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獲得預錄制數字音樂盒式磁帶的方法與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造諸如容納在數字音頻帶盒中的磁記錄介質的預錄制數字音頻記錄介質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記錄介質上記錄數字音頻信號,首先由主介質重放數字音頻信號并以指定第一位速率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然后將它從數字存儲介質中讀出并以指定第二位速率記錄在記錄介質上,本發明還涉及用于反復從數字存儲介質讀出數字音頻信號并以第二位速率將所述信號記錄在記錄載體上的裝置。
開篇中所定義類型的方法公開在美國專利說明書第4,410,917號中。這種方法使用在用于獲得預先錄制數字盒式磁帶、也稱之為數字式微型盒式磁帶的復制裝置中。存儲相應于特定音樂節目的數字信息的數字存儲介質被反復讀出并記錄在記錄介質上。復制期間的(第二)位速率一般高于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存儲數字信息期間的(第一)位速率。
現有技術的方法和裝置存在數字記錄介質需要大的存儲容量來存儲對應于記錄在音樂盒帶上音樂節目的數字信息的缺點。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能使數字存儲介質中所需要的存儲容量減小的方法和裝置。
因此本發明方法的特征在于將數字音頻信號以每個n位數據的信道字形式作為第一數字信息信號記錄在主介質的磁跡中,在將m個數據位的信息字調制在數字音頻信號中用以形成每個n位數據的信道字(其中n>m)之后得到每個n位數據的信道字,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在從主介質重放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之后并在存儲于數字存儲介質之前解調第一數字信息,以形成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將在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每個n位數據的信道字轉換為第二數字信息中的m個數據位信息字,這之后將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在已從數字存儲介質讀出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之后并在記錄在記錄介質上之前調制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從而形成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將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中的m個數據位的信息字轉換為第三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個數據位的信道字,然后將第三數字信息信號記錄在記錄介質上。
本發明基于對以下事實的認識,依照當前數字音頻磁帶(DAT)標準、例如SDAT和RDAT,在將采取(m=)8位信息字形式的數字音頻信號記錄于(主)磁帶之前首先在8-10轉換器中轉換為含有(n=)10位信道字的數字信息信號。
從而,借助于接觸復制將信息從母帶直接傳送到記錄介質。母帶具有足夠大的存儲容量以存儲經8-10轉換器轉換之后的數字信息信號。
然而,通過接觸復制存在某些缺點。例如,在每次復制之后,母帶必須倒帶或者將該帶做成無限環路。而且,在每一復制周期中僅能獲得一個拷貝。這是因為僅一個記錄介質可與母帶相接觸。另外,母帶受到實際磨損。
前述美國專利說明書建議使用數字存儲介質存儲需復制的數字音頻信號。該數字存儲介質可以是例如動態或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形式的固態存儲器。這使上述問題得以避免。
另外,按照本發明,如果在存儲于數字存儲介質中之前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在10-8轉換器內解調數字信息,則獲得20%數據縮減。這意味著數字存儲介質的容量可小于在如美國專利說明書第4,410,917號中所提出的數字信息直接存儲于存儲介質中的情況下的容量。
很顯然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的信號處理使得有必要讓從數字存儲介質讀出的信息受到與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信號處理相互補的操作。這意味著在第二信息信號中的8位信息字上進行8-10調制,以便獲得第三數字信息信號。
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實際上與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相同。這意味著在構成數字音頻信息的第一和第三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數據位信道字應該彼此相同。如下文將會很明顯的,第一和第三數字信息信號還含有諸如同步信息、尋址信息和幀間隙的附加信息。所以第三數字信息信號中的附加信息有可能并非正好等于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附加信息。例如,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具有與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幀間隙不同長度的幀間隙可插入第三數字信息信號中。
這是因為通過完全除去同步信息或減少其信息內容可額外減少數字存儲介質的所需容量。這也可應用于尋址信息和幀間隙。這意味著該附加信息必須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恢復,由此導致最小差異。
數字信息信號最好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還經受誤差校正。這使得在從主介質讀出第一數字信息信號時產生的誤差可得到校正,從而將具有少許或沒有位誤差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上。
實現該方法的裝置包含用于從主介質讀出數字音頻信號并將所述音頻信號加到輸出端的讀出裝置,具有一輸入端和一輸出端的數字存儲介質,用于在記錄介質上記錄施加于輸入端的數字音頻信號的記錄裝置,具有耦合于讀出裝置輸出端的輸入端和耦合于數字存儲介質輸入端的輸出端的第一電路裝置,該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從第一主介質讀出數字音頻信號并以第一位速率將所述數字音頻信號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
具有耦合于數字存儲介質輸出端的輸入端和耦合于記錄裝置輸入端的輸出端的第二電路裝置,該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從數字存儲裝置讀出數字音頻信號并以第二速位率將所述數字音頻信號記錄在記錄介質上,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包含構造來用于將施加于第一電路裝置輸入端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個數據位的信道字轉換為m個數據位的信息字的解調器,并且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將含有m個數據位的信息字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傳送到輸出端,其中n>m,第二電路裝置包含構造來用于將施加于第二電路裝置輸入端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中的m個數據位的信息字轉換為n個數據位的信道字的調制器,并且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將含有n個數位信道字的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傳送到輸出端。
在按照本發明的裝置中,通過省去或減少同步字、地址奇偶字、幀間隙以及地址字本身(如果有利)可獲得數字存儲介質存儲容量上的進一步減少。
