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圓盤形記錄媒體、計算機系統、及防止數據復制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能夠有效地防止在再生專用型光盤(CD-ROM等)、補寫型光盤(CD-R等)、可以記錄型光盤(磁光盤等)或磁盤等的圓盤形記錄媒體相互之間進行非法數據復制(拷貝)的記錄方法;實現該數據記錄方法的數據記錄裝置;在構成圓盤形記錄媒體本身和使用這些圓盤形記錄媒體組成一個系統的情況下能夠防止在圓盤形記錄媒體相互之間進行非法數據復制的計算機系統;及防止數據復制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一般,作為通過光束進行信息信號記錄/再生的圓盤形記錄媒體(下面,單指光盤),有記錄著聲音數據的所謂小型盤和記錄著計算機數據的所謂CD-ROM的再生專用型光盤;只能進行一次記錄的補寫型光盤;以及不只能夠再生而且能夠記錄和擦除的可以記錄型光盤。
小型盤及CD-ROM等再生專用型光盤是根據要記錄的信息信號在其一個面上形成軌跡,該軌跡是由凹凸圖形、即相位坑所形成的同心圓或螺旋形的軌跡。具體地講,這種光盤是由具有透光性的聚碳酸酯和PMMA等那樣的合成樹脂材料的盤基板、把在該盤基板的一個面上所形成的相位坑復蓋起來所形成的由鋁及金等金屬構成的反射膜、以及以保護該反射膜為目的把上述反射模復蓋起來所形成的保護層形成的。
當對這種再生專用型光盤進行信息信號的再生時,使來自激光光源的光束在利用物鏡使之聚焦的狀態下從盤基板一側照射過去,借助于例如光檢出器把通過該光盤的相位坑調制了的反射光束檢出,并將其變換成具有與上述反射光束光量對應的信號電平的檢出信號,借此得到記錄在再生專用型光盤上的信息信號的再生信號。
上述再生專用型光盤的特征是,能夠廉價地向市場供應大量產品(光盤),但是,另一方面,當需要少量產品時,就不合適了。因此,對于需要量小的產品,使用補寫型光盤,使各種數據簡易地由用戶來提供。
這種補寫型光盤具有利用色素物理化學變化的記錄方式、利用單層膜的穿孔記錄方式、利用多層膜的穿孔記錄方式、相變化記錄方式、和磁泡成形記錄方式等再生時,與上述再生專用型光盤一樣,使來自激光光源的光束(具有再生用的弱的光輸出)在利用物鏡使之聚焦的狀態下從盤基板一側照射過去,借助于例如光檢出器把通過預先記錄的坑調制了的反射光束檢出,并將其變換成具有與上述反射光束光量對應的信號電平的檢出信號,借此得到記錄在補寫型光盤上的信息信號的再生信號。
還有,當對上述補寫型光盤進行信號信息的記錄時,使來自激光光源的光束(具有記錄用的強的光輸出)在利用物鏡使之聚焦的狀態下從盤基板一側照射過去,通過與信息信號對應對光束進行調制和對光束的輸出進行開關控制從而沿著光盤的記錄軌跡形成對應于信息信號的坑(這種坑與再生專用型光盤上記錄的坑大致一樣)。
具體地講,在單層膜穿孔記錄的情況下,在記錄軌跡中受到強光束照射的那部分膜上開出了孔,這種孔作為坑來記錄信息。在多層膜穿孔記錄的情況下,在記錄軌跡中受到強光束照射的那部分例如第一層膜上開出了孔,這種第一層上的孔作為坑來記錄信息。
在相變化記錄的情況下,記錄軌跡中受到強光束照射了的那部分從非晶狀態變成結晶狀態,變成結晶狀態的那部分作為坑來記錄信息。在磁泡成形記錄的情況下,記錄軌跡中受到強光束照射了的那部分記錄膜凸起,該凸起的部分作為坑來記錄信息。
特別是,在上述補寫型光盤中形成了用于控制光束跟蹤的導向槽(前置槽部分),使該前置槽部分的相對端面沿著軌跡形成有給定幅度和給定周期的正弦波形(一般,稱為顫動波形),利用光束從光學上檢出該顫動波形,借此獲得作為絕對時間信息的顫動信號。
該顫動信號可用為這種記錄/再生裝置的系統控制,特別是可用為在光盤上記錄坑時的定時信息,還有,可將光盤的旋轉驅動裝置用于例如對主導軸馬達進行伺服控制。在這里的伺服控制是,控制主導軸馬達的轉速,使顫動信號的周期恒定。
在上述補寫型光盤中,一般采用在前置槽部分上把坑記錄下來的槽記錄方式,在記錄補寫數據的情況下,從光學上檢出在前置槽部分上所形成的顫動波形,基于由此得到的顫動信號周期,取得同步,同時,尋找目標位置。在找到目標位置的階段中,通過給定格式把補寫數據記錄下來。
另一方面,再生時,與上述相同地尋找目標位置,在找到目標位置的階段中,例如以在補寫數據中插入的幀同步信號為基礎,順序讀出例如2K字節的數據。
這樣,因為再生專用型光盤的再生原理與補寫型光盤相同,所以,即使把補寫型光盤裝入對再生專用型光盤進行信息信號再生的再生裝置中,也能夠與再生專用型光盤完全沒有區別地把補寫型光盤上記錄著的數據再生出來。
而且,補寫型光盤的特征是,多少張光盤都能夠用比較簡易的設備很容易地制作出來。
由于這樣的情況,有可能利用補寫型光盤進行違法拷貝。
即,例如終端用戶等把對再生專用型光盤進行信息信號再生的再生裝置連接到該用戶所使用的個人計算機的一個外部輸入/輸出端子上,把對補寫型光盤進行信息信號記錄/再生的外部存儲裝置連接到該個人計算機的另一個外部輸入/輸出端子上,從而組成計算機系統,利用外部存儲裝置把利用再生裝置讀出的再生專用型光盤中的記錄數據一模一樣地寫入補寫型光盤內,就形成制作再生專用型光盤的所謂盜版制作系統了。
這時,在再生專用型光盤為記錄著計算機數據(包括計算機程序)的CD-ROM情況下,能夠容易制作出游戲軟件等盜版軟件,在上述再生專用型光盤為記錄著音樂信息的小型盤情況下,能夠容易制作出盜版的小型盤。
因為計算機的程序等是根據版權受到保護的作品,所以,除了正式的用戶,即在允許使用的合同(軟件執照)上被同意登記的用戶拷貝備份盤和拷貝到硬盤內的情況以外,其它拷貝都是違法的。
以販賣獲利為目的,把作品CD-ROM上的記錄數據一模一樣地拷貝到補寫型光盤上的行為是違法的,必須防止獲得這種非法利潤的行為。
還有,例如在企業內部和CAI(計算機輔助教學)中,正式用戶向非正式用戶無償散發軟件等行為也引起了重視。
現在,提出了各種防止拷貝的方法,雖然已達到實用化,但是,在另一方面,現在一種躲避防止拷貝、稱為“拷貝工具”的軟件(程序等)已在市場上出售,實質上,現在,防止違法拷貝除了依賴于用戶的良心以外,沒有別的方法。
本發明是考慮了上述各點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有效地防止通過拷貝工具等在圓盤形記錄媒體相互之間進行違法拷貝、能夠保護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作品(記錄數據)的數據記錄方法。
還有,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容易地實現能夠有效地防止在圓盤形記錄媒體相互之間進行違法拷貝的數據記錄方法的數據記錄裝置。
還有,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夠有效地防止在圓盤形記錄媒體相互之間進行違法拷貝的數據記錄形態的圓盤形記錄媒體。
還有,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在把多個使用圓盤形記錄媒體的外部存儲裝置連接到計算機上的情況下、能夠有效地防止這些外部存儲裝置上的各圓盤形記錄媒體相互之間進行違法拷貝的計算機系統。
還有,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有效地防止使用拷貝工具等在圓盤形記錄媒體相互之間進行違法拷貝、能夠保護在圓盤形記錄媒體上所記錄的作品(記錄數據)的數據復制防止方法。
發明的公開本發明是一種在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數據的數據記錄方法,當假定在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規格中所確定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為M、在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所記錄的記錄數據的數據長度為W、在上述記錄數據中有訪問意義的有效數據的數據長度為D時,具有作成上述記錄數據使其滿足關系M≥W≥D的步驟(a)和把在步驟(a)中作成的上述記錄數據記錄到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步驟(b)。
這樣,在把記錄數據對另一個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小于記錄數據長度W的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數據復制的情況下,當有效數據的長度D例如與記錄數據的長度W相同時,例如,即使是強制地進行復制操作,也會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狀態下進行復制。
因而,即使利用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想從上述有效數據得到所希望的程序操作和信息,但是,因為所希望的程序操作中需要的數據和信息不全,所以,沒有作為復制品的價值,即實質上防止了從該圓盤形記錄媒體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違法拷貝。
還有,在有效數據長度小于記錄長度W的情況下,可以把有效數據在空間上分離開來進行記錄、把重要的關鍵文件記錄到例如數據記錄的最后部分中,在這種情況下,當把記錄數據對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數據復制時,因為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狀態下進行復制的,所以,實質上防止了從該圓盤形記錄媒體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違法拷貝。
特別是,在上述方法中,與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有關,假定可以記錄數據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為m時,在上述步驟(a)中,在想作成具有W>m關系的上述記錄數據的情況下,當把記錄數據對作為復制品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記錄數據的復制時,如上述那樣地,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狀態下記錄到該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所以,實質上防止了向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方法中,在上述記錄數據的長度W與有效數據長度的關系為W>D的情況下,在上述步驟(a)中,也可以通過把無效數據附加到上述有效數據上來作成具有W>m關系的上述記錄數據。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用復制時如果不摘除上述無效數據則有效數據的復制就不能完成的記錄形態,這樣,對那些違法拷貝的人來說就能夠加大進行檢出無效數據和摘除該無效數據作業的難度,能夠有效地降低實現違法拷貝的概率。這實質上防止了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方法中,也可以使上述無效數據具有不可見屬性。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對個人計算機操作熟練的人,必須一邊看著顯示器上所顯示的操作畫面一邊進行從該圓盤形記錄媒體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違法拷貝,例如利用DIR指令尋找無效數據的位置并摘除該無效數據,借此雖然有可能進行有效數據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記錄,但是,如果上述無效數據具有不可見屬性,則即使進行上述那樣的操作也無意義,可以可靠地防止依靠熟練人員的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方法中,也可以把上述有效數據中的一部分數據再定位。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再定位了的那一部分數據被記錄在作為上述復制品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對于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情況下拷貝的,借此能夠防止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方法中,也可以把上述一部分數據配置在上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這時,例如在強制地把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有效數據向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復制的情況下,因為設定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小于該圓盤形記錄媒體記錄數據的長度,所以,在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的數據記錄成在上述有效數據中缺少了配置到最末尾那一部分數據的概率增大,或者,必定記錄成缺少了上述那一部分數據,使得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復制實質上成為不可能的狀態了。
還有,在上述方法中,使上述有效數據由多個文件組構成的實數據和用于檢索實數據的檢索用數據構成,可以把上述檢索用數據的一部分或全部作為上述一部分數據。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是把缺少了上述一部分數據(即檢索用數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數據記錄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所以,即使把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裝入例如外部存儲裝置或再生裝置上進行再生,由于不能對有效數據進行檢索,所以,實質上該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變成沒有用的了,實質上能夠防止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違法拷貝。
再者,作為上述檢索用數據可以假定為上述有效數據中所包括的執行文件的檢索用關鍵文件、和上述有效數據中所包括的文本文件的檢索用關鍵文件。
其次,與本發明有關的數據記錄裝置是一種在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數據的數據記錄裝置,它具有當假定在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規格中所確定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為M、在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所記錄的記錄數據的數據長度為W、在上述記錄數據中有訪問意義的有效數據的數據長度為D時,作成滿足關系M≥W≥D的上述記錄數據的記錄數據作成裝置;和把在上述記錄數據作成裝置中制作成的上述記錄數據記錄到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記錄裝置。
這樣,在把記錄數據對另一個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小于記錄數據長度W的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數據復制的情況下,當有效數據的長度D例如與記錄數據的長度W相同時,例如,即使是強制地進行復制操作,也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狀態下進行復制。
因而,即使利用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想從上述有效數據得到所希望的程序操作的信息,但是,因為所希望的程序操作中需要的數據和信息不全,所以,沒有作為復制品的價值,即實質上防止了從該圓盤形記錄媒體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違法拷貝。
還有,在有效數據長度小于記錄長度W的情況下,可以把有效數據在空間上分離開來進行記錄、把重要的關鍵文件記錄到例如數據記錄的最后部分中,在這種情況下,在把記錄數據對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數據復制時,因為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狀態下進行復制的,所以,實質上防止了從該圓盤形記錄媒體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構成中,與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有關,當假定可以記錄數據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為m時,上述記錄數據作成裝置可以構成為作成具有W>m關系的上述記錄數據。
