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記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即使任何一個記錄介質在記錄操作過程中被另一個所替代都能把數據記錄到連續延伸的多個記錄媒介上的記錄裝置和采用這種記錄裝置的記錄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能記錄和回放一個節目的聲頻數據的系統成為十分普遍。除盒式帶錄音機以外DAT(數字聲頻帶)系統和MD(微型盤—MiniDisk一個商標)就是那樣系統的例子。在這樣的記錄/回放系統中使用的記錄介質稱為可更換的介質,它可以用另外介質來代替。因此,在記錄長度超過記錄介質的記錄區的稱為播音記錄(Aircheck)的廣播節目時,用戶能用另一個介質替代記錄介質。詳細說來,當安裝在記錄/回放裝置上的一個記錄介質的記錄區全部用完時,用戶能暫停記錄操作,從裝置中退出記錄介質,新裝入另一個記錄介質并重新開始記錄操作。但是,當一個記錄介質被另一個替代的過程中,沒有數據記錄在記錄介質上,所以在記錄介質更換的時扇區內希望記錄的信息丟失了。其結果是實際記錄在記錄介質上的信息不連續。此外,從以上述方法記錄數據的多個記錄介質回放數據的操作中,在記錄過程中更換記錄介質期間丟失的信息當然不能回放。從用戶的觀點,希望盡可能地保持記錄信息的連續性而不要丟失。例如,有一些盒帶錄音機和MD系統被設計成所謂的雙驅動系統,即具有雙機械驅動單元的記錄/回放裝置。在這樣的雙驅動記錄/回放裝置中用戶能完成這樣的記錄操作,在第一個機械驅動單元上安裝的記錄介質走到頭時裝置切換到在第二個機械驅動單元安裝上的記錄介質,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中在一個驅動單元切換到另一個時的記錄操作切換時間間隔中,信息一般要丟失。即使在上述情況,作為一個在那樣雙驅動記錄/回放裝置中避免被記錄的信息丟失的所采用的可以想象的技術,必須有一個操作,在安裝在第一個驅動單元的記錄介質走到頭時起動安裝第二個機械驅動單元的記錄介質的記錄操作,此操作在第一個機械驅動裝置的記錄操作達到安裝在那里的記錄介質到頭時的數據位置開始。采用此技術,記錄在安裝在第一機械驅動單元的記錄介質的數據的終點連著安裝在第二機械驅動單元的記錄介質的數據的起點。其結果是,能達到記錄信息沒有丟失部分。然而,我們知道,特別困難的是控制數據處理定時與記錄數據從一個機械驅動單元轉到另一個驅動單元的切換的同步,使延伸在多個記錄介質上的記錄數據在嚴格意義上連續。這是因為記錄操作從一個機械驅動單元切換到另一個驅動單元的數據序列的位置是未知的。此外,為連續地回放延伸在多個記錄介質上的記錄的聲頻數據而沒有數據間斷,必須提供某些復雜的回放信號處理功能,將前一個盤上最后的回放數據連接到后一個盤上第一個回放數據,以形成連續。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在多個記錄介質上記錄數據而在記錄過程中不丟失任何需被記錄的信息的能力,以及從多個記錄介質上回放數據而在回放操作中不丟失任何需回放的信息的能力。此外,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個記錄/回放裝置,用盡可能簡單的控制處理配置來實現此能力。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個記錄裝置,即使在從任一個記錄介質切換到另一個時的切換記錄操作期間保持被記錄的數據在多個記錄介質上連續。該裝置包含至少有二個記錄設備,即第一個記錄設備和第二個記錄設備;一個記錄切換設備,將被記錄的數據選擇性地送到記錄設備中;一個等待狀態終止設備,用來檢測鄰近進行較早記錄操作的第一個記錄裝置上安裝的第一個記錄介質的可記錄區終點的位置,并且起動在第一個記錄設備的較早的記錄操作達到第一個記錄介質可記錄區的終點以前一直處于等待狀態的第二個記錄設備的后一個記錄操作。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記錄方法,即使在從任何一個記錄介質切換到另一個記錄介質的過程中保持被記錄的數據在記錄操作的多個記錄介質上連續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一個檢測安裝在進行較早的記錄操作的第一個記錄設備上的第一個記錄介質的可讀范圍的終點鄰近位置的步驟;一個起動在第一個記錄裝置的記錄操作到達第一個記錄介質終點以前一直處于等待狀態的第二個記錄設備的后一個記錄操作的步驟。圖1A和1B是方框圖,示出由本發明的實施例實現的起編輯裝置功能的記錄/回放裝置;圖2是一個示例性圖,用于說明一個微型盤系統的U-TOC扇區0;圖3是一個示例性圖,用于說明在一個微型盤系統的U-TOC扇區0中采用的連接技術;圖4是一個示例性圖,用于說明在一個微型盤上的可記錄區的結構和控制;圖5A是一個示例性圖,用于說明在圖4中示出的在記錄狀態U-TOC中的部分描述指針表(Part-descriptor-pointertable);圖5B是一個示例性圖,用于說明在圖4中示出的在記錄狀態U-TOC中的部分描述符表;圖6A是一個示例性圖,概念性地示出根據該實施例在一個A盤上實現的無縫記錄操作;圖6B是一個示例性圖,概念性地示出根據該實施例在一個B盤上實現的無縫記錄操作;圖7A是一個示例性圖,用于說明按照該實施例在一個A盤上實現的無縫記錄操作的一個具體的例子;圖7B是一個示例性圖,用于說明按該實施例在一個B盤上實現的無縫記錄操作的一個具體的例子;圖8是一個示例性圖,用于說明在圖7A和7B中表示的實現無縫記錄操作的A盤的U-TOC的細節;圖9是一個示例性圖,用于說明在圖7A和7B中表示的實現無縫記錄操作的B盤的U-TOC的細節;圖10是一張流程圖,表示實現由該實施例提供的無縫記錄操作的過程;圖11是一張流程圖,表示實現由該實施例提供的無縫記錄操作的過程;圖12是一個示意圖,示出由本發明的第二個實施例實現的記錄/回放裝置的典型配置;圖13是一張流圖,示出由本發明的第三個實施例實現的一個記錄/回放裝置完成的無縫記錄操作。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到13從下面對一些最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本發明將變得更加清楚。這些實施例每個都實現一個記錄/回放裝置,用于記錄入微型盤和從微型盤回放數據,微型盤可以是回作為記錄介質的一類光磁盤。由這些實施例實現的記錄/回放裝置每個是雙驅動型裝置,有兩個機械驅動單元,每個有一個能將數據記錄入光磁盤和從光磁盤中讀出數據的機構。本發明以下列次序予以說明。1.實現一個記錄/回放裝置的第一個實施例的配置2.U-TOC(內容的用戶表)扇區3.盤上典型的記錄狀態4.無縫記錄操作5.無縫記錄操作的過程6.