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使用盤片盒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將裝在盤片盒中的盤片用作記錄媒體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以及盤片盒的彈射裝置。
背景技術:
有一種傳統的使用盤片盒的可攜帶式小型盤片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盤片盒中裝有作為信息記錄媒體的光盤或光磁盤等盤狀記錄媒體。
這種盤片記錄及/或再現裝置是利用可轉動地支承在裝有盤片旋轉驅動機構、構成記錄及/或再現裝置的光拾取裝置、和磁頭裝置的裝置主體上的支架來將盤片盒裝載到裝置主體上的記錄再現位置。
這種盤片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在裝置主體的上側面設有安裝盤片盒的盤片盒安裝部。對被插入的盤片盒進行保持的支架安裝在裝置主體上,可在下降到盤片盒安裝部的位置與離開盤片盒安裝部的上升位置之間轉動,當移動到盤片盒安裝部一側時,就將插入保持的盤片盒裝到盤片盒安裝部。保持在支架上的盤片盒在支架移動到離開盤片盒安裝部的上升位置時,就離開盤片盒安裝部,同時作向支架外部伸出的彈射操作。
傳統的使插入保持在支架上的盤片盒向支架外部伸出用的彈射機構設有彈射桿,通過插入支架的盤片盒對該彈射桿作轉動操作。該彈射桿可轉動地支承在設于裝置主體內的基座上,利用與該彈射桿分開設置的加力構件而對插入保持在支架上的盤片盒從向支架伸出的方向轉動加力。一旦盤片盒插入保持于支架的規定位置,彈射桿即與設在裝置主體上的彈射解除機構的局部卡合,保持對位于支架中的盤片盒不施加推壓力的狀態。
另外,一旦在盤片盒保持于支架中的狀態下操作彈射解除機構,解除對彈射解除機構的鎖定,彈射桿即受到加力構件的加力而轉動,使插入保持在支架中的盤片盒向支架外部伸出。
不過,傳統的彈射機構至少要將彈射桿和對該彈射桿轉動加力的加力構件分開設置,而且當盤片盒插入保持于支架中時,還要有將彈射桿鎖定用的鎖定機構,故零件數量多,結構復雜。
關于這種盤片記錄及/或再現裝置,有一種是在裝置主體上設置可轉動的、覆蓋支架的蓋體。設在裝置上的這種蓋體與支架的轉動連動地轉動,當支架移動到盤片盒安裝部一側時,通過設在蓋體與裝置主體之間的鎖定機構進行鎖定,保持將盤片盒安裝部關閉的狀態。蓋體在轉動到將盤片盒安裝部關閉位置時,就將支架上與設有轉動支點的基端部相對的前面一側所設的盤片盒出入口關閉,當轉動到使盤片盒安裝部打開的與裝置主體脫離的上升位置時,就將設在支架上的盤片盒出入口打開。
如上所述,蓋體與支架的轉動連動地轉動,在轉動到將盤片盒安裝部關閉的下降位置時將支架的盤片盒出入口關閉、而在轉動到打開盤片盒安裝部的上升位置時,將支架的盤片盒出入口打開,在被解除了鎖定機構的鎖定并轉動到離開裝置主體的上升位置時,蓋體是向離開支架的方向轉動,將盤片盒出入口打開。
因此,在蓋體與支架之間設有彈簧構件,當蓋體被解除了鎖定機構的鎖定并轉動到離開裝置主體的上升位置時,該彈簧構件使蓋體向離開支架的方向轉動。
另外,在支架上設有彈簧構件,當轉動到盤片盒安裝部一側時,該彈簧構件將保持在此處的盤片盒推壓支承于盤片盒安裝部。該彈簧構件通過對安裝于盤片盒安裝部的盤片盒進行推壓支承,防止盤片盒脫離盤片盒安裝部并將其定位于盤片盒安裝部。在支架上還設有快門開閉構件,該快門開閉構件由設在盤片盒主體上的記錄再現用開口部開閉的板簧形成,用于限制在支架中出入的盤片盒上所設的快門構件移動,實現裝有盤片狀記錄媒體的盤片盒主體和快門構件間的相對移動。
不過,使蓋體向離開支架的方向轉動的彈簧構件與蓋體和支架分開形成,安裝在蓋體或支架上。另外,對安裝在盤片盒安裝部上的盤片盒進行推壓支承的彈簧構件及快門開閉構件也與支架分開形成,用鉚釘或固定螺釘安裝在支架上。
上述將各彈簧構件與蓋體和支架分開形成的盤片記錄及/或再現裝置,不但零件數多,組裝復雜,而且難以實現裝置自身的進一步薄型化和小型化。
另外,可用光盤作記錄媒體記錄信息信號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在對光盤記錄信息信號時,是使磁頭以滑動接觸的狀態接近光盤上設有信號記錄區域的主面。在再現光盤上記錄的信息信號時,無需從磁頭施加外部磁場,故磁頭移動到離開光盤主面的位置。這樣,在不需要使用磁頭時使磁頭離開光盤,就可以防止磁頭與光盤相對滑動接觸而將磁頭及光盤磨損,可提高磁頭及光盤的壽命。
將可記錄信息信號的光盤用作記錄媒體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是利用可轉動地支承在裝有盤片旋轉驅動裝置和構成記錄再現裝置的光拾取裝置的裝置主體上的支架,將盤片盒裝載到裝置主體上的記錄再現位置。這種盤片記錄再現裝置是在沿支架上延伸的磁頭支承臂的前端安裝磁頭,并與支架的轉動操作連動地對磁頭支承臂進行轉動操作。
上述的受裝置主體轉動支承的支架上使支承磁頭的磁頭支承臂延伸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在記錄信息信號時,是使磁頭通過設在支架上的磁頭插入用開口部進入支架內而與裝載到記錄再現位置的光盤滑動接觸。這種盤片記錄再現裝置如果在磁頭進入支架內的狀態下進行盤片盒的出入操作,盤片盒就會與磁頭碰撞,導致磁頭受損。
這種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為了可靠地防止盤片盒出入支架時盤片盒與磁頭碰撞,要將磁頭移動到比對記錄在光盤上的信息信號進行再現的位置更向支架外部避讓的上升位置。
不過,將可記錄信息信號的光盤用作記錄媒體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是根據在光盤上記錄信息信號的記錄模式、對記錄在光盤上的信息信號進行再現的再現模式以及將裝載到記錄再現位置的光盤進行彈射的彈射模式而對磁頭的位置進行升降控制的。
該磁頭的升降控制是通過驅動馬達對升降控制桿進行移動操作進行的,而該升降控制桿又對升降操作磁頭的升降操作構件進行升降操作。升降操作構件和升降控制桿之間用連接構件連接。
而且,由于是根據各操作模式控制磁頭的升降位置,故要對升降操作桿的位置進行檢測以檢測磁頭的位置,并根據檢測到的磁頭位置對驅動馬達進行驅動控制,由此來控制磁頭的位置。該控制是在分別與記錄模式位置、再現模式位置以及彈射位置對應的位置上設置檢測開關來檢測磁頭的位置。如果為了檢測磁頭的各個位置而與各位置相應地設置檢測開關,不會僅使檢測開關數增多,而且需要較大的檢測開關的設置空間,難以實現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的進一步小型化。
發明的公開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消除傳統記錄及/或再現裝置的缺點的新型記錄及/或再現裝置以及彈射裝置。
本發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削減零件數量、實現機構簡單化、使裝置本身進一步小型化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以及彈射裝置。
本發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簡化根據不同操作模式在多處位置上升降操作的磁頭位置檢測機構,實現裝置進一步小型化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
本發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可靠保持磁頭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以及彈射裝置。
本發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可靠地使盤片盒出入支架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以及彈射裝置。
本發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將盤片盒可靠地支承在盤片記錄及/或再現裝置上所設的盤片盒安裝部、穩定地對盤片進行旋轉驅動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以及彈射裝置。
本發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當盤片盒出入時能可靠地開閉操作快門構件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以及彈射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具有至少設有對裝在盤片盒中的盤片進行旋轉驅動的旋轉驅動機構的基座;供盤片盒出入、在將插入的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安裝到旋轉驅動機構的第1位置和使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離開旋轉驅動機構的、在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自如地設在基座上的支架;由彈性變位構件形成、由于插入支架的盤片盒推壓而從向支架內伸出的位置彈性變位到沿著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彈射桿。該彈射桿在彈性變位到沿著支架背面的位置時與移動到第1位置上的支架卡合。
彈射桿利用支架從第1位置向第2位置方向移動而使設在支架上的解除部對設在彈射桿上的卡合部進行操作,由此解除對支架的卡合狀態,彈性地恢復到向支架內伸出的位置方向,由此使盤片盒從支架伸出。
本發明涉及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還具有沿安裝在基座上的旋轉驅動機構中的盤片盒中所裝盤片的直徑方向移動自如的光拾取裝置、與光拾取裝置對置地設在支架上的磁頭裝置。該磁頭裝置通過與光拾取裝置同步地沿盤片的徑向移動,與光拾取裝置一同在盤片上記錄信息信號。
該記錄及/或再現裝置還設有使磁頭裝置在通過設置的開口部而向支架內伸出的下降位置和從支架的開口部離開支架的上升位置之間升降的升降驅動機構,由此隨著支架的移動而使磁頭裝置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移動。
另外,磁頭裝置具有磁頭部和前端設有磁頭部且在下降位置與上升位置之間轉動自如的支承臂。升降機構具有對支承臂進行轉動操作的升降操作部、對升降操作部進行驅動的驅動部以及對該驅動部的位置進行檢測的檢測部,并根據來自檢測部的檢測輸出對驅動部的動作進行控制。
而且,驅動部具有在支架處于上述第1位置時與升降操作部卡合的控制桿和對該控制桿進行驅動的馬達,檢測部對控制桿的位置進行檢測,馬達根據來自檢測部的檢測結果受到驅動控制。該驅動部在裝置接通電源后暫時向使磁頭裝置移動到上升位置的方向作旋轉驅動。
本發明涉及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具有設置在裝置主體上的基座,其上具有安裝盤片盒中所裝盤片用的安裝部,該盤片盒上設有對使盤片面對外部的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進行開閉的快門;設在基座上供盤片盒出入的支架,該支架在將插入的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安裝到安裝部的第1位置和使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離開安裝部的、在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自如;轉動自如地設在裝置主體上、與支架一同轉動的蓋體;由彈性變位構件形成、由于插入支架的盤片盒推壓而從向支架內伸出的位置彈性變位到沿著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彈射桿;將蓋體鎖定在關閉安裝部的位置上的鎖定機構。彈射桿在彈性變位到沿著支架背面的位置時與移動到第1位置的支架卡合,并通過將支架移動到第2位置而解除與支架之間的卡合。
該記錄及/或再現裝置還具有沿安裝在基座的安裝部上的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的徑向移動自如的光拾取裝置、及與光拾取裝置對置地設于支架上的磁頭裝置。磁頭裝置與光拾取裝置同步地沿盤片的徑向移動。
另外,支架一體地設有將插入該支架的盤片盒推壓到安裝部的推壓部、由對蓋體從關閉位置向打開安裝部的方向加力的加力部構成的彈性變位片、及使插入的盤片盒的快門向將盤片盒上所設的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部打開的方向移動的打開操作部。在彈性變位片上,推壓部和加力部互為反向地偏倚形成。在該支架上,還形成將盤片盒上所設的快門構件保持在將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部打開的位置上的快門保持部。快門保持部在與快門卡合并用彈射桿將盤片盒排出時使快門向關閉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部的方向移動。