在這種情況下,對作為復制品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記錄數據的復制時,如上述那樣,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狀態下記錄到該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所以,實質上防止了向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違法拷貝。
具體地講,在上述記錄數據的長度W與有效數據長度的關系為W>D的情況下,上述記錄數據作成裝置構成為通過把無效數據附加到上述有效數據上來作成具有W>m關系的上述記錄數據。
這樣,首先,記錄數據作成裝置對有效數據附加無效數據、作成上述記錄數據。此后,利用數據記錄裝置把上述記錄數據記錄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
在這種情況下,當把上述記錄數據復制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時,可以采用如果不摘除上述無效數據則有效數據的復制就不能完成的記錄形態,這樣,對于那些違法拷貝的人來說能夠加大進行檢出無效數據和摘除該無效數據作業的難度,能夠有效地降低實現違法拷貝的概率。這實質上防止了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構成中,在上述記錄數據作成裝置中可以設置屬性設定裝置,把上述一部分數據作為不可見屬性設定于有效數據管理文件中。在這種情況下,因為利用上述屬性設定裝置使上述無效數據具有不可見屬性,所以,在下面那樣的情況下是有效的。
即,例如那些對個人計算機操作熟練的人必須一邊看著顯示器上所顯示的操作畫面一邊進行從該圓盤形記錄媒體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違法拷貝,例如利用DIR指令尋找無效數據的位置并摘除該無效數據,借此雖然有可能進行有效數據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記錄,但是,如果上述無效數據具有不可見屬性,則即使進行上述那樣的操作也無意義,可以可靠地防止熟練人員的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構成中,在上述記錄數據作成裝置中可以設置改變配置裝置,以便把上述有效數據中的一部分數據重新配置。
在這種情況下,如上述那樣地,雖然利用記錄數據作成裝置把無效數據附加到有效數據上來制作記錄數據,但是,因本發明中,進而利用再定位裝置把一部分有效數據的數據配置改變以后再最終作成記錄數據。然后,利用記錄裝置把上述記錄數據記錄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
因而,在把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的記錄數據復制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情況下,因為再定位了的那一部分數據記錄在上述作為復制品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對于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以后拷貝的,并且,無效數據也記錄上來了,借此能夠可靠地防止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構成中,也可以利用上述改變配置裝置從上述有效數據中取出一部分數據,將其配置到上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在這種情況下,利用上述改變配置裝置、把利用記錄數據作成裝置作成的記錄數據的一部分有效數據取出,將其再定位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作成最終的記錄數據。
這樣,例如在強制地把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有效數據向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復制的情況下,因為設定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小于該圓盤形記錄媒體記錄數據的長度,所以,作為在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的數據,記錄成在上述有效數據中缺少了配置到最末尾那一部分數據的概率增大、或者,必定記錄成缺少了那一部分數據,使得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復制實質上成為不可能的狀態了。
還有,在上述構成中,可以使上述有效數據由由多個文件組構成的實數據和用于檢索實數據的檢索用數據構成,把上述檢索用數據的一部分或全部作為上述一部分數據。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是把缺少了上述一部分數據(即檢索用數據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數據記錄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所以,即使把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裝入例如外部存儲裝置或再生裝置上進行再生,由于不能對有效數據進行檢索,所以,實質上該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變成沒有用的了,借此實質上能夠防止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違法拷貝。
再者,作為上述檢索用數據可以假定為上述有效數據中所包括的執行文件的檢索用關鍵文件、和上述有效數據中所包括的文本文件的檢索用關鍵文件。
其次,與本發明有關的圓盤形記錄媒體構成為當假定在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規格中所確定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為M、在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所記錄的記錄數據的數據長度為W、有訪問意義的有效數據的數據長度為D時,記錄滿足M≥W≥D關系的上述記錄數據。
這時,在使用例如個人計算機等上連接著的外部存儲裝置(由圓盤形記錄媒體用的記錄/再生裝置等構成)把上述圓盤形記錄裝置上記錄著的記錄數據復制到另一個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小于記錄數據長度的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情況下,當有效數據的長度D例如與記錄數據的長度W相同時,例如,即使是強制地進行復制操作,也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狀態下進行復制。
因而,即使利用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想從上述有效數據得到所希望的程序操作和信息,但是,因為所希望的程序操作中需要的數據和信息不全,所以,沒有作為復制品的價值,即實質上防止了從該圓盤形記錄媒體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違法拷貝。
還有,在有效數據長度小于記錄長度W的情況下,可以把有效數據在空間上分離開來進行記錄、把重要的關鍵文件記錄到例如數據記錄的最后部分中,在這種情況下,在把記錄數據對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數據復制的情況下,因為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狀態下進行復制的,所以,實質上防止了從該圓盤形記錄媒體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違法拷貝。
特別是,與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有關,當假定可以記錄數據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為m時,如果使上述記錄數據滿足W>m的關系,則對作為復制品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記錄數據的復制時,如上述那樣地,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狀態下記錄到該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所以,實質上防止了向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中,可以在把上述有效數據的一部分對另一部分進行了重新配置的狀態下進行記錄。這樣,在把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的記錄數據復制到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具有小于記錄數據長度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上的情況下,因為分離了的上述那一部分數據記錄在上述作為復制品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概率非常小,所以,對于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是在缺少一部分有效數據的情況下拷貝的,能夠防止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也可以把上述一部分數據記錄到上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這時,例如在強制地把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記錄數據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復制的情況下,因為設定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小于該圓盤形記錄媒體記錄數據的長度,所以,作為在上述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的數據,記錄成在上述有效數據中缺少了配置到最末尾那一部分數據的概率增大,或者,必定記錄成缺少上述那一部分數據,使得向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復制實質上成為不可能的狀態了。
其次,與本發明有關的計算機系統是一種具有從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中再生信息數據的第一存儲裝置、把信息數據記錄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第二存儲裝置、控制上述第一存儲裝置和第二存儲裝置的控制裝置的計算機系統,它設置有判別在上述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信息數據的數據長度W的數據長度判別裝置;判別上述數據長度W與上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規格中所確定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m的大小關系的判別裝置;當上述判別裝置判別出W>m時,制約把上述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信息數據向上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復制的復制制約裝置。
這樣,在把利用第一存儲裝置再生的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記錄數據復制到第二記錄裝置中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情況下,首先,在判別裝置中判別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記錄數據的長度W和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m。當該判別結果為W>m時,利用復制制約裝置制約上述復制。
因而,在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為復制禁止對象的圓盤形記錄媒體情況下,如果預先設定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記錄數據長度大于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則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記錄數據向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的復制受到復制制約裝置的制約。
而且,在上述構成中,如果在上述復制制約裝置中設有禁止把上述記錄數據向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數據復制的禁止復制裝置,則在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記錄數據長度大于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情況下,根據判別裝置中的判別結果,觸發上述復制禁止裝置,禁止把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記錄數據向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復制,實質上可以防止違法拷貝。
還有,在上述構成中,也可以在上述復制制約裝置中設置產生表示數據復制實質上是無效的警告的警告發生裝置。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不設置上述復制禁止裝置,當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記錄數據的長度大于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時,因為是在缺少了超出最長可以記錄數據長度的那一部分數據的情況下記錄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所以,從上述警告發生裝置產生的“表示數據復制實質上是無效的警告”是有意義的,例如通過該警告能夠使要進行違法拷貝的用戶知道違法拷貝實質上是沒有意義的。當然,如果在上述警告發生裝置中設置復制禁止裝置,就能夠完全防止違法拷貝的進行。即,在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哪怕一部分數據也不會記錄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能夠達到可靠地防止違法拷貝。
其次,與本發明有關的數據復制防止方法是一種防止把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記錄數據長度W的信息數據向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為m的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復制的數據復制防止方法,把上述記錄數據的長度W與上述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m的大小關系加以比較,在該比較結果為W>m的情況下,制約把在上述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信息數據向上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復制。
這樣,在把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數據復制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情況下,首先,判別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記錄數據長度W和第二媒體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m,此后,當上述判別結果為W>m時,對數據復制進行制約。
因而,在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為復制禁止對象的圓盤形記錄媒體情況下,如果預先設定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記錄數據長度大于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則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記錄數據向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的復制受到數據復制上的制約。