如果基本上同時地從主介質讀出A側和B側,該裝置可具有如下特征數字存儲介質包括用于存儲由記錄在主介質A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產生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存儲區、以及用于存儲由記錄在主介質B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產生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二存儲區,其特征還在于已在第一電路裝置中由第一數字信息信號得出的A側的第二數字信號采取連續幀的形式,每幀包含多個接連塊,這些塊包含在第一電路裝置的n-m解調器中進行n至m解調之后由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位地址字獲得的帶有m位地址字的第一塊區,以及在第一電路裝置的n-m解調器中進行n至m解調之后由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位信道字獲得的含m位信息字的第二塊區,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一電路裝置中由B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得出的第二數字信號也采用連續幀的形式,每幀包含經過在第一電路裝置的n-m解調器中的n至m解調之后由B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位地址字獲得的帶有m位地址字的第一塊區,以及經過n-m解調器的n至m解調之后由B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位信道字獲得的含有m位信息字的第二塊區,其特征還在于數字存儲介質適合于以特定順序在第一存儲區中存儲A側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中的幀,并適合于以與所述順序相反的順序在第二存儲區中存儲B側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中的幀,特征還在于數字存儲介質適合于以特定順序在第一存儲區中存儲A側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各幀中的連續m位信息字,并適合于以對應于所述順序的順序在第二存儲區中存儲B側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各幀中的連續m位信息字。在數字存儲介質B側信息信號的存儲要求第一電路裝置中具有后進先出存儲器。如果信息信號已經經過誤差校正,可由誤差校正裝置實現B側各幀中信息反轉步驟,這表示后進先出存儲器包含在誤差校正裝置中。
為確保數字存儲介質中的信息接著正確地記錄在記錄介質上,第二電路裝置也有必要包含一后進先出存儲器,B側的各幀中的信息序列可在其中再次反轉。
下面借助實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在附圖中
圖1說明產生預錄制盒帶的全過程,圖1a示出錄制原版過程,圖1b示出復制階段,圖1C示出將預錄制載體裝入帶盒的步驟,圖2示出記錄在母帶上的磁跡結構以及裝入帶盒的記錄載體,圖3a表示以幀形式記錄在記錄載體上的磁跡中的信息結構,圖3b表示幀的結構,圖4給出信號處理單元的一個實例,其中從母帶讀出的信息在它存儲于數字存儲介質中之前被進行處理,圖5示出信號處理單元的一個實例,其中在信號已從數字存儲介質讀出以后在被記錄在記錄載體上之前對它進處理,以獲得預錄制盒帶,圖6示出記錄載體A側和B側的磁跡以及記錄在磁跡中的幀,圖7a和7b示出在圖4所示信號處理單元中可分別施加于記錄載體A側和B側信息的誤差校正步驟,圖8進一步詳細示出圖1b的復制步驟,圖9a示出數字存儲介質的結構,圖9b和9c示出A側的幀和B側的幀分別存儲在存儲介質中的方式,圖10給出圖8后進先出寄存器的實例,圖11示出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兩種不同預先錄制音樂盒帶存儲信息的方法,以及圖12示出在存儲介質中存儲的另一方法。
圖1示出產生預錄制數字音頻盒帶的整個過程。首先參照圖1a描述錄制原版過程。音頻信號可以模擬或數字形式獲得。這借助于帶有標號1的方框表示。源1可以是例如一個專用音頻錄音機,通過它在更前級、例如在播音室或音樂會禮堂已進行錄音。該(模擬或已數字化)音頻信號加至數據轉換器2。如果圖1示出的過程是產生例如預錄制SDAT盒帶的過程,則施加于輸入端3的信號被轉換為與數據轉換器2中SDAT格式一致的數字信號。該SDAT信號格式已在文章中進行了解釋說明,參見例如由John Watkinson所著的書“數字音頻技術”(Focal Press 1988),準確說是第9章,更具體的見9.20節。
由轉換器2轉換的信號通過輸出端4加到專用錄音機6的輸入端5。在本SDAT信號實例中,專用錄音機6是一臺SDAT錄音機。以這種方式獲得容納在主帶盒7中的母帶。由此母帶由各種錄音組成。顯然也有可能產生符合不同于SDAT標準的另一音頻標準的預錄制的數字音頻盒帶。
可用略為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音頻信號,例如象在以前的荷蘭專利申請90.00.039(PHN 13.209)中所描述的。可借助于圖1所示數據轉換器2執行的這種不同信號處理方法如下面所描述。
單聲或立體聲的音頻信號可加到轉換器2的輸入端3。如在先有荷蘭專利申請88.02.769(PHN 12.735)和89.01.032(PHN 12.903),或歐洲專利申請289.080(PHN 12.108)之一中所描述的,轉換器2可包含子頻帶編碼器(Sub-band encoder)。
在這種子頻帶編碼器中,將音頻信號數字化并進行抽樣(如果該過程還未發生),并接著在具有抽樣頻率衰減的多個子頻帶濾波器中將它分為多個子頻帶信號。將這些子頻帶信號加到例如-8至10轉換器。例如在歐洲專利申請150,082(PHN 11.117)中描述了這種8至10轉換器。在這種轉換器中,將8位數據字轉換為10位代碼字。利用交叉存取是有可能的。所有以上所述是用于對重放信息進行順序誤差校正。
信息以多個磁跡記錄在母帶上,所述磁跡以記錄載體的縱向分布在該記錄載體上。這表示為該目的構造錄音機6用于分配其間的編碼信息,并將該經分配和編碼的信息加到等于磁跡數量的多個輸出端。這些輸出端連接到等數量的寫入磁頭。通過這些寫入磁頭將信息記錄在記錄載體的磁跡中。
圖2示意性地表示出可容納在主盒帶7中并在其上記錄數字信息的記錄載體20。該記錄載體20具有A側的n+1條磁跡,即磁跡Ta.1至Ta.n+1以及B側的n+1條磁跡,即Tb.1至Tb.n+1。磁跡Ta.n+1和Tb.n+1為輔助磁跡,如在前面提到的荷蘭專利申請90.00.039(PHN 13.209)中所描述的輔助信息記錄在該輔助磁跡中。經數字化和編碼的音頻信息記錄在磁跡Ta.1至Ta.n以及Tb.1至Tb.n中。數字化和編碼的音頻信息的記錄過程在后續級中描述。
在荷蘭專利申請90.00.039(PHN 13.209)中描述的子頻帶編碼系統中,語言信號帶可分為若干子頻帶,該子頻帶的帶寬大約對應于在子頻帶相應頻率范圍內的人耳臨界頻帶的帶寬,對于這可參考文章“臨界帶編碼器-基于聽覺系統知覺要求的語言信號數字編碼”(M.E.Krasner,Proc.IEEE ICASS 80,vol.l,pp.827-331,1980年4月9日至11日),尤其見所述文章中的圖2。這種分配已進行了選擇,因為根據音質實驗可以預料,如果量化考慮到人耳的噪聲屏蔽曲線(該曲線指出在臨界帶中央的單音調在臨界帶中的噪聲屏蔽閾值,參見Krasner所著文章中的圖3),在這種子頻帶中的量化噪聲將由該子頻帶中的信號屏蔽到最佳程度。
在符合小型盤(Compact Disc)標準的高質量數字音樂信號由抽樣頻率1/T=44.1kHz的每信號抽樣16位來表示的情況下,發現使用這種對各個子頻帶具有適當選擇帶寬和適當選擇量化的已知子頻帶編碼系統導致可由每信號抽樣大約2.5位的平均數量表示的量化編碼輸出信號,而音樂信號復制的質量在基本上所有類型音樂信號的基本上所有段中均不能感覺出不同于原始音樂信號的質量。顯然由子頻帶編碼可獲得有效數據縮減。
子頻帶不必必須對應于人耳臨界帶的帶寬。子頻帶具有一不同帶寬也是可能的,例如都具有同樣帶寬,只要在確定屏蔽閾值時對這定出容限。
圖3a示出磁跡Ta.1至Ta.n和Tb.1至Tb.n的內容。該磁跡中的信息由被幀間隙IFG所中斷的幀…,Fj-1,Fj,Fj+1,……組成。幀間隙已在荷蘭專利申請90.00.635(PHN 13.281)中作了解釋說明。這些幀間間隙的進一步說明參見所述申請。這些幀中的每一個幀包含多個信息塊Sm-1,Sm,Sm+1,…。在本實例中每幀包含32個信息塊。
圖3b示職諸如塊Sm的一個塊的內容。每塊包含第一塊區(首部)和第二塊區(主體)。第一塊區包含同步字(sync)25,該同步字是一10位字(由于記錄之前的8至10調制)。首部還包含地址字26,也是10位字的形式。在8-10調制之前,該10位字是8位字,其中3個位對應于幀號FN,剩余5位對應于幀中塊號BN。另外,該首部還包含奇偶位組27,其也采用10位字的形式。