本發明涉及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具有設置在裝置主體上的基座,其上具有安裝盤片盒中所裝盤片用的安裝部,該盤片盒上設有對使盤片面對外部的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進行開閉的快門;設在基座上供盤片盒出入的支架,該支架在將插入的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安裝到安裝部的第1位置和使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離開安裝部的、在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自如;轉動自如地設在裝置主體上、與支架一同轉動的蓋體;將該蓋體鎖定在關閉安裝部的位置上的鎖定機構。支架一體地形成將插入的盤片盒推壓到安裝部的推壓部、由對蓋體從關閉位置向打開安裝部的方向加力的加力部構成的彈性變位片、及使插入的盤片盒的快門向將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部打開的方向移動的打開操作部。
本發明的其他目的及其具體優點可通過以下對實施例的說明而更加清楚。
對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中所用的盤片盒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上述盤片盒下側面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本發明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一個側面的立體圖。
圖4是表示本發明盤片記錄再現裝置另一個側面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蓋體打開狀態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的記錄再現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7是表示供記錄再現部安裝的基座底面的立體圖。
圖8是在基座上安裝了支架后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9是用于本發明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的支架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支架一側的側視圖。
圖11是表示支架另一側的側視圖。
圖12是支承支架的基座上所設的軸部的立體圖。
圖13是上述軸部的主視圖。
圖14是構成軸部的基座上所設的豎立片的立體圖。
圖15是表示在上述豎立片的前端形成的、構成軸部的凸片彎折后狀態的立體圖。
圖16是表示將凸片成形后形成軸部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17是支架將要安裝到基座上的狀態的立體圖。
圖18是將支架安裝到基座后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19是使支架轉動到基座一側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20是用設在支架上的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使蓋體離開支架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21是蓋體轉動到關閉裝置主體的位置、設在支架上的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由于蓋體而發生彈性變形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22是用于本發明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的彈射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23是將彈射桿安裝到基座上后的狀態的主視圖。
圖24是設在基座上的彈射機構的俯視圖。
圖25是插入支架的盤片盒使彈射桿受到推壓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26是插入支架的盤片盒使彈射桿受到推壓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27是盤片盒插入支架、且彈射桿與支架的背面卡合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28是彈射桿與支架背面卡合的狀態的后視圖。
圖29是通過支架使彈射桿轉動變位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30是與支架背面卡合的彈射桿脫離支架的狀態的后視圖。
圖31是將磁頭裝置與光拾取裝置連接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32是本發明磁頭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3是本發明磁頭裝置的立體圖。
圖34是本發明磁頭裝置另一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35是本發明磁頭裝置再一例的分解立體圖。
圖36是對磁頭裝置的磁頭支承臂進行升降操作的升降操作機構的俯視圖。
圖37是使磁頭支承臂下降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38是使磁頭支承臂上升的狀態的側視圖。
圖39是使支架移動到可供盤片盒出入的位置時的磁頭支承臂的側視圖。
圖40是升降控制桿移動到使磁頭支承臂下降的位置的俯視圖。
圖41是升降控制桿位于中間位置的狀態的俯視圖。
圖42是升降控制桿移動到使磁頭支承臂上升的位置的俯視圖。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以下說明將本發明用于用光盤作記錄媒體的記錄再現裝置的例子。
首先說明本發明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中所用的盤片盒,該盤片盒1如圖1及圖2所示,在將一對上下半盒2和3對接形成的盒主體4中裝入可記錄信息信號的旋轉自如的光盤5。在盒主體4下側面的中央部,如圖2所示,設有裝在該盒主體4中的、使安裝在光盤5中心部的盤片輪轂6面對外部的中央開口部7。在盒主體4的上下側面的相對位置上,設有使裝在該盒主體4中的光盤5的主面上形成的信號記錄區域的局部從內周到外周面對外部的記錄用開口部8及記錄再現用開口部9。這些開口部8和9位于盒主體4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從盒主體4的中央部附近起在一個側面形成。
在盒主體4上安裝有對記錄用開口部8及記錄再現用開口部9進行開閉的、可移動的快門構件10。快門構件10是將薄型金屬板彎折成截面字形后形成,并從盒主體4的一個側面嵌入,可使其沿盒主體4的一個側面移動。該快門構件10在處于將各開口部8和9關閉的位置時,處于被設在盒主體4內的快門鎖定構件11鎖定而被限制移動的狀態。快門構件10在盤片盒1被插入支架裝置時,通過進入在盒主體4的一個側面上形成的快門打開構件進入槽12的、設在支架裝置上的快門打開構件來解除快門鎖定構件11的鎖定,并向打開各開口部8和9的方向移動。
在快門構件10上,在將分別關閉記錄用開口部8及記錄再現用開口部9的快門部10a、10b連接起來的連接片10c的中央部,設有與設在支架裝置上的移動限制構件卡合的卡合孔13。
快門打開構件進入槽12以供快門構件10移動的與盒主體4的一個側面垂直的面為敞開端形成。
上述結構的盤片盒1以快門打開構件進入槽12的敞開端所面對的側面為插入端插入支架裝置。
在盒主體4的下側面,如圖2所示,在記錄再現用開口部9的兩側設有與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上所設的定位銷卡合的一對定位孔14和15。在盒主體4上,如圖2所示,設有識別可否向光盤5記錄信息信號用的誤記錄檢測孔16以及對該誤記錄檢測孔16進行開閉的防止誤記錄構件17。
使用了插入保持上述結構盤片盒1的本發明的支架裝置的記錄再現裝置如圖3、圖4及圖5所示,設有裝置主體21、蓋體22及支架23;裝置主體21中裝有對安裝于該記錄再現裝置上的盤片盒1中所裝的可記錄信息信號的光盤5進行旋轉驅動的盤片旋轉驅動機構、以及對受該盤片旋轉驅動機構旋轉驅動的光盤5進行信息信號的記錄再現的、構成記錄再現機構的光拾取裝置等;蓋體22對在該裝置主體21的上側面構成的盤片盒安裝部進行開閉;支架23位于裝置主體21與蓋體22之間,與蓋體22連動地被轉動操作,而將盤片盒裝載到在裝置主體21上構成的盤片盒安裝部。
裝置主體21形成大致矩形的殼體,如圖3及圖4所示,在其前側面上設有解除被鎖定在將裝置主體21上側面關閉的位置上的蓋體22的鎖定的蓋體打開操作按鈕24、選擇記錄模式的記錄模式選擇按鈕25、供對該盤片記錄再現裝置進行遙控的遙控器連接的遙控器連接部26等。另外,在裝置主體21的一個側面,如圖4所示,設有連接外部設備用的輸入輸出插孔部27、28及連接話筒用的插孔部29等。在裝置主體21的背面,設有電池艙30,用來裝電池以供給驅動該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用的電源。電池通過設在裝置主體21另一側面的電池出入口而出入該電池艙30。用安裝在裝置主體21上的電池蓋32來開閉電池出入口。
在蓋體22的上側面,如圖3所示,設有選擇該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的操作模式的多個操作模式選擇按鈕33、及顯示要記錄再現的信息信號內容或操作狀態等的、使用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部34。
蓋體22的基端部固定在可轉動地支承在裝置主體21背面的轉動支承構件上(未圖示),由此可轉動地安裝在裝置主體21上,且開閉裝置主體21的上側面。在蓋體22側面的路途部和裝置主體21之間,為了實現蓋體22的穩定的轉動,如圖5所示,連接著轉動臂35。
在裝置主體21內部,設有基座36,其上裝有構成該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的記錄再現部的盤片旋轉驅動機構和光拾取裝置。該基座36如圖6及圖7所示,是用高剛性的金屬板做成矩形平板,其大小足以裝入裝置主體21內。
在基座36的上側面,設有將該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中所用的盤片盒1定位安裝的盤片盒安裝部37。在構成盤片盒安裝部37的基座36的上側面,如圖6所示,凸設有與設在盤片盒1上的定位孔14、15卡合的一對定位銷38、39。通過將定位孔14、15分別與一對定位銷38、39卡合,決定盤片盒1的安裝位置以安裝于盤片盒安裝部37。在基座36的上側面,在盤片盒安裝部37設有對盤片盒1已安裝的情況進行檢測的盤片盒檢測開關40。
在基座36的大致中央部,如圖6所示,裝有盤片旋轉驅動機構41,對裝入盤片盒安裝部37的盤片盒1中所裝的光盤5進行旋轉驅動。盤片盒旋轉驅動機構41如圖6及圖7所示,設有主軸馬達42和一體地裝在主軸馬達42的主軸43上的盤片臺44。主軸馬達42如圖6所示,使主軸43向基座36的上側面伸出,且如圖7所示,通過馬達安裝板45而安裝在基座36的下側面。盤片臺44如圖6所示,一體地安裝在向基座36的上側面伸出的主軸43的前端。
盤片盒1中所裝的光盤5在盤片盒1裝入盤片盒安裝部37后載放在盤片旋轉驅動機構41的盤片臺44上,利用設在盤片臺44上的磁鐵吸引盤片輪轂6,由此來對中心,并被夾緊固定在可與盤片臺44一體旋轉的狀態。
在基座36上裝有光拾取裝置48,射出對被盤片臺44夾緊且與盤片臺44一體地被旋轉驅動的光盤5的信號記錄區域進行掃描的光束。光拾取裝置48具有光學塊49、物鏡50和雙軸作動器;光學塊49中裝有射出對光盤5的信號記錄區域進行掃描的光束的作為光源的半導體激光器、對從光盤5反射的返回光束進行檢測的光檢測元件、以及將從半導體激光器射出的光束與從光盤反射的返回光束分離的光束分離器等光學元件;物鏡50則將從半導體激光器射出的光束聚束于光盤5的信號區域進行照射;雙軸作動器則是使物鏡50向該物鏡50的光軸方向及與光軸方向垂直的平面方向驅動變位,以在通過物鏡50而照射到光盤5上的光束被對焦于光盤的信號記錄區域后照射的同時跟隨在光盤上形成的記錄軌跡。
光拾取裝置48如圖6所示,設置在基座36的下側面,使物鏡50通過在基座36上形成的拾取用開口部51而與盤片臺44上的光盤5的主面相對。該光拾取裝置48如圖7所示,是將安裝在基座36下側面的引導軸53貫穿設在光學塊49一端的軸通孔52,并將在光學塊49的另一端形成的引導支承部54與將基座36的一側與引導軸53平行地彎折后形成的引導片55卡合,從而可在與盤片臺44接離的方向移動。
