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盤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容納盤的盤盒,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無需使用盤托 架而容納盤的盤盒,并且所述盤盒還通過分離的上殼和下殼執行盤的插入/彈出,無需在 盒本體內提供用于插入/彈出盤的開口部。
背景技術:
近年來,盤形記錄介質的記錄容量呈指數地增長,并且正變得足以存儲個人處 理級別的信息量。另一方面,當將今后有望被實用的超多層盤或容量式記錄盤(volume recording medium)應用于云計算數據中心(cloudcomputing data center)或應用于用于 大容量數據記錄和存儲的系統時,在諸如藍光光盤(BD)或專業盤(Professional disc)那 樣一次在盒中容納一張盤的情況下,一個盒的記錄容量在未來就不夠用了。另外,使用處理多個一次容納一個大容量盤的盤盒)的盤裝載機(discloader machine)或小車機(cart machine)來構建數據中心的嘗試在改善空間利用率方面已顯示 出不足。作為一種解決方案,在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No. 2004-134019、日本未審查專 利申請公開No. 2007-115328、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No. 2007-172726中提出了將多個 薄片狀盤存放在一個盒中的一種配置。但是,這樣的配置必須提供與可被存放的盤數目等 量的專用盤托架,這導致盒本體尺寸增大以及重量增加。另外,用于驅動該盤的盤驅動裝置 側必須提供用于傳送盤托架同時從盤托架中將一張盤單獨彈出的機構等等,這會使得盤裝 載機構變得復雜且尺寸增大。另外,還導致諸如裝置本體尺寸及成本增加這樣的問題,例如 需要用于穩定薄片狀盤的旋轉的機構等等。另一方面,當試圖在不使用盤托架的情況下容納多張盤形記錄介質時,盤形記錄 介質在盒本體內的振動可能在插入/彈出盤時導致不可預料的麻煩。另外,盒本體強度的 不足可能導致盤盒的變形或所容納的盤形記錄介質的損壞。并且,伴隨著盤記錄容量的增 加,防止灰塵等進入盒本體的必要性也增加了,因此,需要提供用于插入/彈出盤的開口部 不易被打開的這樣一種機構,這會導致盒本體的復雜化及尺寸的增大。
發明內容
已經發現期望提供一種無需使用盤托架就可容易地插入或彈出容納在盒本體中
的盤的盤盒。還已經發現期望提供一種盤可穩定地容納于其中、同時可保持盒本體的強度、在 無需使用盤托架的情況下容納盤的盤盒。進一步地,還已經發現期望提供一種可確保盒本體的剛度、并且無需提供用于插 入/彈出所容納的盤的開口部、可防止灰塵等從開口部的侵入的盤盒。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盤盒包括大致為矩形的上殼和下殼,它們通過可分離 地組合在一起而構成盒本體;上述上殼和下殼中的一個設置有構成上述盒體的一個主面的第一矩形板;以及一對左右盤支架,上述一對左右盤支架構成上述盒體的側壁并且設置 于上述第一矩形板的彼此面對的第一側緣,并且彼此面對的第二側緣是敞開的,上述第二 側緣與上述第一矩形板的設置有上述盤支架的上述第一側緣正交;上述上殼和下殼中的另 一個設置有構成上述盒體的另一個主面的第二矩形板;一對前后豎立壁件,構成上述盒 體的前面和后面,上述一對前后豎立壁件設置于上述第二矩形板的彼此面對的第三側緣; 以及分割壁,構成上述盒體的側面的一部分,上述分割壁設置于第四側緣,所述第四側緣與 所述第二矩形板的設置有所述豎立壁件的所述第三側緣正交;所述一對盤支架中的每個均 平行于所述第一矩形板且從一端跨至另一端地形成有支撐槽,所述支撐槽沿盤的面方向可 滑動地支撐所述盤的外周緣,一端設置有盤插入/彈出開口,上述盤從上述第二側緣中的 一個通過盤插入/彈出開口插入/彈出;并且另一端設置有盤推出開口,用于將上述盤從上 述第二側緣中的另一個推出至上述盤插入/彈出開口側的推出件進入上述盤推出開口 ;通 過將上述上殼和下殼結合到一起而由上述一對豎立壁件封住上述第二側緣;通過沿與上述 第一矩形板和上述第二矩形板的各主面正交的豎直方向分開上述上殼和下殼,使得上述第 二側緣敞開以及上述盤插入/彈出開口和上述盤推出開口敞開。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盤盒包括大致為矩形的上殼和下殼,通過可分離地 上下結合而構成盒體;上述上殼和下殼中的一個設置有構成上述盒體的一個主面的第一 矩形板;以及一對左右盤支架,上述一對左右盤支架支撐盤的外周緣并且設置于上述第一 矩形板的彼此面對的第一側緣;上述一對盤支架中的每個均形成有平行于上述第一矩形板 且在上述盤的表面方向上可滑動地支撐上述盤的外周緣的支撐槽;上述盤通過沿著上述支 撐槽滑動而從上述上殼和下殼中的一個被插入/彈出;上述上殼和下殼中的另一個設置有 構成上述盒體的另一個主面的第二矩形板;以及從上述第二矩形板豎起并穿過由上述盤支 架支撐的上述盤的中心孔的心軸。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方式的盤盒包括大致為矩形的上殼和下殼,通過可分離地 結合而構成盒體;上述上殼和下殼中的一個設置有構成上述盒體的一個主面的第一矩形 板;以及一對左右盤支架,構成上述盒體的側壁并設置于上述第一矩形板的彼此面對的第 一側緣,并且彼此面對的第二側緣是敞開的,上述第二側緣與上述第一矩形板的設置有上 述盤支架的上述第一側緣正交;上述上殼和下殼中的另一個設置有構成上述盒體的另一 個主面的第二矩形板;構成上述盒體的前面和后面的一對前后豎立壁件,上述一對前后豎 立壁件設置于上述第二矩形板的彼此面對的第三側緣;構成上述盒體的側面的一部分的一 對左右分割壁,上述一對左右分割壁設置于第四側緣,上述第四側緣與上述第二矩形板的 設置有上述豎立壁件的上述第三側緣正交;以及心軸,從上述第二矩形板豎起并穿過由上 述盤支架支撐的盤的中心孔;上述一對盤支架中的每個均平行于上述第一矩形板且從一端 跨至另一端地形成有支撐槽,上述支撐槽在上述盤的表面方向上可滑動地支撐上述盤的外 周緣,并且上述盤從上述第二側緣插入/彈出;通過將上述上殼和下殼組合到一起,由上述 第一和第二矩形板、上述一對前后豎立壁件、上述分割壁以及上述一對盤支架封閉整個面, 并且上述心軸與上述第一矩形板接觸;通過將上述上殼和下殼沿上下方向分開,上述第二 側壁被敞開,并且能夠執行上述盤的插入/彈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上殼和下殼被上下分開,從而容納在一個殼中的盤 可通過沿面方向滑動而被插入/彈出,并且可在不使用盤托架的情況下通過簡單結構執行盤的插入/彈出。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對于通過上下地分開上殼和下殼的盤盒且使盤在面 方向上滑動而執行盤的插入/彈出的盤盒,上殼和下殼由心軸支撐,從而在不使用盤托架 的情況下可確保盒本體的強度,并可防止盒本體的變形或由此導致的盒的損壞。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對于通過上下地分開上殼和下殼的盤盒且使盤在面 方向上滑動而執行盤的插入/彈出的盤盒,上殼和下殼組合在一起,因此,整個面被第一矩 形板和第二矩形板、這對前后豎立壁構件、這對分割壁以及這對盤支架封閉,并且,從第二 矩形板突出的心軸與第一矩形板接觸,從而在沒有提供用于插入/彈出盤的門的情況下能 夠以堅固的方式構成盒本體,并且可防止灰塵等的進入。
圖1是示出盤盒和換換盤器裝置(disc changer device)的外部透視圖;圖2是示出換盤器裝置的外部透視圖;圖3是示出換盤器裝置的分解透視圖;圖4A和4B是示出了盤盒的外部透視圖,其中圖4A示出了上表面側,圖4B示出了 下表面側;圖5是示出其中盤盒已被分成為上殼和下殼的狀態的外部透視圖;圖6是示出上殼的外部透視圖;圖7是上殼的分解透視圖;圖8是下殼的分解透視圖;圖9是示出下殼的外部透視圖;圖10是示出其中上殼和下殼組合在一起的橫截面圖;圖11是示出其中光盤被容納在盒本體的容納位置中的狀態的平面圖;圖12是示出自動上鎖彈簧的透視圖;圖13是示出選擇裝載器的分解透視圖;圖14是示出前面板的分解透視圖;圖15是示出選擇裝載器的外部透視圖;圖16是示出選擇裝載器的外部透視圖;圖17是示出盒支架的透視圖;圖18是示出解鎖件的透視圖;圖19A是示出接觸開關件與錯誤刪除防止開關相分離的透視圖,圖19B是示出接 觸開關件與錯誤刪除防止開關相接觸的透視圖;圖20是選擇裝載器的透視圖;圖21是示出下支架的透視圖;圖22是示出殼定位銷處于上支架與下支架組合在一起的狀態的透視圖;圖23是示出驅動機構的平面圖;圖M是示出驅動機構的平面圖;圖25是示出推出機構的透視圖;圖26A和圖26B是示出光盤從下殼中彈出的狀態的透視圖,圖26A示出其中推出
6桿被引導至導向部的狀態,圖26B示出了其中推出桿偏離導向部且光盤被彈出至推出桿由 運送裝載器引導入內這樣一個位置的狀態;圖27是示出其中桿滑動器與旋轉操作件之間的卡合已被解除的狀態的平面圖;圖28是示出側擋板(side bezel)與上殼分離件之間的位置關系的透視圖;圖四是所述運送裝載器的分解透視圖;圖30是示出拉動光盤的運送裝載器的透視圖;圖31是示出用于將光盤插入到下殼中的運送裝載器的外部透視圖;圖32是示出裝載臂的分解透視圖;圖33A和圖3 是示出保持夾的透視圖;圖34是示出滑動臂的外部透視圖;圖35是示出滑動甲板的分解透視圖;圖36A和圖36B是示出滑動板的外部透視圖;圖37A和圖37B是示出凸輪齒輪(cam gear)的外部透視圖;圖38A至圖38C是示出用于將光盤從盤盒拉入到運送裝載器中的過程的透視圖;圖39A至圖39C是示出用于將光盤從運送裝載器推回到盤盒中的過程的透視圖;圖40是用于描繪裝載臂的操作狀態的圖示;圖41A和圖41B是示出滑動限制器機構處于正常推回過程的視圖,圖41A是透視 圖,圖41B是橫截面圖;圖42A和圖42B是示出在推回過程中滑動限制器機構處于裝載臂的移動被調節的 狀態下的視圖,圖42A是透視圖,圖42B是橫截面圖;以及圖43是示出用于將光盤推回到下殼的過程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針對本發明所適用的盤盒和換盤器裝置進行詳細的描述。 應注意以下描述是按下述順序進行的。1.盤盒1-1.上殼1-2.下殼2.換盤器裝置2-1.裝置主單元2-2.選擇裝載器2-3.運送裝載器2-4.換盤器裝置的操作如圖1所示,適用了本發明的盤盒和換盤器裝置包括盤盒1和換盤器裝置3,其中, 盤盒1用于容納用作盤形記錄介質的多張光盤2,盤盒1安裝于換盤器裝置3上,用于選擇 性地傳送光盤2。圖2和圖3示出了其中換盤器裝置3的頂蓋61已被去除的狀態。如圖2 和圖3所示,換盤器裝置3包括選擇裝載器5和運送裝載器6,其中,選擇裝載器5用于從容 納在盤盒1中的所述多個光盤2中彈出光盤2以便于執行信息信號的記錄和再現,運送裝 載器6用于拉取從選擇裝載器5彈出的光盤2以便將該光盤傳送至記錄/再現裝置7。
在所述盤盒1被插入的情況下,換盤器裝置3通過選擇裝載器5分開盤盒1的上 殼11和下殼12以便彈出光盤2,并通過運送裝載器6將該光盤2傳送至該光盤2相對于 記錄/再現裝置7能夠被卡緊的位置處。并且,在完成了針對光盤2進行的信息信號的寫 入或讀出的情況下,換盤器裝置3通過運送裝載器6將該光盤2插入到安裝在選擇裝載器 5上的盤盒1中,通過選擇裝載器5將盤盒1的上殼11和下殼12組合在一起,并且將該光 盤2彈出到裝置主單元外部。1.盤盒如圖4和圖5所示,盤盒1包括由組合在一起的上殼11和下殼12構成的矩形盒 本體10。對于該盤盒1,在上殼11和下殼12被分開后,多張光盤2被容納在下殼12中,并 且從作為下殼12的縱向方向的一端1 側執行光盤2的插入/彈出。也就是說,對于該盤 盒1,盒本體10未設置光盤2的插入/彈出開口,而是通過將構成盒本體10的上殼11和下 殼12分開來執行光盤2的插入/彈出的。現在,在以下描述中,對于盒本體10,光盤2從下殼12被插入/彈出,并且縱向 方向上的用作向換盤器裝置3插入的插入端的一端側上的側面將被當作前面10a,在前面 IOa的相對側的、形成有用于附著標簽的凹進面部23的在另一端側上的側面將被當作后面 10b,并且設有上殼11與下殼12的垂直于前面IOa和后面IOb的分割槽47的側面將被當 作左側面IOc和右側面10d。1-1.上殼上殼11使用工程塑料(engineering plastic)模制而成,并且如圖6所示的,上殼 11包括構成盒本體10上面的矩形上面板13 ;構成盒本體10后表面的后面塊14,其附接至 上面板13 ;構成盒本體10前表面的前面壁15,其附接至上面板13 ;以及心軸(spindle) 16, 其通常從上面板13的中間豎起。如圖7所示,對于上面板13,形成有沿縱向方向將前面壁15擰緊在一端側上的螺 紋孔18,并且形成有沿縱向方向將后面塊14擰緊在另一端側上的螺紋孔19。另外,對于上 面板13,旋轉心軸20避開光盤2沿縱向方向在一端側上的投影面地直立在兩側上,其中,旋 轉心軸20可樞轉地支撐下面描述的鎖定機構30的前側鎖定件31。另外,對于上面板13, 當盤盒1被插入到換盤器裝置3的選擇裝載器5時,形成了將與后面描述的盒支架80卡合 的凹進部21。前面壁15通過被擰在上面板13的縱向方向上的一個邊緣側上而構成盒本體10 的前表面。在前面壁15上,沿縱向方向在兩側上,用于轉動鎖定機構30的前側鎖定件31 的解鎖件99在盤盒1被插入到換盤器裝置3中時所進入的解鎖孔22沿縱向方向形成在兩 側上。另外,對于前面壁15,與旋轉心軸20—起支撐前側鎖定件31的支撐件M設置于盒 本體10的內面側。后面塊14通過被擰在上面板13的縱向方向的另一個邊緣側上而構成盒本體10 的后面。對于后面塊14,用于附著標簽的凹進面部23形成于構成盒本體10的后表面的外 側表面1 上。另外,對于后面塊14,在外側表面1 上鄰近于凹進面部23,在錯誤刪除防 止開關25上面形成操作孔沈,操作孔沈使由用戶操作的旋鈕部25a向外漏出。另外,對于 后面塊14,形成用于將與選擇裝載器5的識別開關110相接觸的接觸件25b向外漏出的接 觸孔27,接觸孔27形成在與下殼12 —起構成盒本體10 —部分下表面的下表面部14b上,并且形成在錯誤刪除防止開關25上面。另外,對于后面塊14的兩側面部14c和14d,形成有用于固定盒本體10的固定孔 觀。在使用機械手等自動操作從庫(library)中提取盤盒1以將其插入到換盤器裝置3中 的工序的情況下,固定孔觀用作被機械手固定的孔。另外,用于滑動防止的表面紋路(texture)四形成在上面板13、后面塊14的下表 面部14b以及構成盒本體10的側面的一部分的兩側面部Hc和14d上。另外,對于該表面 紋路四,其圖案關于上面板13和下表面部14b改變,因而當固定該表面紋路四時用戶能夠 根據圖案的差異辨別出豎直方向。另外,對于盤盒1,表面紋路四僅單獨地形成在盒本體 10的后面IOb側,因而當固定該表面紋路四時用戶能夠辨別出插入方向。心軸通常豎立在上面板13的中間部分中的心軸16用于確保盒本體10的剛性,并且還 用于實現將要容納在盒本體10中的光盤2的定位。心軸16具有圓柱形形狀,其直徑略小 于光盤2的中心孔加的直徑。另外,心軸16的高度與盤盒1的厚度相同,且通過組合在一 起的上殼11和下殼12,心軸16的頂面與形成在下殼12中的支承部46接觸并由該支承部 46支撐。在上殼11和下殼12組合在一起的情況下,心軸16穿過容納在下殼12中的光盤 2的中心孔2a,以便與支承部46接觸。因此,通過心軸16,可防止光盤2在盒本體10中的 振動,并且還可提高盒本體10的剛性。也就是說,盤盒1在無需使用盤托架的情況下容納光盤2,并通過使光盤2沿平行 于盒本體10的上下表面的方向滑動而執行光盤2的插入/彈出,如稍后所述的。這里,如 果給盒本體提供光盤的插入/彈出開口的話,那么這樣的盤盒不允許心軸豎立在光盤的傳 送區域,因此,就阻止了在上下表面的中心部分確保剛性。