無縫回放操作的過程7.第二個實施例8.第三個實施例1á實現記錄/回放裝置的第一個實施例的配置圖1是方框圖,示出由本發明第一個實施例實現的記錄/回放裝置。如圖所示,記錄/回放裝置具有二個機械-盤單元,即一個A驅動單元0和一個B驅動單元100,每個用于將數據記錄入裝在那里的微型盤和從微型盤中回放數據。首先說明A驅動單元0。在A驅動單元0中,記錄有聲頻數據的光磁盤1被軸馬達2驅動而轉動。應該注意,光磁盤1此處也簡單地稱作為盤。在記錄和回放操作中,一束激光束由光頭3發射到盤1。為了方便起見,值得注意以下將裝在A驅動單元0的盤1也稱為A盤。在記錄操作中,光頭3發出一個高能級的激光束來加熱一個記錄磁道至居里溫度。另一方面,在回放操作中,光頭3輸出一個相對低能級的激光束,從根據磁克爾(Kerr)效應反射的激光束檢測到數據。因此,在光頭3上裝有用作產生激光和檢測反射光束的檢測器的光學系統。光學系統包括一個偏振光束分束器和一個物鏡3a。物鏡3a由2軸機械4支撐,以致物鏡3a能以盤1的徑向方向運動,以及以接近和移開盤1的方向運動。一個磁頭6a安裝在盤1的反面光頭3相應的位置。在記錄操作時,磁頭6a施加由需記錄的數據調制的磁場到盤1上。整個光頭3和磁頭6a能借助滑動機構5在盤1的徑向運動。在回放操作中,由光頭3從盤1檢測到的信息被送到一個RF射頻放大器7。射頻放大器7處理該收到的信息,抽取回放RF信號,循跡誤差信號TE,聚焦誤差信號FE和溝紋(groove)信息GFM,后者是以在盤1上作為擺動溝紋(wobblinggroove)形成的預溝紋(pregroove)形式記錄的絕對位置信息。抽取的RF信號送到編碼和譯碼單元8,然而循跡誤差信號TE和聚焦誤差信號FE送到伺服電路9。溝紋信號GFM被送到一個地址譯碼器10中。伺服電路9根據包括循跡誤差信號TE,聚焦誤差信號FE的數據,一個道跳躍命令,存取命令和表示軸馬達2轉動速度的檢測信息產生各種伺服驅動信號。道跳躍命令和存放命令由一般用微計算機實現的系統控制器11發出。伺服驅動信號用于驅動2軸機構4和滑動機構5來執行聚焦和導道控制,并控制軸馬達2使其以定常線速度(CLV)旋轉。地址譯碼器10對收到的溝紋信息GFM解碼,來產生地址,提供給系統控制器11,用于各種控制操作。在編碼和解碼單元8中,回放的射頻信號受到如EFM(8到14的調制)的解碼過程和CIRC(交叉ReedSolomon碼)解碼,抽取包含在回放射頻信號中作為數據的子碼。抽取的數據送到系統控制器11。扇區數據,即聲頻數據,在上述的編碼和解碼單元8中完成如EFM調制和CIRC的解碼過程,由存儲控制器12寫入緩沖存儲單元13作為暫時儲存。回放數據由光頭3從盤1提取,然后以1.41兆位/秒的速度從光頭3通過系統到緩沖存儲單元13。一般,提取和傳送數據的操作是間歇地完成。儲存在緩沖存儲單元13的回放數據以適當的定時讀出,以0.3兆位/秒的速率送到一個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中。從緩沖存儲單元13讀出的數據然后經過如聲頻解碼器(一種類型的解碼器)的回放信號處理,再送到數字接口單元23和D/A轉換器(數/模轉換器)15作為聲頻數據。應該注意,聲頻解碼是作為與后面將談到的記錄操作中的聲頻壓縮的反過程來完成的。在這種情況,由聲頻一壓縮編碼器和聲頻一解壓縮解碼器單元14提供給數字接口單元23的聲頻數據典型地借助于一個數字輸出終端25輸出到外部設備。另一方面,送到D/A轉換器具15的聲頻信號作為模擬量聲頻信號借助于聲頻輸出終端16典型地輸出到立體聲設備的左右聲道。由D/A轉換器15輸出的模擬量聲頻信號也可以想象能被輸出到如話筒或耳機那樣的其他設備。應該注意,在圖中沒有示出任何的外部設備,立體聲設備和其他設備。在某些應用情況在A驅動單元0的緩沖存儲單元13及B驅動單元100的緩沖存儲單元113之間可以提供一條數據傳輸線,使得聲頻數據能在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之間傳送。在本實施例中,從數字接口單元23或A/D轉換器17獲得的聲頻數據能從一個FM(頻率調制)調制器或一個衛星廣播調諧器(圖中未示出)收到的節目聲頻信號來開始。當本實施例提供的調諧器和記錄/回放裝置組合成一個系統,它們能組成一個信號單元或分別組成。如上所述的聲頻數據輸入送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完成一個聲頻壓縮編碼過程。作為由聲頻編碼器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完成的聲頻壓縮編碼過程的結果而獲得的記錄數據由存儲控制器12寫入緩沖存儲單元13,在那里暫時儲存。然后,儲存在緩沖存儲單元13中的數據量超過預定值時,讀出數據到預定數據單元并傳送到編碼和解碼單元8。在編碼和解碼單元8中,記錄數據經過類似CIRC-編碼過程和8-14解調制,然后送到磁頭驅動電路6。應該注意,8-14解調制是上面提到的回放操作中完成的EFM的逆處理。磁頭驅動電路6按照記錄數據完成編碼過程和8到14解調制將一個磁頭驅動信號發給磁頭6a。更具體地,記錄數據引起由磁頭6a產生的N或S極磁場,送到盤1中,此外,系統控制器11輸出一個控制信號到光頭3,以產生一個記錄能級的激光束。通過把記錄數據暫存到緩沖存儲單元13中,能夠間歇地進行聲頻數據輸入連續記錄到盤1的操作。B驅動單元100包含從軸馬達102到一個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14的功能電路與A驅動單元0中使用的從軸馬達2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的功能電路具有同樣的配置,因而沒有必要重復說明。模擬量信號輸出系統包含D/A轉換器15和聲頻輸出終端16,模擬量信號輸入系統包含聲頻輸入終端18和A/D轉換器17,數字量輸入/輸出系統包含數字量接口單元23。數字量輸入終端24和數字量輸出單元25,這些在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中是共同的。在B驅單元100的情況,從B盤回放的聲頻數據借助于D/A轉換器15輸出到聲頻輸出終端正16,或借助于數字接口單元23輸出到數字量輸出終端25。另一方面,需記錄到B盤的聲頻數據也借助于A/D轉換器17從聲頻輸入終端18輸入,或借助數字接口單元23從數字輸入終端終24輸入。常由微機實現的主控制器20是一個系統控制器,用于控制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協調操作。另一方面,系統控制器11和111作為電路部件,主要用于分別控制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的操作。將主控制器20連到數字接口單元23,主控制器20能抽取插入數字聲頻數據的子碼,執行必要的控制過程。一個操作單元21和一個顯示單元22連到主控制器20。