光拾取裝置48通過設在基座36下側面的拾取送進機構56作送進操作而受引導軸53及引導片55引導,在與盤片臺44接離的方向移動。拾取送進機構56具有與引導軸53平行地安裝在基座36下側面的送進螺桿57、對該送進螺桿57作旋轉驅動的送進馬達58。送進螺桿57通過連接齒輪機構59而與送進馬達58的驅動軸連接。光學拾取裝置48通過使安裝在光學塊49一端的螺紋卡合片60與送進螺桿57配合而與拾取送進機構56連接。一旦拾取送進機構56的送進馬達58受到驅動,使送進螺桿57受到旋轉驅動,光拾取裝置48就由于螺紋卡合片60受送進螺桿57的螺紋牙引導移動而被引導軸53及引導片55引導、沿與盤片臺44接離的方向、即圖6中箭頭A及B所示方向送進。
由于光拾取裝置48是以物鏡50的光軸位于盤片臺44的中心線上的狀態支承在引導軸53及引導片55上的,故可利用經物鏡50照射的光束在內外周正確地對光盤5的信號記錄區域進行掃描。
在基座36的構成盤片盒安裝部37的上側面,如圖8所示,在盤片盒安裝部37上可轉動地安裝有盤片盒1安裝用的支架23。支架23是將不銹鋼等薄型金屬板彎折后形成的,做成可容納保持盤片盒1的大小。該支架23如圖8和圖9所示,具有足以覆蓋盤片盒1上側面的大致矩形的頂板部62,在頂板部62的互為相對的兩側,設有對插入該支架23的盤片盒1的兩側加以支承的第1及第2盤片盒保持部63、64。這些盤片盒保持部3、64由將頂板部62的兩側垂直彎折后形成的支架23的側壁65、66及將這些側壁65、66的前端與頂板部62平行地彎折形成的盤片盒支承片67、68構成。
在支架23的與形成第1及第2盤片盒保持部63、64的兩側正交的前面一側的第1及第2盤片盒保持部63、64之間的敞開部分成為盤片盒出入口69,盤片盒1經該盤片盒出入口69插入第1及第2盤片盒保持部63、64之間。這時,盤片盒1以與裝有快門構件11的一面正交的、快門打開構件進入槽12的敞開端所面對的一面為插入端插入支架23。插入支架23的盤片盒1的裝有快門構件11的一面和與該面相對的另一面支承于第1及第2盤片盒保持部63、64上。
在構成第2盤片盒保持部64的盤片盒支承片68的前端設有開關通孔70,支架23在盤片盒安裝部37上轉動后,使設于基座36上的盤片盒檢測開關40向支架23內伸出。
支架23如圖10和圖11所示,是將在構成第1及第2盤片盒保持部63、64的側壁65、66的基端部上穿設的第1及第2軸卡合孔71、72如圖6那樣,與在基座36的基端部兩側形成的第1及第2軸部73、74卡合而可轉動地支承在基座36上。
在穿設有第1軸卡合孔的側壁65的基端部設有與第1軸卡合孔71連通的切口部75。該切口部75用于在將支架23安裝于基座36上時使第1軸部73穿過其中而與第1軸卡合孔71卡合。切口部75從第1軸卡合孔71向頂板部62傾斜形成。
與第1軸卡合孔71卡合的第1軸部73如圖6及圖12所示,形成于彎折部77的前端部,該彎折部77是將在基座36的基端部的一邊豎立形成的豎立片76的前端向基座36內側彎折后形成的。該第1軸部73如圖12和圖13所示,在與垂直于基座36的長度方向正交的、相互面對的短邊上形成周面為圓弧面的膨出部78a、78b。第1軸部73的形成膨出部78a、78b的短邊一側的寬度W1小于與第1軸卡合孔71連通的切口部75的寬度W2,長度方向的寬度W3略小于第1軸卡合孔71的內徑R1且大于切口部75的寬度W2。由于如此形成第1軸部73,為了使第1軸卡合孔71從與第1軸部73正交的方向與之卡合,必須將切口部75從形成膨出部78a的短邊一側貫通,在使第1軸部73經過切口部75而與第1軸卡合孔71卡合后,一旦將支架23向基座36一側轉動,使切口部75與第1軸部73的長度方向相對,就可防止第1軸部73從第1軸卡合部拔出。
上述結構的第1軸部73經過如下工序制造。
首先,如圖14所示,在基座36背面的一側形成大致呈L字形的豎立片76,其前端設有作為第1軸部73的基體材料、以高度方向為長度方向的截面為長方形的凸片80。接著,將該豎立片76的設有凸片80的前端一側如圖15那樣向基座36的內側彎折90°。再如圖16所示,,用成形面81a、82a為圓弧面的一對金屬模81、82從凸片80的與長度方向正交的、相互面對的短邊對其施加一定壓力以使之變形,由此在凸片80的短邊部分形成周面為圓弧面的膨出部78a、78b,這樣形成第1軸部73。
由于第1軸部73是通過壓力加工在由基座36的局部彎折后形成的豎立片76的前端一體地形成凸片80,故無需安裝另外形成的軸等,可以減少零件數,且容易形成軸。又由于膨出部78a、78b的周面為圓弧面,故在使圓形的第1軸卡合孔71與第1軸部73卡合后,可保證軸卡合孔71順利地旋轉。
與第2軸卡合孔72卡合的第2軸部74如圖6所示,是將在基座36的基端部另一側豎立形成的豎立片83的前端局部向基座36的外側彎折形成的。第2軸部74具有足以供第2軸卡合孔72貫通的直徑。當然,第2軸部74也可與第1軸部73一樣,用成形面為圓弧面的一對金屬模對設在豎立片83前端、截面為矩形的凸片的互相面對的面施以一定壓力使之變形,從而形成周面為圓弧面的膨出部。通過形成這種膨出部,可保證與第2軸部74卡合的圓形的第2軸卡合孔72順利地旋轉。
為了用由上述結構的第1及第2軸卡合孔71、72和這些軸卡合孔71、72所卡合的第1及第2軸部73、74構成的支承機構將支架23可轉動地支承在基座36上,如圖17所示,是將支架23大致垂直地設在基座36上。這時,與第1軸卡合孔71連通的切口部75成為與第1軸部73的形成有膨出部78a的短邊相對的狀態,并成為可插入第1軸部73的狀態。這里是先將第2軸卡合孔72插入第2軸部74,然后再經過切口部75使第1軸卡合孔71與第1軸部73卡合,由此將支架23經過第1及第2軸部73、74而可轉動地支承于基座36上。
在使第1及第2軸卡合孔71、72分別與第1及第2軸部73、73卡合后,一旦將支架23向基座36轉動,如圖18所示,切口部75就與第1軸部73的與形成膨出部78a、78b的短邊正交的長度方向相對,可防止第1軸卡合孔71從第1軸部73拔出,保持第1及第2軸卡合孔71、72與第1及第2軸部73、74卡合的狀態。
支架23一旦沿圖18中箭頭C1方向向基座36一側轉動到圖18所示的狀態,形成有切口部75的側壁65的基端部就與在基座36的基端部豎立形成的止動片85的一側相對,限制第1及第2軸部73、74向軸向的移動,防止從第1及第2軸部73、74拔出。
而支架23一旦沿箭頭C1方向向基座36轉動到圖18所示的狀態,在側壁65的基端部形成的卡合片86就與設在基座36上的卡合部87卡合,限制向脫離開基座36的、圖18中的箭頭C2方向轉動。當處于卡合片86與卡合部87卡合的狀態時,支架23處于以第1及第2軸部73、74為中心而從基座36轉動一定量的狀態,并如圖5所示,前面一側的盤片盒出入口69面向裝置主體21的外部,并處于可插入取出盤片盒1的位置。
卡合部87只是在支架23沿圖18中箭頭C1方向轉動時才與支架23上的卡合片86卡合,限制支架23再向圖18中箭頭C2方向轉動,允許支架23從圖18所示的狀態沿圖18中箭頭C1方向向基座36一側轉動。支架23以第1及第2軸部73、74為中心沿圖18中箭頭C1方向轉動,且如圖19所示,轉動到與基座36平行的位置。即,支架23可以在圖18所示的離開基座36的上升位置和圖19所示的接近基座36的下降位置之間轉動。
圖19所示的支架23轉動到接近基座36的下降位置的狀態就是將插入保持在支架23上的盤片盒1定位安裝到在基座36上形成的盤片盒安裝部37后的狀態,且是將裝在盤片盒1中的光盤5安裝到旋轉驅動機構41上后進行旋轉驅動、并作信息信號的記錄再現的狀態。
設在支架23上的卡合片86如下形成,在構成第1盤片盒保持部63的側壁65的基端部上切開一個切口88a,并將由此形成的彈性變位片88的前端的局部向支架23的外部彎折后形成。與卡合片86卡合的卡合部87則如下形成,在豎立形成于基座36一邊的豎立片89的中央部切出一個切口,再把由此形成的凸片向基座36內部彎折后形成。
可轉動地安裝在設于裝置主體21內的基座36上的支架23為了能與蓋體22連動地轉動,如圖5及圖18所示,使在構成第1盤片盒保持部63的側壁65的前端形成的轉動連動片90與設在蓋體22前端的一邊的連接片106上所穿設的卡合孔107卡合。這樣,通過使轉動連動片90與蓋體22上的連接片106卡合,就使支架23能夠與蓋體22的轉動連動地轉動。
這里,供轉動連動片90卡合的連接片106上所設的卡合孔107因具有大于連動片90之厚度的開口,故蓋體22能在卡合孔107的范圍內進一步向離開支架23的圖18中箭頭C2方向轉動,從而即使做成從支架23的周圍覆蓋前面的盤片盒出入口69的形狀,當支架23轉動到可插入取出盤片盒1的位置后,由于蓋體22進一步沿圖18中箭頭C2方向轉動,可以將在支架23的前面形成的盤片盒出口入69充分敞開。通過充分敞開盤片盒出入口69,能可靠地插入取出盤片盒1。
在支架23上,如圖8和圖9所示,設有構成第1彈性變位部的一對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用于當該支架23如圖18所示在離開基座36的上升位置上轉動到可插入取出盤片盒1的位置時,使蓋體22進一步向離開支架23的方向轉動。這些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如圖9所示,通過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上穿設U字形切口91a、92a而與頂板部62形成一體。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如圖9所示,將頂板部62的中央部作為連接部分別向第1及第2盤片盒保持部63、64延伸形成。這些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的自由端向頂板部62的上方伸出變位,以推壓覆蓋頂板部62的蓋體22的內面。即,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如圖20所示,形成從與頂板部62的連接部起朝著自由端向上方伸出的傾斜狀態。在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的自由端,為了可靠地推壓蓋體22的內面而形成向上方凸出的蓋體推壓凸起93、94。
另外,在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上,一體地形成構成第2彈性變位部的第1及第2盤片盒推壓片95、96。這些盤片盒推壓片95、96是將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的局部分支后形成的,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的自由端面向基端穿設有切口95a、95b。第1及第2盤片盒推壓片95、96在保持盤片盒1的支架23與蓋體22一同如圖19那樣轉動到接近基座36的記錄再現位置后將盤片盒1推壓支承于盤片盒安裝部37,且如圖20所示,相對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而向支架23一側變位。即,在蓋體22使裝置主體21轉動到關閉位置、同時支架23轉動到記錄再現位置、且如圖21所示、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和92被蓋體22推壓而向頂板部62作彈性變位時,第1及第2盤片盒推壓片95、96向支架23一側變位,呈進入支架23內的狀態,且其在支架厚度方向的初期變位量與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相反。
在第1及第2盤片盒推壓片95、96的自由端,為了可靠地推壓安裝于盤片盒安裝部37上的盤片盒1的上側面,形成向著支架23凸出的推壓凸起97、98。
再有,在支架23的構成第1盤片盒保持部63的側壁65的長度方向大致中央部,如圖9和圖10所示,向支架23的內部彎折形成快門打開構件99,該快門打開構件99進入在插入支架23的盤片盒1的一個側面上形成的快門打開構件進入槽12,使快門鎖定構件11作彈性變形以解除對快門構件10的鎖定,同時使快門構件10相對插入支架23內部的盤片盒主體4而向使記錄用開口部8及記錄再現用開口部9打開的方向移動。
在構成第1盤片盒保持部63的側壁65上,在比快門打開構件99更靠盤片盒出入口69一側的位置上,如圖9和圖10所示,設有構成第3彈性變位部的快門構件保持片101,該快門構件保持片101將插入支架23的盤片盒1上安裝的快門構件10保持在將記錄再現用開口部8和9打開的位置上,同時在將盤片盒1從支架23彈出時相對沿著從支架23伸出的方向移動的盤片盒主體4保持快門構件10,并使快門構件10沿關閉記錄用開口部8和記錄再現用開口部9的方向移動。該快門構件保持片101是通過在側壁65上穿設U字形的切口101a而在側壁65上一體形成。快門構件保持片101如圖10所示,從側壁65的基端部向前端部延伸,在前端部形成與快門構件10的連接片10c上所設的卡合孔13卡合的卡合凸起102。卡合凸起102是將快門構件保持片101前端部的局部彎折成向支架23內部凸出的形狀。
在支架23的構成第2盤片盒保持部64的側壁66的基端部,如圖11所示,設有防止盤片盒1誤插入的誤插入防止片103。該誤插入防止片103是將側壁66的局部向支架23的內部彎折后形成。誤插入防止片103在盤片盒1相對正確插入方向誤差90°、譬如將裝有快門構件10的一面作為插入端插入支架23時,可限制其向支架23的插入,防止誤插入。