如所指出的,同步字25可為10位字。其舉例如10位數字字“0100111110”或10位數字字“0000111110”。依據串行數據流中的數字和值,可取一個同步字或另一個同步字。應注意沒必要具有同步字的8位解調方式。
幀號FN是每一連續幀中隨二進制序列一起增加的數。塊號BN表明一幀的塊序列中塊S的位置。一幀中的第一塊為0號,下一塊具有號數為1等,直到幀中具有號為1Fhex(其十進制表示為31)的最后一塊。奇偶位組27使誤差檢測可應于用地址字26。可選取奇偶位組27例如等于地址字26。塊Sm的第二塊區(主體)包含48個數據位組,標號從D0至D47。每一數據位組也采用10位二進制字的形式。
第二塊區(主體)的內容包含表示原始音頻信號的數字信息以及奇偶信息(奇偶位組),使誤差校正可應用于該第二塊區中的數字信息。因此,每塊總共包含51個位組(510個信道位)。
由荷蘭專利申請90.00.039(PHN13.209)可知,在輔助磁跡Aux中的幀具有與數據磁跡中的幀相同的長度。由此還得出輔助磁跡中這些塊的信息內容等于數據磁跡中這些塊的信息內容、即51位組。
由所述荷蘭專利申請還可得出,在輔助磁跡的幀中的塊數(即4)小于數據磁跡之一的幀中的塊數(即32)。這是因為輔助信息分別寫入輔助磁跡Ta.n+1和Tb.n+1所用的位速率比其它信息分別寫入磁跡Ta.1至Ta.n以及Tw.1至Tw.n所用位速率降低8倍因子。
下面將參見圖1b描述復制過程。
具有記錄載體20的主帶盒7被裝入裝載機8。該裝載機8是一重放裝置,可用以從記錄載體20的磁跡上讀出信息。則有可能首先從一側(A側)的磁跡Ta.1至Ta.n+1中讀出信息,隨后從另一側(B側)的磁跡Tb.1至Tb.n+1中讀出信息。
當主帶盒7中的記錄載體20具有如在圖2磁跡中由箭頭指出的從右到左的傳輸方向時,則讀磁跡Ta.1至Ta.n+1。A側讀完之后傳輸方向反轉,再讀B側的磁跡Tb.1至Tb.n+1。
但是,可在同一時間交替地讀兩側(A側和B側)。這表明對于這兩側中的某側(例如B側)來講,是以與常規讀該側期間相反的方向讀出信息。當記錄載體的傳輸方向如由箭頭21所指出的即與B面常規讀出期間的傳輸方向相反時,則讀磁跡Tb.1至Tb.n+1。從磁跡讀出的信息組合形成幀的串行數據流,并加于信號處理單元9。圖4示出詳細表示的單元9。在該信號處理單元9中,首先對數據流進行解調,由10至8轉轉換器15將該數據流中的10位信道字轉換為8位信息字。該10至8轉換導致20%數據縮減。
如果有必要,解調信號還可在誤差校正器16中進行誤差校正。由此利用幀的第二塊區中的奇偶位組可消除在制造母帶7和重放該母帶期間產生的誤差。而且,由于如所指出的在解調形式下的這些同步字不存在8位表示,所以在10至8轉換期間同步字被消除。因此,由于在經解調的信號中不再有任何同步信息,10至8轉換導致進一步的數據縮減。然而,即使存在同步字的8位解調形式,解調器9中的10至8轉換仍形成數據縮減,此時同步信息內容也得到20%的縮減。
其次,在信號處理單元9中可獲得進一步的數據縮減。例如,可除去幀間隙IFG,如有必要可省去地址字26的奇偶位組27甚至地址字26本身。地址字26是用來在誤差校正存儲器65或65′中正確存儲位置存儲幀的第二塊區中的信息,這可參見圖7的說明。
如果發現地址字26和地址奇偶字27不一致(例如由于在母帶20讀期間的誤差),該地址字不能用于在誤差校正存儲器65或65′中存儲信息。在這種情況下假定幀的第二塊區(主體)中的信息具有與以前的和后面幀的第二塊區中信息有關的校正序列。在將以前幀的第二塊區的信息存儲于誤差校正存儲器65或65′之后,第二塊區中的信息立即被自動存儲。在轉換器15中進行10-8轉換后可在例如數據分離器17中實現地址奇偶字27的去除。
類似地,在已用它們進行信息存儲之后,可從誤差校正存儲器65或65′中的第二塊區刪去地址字。幀間隙也可借助于10-8轉換器15來消除。這是因為每個幀包含固定數的符號。因此,信號處理單元9知道何時幀已結束。接著,信號處理單元9等待后續幀的同步字25的檢測,根據該同步字的檢測接收后續幀的內容并進行處理。
在誤差校正器中作誤差校正之后,如果需要,將所得信息信號加至數字存儲裝置10的輸入端13并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例如存儲裝置10中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形式的易失存儲器。
存儲介質的存儲容量顯然應大到使得經數據縮減之后至少一個母帶7的信息可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
后面將說明如何將信息讀入數字存儲介質。
現在以周期循環方式讀數字存儲裝置中的數字存儲介質。所讀信息加至信號處理單元11。圖5詳細表示出該信號處理單元11。所讀信息加至-8至10轉換器36。在該8至10轉換器36中,加于轉換器36的數據流中的8位信息字被轉換為10位信道字,然后將它們加到轉換器36的輸出端。如果信號處理單元9也已從信號消除了同步字、地址(奇偶)字和幀間隙,這些應在單元11中重新插入。為該目的,信號處理單元11可包含一數據加法器35。該數據加法器35可在信息流中插入8位(表示的)地址奇偶字以及地址字(如果合適)。而且,單元11可包括同步字和幀間隙加法器37。在該加法器37中,將同步字再插入信息流。將同步信息加入信息流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是熟悉的,因此無需作進一步的解釋。
將幀間隙加到信息流中已在以前的荷蘭專利申請第90.00.635號(PHN13.281)中進行了解釋說明,在此結合作為參考。
如此獲得的信息信號加至記錄裝置12。在該記錄裝置中來自一側(A側或B側)的信息信號再次分配給n個寫入磁頭并存儲在記錄載體20上的n個磁跡Ta.1至Ta.n中,見圖2。在記錄裝置12中A側和B側同時記錄在記錄載體20′上。這表示如果在記錄載體20′上的記錄以圖2中箭頭21指出的方向實現,將以與常規記錄和復制期間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記錄B側。這意味著B側信息信號的信息流應以相反序列加至記錄裝置12。
而且,通常以高于12記錄載體20常規讀出或寫入速度的速度實現在記錄載體20′上的記錄。
最終這產生裝載從屬介質20′的卷帶盤。一個母帶的內容已連續地重復記錄在該介質上。其次,為獲得預錄制的盒帶,這些卷帶盤可用在現有的盒帶裝載機中。這進一步在圖1C中詳細表明。
在該裝載階段,將帶有預錄制記錄載體20′的卷帶盤裝入盒帶裝載機21。裝載機21還裝有許多空帶盒,所謂Do帶盒,該Do帶盒還未裝入任何磁帶而僅有將兩端連接于該盒中兩卷帶盤的一小截頭/尾帶。在裝載機21中該小截頭/尾帶穿出該帶盒,基本上用到半截該帶。接著,該裝載機供應一部分從屬介質(記錄載體)20′,其具有至帶盒7中記錄載體的長度并包含來自該記錄載體的所記錄信息。這截帶的一端拼接到頭/尾帶的一個懸空端,而另一端拼接于頭/尾帶的另一懸空端。隨后,將該帶穿入帶盒,該預先錄制盒帶14便可使用。
下面進一步詳細描述在存儲裝置10的數字存儲介質中的信息存儲。記錄載體A側和B側的信息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由重放裝置8同時重放該A側和B側。圖6示出A側的一個磁跡Ta.i和B側的一個磁跡Tb.j。很明顯磁跡Ta.i中的幀具有在該圖中從左向右增大的幀號j。磁跡Tb.j中的幀具有從右至左增大的幀號k。圖6還示出磁跡Ta.i和Tb.j的幀中的一個塊Sm的內容。這分別由標號60和61所標明的塊來指出。
塊60和61的內容具有彼此相反的順序。塊60是從左到右填充。塊61是從右到左填充。因此在裝置8中記錄載體的A和B兩側的同時讀出意味著獲得兩個數據流,以相對另一數據流相反的序列提供一個數據流。
在10至8解調器15中以習慣的方式解調A側的數據流。10位信道字D0,D1,…,D47一個接一個地加到解調器15。解調器15中的解調單元84(見圖8)用于保證以正確的順序解調10位信道字的各位。這表明例如首先到達最高有效位而最后到達最低有效位。這是能夠達到的,例如借助于一個10位移位寄存器,可將最高有效位首先到達而最低有效位最后到達的10位信道字從后面移入其中。
現在10位信道字的順序是正確的。在查找表(也稱之為轉換表)中,確定哪一個8位信息字對應于10位信道字。接著,輸出該8位信息字并加至誤差校正器16的存儲器。在圖7a中,該存儲器以標號65示意性表示。存儲器的容量至少應這樣大,即使得一個幀中的所有8位信息字(即48×32個字)可存儲在存儲器65(也稱之為RAM頁)中。這表示誤差校正器16在誤差校正階段中已從數據流分離出同步字25、地址字26、奇偶字27和幀間隙IFG。
存儲器65以這樣的方式進行填充即幀的第一個8位字存儲在第一存儲單元,第二個8位字存儲在第二存儲單元等,直到該幀最后一個8位字存儲在存儲器65的最后存儲單元。一旦存儲器已完全裝滿,則對該存儲器中的信息進行誤差校正處理。這在圖7中由66示意性表示。如何實現該誤差校正過程特別在歐洲專利申請第90.200.128.8(PHN13.213)中進行了描述。
在這之后讀出存儲器內容。這由圖7中框67來表示。因此首先讀出第一存儲單元的8位字,接著讀出第二存儲單元的8位字等,直到讀出最后一個存儲單元的8位字。
