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儲存裝置及其管理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數據儲存裝置及其管理方法,該裝置具有傳輸介面、非揮發性存儲器與控制器。控制器紀錄未完成指標。當控制器進行開卡動作時,對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開卡設定,并且設定未完成指標為未完成狀態。當控制器通過傳輸介面接收格式化命令時,對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格式化,并且設定未完成指標為已完成狀態。當控制器通過傳輸介面接收寫入命令時,會將寫入數據進行重組編碼后,再將編碼寫入數據寫入非揮發性存儲器。當控制器在未完成指標指示為未完成狀態時,如果通過傳輸介面接收對于非揮發性存儲器一讀取命令,不管讀取命令對應指定地址的數據是否經過重組編碼,都會將指定地址的數據進行反重組編碼后,通過傳輸介面提供反重組編碼數據。
【專利說明】數據儲存裝置及其管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是關于數據儲存裝置及其管理方法,且特別關于儲存內容被重組編碼的數據儲存裝置及其管理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使用快閃存儲器等非揮發性性存儲器的裝置越來越多,如何能夠確保數據的安全跟穩定性也越來越重要。在整個制造數據儲存裝置的過程中,還會涉及開卡等流程。如何同時兼顧各種編碼技巧,加強數據安全性跟穩定性,便是一件很重要的動作。
【發明內容】
[0003]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數據儲存裝置,具有傳輸介面、非揮發性存儲器與控制器。控制器紀錄一未完成指標。當控制器通過傳輸介面接收第一初始命令時,對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第一初始設定,并且設定未完成指標為未完成狀態。當控制器通過傳輸介面接收第二初始命令時,對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第二初始設定,并且設定未完成指標為已完成狀態。當控制器通過傳輸介面接收寫入命令時,會將寫入數據進行重組編碼后,再將該編碼寫入數據寫入該非揮發性存儲器。當控制器在未完成指標指示為未完成狀態時,如果通過傳輸介面接收對于非揮發性存儲器讀取命令,不管讀取命令對應的指定地址的數據是否經過重組編碼,都會將指定地址的數據進行反重組編碼后,通過傳輸介面提供指定地址的反重組編碼數據。
[0004]在一實施例中,第一初始設定可為開卡程序,在開卡程序中,非揮發性存儲器不會被格式化。
[0005]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初始設定為一格式化程序,在格式化程序中,控制器對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格式化。
[0006]在一實施例中,當數據儲存裝置連接到外部裝置時,外部裝置嘗試讀取該數據儲存裝置至少一特定地址的數據并發現為未定義時,外部裝置發出第二初始命令。
[0007]在一實施例中,開卡程序在制造商制造數據儲存裝置時進行,格式化程序在使用者使用數據儲存裝置時進行。
[0008]在一實施例中,非揮發性存儲器為快閃存儲器,包含多個實體區塊,控制器紀錄對應關系,將多個邏輯區塊對應到該多個實體區塊。
[0009]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更紀錄每一邏輯區塊對應的實體區塊是否為有效狀態。
[0010]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根據有效指標,紀錄每一邏輯區塊對應的實體區塊是否為有效狀態。
[0011 ]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器只有在未完成指標指不為已完成狀態時,才會根據有效指標決定是否回傳反重組編碼數據。
[0012]在一實施例中,通過該重組編碼,調整該揮發性存儲器儲存數據對應的電子特性,提高儲存數據的穩定性。
[0013]在一實施例中,該非揮發性存儲器包含一控制電路與多個快閃存儲器實體區塊,該控制電路接收該控制器的一抹除命令后,將對應該抹除命令的該快閃存儲器實體區塊進行抹除處理,以對應一初始數值。