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上,如圖9所示,一體地形成構成第4彈性變位部的第3盤片盒推壓片104,該推壓片104對插入支架23的盤片盒1的插入端上側面進行推壓。第3盤片盒推壓片104通過在頂板部62上穿設U字形切口104a而與頂板部62形成一體,呈向著盤片盒1插入支架23的方向延伸的狀態。第3盤片盒推壓片104的前端側向支架23的內部凸出變位,以將插入支架23的盤片盒1向第1及第2盤片盒保持部63、64的盤片盒支承片67、68推壓。在第3盤片盒推壓片104的前端設有向支架23的內部凸出的凸出部105。
通過這樣在頂板部62上設置對插入支架23的盤片盒1進行推壓的第3盤片盒推壓片104,可以防止盤片盒1脫離盤片盒支承片67、68,使之穩定地插入支架23。第3盤片盒推壓片104在支架23如圖19那樣移動到下降至基座36的記錄再現位置后,將保持在支架23中的盤片盒1推壓支承于盤片盒保持部37。
如上所述,由于設在支架23上的彈性變位構件,即,在支架23與蓋體22一同移動到可插入取出盤片盒1的、離開基座36的上升位置、即第2位置時,對蓋體22向離開支架23的方向轉動加力的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和92、將保持于支架23中的盤片盒1推壓支承于盤片盒安裝部37的第1及第2盤片盒推壓片95和96、快門構件保持片101、以及對插入支架23的盤片盒1進行推壓支承的第3盤片盒推壓片104等與支架23形成一體,故可減少零件數量,便于組裝支架23。
在本發明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上,設有當支架23從下降到盤片盒安裝部37的第1位置轉動到上升的第2位置時將插入支架23中保持的盤片盒1從支架23彈出的彈射機構110。該彈射機構110如圖6所示,在基座36背面的一側設有彈射桿111,利用盤片盒1插入可轉動地支承在基座36上的支架23中時的插入端使該彈射桿111作彈性變位。
彈射桿111用可作彈性變位的金屬板彈簧做成,且如圖22所示,在基端部設有安裝片112,該安裝片112成為在基座36上的固定端。在安裝片112的一端穿設有成為固定端的軸通孔114,供在基座36上凸設的鉚接軸113插入。從該安裝片112的另一端起向著軸通孔114延伸形成推壓操作部115,該推壓操作部115被插入支架23中的盤片盒1的插入端推壓操作。該推壓操作部115垂直彎折地與安裝片112連接,且從與安裝片112之間的連接部起向前端傾斜延伸。即,推壓操作部115在彈射桿111安裝到基座36上后,以前端向離開基座36的方向傾斜的狀態從安裝片112起延伸。另外,推壓操作部115沿著設在與安裝片112的連接部以及中途部的彎折部116和117而彎折成大致ㄑ字形。即,推壓操作部115如圖23所示,在彈射桿111安裝到基座36上后,沿著將插入支架23中的盤片盒1從支架23排出的方向變形。而設在推壓操作部115的中途部的彎折部117如圖23所示,設置成使推壓操作部115的前端向離開基座36的上方變形的傾斜狀。
在推壓操作部115前端的上邊緣凸出設有卡合片119,該卡合片119與如圖9所示的設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背面的卡合孔118卡合。該卡合片119在推壓操作部115受到插入支架23的盤片盒1推壓而作彈性變位并移動到支架23背面時,與卡合孔118卡合。推壓操作部115通過卡合片119與卡合孔118的卡合而保持在受盤片盒1推壓而彈性變形的位置上,使其對保持在支架23中的盤片盒1的推壓操作受到限制。
在安裝片112的另一端,如圖22所示,設有卡合片121,該卡合片121插通基座36上穿設的轉動限制孔120且向基座36的下側面伸出。該卡合片121在可轉動地支承于基座36上的支架23轉動到下降位置、即記錄再現位置后,如圖11所示,與卡合解除片122相對卡合,該卡合解除片122通過將構成支架23的第2盤片盒保持部64的盤片盒支承片68的局部向下垂直地彎折后形成。
在安裝片112的穿設有作為固定端的軸通孔114的一端和推壓操作部115的連接部之間穿設有切孔123,在該切孔123的兩側形成一對彈性變位部124、124。這些彈性變位部124、124使安裝片112可在與推壓操作部115的延長方向正交的圖22中箭頭D1方向作彈性變位。
上述結構的彈射桿111如圖24所示,使推壓操作部115沿基座36的背面延伸,并將卡合片121插入轉動限制孔120中,將鉚接軸113插入軸通孔114,并將該鉚接軸113前端部折疊,由此安裝于基座36上且可圍繞鉚接軸113轉動。這時,彈射桿111可在卡合解除片121在轉動限制孔120內移動的范圍內圍繞鉚接軸113轉動。
彈射桿111如圖25所示,一旦在轉動到可插入取出盤片盒1的上升位置的支架23中插入盤片盒1,在支架23內延伸的推壓操作部115就受到盤片盒1的插入端推壓,并圍繞鉚接軸113而沿圖24中箭頭E1方向轉動到卡合片121與轉動限制孔120的一側抵接的狀態。一旦從卡合片121與轉動限制孔120的一側抵接而被限制轉動的狀態起將盤片盒1進一步插入支架23,推壓操作部115就被盤片盒1的插入端推壓而向著支架23背面沿圖26中箭頭E1方向作彈性變位。盤片盒1一旦如圖27所示,插入到支架23的保持位置,推壓操作部115就彈性變形成沿著支架23背面的狀態。這時,因推壓操作部115的前端向著支架23的頂板部62一側傾斜,故設在推壓操作部115前端的卡合片119就如圖28所示,從頂板部62的下側面插入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背面形成的卡合孔118中與之卡合。通過卡合片119與支架23上的卡合孔118卡合,彈射桿111就保持在推壓操作部115彈性變形成沿著支架23背面的狀態的位置上,使其對保持在支架23中的盤片盒1的推壓操作受到限制。
在與保持有盤片盒1、且彈射桿111被彈性變位的支架23背面卡合的狀態下,一旦使支架23為了下降到接近基座36的記錄再現位置而圍繞設在基座36上的支軸73、74沿圖25中箭頭F1方向轉動,并如圖29所示,轉動到接近基座36的記錄再現位置,則設在支架23上的卡合解除片122就與設在彈射桿111上的卡合片121卡合。
一旦支架23轉動到記錄再現位置、即第1位置,保持在該支架23上的盤片盒1即定位安裝于盤片盒安裝部37,裝在盤片盒1中的光盤5被盤片旋轉驅動機構41的盤片臺44夾住,成為能對光盤5進行旋轉驅動以記錄再現信息信號的狀態。
一旦為了將安裝于盤片盒安裝部37的盤片盒1彈出,而將支架23與蓋體22一同沿離開基座36的方向、即圖29中箭頭F2所示的上升方向轉動,卡合解除片122就將卡合片121沿圖29中箭頭G1方向推壓以將其向上提。一旦卡合片121在圖29中箭頭G1方向受到推壓,安裝片112就以鉚接軸113為中心沿圖27中箭頭E2方向轉動,同時以彈性變位部124、124為中心向離開基座36的方向、即圖23、圖28及圖29中箭頭H1方向轉動變位。一旦安裝片112沿圖23中H1方向轉動變位,推壓操作部115就沿離開支架23的頂板部62的方向、即圖28中箭頭J1方向轉動變位。一旦推壓操作部115沿圖28中箭頭J1方向轉動變位,即如圖30所示,卡合片119與卡合孔118的卡合被解除。一旦卡合片119與卡合孔118的卡合被解除,由于盤片盒1插入支架23而彈性變位且積蓄了彈性變位力的彈射桿111的推壓操作部115就沿圖26及圖27中箭頭E2方向彈性復位成向支架23內伸出的狀態,使插入保持在支架23中的盤片盒1向支架23的外部伸出,成為可從支架23取出的狀態。
不過,在支架23轉動以沿離開基座36的第2位置方向上升時,安裝片112圍繞鉚接軸113而沿圖27中箭頭E2方向轉動,故卡合片121被置于離開卡合解除片122的狀態。這時,由于鉚接軸113對安裝片112施加將其固定的程度的推壓力對其進行保持,故安裝片112暫時保持在已轉動的位置,卡合片121被置于離開卡合解除片122的狀態。這樣,在將盤片盒1彈出后,由于卡合片121被置于離開卡合解除片122的狀態,故在未插有盤片盒1的支架23沿圖25中箭頭F1方向轉動到記錄再現位置時,或在將支架23從記錄再現位置向上升位置轉動時,可以避免卡合片121與卡合解除片122之間的抵接,故可防止發生刺耳的碰撞聲。
由于上述結構的彈射機構110只用由可彈性變位的金屬板等做成的彈射桿111即可構成將插入支架23的盤片盒1彈出的機構,故可減少零件數量,且結構極為簡單。
上述彈射機構110在支架23中保持有盤片盒1時,是將彈射桿112卡合固定于支架23上,而通過將彈射桿112的推壓操作部115做成向基座36一側傾斜,并在基座36上設置卡合片119,也可以將彈射桿112卡合固定在基座36上。
另外,本發明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如圖8所示,設有對受盤片旋轉驅動機構42旋轉驅動的光盤5記錄信息信號用的磁頭裝置131。磁頭裝置131與光拾取裝置48共同對光盤5記錄信息信號,如圖31所示,是隔著受盤片旋轉驅動機構41旋轉驅動的光盤5而與光拾取裝置48相對設置。磁頭裝置131是在光盤5的被光拾取裝置48射出的光束所照射的位置上施加根據需記錄的信息信號而調制的外部磁場,故與光拾取裝置48同步地沿光盤5的徑向移動操作。為此,磁頭裝置131如圖31所示,經過連接構件132而與光拾取裝置48的光學塊49連接。將磁頭裝置131與光學塊49連接的連接構件132如圖31和圖32所示,是將高剛性的金屬板彎折成字形,并在下端設置用于固定在光學塊49下側面的固定片133,在固定片133的一端設置垂直地彎折的豎立片134,在該豎立片134的前端設置被彎折成與固定片133相對狀的支承基臺、即支承臂安裝片135。連接構件132以支承臂安裝片135面向支架23的頂板部62上方的狀態將固定片133固定在光學塊49的下側面后與光拾取裝置48連接。通過將在固定片133上穿設的螺紋通孔136、137中所插入的固定螺釘138、138與光學塊49的下側面螺紋結合,將固定片133固定在光學塊49上。
與光拾取裝置48連接的連接構件132的支承臂安裝片135上所支承的磁頭裝置131如圖8和圖32所示,具有在前端支承磁頭元件140的磁頭支承臂141、限制磁頭支承臂141過度變位的臂支承板142、及與支承臂安裝片135一同夾持在磁頭支承臂141的基端部形成的支承片143并固定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臂固定構件144。
前端支承磁頭元件140的磁頭支承臂141是用磷銅等彈性薄金屬板沖壓形成的。磁頭元件140通過支承在可彈性變位的磁頭支承臂141的前端,在對光盤5的信號記錄區域進行掃描時,即使光盤5受到旋轉驅動時發生擺動,由于磁頭支承臂141的彈性變形,也可以防止脫離光盤5的主面,可正確地對信號記錄區域進行掃描。
在磁頭支承臂141的基端部形成的支承片143穿設有定位孔147、148,用于與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凸設的定位凸起145、146卡合。一個定位孔147以與磁頭支承臂141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為其長徑,以便能調節與一個定位凸起145間的卡合位置。磁頭支承臂141通過使定位孔147、148與定位凸起145、146卡合而支承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由此決定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安裝位置。另外,在支承片143的定位孔147、148之間穿設有螺紋通孔150,供將臂固定構件144固定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固定螺釘149插入。
臂支承板142如圖32所示,在其前端設有對磁頭支承臂141的磁頭元件140進行支承的、彎折成L字形的臂支承部151,在其基端部凸出設有載放于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一對支承凸片152、153。在這些支承凸片152、153的前端彎折形成與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穿設的卡合孔154、155卡合的卡合凸起152a、153a。臂支承板142使臂支承部151面對磁頭支承臂141的下側面而與該磁頭支承臂141的上面重疊,并通過將與磁頭支承臂141重疊部分的局部進行焊接等而與磁頭支承臂141形成一體。這時,支承凸片152、153位于磁頭支承臂141的兩側,并延伸到磁頭支承臂141的基端部。
臂固定構件144用彈性薄金屬板做成,如圖32所示,在其基端部設有固定于支承臂安裝片135的固定部156。在固定部156上穿設有與設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定位凸起145、146卡合的定位孔157、158。一個定位孔157與設在磁頭支承臂141上的一個定位孔147一樣,以與臂固定構件144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為長徑,以便能夠調整與一個定位凸起145之間的卡合位置。臂固定構件144使定位孔157、158與定位凸起145、146卡合而支承于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由此決定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安裝位置。另外,在定位孔157、158之間,穿設有螺紋通孔160,供將臂固定構件144固定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用的固定螺釘149插入。另外,在固定部156的兩側,如圖32所示,為了夾住支承臂安裝片135的兩側而向下彎折形成安裝位置限制片161、161。在這些安裝位置限制片161、161的彎折基部穿設有與在支承臂安裝片135的兩側凸設的卡合凸起162、162卡合的卡合孔163、163。臂固定構件144通過位置限制片161、161夾住支承臂安裝片135的兩側,并將卡合孔163、163與卡合凸起162、162卡合后安裝于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由此可靠地限制以固定螺釘149為中心的旋轉方向的移動。