而且,在把上述復制上的制約設定成至少禁止把上述記錄數據向上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進行數據復制的情況下,在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記錄數據長度大于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時,根據該判別結果,禁止把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記錄數據向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復制,實質上可以防止違法拷貝。
還有,在把上述數據復制上的制約設定成至少產生表示數據復制實質上是無效的警告的情況下,當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記錄數據的長度大于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時,因為是在缺少了超出最長可以記錄數據長度的那一部分數據的情況下記錄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所以,上述警告是有意義的,例如通過該警告能夠使想要進行違法拷貝的用戶知道違法拷貝實質上是沒有意義的。當然,如果與上述警告的同時執行禁止復制,就能夠完全防止違法拷貝的進行。即,在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哪怕是一部分數據也不會記錄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能夠達到可靠地防止違法拷貝。
附圖的簡單說明
圖1為示出CD-ROM上記錄著的文件格式(對應于ISO9660)的概略構成的說明圖;圖2為示出用于作成CD-ROM的制作工序的工序框圖;
圖3為示出用于對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數據進行收集和編輯的計算機系統的構成圖;圖4為示出數據編輯工序和原版制作工序中所使用的數據記錄裝置的操作原理的流程圖;圖5為概念性地示出向CD-ROM記錄的格式和能否把CD-ROM的記錄數據拷貝到空白盤上的說明圖;圖6為示出在進行從CD-ROM向空白盤的盤拷貝情況下,用戶組成的計算機系統的代表例的構成圖;圖7為示出對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數據進行編輯的計算機的構成的框圖;圖8為示出裝入計算機中與本實施例有關的數據記錄裝置的構成要素之一、即數據編輯處理裝置處理操作的功能框圖;圖9為示出數據編輯處理裝置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圖10為示出數據編輯處理裝置構成要素之一、即信息表作成裝置的處理操作的功能框圖;圖11為示出信息表作成裝置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圖12為示出數據編輯處理裝置的構成要素之一、即偽數據設定裝置的處理操作的功能框圖;圖13為示出偽數據設定裝置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其一);圖14為示出偽數據設定裝置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其二);圖15為示出偽數據設定裝置的構成要素之一、即偽數據用信息表作成裝置的處理操作的功能框圖;圖16為示出偽數據用信息表作成裝置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圖17為示出數據編輯處理裝置的構成要素之一、即文件指針作成裝置的處理操作的功能框圖;
圖18為示出文件指針作成裝置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圖19為示出數據編輯處理裝置的構成要素之一、即改變配置處理裝置的處理操作的功能框圖;圖20為示出改變配置處理裝置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圖21為示出信息表作成裝置中作成的信息表的內容的說明圖;圖22為示出偽數據設定裝置中作成的偽表的內容的說明圖;圖23為示出與本實施例有關的數據記錄裝置構成要素之一、即原版制作裝置的構成圖;圖24為示出以用戶組成的個人計算機為主體的計算機系統的外部存儲裝置之一、即CD-ROM驅動器的構成圖;圖25為示出以用戶組成的個人計算機為主體的計算機系統的外部存儲裝置之一、即CD-R驅動器的構成圖;圖26為示出促成禁止用戶違法拷貝的方法(復制制約裝置)中的復制禁止裝置的處理操作的功能框圖;圖27為示出復制禁止裝置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圖28為示出促成禁止用戶違法拷貝的方法(復制制約裝置)中的警告發生裝置的處理操作的功能框圖;圖29為示出警告發生裝置的處理操作的流程圖。
標號一覽表標號項目1 計算機2 匯集文件用的硬盤3 數字VTR4 大容量存儲裝置5 原版制作用的硬盤6、7、8接口電路11 盤驅動器12 攝像機13 圖像讀出裝置14 外部設備15 鍵輸入裝置16、17、18、19、21 接口電路22 顯示裝置31 個人計算機32 CD-ROM驅動器33 CD-R驅動器34 接口電路35 鍵輸入裝置36、37 接口電路41 程序ROM42 數據ROM43 工作用的RAM44 數據RAM45 輸入端口46 輸出端口51 數據編輯處理裝置52 判別裝置53 設定畫面數據輸出裝置54 信息表作成裝置55 偽數據設定裝置56 文件指針作成裝置57 改變配置處理裝置61 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62 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63 文件屬性取出裝置64 檢索用數據作成裝置65 信息表登記裝置66 數值判別裝置67 檢索用數據長度運算裝置68 最長數據長度接受裝置69 剩余空間數據長度運算裝置70 錯誤消息輸出裝置81 判別裝置82 設定畫面數據輸出裝置83 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84 錯誤消息輸出裝置85 偽數據用目錄設定裝置86 偽表作成裝置87 偽數據用信息表作成裝置88 檢索用數據長度運算裝置89 剩余空間數據長度運算91 判別裝置92 隨機數發生裝置93 偽用記錄作成裝置94 信息表記錄移動裝置95 偽用記錄插入裝置101 數據長度/LBN變換裝置102 信息表讀出裝置103 EOF判別裝置104 文件組最前頭LBN運算裝置105 文件單位最前頭LBN運算裝置106 文件指針登記裝置111 消息輸出裝置112 判別裝置113 標志設定裝置114 檢索用數據傳送裝置115 信息表讀出裝置116 文件讀出裝置117 偽數據讀出裝置118 數據傳送裝置121 玻璃原盤122 主導軸馬達123 氣體激光器124 CD用信號發生器125 光調制器126 錄光學系統127 進給機構128 伺服控制電路129 子碼發生器130 系統控制器131 物鏡132 聚焦用的音圈(ポイスコイル)133 反射鏡134 聚焦誤差檢出器135 進給臺136 進給馬達137 轉速檢出器138 位置檢出器141 主導軸馬達142 光探頭143 信號再生系統144 激光光源145 物鏡146 二維激勵器147 聚焦線圈148 蹤線圈149 光檢出器150 準直透鏡151 相位衍射柵152 分光鏡153 成像透鏡154 監視器用的光檢出器155 監視器用的前置放大器156 APC電路157 前置放大器158 矩陣電路159、160相位補償電路161 二值化電路162、163驅動電路164 PLL電路165 解調電路166 系統控制器167 馬達驅動電路168 主導軸伺服電路171 光頭173 信號處理系統174 激光調制電路175 顫動檢出電路176 ATIP解調電路177 ATIP解碼器178 數據編碼器201 禁止復制裝置202 輸出端口203 輸入端口204 數據RAM205 TOC 數據接受裝置206 記錄數據長度提取裝置207 ATIP信息接受裝置208 最開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提取裝置209 數據長度判別裝置210 禁止再生要求裝置211 禁止記錄要求裝置212 顯示裝置213 錯誤消息輸出裝置221 警告發生裝置222 警告用消息輸出裝置223 鍵輸入數據接收裝置224 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首先,參照圖1~圖23,說明把本發明的數據記錄方法和實現該數據記錄方法的數據記錄裝置用于再生專用型光盤(例如,CD-ROM)上的實施例(下面,僅簡單地表示為與實施例有關的數據記錄方法和與實施例有關的數據記錄裝置)。
還有,在說明與上述實施例有關的數據記錄方法和數據記錄裝置的同時,根據圖24~圖29說明用于連接了多個外部存儲裝置而組成系統的計算機系統上的一例。
在這里,作為連接到上述計算機系統的主體(即,例如,個人計算機)上的多個外部存儲裝置,可以舉出能夠再生利用與上述實施例有關的數據記錄裝置記錄的CD-ROM上記錄數據的外部存儲裝置(一般,稱為CD-ROM驅動器);和裝有只能對計算機數據等進行一次記錄的補寫型光盤的外部存儲裝置(稱為CD-R驅動器)。再者,CD-ROM為“小型盤只讀存儲器”的略語,CD-R為“可記錄的小型盤”的略語。在下面的說明中,把再生專用型光盤記為CD-ROM;把補寫型光盤記為CD-R;特別是,把沒有記錄數據的CD-R記為空白盤。
還有,在下面的說明中,把制作CD-ROM時操作與本實施例有關的數據記錄裝置的人稱為操作員,把使用正式購入的CD-ROM操作計算機系統的操作者稱為用戶。
在說明與上述實施例有關的數據記錄方法等以前,首先,簡單地說明把所使用的圓盤形記錄媒體、即CD-ROM的文件格式特定為ISO 9660規格。
ISO 9660是以以前提出的HSF(高共享文件格式)為基礎、經過完善和修改的標準。該標準不是IBM兼容機的MS-DOS(注冊商標)、也不是Apple Macintosh(注冊商標)的HFS,而是經過對CD-ROM認真考慮而設計的。
首先,說明在最初說明該文件格式時所用的有關術語。
◇存儲體(Volume)簡單地就是指一張CD-ROM盤。
◇存儲體組(Volume Set)是指構成一個應用程序的一個或多個存儲體。
◇存儲體描述符(Volume Descriptor)是指接收與該存儲體有關的各種信息的描述符。
◇范圍(Extent)是指連續區段的集合。
◇邏輯段(Logical Sector)是指盤上信息的分割單位,一般,為2K個字節(2048個字節)。
◇邏輯塊(Logical Block)是指細分邏輯段的單位,邏輯段為2K個字節時,將其細分為512個字節、1K個字節、或2K個字節的邏輯塊。邏輯塊最佳的最小尺寸雖然依賴于應用程序,但是,經常采用2K個字節。
◇邏輯塊數(Logical Block Number,LBN)假定CD-ROM可以記錄的時間為60分鐘時,因為每一秒鐘能夠設定2K個字節的邏輯塊75個,所以,全部為75×60×60=270000個(LBN0~269999)。還有,假定可以記錄的時間為74分鐘,就能夠同樣地設定邏輯塊330000個(LBN0~329999)。
為了把實際光盤(CD-ROM)的物理地址變換成邏輯地址,利用下面的變換式即可。即,假定絕對時間為m分s秒f幀時,則LBN=(((m×60)+s)*75+f)-150在這里,-150為CD-ROM在前間隙2秒鐘內的影響。
而且,ISO 9660的文件結構如圖1所示,LBN 0~15這16個邏輯塊稱為系統區SA,在ISO 9660中,該SA區的使用方法由用戶自由決定。雖然考慮了各種使用方法,但是,在這里存在著通過OS(操作系統)訪問不了的地址。
數據區DA為從LBN 16開始,一直到物理上可以記錄的最后一個LBN。如果CD-ROM在該數據區DA內從程序開始就使用多媒體,那末,雖然收錄了圖像和聲音,但是,為了在計算機中使用這些信號,即為了識別這些信號,必須記下文件是在哪個區內編成的。
在ISO 9660中,雖然在數據區DA的起始部分中設置了一個區,在該區內定義并登記著記下了上述文件編成的數據(為了方便,記為檢索用數據),但是,在該檢索用數據中,包括了存儲體、即該CD-ROM的目次和目錄和表示文件的數據結構。
具體地講,該檢索用數據從最前頭開始由存儲體描述符VD、路徑表PT、根目錄RD、子目錄CD構成,其后,接連排列實際的文件組。
該檢索用數據借助于寫在存儲體描述符VD上的根目錄RD有關的信息和與路徑表PT有關的信息到達低層子目錄CD和實際文件。該存儲體描述符VD的記錄位置在ISO 9660中為到達記錄地址(邏輯塊)所指定的唯一位置。
總之,在根據ISO 9660的情況下,只有存儲體描述符VD記錄在被確定的位置上,其它路徑表PT等的記錄位置能夠由用戶自由決定。一般,在圖1所示位置上記錄檢索用數據。
其次,下面稍詳細地說明有關各個檢索用數據的內容,首先,存儲體描述符VD是記錄著把CD-ROM視為出版物時的基本信息和用于計算機訪問的索引所在地址等的文件,如上述那樣地,從LBN 16開始記錄。一個存儲體描述符VD占一個段。
路徑表PT基于下述事實而設置。即,CD-ROM是以小型盤技術為基礎的本來存取就困難的器件。因而,在CD-ROM上制作了多個文件的情況下,在訪問目標文件時,因為直到找到目標文件必須從根目錄RD開始依次探索各層,所以要多次重復查找操作,要求用戶非常耐心。
為了改善這樣的狀態,在ISO 9660中,要在開始作成示出目錄文件的前頭的一覽表(稱為路徑表)。具體地講,把序號依次加到全部子目錄CD上,將其位置(LBN)等編成一覽表,作成上述路徑表PT。
由此,在對CD-ROM進行訪問的情況下,參照路徑表PT以后,能夠以最短時間到達子目錄CD,結果是,能夠使向著訪問對象文件的尋找動作次數達到最低限度。
因而,在利用CD-ROM驅動器的再生操作中,借助于與最初讀出TOC的同時讀出上述路徑表PT并送至驅動器內的RAM中,對CD-ROM只訪問一次就能夠到達目標文件。這是因為CD-ROM構成了再生專用型存儲器,所以才能夠實現。再者,路徑表PT由多個可變長度的記錄構成。
根目錄RD在下一層公布子目錄CD的情況下登記那些子目錄CD的位置(LBN)等,還有,在下一層公布直接文件的情況下,根目錄RD以所謂一覽表的形式登記那些文件位置(LBN)等,所以,根目錄RD是通過其上一層的某一存儲體描述符VD來檢索子目錄CD或文件用的。
子目錄CD以所謂一覽表的形式登記在下一層所公布的文件位置(LBN)等,所以,子目錄CD是通過其上一層的某一根目錄RD或路徑表PT來檢索文件用的。
另一方面,CD-R采用與上述CD-ROM文件格式相同的格式。即,CD-R借助于原原本本地沿襲CD-ROM的文件格式與CD-ROM同樣地構成,在參照檢索用數據的同時讀出所需的文件。因而,利用CD-ROM驅動器再生CD-R上記錄的數據也是可能的。
而且,對該CD-R進行數據記錄/再生的CD-R驅動器在采用在前置槽中記錄信息坑序列的槽記錄方式記錄所需數據的情況下,基于通過在光學上檢出在前置槽中形成的顫動形狀而得到的顫動信號周期而獲得段同步,此后,尋找目標段,在找到目標段的階段中,以信息坑序列的形式把所需數據記錄下來。
這時,例如在聚碳酸酯基板上形成的有機色素膜上依靠蒸鍍形成反射膜、進而在該反射膜上形成塑性保護層而構成上述CD-R(這時,為空白盤)的情況下,依靠上述CD-R驅動器的數據記錄使與應該記錄的數據對應而調制了的激光束照射到盤面上,借助于使該照射位置上有機色素膜發生熱變化,有機色素膜與聚碳酸酯起作用,形成對應于應該記錄數據的信息坑序列。
上述空白盤,因為由該前置槽部分顫動形狀所形成的蛇行是對應于表示CD-R屬性等的時間信息ATIP(前置槽內的絕對時間)的數據進行頻率調制以后形成的,所以,借助于在光學上檢出由該顫動形狀形成的蛇行、進而把該檢出信號解調,使檢出有關該空白盤的時間信息成為可能。
在該時間信息ATIP中,分配表示程序區大小的時間信息(程序區的時間)和表示為了確保規定的盤尾區所需的盤尾區的開始位置的時間信息(引出的最晚開始時間)等。
在市場上出售的空白盤最長為74分鐘的盤,因此,當記錄數據的時間超過74分鐘時,表示該程序區大小的時間信息和表示盤尾區開始位置的時間信息具有難于形成盤尾區的特征。
即,CD-R借助于規格而規定記錄時間,最長可記錄666.6M字節的數據,因此,CD-R驅動器滿足此規格,而且,能夠以簡易的構成把數據記錄到空白盤上那樣的方式組成系統。
因而,CD-R具有借助于時間信息ATIP預先設定可以記錄的時間、通過該可以記錄的時間來限制最長可以記錄的時間的特征,該ATIP是通過把空白盤上顫動形狀的蛇行調頻以后記錄下來的,而且,CD-R驅動器光學系統的構成、特別是用于坑記錄上的激光聚焦特性,具有例如聚焦透鏡(即,物鏡)的透鏡數值孔徑(NA)小于制作CD-ROM的原版制作裝置中的光學系統上的透鏡數值孔徑NA的特征。
與此相反,如后述制作工序所示那樣,上述CD-ROM經過依靠激光描繪的原版制作、金屬原版(根據鍍層材料,也稱為鎳原版)、原盤制作工序,從該原盤制作出印模,借助于利用該印模把樹脂材料擠壓成形而制作出CD-ROM盤的原盤。
因而,進行最初工序即原版制作的原版制作裝置構成為具有透鏡數值孔徑NA大的記錄光學系統及依靠高精度伺服控制的記錄光學系統的進給機構等,作為激光光源使用氣體激光以便能夠高精度地形成坑。借此,能夠制作記錄密度高于CD-R的金屬原版。
還有,雖然從上述金屬原版可以制作多張原盤,但是,即使在這項工序中,也按照制作精度高的原盤那樣地進行工序管理。因而,與通過依靠CD-R驅動器來形成坑而制作CD-R相比,可以制作記錄密度更高的CD-ROM用的原盤。
又,CD-ROM在利用金屬版制作原盤的情況下,估計到制作原盤時的制造上的不一致性和在從該原盤經過印模制作工序一直到CD-ROM的過程中所產生CD-ROM的制造上的不一致性,進行對給定規格有很大裕量的工序管理。
根據上述,CD-ROM的記錄密度高于CD-R的記錄密度,借此,可以把CD-ROM可以記錄數據的時間設定得長于CD-R。
再者,因為CD-R驅動器再生系統的構成大致與CD-ROM驅動器相同,所以,CD-R驅動器可以再生在比CD-R記錄密度高的CD-ROM上記錄著的數據。
其次,參照圖2簡單說明有關制作CD-ROM的制造工序。
首先,在步驟S1的數據收集工序中,收集要記錄到CD-ROM上的數據,把收集數據作為若干個文件登記到例如硬盤等的大容量存儲裝置中。