隨后將8位地址字26′重新插入正確位置,假定它們已存儲在存儲裝置10中。在這點上應注意誤差校正單元81處理A側信號所需的存儲總容量事實上是48×32個存儲位置的三倍,一個存儲位置理解為表示存儲8位信息字所需的存儲容量。這是因為在特定幀中的48×32個信息字在同一時間被讀入誤差校正單元81(圖7中標號65,其需要48×32個存儲位置),根據前面幀(圖7中標號66,其也需要48×32個存儲位置)的48×32個信息字來實現誤差校正步驟,并讀出在最后所記載幀之前的-幀的已校正48×32信息字(該校正信息字也存儲在48×32個存儲單元中,由圖7中標號67表示)。
這樣獲得的信息流以與從母帶7讀出信息順序相同的次序加至存儲裝置10。
圖9示出怎樣將由此獲得的信息流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90中。存儲介質90的區域90A是用于存儲A側的信息。存儲器90A用圖解法分為行和列。列對應于磁跡。磁跡Ta.1的信息存儲在最左邊的列中。磁跡Ta.2的信息存儲在相鄰列中等。最右邊的列包含磁跡Ta.n的信息。
應注意下面僅描述對磁跡Ta.1至Ta.n和磁跡Tb.1至Tb.n中信息的存儲和對其所進行的信號處理。將不描述對磁跡Ta.n+1和Tb.n+1中輔助信號的存儲和對其進行的信號處理。這是因這些磁跡中的輔助信號的結構基本上與其它磁跡中信號的結構相同,如前面已指出的,差別是位速率因子減小為8因此可容納在一幀中的塊數小至8x。這點可參見前述荷蘭專利申請90.00.039(PHN13.209)。
磁跡Ta.1至Ta.n的第一幀F0的信息存儲在存儲器90A的第一行中。磁跡Ta.1至Ta.n的第二幀F1的信息存儲在存儲器90a的第二行中。最后在磁跡Ta.1至Ta.n中的最末一個幀Fr1存儲在存儲器90A的第r1行中。圖9b表示存儲器90A中涂陰影矩形的內容。這種圖示矩形表示某一磁跡正好一個幀的信息內容所需的存儲容量。一幀中的塊S0至S31被表示出來,每塊包含地址字(8位長)和8位信息字,其已在誤差校正器16中校正并以標號D0′至D47′標出,該標號主要指出10位信道字Di與8位信息字Di′之間的區別。
參見圖8,一地址發生器80提供地址給存儲器90A,因此由誤差校正單元81提供的信息(見圖8)可存儲在存儲器90A中的上述單元。
有可能出現A側未被音樂信息填滿的情形。這表示A側的最后部分不再含有任何音樂信息。這還意味著例如在存儲器90A中直至并包括r2行的存儲單元被與音樂信息有關的信息填滿,而直至并包括r1行的剩余存儲單元僅包含“無聲”(或“零”)信號。
現在描述存儲器90中對B側信息所進行的信號處理和該信息的存儲。正如已指出的,以相反方向從磁跡Tb.1至Tb.n讀出信息。
對于解調器9中的10-8解調器,尤其是圖8中的解調單元83來講,該解調單元83應保證以正確的順序解調10位信道字的各位。這表示例如最高有效位應首先出現而最低有效位應最后出現。這是可達到的,例如,借助于10位移位寄存器,可將首先到達最后(和最低有效)位的10位信道字從前面裝入其中。
現在10位信道字為正確次序,使得可借助于前述轉換表實現10-8解調。接著將8位信息字加至存儲器、即誤差校正器16中的存儲器65′(見圖7b)。存儲器65′也應具有足夠大的存儲容量以存儲一幀中的所有8位信息字,即也為48×32個字。
幀中的8位信息字以逆向次序離開10-8調制器。這表示最后一塊的最末一個信息字首先輸出,然后是最后一塊的倒數第二個信息字,再后是倒數第二塊的最后一個信息字等…直到最終幀的第一塊的第一個信息字出現。
為了使誤差校正應用于一個幀中的信息,該信息應在存儲器65中從后至前存儲。實際上,這表示第一塊的第一信息字存儲在存儲器65′的第一存儲單元,第一塊的第二信息字存儲于第二存儲單元等…。因此最后存儲單元包含幀中最后一塊的最末一個信息字。事實上這表示存儲在存儲器65′中的B側磁跡一個幀的信息是以與將A側磁跡一幀的信息存儲于存儲器65中完全相同的方式來存儲的。這意味著誤差校正過程可以象圖7a中所表示的存儲器65的內容一樣,以相同的方式加至存儲器65′的內容。這在圖7b中由66示意性表示。校正過程之后讀出存儲器的過程由圖7b中67表示。這表明該存儲器以與圖7a中存儲器65同樣的方式被讀出。因此,首先讀出存儲器65′的第一存儲單元中的第一8位字,然后從接著的存儲單元讀出8位字,最后從最后一個存儲單元讀出8位字。接著將8位地址字26′再次插入信息流的正確位置。
這樣獲得的信息流加至數字存儲裝置10。
圖9表示出如何在數字存儲介質90、尤其是區域90B中存儲B側的信息流。該存儲器90B也用圖示劃分為行和列。列對應于磁跡。在最左邊一列存儲磁跡Tb.1的信息,在相鄰列存儲磁跡Tb.2的信息等,以及在最右邊一列存儲磁跡Tb.n的信息。
存儲在存儲器90B中的第一幀是從B側上磁跡讀出的第一幀。這是記錄在B側的每條磁跡中的信息的最后幀、幀Fm′。由于B側信息的尾端在記錄載體上一般并未正好置于與A側信息的起始點相同的位置,B側的這些最后幀一般含有無聲(或零)信號并將照此存儲在存儲器90B的第一行中。含有音樂信息的第一幀將存儲在存儲器90B中的更向下的行r5中,所述音樂信息是對應于B側音樂節目尾端的信息。這連續進行直到B側磁跡的第一幀F0最終存儲在存儲器90B中的行r中。
當同時讀出A側和B側時,B側的幀存儲于存儲器90B的順序與從記錄載體B側上磁跡讀出幀的順序相同。存儲在存儲器90B中的幀中數據位組Di′的順序與從母帶讀出幀中數據位組Di的順序不同。如在圖9C中所表示,該順序是反向的。如前面所指出,通過以圖7b所示出的誤差校正步驟處理這些幀可得到該順序。
參見圖8,由地址發生器80產生用于在存儲器90中對行和列尋址的地址。原則上講,一個地址發生器足夠用于對兩存儲器90A和90B的行和列尋址。由于在母帶A側和B側上的信息不必是已經以同樣的傳輸速度被記錄,該帶兩側上的幀的實際長度不必彼此相等。這表示裝置8在同時讀出A側和B側期間,在A側讀出的信息與B側讀出的信息之間(將)出現時間差。這意味著當將信息裝入存儲器90A和90B時,需要兩個地址發生器80分別對存儲器90A和90B中的存儲單元尋址。另一方面,應將時基校正加至兩側之一的信號,因此只需要一個地址發生器。
下面參照圖8和圖9對存儲在存儲器90A和90B中的信息的讀出作更詳細的說明。存儲器90A和90B同時讀出,因此A側和B側同時記錄在記錄載體20′上,見圖1b。
存儲器90A按常規方法讀出。連續地,對所有磁跡Ta.1至Ta.n,首先讀出第一幀F0,然后是下一幀F1,…等,直到讀出最后幀。以這樣的順序將幀加于加法器35A,加法器35A構成圖5中數據加法器35的部分。在所述數據加法器35A中,將8位地址奇偶字27′相加。接著將含有8位信息字的數據流加至8-10轉換器36A,其構成圖5中8-10轉換器36的部分,在其中8位信息字被轉換為10位信道字,此后10位同步字和幀間隙再次插入塊37A,據此將合成信息記錄在記錄載體20′的A側上。
存儲器90B讀出如下。在圖9a中從頂端到底端讀出存儲單元的各行。將幀加至在圖5中構成數據加法器35的部分的數據加法器35B。在該數據加法器中,將8位地址奇偶字相加。接著,含有8位信息字的數據流加至在圖5中構成8-10轉換器36的部分的8-10轉換器36B,在其中8位信息字被轉換為10位信道字。隨后,將10位同步字和幀間隙再次插入塊37B。
然而,幀中的10位信道字仍然是以錯誤的順序記錄于記錄載體。因此,將幀中的信息存儲在后進先出(LIFO)寄存器85中,見圖8。
因此,如圖3b所示幀是“前至后”裝入寄存器85,首先裝入第一塊S0′,最后裝入塊S31′,然后讀入幀間隙。接著,“后至前”讀出該LIFO寄存器85,首先讀出幀間隙,最后讀出第一塊S0′的同步字。對較低序號的每一后續幀重復進行。由包括塊中內容的寄存器85提供的信息流現在具有記錄在記錄載體B側的正確的次序。
圖10示出寄存器85的實例。該寄存器包含用于在幀中存儲31個塊和幀間隙的存儲單元。地址發生器88產生用于對存儲單元尋址的地址。在第一循環中,讀入一個幀,連續存儲單元1,2,3,…等被尋址。在隨后循環中,該幀被讀出,以相反順序對存儲單元尋址。若在第一循環中讀入該幀,發生器89通過連線95將一寫控制信號加于寄存器85。在第二循環期間將該幀以相反次序讀出的過程中,對地址發生器88的每一位置發生器89首先通過連線95將一讀控制信號加于寄存器85,因此可讀存儲在所述存儲單元的10位信道字。緊隨這之后,發生器89再次對地址碼發生器88的同一位置在線95上產生寫控制信號。然后將后面幀的10位信道字讀入有關存儲單元。在已在第一循環中記錄于寄存器85中的幀的第二循環中讀出期間,同時讀入一后繼幀。如果在第一循環中存儲的幀已在寄存器中“自頂到底”存儲,則在第二循環的結尾將隨后幀“從底到頂”存儲于寄存器85中。在接著的第三循環中,地址發生器85將再次從項到底對存儲單元尋址。在該循環中從頂到底從寄存器85讀出第二幀的10位信道字,而同時在寄存器85中再次從頂到底存儲隨后(第三)幀的10位信道字。以上所述循環每次重復。
存儲器90A和90B應明顯具有這樣的容量即在復制過程中所得盒帶14中的記錄載體兩側上的信息應能存儲在存儲器90A和90B中。
當假定盒帶14總共能容納90分鐘的音樂時,存儲器90的容量應足夠讓對應于這種90分鐘音樂的信息可存儲在該存儲器中。這表明存儲器90A和90B應各自能夠存儲對應于45分鐘音樂的信息。