在臂固定構件144上,在固定部156的前端設有從磁頭支承臂141延伸到重疊安裝在該磁頭支承臂141上的臂支承板142上的推壓支承部165。該推壓支承部165對磁頭支承臂141向圖31中箭頭K1方向的光盤5一側推壓加力,以便在記錄信息信號時使磁頭元件140以一定的接觸壓力接觸光盤5,當安裝到支承臂安裝片135上后,就發生彎折變形,以將磁頭支承臂141向光盤5一側推壓加力。在推壓支承部165的前端彎折形成卡合凸起167,用于與將臂支承板142及磁頭支承臂141連通穿設的卡合孔166卡合。在推壓支承部165的兩側,凸設對在臂支承板142的基端部形成的支承凸片152、153進行推壓支承的推壓支承片168、169。
上述結構的磁頭裝置131的磁頭支承臂141通過使設在支承片143上的定位孔147、148與定位凸起145、146卡合,來決定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安裝位置,以支承于支承臂安裝片135上。這時,以重疊狀態一體地安裝在磁頭支承臂141上的臂支承板142上所設的支承凸片152、153使其前端的卡合凸起152a、153a與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穿設的卡合孔154、155卡合后載放于支承臂安裝片135上。
在支承磁頭支承臂141的支承臂安裝片135上,如圖33所示,裝有臂固定構件144。臂固定構件144通過使設在固定部156上的定位孔157、158與從支承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磁頭支承臂141上所設的定位孔147、148伸出的定位凸起145、146卡合,而決定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安裝位置。這時,安裝位置限制片161、161彎折在支承臂安裝片135的兩側,且如圖33所示,卡合凸起162、162與卡合孔163、163卡合。
臂固定構件144在重疊于磁頭支承臂141上且支承于支承臂安裝片135上后,如圖33所示,推壓支承部165從磁頭支承臂141延伸到臂支承板142上,并將磁頭支承臂141向圖31和圖33中箭頭K1方向的光盤5一側推壓加力。這時,設在推壓支承部165前端的卡合凸起167與將臂支承板142和磁頭支承臂141連通穿設的卡合孔166卡合。另外,在推壓支承部165的兩側凸設的推壓支承片168、169對在臂支承板142的基端部形成的支承凸片152、153作推壓支承。
這樣重疊于磁頭支承臂141上且支承于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臂固定構件144如圖32所示,通過將與在該臂固定構件144上穿設的螺紋通孔160及在磁頭支承臂141上穿設的螺紋通孔150連通的固定螺釘149與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穿設的螺紋孔171螺紋結合,如圖33所示,與支承臂安裝片135一同夾持磁頭支承臂141的支承片143,并將磁頭支承臂141固定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
上述結構的磁頭裝置131由于在與支承臂安裝片135一同夾持磁頭支承臂141且固定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臂固定構件144上設置推壓支承部165,對磁頭支承臂141向光盤5一側推壓加力,故無需另外設置獨立的彈簧構件等來使磁頭支承臂141向光盤5一側變位,故可減少零件數量,且便于組裝。
另外,用脆弱的板簧做成的磁頭支承臂141由于是通過設在臂固定構件144上的卡合凸起167與卡合孔166卡合的卡合機構而被臂固定構件144支承的,故即使由于盤片記錄再現裝置掉下等形成沖擊,也能可靠地防止作為鉸鏈部發揮作用的支承臂安裝片135的彈性變位部的變形。
又由于在重疊于磁頭支承臂141上的臂支承板142的基端部形成的支承凸片152、153被在推壓支承部165的兩側凸設的推壓支承片168、169支承,故磁頭支承臂141在扭轉方向的變位就受到限制,可以使前端支承的磁頭元件140穩定地與光盤5滑動接觸。
在上述的磁頭裝置131上,作為防止磁頭支承臂141變形的卡合機構,是在臂固定構件144上設置卡合凸起167,而在磁頭支承臂141上設置卡合孔166,不過卡合凸起167和卡合孔166的設置部位也可以對調。即,也可如圖34所示,將重疊于磁頭支承臂141上的臂支承板142的局部豎起形成卡合凸起171,而在臂固定構件144上設置與該卡合凸起171卡合的卡合孔172。
也可如圖35所示,在凸設在臂固定構件144的推壓支承部165兩側的推壓支承片168、169的前端,設置一對卡合凸部174、174,分別與在重疊于磁頭支承臂141上的臂支承板142的基端部兩側形成的一對卡合凹部173、173卡合。
還有,這里所用的磁頭支承臂141整體用彈性板簧做成,使支承臂141整體能夠作彈性變形,不過也可以將彈性板簧的中途部用合成樹脂進行模鑄,并使板簧的一部分向固定于支承臂安裝片135的固定部及支承磁頭元件140的前端伸出以構成彈性變位部。
如上述那樣通過連接構件132而與光拾取裝置48連接、隔著被盤片旋轉驅動機構41旋轉驅動的光盤5而與光拾取裝置48相對設置的磁頭裝置131如圖8所示,使磁頭支承臂141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上方延伸。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上方延伸的磁頭支承臂141隨著支架23的轉動而以固定在支承臂安裝片135上的固定部為彈性變位的鉸鏈部作轉動變位。
不過,支承在磁頭支承臂141前端的磁頭元件140在對光盤5記錄信息信號時,為了用較大的磁場強度對光盤5的信號記錄區域施加外部磁場,以與光盤5滑動接觸的狀態與之接近。這時,磁頭支承臂141如圖8和圖9所示,通過設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上的磁頭插入用開口部180而進入支架23內。進入移動到記錄再現位置的支架23內的磁頭支承臂141的前端部所支承磁頭元件140如圖31所示,進入到保持在支架23中且安裝于基座36上的盤片盒安裝部37的盤片盒1的盤片盒主體4內,與在盤片盒主體4內受到旋轉驅動的光盤5的主面滑動接觸。
在對光盤5中記錄的信息信號進行再現時,無需從磁頭裝置131施加外部磁場,只需用從光拾取裝置48射出的光束對光盤5的信號記錄區域進行掃描即可,故為了防止因磁頭元件140與光盤5滑動接觸導致的磨損,磁頭元件140離開光盤5的主面,在光盤5停止旋轉的狀態時,磁頭元件140也離開光盤5的主面,磁頭支承臂141移動到支架23的外部。
在要將保持于支架23中的盤片盒1彈出時,或要將盤片盒1插入支架23時,為了防止磁頭元件140與盤片盒1碰撞而受損,磁頭支承臂141也移動到支架23外部的第1位置。
本發明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為了根據操作模式而使磁頭元件140接近或離開光盤5,設有使磁頭支承臂141作升降動作的磁頭升降機構181。磁頭升降機構181如圖8和圖9所示,具有可轉動地支承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上且對磁頭支承臂141作升降操作的升降操作板182、對升降操作板182作轉動操作的轉動操作桿183、如圖7那樣設在基座36的下側面且通過對轉動操作桿183作轉動操作而控制升降操作板182轉動的升降控制桿184、以及對該升降控制桿184進行移動操作的驅動馬達185。
升降操作板182如圖9及圖36所示,具有位于磁頭支承臂141的下側面、且對磁頭支承臂141進行轉動操作的轉動操作部186,從該轉動操作部186的基端部兩側凸設一對支承臂187、187。升降操作板182架設在磁頭插入用開口部180中,將凸設在支承臂187、187的基端部的支軸188、188樞支在從頂板部62的一部分挖起形成的轉動支承片189、189上,使磁頭支承臂141能以支軸188、188為中心向升降操作方向轉動。該升降操作板182在支承于頂板部62上時,凸設在轉動操作部186上的凸起190受到將頂板部62的一部分切開形成的彈性支承臂191的推壓支承而向頂板部62轉動加力。
轉動操作板183如圖9所示,在其一端設有轉動操作片193,該操作片193上豎立形成對升降操作板182進行轉動操作的凸輪片192。在轉動操作桿183的另一端,如圖37所示,彎折形成沿支架23的第2盤片盒保持部64下垂且與設在基座36下側面的升降控制桿184連接的連接片194。該轉動操作桿183如圖36所示,其中途部可轉動地支承在安裝于頂板部62上的支軸195上。在該轉動操作桿183的形成凸輪片192的轉動操作片193的一側,重疊著從升降操作板182的轉動操作部186凸出的被操作片197。被操作片197由于轉動操作桿183轉動操作而載于凸輪片192上。由于升降操作板182被設在頂板部62上的彈性支承臂191向頂板部62一側轉動加力,故被操作片197與凸輪片192上面或轉動操作片193上面壓接。
轉動操作片193與將頂板部62的一部分挖起形成的L字形卡合固定片196卡合固定,防止其脫離頂板部62。在轉動操作片193的一側,如圖8及圖36所示,設有轉動限制片198,該轉動限制片198在轉動操作桿183轉動到使升降操作板182轉動到支架23一側的下降位置后供設在升降操作板182上的被操作片197與之卡合,以限制升降操作板182向脫離頂板部62的上升方向轉動。
升降控制桿184如圖7及圖40所示,設在基座36的底面,在其長孔202、202中插入設在基座36上的支軸201、201,從而可在這些長孔202、202的范圍內沿圖7及圖40中箭頭M1及箭頭M2方向在基座36的前后方向移動。在升降控制桿184的一端分支形成與轉動操作板183連接的連接臂203和齒條板205,該齒條板205在與驅動馬達185連接的一側形成齒條齒204。在連接臂203的前端穿設有卡合孔206,在延伸到基座36下側面的轉動操作桿183的另一端上所設的連接片194的前端插入該卡合孔206中卡合。
將連接片194與升降控制桿184連接的轉動操作桿183通過升降控制桿184向圖40中箭頭M1或箭頭M2方向移動而圍繞支軸195沿圖40中箭頭N1方向及箭頭N2方向轉動。
通過將與安裝在驅動馬達185驅動軸上的蝸輪207嚙合的減速齒輪機構208的最終級齒輪與齒條204嚙合來將升降控制桿184與驅動馬達185連接。升降控制桿184由于驅動馬達185的驅動而根據驅動馬達185的旋轉方向沿圖40中箭頭M1方向或箭頭M2方向移動,并對轉動操作桿183向圖40中N1方向或N2方向作轉動操作,由此對升降操作板182作轉動操作,并對支承臂141作升降操作,使支承在磁頭支承臂141前端的磁頭元件140接近或離開光盤5。
不過,在上述的升降機構181上設有對升降控制桿184的位置進行檢測、并根據其檢測輸出來控制驅動馬達185的驅動方向、使磁頭元件140移動到接近光盤5的下降位置或離開光盤5的上升位置的、磁頭裝置131的升降控制機構。該升降控制機構如圖40所示,具有檢測機構212,由凸設在升降控制桿184另一端的1個檢測片210和對該檢測片210的位置進行檢測的檢測元件211組成。構成該檢測機構212的檢測元件211使用如同光耦合器的光學檢測元件,具有沿升降控制桿184的移動方向并排設置的發光元件213和感光元件214。
該檢測機構212在已選擇了信息信號記錄模式的狀態下,即,在升降控制桿184移動到基座36的最內側、使轉動操作桿183圍繞支軸195而沿圖40中箭頭N2方向轉動、使磁頭支承臂141下降、磁頭元件140接觸光盤5的狀態下,如圖40所示,檢測片210移動到脫離檢測元件211的位置。在檢測片210移動到脫離檢測元件211的位置后,不從檢測元件211輸出檢測輸出的檢測機構212就成為斷開狀態。即,在檢測片210移動到脫離檢測元件211的位置后,從發光元件213射出的檢測光就不能被檢測片210反射而形成反光,故不能用感光元件214對反光進行檢測,檢測元件211就成為不輸出檢測輸出的斷開狀態。
當升降控制桿184移動到選擇了記錄模式的位置后,設在該升降桿184一側的支架鎖定片200就如圖40所示,與圖9及圖11所示的將構成支架23的第2盤片盒保持部64的盤片盒支承片68的局部挖開后形成的卡合片199卡合,限制支架23向脫離基座36的方向轉動。
在已選擇了再現模式或停止模式的狀態下,即,在升降控制桿184移動到基座36的最前側、使轉動操作桿183圍繞支軸195沿圖42中箭頭N1方向轉動、使磁頭支承臂141上升、且使磁頭元件140脫離光盤5的狀態下,如圖42所示,檢測片210也移動到脫離檢測元件211的位置,檢測機構212成為斷開狀態。
當升降控制桿184處于圖40所示的移動到基座36最內側的位置和圖42所示的移動到基座36最前側的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即圖41所示的位置時,檢測片210與檢測元件211相對,由檢測片210將來自發光元件213的檢測光反射后由感光元件214進行檢測,并從檢測元件211輸出檢測輸出,檢測機構212成為接通狀態。