這樣,盤盒1在無需給盒本體提供光盤2的插入/彈出開口的情況下通過分開上 殼11和下殼12執行光盤2的插入/彈出,因此,心軸16不會成為插入/彈出光盤2的阻 礙。對于該盤盒1,由于提供了心軸16,在上殼11和下殼12組合在一起的情況下,盒本體 10的上下表面的中心部分由心軸支撐,且可增強其剛性。另外,心軸16穿過光盤2的中心 孔加,從而可防止光盤2在盒本體10內的振動。另外,如果光盤2從盒本體10被彈出,且被傳送至換盤器裝置3,盤盒1將上殼11 和下殼12分開以便通過設置于選擇裝載器5的推出桿167推出預選定的光盤2。此時,心 軸16穿過容納在預選定光盤2上方的其他光盤2的中心孔2a,從而可調節其他光盤2的振 動,并且還可防止尾隨彈出(tailgating ejection,即,其他光盤2隨預定光盤2 —起彈出 的狀態(參照圖43)。鎖定機構對于上面板13,在上殼11和下殼12已被組合在一起的情況下,用以連接上殼11 和下殼12的鎖定機構30被設置在排除容納在下殼12的光盤2的投影面以外的拐角部上。 鎖定機構30包括前側鎖定件31和后側鎖定件33,所述前側鎖定件31由沿縱向方向設置于 一個邊緣側的旋轉心軸20支撐,所述后側鎖定件33可滑動地支撐在沿上面板13的橫向方 向豎立在兩側上的分割壁32的延長線上。前側鎖定件31包括心軸孔31a,豎立在上面板13的旋轉心軸20以及設置于支撐件M (所述支撐件M設置于前表面壁1 的心軸穿過所述心軸孔31a ;受壓表面部31b,該 受壓表面部31b被解鎖件99按壓,從前面壁15的解鎖孔22向外露出;卡合部31c,該卡合 部31c將與下殼12的卡合凹進部56卡合。另外,對于前側鎖定件31,由于盤簧35的一個 邊緣被保持,因此卡合部31c —直與下殼12卡合,并且受壓表面部31b沿圖6中箭頭R的 方向面向解鎖孔22可轉動地受壓。對于盤簧35,一個邊緣由前側鎖定件31保持,而另一個邊緣由設于上面板13的彈 簧鉤部36保持。后側鎖定件33被支撐在上面板13的沿縱向方向的另一個邊緣側上。后側鎖定件 33由設置于上面板13的分割壁32的延長線上的滑動階狀部3 可滑動地支撐,因此,后側 鎖定件33被定位在分割槽47的延長線上,所述分割槽47設置于上殼11與下殼12之間, 如圖4A和4B中所示的。后側鎖定件33包括支撐件部33a,可滑動地支撐在分割壁32與后面塊14之間; 受壓件部33b,該受壓件部3 設置在分割槽47的延長線上;以及卡合部33c,該卡合部33c 將與下殼12的卡合凹進部57卡合,卡合部33c設置于支撐件部33a的一端。另外,對于該 后側鎖定件33,盤簧38被保持在支撐件部33a的一端,并且卡合部33c —直與下殼12卡 合,另外受壓件部3 在盒本體10的前面側上滑動,沿位于分割槽47的延長線上的圖6中 箭頭S的方向可滑動地受壓。對于這樣一種鎖定機構30,前側鎖定件31和后側鎖定件33分別沿圖6中的箭頭 R方向和箭頭S方向被按壓,因此,每個卡合部31c和33c與下殼12卡合,從而將上殼11與 下殼12組合起來。如果對于該鎖定機構30,盤盒1已被安裝在選擇裝載器5的盒支架80 上,前側鎖定件31在受壓表面部31b被從解鎖孔22進入的解鎖件99按壓的情況下克服盤 簧35的按壓力沿逆箭頭R方向轉動,另外,后側鎖定件33在受壓件部3 被穿過分割槽47 的上殼分離件103按壓的情況下克服盤簧38的按壓力沿逆箭頭S方向滑動。因此,通過該鎖定機構30,前側鎖定件31和后側鎖定件33的每個卡合部31c和 33c與下殼12之間的卡合被解除,從而上殼11與下殼12可分開。另外,對于該鎖定機構 30,在從換盤器裝置3彈出盤盒1時,解除了通過解鎖件99和上殼分離件103進行的按壓, 前側鎖定件31和后側鎖定件33通過分別接收盤簧35和38的按壓力而分別沿箭頭R方向 和箭頭S方向被按壓,并且每個卡合部31c和33c與下殼12相卡合,因此,上殼11與下殼 12組合在一起。1-2.下殼接下來,將描述容納光盤2的下殼12。如圖5和圖9所示的,下殼12包括構成盒 本體10的下面的矩形下面板40、構成盒本體10的側面的一部分并容納光盤2的左盤支架 41和右盤支架42、以及支撐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的支架板49。下面板40由金屬、諸如工程塑料的樹脂等制成,并且如圖8中所示的,在沿垂直于 縱向方向的橫向上相互面對的側邊緣40a和40b上形成螺紋孔44,并且左盤支架41和右盤 支架42形成有螺紋。另外,對于下面板40,通常垂直于側邊緣40a和40b (左盤支架41和 右盤支架42附接于該側邊緣40a和40b)的相互面對的側邊緣40c和40d被敞開,并作為 光盤2的盤插入/彈出開口 50和盤推出開口 51,稍后將進行描述。另外,對于下面板40,從上殼11突出的心軸16的頂部所接觸的支承部46通常形
10成在中央部上。支承部46由圓形凹進表面部構成,在上殼11與下殼12組合在一起的情況 下心軸16的頂部與其接觸。因此,對于該盒本體10,心軸16穿過容納在下殼12的容納位 置中的光盤2的中心孔2a,因此,可防止光盤2的振動。另外,對于該盒本體10,上殼11和 下殼12的中央由心軸16樞轉地支撐,可增強剛性,并且可防止上殼11和下殼12的變形以 及由此導致的光盤2的損壞。另外,對于下面板40,形成定位孔45,其在盤盒1已被插入到換盤器裝置3的選擇 裝載器5中的情況下,實現下殼12在稍后描述的盒支架80的下支架91中的定位。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支撐多個光盤2,并且沿下面板40的橫向方向與側邊 緣40a和40b螺紋連接。在上殼11和下殼12組合在一起的情況下,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 架42分別構成盒本體10的左右側面的一部分,并且設置于稍后描述的盒支架80上的分離 件103及115所進入的進入槽43形成在外側面上。對于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上側以進入槽43作為邊界向內側退避,并且在上 殼11和下殼12組合在一起的情況下,上殼11的分割壁32從外側覆蓋在進入槽43上方。 因此,對于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進入槽43的下側連同上殼11的分割壁32 —起構成 盒本體10的左側面IOc和右側面10d。此時,對于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分割槽47 由分割壁32的下端面以及進入槽43的上端面構成。支撐槽48另外,對于每個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在內表面側上形成多個支撐槽48。支 撐槽48的槽高度略大于光盤2的厚度。另外,要說的是,相同數量的支撐槽48形成在左盤 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中,作為光盤2的非信號記錄區域的外側邊緣由這對左右盤支架41、 42支撐,并且還可在光盤2的面方向上滑動。另外,支撐槽48與下面板40平行地形成,并 且使光盤2沿下殼12的縱向方向滑動。盤彈出開口 /盤推出開口支撐槽48從左、右盤支架41、42的一端面到另一端面形成。另外,對于支撐槽48, 平直部48a平行于下面板40的側邊緣,形成在下殼12的一個邊緣1 側上,并且弧形部48b 在下殼12的另一邊緣12b側上相互鄰近,其與平直部48a連續。另外,對于右盤支架42的 支撐槽48,用于引導稍后描述的選擇裝載器5的推出桿167的導向部48c從弧形部48b更 遠地朝向另一邊緣12b側形成。如圖11中所示的,對于左、右盤支架41、42,形成在下殼12的一個邊緣1 側上的 平直部48a之間的寬度Wl比光盤2的最大寬度D略寬。另外,對于支撐槽48,平直部48a 面對左、右盤支架41、42的一個邊緣面。因此,對于下殼12,用以執行光盤2的插入/彈出 的盤插入/彈出開口 50形成在一個邊緣1 側上,另外光盤2可滑動地由平直部48a支撐。另外,對于左、右盤支架41、42,從平直部48a朝向下殼12的另一邊緣12b連續的 弧形部48b之間的寬度W2比光盤2的最大寬度D略窄。另外,弧形部48b形成得具有與光 盤2的曲率相同的曲率。因此,對于下殼12,從平直部48a處滑動的光盤2在弧形部48b處 被止住,并且光盤2可被調節到盒本體10內的容納位置。并且,弧形部48b形成得具有與 光盤2的曲率相同的曲率,因此,光盤2的外周部可以以弧形被支撐,并且可以以可靠的方 式被保持在盒本體10內的容納位置中。應注意的是,光盤2由弧形部48b支撐的光盤的容納位置沿形成為矩形形狀的盒本體10的縱向方向設置于一個邊緣側,即,以略微偏向于形成盤插入/彈出開口 50的前表 面IOa側的方式設置。另外,對于右盤支架42,導向部48c從弧形部48b朝向下殼12的另一邊緣面側形 成。導向部48c面向右盤支架42的另一邊緣面,其中推出桿167可朝向該另一邊緣面前進 或從該另一邊緣面后退。另外,導向部48c沿推出桿167的轉動路徑以弧形形成。因此,對 于下殼12,用于將光盤2推出至盤插入/彈出開口 50側的推出桿167從那里前進或后退的 盤推出開口 51形成在另一邊緣12b側,推出桿167的頂部由導向部48c支撐,從而能夠以 穩定的方式執行旋轉。另外,導向部48c將推出桿167引導至支撐槽48,在支撐槽48中容 納有將被彈出到選擇裝載器5的預定光盤2,稍后將進行描述,并且預定光盤2可以可靠的 方式被推出到盤插入/彈出開口 50側(圖25)。分層收納 自鎖彈簧另外,每次沿與下面板40垂直的盒本體10厚度方向形成多個支撐槽48 (在本實 施例中為12個支撐槽48),并且可以層疊的方式最多容納12個光盤2。另外,對于右盤支架42,設置有自鎖彈簧53,該自鎖彈簧53將光盤2調節至盒本 體10的容納位置。對于自鎖彈簧53,彈性件53a在支撐槽48內突出以便前進或后退,并且 光盤2被該彈性件53a按壓至弧形部48b,從而將光盤2調節至容納位置。如圖12所示的,自鎖彈簧53包括與支撐槽48的數量相同數量的彈性件53a,以及 彈性件53a設置于其處的支撐件53b。對于自鎖彈簧53,其整體由具有彈性(flexibility) 的材料制成(諸如金屬彈簧等),并且多個彈性件53a沿具有通常為矩形板形狀的支撐件 53b的縱向方向橫向地延伸。另外,在自鎖彈簧53被設置在沿縱向方向通常位于右盤支架 42的中間的設置開口 M中的情況下,彈性件53a比支撐槽48側表面上開口的開口部更向 支撐槽48的內側突出。對于自鎖彈簧53,彈性件53a具有彈性(flexibility),因此相對 于開口部前進/后退自由地突出。另外,對于彈性件53a,突出于支撐槽48內的頂部具有曲 率,因此甚至在光盤2的外周面與之滑動接觸的情況下,也不會損壞光盤2的外周面。對于自鎖彈簧53,在光盤2從下殼12的盤插入/彈出開口 50被插入的情況下,支 撐槽48被按壓在滑動著的光盤2的外周面上,并且彈性件53a退避至右盤支架42的設置 開口 M內。隨后,在光盤2被插入到容納位置中以便與弧形部48b相接觸的情況下,如圖 11中所示的,彈性件53a開始與光盤2的偏離中心孔加的下殼12的一個邊緣1 側相接 觸。因此,自鎖彈簧53將光盤2按壓在弧形部48b側上,并且將光盤2調節至盒本體10內 的容納位置。因此,由于自鎖彈簧53的作用,可防止由于光盤2自身的重量以及盒本體10 的振動而引起的光盤2的振動,并且可以以穩定的方式執行光盤2在換盤器裝置3內的插 入/彈出。在推出桿167使得光盤2向盤插入/彈出開口 50滑動時,對于自鎖彈簧53,彈性 件53a被光盤2的外周面按壓,并退避在右盤支架42內。因此,自鎖彈簧53不會阻止光盤 2插入/彈出。支架板49支架板49騎跨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支架板49用于防止左盤支架41和右 盤支架42的振動,尤其是防止由于左、右盤支架41、42沿使得左、右盤支架41、42疏遠的方 向振動而使得光盤2從支撐槽48掉落。
作為以矩形板形狀形成的金屬板的支架板49被螺紋連接在設置于左、右盤支架 41、42的上表面的保持孔55、55中。支架板49被鎖定在為光盤2容納位置的下殼12的另 一個邊緣12b側上,因此,甚至在對其施加沖擊(諸如盒本體10的移動、掉落等)的情況下, 也可防止左、右盤支架41、42的振動,并可防止支撐在支撐槽48之間的光盤2掉出。具體 地,支架板49騎跨在以弧形形狀支撐光盤2的弧形部48b的上方,如圖9所示的,從而可以 以可靠的方式由弧形部48b支撐光盤2的外周面。鎖定機構的卡合部另外,關于每個左、右盤支架41、42,形成有卡合凹進部56和卡合凹進部57,鎖定 機構30的前側鎖定件31的卡合部31c與該卡合凹進部56相卡合,后側鎖定件33的卡合 部33c與該卡合凹進部57相卡合。卡合凹進部56通過在左、右盤支架41、42的設置有盤插 入/彈出開口 50的一個邊緣面以凹進狀態形成凹口而形成。另外,卡合凹進部57通過在 左、右盤支架41、42的另一個設置有盤推出開口 50的邊緣面以凹進狀態形成凹口而形成。通過前側鎖定件31響應于盤簧35的按壓力沿箭頭R方向旋轉,卡合凹進部56與 卡合部31c相卡合。另外,通過后側鎖定件33響應于盤簧38的按壓力沿箭頭S方向滑動, 卡合凹進部57與卡合部33c相卡合。另外,對于卡合凹進部56,通過解鎖件99使得前側鎖定件31沿逆箭頭R方向轉 動而解除卡合凹進部56與卡合部31c的卡合。另外,卡合凹進部57與盒本體10的分割槽 47連續,并且上殼分離件103進入分割槽47,并且因此通過上殼分離件103按壓后側鎖定 件33的受壓件部3 而解除與卡合部33c的卡合。盤盒的優點根據這樣的盤盒1,在上殼11和下殼12通過鎖定機構30被組合在一起的情況下, 豎立在上殼11的上面板13上的心軸16開始與形成在下殼12的下面板40上的支承部46 相接觸。因此,對于盤盒1,無需使用盤托架就可確保盒本體10的強度,可防止盒本體10的 變形,并且還可防止由于盒本體10的變形而導致光盤2損壞。另外,對于盤盒1,盒本體10的整個表面由上殼11的上面板13、前面壁15、后面塊 14、左右分割壁32對以及下殼12的下面板40、左、右盤支架41、42構成。也就是說,對于盒 本體10,既沒有設置用于插入/彈出光盤2的開口部,也沒有設置用于打開/關閉該開口部 的門。因此,對于盤盒1,盒本體10可以以堅固的方式形成。另外,對于盤盒1,上殼11的 心軸16與下殼12的支承部相接觸,因此,也提高了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間的強度。因此, 可提高盤盒1對于掉落、振動等的耐受性。另外,對于盤盒1,通過穿過盤2中心孔加的心軸16可實現光盤在盒本體10中的 定位,并且可防止由于盒本體10的掉落、振動等導致光盤2振動。因此,對于盤盒1,甚至在 上殼11與下殼12已被分開的情況下,光盤2也被容納在預定容納位置中,因此,可順利地 執行光盤2的插入/彈出。此外,對于盤盒1,整個表面由上殼11與下殼12封閉,并且既沒有設置用于插入/ 彈出盤的開口部也沒有設置用于打開/關閉該開口部的門,因此可增強盒本體10的密封特 性,且可阻止灰塵等的進入。另外,對于盤盒1,既沒有設置用于盤插入/彈出的開口部也沒 有設置用于打開/關閉該開口部的門,因此可避免用戶不小心打開門且光盤2被手指或其 他異物觸碰的這種情況。