操作單元21有各種鍵供用戶操作。操作單元21的鍵包括記錄鍵、回放鍵、暫停鍵、AMS(自動音樂感應)鍵、快進鍵和倒帶鍵。當操作一個鍵時產生的信息送到主控制器20。記錄/回放裝置具有編輯模式,分別在安裝在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的A盤或B盤上的記錄數能獨立編輯。編輯模式包括分割道的分割模式,改變盤上的道數的變動模式,鏈接道的聯接模式。也允許用戶完成選擇一個編輯模式的操作。下面將說明,在此實施例中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的所謂無縫記錄和回放操作以協調方式控制,使得數據能延伸多個盤記錄,或者延伸多個盤上的數據能回放而不丟失任何信息。若有必要,操作單元21提供一個鍵來設置無縫記錄方式完成無縫記錄操作,和另一個鍵來設置無縫回放方式完成無縫回放操作。常用液晶顯示來實現的顯示單元22由主控制器20來控制顯示,如A驅動單元0的狀態、B驅動單元100的狀態、道號和時間等信息。一個系統時鐘發生電路26包括如晶體振蕩器那樣的部件,用于產生具有所需穩定頻率的信號。此信號作為系統時鐘信號送到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作為信號處理定時的參照。本實施例中實現的記錄/回放裝置具有一個低電平信號檢測單元27,低電平信號檢測單元借助于A/D轉換器17或數接口單元23接收送給記錄/回放裝置的數字聲頻數據。當送到記錄/回放裝置的數字聲頻數據是低電平信號,即該信號至少持續在一個預定的時間期間電平不高于預定的值,則低電平檢測單元27輸出一個表示低電平信號狀態的檢測信號。因為低電平信號一般在道之間的間隙上產生,此表示低電平狀態的檢測信號能看作為表示道界限的信號。在本實施例中,檢測信號送到主控制單元20。在向A驅動單元0或B驅動單元100的盤1上記錄數據或從它們回放數據的操作中,必須從盤1中讀出控制信息,即一個預導(Pre-mastered)TOC(P-TOC)和一個用戶TOC(U-TOC)。用A驅動單元0來例示操作。參照這些控制信息片,系統控制器11能識別盤1記錄數據或回放數據的區域地址。因為控制信息也存儲在緩沖存儲單元13中,緩沖存儲單元13需要分成儲存被記錄和被復現的數據的緩沖區和儲存控制信息的區。當盤1裝在A驅動單元0上時,系統控制器11從盤1最內沿記錄控制信息的地方讀出這些控制信息片,并將其儲存到緩沖存儲單元13。然后,在向盤1記錄或從盤1回放的操作中參照這些控制信息。當數據記錄入盤1或從盤1中刪除時,編輯或重寫U-TOC。實際上,每當數據記錄入盤1或從盤1刪除時系統控制器11編輯和重寫儲存在緩沖存儲單元13中的U-TOC信息。被編輯和重寫的U-TOC信息然后從緩沖存儲單元13以預先確定的定時傳送到盤1的U-TOC區。同樣,系統控制器111將裝在B驅動單元100上的B盤上記錄的控制信息儲存到緩沖存儲單元113,并完成與上述類似的操作。在所謂的具有上述配置的雙驅動系統中,應用本實施例的記錄和回放裝置能提供諸如翻錄的功能。尤其是,當從安裝在一個驅動單元的盤1上完成一個回放數據操作時,可以完成向安裝在另一個驅動單元的盤上記錄數據的操作。用此方法,記錄在一個盤上的數據能記錄到另一個盤上。更詳細地說,例如在將A盤上記錄的聲頻數據翻錄到B盤的操作中,從A盤讀出且由編碼和解碼單元8解碼的聲頻數據從緩沖存儲單元13傳送到在B驅動單元100應用的緩沖存儲單元113,并存儲在那里。在微型盤系統中,在記錄操作時稱之為簇(cluster)的數據單位作為最小的單元,一個簇包含32扇區主數據區和4扇區鏈接區。典型的情況是,當1簇聲頻數據儲存在緩沖存儲單元113時,數據以扇區的單位讀出,并送到編碼和解碼單元108,在那里經編碼過程轉換成EFM信號。然后,按照如上所述完成編碼過程的EFM信號,磁頭驅動電路06向磁頭106a發出磁頭驅動信號。更具體地,EFM信號使得由磁頭106a產生的N或S極磁場施加到B盤上。因此方法記錄/回放裝置完成將A盤上記錄聲頻數據記錄到B盤上的翻錄操作。也可能用與上述操作相一致的操作將記錄在B盤上的數據反向翻錄到A盤上。在兩種情況,主控制器20控制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的協操作。在這樣的翻錄操作中,儲存在緩沖存儲單元13或113的數據,即從A盤或B盤讀出的數據能分別送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或114中。這樣,復制的聲頻數據能借助數字接口單元23輸出到輸出終端25。翻錄操作能以正常速度或高速完成。以正常速度完成操作時,回放驅動單元以與正常回放操作同樣的速度從盤中讀出數據。在記錄驅動單元,數據按照記錄驅動單元中使用的緩沖存儲單元中積累的數據的量,以簇為單位記錄到盤中。那時,從回放驅動單元輸出的聲頻數據能被從緩沖存儲單元13或113讀出的數據監控,聲頻數據能夠象正常回放操作的情況那樣輸出。另一方面,在以高速完成的翻錄操作中,數據以較正常回放操作更高的傳輸速率從安裝在回放驅動裝置上的盤上讀出并儲存在緩沖存儲單元13或113中,與正常速度翻錄操作十分相似,在記錄驅動單元中,數據按照記錄驅動單元中使用的緩沖存儲單元13或113中積累的數據量,以簇為單位記錄到盤中。但是因為在回放驅動單元數據以較高的傳輸速率從盤傳輸到緩沖存儲單元13或113,數據實際上以比正常記錄操作更高的速度記錄到安裝在記錄驅動單元上的盤上。在本實施例中,除非用戶借助操作作另外的規定,數據從一個盤傳送到另一個盤的操作以預定的高速進行。這是因為將數據以高速從一個盤傳送到另一個盤,編輯工作的效率得以改善。通過提供多個驅動單元,在所謂的播音記錄錄制一個數字衛星廣播或一個FM廣播,就可能連續錄制比只能錄制在1個盤上更長的節目。一般來說,一個節目首先記錄在安裝在A驅動單元0的A盤上,當A盤的可記錄區全部用完時,記錄操作在安裝在B驅動單元100的B盤上繼續,即在B盤上記錄節目的操作開始了。通過在上述的本實施例中完成的無縫記錄操作,至少可能保持記錄在一個盤上的數據與記錄在另一個盤上數據之間的信息,或者可以防止播音記錄的信息丟失。也可能從用無縫記錄操作中記錄的多個盤上的數據完成無縫回放操作來復制數據。無縫回放操作將在下面敘述。2.U-TOC扇區如上所述,在記錄數據到盤1或從盤1回放數據的操作中,系統控制器11讀出一個P-TOC(預導TOC)和一個U-TOC(用戶TOC),它們作為控制信息記錄在盤1上。本節說明U-TOC扇區,它用于記錄控制信息,控制記錄數據到盤1的道上或從其回放數據的操作。在微型盤中,一個U-TOC和一個P-TOC作為TOC信息提供。P-TOC記錄在盤1的最內沿的凹痕(Pit)區。P-TOC是只讀信息,除其他目的外它用于控制可記錄用戶區、盤尾紋(Lead-out)區和U-TOC區在盤1上的位置。注意,在微型盤系統中,也可能使用只能回放的盤,在此盤上所有數據以凹痕形式記錄。在只能回放的盤情況,事先存儲在ROM上的節目也能使用P-TOC來控制。