流行音樂盒帶含有平均50分鐘左右的音樂,即每側大約25分鐘的音樂。如果希望更密集地使用存儲器90該事實是可利用的。
在存儲器90的數字形式上,有可能在復制音樂節目時將后來次序的另一母帶的內容存儲在存儲器90的空白部分(即以周期重復方式讀存儲器90以得到記錄載體20′)。當假定這對所有復制在盒帶上的音樂節目都是所希望的、即也對各為90分鐘長度的兩音樂節目而言時,存儲器90應具有兩倍大的容量,以便能夠在該存儲器中存儲對應于三小時音樂的信息。
然而,如已指出的,由于音樂盒帶上的音樂總量通常少于一小時,沒必要讓存儲器90具有兩倍大的容量。原則上講帶有原來90分鐘音樂的存儲容量的存儲器90是足夠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可能復制例如50分鐘的音樂節目并同時將40分鐘的第二音樂節目裝入存儲器90。但是,這帶來對以這種方式處理的兩音樂節目的選擇的限制。當存儲器90的存儲容量做得略為大一些時,例如給它相應于100或120分鐘音樂的存儲容量,可獲得更大的自由度。這表示對存儲對應于每面各包含25分鐘音樂的兩音樂盒帶音樂的信息而言具有足夠存儲容量。
優點在于比在存儲容量理應加倍的情況下在存儲器90中需要實際上更少的存儲容量。
圖11中示出在一擴展的(若有必要)存儲器90中對應于兩音樂盒帶的音樂內容的信息的存儲。
A1和B1表示對應于分別從第一母帶裝入存儲器90A′和90B′的一音樂盒帶的音樂的信息。該存儲準確對應于圖9中的存儲。這表示A側的第一幀F0存儲在第一存儲行,第二幀F1存儲在第二存儲行,…等等,幀的內容存儲在對應于圖9b中所表明特定行和特定列的存儲單元中。B側的信息以幀的相反順序存儲,幀的內容存儲在對應于圖9C中所示出特定行和特定列的存儲單元中。
A2和B2表示對應于從第二母帶7裝入存儲器90A′和90B′的第二音樂盒帶的音樂的信息。
顯而易見A側的第一幀F0此時存儲在該存儲器的最后行,第二幀F1在倒數第二行…等,最后幀Fp存儲在rc行。圖11b示出對應于一行和一列的存儲單元的內容。很顯然正好對應于一個幀的該內容的順序與圖9b中所示出內容相比剛好相反。
由于B側是反向讀的,B側的幀以剛好與A側的幀相反的次序存儲在存儲器90B′的B2區中。對應于B2區中一行和一列的存儲單元的內容在圖11C中詳細表示出。顯然,幀中字的順序正好與圖9C示出次序相反。上述存儲方法的優點將在下面指出。
對于具有特定音樂節目的許多預先錄制盒帶的第一階段,該節目的信息裝入存儲器90′,見區域A1和B1。并且,存在具有特定第二音樂節目的許多預先錄制盒帶的第二階段。在(第一)音樂節目存儲在區域A1和B1的第一過程之后,在隨后的第一復制過程中可重復讀出存儲器90′中區域A1和B1中存儲的信息,以獲得所述第一階段的記錄載體20′。同時可將第二音樂節目的信息存儲在存儲器90′中。該信息存儲在存儲器90′的區域A2和B2中。
在第一復制過程中,在第二音樂節目作為信息存儲在存儲器90′的區域A2和B2中的時間間隔內,讀/寫脈沖發生器91交替產生施加于存儲器90′的讀和寫脈沖。在讀脈沖期間,地址發生器92則產生區域A1和B1的地址,因此存儲在對應于該地址的存儲單元中的信息可從該存儲器讀出。在寫脈沖期間,地址發生器92在區域A2和B2中產生地址,因此從單元9加至存儲器90′的信息可存儲在具有該地址的存儲單元中。
在第二音樂節目已存儲在存儲器90′的區域A2和B2中之后,可在隨后的第二復制過程中重復讀出區域A2和B2,以獲得所述第二階段的記錄載體20′。
如果復制裝置僅含有一個信號處理單元11和一個記錄裝置12(見圖1),則這種第二音樂節目的復制應等待直到第一音樂節目即第一復制過程已完成。然而,如果復制裝置包含一第二信號處理單元11′(未示出)和一第二記錄裝置12′(未示出),將它們與信號處理單元11和記錄單元12并行地耦合到數字存儲裝置10,則如果第一復制過程還未完成可同時進行兩個復制過程。然后數字存儲裝置10應以時間多路傳輸將兩音樂節目的信息分別提供給第一和第二信號處理單元11和11′。脈沖發生器91只產生讀脈沖。在每個偶數讀脈沖期間地址發生器92產生區域A1和B1的地址,因此存儲在對應于該地址的存儲單元中的信息可從存儲器讀出并可通過一開關(未示出)加到處理單元11,該開關處在這樣的位置即將存儲裝置10的輸出端耦合到處理單元11的輸入端。在每一奇數讀脈沖期間,發生器92產生區域A2和B2的地址,因此存儲在對應于該地址的存儲單元中的信息可從該存儲器讀出并可通過該開關加至處理單元11′,該開關此時處在存儲裝置10的輸出端耦合在第二處理單元11′輸入端的位置。
顯然,在數字存儲裝置10存儲側的類推連線是有效的。若該裝置僅包含一個裝載機8和一個信號處理單元9,則第二音樂節目不能存儲在存儲裝置10中直到第一音樂節目已存儲在該存儲裝置中。
如果可利用一個第二裝載機8′(未示出)和一個第二信號處理單元9(未示出),它們通過一開關(未示出)并聯耦合到存儲裝置10的輸入端13。則兩個音樂節目可同時一并存儲。這時脈沖發生器91僅僅產生寫脈沖。在每一偶數寫脈沖期間,地址發生器92產生一地址使得對應于第一音樂節目并由信號處理單元9提供的信息可通過開關存儲在存儲器90′的區域A1和B1中的存儲單元中,該開關處在將信號處理單元9的輸出端耦合到存儲裝置10的輸入端的位置。在每一奇數寫脈沖期間,地址發生器92產生一地址使得對應于第二音樂節目且由信號處理單元9′提供的信息可通過開關存儲在存儲器90′的區域A2和B2中的存儲單元中,該開關此時處在將信號處理單元9′的輸出端耦合到存儲裝置10的輸入端的位置。
現在假定存在具有第三音樂節目的預先錄制盒帶的第三階段。如果該裝置包含兩個裝載機8和8′以及兩個信號處理單元9和9′,有可能在完成上述兩個復制過程之一以后將第三音樂節目通過該時刻未使用的一個裝載機和信號處理單元裝入存儲器90′中剛完成復制過程的音樂節目的位置。
現在對應該裝置僅包含一個裝載機8和一個信號處理單元9的情況來描述該方法。在這種情況下,第三音樂節目不能存儲在存儲器90′中直到第二音樂節目已裝入存儲器90′的區域A2和B2。況且,這是不可能的直到已完成上述兩個過程之一。假定已經完成第一復制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對應于該第三節目的信息將存儲在存儲器90′中第一音樂節目的位置。這表示存儲在區域A1和B1中的信息被對應于第三音樂節目的新信息所改寫。因此第三音樂節目的幀以與第一音樂節目的幀的順序相同順序存儲在存儲器90′中。這意味著磁跡中的第一幀存儲在第一行中,第二幀存儲在第二行中,等等。
即使第三音樂節目比第一音樂節目長,仍可將它存儲在存儲器90′中。表示為E的存儲器90′的未使用(未占用)部分則略為變小。然而,很顯然第三音樂節目不應如此大使得存儲器90A′和90B′中所需存儲容量分別大于A1+E之和和B1+E之和。在這種情況下區域A2和B2中的信息會被改寫,這是不允許的。
待復制音樂節目的順序是總是這樣的,即每當在復制過程中從區域A1和B1讀出音樂節目時,剩余存儲容量A2+E和B2+E足夠裝入下面的音樂節目,而當從區域A2和B2讀出音樂節目時,剩余存儲容量A1+E和B1+E足夠存儲下面的音樂節目。
如果在存儲器90′中緊跟著并彼此鄰接地(若可能)存儲兩個音樂節目,這對在存儲器90′中緊跟著存儲的音樂節目的選擇施加更多限制。
事實上在存儲器90′中彼此緊挨著存儲兩個音樂節目表明區域A2和B2將“更高”(“higher”)地存儲在存儲器90′中。如果在第一復制過程中區域A1和B1中的信息已經重復拷貝到記錄載體20′上,有可能在這之后存儲第三音樂節目而不是區域A1和B1中的信息。則該第三音樂節目不應長于第一音樂節目。與圖11所示出的存儲比較對于第三音樂節目來說選擇的自由度則受到限制。
參照圖11所描述的存儲方法的優點不僅在于對第三音樂節目長度的選擇獲得更大的自由度。而且在于存儲于存儲介質中的兩音樂節目的初始地址是固定的,即它們同樣作為第一和最后一個地址。因此兩音樂節目的開始總是存儲在存儲介質90′的固定存儲單元中。因此第一音樂節目的讀入或讀出總是在對應于第一存儲行的地址開始。其次,地址增加只到達到對應于存儲行r1的地址字。可例如借助于以一個方向計數的計數器產生地址。對于第二音樂節目的讀入或讀出,在對應于最后存儲行(行rA)的地址開始尋址。此時該計數器以另一方向計數,從而產生以前存儲行的地址直到尋址到存儲行rc。
圖12示出在存儲器90′中存儲兩個音樂節目的另一方法,兩音樂節目直接緊跟著存儲在存儲器90′中,但對于有待存儲在存儲器90′中的第三音樂節目長度選擇的自由度也是值得注意的。
圖12a用圖形方法示出第一音樂節目M1的存儲。以這樣的方法將該音樂節目存儲在存儲器90′中,即第一幀F0存儲在第一存儲行r1中,第二幀存儲在第二行中,…等等。最后一幀Fk則存儲在行rA中。見圖12a,第二音樂節目M2這時可存儲在存儲器90′中行rA+1至rB。在該存儲器的尾端,空白區E保留可用。發生器91提供寫脈沖至該存儲器實現第一音樂節目M1的存儲。第一行的地址rr裝入寫地址計數器92B作為起始計數。在初始情況下該起始計數存儲在第一地址存儲器101中。在從中央處理單元施加于開關S3、將開關S3設置為位置c-d進而施加于地址計數器92B的控制信號影響下,該計數通過開關S3作為初始計數從地址存儲器101裝入計數器92B。