為此,說明使用該檢測機構212對磁頭元件140離開光盤5并向支架23的上側上升、處于停止模式的情況進行檢測的狀態。
在該檢測機構212中,為了對升降控制桿184的位置進行檢測、以檢測磁頭支承臂141的升降位置,在電源接通的初始狀態下,確認是否有來自檢測元件211的輸出,即,確認檢測機構212是接通還是斷開。這一確認過程通過設在盤片記錄再現裝置內的控制電路部來進行。在此,當確認是從檢測元件211輸出檢測輸出的接通狀態時,就檢測到升降控制桿184處于圖41所示的中間位置的情況。在檢測機構212處于接通狀態的情況被檢測到后,暫時對驅動馬達185向一個方向旋轉驅動,使升降控制桿184沿圖40中箭頭M2方向移動,在檢測機構212成為斷開狀態時,就如圖41所示,升降控制桿184移動到基座36的前側,磁頭元件140處于脫離光盤5的停止模式位置的情況被檢測到。
在電源接通的初始狀態下,當確認沒有從檢測元件211輸出檢測輸出的檢測機構212處于斷開狀態時,就對升降控制桿184是移動到圖40所示的基座36的最內側、處于使磁頭支承臂141下降的記錄模式位置還是移動到圖42所示的基座36的最前側、處于使磁頭支承臂141上升的停止模式位置進行檢測。這里,與上述場合相同,是使驅動馬達185暫時向一個方向作旋轉驅動,以使升降控制桿184沿圖41中箭頭M2方向移動。在驅動馬達185向一個方向旋轉驅動一定時間后檢測機構212仍維持斷開狀態時,升降控制桿184移動到圖42所示的基座36的最前側、并移動到停止模式位置的情況就被檢測到。當驅動馬達185向一個方向旋轉驅動一定時間后,如果檢測到檢測機構212暫時接通、然后斷開的情況后,升降控制桿184移動到圖42所示的基座最前側、處于停止模式位置的情況就被檢測到。
上述結構的磁頭裝置131的升降控制機構通過由設在升降控制桿184上的一個檢測片210和對該檢測片210的位置進行檢測的一個檢測元件211構成的檢測機構212對升降控制桿184的位置進行檢測,并通過使驅動馬達185向上個方向驅動,以使升降控制桿184沿一個方向移動,而使升降控制桿184移動一定位置,故可以用一個檢測機構212對可移動到多個位置上的升降控制桿184的位置進行檢測,可以簡化檢測機構212的結構,縮小在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中的設置空間,有助于裝置自身的小型化。
在上述例子中,在接通電源時,是使升降控制桿184如圖42所示,移動到基座36的最前側,并使磁頭支承臂141移動到上升位置,故只要未選擇記錄模式,就能始終使磁頭元件140處于脫離光盤5的位置,故可以避免磁頭元件140與光盤5之間的意外滑動接觸,可以保護磁頭元件140及光盤5。
還有,在上述例子中,是采用在檢測元件211上設有發光元件213和感光元件214的光學檢測裝置構成檢測機構212的,當然檢測元件也可使用推壓操作式的檢測開關,例如通過用檢測片210推壓而對檢測片210進行檢測。
另外,在升降控制桿184的另一端,如圖42所示,設有鎖定解除傳動構件220,由將蓋體22鎖定在關閉裝置主體21的位置上的鎖定桿222與因蓋體打開操作按鈕24的推壓操作而移動的鎖定解除桿223組成。該鎖定解除傳動構件220是將線狀彈簧彎折成U字形后形成,基端部支承在設于升降控制桿184另一端的支承部224上,可沿與升降控制桿184的移動方向正交的方向轉動變位。
鎖定解除傳動構件220在升降控制桿184如圖42所示移動到基座36的最前側、磁頭元件140處于脫離光盤5的上升位置、即移動到停止模式位置時,向基座36的前面伸出,并進入鎖定桿222和鎖定解除桿223之間,從而可利用因蓋體打開操作按鈕24的推壓操作而移動的鎖定解除桿223而使鎖定桿222移動,可解除對蓋體22的鎖定。
鎖定解除傳動構件220在升降控制桿184如圖40所示移動到基座36的最內側、磁頭元件140處于接近光盤5的下降位置時,從鎖定桿222和鎖定解除桿223之間退出,成為不能對鎖定桿222進行操作的狀態。
通過設置上述鎖定解除傳動構件220,在磁頭元件140處于可與光盤5滑動接觸的狀態、即下降到支架23內部的狀態時,禁止對蓋體22的打開操作,故可防止在信息信號記錄過程中誤將盤片盒1彈出,可防止信息信號記錄不良。
以下說明在上述結構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中裝載盤片盒1、并對該裝載的盤片盒1中所裝的光盤5進行信息信號的記錄再現、進而將裝載的盤片盒1彈出的一連串操作過程。
當要在該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中裝載盤片盒1時,先對蓋體打開按鈕24進行推壓操作,以對處于將裝置主體21關閉的位置的蓋體22解除鎖定。
這里所示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在記錄模式停止時、即停止按鈕被按下后,驅動馬達185就受到驅動,升降控制桿184如圖41所示移動到基座36的最前側,使磁頭元件140移動到脫離光盤5的上升位置,同時使鎖定解除傳動構件220進入鎖定桿222與鎖定解除桿223之間,成為可通過蓋體打開操作按鈕24的操作而使鎖定桿222移動的狀態。
一旦蓋體22的鎖定被解除,蓋體22就受到一體設置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上的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的推壓,且如圖20所示,向脫離支架23的方向轉動。解除對蓋體22的鎖定,將支架23與蓋體22一同轉動到脫離基座36的上升位置、即第1位置,且如圖5所示,使前側的盤片盒出入口69面對外部。
這時,支承23如圖18所示,設在第1盤片盒保持部63上的卡合片86與設在基座36上的卡合部87卡合固定,使進一步向上升方向的轉動受到限制,防止第1軸部73經過切口部75而從支架23上的第1軸卡合孔71脫落。
這里,通過盤片盒出入口69而將盤片盒1插入支架23。這時,盤片盒1以與裝有快門構件10的一面正交的面為插入端插入支架23內。
一旦盤片盒1插入支架23內,快門打開構件99進入設在盤片盒主體4一面上的快門打開構件進入槽12,將快門構件10的鎖定解除,同時設在快門構件保持片101前端的卡合凸部102與設在快門構件10上的卡合孔13卡合,限制快門構件10的移動。
一旦盤片盒1進一步插入支架23內部,就只有盤片盒主體4插入支架23內,對快門構件10作相對移動,設在盤片盒主體4上的記錄再現用開口部8、9被打開。
當盤片盒1插入支架23時,彈射桿111的推壓操作部115就被盤片盒1的插入端推壓而沿圖26中箭頭E1方向向基座36的背面彈性變位。一旦盤片盒1插入到保持于支架23中的位置,彈射桿111就將設在推壓操作部115的卡合片119與設在支架23背面的卡合孔118卡合,以積蓄彈性變位力的狀態保持在支架23的背面,并解除對盤片盒1向從支架23排出的方向推壓的力。
在將盤片盒1插入到支架23的插入保持位置后,一旦將支架23與蓋體22一同轉動到裝置主體21一側、即基座36一側,保持在支架23內的盤片盒1就使定位孔14、15與定位銷38、39卡合,以定位安裝于在基座36上構成的盤片盒安裝部37。這時裝在盤片盒1中的光盤5被盤片旋轉驅動機構41的盤片臺44夾住,成為可與盤片臺44一體旋轉的狀態。
一旦支架23與蓋體22一同移動到下降至基座36一側的第2位置、即下降位置,蓋體22移動到將裝置主體21關閉的關閉位置并被設在裝置主體21上的鎖定機構鎖定,即如圖21所示,設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上的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受到蓋體22內面的推壓而彈性變位成與頂板部62成為一個平面的狀態。這時,在支架23厚度方向的初期變位量相反、一體地設在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上的第1及第2盤片盒推壓片95、96彈性變位成向支架23內伸出的狀態,推壓安裝于盤片盒安裝部37的盤片盒1,防止其脫離盤片盒安裝部37。這時,設在支架23的頂板部62的第3盤片盒推壓片104也將盤片盒1向盤片盒安裝部37一側推壓加力。安裝于盤片盒安裝部37的盤片盒1被第1及第2盤片盒推壓片95、96以及第3盤片盒推壓片104推壓加力,可以高度方向正確定位。
在將盤片盒1安裝于盤片盒安裝部37后,如果按下再現按鈕并接通電源,則如上所述,在通過檢測機構212對升降控制桿184的位置進行檢測的同時,使驅動馬達185向一個方向旋轉驅動,且如圖42所示,移動到基座36的前側,成為磁頭元件140離開光盤5的停止模式狀態。
在此,在按下再現按鈕后,就選擇再現模式,光盤5受盤片旋轉驅動機構41驅動而旋轉,同時拾取送進機構56開始驅動,光拾取裝置48沿光盤5的直徑方向移動,利用從半導體激光器射出的光束對光盤5的信號記錄區域進行掃描,由此再現光盤5上記錄的信息信號。
如果為了記錄信息信號而按下記錄按鈕并接通電源,則如上所述,在通過檢測機構212對升降控制桿184的位置進行檢測的同時,使驅動馬達185向一個方向旋轉驅動,且如圖42所示,移動到基座36的前側,成為磁頭元件140離開光盤5的停止模式狀態。
在按下記錄按鈕并選擇了記錄模式后,升降控制桿184暫時移動到停止模式的位置,然后驅動馬達185向另一方向逆轉,使升降控制桿184沿圖42中箭頭M1方向移動。另外,一旦在檢測機構212對檢測片210檢測且暫時接通后再度斷開,升降控制桿184即移動到圖40所示的基座36的最內側,成為使磁頭支承臂141下降的狀態。
一旦選擇了記錄模式且升降控制桿184沿圖42中箭頭M1方向開始移動,連接片194就與卡合孔206卡合,使與升降控制桿184連接的轉動操作桿183圍繞支軸195而沿圖42中箭頭N1方向轉動。一旦轉動操作桿183沿圖41中箭頭N1方向轉動,設在轉動操作片193一側的凸輪片192即沿圖37中箭頭P1方向移動到支架23的前側。一旦凸輪片192沿圖38中箭頭P1方向移動,位于該凸輪片192上方水平面上的升降操作板182的被操作片197就沿凸輪片192的傾斜面移動到位于轉動操作片193上的下側。一旦被操作片197被凸輪片192引導而移動到下側,升降操作板182就圍繞支軸188、188而沿圖37中箭頭R1方向轉動到支架23的頂板部62一側。即,升降操作板182被設在支架23上的彈性支承臂191及在該升降操作板182上延伸且向支架23內部彈性變位的磁頭支承臂141轉動加力,故將被操作片197壓接在凸輪片192上,從而追隨凸輪片192的移動而圍繞支軸188、188轉動。
一旦升降操作板182沿圖38中箭頭R1方向轉動到支架23的頂板部62一側,在該升降操作板182上延伸的磁頭支承臂141就受到設在臂固定構件144上的推壓變位部165的加力而沿圖37和圖38箭頭R1方向向下降到支架23內部的方向轉動。一旦磁頭支承臂141轉動到支架23的內部,就如圖37所示,安裝在磁頭支承臂141前端部的磁頭元件140就與被夾于盤片臺44上的光盤5的主面接觸。這時,磁頭支承臂141受到推壓變位部165的加力而向支架23的內部轉動加力,故可使磁頭元件140以規定的接觸壓力與光盤5接觸。轉動操作桿183在使升降操作板182轉動到下降位置后,使設在升降操作板182上的被操作片197與轉動限制片198卡合。升降操作板182因被操作片197與轉動限制片198卡合,沿脫離支架23的圖37中箭頭R2方向、即上升方向的轉動就受到限制。由于升降操作板182向上升方向的轉動受到限制,故磁頭支承臂141可靠地保持在轉動到支架23內部的狀態,防止磁頭元件140離開光盤5,可以正確地在光盤5上施加外部磁場以記錄信息信號。
一旦選擇了使升降控制桿184移動到圖40所示的基座36最內側的記錄模式,設在支架23上的卡合片199即與設在升降控制桿184上的支架鎖定片200卡合,限制支架23向離開基座36的上升方向轉動,可靠地保持將盤片盒1安裝于盤片盒安裝部37的狀態。
一旦選擇了記錄模式且檢測到升降控制桿184移動到圖40所示的基座36最內側的情況,盤片旋轉驅動機構41即被驅動,在光盤5被旋轉驅動的同時拾取送進機構56開始驅動,磁頭裝置131在使磁頭元件140與光盤5滑動接觸的狀態下與光拾取裝置48同步地沿光盤5的直徑方向移動。這時,利用從光拾取裝置48的半導體激光器射出的光束對光盤5的信號記錄區域進行掃描,同時從磁頭元件140對光盤5的被光束照射的位置施加根據需記錄的信息信號調制的外部磁場,由此進行信息信號的記錄。
在記錄了所需的信息信號后,一旦按下盤片記錄再現裝置的停止按鈕以停止記錄模式,盤片記錄再現裝置就在記錄了光盤5上所記錄的信息信號的地址等控制信號后成為停止模式。
盤片記錄再現裝置在要從記錄模式變為停止模式時,將驅動馬達185向一個方向旋轉驅動,升降控制板184沿圖40中箭頭M2方向移動到基座36的前側。驅動馬達185一旦在檢測機構212對檢測片210進行了檢測后暫時接通,然后再度斷開,升降控制桿184就如圖42所示,移動到基座36的前側位置。
一旦升降控制板184沿圖40中箭頭M2方向移動,與升降控制桿184連接的轉動操作桿183就圍繞支軸195而沿圖40中箭頭N2方向轉動。一旦轉動操作桿183沿圖39中箭頭N2方向轉動,設在轉動操作片193一側的凸輪片192就沿圖37中箭頭P2方向向支架23的背面一側移動。一旦凸輪片192沿圖37中箭頭P2方向移動,升降操作板182的被操作片197就沿凸輪片192的傾斜面上升到達凸輪片192上側的水平面上。一旦被操作片197上升到凸輪片192上,升降操作板182就圍繞支軸188、188沿圖37中箭頭R2方向向離開支架23的頂板部62的方向轉動。一旦升降操作板182沿圖37中箭頭R2方向轉動,在升降操作板182上延伸的磁頭支承臂141就克服設在臂固定構件144上的推壓變位部165的加力而沿圖37及圖38中箭頭R2方向向離開支架23內部的上升方向轉動。一旦磁頭支承臂141轉動到支架23的外部,安裝在磁頭支承臂141前端部的磁頭元件140就離開夾在盤片臺44上的光盤的主面,且如圖38所示,從盤片盒1內移動到支架23的外部。