在這種情況,不需要U-TOC。P-TOC的細節不予解釋。在可記錄盤1上提供的U-TOC在下面敘述。圖2是一個示意圖,示出U-TOC扇區0的格式。扇區0到4每個都定義為一個U-TOC扇區。扇區1和4是用于儲存字符信息的區,扇區是用于儲存記錄數據和記錄時間的區域。下面的敘述只解釋U-TOC扇區0在記錄到盤1或從盤1回放數據的操作中總是必須的。U-TOC扇區0是一個數據區,用于記錄包含用戶記錄節目的區和用戶可記錄新節目的自由區的控制信息。例如,在將一個節目記錄到盤1的操作中,系統控制器11搜索U-TOC扇區0,尋找在盤1上自由區的信息,然后將節目記錄到該區。另一方面,在將一個節目從盤1回放的操作中,搜索U-TOC扇區0,導找記錄該節目的區,然后再訪問該區并回放該節目。U-TOC扇區0是一個長度為2352字節(=4×588字節)的數據區,如圖示所示。在該扇區的起始處,存儲同步圖案。同步圖案后是三個地址字節,即“簇H”、“簇L”和“扇區”。“簇H”和“簇L”是簇地址,而“扇區”是扇區地址。扇區后面是儲存模式信息的“模式”(“Mode”)字節。同步圖案與下面4個字節形成頭部。一個扇區是如上所述2352字節大小的數據單元。36個扇區構成一個簇。同步圖案和地址不僅對U-TOC扇區記錄,也對每個P-TOC扇區和每個記錄節目的數據扇區記錄。如上所述,一個簇地址包含2個字節,即一個高位字節“簇H”和一個低位字節“簇L”,扇區地址是一個“扇區”字節。在“模式”字節后記錄在預定字節位置的數據包括一個制作者碼,一個模式碼,一個第一道號“第一TNO”,一個最后道號“最后TNO”,扇區使用狀態“使用的扇區”,盤序列號和盤ID(識別號)。盤上用于儲存用戶記錄數據的道區,自由區和其他區由下面敘述的U-TOC扇區0未端的部分描述(Part-description)表中的部分描述來控制。在部分描述表前面有一個區域記錄指向部分描述的各種部分描述指針,該區域在U-TOC扇區中作為部分描述指針表。部分描述指針是一個P-DFA(受損區的指針),一個P-EMPTY(空槽指針),一個P-FRA(可自由記錄區的指針)和一個P-TN0001到P-TNO255(道號指針)。在U-TOC扇區0中共有255個部分描述,描述01h到FFh,作為部分描述表,跟隨在部分描述符指針表后面。部分描述由部分描述符指針P-TNO001到P-TNO255指向。每個部分描述符用于記錄表示一部分起點的起始地址,表示一部分的終點的終止地址,表示該部分的道模式的模式信息。一個部分是用于沿時間軸連續地記錄數據的道的物理上連續的部分。在U-TOC扇區0中特殊部分描述符所描述的一個部分可以借助于將該特殊部分描述符鏈接到另一個部分描述符與在另一個部分描述符所描述的另一個部分連接起來。為此理由,特殊部分描述符也包括連接信息,表示描述另一個連續部分起點和終點地址的另一個其他部分描述符。應該注意,在本說明中加在數字后面作為后綴的記號“h”表示此數是以16進制格式表示的。在此類記錄/回放裝置中,盡管數據可以記錄在物理上不連續的區域,即將數據記錄延伸到多個部分,如果借助順序地訪問這些部分回放數據,那么在回放操作中將不存在問題。將用戶節目記錄在延伸的多個部分除了其他目的以外改善了盤上可記錄區使用的效率。在微型盤系統中提供的連接信息是部分描述符的號,從01h到FFh。包括在特殊部分描述符的連接信息指定了另一個部分描述符的號,后者描述與特殊部分描述符描述的部分相連結的另一個部分。在U-TOC扇區0中的部分描述符表內的部分描述符代表了一個部分。例如,在一個節目包含在3個相連的部分的情況,3個部分的位置由3個部分描述符控制,它們包含在部分描述符的連接信息片互相連接。實際上,連接信息是一個數,在預定的處理過程中用于找到在U-TOC扇區0中的字節位置。連接信息指向在用(304+number×8)表示的字節位置上的部分描述符,其中number是鏈接信息。在U-TOC扇區0的部分描述符表中用任何01h到FFh的部分描述符代表的部分中記錄的數據類型由部分描述符指針表的任何部分描述符指針P-DFA、P-EMPIY、P-FRA和P-TNO001到P-TNO255所規定。以部分描述符指針P-DFA為例。部分描述符指針P-DFA規定了典型地由盤1上的一個瑕疵引起的缺陷區,指向描述缺陷區起始與終止地址的單個部分描述符,或指向在多個部分描述符的頭上一個部分描述符,它們描述這些缺陷區的起始地址和終止地址,那就是說,在盤上缺陷區的起始和終止地址被列入選自部分描述符01h到FFh的一個特殊部分描述符,并且此特殊部分描述符由部分描述符指針P-DFA所指向。如果在盤上存在另外一個缺陷區,則另一個缺陷區的起始和終止地址列入另一個部分描述符中,后者借助于包括在特殊部分描述符中的連接信息連接到特殊部分描述符。如果沒有其他缺陷區,則包括在其他部分描述符中的連接信息一般設置成00h,表示此另外部分描述符是表示缺陷區中的最后一個。部分描述符指針P-EMPTY規定在部分描述符表中一個未用的部分描述符,或者多個未用的部分描述符的頭上的一個部分描述符。那就是說,部分描述符指針P-EMPTY設置成01h到FFh的值,指示未同的部分描述符。如果在部分描述符表中存在多個不用的部分描述符,部分描述符指針P-EMPTY設置成品01h到FFh的一個值,指向在諸不用的部分描述符中頭上一個部分描述符。其余的部分描述符借助于使用包括在部分描述符中的連接信息片鏈接到部分描述符。這樣形成一個連接表,第一個部分描述符放在該表的開始位置。用這樣的方法,在部分描述符表中不用的部分描述符得到控制。部分描述符指針P-FRA指定在盤1上的一個自由區,借助于指向描述自由區起始和終止地址的單個部分描述符,或者指向描述多個自由區的起始和終止地址的多個部分描述符的第一個部分描述符,可以將數據寫入。一個自由區還包含數據被擦除的區。那就是說,存在于盤上的自由區的起始和終止地址列入選自部分描述符01h到FFh的一個特殊部分描述符,由部分描述符指針P-FRA指向單個部分描述符。如果在盤上存在另外部分的自由區,則另外自由區的起始與終止地址列入另外的部分描述符,后者通過包括在特殊部分描述符內的連接信息連接到特殊的部分描述符。因此方法,自由區的起始與終止地址被列入部分描述符中,后者借助于使用包括在部分描述符的連接信息片與特殊的部分描述符相連接,形成一個連接表,該特殊部分描述符放在表首。在表尾的部分描述符包括的連接信息一般設置成00h,表示此部分描述符是指示自由區中最后一個。圖3是一個示意圖,表示連接表,它包含用于控制自由區的部分描述符。假設,以S03h為起始地址E03h為終止地址的部分,以S18h為起始地址E18h為終止地址的部分,以S1Fh為起始地址E1Fh為終止地址部分,以S2Bh為起始地址E2Bh為終止地址的部分,以SE3h為起始地址EE3h為終止地址的部分各是自由區。在這種情況,從S03到E03的部分,從S18h到E18h的部分,從S1Fh到E1Fh的部分,從S2Bh到E2Bh的部分,和從SE3h到EE3h的部分分別用部分描述符03h、18h、1Fh、2Bh和E3h來描述。