[0014]在另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管理數據儲存裝置的方法。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舉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使用方式;
[0016]圖2舉例說明根據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實作示意圖;
[0017]圖3舉例說明實體區塊與頁之間的關聯;
[0018]圖4舉例說明邏輯區塊被分成三種區域;
[0019]圖5舉例說明邏輯區塊跟實體區塊之間的對應關系;
[0020]圖6舉例說明未完成指標跟有效指標與邏輯區塊和實體區塊之間的關聯;以及
[0021]圖7舉例說明隨身碟被制作跟使用的流程圖。
[0022]【附圖標記說明】
[0023]10 電腦;
[0024]12隨身碟;
[0025]102傳輸介面;
[0026]20 主機;
[0027]22數據儲存裝置;
[0028]201管理模塊;
[0029]203第一傳輸介面;
[0030]227第二傳輸介面;
[0031]229緩沖存儲器;
[0032]221微控制器;
[0033]225重組編碼模塊;
[0034]223存儲器管理模塊;
[0035]231微控制器;
[0036]24存儲器模塊;
[0037]241第二模塊介面;
[0038]243控制電路;
[0039]245存儲器區塊陣列;
[0040]41系統區塊群組;
[0041]43數據區塊群組;
[0042]45備用區塊群組;
[0043]LB邏輯區塊;
[0044]PB實體區塊;
[0045]701?727方法步驟。
【具體實施方式】
[0046]請參照圖1,其舉例示范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0047]電腦10具有傳輸介面102,并且電腦10通過傳輸介面102對隨身碟12進行數據存取的操作。這個例子只是作為說明,并非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舉例來說,電腦10可替換成各種電子裝置,例如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相機等各類需要數據儲存裝置的電子設備。隨身碟12可替換成連接在電腦10外部的其他類別外接儲存裝置,也可替換成固定安裝在電腦內部的內部儲存裝置。傳輸介面102可替換成各種數據傳輸介面,例如IEEE1394介面、SATA介面、MS介面、MMC介面、SD介面、CF介面、IDE介面、PCI介面等。
[0048]以隨身碟、外接硬盤或是內接磁盤或是快閃盤為例,當這些數據儲存裝置經由傳輸介面被連接到電腦等電子裝置時,電腦等電子裝置會對這些數據儲存裝置進行數據讀取,以判斷這些數據儲存裝置是否已經格式化。如果尚未格式化,電腦等電子裝置通常會詢問使用者是否對數據儲存裝置進行格式化操作。當使用者決定對數據儲存裝置進行格式化,電腦等電子裝置可發出命令給數據儲存裝置,由數據儲存裝置自行按照命令進行格式化。另一種做法是,電腦等電子裝置會提供格式化所需的細節控制指令,例如在數據儲存裝置中建立檔案對照表、預設數值填寫等等。
[0049]請參照圖2,其舉例示范圖1對應的裝置內部架構的一種實作方式。
[0050]主機20具有管理模塊201與第一傳輸介面203。主機20通過管理模塊201的硬件或軟件或軟件硬件的組合,經由第一傳輸介面203存取數據儲存裝置22。這里提到的主機20可以對應到圖1的電腦10。其中管理模塊201的范例包括在主機上執行,負責檔案與數據儲存的操作系統、對應的驅動程序以及相關的控制電路的組合。
[0051]數據儲存裝置22則具有第二傳輸介面227、微控制器221、緩沖存儲器229、存儲器管理模塊223、重組編碼模塊225以及第一模塊介面231。數據儲存裝置22更具有存儲器模塊24,而存儲器模塊24則具有第二模塊介面241、控制電路243與存儲器區塊陣列245。
[0052]在這個范例中,第二傳輸介面227與主機20的第一傳輸介面203對應,提供例如機械、電子跟相關的信號傳輸處理。緩沖存儲器227作為數據儲存裝置22在讀出跟寫入數據時,作為信號傳輸過程的緩沖或是建構快取架構使用。整個數據儲存裝置22的運作則主要由微控制器221執行預定的指令碼,在適當的時候產生適當的控制信號來控制各個元件的操作。存儲器管理模塊223與重組編碼模塊225可通過電路硬件來實作,或通過電路配合給微控制器221執行的指令碼進行運作,也可全部通過對應的指令碼實作,由微控制器221執行。
[0053]第一模塊介面231用來跟存儲器模塊24進行溝通。存儲器模塊24內的第二模塊介面241跟第一模塊介面231對應,控制電路243根據微控制器221的指令對存儲器區塊陣列245進行存取。存儲器區塊陣列245可包括多個快閃存儲器實體區塊。