在加于計數器92B的時鐘脈沖(未示出)的影響下,此時計數器92B計數完畢并將連續計數值加于存儲器90′作為地址,由此可存儲第一音樂節目M1。在計數rA,音樂節目M1已完全讀入,計數器92B停止。接著,在由控制單元100施加于開關S4則開關S4設置在位置a-c進而加于地址存儲器102的控制信號影響下,計數rA+1存儲在地址存儲器102中。
接著,控制單元100產生置于位置a-d的開關S1、置于位置b-d的開關S2、置于位置b-d的開關S3以及計數器92A和92B的控制信號。在施加于計數器90A和90B的控制信號影響下,計數r1裝入計數器92A作為起始計數,而計數rA作為最后計數,將計數rA+1裝入計數器90B作為起始計數。為重復讀出音樂節目M1,計數器92A從r1至rA循環計數。
因此,在由計數器92B施加于存儲器90′的地址rA+1,rA+2,…,rB的影響下存儲音樂節目M2。一旦該音樂節目完全裝入存儲器90′,在從控制單元100施加于開關S4、使開關S4設置于位置a-d進而施加于地址計數器103的控制信號影響下計數rB+1存儲在地址存儲器103中。為重復地從存儲器90′讀出第二音樂節目M2,控制單元100產生施加于設置在位置b-d開關S1、設置在位置c-d的開關S2的控制信號。在控制信號的影響下,將此時計數的rA+1加到計數器92A并裝入該計數器作為起始計數。并且,將計數rB裝入該計數器作為最后計數。此時計數器92A可從rA+1至rB作循環計數,從而可重復讀出音樂節目M2。為了將第三音樂節目M3裝入存儲器90′,將開關S3置于位置a-d,因此計數rB+1可以裝入計數器92B。接著,計數器92B尋址相鄰存儲單元(或行)rB+1,rB+2,…等。當計數器92B一尋址到最后一個存儲單元(或行)rQ時,該計數器92B就繼續計數并從r1重新開始計數。因此,音樂節目M3剩余信息內容存儲在存儲器90′的開始,改寫第一音樂節目。這在圖12b中示出。當音樂節目M3已存儲在存在器90′中之后,開關S4置于位置a-b,地址rC+1代替r1存儲在存儲器101中。為了音樂節目M3的重復讀出,現將開關S1置于位置c-d,而開關S2置于位置a-d。這樣,計數rB+1存儲在計數器92A中作為起始計數,計數rC作為最后計數。其次,計數器92A從rB+1通過rQ,r1,…計數到rC,此后它每次從rB+1到rC循環計數。
為了存儲第四音樂節目,將開關S3置于位置c-d,從而計數r可存儲在計數器92B中作為起始計數。很顯然,如參照圖11和12所描述的存儲兩個音樂節目的方法事實上與借助于信號處理單元9所進行的數字信息的信號處理方法無關。
在上面的描述中已隱含地假定圖12所示出裝置僅包含一個裝載機8,一個信號處理單元11和一個記錄裝置12。這意味著將兩個音樂節目或多或少同時裝入或讀出存儲器90′是不可能的。
同時裝入第一音樂節目M1和第二音樂節目M2將是困難的,因為只要第一音樂節目M1還未完全存儲,則存儲第二音樂節目的地址rA且因此起始地址rA+1仍不知道。反之,當它們已存儲在存儲器中時,可或多或少同時地讀出這兩個音樂節目。但是,這樣一種裝置的結構則不同于圖12所示出的裝置。根據上述關于或多或少同時讀出兩音樂節目M1和M2的信息,專家將能夠簡單地導出圖12所示裝置中需要的改進而不必涉及任何發明過程。參照圖1b描述的復制裝置可提供作為一個單元安裝于預先錄制數字音樂盒帶的制造廠中。
在數字存儲器90至多可存儲一個音樂節目的那些情況下,第一和第二信號處理過程實際上是先后分開進行的。對于第一信號處理過程,所需裝置應包含只帶有標號8、9和10的部分。對于第二信號處理過程,所需裝置應該只包含帶有標號10、11和12的部分。為了使預先錄制盒帶的產量進一步增加,可將一個或多個單元12與圖1b所示單元12并聯連接到單元11的輸出端。
應注意本發明并未限制于此處所公開的實施例。所描述實施例能作各種改進而不偏離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本發明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制造諸如容納在數字音頻帶盒中的磁記錄介質的預錄制數字音頻記錄介質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記錄介質上記錄數字音頻信號,首先從主介質重放數字音頻信號并以特定的第一位速率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然后從該數字存儲介質讀出并以特定的第二位速率記錄在記錄介質上,其特征在于數字音步信號以每個n位數據的信道字形式作為第一數字信息信號記錄在主介質上的磁跡中,在將m個數據位的信息字調制在數字音頻信號中用以形成每個n位數據的信道字(其中n>m)之后得到每個n位數據的信道字,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在從主介質重放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之后并在存儲于數字存儲介質之前解調第一數字信息,以形成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將在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每個n位數據的信道字轉換為第二數字信息中的m個數據位信息字,這之后將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在已從數字存儲介質讀出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之后并在記錄在記錄介質上之前調制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從而形成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將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中的m個數據位的信息字轉換為第三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個數據位的信道字,然后將第三數字信息信號記錄在記錄介質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基本上與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相同。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均采用連續幀的形式,每幀含有多個接連塊,這些塊包含具有同步信息的第一塊區和具有n數據位信道字的第二塊區,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以這樣的方式處理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塊區中的同步信息、即從第二數字信息信號除出所述同步信息且沒有同步信息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將同步信息加至第三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塊區。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均采用連續幀的形式,每幀含有多個接連塊,這些塊包含具有同步信息的第一塊區和具有n數據位信道字的第二塊區,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將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第一塊區中的同步信息轉換為其信息內容少于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同步信息的信息內容的已縮減同步信息,其特征還在于將縮減的同步信息插在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中而所述第二數字信息信號接著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將已縮減同步信息再次轉換為其信息內容與第一數字信號信號中同步信息的信息內容相同的同步信息,以及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獲得的同步信息加于第三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塊區。
5.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均采用連續幀的形式,每幀含有多個接連塊,這些塊包含具有地址字和地址奇偶字的第一塊區和具有n數據位信道字的第二塊區,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以這樣的方式處理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第一塊區中的地址奇偶字、即從第二數字信息信號除去所述地址奇偶字且無地址奇偶字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以及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將地址奇偶字加至第三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塊區。