具體地講,上述數據收集可以利用例如圖3所示計算機系統來進行。該計算機系統在中央有計算機1,匯集文件用的硬盤2和數字錄像機3等大容量存儲裝置4、以及用來存儲CD-ROM上應該記錄的數據的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分別通過給定的接口電路6、7和8連接到該計算機1的輸出一側。
還有,在上述計算機1中,盤驅動器11(CD-R驅動器和磁光盤用的驅動器及軟盤驅動器(FDD)等)、攝像機12、圖像讀出裝置13等外部設備14、和操作員用來對計算機1輸入指令等所使用的(例如由鍵盤和鼠標器等構成的)鍵輸入裝置15分別通過接口電路16、17、18和19連接到該計算機1輸入一側。
而且,通過對計算機1的鍵輸入操作,把來自盤驅動器11的數據(例如,盤上記錄著用戶作成的文件數據和字典數據等)、來自攝像機的聲音數據和圖像數據、和來自圖像讀出裝置13的靜止圖像數據等分別作為獨特的文件登記到硬盤等大容量存儲裝置4上。在這種情況下,各文件通過在通常DOC(盤操作系統)上的目錄管理和文件管理進行登記。
其次,在圖2的步驟S2的數據編輯工序中,通過對上述計算機1的鍵輸入操作選擇用于實際記錄到CD-ROM上的文件組,將其與上述檢索用的數據一起登記到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上,還進行計算把該CD-ROM作為禁止復制對象時的再編輯處理。這種數據編輯工序中的文件選擇和再編輯處理,后面將詳述。
其次,在步驟S3的原版制作工序中,使用原版制作裝置對預先準備好的涂敷了感光性樹脂的玻璃原盤進行激光描繪。在這種情況下,根據從上述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讀出的記錄數據來調制激光,同時,對上述玻璃原盤進行激光描繪。通過激光描繪,在玻璃原盤上的感光性樹脂上形成對應于記錄數據的坑序列的潛像。有關原版制作裝置,后面也將詳述。
其次,在步驟S4的金屬原版制作工序中,對進行了上述原版制作處理的玻璃原盤進行顯像處理,藉此,把潛像部分溶解后去掉,由感光性樹脂作成坑序列,進而,在進行了非電解電鍍以后,通過鍍鎳制作出把玻璃原盤上的坑序列復制到其上面的金屬原版(鎳原版)上。
其次,在步驟S5的原盤制作工序中,可以從上述金屬原版制作所需張數的原盤。這時,把金屬原版上形成的坑序列復制到各原盤的上面。
其次,在步驟S6的印模制作工序中,從上述原盤制作印模。在這種情況下,也是把在原盤上形成的坑序列復制到印模上面。
其次,在步驟S7的CD-ROM的原盤制作工序中,通過利用印模把樹脂材料擠壓成形,由該樹脂材料制作CD-ROM原盤。這時,把印模上形成的坑序列復制到該原盤上。
而且,在其次的步驟S8中的CD-ROM制作工序中,在上述CD-ROM原盤上形成鋁層等反射膜以后,形成透明的保護層,進而,借助于印上標簽而完成CD-ROM。
其次,參照圖4所示操作流程圖,說明上述步驟S2數據編輯工序和步驟S3原版制作工序中使用的數據記錄裝置的工作原理。
該數據記錄裝置具有裝入上述計算機1內的數據編輯處理裝置(軟件)和圖23所示原版制作裝置。
因而,操作員首先看著由通過接口電路21連接到計算機1上的CRT或液晶顯示器等構成的顯示裝置22畫面上顯示的設定畫面,同時,使用例如鍵盤上排列著的數字鍵把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數據的最長數據長度輸入進去(步驟S101)。
其次,操作者使用鍵輸入裝置15進行選擇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文件組那樣的操作(步驟S102)。
具體地講,通常,在給定畫面上,把大容量存儲裝置4中存儲著的圖像數據、聲音數據、和文本數據等分別作為文件名或文件號顯示出來。在最新的圖形用戶接口(GUI)環境中,也有把文件的象征性標記作為插畫顯示出來的情況。
而且,操作員借助于來自鍵盤的文件名或文件號的輸入、或者由鼠標點出該文件的插畫來選擇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文件。
在上述文件選擇中,一般是指定通常在文件檢索中所需的目錄來進行的。因而,首先登記目錄,其次,登記選定的文件。
若從概念上表示這時的CD-ROM的記錄格式,則如圖5A所示那樣,在系統區之后配置存儲體描述符、路徑表、和目錄等檢索用的數據,在此之后,以實際選定的文件為原則,按照選定的順序配置。再者,在該圖5中,把構成檢索用數據的存儲體描述符,路徑表、根目錄,和子目錄分別作為VD、PT、RD和CD來表示。
而且,在上述文件選擇中,如圖5A所示那樣,選定文件的整個數據長度有不少情況不是設定的最長數據長度。作為CD-ROM的最長數據長度,通常選為670M字節。當把670M字節換算成ISO 9660中聲音數據的記錄時間時,為80分鐘左右。另一方面,空白盤的最長數據長度在時間信息ATIP中指定為666.6M字節(時間換算為74分鐘)。
因而,如果包括檢索用數據和文件組的全部數據的長度小于666.6M字節,則通過下述那樣的作用狀態就能夠把CD-ROM的記錄數據違法拷貝到CD-R上。
即,如圖6所示那樣地,例如將個人計算機31(下面,只記為PC)的第一外部存儲裝置即CD-ROM驅動器32、和該計算機31的第二外部存儲裝置即CD-R驅動器33分別通過小型計算機系統接(SCSI)36和37連接到PC 31上,組成一個計算機系統。
而且,在CD-ROM驅動器32中裝有已數據編輯了的CD-ROM,在CD-R驅動器33中裝有空白盤,使用通過接口電路34連接到PC 31上的鍵盤等的鍵輸入裝置35,指定例如“盤拷貝”命令,借助于執行從分配給CD-ROM驅動器的驅動器名向分配給CD-R驅動器的驅動器名的盤拷貝,很容易進行把CD-ROM 32中裝有的CD-ROM上的記錄數據原原本本地記錄到CD-R驅動器33中裝有的空白盤上的所謂違法拷貝。
因此,在這種數據存儲裝置中,如圖4所示那樣,除了上述文件選擇之外,還可以進行偽數據登記(步驟S103)。這時,如果從最長的數據長度減掉所需的數據長度(選定文件的全部數據長度等)所得剩余區的數據長度大于規定值,就可以進行偽數據的設定。
在此后通過進行改變配置處理(參照步驟S104)使數據發生移動的情況下,把該規定值設定為能夠防止數據長度超出最長數據長度的限度。在本例中,假定有1.5LBN(3K個字節)。
這種偽數據設定處理,在文件選擇結束后,通過在顯示裝置的畫面上顯示出偽數據的設定畫面而開始。操作員看著設定畫面,同時,設定應該記錄偽數據的數據長度和是否具有不可見屬性。而且,在偽數據的設定中,一直到偽數據的分割數都能夠設定。如果分割數大于2,則分別設定有關各個偽數據的數據長度和不可見屬性。
在這里,所謂不可見屬性是文件屬性之一,指的是在計算機操作上,不能用DIR指令觀看、當然也不能改正和擦掉的屬性。
而且,在通過隨機數確定了偽數據的記錄位置以后,以偽數據的記錄位置連操作員也判別不了的形態把該設定了的偽數據記錄下來。
由此,如圖5B所示那樣,在文件組的記錄部分上隨機地配置了偽數據,大約一直記錄到接近于最長的數據長度(670M個字節)。因而,在把這種CD-ROM的記錄數據原原本本地記錄到CD-R上的情況下,是在缺少超過666.6M字節的那部分數據的狀態下記錄的。
這時,那些對計算機技術熟練的人,即使想把偽數據摘除,只把文件記錄到空白盤上,也因為幾乎不可能判別出有多少偽數據和記錄在什么位置上,而在實質上難于進行把偽數據摘除以后的違法拷貝。而且,通過使偽數據具有不可見屬性,使得摘除偽數據變得更加困難了。
雖然通過上述登記偽數據,能夠使相當一部分違法拷貝無效,但是,在下面所示那樣的情況下,也有違法拷貝變成有效的情況。
即,因為檢索用的數據仍然記錄在最前頭部分上,所以,如圖5C所示那樣,在缺少的那部分數據為偽數據的情況下,在把CD-ROM的記錄數據原原本本地拷貝到空白盤上作為CD-R的情況下,以通常的操作有可能讀出該CD-R上記錄著的文件組,這時,實質上變成可以實現違法拷貝了。因而,只利用設定上述偽數據來防止違法拷貝是不夠的。
因此,在這種數據記錄裝置中,如圖4中步驟S104所示那樣,通過改變配置操作,能夠使一部分檢索用的數據移動(改變配置)。在顯示裝置的畫面上,例如顯示“進行改變配置嗎?”那樣提問形式的消息后,通過操作員操作確定改變配置的鍵輸入(例如,操作鍵“Y”)便開始了這種改變配置處理。
在本例中,如圖5D所示那樣,這種改變配置處理是通過在檢索用數據中把路徑表重新配置到記錄數據的最終位置上進行的。由此,在把CD-ROM的記錄數據原原本本地違法拷貝到空白盤上的情況下,檢索用數據的路徑表必然缺少,當把違法拷貝后的CD-R再生時,該訪問所需的時間變長,不能實用。即,通過這種改變配置處理,實質上可以防止違法拷貝。
在上述例子中,雖然示出了把路徑表重新配置的情況,但是,另外把根目錄和子目錄等分別單獨地、或者與路徑表組合以后進行重新配置,也行。
但是,在把根目錄和子目錄等重新配置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情況下,在CD-ROM驅動器上再生CD-ROM時,有必要在最內圈與最外圈之間進行頻繁的尋找,需要延長這樣長的訪問時間。因而,在本實施例中,為了避免訪問時間大幅度變長,把路徑表作為重新配置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上的數據。
當然,改進裝入CD-ROM驅動器中的系統控制器的操作程序,設置把檢索用數據匯集起來存儲到存儲器中的裝置,在訪問時通過參照該存儲器中存儲的檢索用數據,能夠避免上述訪問時間的大幅度增長。因而,這時,即使在記錄數據的最末尾上配置根目錄等也沒有問題。
其次,說明一個用來實現上述數據記錄裝置工作原理的具體構成例。在該記錄裝置的說明中,首先說明有關上述計算機1的構成和數據編輯處理裝置,其次,說明有關原版制作裝置。再者,在計算機的說明中,省略各種接口電路的圖示和說明。
如圖7所示那樣,計算機1具有存儲著各種程序的程序ROM41;預先登記著各種固定數據的數據ROM 42;作為從上述程序ROM 41讀出的程序動作時用的工作用RAM 43;存儲來自大容量存儲裝置4的文件數據、來自鍵輸入裝置15的鍵輸入數據、和存儲通過各種程序進行了數據加工的數據等的數據RAM 44;對外部電路(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顯示裝置22、鍵輸入裝置15、和大容量存儲裝置4等)進行數據輸入輸出的輸入端45和輸出端46;控制這些電路的CPU(控制裝置和邏輯運算裝置)47。
而且,上述各種電路通過從CPU 47引出的數據總線DB進行各電路間的數據收發,進而,通過從CPU 47引出的控制總線和地址總線(圖中,均未示出)分別由CPU 47進行控制。
其次,基于圖8~圖22的功能框圖和流程圖說明上述計算機1的操作,特別是,數據編輯處理裝置中的動作。
首先,在圖9所示步驟S201中,與通電同時進行起始操作,例如計算機1和外部設備中的系統校驗、存儲器校驗、和準備工作等。
其次,在步驟S202中,數據編輯處理裝置51可以從程序ROM 41中讀出(數據編輯處理程序,參照圖8)、寫入工作用的RAM 43中,與此同時,在工作用的RAM 43中設計了一個工作區,用來把程序工作中產生的數據暫時保存起來,并用來在構成上述程序的各子程序之間進行參數傳遞等。
還有,在數據RAM 44中,分別劃出了存儲與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文件組有關的信息表的信息表存儲區;存儲檢索用數據的檢索用數據存儲區;存儲與偽數據有關的數據表的偽表存儲區;存儲來自數據ROM 42的固定數據(預先按規格設定的數據)的固定數據存儲區。
在該步驟S202中,除了上述程序傳送處理之外,還進行從數據ROM 42讀出各種固定數據后,存儲到固定數據存儲區中的處理。
如圖8所示那樣,對從上述工作用的RAM 43中讀出的數據進行編輯處理的裝置51具有進行各種判別的判別裝置52;對顯示裝置22輸出設定畫面數據使用戶看著顯示裝置22上的顯示畫面、同時進行文件組選擇的設定畫面數據輸出裝置53;用來作成與選定文件組有關的信息表的信息表作成裝置54;用來設定包含在選定文件組中并隨機地登記的偽數據的偽數據設定裝置55;用來作成選定文件組中各文件的最前頭LBN的文件指針作成裝置56;用來把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一部分數據重新配置的改變配置裝置57。
而且,首先在圖9的步驟S203中,該數據編輯處理裝置51通過設定畫面數據輸出裝置53把文件選擇用的設定畫面數據經過輸出端46輸出到顯示裝置22上。
顯示裝置22基于來自計算機1的設定畫面數據的輸入,把文件選擇用的設定畫面顯示在該畫面上。該設定畫面把在上一個工序即數據收集工序(參照圖2的步驟S1)中、在大容量存儲裝置4內登記的文件組作為特定的象征符分別顯示成插畫,在所謂GUI(圖形用戶界面)的環境下,用戶能夠使用鼠標器等座標輸入裝置很容易地選擇文件。在進行文件選擇時,把選定文件的文件名或文件號輸入到計算機1中。
其次,在步驟S204中,進入信息表作成裝置54(信息表制作子程序)中。
如圖10所示那樣,該信息表作成裝置54具有接受從鍵輸入裝置15通過輸入端45輸入的鍵輸入數據的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61;判別上述鍵輸入數據內容的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62;從OS管理的文件管理表中取出與選定文件有關的文件屬性數據的文件屬性取出裝置63;基于取出的文件屬性等作成遵循ISO9660的檢索用數據(存儲體描述符、路徑表、根目錄、和子目錄)的檢索用數據作成裝置64;基于各個文件的屬性作成與伴隨著文件的選擇依次選定的文件有關的信息表并將其登記到信息表存儲區內的信息表登記裝置65。
還有,上述信息表作成裝置54除了上述裝置之外,還具有判別各種數值的數值判別裝置66;用來運算伴隨著檢索用數據的作成而更新的檢索用數據的整個數據長度的檢索用數據長度運算裝置67;在上述鍵輸入數據中接受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最長數據長度數據的最長數據長度接受裝置68;運算伴隨著文件的選擇依次消耗掉剩余區的數據長度的剩余區數據長度運算裝置69;和在超出剩余區的數據長度選擇文件的情況下通過輸出端口46把錯誤消息輸出到顯示裝置22上的錯誤消息輸出裝置70。
而且,如圖11所示那樣,該信息表作成裝置54(信息表作成子程序),首先在步驟S301中,通過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62判別在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61上是否接受了來自鍵輸入裝置15的鍵輸入數據,重復進行該步驟S301一直到輸入了鍵輸入數據為止。即,成為鍵輸入等待狀態。
在通過由用戶操作鍵輸入裝置15經由輸入端口45輸入了鍵輸入數據的情況下,通過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61接受該鍵輸入數據,其次,進入到步驟S302。
在最初的鍵輸入操作中,輸入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數據的最長數據長度,此后,輸入與路徑表和目錄等的檢索用數據有關的數據,再往后,輸入與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文件有關的數據(文件名或文件號)。而且,最后,輸入表示文件選擇已終了的鍵輸入(操作終了鍵)。因而,在下面的說明中,按照遵循上述鍵輸入操作的順序說明各步驟。首先,在步驟S302中,通過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62判別鍵輸入數據的內容是不是終了鍵。在鍵輸入數據的內容不是終了鍵的情況下,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303,通過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62判別鍵輸入數據的內容是否與路徑表和目錄等的檢索用數據的登記有關。
如果鍵輸入數據與檢索用數據的登記無關,則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304,現在,通過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62判別上述鍵輸入數據是否與文件選擇有關。
最初,因為鍵輸入數據是與最長數據長度有關的數據,所以,進行到步驟S305,通過最長數據長度接受裝置68接受來自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61的最長數據長度的數據。此后,再次進行到步驟S301,等待下一次鍵輸入。
其次,在輸入的鍵輸入數據與檢索用數據的登記有關的情況下,經過上述步驟S303,進行到步驟S306。
在步驟S306中,通過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62判別鍵輸入數據是否與路徑表的登記有關。如果鍵輸入數據與路徑表有關,則進行到步驟S307,通過檢索用數據作成裝置64把上述輸入的路徑表登記到數據RAM44的檢索用數據存儲區內。
在上述步驟S306中,如果鍵輸入數據與目錄登記有關,則進行到步驟S308,同樣地通過檢索用數據作成裝置64,這次是在檢索用數據存儲區內確保用來登記目錄的區。這種目錄是當選擇與該目錄有關的文件時,登記了該文件屬性以后完成的。
在上述步驟S307中的路徑表登記處理或上述步驟S308中的目錄區確保處理終了的階段內,進行到步驟S309,通過檢索用數據長度的運算裝置67運算檢索用數據的數據長度。這種運算進行下述處理,伴隨著確保上述步驟S307中的用來登記路徑表和上述步驟S308中的用來登記目錄的區域,分別累加增加的檢索用數據的數據長度,把該累加值存儲到數據RAM 44的指定區內,例如檢索用數據長度的存儲區內。
其次,在步驟S310中,同樣地通過檢索用數據作成裝置64,與確保上述步驟S307中的用來登記路徑表和上述步驟S308中的用來登記目錄的區域相對應,改寫檢索用數據存儲區中登記著的存儲體描述符。
其次,在步驟S311中,通過剩余區數據長度的運算裝置69,從最長數據長度中減掉檢索用數據長度、或者通過在步驟S307或步驟S308中的處理而增加的那部分數據長度,求出剩余區(此后,作為記錄數據可以登記的區)的數據長度,作為這次剩余區的數據長度。還有,在該步驟S311中,通過剩余區數據長度運算裝置69把上述剩余區數據長度的數據經輸出端口46輸出到顯示裝置22上。顯示裝置22把來自計算機1的剩余區數據長度的數據顯示在畫面的給定位置上。