[0054]存儲器管理模塊223包括處理邏輯跟對照表格,用來將存儲器區塊陣列245的實體區塊跟邏輯區塊進行比對紀錄。此外,數據儲存裝置22也可以包括錯誤更正模塊(未圖不)等。
[0055]其中,重組編碼模塊225負責對寫入存儲器模塊24的原始數據進行重組編碼,產生對應的重組編碼數據,以及對于從存儲器模塊24讀出的重組編碼數據進行反重組編碼,以還原回原始數據的數值。這包括對于特定位置的比特進行位置交換、反相部分位置的比特、對于奇數地址跟偶數地址的數據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反重組編碼等等。
[0056]重組編碼的目的可以包括數據的穩定性。舉例來說,在快閃存儲器中,假如相鄰單元存放的數值相同,例如都是O或都是1,有可能會因為電子特性,影響到儲存數據存放的穩定性。換言之,通過進行重組編碼,是相鄰單元存放的數字可以盡量是O與I交錯,就能增加數據存放的穩定性。因此,具有重組編碼功能,就能使用成本更低的快閃存儲器,而仍能維持一定的儲存品質。
[0057]重組編碼也可以基于各種其他的目的,例如避免存在數據儲存裝置的數據被未經授權者讀取等等。重組編碼也可以使用任何目前已經知道或日后開發的各種編碼方式,只要能夠將原始數據進行編碼、解碼后再還原回原始數據,都算是重組編碼的范圍。
[0058]請參照圖3,其舉例說明在快閃存儲器中,實體區塊與頁之間的關系。
[0059]在圖3中,總共有四個實體區塊1、2、3跟4。每個實體區塊里頭進一步區隔成多個頁,1、2、3到12。在這個范例中,一個實體區塊對應到12個頁,當然,在實際的設計中,一個實體區塊包括的頁數目可以作各種不同的調整。在不同的應用環境中,有可能對于實體區塊、頁給予不同的名稱,或甚至對于實體區塊跟頁進行分組。這些都是熟悉此項【技術領域】的人所熟悉的,所以在此不再贅述。
[0060]對于快閃存儲器來說,例如快閃存儲器或是快閃存儲器,對于沒有使用過的快閃存儲器要進行數據寫入動作前,實體區塊必須先進行抹除動作。抹除動作以實體區塊作為基本單位,而寫入則可以頁作為基本單位。經過抹除過的實體區塊接著就能對想寫入的頁進行數據寫入。然而,如果某個頁已經被進行寫入操作,要再進行寫入操作的話,就必須先對包括這個頁的實體區塊進行抹除的處理。
[0061]由于實體區塊的范圍大于頁的范圍,所以,如果要進行上述曾經寫入過的頁再進行寫入時,就必須先進行數據的搬移。換言之,對于邏輯上同樣地址的數據,可能在數據寫入跟重新寫入的過程,從一個實體區塊被搬移到另一個實體區塊。
[0062]接著,請參照圖4,其示范一種將實體區塊進行分類的做法。
[0063]所有的實體區塊被區分成三類,系統區塊群組41、數據區塊群組43跟備用區塊群組45。系統區塊群組41包括用來存放邏輯區塊跟實體區塊的對照表、微控制器的指令碼、各種指標等系統數據。除了系統區塊群組41,數據區塊群組43則指那些用來實際存放數據的實體區塊。備用區塊群組45則用來存放用來作數據搬移與備用的實體區塊。
[0064]如上所述,當進行對曾經寫過的頁要再進行寫入時,需要先進行抹除操作才能進行。換言之,這個頁所處的實體區塊的其他頁的數據也要一起先復制到別的實體區塊,這個實體區塊就從備用區塊群組45中挑選。等數據復制到這個備用區塊群組45的實體區塊后,這個實體區塊被分類到數據區塊群組43,而原先的實體區塊則經過抹除操作被分類到備用區塊群組45。
[0065]換言之,不但對應到邏輯地址的實體區塊可能一直在改變,甚至哪個實體區塊對應到哪個區域也在改變。因此系統必須紀錄邏輯區塊與實體區塊之間的對應關系。
[0066]請參照圖5,其例示邏輯區塊與實體區塊的對應關系。在這個例子中,邏輯區塊O對應到實體區塊5,邏輯區塊I對應到實體區塊0,邏輯區塊3對應到實體區塊6,而邏輯區塊3則對應到實體區塊9。
[0067]數據儲存裝置可以通過對照表或其他方式來儲存這些對應關系。
[0068]圖6舉例示范用一個對照表來紀錄邏輯區塊跟實體區塊之間的對應關系。在圖6的例子中,邏輯區塊435對應到實體區塊221,邏輯區塊212對應到實體區塊779,邏輯區塊112對應到實體區塊832,并且邏輯區塊554對應到實體區塊21。
[0069]除了紀錄實體區塊跟邏輯區塊的對應關系以外,這張對照表還可以紀錄未完成指標與有效指標的欄位。以下配合圖7介紹未完成指標、有效指標的設定以及對應用途。
[0070]請參照圖7,圖7解釋一個隨身碟的制作過程。
[0071]首先,隨身碟的制造商購買芯片或電路等形式的控制器(步驟701)跟快閃存儲器等存儲器模塊(步驟703)。制造商將控制器跟存儲器模塊安裝在電路板上,做成圖1跟圖2所描述的架構,并加上對應的金屬或塑膠外殼,以完成基本的隨身碟制作(步驟705)。接著,廠商進行開卡的動作(步驟707)。所謂開卡的動作就是制造商將隨身碟安裝在電腦主機等開卡機臺,由開卡機臺發出一個或多個開卡命令給隨身碟內的控制器,以完成第一階段初始的動作。這個動作包括測試跟統計存儲器模塊內的各個實體區塊是否能正常運作,以及對能正常運作的實體區塊進行紀錄,將其分類到圖4的系統區塊群組41、數據區塊群組43以及備用區塊群組45。此外,開卡程序也建立如圖5所示的邏輯區塊跟實體區塊的對照關系,以及圖6所示的對照表等。