在此情況下,部分描述符03h、18h、1Fh、2Bh和E3h借助于相應包含在部分描述03h、18h、1Fh和2Bh中的連接信息片18h、1Fh、2Bh和E3h連接,形成一個連接表,部分描述符03h在表頭,由部分描述符指針中的自由區部分描述符指針P-FRA指向,在表未的部分描述符E3h的連接信息設置成00h。應該指出,在部分描述符表中控制缺陷區的部分描述符形成一個類似于圖形中顯示的連接表。同樣,不用的部分描述符也形成一個類似于圖形中顯示的鏈接表。在一個沒有記錄節目數據且完全沒有缺陷區的光磁盤的情況,自由區部分描述符指針P-FRA設置成指向描述符01h,指出在盤上可記錄的用戶區全是自由區。因為其余部分描述符02h到FFh沒有使用,不用區的部分描述符指針P-EMPTY設置成部分描述符02h,其他的部分描述符03h到FFh借助于使用包含在部分描述符02h到FEh中的鏈接信息片形成一個鏈接表,部分描述符02h放在表的開頭。更具體地講,包含在部分描述符02h中的鏈接信息設成03h,以指向部分描述符03h,包含在部分描述符03h中的鏈接信息設成04h以指向部分描述符04h,等等。最后,包含在部分描述符FEh的鏈接信息設成FFh,以指向部分描述符FFh。包含在部分描述符FF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指出在部分描述符表中沒有其他應用的部分描述符。可記錄用戶區的起始地址和盤尾紋區的起始地址的前一個地址分別作為超始地址和終止地址列入部分描述符01h。部分描述符指針P-TNO1到P-TNO255指定盤1上的道,在那些道上類似用戶節目那樣的數據借助于指向部分描述符來記錄。更具體地說,例如,部分描述符指針P-TNO1借助于指向一個部分描述符指定第一道的數據,該部分描述符描述單個部分或描述記錄第一道數據的多個部分中的第一個部分。更詳細地說,假定第一道的節目被連續地記錄在單個部分。在這種情況,第一道上記錄區的超始與終止地址歸入由部分描述符指針P-TNO1指向的一個部分描述符,分別作為超始與終止地址。作為另一個例子,假設第一道的節目被記錄在多個分離的部分,它們由部分描述符描述,這些描述符順序排列,表示當節目錄制時沿時間軸的進行順序。更具體地說,第二道的程序從由部分描述指針P-TNO2指向的第一個部分描述符描述的最早部分開始,按時間順序連續通過后續部分。后續部分借助于那些部分描述符描述,它們與第一部分描述符通過鏈結信息片鏈結,形成一個鏈接表,第一個部分描述符放在鏈接表首,結束處的部分鏈接表包含的鏈接信息被設置成00h。例如,如上所述在U-TOC扇區0中形成了一個鏈接表,使用其中的部分描述符描述第二道的節目的記錄數據的所有離散的部分,在記錄入第二道節目區或從第二道節目區回放的操作中,能驅動光頭3和磁頭6來按照記錄在U-TOC扇區0中的信息訪問離散的部分,使得在記錄操作時記錄區能高效地使用,在回放操作對能夠從離散的部分讀出連續的節目信息。如上所述,在可寫的盤1上區域的管理借助于使用P-TOC來執行,而缺陷區、空區、自由區和用于記錄節目的可記錄用戶區通過使用U-TOC來控制。3á在盤上的典型的記錄狀態敘述盤1的區域結構和使用P-TOC和U-TOC控制的典型的記錄狀態。圖4是一張示例性圖,用于描述在盤1上可記錄區的結構,以盤1的徑向來顯示其模型。在光磁盤的情況,可記錄區被分成兩個大的區,即一個凹痕(Pit)區和一個溝紋(groove)區,如圖4所示。凹痕區中數據用浮紋(embosspit)記錄,溝紋區是光磁區,其中形成溝紋。在凹痕區,P-TOC被反復記錄。在P-TOC中U-TOC的位置用U-TOC的起始地址(USTA)表示。此外,如圖4所示,P-TOC還包括下列一些位置的地址,如盤尾紋起始地址(LOA),可記錄的用戶區起始地址(TSTA)和功率校準(PowerCalibration)區起始地址(PCA)。在盤1最內沿凹痕區之后形成溝紋區。溝紋區直到記錄在P-TOC上的盤尾紋起始地址(LOA)的地帶是可以記錄數據的可記錄區。其余是盤尾紋區。從可記錄用戶區起始地址(RSTA)起到盤尾紋起始地址(LOA)前一個位置之間的可記錄區的地帶是可記錄用戶區,節目實際上記錄在那里。在可記錄用戶區起始位置(RSTA)以前的溝紋區的地帶是用于控制記錄和回放操作的控制區。上述的U-TOC就記錄在此控制區。控制區中從功率校準區起始位置(PCA)起1簇大小地帶是用于校準激光束功率的區。U-TOC是從U-TOC起始地址(USTA)開始長度為3個簇的控制區中的一個鄰接帶。如上所述,1個簇是36個扇區。如圖4所示,實際的節目記錄在可記錄的用戶區。在本例中M1到M4的4個道被記錄。第一道M1被記錄在地址從A0到A4的部分。第二道M2被記錄在2個部分中。更具體地說,第二道M2的前一部分M2-1記錄在地址為A2到A3的一個部分,而后一部分M2-2被記錄在地址為A6到A7的另一部分。第三道M3被記錄在地址從A4到A5的部分,第四道M4被記錄在地址A8到A9的部分。在這狀態下,尚未錄入節目的自由區相應于地址從A10到A11的部分。圖5A和5B是示意圖,示出在圖4顯示的情況U-TOC的典型數據。在圖5A和5B中的短劃“-”表示在部分描述符指針中設置的1個字節的數據00h或在部分描述符中的鏈接信息,在U-TOC中的部分描述符中的起始地址和終止地址中設置3個字節數據000000h。在此例中認為盤1的可記錄用戶區中不存在缺陷區。因而缺陷區部分描述符指針P-DFA設置成00h。在圖4所示的記錄狀態,部分描述符指針P-TRA指向用于控制自由區的部分描述符。在此例中,部分描述符指針P-FRA設置成06h,指向部分描述符06h,圖5B是示意圖,示出上述起始地址為A10,終止地址為A11的部分上的信息。更具體地說,用5A中示出的部分描述符指針P-FRA指向的部分描述符06h包括起始地址A10和A11。因為在這種情況沒有其他自由區,部分描述符06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第一道M1的起始地址和終止地址在部分描述符01h中描述,后者由部分描述指針P-TNO1指向。因為第一道M1只記錄1個部分,部分描述符01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第二道M2的起始地址A2和終止地址A3在部分描述符02h中描述,后者由部分描述符指針P-TNO2指向。因為第二道M2記錄在2個部分M2-1和M2-2,A2和A3是用于記錄第二道M2前半部分的部分M2-1的起始地址和終止地址。部分描述符02h的鏈接信息例如可設成04h,指向描述記錄第二道M2后半部分的第二部分M2-2的部分描述符。第二部分M2-2的起始地址A6和終止地址A7在部分描述符04h中描述。因為沒有其他部分用于記錄第二道M2,部分描述符04h的鏈接信息設置成00h,指明不需要進一步鏈接。用于記錄第三道M3和第四道M4的部分的位置在部分描述符中描述,后者分別用部分描述符指針P-TNO3和P-TNO4以與第一道M1同樣的方式指向。應該注意到,因為只記錄了4個節目,部分描述指針P-TNO5到P-TNO255未使用,因而均設成00h。