另一方面,如果鍵輸入數據是與文件選擇有關的數據,則通過步驟S303和步驟S304進行到步驟S312。這時,通過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61接受通過文件選擇同時輸入了的目錄名或目錄號以及文件名或文件號。
在該步驟S312中,通過文件屬性取出裝置63根據利用上述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61接受的文件名或文件號從DS管理的文件管理表中取出與該文件有關的文件屬性。作為該文件屬性例如具有在存儲著該文件的大容量存儲裝置4中的存儲區內的最前頭的邏輯地址、和與數據長度及不可見屬性等保護有關的信息等。
其次,在步驟S313中,通過數值判別裝置66判別剩余區中有沒有足夠輸入這次選定文件的數據長度。這項判別通過判別這次選定文件的數據長度是否小于剩余區數據長度來進行。在這次選定文件的數據長度小于剩余區數據長度的情況下,判別出文件可以登記,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314,在檢索用數據的存儲區內,把這次選定文件的文件屬性按照ISO 9660的規格登記到與輸入目錄名或目錄號對應的目錄區中。
其次,在步驟S315中,通過檢索用數據長度的運算裝置67,把由于這次在目錄上登記而增加了的那部分數據長度累加到檢索用的數據長度上,更新檢索用的數據長度。
其次,在步驟S316中,通過信息表登記裝置65,把與這次選定文件有關的文件屬性中必要的屬性登記到信息表存儲區內。
在這里,基于圖21說明信息表的構成,該信息表由多個記錄構成,如圖所示那樣,各個記錄在最前頭存儲對應的目錄名或目錄號;其次,存儲該文件的文件名或文件號;其次,存儲實際存儲著該文件的大容量存儲裝置4的最前頭的邏輯地址;其次,把該文件的記錄時間數據作為LBN(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的LBN為表示文件記錄時間的LBN,所以,為了方便,在下面的說明中記為“使用LBN”)存儲起來。有關從記錄時間數據求使用LBN的方法,前已描述。
再次返回到圖11中流程圖的說明,在上述步驟S316中的信息表的登記處理終了的階段中,進行到步驟S311,通過剩余區數據長度運算裝置69運算剩余區的數據長度。在這種情況下,從當前剩余區數據長度的數據中減掉在步驟S314中在目錄上登記時所增加的那部分數據長度和選定文件的數據長度,得到這次剩余區的數據長度,進而,把該數據長度的數據通過輸出端口46輸出到顯示裝置22上。顯示裝置22把來自計算機1的剩余區數據長度的數據顯示在畫面的給定位置上。
再者,在上述步驟S313中,在判別出剩余區中沒有能夠登記選定文件那部分數據長度的情況下,進行到步驟S317,通過錯誤消息輸出裝置70,把例如“不能再選了”等的錯誤消息數據通過輸出端口46輸出到顯示裝置22上。顯示裝置22基于來自計算機1的上述錯誤消息的輸入把上述錯誤消息顯示在給定位置上。由此,用戶一看就能確認不能再選擇文件了。
而且,文件選擇終了時,在用戶操作了終了鍵的情況下,通過步驟S302使該信息表作成裝置(信息表制作子程度)54終止。
其次,返回到圖9所示主程序,在下一個步驟S205中,通過判別裝置52判別剩余區的數據長度能否有把偽數據和改變配置對象的數據登記下來的長度。這項判別通過剩余區的數據長度是否在規定值以上、即例如1.5LBN的數據長度(這時,為3K個字節)以上來進行。
如果剩余區的數據長度為3K個字節以上,則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206,進入偽數據設定裝置55(偽數據設定子程序)。
如圖12所示那樣,該偽數據設定裝置55具有進行各種判別的判別裝置81;對顯示裝置22輸出設定畫面數據使用戶看著監視器的顯示畫面同時可以進行偽數據設定的設定畫面數據輸出裝置82;接受從鍵輸入裝置15來的、通過輸入端口45輸入的鍵輸入數據的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83;在輸入了的分割數不適當的情況下,把錯誤消息通過輸出端口46輸出到顯示裝置22上的錯誤消息輸出裝置84;在檢索用數據中設定偽數據用的目錄的偽數據用目錄設定裝置85;基于偽數據的設定屬性作成偽表的偽表作成裝置86;把偽數據屬性登記到信息表上的偽數據用信息表作成裝置87;用來伴隨著偽數據用目錄的設定運算更新的檢索用數據的整個數據長度的檢索用數據長度運算裝置88;運算伴隨著偽數據的設定依次消耗掉的剩余區的數據長度的剩余區數據長度運算裝置89。
而且,如圖13所示那樣,該偽數據設定裝置55(偽數據設定子程序),首先在步驟S401中,通過設定畫面數據輸出裝置82把偽數據設定用的設定畫面數據經過輸出端口46輸出到顯示裝置22上。
顯示裝置22基于來自計算機1的設定畫面數據的輸入把偽數據設定用的設定畫面顯示在該畫面上。該設定畫面變成能夠輸入例如偽數據的分割數、分割的各個偽數據的記錄時間和不可見屬性的設定的顯示形態。
其次,在步驟S402中,通過判別裝置81判別在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83上是否接受了來自鍵輸入裝置15的鍵輸入數據,重復進行該步驟S402一直到輸入了鍵輸入數據為止。即,成為鍵輸入等待狀態。
在通過依靠用戶操作鍵輸入裝置15經過輸入端口45輸入了鍵輸入數據的情況下,在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83上接受該鍵輸入數據以后,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303。
在最初的鍵輸入操作中,因為要輸入偽數據的分割數,所以,在步驟S403中,把已輸入的鍵輸入數據作為分割數來接受,把該分割數存儲到數據RAM44的分割數存儲區內。
其次,在步驟S404中,通過判別裝置81判別分割數是否適當。這項判別通過以1LBN(2K個字節)除剩余區的數據長度所得之值(分割容許數)是否大于上述輸入的分割數來進行。在分割數大于分割容許數的情況下,作為分割數不適當,進行到步驟S405,通過錯誤消息輸出裝置84把例如“分割數不適當,請輸入正確的分割數”等錯誤消息數據經輸出端口45輸出到顯示裝置22上。顯示裝置22基于來自計算機1的上述錯誤消息數據的輸入把上述差錯消息顯示在給定位置上。由此,用戶一看就能確認輸入的分割數不適當。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S404中,在分割容許數大于輸入的分割數、判別出分割數適當的情況下,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406。在步驟S406中,通過偽數據用目錄設定裝置85,在檢索用數據存儲區內確保用來登記與偽數據有關的目錄的區域。這種目錄是當與該目錄有關的偽數據的設定終了時,登記了與該偽數據有關的屬性以后完成的。
其次,在步驟S407中,通過檢索用數據長度運算裝置88運算檢索用數據的數據長度。這種運算進行下述處理,把伴隨著確保用來登記上述步驟S406中的偽數據用的目錄的區域所增加的檢索用數據的數據長度累加起來,把該累加值存儲到數據RAM 44的檢索用數據長度的存儲區內。
其次,在步驟S408中,通過剩余區數據長度的運算裝置89從當前剩余區的數據長度中減掉上述步驟S406中確保的那部分數據長度作為這次剩余區的數據長度。
其次,在圖14的步驟S409中,把起始值“0”存儲到變址寄存器i(在數據編輯處理程序里使用的各種寄存器中,作為變址寄存器i定義的寄存器)內。
其次,在步驟S410中,再次成為鍵輸入等待狀態。在通過操作鍵輸入裝置15輸入了鍵輸入數據的階段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411,通過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83接受有關在第(變址寄存器i之值+1)內設定的偽數據的記錄時間和不可見屬性的設定數據。
其次,在步驟S412中,通過偽數據用的目錄設定裝置85,把有關上述輸入的記錄時間數據和不可見屬性的設定數據登記到在上述步驟S406中確保的偽數據用的目錄中。在這種情況下,遵循ISO 9660的規格進行登記。
其次,在步驟S413中,通過檢索用數據長度的運算裝置88把由于這次在目錄上登記而增加了的那部分數據長度累加到檢索用的數據長度上,更新檢索用的數據長度。
其次,在步驟S414中,通過剩余區數據長度的運算裝置89從當前剩余區的數據長度中減掉由于上述在目錄上登記而增加了的那部分數據長度作為這次剩余區的數據長度。
其次,在步驟S415中,通過偽表制作裝置86,把與上述偽數據有關的設定數據登記到數據RAM 44的偽表存儲區內。如圖22所示那樣,在該偽表存儲區中作成的偽表具有對應于分割數的記錄,各記錄變成把記錄時間數據作為使用LBN存儲起來那樣的構成。在這種情況下,把上述偽數據的記錄時間數據作為使用LBN存儲到以偽表的變址寄存器i之值表示的記錄單元(下面,只記為i記錄單元)內。
其次,在步驟S416中,把變址寄存器i加1更新以后,在下一個步驟S417中,通過判別裝置81進行對應于分割數的偽數據設定是否終了的判別。這項判別通過變址寄存器i之值是否大于分割數來進行。在變址寄存器i之值不足分割數的情況下,再次返回到上述步驟S410,重復步驟S410以后的處理,把有關下一個偽數據的鍵輸入數據登記到偽數據用的目錄中,更新檢索用的數據長度,進而,把偽表的記錄時間數據作為使用LBN存儲到該記錄中。
在上述步驟S417中,在變址寄存器i之值大干分割數的情況下,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418,進入偽數據用的信息表作成裝置(偽數據用的信息表制作子程序)。
如圖15所示那樣,該偽數據用信息表作成裝置87具有進行各種判別的判別裝置91;把應該插入偽數據的指針作為隨機數而產生的隨機數發生裝置92;在構成信息表的記錄中作成偽數據用的記錄的偽用記錄作成裝置93;為了把在偽用記錄作成裝置93中制作的偽數據用的記錄登記用信息表內,把信息表移動到該記錄以后的信息表記錄移動裝置94;用來把上述作成了的偽數據用的記錄插入到信息表中的偽用記錄插入裝置95。
而且,該偽數據用信息表制作裝置87首先在圖16的步驟S501中把起始值“0”存儲到變址寄存器i中以后,在下一個步驟S502中通過隨機數發生裝置92產生隨機數。在該隨機數發生裝置92中,把當前登記著的信息表的最大記錄數作為最大值,在從0到最大值+1的范圍內產生隨機數。
其次,在步驟S503中,把利用隨機數發生裝置92產生的隨機數存儲到變址寄存器j(在數據編輯處理程序里使用的各種寄存器中,作為變址寄存器j定義的寄存器)內。
其次,在步驟S404中,通過偽用記錄作成裝置93在構成信息表的記錄中作成偽數據用的記錄。在這種情況下,在數據RAM44的給定區內確保存儲一個偽數據用記錄的區域(記為偽用記錄存儲區),遵循圖21所示信息表中1個記錄的存儲格式把必要的數據存儲到偽用記錄存儲區內。
具體地講,在偽用記錄存儲區的最前頭存儲對應于偽數據的目錄名或目錄號;在應該存儲下一個文件名或文件號的區域以及應該存儲下一個最前頭邏輯地址的區域內,分別存儲分別表示為偽數據的代碼數據,例如“FFFF”;在應該把記錄時間數據作為使用LBN存儲的區域內把在偽表的i記錄單元中存儲著的使用LBN存儲起來。由此,作成與第(i+1)的該偽數據有關的信息表的記錄(即,偽用記錄)。
其次,在步驟S505中,通過信息表記錄移動裝置94把以信息表的變址寄存器j之值表示的記錄單元(下面,只記為j記錄單元)之后的記錄組移動1個記錄,把信息表的j記錄單元中能夠插入偽用記錄的那部分區域確保下來。
其次,在步驟S506中,通過偽用記錄插入裝置95把偽用記錄插入到信息表的j記錄單元中。即,把與第(i+1)的該偽數據有關的偽用記錄登記到信息表中。
其次,在步驟S507中,把變址寄存器i加1更新以后,在下一個步驟S508中,進行有關全部偽數據的偽用記錄的登記是否終了的判別。這項判別通過變址寄存器i之值是否大于分割數來進行。在變址寄存器i之值小于分割數的情況下,再次返回到上述步驟S502,重復該步驟S502以后的處理,有關下一個偽數據,利用隨機數求出應該在信息表中登記的記錄單元,把偽數據用的記錄(偽用記錄)登記到該隨機數表示的記錄單元中。
在上述步驟S508中,在變址寄存器i之值大于分割數的情況下,該偽數據用的信息表作成裝置87(偽數據用的信息表作成子程序)即告終了。
其次,返回到圖14的偽數據設定裝置55(偽數據設定子程序),在上述偽數據用信息表作成裝置87中的處理終了的階段該偽數據設定子程序也告終了。
其次,返回到圖9的主程序,在上述步驟S206中的偽數據設定處理終了的階段、或者在上述步驟S205中,在判別出剩余區的數據長度不到規定值的情況下,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207,進入文件指針作成裝置56(文件指針制作子程序)。
如圖17所示那樣,該文件指針作成裝置56具有用來把已確定的檢索用數據長度變換成使用LBN的數據長度/LBN變換裝置101;以記錄為單位讀出信息表的內容的信息表讀出裝置102;進行是否已把信息表的全部記錄讀出來了的判別的EOF判別裝置103;求出文件組在CD-ROM上應該記錄的最前頭LBN的文件組最前頭LBN運算裝置104;分別運算各文件在CD-ROM上應該記錄的最前頭LBN的文件最前頭LBN的運算裝置105;用來把利用該文件最前頭LBN運算裝置105求出的最前頭LBN登記到對應目錄中的文件指針登記裝置106。
而且,如圖18所示那樣,該文件指針作成裝置56首先在步驟S601中,通過數據長度/LBN變換裝置101把檢索用數據長度存儲區內存儲著的已確定的檢索用數據長度變換成使用LBN。具體地講,借助于以1 LBN(2K個字節)除該數據長度、把小數點以下的零頭進位,求出檢索用數據長度的使用LBN,把該使用LBN存儲到第一寄存器R1(在數據編輯處理程序里使用的各種寄存器中,作為第一工作用寄存器R1定義的寄存器)內。
其次,在步驟S602中,通過文件組最前頭LBN運算裝置104求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文件組最前頭LBN。具體地講是這樣進行,即把檢索用數據的最前頭LBN即16加到第一寄存器R1之值上,再將該和值存儲到第一寄存器R1中。
其次,在步驟S603中,分別把“0”作為起始值存儲到變址寄存器j和第二寄存器R2(在數據編輯處理程序里使用的各種寄存器中,作為第二工作用寄存器R2定義的寄存器)內。
其次,在步驟S604中,通過信息表讀出裝置102讀出信息表的j記錄單元。
其次,在步驟S605中,通過EOF判別裝置103判別上述讀出的j記錄單元的內容是否是EOF(文件結束)。在j記錄單元的內容不是EOF的情況下,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606,通過文件最前頭LBN運算裝置105運算與上述j記錄單元中登記著的文件有關的最前頭LBN。
具體地講是這樣來進行,即把第一寄存器R1之值與第二寄存器R2之值相加,再將該和值存儲到第一寄存器R1中。此后,讀出j記錄單元中登記著的使用LBN,將其存儲到第二寄存器R2中。利用該第二寄存器R2中存儲的值求出下一個記錄中登記著的文件的最前頭LBN。
其次,在步驟S607中,通過文件指針登記裝置106把利用上述文件最前頭LBN運算裝置105求出的該文件的最前頭LBN(第一寄存器R1中存儲之值)登記到在檢索用數據存儲區內分布著的檢索用數據中對應的目錄內。對應的目錄在讀出的j記錄單元的最前頭內存儲著的文件名或文件號的基礎上進行檢索。
其次,在步驟S608中,把變址寄存器j加1更新以后,再次返回到步驟S604,重復該步驟S604以后的處理。即,求出有關信息表的下一個記錄中登記著的文件的最前頭LBN,將其登記到對應的目錄中。
而且,在循環處理(由步驟S604~步驟S608構成)重復進行的次數達到對應于在信息表中登記著的記錄個數以后,因為利用步驟S605判別出EOF,所以,通過該EOF判別該文件指針作成裝置56(文件指針制作子程序)即告終了。
通過在文件指針作成裝置56中的上述處理,把有關在信息表中登記著的選定文件和偽數據的在CD-ROM上的記錄最前頭LBN分別登記到對應的目錄中。
其次,返回到圖9主程序,在步驟S208中,進入改變配置裝置57(改變配置程序)。
如圖19所示那樣,該改變配置裝置57具有為了在顯示裝置22的畫面上顯示出是否進行改變配置的提問形式的消息,對顯示裝置22輸出消息數據的消息輸出裝置111;進行各種判別的判別裝置112;在要求改變配置的情況下,用來設定表示要求改變配置的信息標志(改變配置標志)的標志設定裝置113;把檢索用數據存儲區中存儲著的檢索用數據傳送到原版制作用硬盤5中的檢索用數據傳送裝置114;用來以記錄為單位讀出信息表的內容的信息表讀出裝置115;用來從大容量存儲裝置4讀出信息表中登記著的文件的文件讀出裝置116;用來把在數據RAM 44的固定數據存儲區中分布著的偽數據中的相當于給定LBN那么多的偽數據讀出的偽數據讀出裝置117;用來把利用文件讀出裝置116讀出的文件或利用偽數據讀出裝置117讀出的偽數據傳送到原版制作用硬盤5上的數據傳送裝置118。
而且,如圖20所示那樣,該改變配置裝置57首先在步驟S701中通過消息輸出裝置111把是否進行數據(在本例中,為路徑表)重新配置的提問形式的消息數據經輸出端口46輸出到顯示裝置22上。顯示裝置22基于來自計算機1的消息數據的輸入把例如“進行路徑表的重新配置嗎?”的消息顯示在畫面的給定位置上。
其次,在步驟S702中,通過判別裝置112判別是否接受了來自鍵輸入裝置15的鍵輸入數據,重復進行該步驟S702一直到輸入了鍵輸入數據。即,為鍵輸入等待狀態。
在操作員想禁止這次制作的CD-ROM向CD-R進行違法拷貝的情況下,就進行表示要進行路徑表重新配置的鍵輸入(例如,操作鍵“Y”);在允許違法拷貝的情況下,就鍵入表示不進行路徑表重新配置的命令(例如,操作鍵“N”)。
其次,在步驟S703中,通過判別裝置112,進行鍵入數據的內容是否是要求重新配置的判別。在通過鍵“Y”的操作輸入表示要求重新配置的鍵輸入數據的情況下,進行到步驟S704,通過標志設定裝置113設定重新配置標志。