[0072]其中,在作為第一階段初始的動作中,還包括設定如圖6所示的未完成指標(步驟709),將其設定為未完成狀態。這個未完成狀態可以是I或是0,或是跟其他的指標搭配組合成一個數值的某個成份。
[0073]完成第一階段的初始動作后,隨身碟就銷售給使用者(步驟711)。使用者買了隨身碟會將其接上電腦或是相機等電子裝置使用(步驟713)。當隨身碟接上了電腦,電腦會嘗試讀取隨身碟上的檔案系統表格,因此,會發出特定地址的讀取命令給隨身碟。隨身碟判斷目前未完成指標仍然是未完成狀態,因此,仍然會將存儲器模塊對應該特定地址的數據讀出,并且按照標準的流程,將讀出數據進行反重組編碼(步驟715),再傳送給電腦。由于此時隨身碟剛開完卡,尚未存放有效數據,因此這些無效的數據經過反重組編碼仍然是沒有意義的亂碼等未定義數值。電腦在讀取了這些未定義數值后(步驟717),會判定這個隨身碟尚未被格式化。因此,電腦接下來會征詢使用者確認,然后發出格式化指令給隨身碟(步驟719),以進行第二初始操作。
[0074]隨身碟在接到格式化指令后(步驟721),會進行格式化的動作(步驟723)。此外,隨身碟還會將未完成指標設定成已完成狀態(步驟725)。之后,隨身碟如果在遇到寫入指令,就會將寫入數據經過重組編碼再寫入到存儲器模塊。并且,隨身碟也會參照有效指標,根據正常模式,判斷在讀取數據時,是否對讀出數據進行反重組編碼(步驟727)。
[0075]抹除快閃存儲器,對于一般的快閃存儲器模塊來說,等同會填入預設數值。這個預設數值在填入時并未經過重組編碼處理,因此,通過有效指標,就可以判定到底數據是否有效,還是一個實質上無效數值。
[0076]在上面的實施例中,隨身碟等儲存裝置并未設定16、32等基本的檔案系統數據結構。因此,當一般操作系統在連接了這樣的儲存裝置時,會判定這個儲存裝置尚未格式化。接著,操作系統便會提醒使用者,是否對于此儲存裝置進行格式化。以下介紹另一個實施例,提供了另一種有些不同的實作方式。
[0077]與上述的實施例類似,制造商購買了芯片或電路等形式的控制器跟快閃存儲器等存儲器模塊。與圖7所描述的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在開卡的流程中,將最基礎的檔案系統數據結構填入隨身碟。這里所說的檔案系統數據結構,是一般操作系統用來存取檔案的基礎信息,例如16、32等。相對的,其他的邏輯區塊,仍然將其未完成指標設定為未完成狀態。
[0078]在這樣的做法下,當使用者購買這樣的隨身碟產品裝上自己的電腦,操作系統能夠存取到基礎的檔案系統數據結構。因此,操作系統不會認定這個隨身碟需要被格式化。在后續正常的數據寫入或讀取操作時,隨身碟的控制器會發現未完成指標仍然處于未完成狀態,便能啟動如圖7流程圖步驟725之后的動作。
[0079]換言之,在這個實施例中,開卡后的隨身碟有部分邏輯區塊的未完成指標被設定成未完成狀態。在一般的操作系統檔案操作中,使用者并不會意識到有什么差異存在,因為設定跟處理未完成指標是由隨身碟的控制器進行。另一方面,假如使用者利用特殊的程序,對于隨身碟上特定地址的邏輯區塊進行存取時,控制器會檢測對應的未完成指標是否為未完成狀態。假如是未完成狀態,控制器會將可能是亂碼的實際存放的數值,進行反重組編碼,而傳回可能也是亂碼的數值。具體來說,控制器將不需要判斷邏輯區塊所對應的實體區塊是否為未使用過,而提供預設的數值。
[0080]雖然上面以隨身碟作為范例進行說明,但如上所述,這個例子只是作為說明,并非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舉例來說,電腦10可替換成各種電子裝置,例如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相機等各類需要數據儲存裝置的電子設備。隨身碟12可替換成連接在電腦10外部的外接儲存裝置,也可替換成固定安裝在電腦內部的內部儲存裝置。傳輸介面102可替換成各種數據傳輸介面,IEEE1394介面、SATA介面、MS介面、MMC介面、SD介面、CF介面、IDE介面、PCI介面等。