6.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均采用連續幀的形式,每幀含有多個接連塊,這些塊包含帶有地址字和地址奇偶字的第一塊區和帶有n數據位信道字的第二塊區,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將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第一塊區中的地址奇偶字轉換為長度小于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地址奇偶字長度的縮減的地址奇偶字,其特征還在于將縮減的地址奇偶字插入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并隨后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將縮減的地址奇偶字再轉換為其長度對應于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地址奇偶字長度的地址奇偶字,以及其特征在于將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獲得的地址奇偶字加至第三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塊區。
7.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以這樣的方法處理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地址字、即從第二數字信息信號除去所述地址字并且無地址字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以及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將地址字加至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塊區。
8.如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地址字轉換為長度小于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地址字長度的縮減的地址字,其特征還在于將縮減的地址字插入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中并隨后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將縮減的地址字再轉換為長度對應于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地址字長度的地址字,以及其特征在于將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獲得的地址字加至第三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塊區。
9.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和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均采用與幀間隙交替的順序幀的形式,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從第一數字信息信號除去幀間隙,因此與所述幀間間隙有關的信息沒有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以及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將幀間隙加至第三數字信息信號。
10.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對數字信息信號進行誤差校正。
11.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位速率低于第二位速率。
12.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主介質含有其上已記錄A側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的一個或多個平行并置磁跡,并含有已記錄B側另一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的等數量平行并置磁跡,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基本上同時地從主介質讀出A側和B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并作為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基本上同時地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
13.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記錄介質上寫有其上已記錄一A側第三數字信息信號的一個或多個平行并置磁跡,并寫有其上已記錄B側另一第三數字信息信號的一個或多個平行并置磁跡,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信號處理過程中基本上同時地從數字存儲介質讀出基本上同時作為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A側和B側的兩個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并基本上同時記錄在記錄介質上。
14.用于實現如前面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方法的裝置,它包含用于從主介質讀出數字音頻信號并將所述音頻信號加到輸出端的讀出裝置,具有一輸入端和一輸出端的數字存儲介質,用于在記錄介質上記錄施加于輸入端的數字音頻信號的記錄裝置,具有耦合于讀出裝置輸出端的輸入端和耦合于數字存儲介質輸入端的輸出端的第一電路裝置,該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從第一主介質讀出數字音頻信號并以第一位速率將所述數字音頻信號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具有耦合于數字存儲介質輸出端的輸入端和耦合于記錄裝置輸入端的輸出端的第二電路裝置,該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從數字存儲裝置讀出數字音頻信號并以第二位速率將所述數字音頻信號記錄在記錄介質上,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包含構造來用于將施加于第一電路裝置輸入端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個數據位的信道字轉換為m個數據位的信息字的解調器,并且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將含有m個數據位的信息字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傳送到輸出端,其中n>m,第二電路裝置包含構造來用于將施加于第二電路裝置輸入端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中的m個數據位的信息字轉換為n個數據位的信道字的調制器,并且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將含有n個數位信道字的第三數字信息信號傳送到輸出端。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用于實現如權利要求3或當從屬于權利要求3時權利要求5至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從有待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處理的信息信號分離出同步信息,還在于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將同步信息加到第三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塊區。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用于實現如權利要求4或當從屬于權利要求4時權利要求5至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將同步信息變換為縮減的同步信息,以及其特征在于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將縮減的同步信息轉換為信息內容與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同步信息的信息內容相同的同步信息。