其次,在步驟S705中,通過檢索用數據傳送裝置114把檢索用數據存儲區中存儲著的檢索用數據除掉路徑表的檢索用數據、即存儲體描述符、根目錄、和子目錄經輸出端口46傳送到原版制作用硬盤5上。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S703中,在輸入了表示不要求重新配置的鍵輸入數據(依靠鍵“N”操作的鍵輸入數據)的情況下,進行到步驟S706,通過檢索用數據傳送裝置114把檢索用數據存儲區中存儲著的全部檢索用數據即存儲體描述符、路徑表、根目錄、和子目錄經輸出端口46傳送到原版制作用硬盤5上。
在上述步驟S705中的除掉路徑表的檢索用數據的傳送處理、或者在步驟S705中的全部檢索用數據的傳送處理的終了階段,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707,把“0”作為起始值存儲到變址寄存器j內。
其次,在步驟S708中,通過信息表讀出裝置115讀出信息表的j記錄單元。
其次,在步驟S709中,通過判別裝置112判別上述讀出的j記錄單元的內容是否EOF。在j記錄單元的內容不是EOF的情況下,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710,通過判別裝置112判別上述j記錄單元的內容是否不是偽數據而是與文件有關。這項判別通過j記錄單元的文件名或文件號的存儲區中是否存儲著文件名或文件號來進行。在該記錄與偽數據有關的情況下,表示是偽數據的代碼數據“FFFF”存儲在上述存儲區內。
在文件名或文件號存儲在上述存儲區內并判別出該j記錄單元與文件有關的情況下,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711,通過文件讀出裝置116從大容量存儲裝置4經輸入端口45讀出該文件。該文件讀出處理是在該j記錄單元中存儲著的最前頭邏輯地址和數據長度(使用LBN)的基礎上讀出的。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S710中,在判別出j記錄單元的內容與偽數據有關的情況下,進行到步驟S712,通過偽數據讀出裝置117從在數據RAM 44的固定數據存儲區中分布著的偽數據中讀出相當于j記錄單元中的存儲著的使用LBN那么多的數據。
在上述步驟S711中的該文件讀出處理、或者在步驟S712中的偽數據讀出處理的終了階段中,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713,通過數據傳送裝置118把上述讀出了的文件或偽數據經輸出端口46傳送到原版制作用硬盤5上。
再者,在文件或偽數據的使用LBN大、一次讀出處理不能把一個文件或一個偽數據讀完的情況下,借助于分別經過幾次重復進行文件讀出處理與數據傳送處理的聯合處理、或偽數據讀出處理與數據傳送處理的聯合處理,把一個文件或一個偽數據傳送到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上。
其次,在步驟S714中,把變址寄存器j加1更新以后,返回到上述步驟S708,讀出信息表的下一個記錄,把在該記錄中登記著的文件或偽數據傳送到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上。在循環處理(由步驟S708~步驟S714構成)重復進行的次數達到對應于在信息表中登記著的記錄個數以后,因為利用步驟S709判別出EOF,所以,通過該EOF判別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715。在該階段中,把在信息表中登記著的文件和偽數據全部傳送到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上。
而且,在步驟S715中,通過判別裝置112判別當前是否處于要求重新配置的狀態下。這項判別通過是否設定了重新配置標志來進行,如果設定重新配置標志,就作為當前處于要求重新配置狀態下,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716,把處于未傳送狀態下的路徑表通過檢索用數據傳送裝置114傳送到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上。
在該路徑表的傳送處理終了的階段、或者在上述步驟S715中判別出不要求重新配置的情況下,該重新配置裝置57(重新配置子程序)即告終了。
其次,返回到圖9的主程序,在下一個步驟S209中,通過判別裝置52判別是否有程序終了的要求。這項判別通過是否發生了電源OFF等終了要求中斷來進行。
而且,在該步驟S209中,在沒有上述終了要求的情況下,返回到步驟S203,進行該步驟S203以后的處理。即,在顯示裝置22的畫面上顯示文件選擇用的設定畫面,進行在下一個CD-ROM上應該記錄的數據的編輯。另一方面,在步驟S209中有了終了要求的情況下,該數據編輯處理裝置51即告終了。
再者,雖然圖中并未示出,但是,在把應該記錄到CD-ROM上的全部數據登記到上述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上的階段中,上述計算機1起動TOC數據產生裝置。TOC數據產生裝置在參照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上登記著的數據(文件組等)的同時作成包括管理數據的TOC數據,該管理數據記錄了各數據(文件)的記錄位置和全部文件的記錄時間等。
其次,參照圖23說明有關原版制作裝置的構成。如圖所示那樣,該原版制作裝置具有把上面涂敷了感光性樹脂的玻璃原盤121旋轉驅動的主導軸馬達122;用來對玻璃原版121上的感光性樹脂進行激光描繪的激光光源,即例如He-Cd氣體激光器123;把計算機1輸出的記錄數據Dw變換成CD-ROM用的數據形態、作為CD方式開關信號Sc輸出的CD用信號發生器124;基于來自上述CD用信號發生器124的開關信號Sc對從上述氣體激光器123射出的短波長(約0.4μm)的激光L進行開關調制的光調制器125;能夠使來自光調制器125的調制光束(開關控制的激光)Lc聚焦于玻璃原盤121上的感光樹脂上、以形成非常小的射束點潛像的記錄光學系統126;驅動該記錄光學系統126沿著玻璃原盤121的徑向移動的進給機構127對上述主導軸馬達122和上述進給機構127等進行伺服控制的伺服控制電路128;產生用于記錄在CD-ROM上的數據的檢索和同步等的子碼Cs的子碼發生器129;各種檢出器;和控制各種電路的系統控制器130。
上述光調制器125由例如利用波科爾斯(光電)效應的EDM(光電調制器)或者利用超聲波的ADM(光聲調制器)構成。
記錄光學系統126具有把來自光調制器125的調制光束Lc聚焦到感光性樹脂上的物鏡131;使物鏡131沿著上下方向移動的聚焦用的光圈132;用來把來自光調制器125的調制光束Lc引向物鏡131的反射鏡133;把物鏡131與玻璃原盤121之間的距離作為聚焦誤差信號Sf輸出的聚焦誤差信號檢出器134。
該聚焦誤差檢出器134具有(雖然圖中未示出)射出例如用于通過物鏡131檢出在玻璃原盤121上聚焦誤差的激光的He-Ne半導體激光器;檢出來自玻璃原盤121的返回光并變換成電信號(聚焦誤差信號)的光檢出器;用來把上述返回光引向光檢出器的分光鏡。
進給機構127具有安裝著上述記錄光學系統126的進給臺135;該進給臺135的移動驅動源即進給馬達136。
作為各種檢出器除了上述聚焦誤差檢出器134之外,還有檢出主導軸馬達122的轉速的轉速檢出器137;檢出利用物鏡131聚焦的調制光束Lc與主導軸馬達中心軸的距離的位置檢出器138。在這些檢出器中,把來自位置檢出器138的位置信號Sp提供到系統控制器130上,系統控制器130根據輸入位置信號Sp的內容(調制光束Lc的位置)與玻璃原盤121直徑的關系把主導軸馬達旋轉控制用的信號Ss輸出到伺服控制電路128上。
伺服控制電路128具有(雖然在圖中未示出)聚焦伺服電路;進給伺服電路;旋轉伺服電路。
聚焦伺服電路是這樣的電路,它根據記錄光學系統126的上述聚焦誤差檢出器134輸入的聚焦誤差信號Sf,使控制電流ic流過音圈132,由此把物鏡131的位置沿著上下方向少量移動,使該物鏡131與玻璃原版121的距離恒定。
進給伺服電路是用于根據上述轉速檢出器137輸入的轉速信號Sn,把控制信號Sm提供到進給馬達136上,使主導軸馬達的旋轉軸每旋轉一周(玻璃原盤121旋轉一周)時進給臺135沿著玻璃原盤121的徑向大約移動給定距離(例如,1.6μm)。
旋轉伺服電路是根據系統控制器130輸入的旋轉控制用的信號Ss控制主導軸馬達122旋轉的電路。主導軸馬達122通過上述旋轉伺服電路的旋轉控制,例如在線速度恒定的條件下旋轉驅動玻璃原盤121。
CD用信號發生器124的作用是在計算機1輸出的來自原版制作用硬盤5的記錄數據Dw上附加了子碼發生器129輸出的子碼Cs和糾錯碼等以后、進行擾頻處理并在接著進行交錯處理以后進行EFM調制(8到14調制)。
其次,簡單說明有關上述原版制作裝置的處理動作。該原版制作裝置根據來自操作員的起動指令(例如,操作操作面板上的起動按鈕)從系統控制器130輸出起動伺服控制電路128中的旋轉伺服電路的信號。上述旋轉伺服電路根據從系統控制器130輸入的起動信號旋轉驅動主導軸馬達122。
在主導軸馬達122進入恒定旋轉的階段中,系統控制器130輸出起動伺服控制電路128中的進給伺服電路的信號。上述進給伺服電路根據從系統控制器130輸入的起動信號把用來使進給臺驅動到起始位置的控制信號Sm輸出到進給馬達136上。進給馬達136根據從進給伺服電路輸入的上述控制信號Sm把進給臺135(即,記錄光學系統126)移動到起始位置上,這時,在把玻璃原盤121看作CD-ROM的情況下則是移動到玻璃原盤121的最內圈的位置上。這時,系統控制器130根據從位置檢出器138輸入的位置信號Sp,在識別出記錄光學系統126到達最內圈位置上的階段,這次則是對上述進給伺服電路輸出用來把進給臺135向玻璃原盤121的外圈順序進給的順序進給起始信號。進給伺服電路根據從系統控制器130輸入的順序進給起始信號對進給馬達輸出用來把進給臺135順序進給的控制信號Sm。
進給馬達136根據從進給伺服電路輸入的上述控制信號Sm使進給臺135沿著玻璃原盤121的徑向移動到玻璃原盤121的外圈。這時,進給伺服電路根據從轉速檢出器137輸入的轉速信號Sn對進給馬達136進行反饋控制,使主導軸馬達122的旋轉軸每旋轉一周把進給臺移動一個給定間距。
而且,在記錄光學系統126到達對應于CD-ROM中盤首區的位置的階段系統控制器130對計算機1輸出讀出記錄數據Dw的指令。計算機1根據從系統控制器130輸入的讀出指令最先輸出TOC數據和表示是TOC數據的指示碼。該指示碼和TOC數據的輸出定時是根據從系統控制器130輸入的輸出定時信號進行的。而且,把上述指示碼和TOC數據提供到下一級的CD用信號發生器124上。CD用信號發生器124基于指示碼識別從計算機1送來的數據是TOC數據,把TOC數據原原本本地變換成開關信號Sc,并輸出到光調制器125上。
光調制器125根據CD用信號發生器124的開關信號Sc對從氣體激光器123射出的激光L進行開關控制。即,從該光調制器124射出的激光通過TOC數據變成調制了的調制光束Lc。
該調制光束Lc通過記錄光學系統126聚焦到玻璃原盤121上的感光性樹脂上,由此,在感光性樹脂中對應于CD-ROM盤首區的地方形成依靠上述調制光束Lc的信息坑序列潛像,即對應于TOC數據的信息坑序列潛像。
來自計算機1的TOC數據的輸出一結束,計算機1就從原版制作用的硬盤5讀出記錄數據(檢索用的數據和文件組等數據)Dw,將其依次輸出到CD用信號發生器124上。該輸出定時也是根據從系統控制器130輸入的輸出定時信號進行的。
與計算機1輸出上述記錄數據Dw的同時從子碼發生器129輸出向CD-ROM記錄時所需的子碼Cs,將其輸入到CD用信號發生器124上。該子碼發生器129的子碼Cs的輸出定時也是按照系統控制器的輸出定時信號進行的。
CD用信號發生器124在計算機1的記錄數據Dw上附加子碼發生器129的子碼,進而,附加糾錯碼。此后,對附加了該子碼Cs和糾錯碼等的記錄數據Dw進行擾頻處理,接著進行交錯處理和EFM調制并作為用來對光調制器125進行開關控制的開關信號Sc。把該開關信號Sc提供到光調制器125上。
光調制器125根據CD用信號發生器124的開關信號Sc對從氣體激光器123射出的激光L進行開關控制。這時,從光調制器125射出的激光等價地變成通過記錄數據Dw調制了的調制光束Lc。
該調制光束Lc通過記錄光學系統126聚焦到玻璃原盤121上的感光性樹脂上,由此,在感光性樹脂中對應于CD-ROM程序區的地方形成由上述調制光束Lc產生的信息坑序列潛像,即對應于記錄數據Dw的信息坑序列潛像。
在上述記錄光學系統126上配置的物鏡131其透鏡數值孔徑(NA)選定為比在CD-ROM驅動器光探頭上配置的物鏡的數值孔徑和在CD-R驅動器光學頭上配置的物鏡的數值孔徑大得多的值。借此,通過該原版制作裝置激光描繪的感光性樹脂上的信息坑序列潛像是高精度的,大體可滿足設計值。
而且,在原版制作裝置的激光描繪終了的階段,在玻璃原盤121上的感光性樹脂上對應于CD-ROM盤首區的地方形成有關TOC數據的信息坑序列潛像,在對應于程序區的地方形成有關記錄數據的信息坑序列潛像。
即,在對應于上述程序區的部分上,從最前頭系統區開始,有關除掉路徑表的檢索用數據、選定的文件組、隨機插入的偽數據、和重新配置了的路徑表的記錄數據(參照圖5D)作為信息坑序列潛像被記錄下來。
這樣,如上述那樣,原版制作裝置的激光描繪處理一終了,經過圖2所示步驟S4的金屬原版制作工序、步驟S5的原盤制作工序、步驟S6的印模制作工序、步驟S7的CD-ROM原盤制作工序、和步驟S8的CD-ROM制作工序所需的CD-ROM就完成了。
〔使用了CD-ROM的計算機系統的構成〕可是,一般使用了CD-ROM的計算機系統例如有圖6所示那樣的把CD-ROM驅動器32作為外部存儲裝置利用例如SCSI36連接到例如PC(個人計算機)31上的系統。
而且,PC31的用戶從CD-ROM讀出適合需要的文件,在連接到PC31上的顯示裝置畫面上制作成業務用的數據、進行計算機游戲等等。
可是,作為使用了CD-ROM的個人計算機的使用形態,除了上述那樣的正常使用形態以外,還有把CD-ROM的記錄數據作為盜版從事販賣、向非正式用戶無償或有償散發、把上述CD-ROM的記錄數據違法拷貝到CD-R空白盤上等情況。
近來,上述違法拷貝除了把上述CD-ROM驅動器32連接到PC31上之外,利用把CD-R驅動器33通過SCSI37連接上去,即可簡單地進行。
在這里,根據圖24和圖25簡單地說明CD-ROM驅動器32的構成和CD-R驅動器33的構成。
首先,如圖24所示那樣,CD-ROM驅動器32具有把CD-ROM例如以線速度υ=1.2~1.4m/s旋轉驅動的主導軸馬達141;對CD-ROM進行信息信號再生的光探頭;把利用該光探頭142再生的信息信號處理成給定信號形態的信號再生系統143。
利用例如以線性馬達和導軸為主體的、已知的光學頭滑動機構(圖中,未示出),光探頭142可在CD-ROM的徑向自由移動。還有,在光探頭142中,設置把來自激光源144的光束L聚焦在CD-ROM上的物鏡145。
物鏡145通過二維激勵器146分別沿著CD-ROM的離合方向和CD-ROM的徑向作少量移動。這種二維激勵器146具有例如由聚焦線圈147、跟蹤線圈148、和電磁鐵(圖中,未示出)構成的磁路。
而且,如圖所示那樣,該光唱頭142的光學系統包括由光束L的光源即半導體激光器構成的上述激光光源144;把光束L聚焦到CD-ROM上的上述物鏡145;把在該CD-ROM上反射了的返回光束Lr檢出并變換成對應于該光量的電流電平的電信號(檢出信號)Si的光檢出器149,整個光學系統作為一個單元構成,該光學系統通過上述光探頭用的移動機構沿著CD-ROM的徑向移動。
在該光學系統中,除了上述光學零件以外,還設置了使從激光光源144射出的光束L成為平行光的準直透鏡150;把光束L至少分離成3條光束(-1階光、0階光、和+1階光)的相位衍射柵151;把來自激光光源144的光束L和來自CD-ROM的返回光束Lr分離開來的分光鏡152。
還有,在返回光束Lr的光路中設置了多個透鏡,包括把返回光束Lr聚焦到光檢出器149上的成像透鏡153;圖中未示出的用來調整上述返回光束Lr的焦距和防止產生像差的圓柱形透鏡和凹透鏡。
還有,利用上述相位衍射柵151分離開來的3條光束分量中,正中間的O階光分量掃描CD-ROM上的軌跡,+1階光在與該軌跡相鄰的外圓那邊的導向槽上掃描,-1階光在與該軌跡相鄰的內圓那邊的導向槽上掃描。
因而,光檢出器149由用來把上述三條光束分量的返回光束Lr變換成電信號的三種光檢出器構成。
還有,在分光鏡152的成像透鏡153的對面那一邊上設置了監視器用的光檢出器154,檢出來自激光光源144的光束L之一部分(由分光鏡152的邊界面反射的光分量)并將其變換成為對應于該光分量的光量的輸出電平(電流電平)的電信號(檢出信號)Si的。
在上述監測用的光檢出器154的后級上連接著把來自該光檢出器154的檢出信號(電流信號)Sci變換成電壓信號Scv并以給定增益放大的監視器用的前置放大器155;和根據該前置放大器155的已放大了的檢出信號(電壓信號)Scv控制激光光源144使之穩定地振蕩的光量控制電路(一般,稱為APC(自動功率控制)電路)156。
即,上述APC電路156控制激光光源144,使得從激光光源144射出光束L的輸出(光量)為后述系統控制器166提供的設定值數據Ds所示之值,并且,使得激光光源144穩定地振蕩。
另一方面,在上述光探頭142上的光檢出器149的后級上,連接著把來自該光檢出器149的光檢出信號(電流信號)Si變換成電壓信號Sv以后、以給定增益放大的前置放大器157;和根據該前置放大器157的已放大了的光檢出信號(電壓信號)Sv用來產生各種信號(在這里,為跟蹤誤差信號St、聚焦誤差信號Sf、和RF(射頻)信號SRF)的矩陣電路158。該矩陣電路158由各種加法電路和減法電路構成。
在上述矩陣電路158的后級上,分別并聯連接著在矩陣電路158的跟蹤誤差信號St輸入以后用來維持跟蹤控制系統穩定度的相位補償電路159;在矩陣電路158聚焦誤差信號Sf輸入以后用來維持聚焦控制系統穩定度的相位補償電路160;把矩陣電路158的RF信號SRF變換成二值化信號Sr的二值化電路161。
在上述相位補償電路159的后級上,連接著根據該相位補償電路159提供的跟蹤誤差信號St,把激磁電流if提供到二維激勵器146的跟蹤線圈148內的驅動電路162;在相位補償電路160的后級上,連接著根據該相位補償電路160提供的聚焦誤差信號Sf,把激磁電流if提供到二維激勵器146的聚焦線圈147內的驅動電路163。
在上述二值化電路161的后級上,連接著把二值化信號Sr原原本本通過的信號線和由PLL電路164構成的倍增電路,該PLL電路把從該二值化電路161的二進制化信號Sr中將某種特殊信號模式(即,特征模式,例如,幀同步信號)檢出的時間倍增以后,產生RF時鐘信號Src。