這時,設在支架23上的卡合片199與設在升降控制桿184上的支架鎖定片200之間的卡合被解除,使支架23可向離開基座36的第2位置的方向、即上升方向轉動。
一旦升降控制桿184如圖42那樣移動到基座36的前側,鎖定解除傳動構件220就進入鎖定桿222與鎖定解除桿223之間,成為可通過蓋體打開操作按鈕24的操作來移動鎖定桿222的狀態。
一旦按下蓋體打開操作按鈕24以解除蓋體22的鎖定,蓋體22就受到一體地設在支架23上的第1及第2蓋體轉動加力板91、92的加力而向離開支架23的方向轉動,且將支架23前側的盤片盒出入口69打開。
在解除蓋體22的鎖定以使之離開支架23后,一旦將支架23與蓋體22一同沿圖39中箭頭C2方向轉動,設在支架23上的卡合解除片122就沿圖29中箭頭G1方向將彈射桿115的卡合片121向上推壓。一旦卡合片121被沿圖29中箭頭G1方向推壓,安裝片112就圍繞鉚接軸113而沿圖27中箭頭E2方向轉動,同時圍繞彈性變位部124、124而向離開基座36的圖23及圖28中箭頭H1方向轉動變位。一旦安裝片112沿圖23中箭頭H1方向轉動變位,推壓操作部115就沿離開支架23的頂板部62的圖28中箭頭J1方向轉動變位。一旦推壓操作部115向圖28中箭頭J1方向轉動變位,如圖30所示,卡合片119與卡合孔118的卡合即被解除。一旦卡合片119與卡合孔118的卡合被解除,因盤片盒1插入支架23而彈性變位且積蓄了彈性變位力的彈射桿111的推壓操作部115即沿圖26及圖27中箭頭E2方向彈性復位成向支架23內伸出的狀態,使插入保持在支架23中的盤片盒1向支架23的外部伸出,成為可從支架23取出的狀態。
在上述例子中,是將本發明用于以光盤為記錄媒體、且可對該光盤記錄信息信號的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但本發明也可廣泛用于其他記錄再現裝置,這些裝置所用的盤片盒內裝有成為其他信息信號記錄媒體的盤片。
另外,上述盤片記錄再現裝置中所用的彈射機構或支架裝置也可直接用于不設磁頭裝置的再現專用盤片顯示器,同樣可實現上述的優點。
工業上利用的可能性如上所述,本發明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的彈射桿自身可彈性變位,通過將盤片盒插入支架而使彈射桿作彈性變位,并使該彈射桿與支架或基座卡合固定,以保持彈性變位后的狀態,在要彈射盤片盒時,就解除彈射桿的卡合固定狀態,使盤片盒從支架伸出,故不必使用使彈射桿作彈性變位用的加力構件,而且不必設置將彈射桿卡合固定在彈性變位后的位置上用的機構,故可減少零件數量,簡化機構,實現記錄及/或再現裝置自身的進一步小型化。
該記錄及/或再現裝置的磁頭升降控制裝置是用一個檢測裝置對控制磁頭升降的升降控制桿的移動位置進行檢測,故可簡化檢測裝置的結構,縮小其在裝置內的設置空間。而且由于是在接通電源時,對升降控制桿的位置進行檢測,且根據其檢測輸出而使磁頭移動到上升位置,故能可靠地防止因后面的操作而使磁頭受損,能可靠地保護磁頭。
又由于在支架上一體地設有對設在支架上的蓋體加力以使之離開支架的彈性變位部、及對設在盤片盒上的快門構件進行保持的彈性變位部,故可減少零件數量,便于組裝。
綜上所述,本發明可減少記錄及/或再現裝置整體的零件數量,簡化機構,進一步實現裝置自身的小型化。
權利要求
1.一種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具有至少設有對裝在盤片盒中的盤片進行旋轉驅動的旋轉驅動機構的基座;設在所述基座上、供所述盤片盒出入、且在將已插入的所述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安裝到所述旋轉驅動機構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離開所述旋轉驅動機構的、在所述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自如的支架;由彈性變位構件形成、受插入所述支架的盤片盒的推壓而從向所述支架內伸出的位置彈性變位到沿著所述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彈射桿,所述彈射桿在彈性變位到沿著所述支架背面的位置后與移動到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支架卡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使所述支架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動而解除所述彈射桿與所述支架的卡合狀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射桿上設有卡合部,同時在所述支架上設有與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解除部,通過所述支架從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動使所述解除部對所述卡合部進行操作,由此解除所述彈射桿與所述支架之間的卡合狀態,并通過所述彈射桿向所述伸出位置方向作彈性復位,使所述盤片盒從所述支架伸出。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射桿上,受插入所述支架的盤片盒推壓的推壓操作部和彈性變位部與所述卡合部形成一體,通過所述解除部對所述卡合部的操作,使所述彈性變位部變位,而將所述彈射桿與所述支架之間的卡合解除。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射桿和所述支架中的任一方形成卡合部,同時在另一方形成與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具有沿安裝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旋轉驅動機構中的盤片盒中所裝盤片的直徑方向移動自如的光拾取裝置、與所述光拾取裝置對置地設在所述支架上的磁頭裝置,所述磁頭裝置與所述光拾取裝置一體地沿盤片的徑向移動。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形成開口部,同時所述裝置還設有使所述磁頭裝置在通過所述開口部而向所述支架內伸出的下降位置和從所述開口部離開所述支架的上升位置之間升降的升降驅動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頭裝置具有磁頭部和前端設有所述磁頭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與所述上升位置之間轉動自如的支承臂,所述升降機構具有對所述支承臂進行轉動操作的升降操作部和對所述升降操作部進行驅動的驅動部以及對所述驅動部的位置進行檢測的檢測部,并根據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對所述驅動部的動作進行控制。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具有在所述支架處于所述第1位置時與所述升降操作部卡合的控制桿和對所述控制桿進行驅動的馬達,所述檢測部對所述控制桿的位置進行檢測,所述馬達根據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結果受到驅動控制。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將所述支架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動來解除所述升降操作部與所述控制桿之間的卡合狀態。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在所述裝置接通電源后暫時向使所述磁頭裝置移動到所述上升位置的方向旋轉驅動。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通過所述檢測部,對所述驅動部在所述裝置接通電源后暫時向使所述磁頭裝置移動到所述上升位置的方向旋轉驅動的所述控制桿進行檢測,由此檢測所述磁頭裝置的位置。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在接通電源時未得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驅動部向所述磁頭裝置移動到所述上升位置的方向驅動,在暫時得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后又再度得不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磁頭裝置位于所述上升位置。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在接通電源時未得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驅動部向所述磁頭裝置移動到所述上升位置的方向驅動,在得不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磁頭裝置位于所述上升位置。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在接通電源時得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驅動部向所述磁頭裝置移動到所述上升位置的方向驅動,在未得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磁頭裝置位于所述上升位置。
16.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頭裝置具有磁頭部和前端設有所述磁頭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與所述上升位置之間轉動自如的支承臂,在所述支承臂的基端設有對所述支承臂向所述下降的位置方向加力的加力部。
17.一種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具有設置在裝置主體上、具有安裝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的安裝部的基座,該盤片盒上設有對使盤片面對外部的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進行開閉的快門;設在所述基座上供所述盤片盒出入的支架,所述支架在將插入的所述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安裝到所述安裝部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離開所述安裝部的、在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自如;轉動自如地設在所述裝置主體上、與所述支架一同轉動的蓋體;由彈性變位構件形成、由于插入所述支架的盤片盒推壓而從向所述支架內伸出的位置彈性變位到沿著所述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彈射桿;將所述蓋體鎖定在關閉所述安裝部的位置上的鎖定機構,所述彈射桿在彈性變位到沿著所述支架背面的位置時與移動到所述第1位置的所述支架卡合。
18.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射桿與所述支架之間的卡合狀態通過使所述支架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動而解除。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射桿上設有卡合部,同時在所述支架上設有與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解除部,通過所述支架從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動使所述解除部對所述卡合部進行操作,由此解除所述彈射桿與所述支架之間的卡合狀態,并通過所述彈射桿向所述伸出位置方向作彈性復位,使所述盤片盒從所述支架伸出。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射桿上,受插入所述支架的盤片盒推壓的推壓操作部和彈性變位部與所述卡合部形成一體,通過所述解除部對所述卡合部的操作,使所述彈性變位部變位,而將所述彈射桿與所述支架之間的卡合解除。