另外,對于盤盒1,上殼11和下殼12被稍后描述的選擇裝載器5上下地分離,因 此,通過使光盤2沿盤的面方向滑動而使得容納在下殼12中的光盤2被插入/彈出。因此, 由于盤盒1,可在無需使用盤托架的情況下用簡單結構執行光盤2的插入/彈出。另外,此時,對于多個盤2以層疊方式容納在其中的盤盒1,心軸16被穿過容納在 將要插入/彈出的預定光盤2上方的光盤2,因此,可防止除預定光盤2以外的光盤2被彈 出的尾隨情況。2.換盤器裝置接下來,將針對換盤器裝置3進行描述,所述換盤器裝置3用于選擇性地彈出容納 在盤盒1中的光盤2以執行信息信號的寫入和/或讀出。換盤器裝置3包括選擇裝載器5 和運送裝載器6,所述選擇裝載器5用于將盤盒1的盒本體10分開以彈出光盤2,所述運送 裝載器6用于拉取從選擇裝載器5彈出的光盤2以便將該光盤傳送至記錄/再現裝置7。選擇裝載器5包括盒插入/彈出位置和盤插入/彈出位置,盤盒1從所述盒插入 位置插入換盤器裝置3或從盒彈出位置從換盤器裝置3彈出,從下殼12從盤插入/彈出位 置執行光盤2的插入/彈出。在盤盒1被安裝在所述盒插入/彈出位置上的情況下,選擇 裝載器5解除鎖定機構30的鎖定,并將下殼12單獨輸送至盤插入/彈出位置。此時,選擇 裝載器5根據將要彈出的光盤2控制下殼12的升降高度。隨后,選擇裝載器5將定位在該 預定高度上的光盤2推出到運送裝載器6側。運送裝載器6將下殼12推出的光盤2拉入到可被記錄/再現裝置7夾緊的位置, 并且在光盤2的記錄和/或再現已完成之后,將該光盤2推回到下殼12的容納位置。2-1.裝置主單元如圖1和圖2中所示的,換盤器裝置3包括裝置主單元60,其整體具有矩形盒形 狀。裝置主單元60包括矩形頂蓋61、頂蓋61覆蓋于其上的底蓋62、以及用作盤盒1的插 入/彈出面的前面板63。對于換盤器裝置3,選擇裝載器5和運送裝載器6被安裝在該裝 置主單元60中。應注意的是,對于裝置主單元60,在圖1中,設有前面板63的表面將被當 作前表面60a,前表面60a相對側上的表面將被當作后表面60b,由頂蓋61構成的主面被當 作上表面60c,由頂蓋61構成的兩側面將被當作左側面60d和右側面60e。如圖13中所示的,頂蓋61構成裝置主單元60的后表面60b、上表面60c、左側面 60d和右側面60e。對于左側面60d和右側面60e,開有用于與前面板63卡合的面板卡合開 口 65,并且將與底蓋62相連接的蓋連接件以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內表面側上。底蓋62具有矩形板形狀,其尺寸通常與裝置主單元60的上表面60c相同,并且與 頂蓋61的蓋連接件66螺紋連接的多個蓋連接部67沿垂直于縱向方向的橫向形成在兩個 側邊緣部上。蓋連接件66和形成有螺紋孔的蓋連接部67通過后面描述的支架蓋81緊固。如圖14所示的,前面板63具有矩形板形狀,并且包括盤盒1從中插入/彈出的盒 插入/彈出開口 70、用于封閉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的擋板(bezel) 71、以及將與頂蓋61的 面板卡合開口 65相卡合的蓋卡合件72。盒插入/彈出開口 70是略大于盒本體10前面IOa 的矩形開口部,并且在裝置主單元60的上側開口,并且通常定位在與傳送至后面描述的盒 插入/彈出位置的盒支架80相同的高度。擋板71包括中心擋板74,該中心擋板74打開/封閉除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縱 向方向上的兩側之外的幾乎整個表面;一對側擋板75、75,所述側擋板75、75打開/封閉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縱向方向上的兩側;以及支撐框架76,所述支撐框架76可旋轉地支撐 中心擋板74和側擋板75、75,所述支撐框架76附接至前面板63的后表面。支撐框架76由以下分構成中心臂部76a,該中心臂部76a大體上具有與盒插入/ 彈出開口 70縱向方向的長度相同的長度;一對側臂部76b、76b,用于可旋轉地支撐中心擋 板74和側擋板75、75,所述側臂部76b、76b從中心臂部76a的兩端延伸。將要連接至前面 板63的連接部77被設置于側臂部76b的末端。支撐框架76通過的連接部77被螺紋連接 至前面板63的后表面。另外,對于每個側臂部76b,用于可旋轉地支撐中心擋板74的第一支撐部78設置 于上端,并且用于可旋轉地支撐側擋板75的第二支撐部79沿縱向方向設置。通過使中心擋板74由側臂部76b、76b的每個第一支撐部78支撐,中心擋板74從 垂直于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縱向方向的橫向方向的上側邊緣到裝置主單元60的后表面 60b側是可轉動的。另外,通過使側擋板75、75由側臂部76b、76b的每個第二支撐部79支 撐,側擋板75、75可從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的縱向方向的兩側邊緣處轉動。另外,中心擋板74和側擋板75、75中的每個一直由未示出的盤簧可轉動地按壓于 將盒插入/彈出開口 70封閉的前表面60a側。此時,側擋板75、75沿縱向方向從后表面 60b側重疊在中心擋板74的兩個邊緣部上。在等候安裝盤盒1至裝置主單元60內側的狀態下,這樣一個擋板71被可轉動地 按壓于前表面60a側,在那里中心擋板74和側擋板75、75封閉盒插入/彈出開口 70。之 后,對于擋板71,在盤盒1被插入到盒插入/彈出開口 70中的情況下,通過盒本體10的前 面IOa按壓中心擋板74,中心擋板74轉動到后表面60b側,并且通過中心擋板74按壓側擋 板75、75,側擋板75、75也轉動至后表面60b側。隨后,對于擋板71,當盒本體10安裝在裝 置主單元60中時,中心擋板74開始與盒本體10相接觸,并調節朝向前表面60a側的轉動, 另外,關于側擋板75、75,由中心擋板74調節朝向前表面60a側的轉動。另外,對于擋板71,由于設置了側擋板75,可防止與設置于盒支架80的上殼分離 件103或下殼分離件115之間的互擾,并且盒本體10的盒插入/彈出位置可設置于裝置主 單元60的前表面60a側,因此,可實現裝置主單元60的尺寸減小,稍后將進行描述。要注意的是,對于蓋卡合件72,以突出的方式設置有將與頂蓋61的面板卡合開口 65卡合的卡合突出部72a。2-2.選擇裝載器接下來,將對用于分開盤盒1的盒本體10以彈出光盤2的選擇裝載器5進行描 述。如圖13、15和16所示的,選擇裝載器5包括盒支架80,盤盒1安裝在其上;支架升降 機構84,用于將盒支架80分成上殼11和下殼12,并且用于將下殼12傳送至盒插入/彈出 位置;以及盤推出機構85,用于將來自傳送至盒插入/彈出位置的下殼12的光盤2推出到 運送裝載器6側。支架升降機構84包括用于可滑動地支撐盒支架80支架蓋81、用于傳送 盒支架80的凸輪板82、以及用于使凸輪板82滑動的驅動機構83。盒支架80盒支架80包括用于固定上殼11的上支架90和用于固定下殼12的下支架91,它 們可相互分離地組合在一起。之后,對于盒支架80,通過使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組合在盒 插入/彈出位置中,盒本體10被插入/彈出。另外,由于下支架91被下降至盤插入/彈出
15位置,盒支架80與上支架90相分離,從而盒本體10被分成為上殼11和下殼12。上支架90被支架蓋81可滑動地支撐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后方向上,因此,盒本 體10被保持在盒插入/彈出位置中,在那里由裝置主單元60插入/彈出盒本體10。上支 架90包括大體上矩形的支撐面部93,用于支撐上殼11的上面板13 ;以及從支撐面部93 的兩側邊緣豎起的一對左、右上側面部94、94,并且用于解除鎖定機構30的鎖定的解鎖機 構92被設置于這些支撐面部93和上側面部94、94。對于支撐面部93,彈簧保持部96大體上形成在后表面60b側的中間,在那里張力 盤簧95拉緊(string)彈簧保持部96和支架蓋81。上支架90 —直被張力盤簧95按壓于 裝置主單元60的前表面60a側。另外,對于支撐面部93,如圖17中所示的,將與形成在上面板13上的凹進部21相 卡合的上殼固定突出部98形成在面向上殼11的上面板13的內表面上。上殼固定突出部 98由具有彈性的(flexibility)、比支撐面部93延伸至更內面側的矩形彈性板構成。上殼 固定突出部98形成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表面60a側和后表面60b側上,并且形成在前表 面60a側上的上殼固定突出部98在頂部處裝有諸如POM等樹脂部,并且將與形成在后表面 60b側上的凹進部21相卡合的上殼固定突出部98由已穿孔(punch out)的片狀板制成。這對左、右上側面部94、94包括將與下支架91相卡合的支架卡合件100 ;將與支 架蓋81可滑動地卡合的凸輪銷101 ;支架固定件102,用于克服張力盤簧95的按壓力將盒 支架89固定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表面60b側;以及上殼分離件103,用于進入盒本體10的 分割槽47以便將上殼11固定在上支架90上。支架卡合件100從上方與從下支架91突出的卡合凸輪銷113相卡合,因此,上支 架90和下支架91以整體方式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向或后向上可滑動地組合在一起。對 應于下支架91的卡合凸輪銷113,支架卡合件100間隔地設置于上側面部94的前面和后 面。對于支架卡合件100,形成有其下邊緣被打開的狹槽100a。狹槽100a沿通常垂直于盒 本體10的插入/彈出方向的豎直方向形成,并且根據下支架91的升降,從下支架91突出 的卡合凸輪銷113進入用作開口端的下端或從該下端退回。對于盒支架80,上支架90和下 支架91通過與支架卡合件100相卡合的卡合凸輪銷113而卡合,并且以整體的方式在裝置 主單元60的前向或后向上可滑動。通過使凸輪銷101穿過形成在支架蓋81上的上凸輪狹槽140,凸輪銷101用于沿 著上凸輪狹槽140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向或后向上可滑動地支撐上支架90。在上側面部 94,94的外表面上,凸輪銷101前后間隔地突出。支架固定件102在上側面部94、94的后表面60b側上朝向外側突出。通過使得支 架固定件102與由支架蓋81可轉動地支撐的支架閂(latch) 142卡合,由張力盤簧95按壓 于裝置主單元60的前表面60a側的盒支架80被固定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表面60b側上。 支架固定件102從形成在支架蓋81的前后方向上的插入槽144突出至支架蓋81的外側面, 并且在盒本體10被安裝且盒支架80滑動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表面60b側之后,支架固定 件102被保持在設置于支架蓋81的外側面的支架閂142處。另外,對于上側面部94,形成有用于按壓上殼11的分割壁32的按壓件104。按壓 件104由具有彈性的(flexibility)、從上側面部94突出至上支架90內側的板狀構件制 成,諸如POM等樹脂部適配于設置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表面60a側的按壓件104,而形成在后表面60b側上的按壓件104是由已穿孔(punch out)的片狀板制成的。對于上支架90, 通過使按壓件104按壓上殼11而防止了松脫,因此可針對下殼12實現穩定的卡合/解除。對于支撐面部93和上側面部94、94,形成有用于解除鎖定機構30的鎖定的解鎖機 構92。解鎖機構92由設置于支撐面部93的解鎖件99和設置于上側面部94的上殼分離件 103構成。解鎖件99進入形成在上殼11的前面壁15中的解鎖孔22以使得前側鎖定件31 轉動。如圖18中所示的,支撐面部93由后側面97在裝置主單元60的后表面60b側上的 側邊緣處向下折疊而形成。解鎖件99由后側面97的下端向前表面60a側折疊而形成,并 且形成得根據盒本體10相對于盒支架80的安裝/拆卸而前進至解鎖孔22或從解鎖孔22 退回。因此,在盒本體10安裝在盒支架80上之后,解鎖件99進入解鎖孔22內部以按壓 受壓表面部31b,并因此克服盤簧35的按壓力使前側鎖定件31沿逆箭頭R方向轉動。由于 前側鎖定件31沿逆箭頭R方向轉動,卡合部31c從卡合凹進部56撤出,并解除與下殼12 的卡合。另外,在將盒本體10拉離盒支架80之后,解鎖件99從解鎖孔22撤離以允許盤簧 35的按壓力使前側鎖定件31沿箭頭R方向轉動。前側鎖定件31沿箭頭R方向的轉動使得 卡合部31c與卡合凹進部56相卡合。上殼分離件103進入形成在盒本體10的左、右側面10c、IOd上的分割槽47,且因 此解除后側鎖定件33的鎖定,還支撐上殼11的分割壁32的下端面,并且將上殼11固定在 定位于盒插入/彈出位置中的上支架90內。上殼分離件103形成為片(tabular)狀的以 支撐分割壁32的下端面,并且以突出的方式形成在上側面部94、94的內面中。另外,通過 組合在一起的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上殼分離件103與形成在下支架91中的下殼分離件 115平行地排列。隨后,在盒本體10被插入到盒支架80中之后,上殼分離件103進入分割槽47,按 壓后側鎖定件33的受壓件部33b以使其沿逆箭頭S方向滑動,并且還從下方支撐上殼11 的分割壁32。因此,上殼分離件103解除上殼11和下殼12的鎖定以使它們被分開,并且還 將上殼11支撐在盒插入/彈出位置處,并通過下殼12的下降而分開上殼11和下殼12。下支架91通過借助支架蓋81執行的升高/降低操作,下支架91在盒插入/彈出位置與盤 插入/彈出位置之間傳送下殼12。下支架91包括安置表面部106,下殼12的下面板40 安置在該安置表面部106處;以及從該安置表面部106的兩側邊緣豎立的一對左、右下側面 部 107,107ο關于安置表面部106,與設置在盒本體10內的錯誤刪除防止開關25的接觸件25b 相接觸的識別開關110的開關件111突出。開關件111具有彈性(flexibility)以便接觸 或分離。另外,在盒本體10安裝在盒支架80上之后,開關件111形成在可進入接觸孔27 的位置中,其設置于盒本體10的下面,并面對錯誤刪除防止開關25的接觸件25b。如上所述的,在沿限制了對光盤2寫入的方向操作旋鈕部25a的情況下,接觸件 2 經由形成在后面塊14的下表面部14b上的接觸孔27移動至面向開關件111的側部,所 述下表面部14b與下殼12 —起構成盒本體10的一部分下表面。另外,在沿允許對光盤2 寫入的方向操作旋鈕部25a的情況下,接觸件2 經由接觸孔27移動至不面向開關件111的側部。隨后,如圖19A所示的,在開關件111已進入接觸孔27且還未與錯誤刪除防止開 關25的接觸件2 相接觸的情況下,開關件111不與識別開關110相接觸,因此,識別開關 110被斷開(可寫入)。另外,如圖19B所示的,在開關件111已進入接觸孔27且已與錯誤 刪除防止開關25的接觸件2 相接觸的情況下,開關件111開始與安置表面部106下面的 彎曲的識別開關110相接觸,因此,識別開關110被接通(不可寫入)。如圖17、20和21中所示的,這對左、右下側面部107、107包括卡合凸輪銷113, 將與上支架90相卡合且還可滑動地與支架蓋81相卡合;下殼分離件115,其進入盒本體10 的分割槽47以便于將下殼12固定在下支架91中;高度調節件116,用于精確地調節下殼 12的盤插入/彈出位置的高度;以及殼定位銷117,用于實現安置在安置表面部106中的下 殼12的定位。通過使卡合凸輪銷113與上支架90的支架卡合件100相卡合,卡合凸輪銷113將 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沿裝置主單元60的前后方向可滑動地組合在一起。卡合凸輪銷113 在下側面部107的前后隔開,且以向外突出的方式形成。隨后,當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在 盒插入/彈出位置組合在一起時,卡合凸輪銷113進入上支架90的支架卡合件100的狹槽 100a。因此,下支架91與上支架90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后方向上構成一體,且與上支架 90整體地前向和后向滑動。另外,卡合凸輪銷113穿過形成在支架蓋81上的下凸輪狹槽141,從而沿裝置主單 元60的前向和后向以及沿下凸輪狹槽141的豎直方向滑動地支撐下支架91。下殼分離件115進入形成在盒本體10的左、右側面IOc和IOd上的分割槽47,從 而支撐形成在下殼12的左右盤支架41、42上的入口槽43的上端面,以便將下殼12固定在 下支架91中。