部分描述符指針P-EMPTY指向部分描述表中多個專用的部分描述符的第一個部分描述符,它指向第一個未用的描述符,在這里的情況指向部分描述符07h。部分描述符07h到FFh均未使用。部分描述符08h到FFh順序鏈接到部分描述符07h,利用記錄在部分描述符07h到FEh的鏈接信息片形成一個鏈接表,部分描述符07h置于鏈接表之首。4.無縫記錄操作如上所述,數據被記錄在多個盤上,數據以不丟失信息的方式延伸在諸盤上。在本實施例中實現無縫記錄操作的概念參考圖6A和6B來解釋。圖6A是示意圖,示出在裝在A驅動單元0上的A盤上沿時間軸記錄數據的操作過程。與圖6A十分類似,圖6B示出在裝在B驅動單元100上的B盤上沿時間軸記錄數據的操作過程。為了使用本實施例中的記錄/回放裝置完成無縫記錄,用戶典型地必須在開始記錄節目操作以前至少將A盤裝在A驅動單元0上完成預定(predetermined)操作將裝置設成無縫記錄模式。在A盤的同時可將B盤安裝在B驅動單元100,也可以在A盤安裝之后,但必須在后面提到的雙重記錄時間周期消逝以前。雙重記錄時間周期下面簡稱為雙重記錄時間T。典型地,無縫記錄操作在記錄/回放裝置中開始,A盤安裝在A驅動單元0上,如圖6A所示。記錄/回放裝置能具有在廠里事先設置的配置,但完成無縫記錄操作總是從A驅動單元0或總是從B驅動單元100開始,或者無縫記錄操作既能從A驅動單元0開始,也能從B驅動單元100開始,由用戶完成一個預定操作任意選擇。如上所述A盤安裝在A驅動單元0的情況,在記錄一個節目的數據的無縫記錄操作開始以后,如圖6A中用a點標的時間,在A盤上留有可記錄區,其大小不大于相應記錄時間長度的預定值。在此時刻,用B驅動單元100將節目記錄在B盤上的操作開始,(如圖6B所示)而A盤上的記錄操作仍然繼續(如圖6A所示)。就是說,在a點指示的時刻,記錄/回放裝置進入所謂的雙重記錄時間T,在此期間同樣的數據記錄入A和B盤。到由點b標出的較后面的時刻,裝在A驅動單元0上的A盤的可記錄區全部用完。因此在此時刻向A盤記錄數據的操作結束,將數據記錄到安裝在B驅動單元100的B盤上,記錄操作得以繼續,直到B盤上的記錄區域全部用完,或者用戶完成一個中止記錄的操作為止。在這樣的記錄操作中,同樣的數據記錄在A盤未端的預定數據段中和B盤起始處的預定數據段中,如圖6A和6B所示。將同樣數據記錄到這些段的時間周期已知是雙重記錄時間T。用此方法,在記錄在A盤和B盤的節目數據中沒有信息丟失。雙重記錄時間T可以設置成任意長度。但希望將T設置成數分鐘。這是因為必須在相應雙重記錄時間T中的一個時間點的道界限的位置上設置一個點C。道界限將在下面敘述。在微型盤系統中,節目數據以上述的道單位控制。但是一般1個道對應一個節目。一般一個節目長達若干分鐘。雙重記錄時間T設置成一定長度,使得對應道界限的時間點總能包含在T中。假設,由C點表示相應于圖6A和6B示出的雙重記錄時間T的一個時間點和數據位置是記錄數據的道的界限位置。在這種情況,點C設定為記錄數據序列中的道界限的位置。C點相應于無縫回放操作中從A盤切換到B盤的位置,這將在后面敘述。利用下述一個典型技術自動檢測C點。按照此技術,檢測到的記錄數據的低電平信號部分被認為是連續兩個道之間的界限位置產生的信號。點C被設置在這樣的位置。因為1個道一般相應于一個節目,一個低電平信號在節目的開始或結束時產生。因此,在大多數情況,檢測到的低電平信號在兩個連續的道之間的界限位置產生。在本實施例提供記錄/回放裝置中檢測后面提到的低電平信號部分的處理借助于主控制器20來完成,后者在下面描述的配置中從低電平檢測單元27獲得信號。被記錄的數據作為數字聲頻數據通過A/D轉換器17或數字接口單元23輸入。低電平信號檢測單元27監視輸入數字聲頻數據。當低電平信號檢測單元27檢測到一個狀態,即作為信號被監視的數字聲頻數據等于或低于事先設置為低電平信號的電平,且持續了預定的時間間隔,則低電平信號檢測單元27向主控制器20輸出一個檢測信號,通知主控制器20檢測到一個低電平信號部分。如果主控制器20在無縫記錄操作的雙重記錄時間T期間收到從低電平信號檢測單元27發來的檢測信號,則主控制器20確定,檢測電平指示記錄數據的低電平信號周期,并典型地在低電平信號周期的中間設置點C。如果被記錄的數據是數字聲頻數據,它具有與數字聲頻接口規范一致的結構,且通過數字接口23輸入,道界限部分可以如下檢測而不必檢測低電平信號部分。在那樣的數字聲頻數據的情況,類似道號和操作時間那樣的信息記錄在一個子碼(Sub-code)區。主控制器20對提供的數字聲頻數據的子碼解碼,以檢測數據中道界限的位置,設置C點。主控制器20將使用上述技術設置的C點位置上的信息送到在A驅動單0使用的系統控制器11和B驅動單100使用的系統控制111。系統控制器11和111儲存一個盤1上相應于點C位置的地址。這就是說,在盤1的地址指出相應于雙重記錄時間T的區中道界限的位置。將在后者提到,A盤上C點后面的數據和B盤上C點前面的數據參照分別由系統控制器11和111儲存的地址被擦除。由于在記錄數據中的道界限需要在記錄操作中自動地檢測,大多數情況在微型盤系統中應提供這樣的配置,檢測為設置上述的C點所需要道界限位置。這就是說,本實施例能使用常用于檢測道界限位置的配置來設置C點。在結束數據記錄到A盤及B盤的操作的階段,盤上U-TOC的內容按照記錄操作的結果予以更新。在本實施例中,在圖6A中與C點以后用影陰線標出的方塊表示的記錄數據相聯系的信息從A盤的U-TOC中刪除。即,U-TOC需更新,將曾被C點以后記錄的數據充填而后被刪除的區處理成自由區。同樣,在圖6B中與C點以前用陰影線標出的方塊表示的記錄數據相聯系的信息從B盤的U-TOC中刪除。即,需更新U-TOC,將曾被C點以前記錄的數據充填而后又被刪除的區處理成自由區。如上所述完成的操作導致一個記錄狀態,記錄在A盤上的數據在道的終點結束,記錄在B盤上的數據在道的起點處開始。記錄在A盤的數據與記錄在B盤的數據之間無信息丟失,此外記錄在A盤上的數據不會在一個道的中間結束,記錄在B盤上的數據不會在一個道的中間開始。其結果是記錄在A盤和B盤上的數據可以在用戶喜歡時分別回放,那樣盤的庫可以由用戶容易地控制。例如在下面敘述的無縫回放操作中聲音能容易地連續回放,這得益于下述事實,一般存在于2個連續的道之間的間隙相應于低電平信號延續一段時間,就不需要故意提供一個功能,在驅動單元的回放操作從A盤切換到B盤時在道的中間由連結很好的數據片輸出一個聲頻信號。如上所述,無縫記錄操作從安裝在A驅動單元0上的A盤開始,到安裝在B驅動單元100上的B盤結束。如果希望在B驅動單元結束處再繼續無縫記錄操作,則在B盤記錄數據的操作中遇到的另一個雙重記錄時間T以前需要將新的A盤安裝到A驅動單元0上。這樣,借助于如圖6A和6B所述的另一個雙重記錄時間T,無縫記錄操作得以繼續。通過重復上述過程無縫記錄操作能從一個盤切換到另一個盤。因為記錄數據到A和B盤的操作是利用參照圖6A和6B的技術在微型盤系統上實現,該技術可以應用到這樣一個方案中,如圖4和圖5所敘述的道被記錄到多個分離的部分。圖7A和圖7B是示意圖,示出一個典型的參照圖6A和6B的無縫記錄操作的模型。