[0081]綜上所陳,本發明無論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在在均顯示其迥異于已知技術的特征,懇請貴審查員明察,早日賜準專利,俾嘉惠社會,實感德便。惟應注意的是,上述諸多實施例僅是為了便于說明而舉例而已,本發明所主張的權利范圍自應以權利要求書所述為準,而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數據儲存裝置,包含: 一傳輸介面; 一非揮發性存儲器;以及 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紀錄一未完成指標; 其中,當該控制器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一第一初始命令時,對該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一第一初始設定,并且設定該未完成指標為一未完成狀態; 其中,當該控制器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一第二初始命令時,對該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一第二初始設定,并且設定該未完成指標為一已完成狀態; 其中,當該控制器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一寫入命令時,會將一寫入數據進行一重組編碼后,再將該編碼寫入數據寫入該非揮發性存儲器; 其中,當該控制器在該未完成指標指示為該未完成狀態時,如果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對于該非揮發性存儲器一讀取命令,不管該讀取命令對應的一指定地址的數據是否經過該重組編碼,都會將該指定地址的數據進行反重組編碼后,通過該傳輸介面提供該指定地址的反重組編碼數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初始設定為一開卡程序,在該開卡程序中,該非揮發性存儲器不會被格式化。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初始設定為一格式化程序,在該格式化程序中,該控制器對該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格式化。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當該數據儲存裝置連接到一外部裝置時,該外部裝置嘗試讀取該數據儲存裝置至少一特定地址的數據并發現為未定義時,該外部裝置發出該第二初始命令。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開卡程序在一制造商制造該數據儲存裝置時進行,該格式化程序在一使用者使用該數據儲存裝置時進行。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非揮發性存儲器為一快閃存儲器,包含多個實體區塊,該控制器紀錄一對應關系,將多個邏輯區塊對應到該多個實體區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器更紀錄每一該邏輯區塊對應的該實體區塊是否為一有效狀態。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器根據一有效指標,紀錄每一該邏輯區塊對應的該實體區塊是否為一有效狀態。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控制器只有在該未完成指標指示為該已完成狀態時,才會根據該有效指標決定是否回傳反重組編碼數據。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其特征在于,通過該重組編碼,調整該揮發性存儲器儲存數據對應的電子特性,提高儲存數據的穩定性。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非揮發性存儲器包含一控制電路與多個快閃存儲器實體區塊,該控制電路接收該控制器的一抹除命令后,將對應該抹除命令的該快閃存儲器實體區塊進行抹除處理,以對應一初始數值。
12.—種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用于管理一數據儲存裝置,該數據儲存裝置包含一傳輸介面、一非揮發性存儲器以及一控制器,該方法包含: 該控制器紀錄一未完成指標; 當該控制器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一第一初始命令時,對該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一第一初始設定,并且設定該未完成指標為一未完成狀態; 當該控制器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一第二初始命令時,對該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一第二初始設定,并且設定該未完成指標為一已完成狀態; 當該控制器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一寫入命令時,會將一寫入數據進行一重組編碼后,再將該編碼寫入數據寫入該非揮發性存儲器;以及 當該控制器在該未完成指標指示為該未完成狀態時,如果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對于該非揮發性存儲器一讀取命令,不管該讀取命令對應的一指定地址的數據是否經過該重組編碼,都會將該指定地址的數據進行反重組編碼后,通過該傳輸介面提供該指定地址的反重組編碼數據。