下殼分離件115形成為能夠支撐入口槽43的上端面的片狀的,并且以突出 到左、右下側面部107、107的內面的方式形成。另外,通過上支架90與下支架91組合在一 起,下殼分離件115鄰接形成在上支架90上的上殼分離件103。隨后,在盒本體10被插入到盒支架80中之后,下殼分離件115進入分割槽47,并 從上方支撐下殼12的入口槽43的上端面。因此,下殼分離件115將下殼12固定至下支架 91中,并且在后面描述的凸輪板82將下殼12從盒插入/彈出位置降低到盤插入/彈出位 置的情況下,下殼分離件115將下殼12與上殼11分開。通過實現降低至盤插入/彈出位置的下支架91的定位,高度調節件116將以層疊 方式容納于盒本體10的多個光盤2的預定光盤2定位在推出桿167的轉動路徑上。如圖 20所示的,高度調節件116在左、右下側面部107、107的前面和后面被分離,且以向外突出 的方式形成,并與高度調節板120相卡合。如圖20所示的,通過支撐設置在支架蓋81的支撐側面部134、135的內面中的突 出部122,高度調節板120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向或后向上被可滑動地支撐,并且后面描述 的驅動機構83使之滑動。對于該高度調節板120,形成有多個調節狹槽121,這些調節狹槽 121形成得具有與容納在盒本體10中的光盤2的支撐間隔相同的間隔。每個調節狹槽121 與高度調節件116相卡合,從而實現下支架91在盤插入/彈出位置中的定位,在該盤插入 /彈出位置處,由支撐槽48支撐的多個光盤2中的相應光盤2被定位在推出桿167的轉動 路徑上。調節狹槽121朝向降低至盤插入/彈出位置的下支架91的高度調節件116開口,并且可通過高度調節板120的滑動而與高度調節件116卡合或與之脫離。要注意的是,對 于調節狹槽121,每個開口部的頂部展開,從而可將高度調節件116容易地引入。對于下支架91,在需要執行信息信號的記錄和/或播放的預定光盤2已借助凸輪 板82被降低至位于推出桿167的轉動路徑上的盤插入/彈出位置后,使高度調節板120滑 動以與高度調節件116卡合。因此,下支架91被調節至預定光盤2的盤插入/彈出位置, 從而可防止豎直層疊的另一張光盤2被定位在盤插入/彈出位置中的誤插入/彈出。通過穿過在下殼12的下面板40開口的定位孔45,殼定位銷117實現下殼12在 下支架91中的定位。如圖21所示的,殼定位銷117沿用作盒本體10的插入端的前側邊緣 的寬度方向設置于兩側。殼定位銷117包括插入銷124,該插入銷IM將經由設置于下支 架91的銷孔123穿過定位孔45 ;升降塊125,插入銷IM從該升降塊125突出;以及推下件 126,所述推下件126由上支架90推下。另外,對于殼定位銷117,升降塊125自由升降地穿 過附接于下支架91的升降軸128,并且該升降軸1 滑動,從而插入銷IM可通過銷孔123 在安置表面部106上前進或后退。升降軸1 設置于安置表面部106的下側,并且其頂部穿過用于向上方按壓升降 塊125的盤簧129。盤簧1 被設置于升降軸1 頂部的諸如E環等保持構件保持,并且一 直沿圖21的箭頭U方向按壓升降塊125,其中插入銷IM在安置表面部106上突出。通過被上支架90推下,推下件126比升降塊125延伸至下側面部107的更外側, 且克服盤簧1 的按壓力沿逆箭頭U方向推下升降塊125,并且從安置表面部106上撤出插 入銷124.如圖22所示的,通過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組合在一起,推下件1 被上支架90 推下,因此,殼定位銷117能夠使得盒本體10安裝在盒支架80上或從盒支架80上拆卸。另 外,對于殼定位銷117,在盒本體10被安裝且下支架91被降低至盤插入/彈出位置之后, 解除了上支架90對推下件126的按壓,盤簧1 使升降塊125升高。因此,對于殼定位銷 117,插入銷IM經由銷孔123穿過下殼12的定位孔45,從而可實現下殼12在下支架91中 的定位。要注意的是,對于下側面部107,形成有用于按壓下殼12的左右盤支架41、42的按 壓件131。按壓件131由具有彈性(flexibility)的板狀構件構成,其比下側面部107突 出至下支架91的更內側,設置于裝置主單元60的前表面60a側的按壓件131裝配有諸如 POM等樹脂部,并且形成在后表面60b側的按壓件131由穿孔的片狀板制成。對于下支架 91,通過用按壓件131按壓而防止松脫,從而可以以穩定的方式執行光盤2的插入/彈出和 上殼11的卡合/脫離。支架升降機構84支架蓋81接下來,將對用于升高/降低盒支架80的支架升降機構84進行描述。如上所述 的,支架升降機構84包括支架蓋81,可滑動地支撐盒支架80 ;凸輪板82,用于傳送盒支架 80 ;以及驅動機構83,其使凸輪板82滑動。支架蓋81可滑動地支撐盒支架80,并且通過與底蓋62的蓋連接部67以及裝置主 單元60的頂蓋緊固在一起而與裝置主單元60 —體安裝,如圖13和16中所示的。另外,支 架蓋81包括頂面部133,其與裝置主單元60的上表面60c平行;以及用于支撐盒支架80 的一對左、右支撐側面部134、135,它們通過從頂面部133的兩側邊緣折疊而形成。
對于頂面部133,彈簧保持部137形成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表面60a側上,跨越在 頂面部133與上支架90之間的張力盤簧95由該彈簧保持部137保持。張力盤簧95通過 保持在彈簧保持部137處而一直將盒支架80可滑動地按壓于裝置主單元60的前表面60a 側。支撐側面部134、135包括上凸輪狹槽140,用于引導盒支架80的上支架90 ;下凸 輪狹槽141,用于引導下支架91 ;支架閂142,用于將上支架90固定在裝置主單元60的后 表面60b側上;滑動導銷143,用于引導后面描述的凸輪板82的滑動;以及插入槽144,形成 在上支架90上的支架固定件102穿過該插入槽144。上凸輪狹槽140和下凸輪狹槽141用于引導盒支架80的移動。對于換盤器裝置 3,在盤盒1插入到盒插入/彈出開口 70中的情況下,盒本體10被按壓,并且盒支架80滑 動至后表面60b側。另外,對于換盤器裝置3,當彈出盤盒1時,張力盤簧95使盒支架80滑 動至前表面6(^側。此時,對于盒支架80,沿前向或后向的滑動由上凸輪狹槽140和下凸輪 狹槽141引導。另外,當凸輪板82使得下支架91沿豎直方向移動時,下支架91被引導至 下凸輪狹槽141。通過使在上支架90的上側面部94上突出的凸輪銷101穿過上凸輪狹槽140,上凸 輪狹槽140引導盒支架80前向和后向上的移動。上凸輪狹槽140在支撐側面部134、135 上方向前向后獨立地形成。每個上凸輪狹槽140包括上側水平部140a,用于沿前向或后 向引導盒支架80 ;以及上側豎直部140b,從上側水平部140a的后表面60b側上的端部向下 延伸。通過使上支架90的凸輪銷101穿過上凸輪狹槽140,上凸輪狹槽140使用上側水 平部140a引導上支架90在前向或后向上的滑動。此時,通過使支架卡合件100與卡合凸 輪銷113相卡合,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組合在一起,并且因此,引導盒支架80的上支架90 及下支架91結合在一起而前向或后向上的移動。要注意的是,此時,盒本體10處于其中上 殼11和下殼12相組合的狀態下。另外,對于上凸輪狹槽140,上側水平部140a使盒本體 10沿水平方向移動,但在平常的使用中不執行由上側豎直部140b的引導。通過使突出在下支架91的下側面部107上的卡合凸輪銷113穿過下凸輪狹槽 141,下凸輪狹槽141引導盒支架80在前向和后向上的滑動,以及下支架91在豎直方向上 的滑動。下凸輪狹槽141在支撐側面部134、135高度方向的中間周圍分開地在前后方向上 形成。每個下凸輪狹槽141包括下側水平部141a,用于沿前向或后向引導盒支架80 ;以及 下側豎直部141b,從下側水平部141a的后表面60b側上的端部向下延伸。要注意的是,對 于下側水平部141a,保留水平部141c形成得比下側豎直部141b更遠地位于后表面60b側 上。通過使下支架91的卡合凸輪銷113穿過下凸輪狹槽141,下凸輪狹槽141使用下 側水平部141a引導下支架91在前向或后向上的滑動。此時,通過使卡合凸輪銷113與支 架卡合件100相卡合,下支架91和上支架90組合在一起,并且因此,盒支架80的上支架90 及下支架91結合在一起滑動。另外,在下支架91滑動至下側水平部141a的后表面60b側上的端部之后,下凸輪 狹槽141引導卡合凸輪銷113以便通過凸輪板82而在豎直方向上升高或下降。因此,下凸 輪狹槽141引導下支架91在盒插入/彈出位置與盤插入/彈出位置之間的升高和下降。
20
支架閂142鎖住盒支架80在該位置上克服張力盤簧95的按壓力朝向裝置主單元 60的后表面60b側的滑動,并且該支架閂142設置在支撐側面部134、135的后表面60b側 上。通過從前表面60a側保持形成在上支架90的上側面部94上的支架固定件102,支架閂 142調節朝向上支架90的前表面60a側的滑動,以及下支架91與上支架90的組合。支架閂142包括鉤狀部142a,用于保持支架固定件102 ;具有轉動自由度的轉動 支撐部142b,由支撐側面部134、135支撐;以及彈簧保持件部142c,其將由閂彈簧145保 持。支架閂142沿圖15中的箭頭L方向被可轉動地按壓,其中鉤狀部14 通過保持于一 端被保持在支撐側面部134、135處的閂彈簧145的另一端,而一直被保持在支架固定件102 處。因此,在盒支架80滑動至后表面60b側的情況下,鉤狀部14 保持支架固定件102,從 而支架閂142可調節朝向盒支架80的前表面60a側的滑動。要注意的是,對于下凸輪狹槽141,通過推動盒支架80直至支架閂142的鉤狀部 14 被支架固定件102保持,卡合凸輪銷113經由下側水平部141a且越過下側豎直部141b 滑動直達保留水平部141c。隨后,對于下凸輪狹槽141,在支架固定件102被保持在支架閂 142處的情況下,卡合凸輪銷113被定位在下側豎直部141b上方。另外,對于支架閂142,當彈簧保持件部142c被定位在后面描述的凸輪板82的滑 動路徑上且盤盒1被彈出時,通過用凸輪板82將彈簧保持件部142c按壓于后表面60b側, 支架閂142在圖15所示的逆箭頭L方向上轉動。因此,對于支架閂142,鉤狀部14 與支 架固定件102脫離,這使得上支架90及下支架91滑動至前表面60a側,并且通過張力盤簧 95使上支架90及下支架91滑動至前表面60a側。另外,用于引導凸輪板82滑動的滑動導銷143突出到支撐側面部134、135下面。 滑動導銷143通過穿過凸輪板82上形成的引導狹槽151而引導凸輪板82的滑動。支架固定件102從中穿過的插入槽144沿前向和后向形成在支撐側面部134、135 的后表面60b側上。對于該插入槽144,支架固定件102以向外突出的方式滑動,從而與支 架閂142的鉤狀部14 卡合。要注意的是,對于支撐側面部134、135,將與底蓋62的蓋連接部67相連接的多個 蓋連接件146沿高度方向形成在下側邊緣。蓋連接件146與底蓋62的蓋連接部67以及頂 蓋61緊固在一起。另外,對于支撐側面部134、135,形成有延伸支撐件154、154,它們延伸 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表面60b側,后面描述的運送裝載器6的殼體200附接至其上。凸輪板82接下來,將描述用以升高或降低下支架91的凸輪板82。凸輪板82鄰近支撐側面 部134、135的外側,并由支架蓋81以及后面描述的驅動機構83沿前向和后向可滑動地支 撐。如圖15中所示的,凸輪板82包括升降導向槽150,在下支架91上突出的卡合凸輪銷 113穿過升降導向槽150 ;引導狹槽151,在支架蓋81上突出的滑動導銷143穿過引導狹槽 151 ;以及閂按壓部152,用于按壓支架閂142的彈簧支架142c。升降導向槽150在凸輪板82的前向和后向上獨立地設置,并且包括水平導向部 150a,其形成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后方向上,用于引導下支架91沿相同方向的滑動;以及 升降導向部150b,其從水平導向部150a的后表面60b側的端部傾斜地向下穿過,以升高或 降低下支架91。對于升降導向槽150,通過由驅動機構83使凸輪板82沿前向和后向滑動, 卡合凸輪銷113沿水平導向部150a和升降導向部150b滑動,從而升高/降低下支架91。
另外,凸輪板82通過連接單元與驅動機構83連接,并在驅動機構83被驅動的情 況下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向或后向上滑動。此時,對于凸輪板82,設置于支架蓋81的支撐 側面部134、135的滑動導銷143穿過導向狹槽151,并由滑動導銷143引導。導向狹槽151 沿裝置主單元60的前向和后向形成在凸輪板82的下面。閂按壓部152形成在凸輪板82的后表面60b側上的側邊緣上。通過使凸輪板82 滑動至后表面60b側,閂按壓部152按壓支架閂142的彈簧保持部142c,并且通過沿逆箭頭 L方向轉動鉤狀部14 而使得鉤狀部14 與支架固定件102脫離。驅動機構83如圖13和23所示的,用于驅動凸輪板82的驅動機構83設置在基底板155上以 便與底蓋62緊固在一起,并且驅動機構83包括第一驅動電機156,用作驅動源;后面凸輪 齒輪157 ;以及一對滑動臂159,所述滑動臂159將與滑動板158及凸輪板82連接。基底板155具有矩形形狀,其大體上具有與底蓋62相同的尺寸,并且通過與底蓋 62的蓋連接部67以及頂蓋61和支架蓋81緊固而固定。對于基底板155,后面描述的盤推 出機構85被設置在其表面15 上的前表面60a側。另外,對于基底板155,后面描述的運 送裝載器6和后面描述的記錄/再現裝置7設置在表面15 上的后表面60b側。后面凸輪齒輪157由基底板155的后表面15 可轉動地支撐,并且形成有第一 凸輪槽157a,滑動板158的凸輪銷158a在第一凸輪槽157a處滑動。對于滑動板158,設 置有跨越裝置主單元60的前向和后向的直線導槽158b和158c,并且通過使豎立在基底板 155的后表面15 上的導向軸以及后面凸輪齒輪157的旋轉心軸穿過這些直線導槽158b 和158c,這些直線導槽158b和158c在前向和后向上可滑動地支撐在基底板155的后表面 155b 上。滑動臂159具有矩形板形狀,并且縱向方向的中間部可轉動地支撐在基底板155 的后表面15 上。另外,對于滑動臂159,一端保持于滑動板158,且另端保持于凸輪板82。 另外,一對滑動臂159與凸輪板82對應地設置,并且夾持后面凸輪齒輪157分別保持于滑 動板158的兩側,且也被保持于臂保持部82a,該臂保持部82a比左、右凸輪板82的下側邊 緣更近地延伸設置于基底板155的后表面15 上。對于這樣的驅動機構83,在第一驅動電機156被驅動時,后凸輪裝置(rear face cam gear) 157旋轉,凸輪銷158a沿著第一凸輪槽157a滑動,由此,滑動板158在前后方向 上滑動。滑動板158在向前或向后的方向上滑動,由此,滑動臂159轉動(turn),且滑動臂 159的另一端鎖定于其上的凸輪板82在向前或向后的方向上滑動。在等待插入盤盒1的狀態下,凸輪板82滑動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并 且,對于盒支架80,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通過凸輪銷101和卡合凸輪銷131被引導至凸輪 板82的水平導向部150a以及支架蓋81的上側水平部140a和下側水平部141a而結合,且 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保持在盒插入位置/彈出位置中。隨后,對于裝置主單元60,在將盤盒1插入盒支架80中,進而克服張力盤簧95的 按壓力將盒支架滑動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時,將支架閂142的鉤狀部14 保持 在支架固定件102處,支架固定件102調節到裝置主單元60的前面60a側的滑動。如果已 經檢測到盒支架80滑動至這樣的位置,則凸輪板80由于第一驅動電機156被驅動而滑動 至前面60a側。并且,由于卡合凸輪銷113從水平導向部150a滑動至升降導向部150b,下支架91沿著下側豎直部141b從支架蓋81的下側水平部141a下降,進而轉移到盤插入位