在上述信號線和PLL 164的后級上連接著解調電路165。該解調電路165根據從PLL 164提供的RF時鐘信號Src把從信號線提供的二值化信號Sr解調以后,經過去交錯處理和反擾頻處理變換成數字信號,進而,把在該數字數據上附加的糾錯等編碼處理解碼處理以后,作為包括段同步信號和段地址信號等子碼CD的再生信息Dr而輸出。把該再生信息數據Dr通過后級的接口電路(SCSI)36送到在外部連接著的個人計算機31上。
還有,把上述再生信息數據Dr中的各種同步信號和地址信號等子碼Dc提供到控制各種電路用的系統控制器166上。
系統控制器166是對各種電路進行控制的電路,有代表性的是進行下述處理操作如上述那樣,對APC電路156輸出用來設定再生時激光輸出的設定值數據Ds;還有,根據再生的子碼Dc獲得同步,同時,檢索給定位置以后,把用來進行數據再生的允許信號Sir送到接口電路36上,等等。
另一方面,在把CD-ROM旋轉驅動的主導軸馬達141的前級上,連接著用來對該主導軸馬達141提供驅動電流im的馬達驅動電路167;在該馬達驅動電路167的前級上,連接著對該馬達驅動電路167輸出用來使CD-ROM以給定轉速旋轉的伺服信號Ss的主導軸伺服電路168。
上述主導軸伺服電路168是根據來自PLL 164的RF時鐘信號Src輸出伺服信號Ss的電路,具體地講,把伺服信號Ss輸出到應該使CD-ROM恒速旋轉的馬達驅動電路167上,從而,使輸出RF時鐘信號Src的頻率變成與在別的端子上輸入的基準時鐘Pc的頻率相同。
其次,在CD-ROM驅動器中,說明從CD-ROM再生數據時的操作。
主導軸伺服電路168根據來自PLL電路164的RF時鐘信號Src,通過馬達驅動電路167控制由主導軸馬達141產生的CD-ROM的轉速。
而且,系統控制器166檢索成為記錄數據再生對象的幀。系統控制器166一找到給定的幀就等待從解調電路165送來成為再生對象的數據頭地址,一檢出目標頭地址,就從那里開始取出數據。
數據的取出借助于系統控制器166對接口電路36輸出用來進行數據再生的允許信號Sir、把解調電路165輸出的再生信息數據Dr通過接口電路36輸出到個人計算機31上來進行。在這一系列再生動作中的主導軸伺服控制借助于來自PLL電路164的RF時鐘信號Src來進行。
其次,參照圖25說明有關CD-R驅動器33的構成。再者,有關與圖24中所示CD-ROM驅動器的構成元件對應的元件標以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其重復的說明。還有,因為在該CD-R驅動器33中作為能夠使用的光盤有CD-R、空白盤、和CD-ROM,所以,把這些光盤匯總起來記為光盤D。
如圖所示那樣,該CD-R驅動器具有把光盤D例如以線速度υ=1.2~1.4m/s旋轉驅動的主導軸馬達141;對CD-R或CD-ROM進行信號再生、或者對空白盤或CD-R進行信息信號記錄的光學頭171;和把利用該光學頭171再生出來的信息信號處理成給定的信號形態、以及把記錄用的數據處理成用來記錄到空白盤或CD-R上的給定信號形態的信號處理系統172。
光學頭171具有與上述CD-ROM驅動器32上載有的光探頭142幾乎相同的構成。
而且,在該CD-R驅動器33上,連接著設置在光學頭171內、用來對激光光源144的激光輸出進行調制的激光調制電路174。
還有,利用設置在光學頭171內的相位衍射柵151分離開來的三條光束分量,正中間的0階光分量在光盤D上的一個槽部(在CD-ROM的情況下,為軌跡)上掃描;+1階光在與該槽部分相鄰的外圓那邊的槽間表面部分(在CD-ROM的情況下,為外圓那邊的導向槽)上掃描;-1階光在與該槽相鄰的內圓那一邊的槽間表面(在CD-ROM的情況下,為內圓那邊的導向槽)上掃描。再者,±1階光的返回光用于檢出跟蹤誤差。
該CD-R驅動器中的APC電路156根據來自監視器前置放大器155的已放大了的檢出信號(電壓信號)Scv對激光調制電路174輸出控制信號Sc,使激光光源144穩定地振蕩。
即,上述APC電路156把控制信號Sc輸出到激光調制電路174,使激光光源144射出的光束L的輸出(光量)成為從系統控制器166提供的設定值數據Ds所示之值,并使激光光源144穩定地振蕩。上述系統控制器166的設定值數據Ds所示之值在從CD-R和CD-ROM再生信息信號的情況下,與把信息信號記錄到空白盤上的情況下不同,把Ds所示之值設定成記錄信息信號時的光束L的輸出大于再生時的光束L的輸出。
激光調制電路174根據APC電路156的控制信號Sc控制向激光電源144提供的電流(特別是,控制提供到激光光源144上的電流信號的幅度),同時,根據來自后述數據編碼器178的開關信號Swr對向激光光源144提供的電流進行開關控制。
另一方面,連接到前置放大器157后級上的矩陣電路158由各種加法電路和減法電路構成,以便根據前置放大器157的已放大了的光檢出信號(電壓信號)Sv除了產生跟蹤誤差信號St、聚焦誤差信號Sf、和RF信號SRF之外,還產生推挽信號SPP。再者,上述跟蹤誤差信號St通過差動推挽法(D-PP)而獲得。
還有,在上述矩陣電路158的后級上,除了相位補償電路159、160、和二值化電路161之外,還并聯連接著例如由帶通濾波器等而構成的顫動檢出電路175,用來從矩陣電路158的推挽信號SPP中提取顫動信號Sw。
在上述顫動檢出電路175的后級上連接著ATIP解調電路176,在對該顫動檢出電路175的顫動信號Sw進行FM解調以后產生用來得到絕對時間信息ATIP的FM解調信號Sfin,進而,根據上述顫動信號Sw產生用來從FM解調信號Sfin讀出絕對時間信息ATIP的讀出時鐘信號Swc。在維持顫動信號Sw的頻率例如為22.05KHz的情況下,上述讀出時鐘信號Swc的頻率例如為6.35KHz。
在上述ATIP解調電路176的后級上連接著ATIP解碼器,根據從ATIP解調電路176提供的讀出時鐘信號SWc把從該ATIP解調電路176提供的FM解調信號Sfin變換成用來獲得段同步的絕對時間信息ATIP以后、輸出到系統控制器166上。
而且,在上述ATIP解碼器177的后級上連接著上述系統控制器166。該系統控制器166是對各種電路進行控制的電路,有代表性的是進行下述處理操作如上述那樣,對APC電路156輸出用來設定再生時或記錄時激光輸出的設定值數據Ds;還有,根據ATIP解碼器177的絕對時間信息ATIP獲得同步,同時,檢索給定位置以后,把用來進行數據再生或數據記錄的允許信號Sir或Siw輸出到接口電路36上,等等。
上述主導軸伺服電路168是根據顫動檢出電路175的顫動信號Sw、或ATIP解調電路176的讀出時鐘信號SWc、或PLL 164的RF時鐘信號Src輸出伺服信號Ss的電路,具體地講,在根據上述顫動檢出電路175的顫動信號Sw的情況下,把伺服信號Ss輸出到應該使光盤D恒速旋轉的馬達驅動電路167上,從而,使輸入顫動信號Sw的頻率在標準速度時變成為22.05KHz(2倍速率時,為44.1KHz)。
在根據上述ATIP解調電路176的讀出時鐘信號Swc的情況下,把伺服信號Ss輸出到應該使光盤D恒速旋轉的馬達驅動電路167上,從而使輸入的讀出時鐘信號Swc的頻率在標準速率時變成為6.35KHz。
在根據上述PLL 164的RF時鐘信號Src的情況下,把伺服信號Ss輸出到應該使光盤D恒速旋轉的馬達驅動電路167上,從而使輸入的RF時鐘信號Src的頻率變成與在別的端子上輸入的基準時鐘Pc的頻率相同。
還有,在激光調制電路174的前級上,連接著數據編碼器178,該數據編碼器在通過接口電路37提供的例如來自個人計算機31的記錄用數據(數字數據)Dw上進行了糾錯等編碼處理以后,進行EFM(8到14的調制)方式的調制并變換成記錄信息數據,進而,把這種變換了的數據變換成二值化信號以后作為開關信號Swr輸出。
其次,說明在該CD-R驅動器33上對例如空白盤進行數據記錄時的動作。
首先,該空白盤采用在槽部分上記錄信息坑序列的槽記錄方式。而且,在空白盤上記錄數據的情況下,首先,主導軸馬達141根據系統控制器166的起動信號把空白盤以某一線速度旋轉驅動。此后,從系統控制器166對APC電路156輸出表示再生用激光輸出值的設定值數據Ds。APC電路156控制從激光光源144輸出的光束L的輸出,使之成為來自系統控制器166的設定值數據Ds所示之值。
這時,在顫動檢出電路175上,從來自矩陣電路158(正確地說,為上述推挽信號發生電路)的推挽信號SPP提取顫動信號Sw,進而,在后級的ATIP解調電路176上,根據上述顫動信號Sw產生用來獲得絕對時間信息ATIP的FM解調信號Sfin和讀出時鐘信號Swc。
把上述顫動檢出電路175的顫動信號Sw和ATIP解調電路176的讀出時鐘信號Swc提供到主導軸伺服電路168上。主導軸伺服電路168通過馬達驅動電路167控制由主導軸馬達141產生的空白盤轉速,使顫動信號Sw的頻率在1倍速率時為22.05KHz,或者,使讀出時鐘信號Swc的頻率在1倍速率時為6.35KHz。
在這種情況下,如上述那樣,因為利用顫動檢出電路175提取的顫動信號Sw是沒有噪聲和時間軸誤差的干凈信號波形,所以,主導軸伺服電路168不用不必要地降低空白盤的轉速、而能夠正常地控制空白盤的轉速,使迅速地對空白盤進行信息信號的讀出成為可能。
另一方面,上述FM解調信號Sfin和讀出時鐘信號Swc提供到ATIP解碼器177上,基于這些信號制作絕對時間信息ATIP。這樣制作的絕對時間信息ATIP提供到后級的系統控制器166上。系統控制器166基于所提供的絕對時間信息ATIP獲得同步。
系統控制器166在進行上述同步以后,基于上述絕對時間信息ATIP檢索成為補寫數據的記錄對象的位置。一找到給定位置,系統控制器166就對接口電路37輸出用來進行數據記錄的允許信號Siw,使來自處于待機狀態的個人計算機31的記錄用數據通過接口電路37送入數據編碼器178中。這時,在記錄用數據為來自CD-ROM驅動器32的CD-ROM數據的情況下,是CD-ROM上記錄著的TOC數據、子碼、和記錄數據(選定的文件組等)。
這時,系統控制器166對APC電路156這次輸出表示記錄用的激光輸出值的設定數據Ds。APC電路156控制從激光光源144輸出的光束L的輸出,使之成為來自系統控制器166的設定值數據Ds所示之值。
提供到數據編碼器178上的記錄用數據Dw在該數據編碼器178上進行了糾錯等編碼處理以后,進行EFM調制并變換成記錄信息數據,進而,把這種記錄信息數據變換成二值化信號以后、作為開關信號Swr輸出到調制電路174上。
激光調制電路174根據APC電路156的控制信號Sc控制激光光源144的激光輸出,進而,根據數據編碼器178的開關信號Swr開關控制激光光源144的激光輸出。而且,來自利用激光調制電路174控制的激光光源144的光束L照射到空白盤上給定段的數據部分上以后,補寫數據(記錄數據)就作為信息坑序列記錄到該數據部分上。在記錄該補寫數據時,還以給定間隔把幀同步信號也記錄下來。依次重復這一系列操作,把從個人計算機31送來的記錄用數據Dw作為信息坑序列分別記錄到對應段的數據部分上。即,在記錄用數據為來自CD-ROM驅動器32的再生數據情況下,把CD-ROM上記錄著的TOC數據、子碼、和記錄數據作為信息坑序列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
其次,說明有關在該CD-R驅動器33上從CD-R再生數據時的動作。
主導軸伺服電路168根據顫動檢出電路175的顫動信號Sw、或者ATIP解調電路176的讀出時鐘信號Swc,通過馬達驅動電路167控制由主導軸馬達141產生的CD-R轉速。這與在上述記錄時的主導軸伺服控制相同。
而且,系統控制器166檢索成為補寫數據再生對象的幀(絕對時間)。一找到給定的幀(絕對時間),系統控制器166就等待從解調電路165送來成為再生對象的數據頭地址,一檢出目標頭地址,就從那里開始取出數據。
數據的取出借助于系統控制器166對接口電路37輸出用來進行數據再生的允許信號Sir、把解調電路165輸出的再生信息數據Dr通過接口電路37輸出到個人計算機31上來進行。在這一系列再生動作中的主導軸伺服控制借助于顫動信號Sw來進行。
〔從CD-ROM向空白盤的盤拷貝處理〕正如從上述CD-ROM驅動器32和CD-R驅動器33的構成中也可以明白地那樣,依靠CD-R驅動器33向空白盤記錄時,在記錄對象的數據為來自CD-ROM驅動器32的數據情況下,能夠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因而,用戶為了把CD-ROM的數據復制到空白盤上,例如,在把“盤拷貝”的命令輸入到個人計算機31中的情況下,個人計算機31首先根據該命令的輸入,起動CD-ROM驅動器32。CD-ROM驅動器32使裝入其內部的CD-ROM再生,該再生數據通過SCSI 36輸出到個人計算機31那一邊。
個人計算機31接受從CD-ROM驅動器32輸出的數據,將其與記錄指令一起通過SCSI 37輸出到CD-R驅動器33上。CD-R驅動器33根據個人計算機31輸入的記錄指令,把依次送來的CD-ROM數據記錄到空白盤上。
這樣,在用戶把CD-ROM的數據復制到空白盤上的情況下,使用個人計算機就能夠簡單地進行。
〔利用與本實施例有關的數據記錄裝置進行數據記錄的CD-ROM的效果〕一般,由于設置在原版制作裝置中記錄光學系統126(參照圖23)的物鏡131的透鏡數值孔徑(NA)的影響,雖然在CD-ROM上可以記錄的最長數據的長度大于空白盤的最長記錄數據的長度666.6M字節,例如為670M字節,但是,CD-ROM上記錄的文件組的數據長度要小,在記錄數據的全部數據長度例如不是上述空白盤的最長記錄數據長度的情況下,通過依靠上述計算機系統的復制操作,CD-ROM的數據可以原原本本地記錄到空白盤上(參照圖5A)。
但是,如圖5D所示那樣,在利用與本實施例有關的數據記錄裝置記錄了數據的CD-ROM中,即使所記錄的文件組的數據長度小、一般記錄數據的全部數據長度不足空白盤的最長記錄數據長度,可是,通過偽數據設定裝置55把個數對應于分割數的偽數據分別隨機地記錄下來,使記錄數據的全部數據長度擴大到CD-ROM的最長數據長度,并且,通過改變配置裝置57把一部分檢索用的數據(在本例中,為路徑表)重新配置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后再記錄到CD-ROM上,因此,可以獲得下述那樣的效果。
即,即使是利用上述計算機系統把CD-ROM的記錄數據原原本本地記錄到空白盤上從而把CD-ROM復制到CD-R上,超過空白盤最長記錄數據長度(即,666.6M字節)的那一部分數據在物理上不能記錄上去。
這時,對個人計算機31的操作熟練的人,即使想把偽數據摘除、只把文件記錄到空白盤上,但是,因為幾乎不可能把偽數據有多少個和記錄在什么位置上判別出來,所以,把偽數據摘除后進行違法拷貝實質上是困難的。并且,因為已經有選擇地使偽數據具有不可見的屬性,所以,依靠計算機操作把偽數據摘除變得很困難。
還有,如圖5D所示那樣,因為在空白盤上未記錄的那部分(缺少部分)數據中有路徑表,所以,拷貝以后把CD-R再生時,即使想盜用CD-ROM的記錄數據,該記錄數據的再生也變得很困難,結果是,這種CD-R實質上變成沒有用的了。
在上述例子中,從CD-ROM向CD-R進行拷貝實質上是徒勞的,這一點當試圖把CD-R再生時,一開始當然就能判明,但是,在操作個人計算機31的階段中,使直接用戶認識到違法拷貝在法律上是不允許的,這對防止違法拷貝來說,仍然是有效的。
在這里,作為促進用戶禁止違法拷貝的一種方法,在可以進行盤拷貝的個人計算機31上最好設置下面所示那樣的復制制約裝置。
該復制制約裝置預先在例如DOS程序信息表上宣布(登記)由用戶輸入盤拷貝等拷貝命令才能起動。
作為這種復制制約裝置的處理,有兩種方法可以考慮第一種方法是,在例如CD-ROM記錄數據的數據長度大于空白盤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的情況下,使拷貝命令的操作無效,強制地不能進行盤拷貝;第二種方法是,在上述條件下,盤拷貝操作本身雖然是允許的,但是,在顯示裝置的顯示畫面上顯示盤拷貝實質上是無效的這樣意思的消息,使用戶認識到違法拷貝實質上是徒勞的。
下面,參照圖26~圖29,說明有關實現上述第一種方法的禁止復制裝置201,和實現上述第二種方法的警告發生裝置221。
禁止復制裝置201是根據計算機命令的輸入、借助于OS起動的裝置,如圖26所示那樣,其構成具有當CD-ROM驅動器32要求通過個人計算機31的輸出端口202送出TOC數據時、通過個人計算機31的輸入端口203接受從CD-ROM驅動器32送來的TOC數據、將其存儲到個人計算機31中數據RAM 204的給定區內的TOC數據接受裝置205;從利用該TOC數據接受裝置205接受的TOC數據中提取CD-ROM記錄數據長度的數據的記錄數據長度提取裝置206;當要求通過輸出端口202向CD-R驅動器33送出ATIP信息時通過輸入端口203接受從CD-R驅動器33送來的ATIP信息、將其存儲到數據RAM204的給定區內的ATIP信息接受裝置207;從利用該ATIP信息接受裝置207接受的ATIP信息中提取CD-R(或空白盤)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的數據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數據提取裝置208;對上述已提取的記錄數據長度與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進行比較判別的數據長度判別裝置209;通過輸出端口202把要求禁止再生的信號輸出到CD-ROM驅動器32上的禁止再生要求輸出裝置210;通過輸出端口202把禁止記錄要求信號輸出到CD-R驅動器33上的禁止記錄要求輸出裝置211;通過輸出端口202把錯誤消息數據輸出到連接到個人計算機31上的顯示裝置212上的錯誤消息輸出裝置213。
而且,首先,在圖27的步驟S801中,該禁止復制裝置201通過TOC數據接受裝置205把用來要求送出TOC數據的指示信號經輸出端口202輸出到CD-ROM驅動器32上。CD-ROM驅動器32根據從個人計算機31輸入的上述指示信號進行再生,從該再生數據中把TOC數據輸出到個人計算機31上。
其次,在步驟S802中,同樣地,通過TOC接受裝置205接受來自CD-ROM驅動器32的、經過輸入端口203輸入的TOC數據,將其存儲到數據RAM 204的給定區內。
其次,在步驟S803中,通過記錄數據長度提取裝置206,從數據RAM 204的給定區內存儲著的TOC數據中提取CD-ROM記錄數據的長度數據。