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初始設定為一開卡程序,在該開卡程序中,該非揮發性存儲器不會被格式化。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第二初始設定為一格式化程序,在該格式化程序中,該控制器對該非揮發性存儲器進行格式化。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該儲存裝置連接到一外部裝置時,該外部裝置嘗試讀取該儲存裝置至少一特定地址的數據并發現為未定義時,該外部裝置發出該第二初始命令。
16.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開卡程序在一制造商制造該數據儲存裝置時進行,該格式化程序在一使用者使用該數據儲存裝置時進行。
17.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非揮發性存儲器為一快閃存儲器,包含多個實體區塊,該控制器紀錄一對應關系,將多個邏輯區塊對應到該多個實體區塊。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控制器更紀錄每一該邏輯區塊對應的該實體區塊是否為一有效狀態。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控制器根據一有效指標,紀錄每一該邏輯區塊對應的該實體區塊是否為一有效狀態。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控制器在該未完成指標指示為該已完成狀態時,根據該有效指標決定是否回傳反重組編碼數據。
21.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該重組編碼,調整該揮發性存儲器儲存數據對應的電子特性,提高儲存數據的穩定性。
22.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非揮發性存儲器包含一控制電路與多個快閃存儲器實體區塊,該控制電路接收該控制器的一抹除命令后,將對應該抹除命令的該快閃存儲器實體區塊進行抹除處理。
2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該第一初始設定時,會在該非揮發性存儲器設定一檔案系統數據結構。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該第一初始設定時,除了該檔案系統數據結構所使用的邏輯區塊,保持該非揮發性存儲器其他邏輯區塊的未完成指標設定為該未完成狀態。
25.一種數據儲存裝置,包含: 一傳輸介面; 一非揮發性存儲器;以及 一控制器,該控制器紀錄一未完成指標; 其中,當該控制器在該未完成指標指示為一未完成狀態時,如果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對于該非揮發性存儲器一讀取命令,根據該讀取命令讀取對應的一指定地址的數據,并將該指定地址的數據進行反重組編碼后,通過該傳輸介面傳送該指定地址的反重組編碼數據。
26.一種數據儲存裝置的管理方法,用于管理一數據儲存裝置,該數據儲存裝置包含一傳輸介面、一非揮發性存儲器以及一控制器,該方法包含: 該控制器紀錄一未完成指標; 當該控制器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一寫入命令時,會將一寫入數據進行一重組編碼后,再將該編碼寫入數據寫入該非揮發性存儲器;以及 當該控制器在該未完成指標指示為一未完成狀態時,如果通過該傳輸介面接收對于該非揮發性存儲器一讀取命令,不管該讀取命令對應的一指定地址的數據是否經過該重組編碼,都會將該指定地址的數據進行反重組編碼后,通過該傳輸介面提供該指定地址的反重組編碼數據。
【文檔編號】G11C16/10GK104240758SQ201410064270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11日
【發明者】陳家新, 葉國良, 許根富 申請人:慧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