置/盤彈出位置。并且,如圖M所示,對于驅動機構83,表面凸輪齒輪160可轉動地支撐在基底板 155的表面15 上。表面凸輪齒輪160連接至經由減速器齒輪設置于基底板155的第二驅 動電機163。并且,對于表面凸輪齒輪160,形成第二凸輪槽160a,該第二凸輪槽160a使如 上所述的高度調節板120滑動。第二凸輪槽160a與調節滑動板161的凸輪銷161a卡合。 對于調節滑動板161,提供直線引導槽161b和161c,上述直線引導槽161b和161c橫跨裝 置主單元60的向前和向后的方向,通過將直立在基底板155上的導向軸以及表面凸輪齒輪 160的轉動心軸穿過這些直線引導槽161b和161c在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被可滑動地支撐。并且,調節滑動板161由調節彈簧162保持。調節彈簧162由直立在基底板155上 的心軸可轉動地支撐,并且,一端由調節滑動板161鎖定,另一端由開在高度調節板120中 的彈簧保持孔120a保持(圖20)。對于高度調節板120,提供插槽164,這些插槽橫跨裝置主單元60的向前后向后的 方向。并且,如上所述的,對于支架蓋81,支撐突出部122在支撐側面部134和135的里面 上突出,通過將支撐突出部122穿過插槽164來引導高度調節板120的滑動。通過將該支 撐突出部122穿過插槽164,高度調節板120在裝置主單元60的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由支 撐突出部122可滑動地支撐。并且,高度調節板120始終被橫跨在支架蓋81的支撐側面部 134與135之間的彈簧166按壓,從而滑動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隨后,對于高度調節板120,在表面凸輪齒輪160旋轉時,凸輪銷161a使第二凸輪 槽160a滑動,并因此,調節滑動板161滑動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因此,對于調 節彈簧162,另一端轉動至前面60a側,由此,高度調節板120可沿著插槽164滑動至裝置主 單元60的前面60a側。盤推出機構85下面,描述將涉及用于將光盤2推出至運送裝載器6側的盤推出機構85。盤推出 機構85設置在底板155的表面15 的前面60a側,從轉移至盤插入/彈出位置的下殼12 的盤推出開口 51推壓光盤2,以將光盤2從盤插入/彈出開口 50彈出。如圖M和圖25中 所示的,盤推出機構85包括用于推出光盤2的推出桿167、用于支撐推出桿167的桿支撐 壁168、用于使推出桿167轉動的桿滑動件169、以及用于施加用來使推出桿167轉動的驅 動力的第二驅動電機163。如圖25中所示的,推出桿167形成為長平板形狀,且具有能夠進入用于支撐光盤2 的支撐槽48中的厚度,上述支撐槽形成在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的內面側上。并且, 對于推出桿167,進入支撐槽48的頂端部分裝配有盤接觸構件173,該盤接觸構件173由比 光盤2更軟的樹脂構件制成。盤接觸構件173用于通過推壓光盤2的外周面來將光盤從盤插入/彈出開口 50 彈出,且上述頂端形成為弧形,且可在不破壞光盤2的情況下接觸光盤2。對于推出桿167,基端部部可轉動地支撐在突出至底板155的前面60a側的桿心軸 172 (lever spindle)的上端上。因此,在后面描述的桿滑動件169滑動時,推出桿167引領 在圖25中的箭頭P的方向上和箭頭P的相反方向上轉動路徑,光盤2沿箭頭P方向上的轉 動路徑被推出至盤插入/彈出開口 50,并沿箭頭P相反方向上的轉動路徑以桿心軸172作為支點回復至盤推出開口 51側。該轉動路徑被認為是與支撐槽48中的形成為弧形的引導 部48c的路徑一樣。因此,在推出桿167進入支撐槽48時,推出桿167沿著引導部48c轉 動,且因此,盤接觸構件173被引導部48c支撐。應注意,由于被桿心軸172支撐,推出桿167隨著盤插入/彈出位置的高度而轉 動。隨后,對于盤推出機構85,下殼12下降,以使將被彈出至運送裝載器6側的預定光盤 2在與盤插入/彈出位置相同的高度處定位,由此,該預定光盤2可被推出桿167推壓。因 此,對于盤推出機構85,執行光盤2的插入/彈出的高度已經確定了,且因此,下殼12引起 下支架91上升或下降,從而使預定光盤2的容納位置與執行盤推出機構82的光盤2的插 入/彈出的高度(即,盤插入/彈出位置)相匹配。通過轉動至比引導部48c更靠近裝置主單元60的前面60a側,推出桿167可將容 納在容納位置中的光盤2從盤插入/彈出開口 50彈出。此時,如圖2隊中所示的,推出桿 67已經預先進入了支撐預定光盤2的支撐槽48的導向部48c,由此可推出由該支撐槽48 支撐的預定光盤2。推出桿167將光盤2轉移到通過推出光盤2來使光盤2的中心孔加從盤插入/ 彈出開口 50彈出的至少一個位置處。因此,盤推出機構85可將光盤2向上彈出至這樣的 位置處,在該位置處,后面描述的運送裝載器6的裝載臂201可保持在彈出方向上比光盤2 的中心孔2a更靠后邊緣側(圖30)。推出桿167在整個轉動區域被桿支撐壁168支撐。如圖26B中所示,在推出桿167 在支撐槽48的導向部48c之前轉動的情況下,頂端部分從支撐槽48偏離。因此,桿支撐壁 168防止長的推出桿167振動,防止松開與被彈出的預定光盤2的接觸,或防止預定光盤2 與另一個光盤2沖撞。該桿支撐壁168設置在用于支撐推出桿167的桿心軸172的附近,且提供沿著推 出桿167的基端側的轉動路徑的弧形支撐面168a。并且,對于桿支撐壁168,支撐面168a 在推出桿167被桿心軸172支撐的高度處形成。并且,桿支撐壁168設置在推出桿167的 基端側,由此,可支撐推出桿167的整個轉動區域。桿滑動件169用于通過驅動機構83而滑動來使推出桿167轉動,且形成為大體矩 形板的形狀,如圖M中所示。對于桿滑動件169,為縱向方向上的一個邊緣提供要與提供 給推出桿167的轉動操作件175卡合的操作凹進部176,并且要與形成在表面凸輪齒輪160 上的第三凸輪槽160b卡合的凸輪銷177突出至縱向方向上的另一個邊緣。對于操作凹進部176,形成一對接觸面178和178,這對接觸面在桿滑動件169的 縱向方向上分離,且推出桿167的轉動操作件175卡合在這些接觸面178與178之間。隨 后,在桿滑動件169在圖M中所示的作為縱向方向的箭頭B的方向上或者與箭頭B相反的 方向上滑動時,操作凹進部176通過一個或另一個接觸面178來按壓轉動操作件175,以使 推出桿167在光盤2被推出的方向上或者在光盤2返回至初始位置的方向轉動。并且,對于桿滑動件169,更寬一點的插槽180沿著縱向方向形成,并將豎立在基 底板155上的導向軸181穿過該插槽180,且因此引導縱向方向上的移動。進一步,利用桿 滑動件169,張力彈簧182的一端被保持,且始終在圖27和M中的箭頭A的方向上被按壓, 這種狀態下操作凹進部176保持在轉動操作件175處。對于張力彈簧182,一端保持在桿滑 動件169處,且另一端保持于在基底板155上突出的彈簧支架183處。
在凸輪銷177滑動至表面凸輪齒輪160的第三凸輪槽160b的過程中,桿滑動件 169在作為縱向方向的圖M中的箭頭B的方向上滑動。在桿滑動件169已經在箭頭B的 方向上滑動的情況下,推出桿167的轉動操作件175在相同的方向上被操作凹進部176的 接觸面178按壓,且推出桿167在箭頭P的方向上轉動。此時,桿滑動件169在箭頭A的方 向上被張力彈簧182牽拉,并因此,轉動操作件175卡合在操作凹進部176的接觸面178與 178之間,且推出桿167可以確定的方式轉動。并且,在光盤2彈出至運送裝載器6側時,在表面凸輪齒輪160反轉的過程中,桿 滑動件169在箭頭B的相反方向上滑動。因此,桿滑動件169在相同方向上推壓轉動操作 件175,并引起推出桿167在箭頭P相反的方向上轉動。現在,對于盤推出機構85,如圖27中所示的,當調整推出桿167在箭頭P的方向 上轉動時,比如在光盤2已經插入運送裝載器6中的情況下,在推出桿167振動、且頂端與 支撐槽48之間的端面相接觸的情況下,或類似的情況下,松開桿滑動件169與轉動操作件 175之間的卡合。特別地,對于桿滑動件169,在正交于滑動方向的寬度方向上提供更寬一點的插槽 180。因此,在已經調整推出桿167在箭頭P方向上的轉動、且轉動操作件已經固定的情況 下,桿滑動件169克服張力彈簧182的推壓力在箭頭A相反的方向上移動,并松開操作下凹 部分176與轉動操作件175之間的卡合。因此,桿滑動件169可依照表面凸輪齒輪160的 旋轉在箭頭B的方向上滑動,并可防止將過度的負荷施加至驅動機構83、推出桿167和光盤 2。應注意,對于盤推出機構85,表面凸輪齒輪160在預定時間過去之后反轉,因此, 桿滑動件169在箭頭B相反的方向上滑動。此時,桿滑動件169在箭頭A的方向上被張力 彈簧182推壓,因此,操作凹進部176與轉動操作件175卡合。·避免擋板干擾現在,描述將涉及避免提供給前面板63的擋板71、提供給盒支架80的上殼分離件 103與下殼分離件115之間的干擾的構造。如上所述,關閉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的擋板71 包括中心擋板74和成對的側擋板75和75,中心擋板74用于打開/關閉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的縱向方向上除了兩側之外的幾乎整個面,側擋板75和75用于打開/關閉盒插入/彈 出開口 70的縱向方向上的兩側。并且,上殼分離件103以突出至上支架90的上側面部94 和94的里面側的方式形成。現在,在盒插入/彈出開口 70僅由擋板71的中心擋板74關閉的情況下,中心擋 板74引領出沿著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的上側邊緣朝向后面60b側的轉動路徑,因此,必須 將諸如上殼分離件103等其他的障礙物體從中心擋板74的轉動區域中甚至是縱向方向上 的兩側上的轉動區域中排開。現在,當試圖通過將上殼分離件103移動至后面60b側來避免與中心擋板74的干 擾時,上殼分離件103必須形成在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上。然而,當將盒本體10安 裝在盒支架80上時,上殼分離件103在與插入方向相對的、箭頭S相反的方向上推壓布置 在盒本體10的后面IOd上的后側鎖定件33。因此,因為上殼分離件103形成為更加靠近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所以不 會簡單地松開后側鎖定件33的鎖定,除非盒本體10深深地插入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因此,在使用者用手插入盒本體10的情況下,使用者的手必須深深地進入裝置主單元 60的內部,這有損于使用的方便性,且還增加了手碰觸裝置主單元60內的機構的風險。并 且,還在安裝用于自動引領盒本體10的機構的情況下,盒本體10的運載距離延長,因此,裝 置主單元60深度方向上的尺寸變長,且裝置主單元60的空間減小很少。因此,對于換盤器裝置3,擋板71包括中心擋板74和成對的側擋板75和75,中心 擋板74用于打開/關閉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的除了縱向方向上的兩側以外的幾乎整個面, 側擋板75和75用于打開/關閉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的縱向方向上的兩側。因此,對于擋 板71,中心擋板74的縱向方向上的長度延長至與上殼分離件103不發生干擾的區域處,由 此,可避免與上殼分離件103的干擾。隨后,盒插入/彈出開口 70的縱向方向上的、沒有被中心擋板74覆蓋的兩側由側 擋板75和75覆蓋。如圖28中所示的,對于側擋板75和75,與中心擋板74相比,盒本體10 的插入方向上的轉動區域較短,因此,可盡可能地將上殼分離件103設置在前面60a側上。因此,對于換盤器裝置3,在避免上殼分離件103與擋板71之間的干擾,并縮短用 于釋放鎖定機構30的鎖定的盒本體10的插入深度的同時,可提高使用者使用簡易度,并減 小裝置主單元60的尺寸。2-3.運送裝載器下面,將描述運送裝載器6。運送裝載器6引領從選擇裝載器5彈出的光盤2,并 將光盤2轉移至記錄/再現裝置7,并且還將從記錄/再現裝置7彈出的光盤2推回到選擇 裝載器5內的下殼12中。如圖2和3所示的,運送裝載器6設置于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 60b側且臨近選擇裝載器5。運送裝載器6與記錄/再現裝置7 —起設置在作為外殼的殼體200的內部。該殼 體200螺紋連接至形成在選擇裝載器5的支架蓋81上的延伸支撐件巧4和154。如圖四所示,運送裝載器6包括裝載臂201和臂驅動機構202,上述裝載臂201用 于與光盤2的外圓周相接觸,以執行將光盤2引領到裝載承載件6內側的操作,以及將光盤 2推回下殼內側的操作,上述臂驅動機構202用于在光盤2的傳送方向上驅動裝載臂201。臂驅動機構202包括一對滑動臂203和204、滑動臺205、滑動板206、滑動推壓彈 簧207、凸輪齒輪208和底臺210,其中,一對滑動臂203和204用于使裝載臂201滑動,滑 動臺205用于可轉動地支撐滑動臂203和204,滑動板206可轉動地被滑動臺205支撐且還 經由該滑動臺205與滑動臂203和204卡合,滑動推壓彈簧207橫跨在滑動臺205與滑動 板206之間并用于相對于滑動臺205來推壓滑動板206,凸輪齒輪208使滑動板206克服滑 動推壓彈簧207的推壓力而相對于滑動臺205滑動,凸輪齒輪208具有滑動凸輪槽252,從 滑動板206突出形成的滑動凸輪銷250與該滑動凸輪槽252的卡合,底臺210可轉動地支 撐凸輪齒輪208且還設置有驅動凸輪齒輪208的驅動電機209。并且,臂驅動機構202包括升降臺211、升降板212和升降推壓彈簧213,升降臺 211連接至裝載臂201,用于使裝載臂201上升/下降,升降板212可滑動地與設置于升降 臺211的升降凸輪孔261卡合,且還可滑動地被底臺210支撐,升降推壓彈簧213橫跨在升 降板212與底臺210之間,用于相對于凸輪齒輪208推壓升降板212。隨后,通過使臂驅動機構202驅動裝載臂201,運送裝載器6引領被選擇裝載器5 從下殼12推出的預定光盤2,如圖30中所示。并且,如圖31中所示,運送裝載器6將通過記錄/再現裝置7而經歷了信息信號的記錄和/或再現的光盤2推回至下殼12的內部。·裝載臂如圖32中所示,裝載臂201由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形成,左臂板220和右臂 板221將與相連的滑動臂203和204卡合。對于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提供要被手動旋 擰上的螺紋孔222和要與滑動臂203或204卡合的卡合槽223。卡合槽223在作為裝載臂 201的滑動方向的、正交于圖32中的箭頭C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并且,對于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形成臂部224,為臂部2 提供與光盤2的外 圓周面相接觸的保持爪226。臂部2M在裝載臂201的滑動方向上延伸,且臂部224的頂端 與保持爪226附接。保持爪226由可與光盤2相接觸而不會損害光盤2的樹脂材料制成,且附接至左 臂板220和右臂板221的臂部224,由此,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相互平行地且可滑動地 被支撐。