17.如權利要求14、15或16所述用來實現如權利要求5或當從屬于權利要求5時權利要求7至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從有待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處理的信息信號分離出地址奇偶字,還在于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將地址奇偶字加到第三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塊區。
18.如權利要求14、15或16所述用來實現如權利要求6或當從屬于權利要求6時權利要求7至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將第一數字信號中的地址奇偶字轉換為縮減的地址奇偶字,還在于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將該縮減的地址奇偶字轉換為長度對應于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地址奇偶字長度的地址奇偶字并將由此獲得的地址奇偶字加到第三數字信息信號。
19.如權利要求14至18中任何一項所述用來實現如權利要求7或當從屬于權利要求7時權利要求9至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從有待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處理的信息信號分離出地址字,還在于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將地址字加到第三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塊區。
20.如權利要求14至18中任何一項所述用來實現如權利要求8或當從屬于權利要求8時權利要求9至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將地址字轉換為縮減的地址字,還在于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將該縮減的地址字轉換為長度對應于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地址字長度的地址字并將由此獲得的地址字加到第三數字信息信號。
21.如權利要求14至20中任何一項所述用來實現如權利要求9或當從屬于權利要求9時權利要求10至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適合于從第一數字信息信號分離出幀間隙,還在于第二電路裝置適合于將幀間隙加至第三數字信息信號。
22.如權利要求14至21中任何一項所述用來實現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包含用于對在第一信號處理過程中所處理的數字信息信號進行誤差校正的誤差校正裝置。
23.如權利要求14至22中任何一項所述、用于實現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數字存儲介質包括用于存儲由記錄在主介質A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產生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一存儲區、以及用于存儲由記錄在主介質B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產生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二存儲區,其特征還在于已在第一電路裝置中由第一數字信息信號得出的A側的第二數字信號采取連續幀的形式,每幀包含多個接連塊,這些塊包含在第一電路裝置的n-m解調器中進行n至m解調之后由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位地址字獲得的帶有m位地址字的第一塊區,以及在第一電路裝置的n-m解調器中進行n至m解調之后由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位信道字獲得的含m位信息字的第二塊區,其特征還在于在第一電路裝置中由B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得出的第二數字信號也采用連續幀的形式,每幀包含經過在第一電路裝置的n-m解調器中的n至m解調之后由B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位地址字獲得的帶有m位地址字的第一塊區,以及經過n-m解調器的n至m解調之后由B側的第一數字信息信號中的n位信道字獲得的含有m位信息字的第二塊區,其特征還在于數字存儲介質適合于以特定順序在第一存儲區中存儲A側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中的幀,并適合于以與所述順序相反的順序在第二存儲區中存儲B側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中的幀,其特征還在于數字存儲介質適合于以特定順序在第一存儲區中存儲A側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各幀中的連續m位信息字,并適合于以對應于所述順序的順序在第二存儲區中存儲B側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各幀中的連續m位信息字。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電路裝置包含用于存儲B側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幀的后進先出存儲器。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誤差校正單元還適合于對需在第一處理過程中進行處理的B側數字信息信號進行誤差校正,還在于后進先出存儲器構成誤差校正裝置的部分。
26.如權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電路裝置包含用于存儲B側的第二數字信息信號的幀的后進先出存儲器。
27.用于從主介質讀出數字音頻信號并以第一位速率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存儲所述數字音頻信號的裝置,該裝置包含用于從主介質讀出數字音頻信號并將它傳送給輸出端的讀出裝置,具有輸入端的數字存儲介質,所述裝置還包含如權利要求14至25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第一電路裝置。
28.用于從數字存儲介質重復讀出數字音頻信號并以第二位速率將所述音頻信號記錄在記錄介質上的裝置,該裝置包含具有輸出端的數字存儲介質,用于在記錄介質上記錄數字音頻信號的記錄裝置,該裝置還含有如權利要求14至21中任何一項或權利要求26所述的第二電路裝置。
全文摘要
在記錄介質上記錄數字音頻信號的方法和裝置,從主介質重放所述信號并以特定第一位速率存儲在數字存儲介質中,將它從存儲介質讀出以第二位速率記錄在記錄介質上。將所述信號以第一數字信息信號形式存儲在主介質磁跡中。在n-m解調器中轉換該信號,n位信道字轉換為m位信息字(n>m)。然后將其作為第二數字信息信號存儲在存儲介質中。從存儲介質讀出后,在m-n調制器中將其轉換為基本上對應于第一數字信息信號的第三數字信息信號。這使數字存儲介質存儲容量縮減。
文檔編號G11B27/032GK1056179SQ91102909
公開日1991年11月13日 申請日期1991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1990年5月1日
發明者約瑟夫·M·J·迪爾蘭德, 約翰內斯·J·勒林格 申請人:波利格拉姆國際控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