圖7A和7B借助于道接照記錄時間的順序示出在記錄狀態分別發生成A盤和B盤上的變化。更具體地說,圖7A和圖7B分別借助于A和B盤中的道示出在記錄狀態下在可記錄用戶區發生的變化。為了方便起見,地址A0和盤尾紋地址LOA(如圖4所示)在圖7A和圖7B中分別表示分000和400。這樣,可記錄用戶區的實際范圍從表示可記錄用戶區起始地址RSTA的地址000到地址400的前一個地址399。在圖7A和7B中示的例子中,無縫記錄操作從裝在A驅動單元0的A盤開始,延續到裝在B驅動單元100的B盤。為了使說明容易理解,令A盤與B盤均為新的盤。假設數據能記錄在A盤和B盤物理上連續的道上,使得沒有數據分開在分離的部分上的情況。在圖7A顯示的情況,記錄操作從A盤開始隨時間延續記錄道M1,M2,M3和M4到一半部分,它們分別從地址000,100,200,350開始,在地址099,199,349和399結束。假設用作雙重記錄時間T的記錄保持時間設成100個地址單位。更詳細地說,點a設在用于記錄道M3的部分的地址299后面一個數據位置。記錄在B盤上相當于a點數據位置后而道M3的數據的操作在點a指示的時間開始。如圖7B所示,記錄B盤的操作隨著時間順序記錄道M3,M4,M5和M6到分別從地址000,050,125,275開始至049,124,274和399結束的順序的部分中。如圖7A所示,在A盤的記錄操作在M4的中間結束,如圖7B所示在B盤的記錄操作到道M6結束。作為上述記錄操作的結果,在雙重記錄時間T期間,記錄到A盤和B盤的數據是道M3的后面部分(具有50個地址單位長度)和道M4的前面部分(具有50個地址單位長度)跟隨在道M3之后。在此情況,指示在雙重記錄時間T中道界限部分的C點設置在道M3和M4之間。道界限在A盤位于349地址,在B盤位于049地址。在上述記錄操作完成以后,在A盤上用于記錄的道M1,M2和M3分別記作道#1,#2和#3,而在道M3之后用于記錄道M4的后面部分的數據的記錄區作為自由區。言下之意是這部分的記錄數被清除。另一方面,在B盤上用于記錄道M3后半部分數據的B盤開始的部分被擦除,且被看作自由區。道M3之后用于記錄數據的M4,M5和M6分別稱之為#1,#2和#3。如上所述以道為單位的數據的控制通過更新每個盤上的U-TOC的內容來實現。在圖8和圖9中分別表示了根據圖7A和7B示出的無縫記錄操作,代表A盤和B盤記錄狀態的A盤和B盤的U-TOC內容。圖8是示意圖,示出了記錄在A盤的U-TOC反映該盤記錄狀態的數據的細節。如圖所示,記錄在A盤的U-TOC中的數據包括對道#1的部分描述指針P-TNO1,它被設置成01h,指向部分描述符01h,部分描述符01h用于列入儲存道M1的一個部分的起始地址000和終止地址099。部分描述符01h的鏈接信息設置成00h,指示該部分描述符01h沒有任何鏈接。對道#2的部分描述符指針P-TNO2設成02h,指向部分描述符02h,用于列入儲存道M2的一個部分的起始地址100和終止地址199。部分描述符02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指示該部分描述符02h沒有任何鏈接。對道#3的部分描述符P-TNO3設成03h,指向部分描述符03h,用于列入儲存道M3的一個部分的起始位置200和終止地址349。部分描述符03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指示該部分描述符03h沒有任何鏈接。記錄在一個部分的道M4的數據被清除,該部分認為是自由區。處理成自由區的部分由部分描述符04h來描述,后者由設成04h的部分描述符指針P-FRA所指向。自由區的起始地址350和終止地址399被列入部分描述符04h。因為在自由區的起始地址350前一個地址349結束的整個可記錄用戶區被用于記錄數據,部分描述符04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指出由該部分描述符04h描述的部分是僅有的自由區。部分描述指針P-EMPTY被設成05h,指出部分描述符05h沒有用到。部分描述符06h到FFh借助于包括在部分描述符05h到FEh的鏈接信息鏈接到部分描述符05h,它們在部分描述符表中形成一個未用的部分描述符的鏈接表,部分描述符05h放在鏈接表首。部分描述符FF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指出由部分描述符FFh描述的部分在鏈接表上是最后一個未使用的部分描述符。圖9是示意圖,示出記錄在B盤U-TOC中數據的細節,反映該盤的記錄狀態。記錄在B盤開端的一個部分的道M3的數據被刪除,該部分被作為自由區處理。作為自由區處理的部分由部分描述符01h描述,后者由設置成01h的部分描述符指針P-FRA指向。該自由區的起始地址000和終止地址049被列入部分描述符01h。因為在址050開始在地址399結束的整個可記錄用戶區被用于如圖7B所示那樣記錄數據,部分描述符01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指出由部分描述符01h描述的部分是僅有的自由區。對于道#1的部分描述符指針P-TNO1設成02h,指向部分描述符02,后者用于列入用于儲存道M4的一個部分的起始地址050和終止地址124。部分描述符02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指出部分描述符02h沒有任何鏈接。對于道#2的部分描述符指針P-TNO2被設成03h,指向部分描述符03h,后者用于列入用于儲存道M5的一個部分的起始地址125和終止地址274。部分描述符03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指出部分描述符03h沒有任何鏈接。對于道#3的部分描述符指針P-TNO3被設成04h,指向部分描述符04h,后者用于列入用于儲存道M6的一個部分的起始地址275和終止地址399。部分描述符04h的鏈接信息設成00h,指出部分描述符04h沒有任何鏈接。部分描述符指針P-EMPTY和部分描述符05h到FFh設成與A盤的U-TOC那樣相同的狀態,如圖8所示。5.無縫記錄操作的處理實現無縫記錄操作的處理過程參考圖10顯示的流程圖來解釋。用此圖中的流程圖表示的處理過程是通過完成主控制器20本身的控制過程以及經過主控制器20的控制完成A驅動單元100的系統控制器的控制過程來實現的。在本例中,無縫記錄操作從在A驅動單元0中的數據記錄開始,延續到在B驅動單元100中的數據記錄。為使說明便于理解,當在B驅動單元100中的數據記錄完成時,無縫記錄操作結束。如圖所示,流程圖從S101步驟開始,此時用戶將記錄/回放裝置設成無縫記錄模式,開始無縫記錄操作。在步驟S101,A驅動單元0完成控制過程,起動將數據記錄到安裝在A驅動單元0的A盤的操作。在本實施例中,在步驟的S101,B驅動單元100實現控制過程,完成與A驅動單元0同步的空操作。