對于該保持爪226,如圖33A和33B中所示的,在面向光盤2的外圓周面的里面側 上,形成了通過推壓光盤2插入到下殼12中的插入面部227和將光盤2拉入運送裝載器6 巾白勺 入(drawing-in face portion) 228。插入面部227設置于保持爪2 的頂端側,且形成為弧形,該弧形具有與光盤2的 外圓周面相同的曲率,從而能夠實現與光盤2的外圓周的面接觸。并且,對于插入面部227, 頂端部分形成為比光盤2的厚度更厚,其中下部區域作為推壓部分227a,用于推壓要被插 入下殼12或從下殼12彈出的預定光盤2,且上部區域作為調整部227b,用于推壓與這個預 定光盤2相鄰的另一個光盤2以將該預定光盤2調整至容納位置。拉入面部2 設置得比插入面部227更靠近保持爪226的基端側,且形成在保持 爪226的下面226a側上,該下面226a面向作為光盤2的非信號記錄面的上面。拉入面部 228形成為弧形,該弧形具有大體與光盤2的外圓周面相同的曲率,從而能夠實現與光盤2 的外圓周的面接觸。對于裝載臂201,保持爪226附接于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由此,插入面部227 面對面地豎立,且拉入面部228也面對面地豎立。隨后,裝載臂201使成對的插入面部227 在光盤2的插入方向上左右均勻地推壓后邊緣側,進而將光盤2插入下殼12中(圖31)。 并且,裝載臂201使成對的拉入面部2 在光盤2的拉入方向上左右均勻地推壓后邊緣側, 進而將光盤2拉入到運送裝載器6中(圖30)。并且,將螺釘232插入到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的側壁2 和230中,并且將該 螺釘232穿過形成在后述的升降臺211上的滑動導向孔260中并由該滑動導向孔260支撐, 裝載臂201相對于升降臺211在圖四中的箭頭C方向上和箭頭C相反的方向上可滑動地 被支撐。隨后,升降臺211上升或下降,由此,裝載臂201可在圖四中的作為正交于光盤2 的面內方向的高度方向的箭頭D的方向上上升或下降。·臂驅動機構202下面,將描述用于驅動裝載臂201的臂驅動機構202。臂驅動機構202使裝載臂 201在光盤2的傳送方向(即,裝置主單元60的向前和向后的方向)上滑動,并且還使裝載 臂201在裝置主單元60的上下方向上上升和下降。如圖34中所示,將與裝載臂210的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卡合的滑動臂203和 204由細長的扁平金屬板制成,且將被引導至滑動臺205的引導銷235在縱向方向上的一端上突出。并且,對于滑動臂203和204,將要穿過在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中形成的卡合 槽223的滑動銷236在縱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上突出。進一步,對于滑動臂203和204,形成 插入孔237,旋轉軸(revolving shaft) 238穿過該插入孔237并支撐該插入孔237,上述旋 轉軸238大體在縱向方向的中部在滑動平臺205上突出。對于滑動臂203和204,引導銷235經由滑動臺205與滑動板206卡合,并且,滑動 銷236隨著作為支點的旋轉軸238并依據滑動板206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的滑動而轉動。 因此,對于滑動臂203和204,滑動銷236沿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的卡合槽223滑動,且 因此,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以整體的方式在箭頭C的方向上和箭頭C相反的方向上滑動。·滑動臺 205滑動臺205支撐滑動臂203和204以及滑動板206,且固定至后面描述的底臺210。 如圖35中所示的,滑動臺205包括旋轉軸238、導向孔239和直線導向槽M0,旋轉軸238 將穿過滑動臂203和204的插入孔237,在滑動臂203和204上突出的導向銷235穿過引導 孔239,直線引導槽240用于引導滑動板206的直線運動。旋轉軸238從后面側附接于臺主面上開設的軸孔,由此,旋轉軸238在臺主面上突 出,且在穿過滑動臂203和204的插入孔237的過程中被可轉動地支撐。并且,導向孔239 形成為與滑動臂203和204的滑動銷235的轉動路徑對應的弧形。隨后,對于滑動臂203 和204,導向銷235經由導向孔239向下突出,且與滑動板206的卡合孔247卡合。直線導向槽240引導滑動板206的運動,且在裝置主單元60的向前和向后的方向 上形成。如圖36A中所示的,穿過直線導向槽240的螺釘242附接于滑動板206,由此,滑動 板206被滑動臺205支撐,并且還可沿著直線導向槽240滑動。并且,對于滑動臺205,在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上的側邊緣附近形成彈簧鉤 狀件M4,橫跨在滑動臺205與滑動板206之間的滑動推壓彈簧207的一端保持于該彈簧鉤 狀件M4。進一步,對于滑動臺205,形成開關附接件對5,用于探測凸輪齒輪208的轉動位 置的齒輪開關M3附接于該開關附接件對5。·滑動板 206滑動板206依照凸輪齒輪208的旋轉而滑動,從而使滑動臂203和204轉動。如 圖36A中所示,對于滑動板206,在滑動臺205側上的主面上形成將穿過直線導向槽MO的 螺釘242和滑動推壓彈簧207的另一端保持于其上的彈簧鉤狀件M6。滑動板206通過螺 釘242穿過直線導向槽M0,在圖36A中的作為前后方向的箭頭E方向上和箭頭E相反的方 向上可滑動地被支撐在滑動臺205上,并且滑動板206還相對于滑動臺205在作為裝置主 單元60的后面60b側的箭頭E相反的方向始終被橫跨的滑動推壓彈簧207推壓。并且,對于滑動板206,開設卡合孔247和心軸插入孔M8,在滑動臂203和204上 突出的引導銷235經由滑動臺205的導向孔239與卡合孔247卡合,可轉動地支撐在底臺 210上突出的凸輪齒輪208的齒輪心軸270穿過心軸插入孔M8。兩個卡合孔247對應于滑動臂203和204形成,且都形成為長孔形。在滑動板由 于導向銷235穿過卡合孔247而206沿著直線滑動槽MO以直線方式移動時,滑動板206 使滑動臂203和204轉動,這使得裝載臂201的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隨之在箭頭C的 方向和箭頭C的相反方向上滑動。
并且,對于滑動板206,如圖36B中所示,為面對凸輪齒輪208的主面提供滑動凸輪 銷250,該滑動凸輪銷250將與形成在凸輪齒輪208上的滑動凸輪槽252卡合。在滑動板 206在箭頭E的相反方向上(作為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被滑動推壓彈簧207推壓 的過程中,滑動凸輪銷250滑動至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槽252,并且依照凸輪齒輪208 的旋轉而沿著直線引導槽240滑動。·凸輪齒輪208凸輪齒輪208使滑動板206和后面描述的升降板212滑動,且如圖37A和37B中所 示,用于使滑動板206滑動的滑動凸輪槽252在其中一個主面上形成,且用于使升降板212 滑動的升降凸輪槽253在另一主面上形成。對于凸輪齒輪208,在中央形成心軸插入孔254,在底臺210上突出的齒輪心軸270 穿過該心軸插入孔254,并且心軸插入孔2M可轉動地被齒輪心軸270支撐。并且,凸輪齒 輪208連接至經由減速齒輪附接于底臺210的驅動電機209。對于形成在凸輪齒輪208的一個主面上的滑動凸輪槽252,在滑動板206被滑動推 壓彈簧207推壓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的過程中,滑動凸輪銷250始終沿著外圓周 側上的側面滑動。因此,滑動凸輪槽252使滑動板206依照凸輪齒輪208的旋轉、經由滑動 凸輪銷250而沿著直線導向孔240滑動。并且,對于滑動凸輪槽252,當阻止裝載臂201在將光盤2插入下殼12中的箭頭C 方向上滑動,且將與滑動方向相對方向上的負荷施加給滑動臂203和204以及滑動板206 時,形成讓這種負荷釋放的滑動限制器機構255。對于滑動限制器機構255,通過在從滑動凸輪銷250滑動的滑動凸輪槽252外圓周 面側的側面與心軸插入孔邪4側之間形成的退避空間(evacuation space) 256而構造。后 面將詳細描述滑動限制器機構255。并且,對于形成在凸輪齒輪208的另一主面上的升降凸輪槽253,在升降板212被 升降推壓彈簧213推壓至裝置主單元60的左側面60d側的過程中,升降凸輪銷266始終沿 著外圓周側上的側面滑動,后面將詳細描述。因此,升降凸輪槽253依照凸輪齒輪208的旋 轉并經由升降凸輪銷266使升降板212滑動。應注意,對于升降凸輪槽253,當調整裝載臂 201的下降操作,以及將下降方向相對方向上的負荷施加至升降臺211和升降板212時,形 成了讓該負荷釋放的升降限制器機構257。對于升降限制器機構257,通過在從升降凸輪銷沈6滑動的升降凸輪槽253外圓周 面側的側面與心軸插入孔2M側之間的退避空間258而構造。后面將詳細描述該上升和下 降限制器機構257。·升降臺 211下面,將描述升降臺。升降臺211使裝載臂201上升或下降,裝載臂201被底臺 210支撐以便上升和下降,并且與升降板212卡合,并根據升降板212的滑動來進行上升和 下降操作。升降臺211形成大體矩形的框架,該矩形框架由一矩形側壁構成,且具有在平行 于裝置主單元60的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彼此面對的一對側壁211a,形成滑動導向孔沈0,在 裝載臂201的左臂板220和右臂板221上突出的螺釘232穿過上述導向孔沈0。滑動導向 孔260平行于側壁211a的縱向方向形成,并且在被螺釘232穿過的過程中引導裝載臂201在箭頭C的方向上滑動。并且,在螺釘232穿過滑動導向孔沈0的過程中,升降臺211使裝 載臂201以整體的方式上升和下降。并且,對于升降臺211,在正交于側壁211a的成對側壁211b上形成將要與升降板 212卡合的升降凸輪孔以及被底臺210支持的升降導向孔沈2。升降凸輪孔261逆著側壁211b的縱向方向傾斜地延伸,并從里面側將在升降板 212上突出的升降凸輪突出部267穿過升降凸輪孔沈1。因此,在升降板212滑動時,升降 臺211由于升降凸輪突出部267相對于升降凸輪孔的滑動而在裝置主單元60的垂直 方向上進行上升和下降操作。升降導向孔262在裝置主單元60的與側壁211b的縱向方向正交的垂直方向上形 成,將在底臺210上突出的升降導向突出部272從里面側穿過升降導向孔沈2。因此,在升 降臺211根據升降板212的滑動而進行上升和下降操作時,升降臺211由于升降導向突出 部272相對于升降導向孔沈2的滑動而在裝置主單元60的上述垂直方向上下降或上升。·升降板 212使升降臺211上升或下降的升降板212可滑動地被底臺210支撐,并且還通過凸 輪齒輪208的滑動而使升降臺211上升或下降。對于升降板212,形成可滑動地被底臺210 支撐的滑動導向槽沈5、將要與凸輪齒輪208的升降凸輪槽253卡合的升降凸輪銷沈6以及 將要穿過升降臺211的升降凸輪孔的升降凸輪突出部沈7。滑動導向槽265形成為與升降臺211的側面211b平行的插槽形狀,且形成在裝置 主單元60的前面60a側的側邊緣的附近以及在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的側邊緣附近。 通過將螺釘穿過滑動導向槽265并附接于底臺210,升降板212沿著滑動導向槽265可滑動 地被底臺210支撐。通過與凸輪齒輪208的升降凸輪槽253卡合,升降凸輪銷沈6隨升降凸輪槽253 的外圓周側上的側壁一起滑動,從而使升降板212滑動。在將升降推壓彈簧213橫跨在升 降板232與底臺210之間,并且在圖四中的箭頭F方向上(作為裝置主單元60的左側面 60d側)始終可滑動地推壓升降板212的過程中,升降凸輪銷266與升降凸輪槽253的側壁 相接觸。升降凸輪突出部267在凸輪壁沈8的外面上形成,并且從升降板212的裝置主單 元60的前面60a側的側邊緣和后面60b側的側邊緣的每一個向上折疊而形成。升降凸輪 突出部267在穿過形成在升降臺211的側面211b上的升降凸輪孔的過程中根據升降 板212的滑動來使升降臺211上升或下降。對于可滑動地支撐升降板212的底臺210,形成齒輪心軸270、多個螺釘(未示出) 以及彈簧支架(未示出),齒輪心軸270可轉動地支撐主面上的凸輪齒輪208,多個螺釘穿 過滑動導向槽265且可滑動地支撐升降板212,推壓升降板212的升降推壓彈簧213的一端 被保持于上述彈簧支架。并且,對于底臺210,將驅動電機209布置在主面上的一個邊角部 上。并且,底臺具有通過在裝置主單元60的前面60a側和后面60b側上直立而形成的 側壁271。對于側壁271,形成將要穿過形成在升降臺211的側面211b上的升降導向孔262 的升降導向突出部272。并且,對于側壁271,形成將要連接至殼體200的殼體連接件273。·裝載臂201的路線拉入/待機位置、保持位置以及推回位置
30
臂驅動機構202使裝載臂201在箭頭C的方向上滑動,并且還在滑動板206與升 降板212被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槽252和升降凸輪槽253移動的過程中使滑動臂201 在箭頭D的方向上上升或下降。因此,如圖38A至圖38C中所示,裝載臂201將光盤2從下 殼12引領至運送裝載器6中,以將光盤2傳送至記錄/再現裝置7,并且如圖39A至39C中 所示,裝載臂201將從記錄/再現裝置7彈出的光盤2推回到下殼12中。特別地,如圖40中所示,裝載臂201滑動經過從選擇裝載器5退避的拉入/待機 位置、被盤推出機構85從下殼12中推出的光盤2被保持的盤保持位置、以及光盤2被推回 到下殼12中的盤推回位置,并且,在每個位置,裝載臂201還跨越能夠與要被傳送的光盤2 相接觸的下側、以及將與要被傳送的光盤2分離的上側上升或下降。拉入/待機位置是裝載臂201從選擇裝載器5中退避的位置,并且光盤2的傳送 也利用記錄/再現裝置7來執行。光盤保持位置是下降到光盤插入/彈出位置中的裝載臂 201進入下殼12的位置,且被光盤推出機構85推出的光盤2被保持在保持爪2 的拉入面 部228,并且光盤保持位置也是與支撐在容納位置中的其他光盤2分離的位置。光盤推回位 置是這樣的位置在此位置處裝載臂201推壓被保持爪226的插入面部227從記錄/再現 裝置7彈出的光盤2,以將該光盤2推回下殼12的容納位置。與被裝載臂201插入/彈出 的光盤2臨近層疊的光盤2也被推壓至盤推回位置中。隨后,對于臂驅動機構202,滑動板206與升降板212隨凸輪齒輪208的旋轉一起 滑動。因此,對于裝載臂201,如圖40中所示的,拉入/待機位置、盤保持位置和盤推回位 置中每個位置以及每個位置的上側和下側的結合都唯一地確定,從而描繪出一預定傳送路徑。在等待插入盤盒1的狀態下,裝載臂201停止在保持位置上側。在換盤器裝置3 電力打開的初始狀態,將裝載臂201驅動至該位置,并處于等待盤盒1插入的中間狀態。在 檢測到盤盒1插入的時候,將裝載臂201下降至保持位置下側,進而經由拉入/待機位置下 側上升到拉入/待機位置上側。因此,裝載臂201從下殼12的上升和下降區域撤出,并待 機,直到下殼12下降至盤插入/彈出位置為止。在下殼12下降至盤插入/彈出位置時,裝載臂201在此經由推回位置被驅動至保 持位置上側。隨后,在預定光盤2被從下殼12推出時,裝載臂201下降至保持位置下側,且 將光盤2的外圓周面保持在保持爪226的拉入面部2 處。通過將裝載臂201滑動至拉入/待機位置下側,光盤2被牽引到運送裝載器6中, 并被遞送到記錄/再現裝置7的傳送機構。隨后,裝載臂201上升至拉入/待機位置上側, 并與光盤2分離。在通過記錄/再現裝置7完成對于光盤2的記錄或再現,且光盤2被傳送機構彈 出時,裝載臂201下降至拉入/待機位置下側,并將光盤2的外圓周面保持在插入面部227 處。下面,通過將裝載臂201滑動至推回位置下側,光盤2被推回下殼12的容納位置。隨后,裝載臂201滑動至保持位置下側,上升至保持位置上側,且隨之滑動至推回 位置上側。因此,裝載臂201可將與被傳送的光盤2相鄰的被容納的其他光盤2推壓至容 納位置,以使在光盤2的插入/彈出過程中已經振動的其他光盤2返回至容納位置。因此, 當上殼11和下殼12在此結合在一起時,可防止由于其他光盤2的位置移動而引起的心軸 16與其他光盤2的中心孔加之間的干擾。應注意,通過控制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槽