其次,在步驟S804中,通過ATIP信息接受裝置207把用來要求送出ATIP信息的指示信號經輸出端口202輸出到CD-R驅動器33上。CD-R驅動器33根據從個人計算機31輸入的上述指示信號進行再生,從該再生數據中把ATIP信息輸出到個人計算機31上。
其次,在步驟S805中,同樣地通過ATIP信息接受裝置207接受來自CD-R驅動器33的經輸入端口203輸入的ATIP信息,將其存儲到數據RAM 204的給定區內。
其次,在步驟S806中,通過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提取裝置208,從數據RAM 204的給定區內存儲著的ATIP信息中提取空白盤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數據。
其次,在步驟S807中,通過數據長度判別裝置209,對利用上述記錄數據長度提取裝置206已提取的記錄數據的長度數據之值(記錄數據的長度)與利用上述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提取裝置208提取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之值(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進行比較判別。
在記錄數據長度大于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的情況下,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808,通過禁止再生要求裝置210,把禁止再生要求信號通過輸出端口202輸出到CD-ROM驅動器32上。CD-ROM驅動器32根據從個人計算機31輸入的禁止再生要求信號,停止對CD-ROM的再生操作。
其次,在步驟S809中,通過禁止記錄要求裝置211把禁止記錄要求信號通過輸出端口202輸出到CD-R驅動器33上。CD-R驅動器33根據從個人計算機31輸入的禁止記錄要求信號禁止對空白盤的記錄操作直到許可為止。由此,不能進行從CD-ROM向CD-R的記錄數據的復制。
其次,在步驟S810中,通過錯誤消息輸出裝置213把例如所謂“該CD-ROM不能復制”的內容的錯誤消息數據通過輸出端口202輸出到顯示裝置212上。顯示裝置212根據從個人計算機31輸入的上述錯誤消息數據把上述錯誤消息在畫面的給定位置上顯示出來。
在上述步驟S810中的錯誤消息數據的輸出處理終了的階段里,控制不轉移到拷貝命令的處理程序上,該禁止復制裝置(程序)201終止了,這樣,強制終止了拷貝命令的處理程序。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S807中,如果記錄數據的長度小于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就控制轉移到原原本本的拷貝命令處理程序上,實現從CD-ROM向CD-R的拷貝。
這樣,如果根據該禁止復制裝置201在CD-ROM的記錄數據長度大于空白盤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情況下,拷貝命令的輸入操作無效,不進行從CD-ROM向CD-R的記錄數據的盤拷貝。
其次,參照圖28和圖29說明有關警告發生裝置221。如圖28所示那樣,該警告發生裝置221的構成具有上述禁止復制裝置201的構成要素,即具有TOC數據受裝置205;記錄數據長度的提取裝置206;ATIP信息接受裝置207;最長可以記錄數據長度的提取裝置208;數據長度判別裝置204;進而,具有把警告用的消息數據通過輸出端口202輸出到顯示裝置212上的警告用消息輸出裝置222;從連接到個人計算機31上的鍵盤等鍵輸入裝置35接受通過輸入端口203輸入的鍵輸入數據的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223;判別上述鍵輸入數據內容的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224。
因為該警告發生裝置221的處理動作從最初的步驟S901到步驟S907的處理與上述禁止復制裝置201上的從最初的步驟S801到步驟S807的處理完全相同,所以,省略其重復說明。
而且,在上述步驟S907中、在判別出記錄的數據長度大于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情況下,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908,通過警告用消息的輸出裝置222,把例如所謂“從CD-ROM向CD-R的復制無效。(A)中止,(B)強行”內容的警告用消息數據通過輸出端口202輸出到顯示裝置212上。顯示裝置212根據從個人計算機31的輸入上述警告用消息數據把上述警告用消息在畫面的給定位置上顯示出來。
如果用戶基于上述警告用消息的顯示而對拷貝死心了,則操作鍵“A”;如果即使無效也要強制地進行拷貝,則操作鍵“B”。
其次,在步驟S909中,通過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224判別在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223上是否接受了來自鍵輸入裝置35的鍵輸入數據,重復進行該步驟S909直到輸入了鍵輸入數據。即,為鍵輸入等待狀態。
在通過用戶向鍵輸入裝置35的操作經輸入端口輸入了鍵輸入數據的情況下,鍵輸入數據接受裝置223接受了該鍵輸入數據以后,進行到下一個步驟S910。
在該步驟S910中,通過鍵輸入數據判別裝置224判別鍵輸入數據的內容是表示“強行”、還是表示“中止”。在鍵輸入數據的內容為“強行”的情況下,控制轉移到原原本本的拷貝命令處理程序上,實現從CD-ROM向CD-R的拷貝。但是,正如上述那樣,因為這種拷貝是在缺少路徑表的狀態下拷貝的,所以,實質上變成為沒有用的CD-R了。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驟S801中,在判別出鍵輸入數據的內容是表示“中止”的情況下,控制不轉移到拷貝命令的處理程序上,該警告發生裝置(程序)221終了,這樣,強制終了拷貝命令的處理程序。
還有,在上述步驟S907中,如果記錄數據的長度小于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控制就轉移到原原本本的拷貝命令處理程序上,實現從CD-ROM向CD-R的拷貝。
這樣,如果根據該警告發生裝置221,在CD-ROM的記錄數據長度大于空白盤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情況下,雖然盤拷貝操作本身是允許的,但是,在顯示裝置212的顯示畫面上顯示出這種盤拷貝實質上是無效的這種意思的消息以后,能夠使用戶認識到違法拷貝實質上是徒勞的,使有效地防止以后的違法拷貝成為可能。
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示出了禁止向CD-ROM的數據記錄、和從CD-ROM向CD-R(空白盤)的違法拷貝的應用例,但是,并不局限于記錄了音樂數據的CD或CD和CD-ROM;而是也能夠廣泛應用于各種光盤和磁盤。
再者,雖然可以考慮在空白盤上前置槽的蛇行形狀,特別是,縮短蛇行的間距,使時間信息ATIP上記錄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達到670M字節以上并能夠把CD-ROM的記錄數據全部復制下來的方法,但是,在把666.6M字節以上的數據記錄到空白盤上的情況下,由于CD-R驅動器上載有的記錄光學系統的能力(物鏡的數值孔徑等)的關系,使記錄坑之間的間隔幾乎變成零,在最不利情況下,有可能把應該互相離散記錄的坑串作為連續的一個坑記錄下來。因而,如上述那樣地,即使把空白盤的記錄密度提高到670M字節以上,在CD-R驅動器中再生時,也會誤碼頻發,實質上變成為沒有用的盤了。
權利要求
1.一種在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數據的數據記錄方法,其特征是,當假定在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規格中所確定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為M、在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所記錄的記錄數據的數據長度為W、在所述記錄數據中有訪問意義的有效數據的數據長度為D時,具有作成所述記錄數據使其滿足關系M≥W≥D的步驟(a)和把在所述步驟(a)中作成的所述記錄數據記錄到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步驟(b)。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數據記錄方法,其特征是,與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有關,假定可以記錄數據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為m時;在步驟(a)中,作成具有W>m關系的所述記錄數據。
3.根據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數據記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記錄數據的長度W與有效數據長度的關系為W>D的情況下,在所述步驟(a)中,把無效數據附加到所述有效數據上,借此作成具有W>m關系的所述記錄數據。
4.根據權利要求3中所述的數據記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無效數據具有不可見屬性。
5.根據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數據記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驟(a)中,把所述有效數據中的一部分數據重新配置。
6.根據權利要求5中所述的數據記錄方法,其特征是,在所述步驟(a),把所述一部分數據配置在所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
7.根據權利要求6中所述的數據記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有效數據由由多個文件組構成的實數據和用于檢索實數據的檢索用數據構成,所述一部分數據為所述檢索用數據的一部分或全部。
8.一種在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數據的記錄裝置,其特征是,當假定在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規格中所確定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為M、在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所記錄的記錄數據的數據長度為W、在所述記錄數據中有訪問意義的有效數據的數據長度為D時,具有作成滿足關系M≥W≥D的所述記錄數據的記錄數據作成裝置;和把在所述記錄數據作成裝置中制作成的所述記錄數據記錄到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記錄裝置。
9.根據權利要求8中所述的數據記錄裝置,其特征是,與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有關,當假定可以記錄數據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為m時,所述記錄數據作成裝置作成具有W>m關系的所述記錄數據。
10.根據權利要求9中所述的數據記錄裝置,其特征是,在所述記錄數據的長度W與有效數據長度的關系為W>D的情況下,所述記錄數據作成裝置把無效數據附加到所述有效數據上,借此作成具有W>m關系的所述記錄數據。
11.根據權利要求10中所述的數據記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記錄數據作成裝置具有把所述無效數據作為不可見屬性設定于有效數據的管理文件中的屬性設定裝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0中所述的數據記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記錄數據作成裝置具有把所述有效數據中的一部分數據重新配置的改變配置裝置。
13.根據權利要求12中所述的數據記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改變配置裝置把所述一部分數據配置在所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
14.根據權利要求13中所述的數據記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有效數據由由多個文件組構成的實數據和用于檢索實數據的檢索用數據構成,所述一部分數據為所述檢索用數據的一部分或全部。
15.一種圓盤形記錄媒體,其特征是,當假定在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規格中所確定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為M、在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上所記錄的記錄數據的數據長度為W、有訪問意義的有效數據的長度為D時,記錄滿足M≥W≥D關系的所述記錄數據。
16.根據權利要求15中所述的圓盤形記錄媒體,其特征是,與所述圓盤形記錄媒體有關,假定可以記錄數據的另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為m時,所述記錄數據滿足W>m的關系。
17.根據權利要求16中所述的圓盤形記錄媒體,其特征是,所述有效數據的一部分是在對另一部分進行了重新配置的狀態下進行記錄的。
18.根據權利要求17中所述的圓盤形記錄媒體,其特征是,所述有效數據的一部分是在重新配置在所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的狀態下進行記錄的。
20.一種計算機系統,具有從第一個圓盤形記錄媒體中再生信息數據的第一存儲裝置、把信息數據記錄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的第二存儲裝置、控制所述第一存儲裝置和第二存儲裝置的控制裝置,其特征是,具有判別在所述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信息數據的數據長度W的數據長度判別裝置;判別所述數據長度W與所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的規格中所確定的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m的大小關系的判別裝置;當所述判別裝置判別出W>m時,制約把所述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信息數據向所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復制的復制制約裝置。
20.根據權利要求19中所述的計算機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復制制約裝置具有禁止把所述信息數據向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復制的禁止復制裝置。
21.根據權利要求19中所述的計算機系統,其特征是,所述復制制約裝置具有產生表示所述復制實質上是無效的警告的警告發生裝置。
22一種數據復制防止方法,防止把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記錄數據長度W的信息數據向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為m的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復制,其特征是,把所述記錄數據的長度W與所述最長可以記錄數據的長度m的大小加以比較;在該比較結果為W>m的情況下,制約把所述第一圓盤形記錄媒體上記錄著的信息數據向所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復制。
23.根據權利要求22中所述的數據復制防止方法,其特征是,作為所述復制的制約,禁止把所述信息數據向所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上復制。
24.根據權利要求22中所述的數據復制防止方法,其特征是,作為所述復制的制約,產生表示把所述信息數據向所述第二圓盤形記錄媒體的復制是無效的警告。
全文摘要
假定在CD-ROM上記錄的記錄數據的數據長度為W、在該記錄數據中有存取意義的有效數據的長度為D、作為復制品的CD-R空白盤的最長可以記錄的數據長度為m時,把上述記錄數據記錄到CD-ROM上使其具有W≥D、W>m的關系。而且,在記錄數據長度W與有效數據長度D的關系為W>D的情況下,把無存取意義的偽數據隨機地包括到上述記錄數據中。進而,把一部分(例如,路徑表)檢索用的數據配置到記錄數據的最末尾進行記錄。這樣,使從CD-ROM向空白盤的違法拷貝在實質上成為無效,能夠有效地保護CD-ROM的版權。
文檔編號G11B27/34GK1135804SQ9519091
公開日1996年11月13日 申請日期1995年8月8日 優先權日1994年8月8日
發明者中島平太郎, 北田隆治, 小川博司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