觸,安裝于絕緣基座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絕緣基座包括主基座部,副基座部,連接主基座部和副基座部的厚度較小部,該絕緣基座在上述厚度較小部的部分彎曲,按照主基座部和副基座部組裝的方式構成,并且上述接觸片按照相對絕緣基座直立的方式,朝向上述旋轉體方向突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型編碼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主基座部和副基座部相互通過凹凸嵌合方式組裝。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型編碼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度較小部由構成上述絕緣基座的絕緣材料形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型編碼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厚度較小部由埋設于上述絕緣基座中的金屬部件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旋轉型編碼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觸片按照埋設于上述絕緣基座上的方式安裝,上述厚度較小部由上述接觸片的一部分構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型編碼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基座部的兩側,分別設置有上述副基座部,在上述副基座部上,安裝有上述接觸片。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型編碼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轉體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上述編碼圖案。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旋轉型編碼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轉體的一個端面上,設置有與上述編碼圖案導通的共用圖案,設置于上述絕緣基座中的主基座部的共用接觸片與上述共用圖案接觸。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旋轉型編碼器,其特征在于在與上述一個端面相對的上述旋轉體的另一端面上,形成有棘輪用的凹凸部,使嵌合部件與該凹凸部嵌合脫開,從而構成棘輪機構。
全文摘要
一種旋轉型編碼器,包括絕緣基座1,主基座部2,副基座部5,連接主基座部2和副基座部5的厚度較小部4,絕緣基座1在厚度較小部4的部分彎曲,按照將主基座部2和副基座部5組裝的方式構成,并且接觸片6按照相對絕緣基座1直立的方式,朝向旋轉體8的方向突出,由此,無需過去的絕緣基座51中的放泄孔51a,接觸片6的接觸部6a的長度可足夠長,能夠提供接觸性良好,使用期限較長的旋轉型編碼器。
文檔編號H01H19/08GK1305205SQ00134159
公開日2001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00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1999年12月10日
發明者高橋喜三郎 申請人:阿爾卑斯電氣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