31252和升降凸輪槽253的形狀,或者凸輪齒輪208的正常旋轉的相反旋轉,這種裝載臂201 的兩次推壓過程可以進行兩次或更多次。在光盤2的兩次推壓之后,裝載臂201滑動至將要進入中間狀態的保持位置上側, 并準備下一次傳送操作。·記錄/再現裝置7現在,將描述記錄/再現裝置7。記錄/再現裝置7布置在底臺210的下方,根據 相關技術,記錄/再現裝置7可以采用“槽嵌入型(groove-in-type),,記錄/再現裝置,記 錄/再現裝置7定位在殼體200的安裝突出件280上。記錄/再現裝置7對于光盤2執行 信息信號的寫入和/或讀出,且包括傳送機構和夾具機構以及光學拾波機構,傳送機構用 于接收將要被裝載臂201引導入的光盤2以將光盤2傳送至裝置主單元中,并將光盤2再 次傳遞裝載臂201,夾具機構用于可轉動地夾住被傳送到裝置主單元中的光盤2,光學拾波 機構用于對光盤2執行信息信號的寫入和/或讀出。傳送機構包括用于傳送光盤2的多個傳送臂,且以這樣的高度轉動在此高度處 可通過運送裝載器6與記錄/再現裝置7的相互位置匹配相對于裝載臂201來接收和遞送 光盤2。應注意,傳送機構可以具有采用傳送輥的構造來替代采用傳送臂的構造。夾具機構包括用于支撐被傳送機構引導入的光盤2的盤臺以及用于可轉動地驅 動盤臺的心軸電機。對于盤臺,形成將要穿過光盤2的中心孔加的卡合突出部。并且,盤 臺可升降地被支撐,并且在傳送光盤2時,通過將卡合突出部穿過中心孔加,盤臺保持光盤 2。應注意,夾具機構可以具有采用夾具板以用于將光盤2隨同盤臺一起可轉動地捏住的的 構造。光學拾波機構具有拾波底座,在拾波底座處形成光學塊,光學塊使目標透鏡聚集 從作為光源的半導體激光器發出的光束,并且將光束輻射在光盤2的信號記錄面上,并且 光學塊使由光接收元件構成的光電探測器等檢測在光盤2的該信號記錄面處反射的返回 光束,且光學塊對光盤2執行信號的寫入或讀出。并且,通過用拾波移動機構支撐拾波底座,光盤拾波機構可在光盤2的徑向方向 上移動。光盤拾波機構包括用于在光盤2的徑向方向上可滑動地支撐拾波底座的一對導向 軸,且拾波移動機構采用包括導螺桿的步進電機,該導螺桿用于移動在光盤2的徑向方向 上由這些成對的導向軸支撐的拾波底座。應注意,相對于記錄/再現裝置7,除了上述構造以外,可以采用對于光盤2支持記 錄/再現的任何種類的記錄/再現裝置。2-4.換盤器裝置的操作·盒插入待機下面,將描述換盤器裝置3的操作。首先,將描述在盤盒1的插入待機狀態下換盤 器裝置3的每個單元的狀態,隨后,將描述將光盤2從盒本體10彈出的過程,盤盒1被插入 盒本體10以將光盤2傳送到記錄/再現裝置7中,隨后,將描述將光盤2從記錄/再現裝 置7彈出,并將光盤2傳送到盒本體10,進而彈出盤盒1的過程。在盤盒1的插入待機狀態下,對于前面板63,通過擋板71關閉盒插入/彈出開口 70。并且,通過將布置在基底板155上的初始位置檢測開關(未示出)穿過設置于后凸輪 齒輪157的初始位置檢測孔(未示出),來檢測等待插入盤盒1的初始位置,選擇裝載器5停止在該初試位置中。此時,滑動板158和滑動臂159由于凸輪銷157a被第一凸輪槽157a 引導而轉動,且凸輪板82滑動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因此,對于盒支架80,通過將下支架91上升,且將卡合凸輪銷113穿過上支架90 的支架卡合件100,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卡合。并且,對于盒支架80,上支架90和下支架 91整體地滑動至裝置主單元60的前面60a側,并且由于上支架90被橫跨在盒支架80與支 架蓋81之間的張力盤簧95推壓,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保持在盒插入/彈出位置。應注意,對于盒支架80,通過使下支架91上升,并使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卡合, 設置于下支架91的殼定位銷117的下推件1 被向下推動。因此,對于殼定位銷117,克服 盤簧129的推壓力向下推動升降塊125,進而插入銷IM從下支架91的銷孔123撤出。并且,對于支架蓋81,支架閂142在箭頭L的方向上被閂彈簧145轉動,且溝狀部 14 定位在上支架90的支架保持件102的滑動區域上。并且,高度調整板120被保持在在 基底板155上豎立的站立壁165處的彈簧166推壓至后面60b側。并且,對于盤推出機構85,通過用表面凸輪齒輪160的第三凸輪槽160b引導導向 凸輪銷177,桿滑動件169在箭頭B的相反方向上滑動。因此,對于推出桿167,轉動操作件 175被推壓至操作凹進部分176的接觸面178,且在箭頭P的相反方向上轉動,以便從下殼 12的上升和下降區域撤出。對于運送裝載器6,在盤盒1的插入待機狀態下,通過將設置在底臺210上的初始 位置檢測開關(未示出)穿過設置于凸輪齒輪208的初始位置檢測孔(未示出),來檢測等 待插入盤盒1的初始位置,運送裝載器6停止在該初始位置。此時,滑動板206由于被橫跨 在滑動板206與滑動臺205之間的滑動推壓彈簧207推壓而在箭頭E的相反方向上滑動, 且滑動凸輪銷250被引導至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槽252。因此,滑動臂203和204借 助滑動板206轉動,且裝載臂201在圖32中的箭頭C方向上(作為裝置主單元60的前面 60a側)轉動。并且,通過用凸輪齒輪208的升降凸輪槽253引導升降凸輪銷沈6,升降板212克 服橫跨在升降板212與底臺210之間的升降彈簧213的推壓力而在圖四中的箭頭F的方 向上滑動。隨后,由于升降板212的升降凸輪突出部267使升降凸輪孔261在箭頭F相反 的方向上滑動,升降引導孔262被底臺210的升降導向突出部272引導,且升降平臺211上 升。通過升降平臺211的上升,裝載臂201在圖四中的箭頭D的方向上上升。因此,裝載臂201在圖40中所示的保持位置上側上被驅動,并等待盤盒1插入,這 是中間狀態。·盒插入下面,描述將涉及將盤盒1插入換盤器裝置3,以及將光盤2傳送至記錄/再現裝 置7的過程。用戶用手或者用機械手將盤盒1從盤本體10的前面IOa側插入盒插入/彈 出開口 70。盤盒1推壓并將中心擋板74轉動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并且還經由 中心擋板74將側擋板75轉動至后面60b側。此時,對于換盤器裝置3,到側擋板75的后面60b側的轉動長度縮短了,因此,盒插 入/彈出位置可設置于前面60a側,且盡可能不與保持在盒插入/彈出位置中的盒支架80 的上支架90上形成的上殼分離件103干擾。對于盒支架80,通過將盤盒1插入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上殼分離件103、以及與上殼分離件103平行相鄰的下殼分離件115進入盒本體10的分割槽47。并且,對于 盒支架80,在盒本體10的上面IOa與上支架90的后側面97相接觸時,上支架90和下支 架91克服張力盤簧95的推壓力整體地滑動至后側面60b側。此時,對于盒支架80,盒支架 90的凸輪銷101被引導至支架蓋81的上凸輪狹縫140,且下支架91的卡合凸輪銷113還 被引導至支架蓋81的下凸輪狹縫141,以及形成在凸輪板82上的升降引導槽150的水平導 向部150a。對于盒支架80,在盒本體10的前面IOa與上支架90的后側面97相接觸時,在后 側面97上折疊形成的解鎖件99進入解鎖孔22,并推壓前側鎖定件31的面部31b。因此, 前側滑動鎖定件31克服盤簧35的推壓力轉動至圖6中的箭頭R的相反方向,且卡合部31c 從下殼12的卡合凹進部56偏離。并且,對于盒支架80,在盒本體10插入到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時,上殼分 離件103推壓在分割槽47的延長線上滑動的后側滑動鎖定件33的受壓件部33b。因此,后 側鎖定件33克服盤簧38的推壓力在圖6的箭頭S方向上滑動,進而卡合部33c從下殼12 的卡合凹進部57偏離。因此,盒本體10可分離成上殼11和下殼12。并且,對于盒支架80,利用支架閂142的溝狀部14 來保持上支架90的支架保持 件102,且克服張力盤簧95的推壓力將支架保持件102扣留在裝置主單元60的后面60b側 上。應注意,此時,對于盒支架80,下支架91的卡合凸輪銷113經由自下側水平部分141a 起的保留水平部141c定位在下側豎直部141b上。并且,此時,盒支架80推壓設置于支架 蓋81的支撐側面部134的其中一個上的盒插入檢測開關SWI (圖18),進而檢測盤盒1的插 入。應注意,對于盒支架80,設置于上支架90的支撐面部93的上殼保持突出部98與 上殼11的凹進部21卡合,并且還通過設置于上側面部94和94的推壓件104來推壓上殼 11的分割壁32。并且,盒支架80通過設置于下支架91的下側面部107的推壓件131推壓 下殼12的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因此,盒支架80防止上殼11和下殼12松開。在盒插入檢測開關SWI檢測到盤盒1插入時,驅動第一驅動電機156,且后凸輪齒 輪157旋轉。因此,凸輪銷158a被后凸輪齒輪157的第一凸輪槽157a引導,且滑動板158 滑動至后面60b側。根據滑動板158到后面60b側的滑動,滑動臂159使凸輪板82滑動至 裝置主單元60的前面60a側。在凸輪板82滑動至前面60a側時,由于卡合凸輪銷113從升降導向槽150的水平 導向部分150a開始沿著升降導向部150b滑動,下支架91下降。此時,對于下支架91,卡合 凸輪銷113被引導至形成在支架蓋81的下凸輪狹縫141上的下側豎直部141b。因此,對于 下支架91,卡合凸輪銷113從上支架90的支架卡合件100的狹縫IOOa偏離,進而從上支架 90偏離。對于上殼11,分割壁32的下緣表面由上支架90的進入盒體10的分割槽47的上 殼分離件103支撐。并且,對于下殼12,形成在左盤支架41和右盤支架42上的入口槽43 的上緣表面由下支架91的進入分割槽47的下殼分離件115支撐。因此,上殼11由上支架 90支撐,下殼12由下支架91支撐,且因此,上殼11和下殼12由下降的下支架91分開。對于下支架91,由用戶預先放入的預定的光盤2下降至定位在推出桿167的轉換 路徑上的盤插入/彈出位置。隨后,當下支架91下降至盤插入/彈出位置時,第二驅動電機163被驅動,表面凸輪齒輪160旋轉。因此,由于凸輪銷161a滑過表面凸輪齒輪160的 第二凸輪槽160a,調整滑板161滑至后表面60b側,并且憑借調整彈簧162使高度調整板 120滑至前表面60a側。高度調整板120使按照盤插入/彈出位置形成的調整縫121與下 支架91的高度調節件116卡合,以準確地調節下支架91的高度,從而將預定光盤2定位在 盤插入/彈出位置(圖20)。注意到,當下支架91由于凸輪板82使其下降至盤插入/彈出位置而與上支架90 分開時,上支架90與殼定位銷117的向下推動件1 分開,且因此,彈簧1 使升降塊125 滑至箭頭U方向(圖對)。因此,對于下支架91,插入銷IM從銷孔123伸出,并穿過下殼 12的定位孔45而插入。因此,下支架91能實現下殼12的定位。并且,當盤盒1的插入被盒插入檢測開關SWl以及運送裝載器6檢測到時,驅動電 機209、滑板206以及滑動的升降板212使凸輪齒輪208旋轉,并且裝載臂201從保持位置 上側下降,以移動至拉入/待機位置上側。因此,對于運送裝載器6,裝載臂201從下支架 91的升降區域撤離,并且能將下支架91輸送至盤插入/彈出位置。在通過高度調整板120調節下支架91的位置之后,裝載臂201從拉入/待機位置 上側下降,并經由推回位置移動至保持位置上側。在裝載臂201移動至保持位置上側之后,進一步地,第二驅動電機163使表面凸輪 齒輪160旋轉,從而使將與第三凸輪槽160b卡合的凸輪銷177滑動,并且桿滑動件169在 圖M中的箭頭B方向上滑動。因此,對于推出桿167,轉換操作件175被按壓至形成在桿滑 動件169的操作凹進部176上的接觸面178中的一個,并且轉換成在圖M和25中的箭頭 P方向上。推出桿167進入支撐槽48的導向部48c中,上述支撐槽支撐來自由下支架9支撐 的下殼12的盤推出開口 51、且定位在盤插入/彈出位置的預定的光盤2,并且將該預定的 光盤2推出。此時,對于推出桿167,如圖26A所示,導向部48c以具有與推出桿167的轉 動路徑相同的路徑的弧形而形成,且因此,推出桿167在由導向部48c支撐的同時轉動。因 此,推出桿167在轉動過程中并未脫離支撐槽48。如圖26B所示,推出桿167 —直滑動,直到桿滑動件169按壓安裝在基板155上的 桿位置檢測開關SW2,且因此,推出桿167將光盤2推出,直到中心孔加從下殼12的盤插入 /彈出開口 50彈出。因此,將光盤2彈出至光盤2能夠由裝載臂201保持的位置。在此,對于盤盒1,下殼12下降,直到預定的光盤2到達盤插入/彈出位置。因此, 例如,如果最上面的支撐槽48中容納的光盤2彈出,下殼12則下降至上殼11的心軸16從 該最上面的支撐槽中容納的光盤2的中心孔加撤離的位置。另一方面,例如,如果中間范 圍或下部范圍的支撐槽48中容納的光盤2彈出,則下殼12下降至心軸16從該中間或下部 范圍的光盤2的中心孔加撤離的位置。因此,心軸16穿過容納在該預定的光盤2上方的另一個光盤2的中心孔加而插 入。因此,心軸16能防止另一個光盤2隨著推出桿167使預定的光盤2彈出而彈出的尾隨 (tailgating)彈出,并且還調節同時容納在選擇裝載器5中的另一個光盤2的振動,并且當 上殼11和下殼12再次結合到一起時,防止另一個光盤2的中心孔加的周緣部與心軸16 之間的碰撞。注意到,對于本實施方式,為了使心軸16以可靠的方式從預定的光盤2的中心孔2a撤離,并且為了防止心軸16與推出桿167之間的沖突,心軸16還從與上述將插入/彈出 的預定的光盤2鄰近的再一個光盤2的中心孔加撤離,并且因此穿過三張以上的層疊容納 上面的其他多個光盤2的中心孔加。并且,雖然心軸16還從層疊在預定的光盤2的下面的 再一個光盤2的中心孔加撤離,但是自鎖彈簧53將另一個光盤2調節至預定的容納位置。在推出桿167將光盤2從盤彈出開口 50推出之后,裝載臂201從保持位置下降, 并且形成在固定爪226的下表面226a上的拉入面部2 保持光盤2的外周面的推出方向 后側。此時,拉入面部2 具有大體上與光盤2的外周相同的曲率,且因此,固定爪2 沿 光盤2的外周以弧形接觸。隨后,裝載臂201移動至拉入/待機位置下側,從而裝載臂201 將光盤2引到運送裝載器6中,以將該光盤運送到記錄/再現裝置7的輸送機構。隨后,裝 載臂201上升至拉入/待機位置上側,并停止。因此,裝載臂201與光盤2分開,并且不干 擾記錄/再現裝置7旋轉地驅動光盤2。當裝載臂201將光盤2插到記錄/再現裝置7的后面時,輸送機構會自動將光盤2 拉到記錄/再現裝置7中。在拉入光盤2之后,夾緊機構使記錄/再現裝置7可旋轉地支 撐光盤2,并且光拾取機構對光盤2執行信息信號的寫入和/或讀出。在此,對于裝載臂201,在箭頭F方向上滑動的升降板212使升降臺211下降,且 因此,裝載臂201從保持位置上側移動至光盤2的外周由固定爪2 保持的保持位置下側。 