21.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射桿和所述支架中的任一方形成卡合部,同時在另一方形成與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22.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具有沿安裝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安裝部上的盤片盒中所裝盤片的直徑方向移動自如的光拾取裝置、與所述光拾取裝置對置地設在所述支架上的磁頭裝置,所述磁頭裝置與所述光拾取裝置一體地沿盤片的徑向移動。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形成開口部,同時所述裝置還設有使所述磁頭裝置在通過所述開口部而向所述支架內伸出的下降位置和從所述開口部離開所述支架的上升位置之間升降的升降驅動機構。
24.根據權利要求23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頭裝置具有磁頭部和前端設有所述磁頭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與所述上升位置之間轉動自如的支承臂,所述升降機構具有對所述支承臂進行轉動操作的升降操作部和對所述升降操作部進行驅動的驅動部以及對所述驅動部的位置進行檢測的檢測部,并根據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對所述驅動部的動作進行控制。
25.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具有在所述支架處于所述第1位置時與所述升降操作部卡合的控制桿和對所述控制桿進行驅動的馬達,所述檢測部對所述控制桿的位置進行檢測,所述馬達根據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結果受到驅動控制。
26.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將所述支架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動來解除所述升降操作部與所述控制桿之間的卡合狀態。
27.根據權利要求25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在所述裝置接通電源后暫時向使所述磁頭裝置移動到所述上升位置的方向旋轉驅動。
28.根據權利要求27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通過所述檢測部,對所述驅動部在所述裝置接通電源后暫時向使所述磁頭裝置移動到所述上升位置的方向旋轉驅動的所述控制桿進行檢測,由此檢測所述磁頭裝置的位置。
29.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在接通電源時未得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驅動部向所述磁頭裝置移動到所述上升位置的方向驅動,在暫時得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后又再度得不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磁頭裝置位于所述上升位置。
30.根據權利要求29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在接通電源時未得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驅動部向所述磁頭裝置移動到所述上升位置的方向驅動,在得不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磁頭裝置位于所述上升位置。
31.根據權利要求2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在接通電源時得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驅動部向所述磁頭裝置移動到所述上升位置的方向驅動,在未得到來自所述檢測部的檢測輸出時使所述磁頭裝置位于所述上升位置。
32.根據權利要求24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頭裝置具有磁頭部和前端設有所述磁頭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與所述上升位置之間轉動自如的支承臂,在所述支承臂的基端設有對所述支承臂向所述下降的位置方向加力的加力部。
33.根據權利要求17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體地形成將所述插入的盤片盒推壓到所述安裝部的推壓部、由對所述蓋體從所述關閉位置向打開所述安裝部的方向加力的加力部構成的彈性變位片、及使所述插入的盤片盒的所述快門向將所述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部打開的方向移動的打開操作部。
34.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性變位片上,所述推壓部和所述加力部互為反向地偏倚形成。
35.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上形成將所述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部保持在打開位置上的快門保持部。
36.根據權利要求35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門保持部在與所述快門卡合并用所述彈射桿將所述盤片盒排出時使所述快門向關閉所述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部的方向移動。
37.根據權利要求33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具有沿安裝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安裝部上的盤片盒中所裝盤片的直徑方向移動自如的光拾取裝置、與所述光拾取裝置對置地設在所述支架上的磁頭裝置,所述磁頭裝置與所述光拾取裝置一體地沿盤片的徑向移動。
38.根據權利要求37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頭裝置具有磁頭部和前端設有所述磁頭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與所述上升位置之間轉動自如的支承臂,所述升降機構具有對所述支承臂進行轉動操作的升降操作部和對所述升降操作部進行驅動的驅動部,所述支架還形成與所述升降操作部卡合的卡合片。
39.一種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具有至少設有對裝在盤片盒中的盤片進行旋轉驅動的旋轉驅動機構的基座;設在所述基座上、供所述盤片盒出入、且在將已插入的所述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安裝到所述旋轉驅動機構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離開所述旋轉驅動機構的、在所述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自如的支架;由彈性變位構件形成、受插入所述支架的盤片盒的推壓而從向所述支架內伸出的位置彈性變位到沿著所述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彈射桿,所述彈射桿在彈性變位到沿著所述支架背面的位置后與移動到所述第1位置上的所述支架卡合。
40.根據權利要求39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使所述支架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動而解除所述彈射桿與所述支架的卡合狀態。
41.根據權利要求40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射桿上設有卡合部,同時在所述支架上設有與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解除部,通過所述支架從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方向移動使所述解除部對所述卡合部進行操作,由此解除所述彈射桿與所述支架之間的卡合狀態,并通過所述彈射桿向所述伸出位置方向作彈性復位,使所述盤片盒從所述支架伸出。
42.根據權利要求41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射桿上,受插入所述支架的盤片盒推壓的推壓操作部和彈性變位部與所述卡合部形成一體,通過所述解除部對所述卡合部的操作,使所述彈性變位部變位,而將所述彈射桿與所述支架之間的卡合解除。
43.根據權利要求39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射桿和所述支架中的任一方形成卡合部,同時在另一方形成與所述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44.一種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具有設置在裝置主體上的基座,其上具有安裝盤片盒中所裝盤片用的安裝部,該盤片盒上設有對使盤片面對外部的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進行開閉的快門;設在所述基座上供所述盤片盒出入的支架,所述支架在將插入的所述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安裝到所述安裝部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離開所述安裝部的、在所述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自如;轉動自如地設在所述裝置主體上、與所述支架一同轉動的蓋體;將所述蓋體鎖定在關閉所述安裝部的位置上的鎖定機構,所述支架一體地形成將所述插入的盤片盒推壓到所述安裝部的推壓部、由對所述蓋體從關閉位置向打開所述安裝部的方向加力的加力部構成的彈性變位片、及使所述插入的盤片盒的所述快門向將所述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部打開的方向移動的打開操作部。
45.根據權利要求44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彈性變位片上,所述推壓部和所述加力部互為反向地偏倚形成。
46.根據權利要求44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上形成將所述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部保持在打開位置上的快門保持部。
47.根據權利要求46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門保持部在與所述快門卡合并用所述彈射桿將所述盤片盒排出時使所述快門向關閉所述記錄或再現用開口部的方向移動。
48.根據權利要求44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還具有沿安裝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安裝部上的盤片盒中所裝盤片的直徑方向移動自如的光拾取裝置、與所述光拾取裝置對置地設在所述支架上的磁頭裝置,所述磁頭裝置與所述光拾取裝置一體地沿盤片的徑向移動。
49.根據權利要求48所述的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頭裝置具有磁頭部和前端設有所述磁頭部且在所述下降位置與所述上升位置之間轉動自如的支承臂,所述升降機構具有對所述支承臂進行轉動操作的升降操作部和對所述升降操作部進行驅動的驅動部,所述支架還形成與所述升降操作部卡合的卡合片。
全文摘要
一種記錄及/或再現裝置,具有:設有對盤片盒中所裝的盤片進行旋轉驅動的旋轉驅動機構(41)的基座(36);設在基座(36)上、對盤片盒進行保持且在將盤片安裝到旋轉驅動機構(41)上的第1位置和使盤片離開旋轉驅動機構(41)的、在第1位置上方的第2位置之間移動自如的支架;受插入支架的盤片盒推壓而從向支架內伸出的位置彈性變位到沿著支架背面的位置的彈射桿(111)。彈射桿(111)在彈性變位到沿著支架背面的位置后,其卡合片(119)與移動到前述第1位置的支架卡合,并通過使支架從前述第1位置向第2位置方向移動而解除對支架的卡合狀態,利用彈性復位而使盤片盒從支架伸出。
文檔編號G11B17/04GK1287664SQ99801719
公開日2001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1999年10月1日 優先權日1998年10月1日
發明者栗田和仁, 中村忠實, 羽原恭寬, 齋藤真 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