此時,對于裝載臂201的臂驅動機構202,在固定爪2 的下表面與光盤的主表面接觸之后, 當升降板212進一步滑動時,設置于凸輪齒輪208的升降凸輪槽253的升降限制器機構257 防止裝載臂201過度地壓向光盤2。也就是說,對于臂驅動機構202,當固定爪226與光盤2接觸時,升降臺211的下 降、以及升降板212的滑動得到調節,且因此,防止升降板212的升降凸輪銷沈6與凸輪齒 輪208對應地滑過升降凸輪槽253的側面。因此,對于升降限制器機構257,從升降凸輪銷 266滑過的外周表面側的側面至心軸插孔2M側提供退避空間258,從而使得升降凸輪銷 266能夠由此退避。由于升降凸輪銷266退避至退避空間258,用于使凸輪齒輪208旋轉的驅動電機 209的驅動力被橫跨在升降板212與延伸的底臺210之間的升降按壓彈簧213吸收,并且 經由升降板212和升降臺211而傳送至裝載臂201和光盤2。因此,對于升降限制器機構 257,能防止由于施加于裝載臂201或光盤2的過度的載荷而導致裝載臂201的損壞、或者 光盤2的受損或變形。盒彈出接下來,將對相關過程進行描述,其中,信息信號的寫入/讀出已通過記錄/再現 裝置7完成的光盤2被回推至下殼12,并且盤盒1從換盤裝置3中彈出。當光盤2的信息信號的寫入/讀出已通過光拾取機構完成時,釋放通過夾緊機構 的夾緊,并且輸送機構使光盤2從記錄/再現裝置7彈出。此時,光盤2被彈出至中心孔加 向外從記錄/再現裝置7暴露、且固定爪226的插入面部227能夠與下殼12的插入方向后 側接觸的位置。并且,到此刻,使第二驅動電機163以及表面凸輪齒輪160反轉預定的量,并且使 推出桿167轉向并回到逆箭頭P方向上,并且選擇裝載器5從下殼12撤離。當光盤2從記錄/再現裝置7彈出時,對于運送裝載器6,凸輪齒輪208被驅動,并且裝載臂201從拉入/待機位置上側下降至拉入/待機位置下側。因此,裝載臂201通過 固定爪226的插入面部227保持光盤2的向下殼12的插入方向后側。隨后,裝載臂201滑 動至推回位置下側,并且將光盤2推回至下殼12的容納位置。此時,如圖43所示,裝載臂201利用插入面部227的下部區域中的按壓部227a按 壓光盤2,并且利用插入面部227的上部區域中的調節部227b將容納在該光盤2上方的再 一個光盤2按壓至容納位置。如上所述,心軸16沒有穿過鄰近地容納在將插入下殼12中 或從下殼中彈出的預定的光盤2上方的再一個光盤2,而是由鎖彈簧53單獨將此再一個光 盤調節至容納位置。因此,如果在從下殼12推出預定的光盤2時已發生尾隨彈出,或者如 果在輸送預定的光盤2過程中另一個光盤2已振動而離開容納位置,等等,調節部227b將 另一個光盤2調節至預定的容納位置。進一步地,在滑動至推回位置下側之后,裝載臂201經由保持位置下側以及保持 位置上側滑動至推回位置上側。因此,裝載臂201致使按壓部227a將與上述預定的光盤2 鄰近的再一個光盤2按壓并調節至容納位置,并且還致使調節部227b將與上述另一個光盤 2鄰近的再一個光盤2按壓并調節至容納位置。由于這種兩次按壓過程,將插入或彈出的光 盤2上方的其他兩個光盤2調節至容納位置,且因此,對容納在心軸16已從此撤離的預定 的光盤2上方的另一個光盤2執行位置調節。注意到,這種裝載臂201的兩次按壓過程可通過控制滑動凸輪槽252以及的升降 凸輪槽的形狀、或者凸輪齒輪208的反轉旋轉或常規旋轉而執行兩次或更多次。可替代地, 可形成如下布置其中,后面凸輪齒輪157以及凸輪板82的驅動通過控制選擇裝載器5的 第一驅動電機56來控制,因此交替地執行下支架90的升起、以及由裝載臂201推回,以執 行對定位在預定的光盤2下方的另一個光盤2的位置調節。在將光盤2回推到下殼12中之后,裝載臂201退回至保持位置上側,并通過設定 為中性狀態而停止。當裝載臂201退回至保持位置上側以從選擇裝載器5撤離時,對于裝 載器5,第二驅動電機163以及表面凸輪齒輪160進一步反轉,調節滑動板161滑動至前表 面60a側,因此使高度調整板120滑動至后表面60b側。因此,高度調節板120的調節狹槽 121與下支架91的高度調節件116之間的卡合得以解除,從而下支架91能夠升起。隨后,對于選擇裝載器5,第一驅動電機156以及后面凸輪齒輪157被驅動,并且凸 輪板82滑動至裝置主單元60的后表面60b側。當凸輪板82滑動至后表面60b側時,沿著從升降導向槽150的升降導向部150b 向水平導向部150a滑動的卡合凸輪銷113使下支架91升起。并且此時,對于下支架91,將 卡合凸輪銷113引導至形成在支架蓋81的下凸輪狹槽141上的下側豎直部141b。因此, 對于下支架91,卡合凸輪銷113進入上支架90的支架卡合件100的狹槽100a,并與上支架
90結合。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結合,從而,對于殼定位銷117,推下件126向下推動上支架 90,從而升降塊125克服盤簧129的按壓力而使升降軸1 下降。因此,對于殼定位銷117, 插入銷IM從下殼12的定位孔45、以及下支架91的銷孔123撤離。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結合,從而,由上支架90和下支架91支撐的上殼11和下殼 12也結合。在上支架90與下支架90之間的結合之后,進一步地,凸輪板82滑動至后表面 60b側,從而,對于支架閂142,彈簧保持件部142c受凸輪板82的閂按壓部152按壓,并轉
37換到逆箭頭L方向上。因此,張力盤簧95使盒支架80滑動至裝置主單元60的前表面60a 側,并移動至盒插入/彈出位置。盒支架80移動至盒插入/彈出位置,從而,對于盒體10,后表面IOb側從盒插入/ 彈出開口 70向外伸出,并且能夠抽出盒體10。隨后,將盒體10從盒支架80抽出,從而使設 置于上支架90的解鎖件99離開解鎖孔22。因此,前側鎖定件31由于接收盤簧35的按壓 力而轉到箭頭R方向上,并且使卡合部31c與下殼12的卡合凹進部56卡合。并且,將盒體 10從盒支架80抽出,從而使上支架90的上殼分離件103與后側鎖定件33的按壓件部3 分開。因此,后側鎖定件33由于接收盤簧38的按壓力而在箭頭S方向上滑動,并且使卡合 部33c與下殼12的卡合凹進部57卡合。因此,對于盒體10,上殼11和下殼12被鎖定。注意到,對于運送裝載器6,形成有滑動限制器機構255,其中,當朝著下殼12推回 光盤2時,調節裝載臂201向推回位置的滑動,使得光盤2插入并非初始容納的支撐槽48而 是鄰近的支撐槽48等中,并且將與滑動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載荷施加至滑動臂203和204、 以及滑板206時,允許脫離該載荷。如上所述,滑動限制器機構255通過從滑動凸輪銷250滑過的滑動凸輪槽252外 周表面側的側面至心軸插入孔2M側提供退避空間256的而構成。如圖41A和41B所示,對于滑動限制器機構255,在裝載臂201的滑動不被調節的 狀態下,滑板206的滑動凸輪銷250 —邊沿凸輪齒輪208的滑動凸輪槽252的外周側的側 面滑動,一邊在圖36A中的逆箭頭E方向上滑動。對于滑動臂203和204,滑動銷236由于 在滑板206的方向箭頭E方向上滑動而轉換至裝置主單元60的前表面60a側。因此,裝載 臂201在圖41中的箭頭C方向上滑動,此時,將光盤2推回到下殼12中。另一方面,如圖42A和42B所示,當在裝載臂201的箭頭C方向上的滑動被調節時, 滑動臂203和204的轉動、以及在滑板206的逆箭頭E方向上的滑動被調節,且因此,防止 滑動凸輪銷250滑動至滑動凸輪槽255的外周側的側面。此時,對于滑動限制器機構255, 從滑動凸輪槽252的外周表面側的側面至心軸插入孔2M側提供退避空間256,且因此,滑 動凸輪銷250在該撤離空間256移動。因此,由于滑動按壓彈簧207在調節裝載臂201的 滑動的阻礙物與滑板206拉伸而導致的載荷僅作用于裝載臂201以及光盤2,從而能夠在不 受調節裝載臂201的滑動的阻礙物以及從驅動電機209經由凸輪齒輪208傳遞的驅動力夾 持的情況下防止由于過度的載荷導致的變形等。本申請包含與以下各項所公開的主題相關的主題于2009年11月16日向日本專 利局提交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2009-261402,于2009年11月16日向日本專利局提交 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2009-261403,以及于2009年11月16日向日本專利局提交的日 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2009-261404,其全部內容結合于此作為參照。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的是,依據設計需求以及其他因素可進行各種修改、組合、 子組合以及替換,只要它們落在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盤盒,包括大致為矩形的上殼和下殼,所述上殼和下殼通過可分離地結合而構成盒體; 其中,所述上殼和下殼中的一個設置有構成所述盒體的一個主面的第一矩形板;以 及一對左右盤支架,所述一對左右盤支架構成所述盒體的側壁并且設置于所述第一矩形板 的彼此面對的第一側緣,并且彼此面對的第二側緣是敞開的,所述第二側緣與所述第一矩 形板的設置有所述盤支架的所述第一側緣正交;并且其中,所述上殼和下殼中的另一個設置有構成所述盒體的另一個主面的第二矩 形板;構成所述盒體的前面和后面的一對前后豎立壁件,所述一對前后豎立壁件設置于所 述第二矩形板的彼此面對的第三側緣;以及分割壁,構成所述盒體的側面的一部分,所述分 割壁設置于第四側緣,所述第四側緣與所述第二矩形板的設置有所述豎立壁件的所述第三 側緣正交;并且其中,所述一對盤支架中的每個均從一端跨至另一端地形成有支撐槽,所述支撐 槽平行于所述第一矩形板,且沿盤的面方向可滑動地支撐所述盤的外周緣,一端設置有盤 插入/彈出開口,所述盤從所述第二側緣中的一個通過盤插入/彈出開口插入/彈出;并且 另一端設置有盤推出開口,用于將所述盤從所述第二側緣中的另一個推出至所述盤插入/ 彈出開口側的推出件進入所述盤推出開口;并且其中,通過將所述上殼和下殼結合到一起而由所述一對豎立壁件封住所述第二側緣;并且其中,通過沿與所述第一矩形板和所述第二矩形板的各主面正交的豎直方向分開 所述上殼和下殼,使得所述第二側緣敞開以及所述盤插入/彈出開口和所述盤推出開口敞 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盤支架用在與所述盤的面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形成的多個所述支撐槽分層地容納多個所述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上殼和下殼的縱向方向被當作所述盤的插 入/彈出方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盤支架設置于所述下殼。
5.一種盤盒,包括大致為矩形的上殼和下殼,通過可分離地上下結合而構成盒體; 其中,所述上殼和下殼中的一個設置有構成所述盒體的一個 主面的第一矩形板;以及一對左右盤支架,所述一對左右盤支架支撐盤的外周緣并且 設置于所述第一矩形板的彼此面對的第一側緣;并且其中,所述一對盤支架中的每個均形成有平行于所述第一矩形板且在所述盤的表 面方向上可滑動地支撐所述盤的外周緣的支撐槽;并且其中,所述盤通過沿著所述支撐槽滑動而從所述上殼和下殼中的一個被插入/彈出;并且其中,所述上殼和下殼中的另一個設置有構成所述盒體的另一個主面的第二矩形 板;以及從所述第二矩形板豎起并穿過由所述盤支架支撐的所述盤的中心孔的心軸。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盤盒,其中,所述盤支架用在與所述盤的面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形成的多個所述支撐槽分層地容納多個所述盤。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盤盒,其中,當所述上殼和下殼沿所述上下方向分開時,所述 心軸防止錯誤地彈出被容納的所述多個盤中的比所選盤更靠近所述第二矩形板的另一個盤。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盤盒,其中,在所述上殼和下殼中的一個中形成有當組合所 述上殼和下殼時接收所述心軸的頂端的支承部。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盤盒,其中,在所述一對盤支架之間橫跨有防止所述一對盤 支架振動的支架板。
10.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盤盒,其中,在所述上殼和下殼中的另一個中,用于組合所 述上殼和下殼的鎖定機構設置在所述盤的投影面外。
11.一種盤盒,包括大致為矩形的上殼和下殼,通過可分離地結合而構成盒體;其中,所述上殼和下殼中的一個設置有構成所述盒體的一個主面的第一矩形板;以 及一對左右盤支架,構成所述盒體的側壁并設置于所述第一矩形板的彼此面對的第一側 緣,并且彼此面對的第二側緣是敞開的,所述第二側緣與所述第一矩形板的設置有所述盤 支架的所述第一側緣正交;并且其中,所述上殼和下殼中的另一個設置有構成所述盒體的另一個主面的第二矩 形板;構成所述盒體的前面和后面的一對前后豎立壁件,所述一對前后豎立壁件設置于所 述第二矩形板的彼此面對的第三側緣;構成所述盒體的側面的一部分的一對左右分割壁, 所述一對左右分割壁設置于第四側緣,所述第四側緣與所述第二矩形板的設置有所述豎立 壁件的所述第三側緣正交;以及心軸,從所述第二矩形板豎起并穿過由所述盤支架支撐的 盤的中心孔;并且其中,所述一對盤支架中的每個均從一端跨至另一端地形成有支撐槽,所述支撐 槽平行于所述第一矩形板,且在所述盤的面方向上可滑動地支撐所述盤的外周緣,并且所 述盤從所述第二側緣插入/彈出;并且其中,通過將所述上殼和下殼組合到一起,由所述第一和第二矩形板、所述一對前 后豎立壁件、所述分割壁以及所述一對盤支架封閉整個面,并且所述心軸與所述第一矩形 板接觸;并且其中,通過將所述上殼和下殼沿上下方向分開,所述第二側壁被敞開,并且能夠執 行所述盤的插入/彈出。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盤盒,其中,標簽粘附面部設置于所述一對豎立壁件中的 至少一個。
13.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盤盒,其中,錯誤刪除防止裝置設置于所述一對豎立壁件 中的一個。
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盤盒,其中,用于支撐所述盒體的支撐孔設置于所述第二 矩形板。
15.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盤盒,其中,對所述第二矩形板進行表面紋路化處理,用于防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盤盒,包括構成盒體的上殼和下殼,并且下殼設置有第一矩形板以及盤支架,該盤支架構成盒體的側壁且設置于第一矩形板的第一側緣,并還可滑動地支撐盤,彼此面對的第二側緣是敞開的,上殼設置有第二矩形板、豎立壁件以及分割壁,所述豎立壁件設置于第二矩形板的第三側緣,且構成盒體的前面和后面;以及所述分割壁設置于第四側緣,并且對于盤支架,一端設置有盤插入/彈出開口,并且另一端設置有用于盤推出件的推出開口,并且當殼組合到一起時,第二側緣被封住,而當殼分開時,第二側緣敞開。
文檔編號G11B23/06GK102063921SQ20101054689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6日
發明者久保毅, 后藤尚史, 塚原信彥, 金善敏, 高沢丈晴 申請人:索尼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