此時,系統時鐘發生電路26為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的信號處理提供同樣的系統時鐘信號。于是,A驅動單元0根據系統時鐘信號完成信號處理,精確地記錄送到A盤的聲頻數據。另一方面,B驅動單元100共享和提取送到A驅動單元0的聲頻數據,完成信號處理但實際上不將數據記錄到B盤。由B單元驅動100完成的信號處理稱為空操作。因為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都根據同樣的時鐘信號完成對同樣的輸入數據的處理,處理過程以同步的信號處理定時完成。因為如上所述A驅動單元0在A盤上記錄數據而B驅動單元100完成空操作,B驅動單元能夠在圖6A上點a指示的時刻容易地起動記錄數字,圖6A上的a點與圖6B上的a點同步。在一個驅動單元的空操作過程中,安裝在該驅動單元的盤可以更換而不引起任何問題。在S101后的步驟102,A驅動單元0進入記錄余留時間Trm(A),它等于或短于事先設定的雙重記錄時間T。記錄余留時間Trm(A)是作為將A盤上留下的可記錄區的大小轉換成時間間隔而獲得。因為記錄余留時間Trm(A)在A102步驟判斷為等于或短于雙重記錄時間,處理過程繼續進行到步驟S103,在此時至今一直進行空操作的B驅動單元100開始真實地將數據記錄到B盤。在起動B驅動單元100的記錄操作時,主控制器20、系統控制器11和系統控制器111執行控制將B驅動單元100的緩沖存儲單元113中的數據寫指針設成與A驅動單元0的存儲器控制器12指定的在緩沖存儲單元13中數據寫指針相同的值。數據寫指針是緩沖存儲單元13或113的一個位置的地址,數據是從此位置傳送到盤中的。其結果是,數據能夠從精確對應于圖6A中點a指示的數據位置的地方開始記錄入B盤。在下面敘述的在A盤上記錄數據的A102到S108處理過程的時間間隔是上述圖6A和6B中涉及的雙重處理周期時間T。在下一步驟S104,試圖使用上述的檢測技術檢測道界限。如果沒有檢測到道界限,處理流程進到步驟S107。另一方面,如果檢測到道界限處理流程進到步驟S105。在步驟S105檢測到的道界限被檢驗以形成一個判斷,判斷該道界限是否為了S104步驟在雙重記錄時間T中首次檢測到的道界限。如果該道界限不是在雙重記錄時間T中首次檢測到的道界限,則處理流程不做任何事情而進入到步驟S107。另一方面,如果該道界限是在雙重記錄時間T中第一次檢測到的道界限,處理流程進入到步驟S106,在那里道界限的位置被取作為以前在圖6A中標出的點C,并且相應于A盤和B盤上的點C的數據記錄地址被儲存。詳細說來,典型地是如下方式儲存地址。在A驅動單元中系統控制器11輸入A盤上一個地址,在該地址上借助于編碼和解碼單元8從地址解碼器10記錄相應于C點的地址,系統控制器11還將該地址存入內部的RAM(隨機存儲器)。同樣,在B驅動單元中系統控制器111輸入B盤上一個地址,在該地址上借助于編碼和解碼單元108從地址解碼器110記錄對應于C點的地址,系統控制器111還將該地址存入內部的RAM(隨機存儲器)。在完成步驟S106的處理,流程進到步驟107。按照在步驟S105完成處理過程,在雙重記錄時間T檢測到的第二個和以后的道界限被忽略,對那樣的道界限不設置點C。從以前的描述,參照圖6A很明顯,點C也對應于從做過無縫記錄操作的一個盤切換到另一個盤的回放操作的位置。因此在雙重記錄時間T中只需設置一個C點。就是說不需要設置2個或更多的C點。S105的處理過程被完成,只有一個C點在雙重記錄時間T內被設置。在步驟S107,A盤的記錄余留時間Trm(A)被檢查,形成一個判斷,判斷Trm(A)是否已變為等00,即在A盤上為記錄數據的整個可記錄區是否已經用完。如果A盤的記錄余留時間Trm(A)尚未等于00,處理流程回到步驟S104。另一方面,如果A盤的記錄余留時間Trm(A)已經等于00,處理流程進到步驟S108,在這里結束A驅動單元0的向A盤記錄的操作。在圖6A和6B示出的C點后面完成下面將敘述的處理過程。即記錄操作繼續到由B驅動單元100完成的在B盤上記錄數據的操作。在步驟S109,B驅動單元100進入一個狀態,等待B盤的記錄余留時間Trm(B)變成等于00,即整個B盤上為記錄數據的可記錄的區已經用完。當B盤的記錄余留時間Trm(B)在步驟S109判斷為0,處理流程進到步驟S110,在這里完成一個控制處理過程,結束B驅動單元100進行的在B盤中記錄數據的操作。如果用戶作了終止B驅動單元110在B盤進行記錄數據的操作,則處理流程也進到步驟S110,在那里完成一個控制過程結束B驅動單元100進行的在B盤中記錄數據的操作。但應該注意,此特征沒有在圖10的流程圖中明確地畫出。在下一步驟S111,根據至今完成的記錄操作的結果更新A盤的U-TOC。同樣,在下一步驟S112,在離開圖10中的流程圖表示的程序以前,根據至今完成的記錄操作的結果更新B盤的U-TOC。在S111和S112步驟完成的處理過程把A盤和B盤的U-TOC置于分別由圖8和圖9顯示的狀態,其中用于至今記錄節目的道指定升序的道號,以節目記錄的次序控制道。此外,A盤上C點后面的數據記錄區和B盤上C點前面的數據記錄區都處理成自由區。按照上述過程流程圖,流程可以從步驟S104經由步驟S107到步驟S108而跳過步驟S105和S106。上述處理流程圖相應這樣的情況,由于非常長的道節目,在A盤記錄數據的操作從雙重記錄時間T開始時未檢測道界限而結束。在這樣的情況,步驟S108和其后的步驟的處理過程可以不設置C點而完成。因此,在步驟S111上不完成特殊的處理過程來更新A盤的U-TOC,將對應于雙重記錄時間T的數據記錄區的后面部分設成自由區。同樣,在步驟S112上不完成特殊的處理過程來更新B盤的U-TOC,將對應于雙重記錄時間T的數據記錄區的前面部分設成自由區。就是說,采取一個動作將圖6A和6B,或圖7A和7B中影陰線的方塊指出的數據記錄區處理成可以從中回放數據的區。當然,可以繼續上述的實施例,使通過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在3個或更多的盤上允許完成無縫記錄操作。實現這樣配置的處理過程也能在參照圖所示流程圖的處理過程的基礎上進行設計。6.無縫回放操作的處理實現一個無縫記錄(疑是“回放”)操作的處理過程通過圖11的流程圖來解釋。在無縫記錄(回放)操作中數據從那些完成無縫記錄而未丟失信息的盤中回放。由該圖的流程圖表示的處理過程借助完成主控制器20本身的控制過程和執行主控制器20的控制后A驅動單元0的系統控制器11和B驅動單100的系統控制器111的控制過程來實現。在本例中,無縫回放操作從重現B驅動單100的數據開始。為使解釋更容易理解,當B驅動單元100上的數據重現完成時無縫回放操作結束。典型地,在以無縫回放模式開始回放過程的操作之前將完成無縫記錄操作的A盤和B盤分別裝在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上。應該注意,在A盤的回放操作正在進行之際也可以把B盤裝在B驅動單元100上。如圖所示,流程從步驟S201開始,此時A驅動單元進行控制處理,起動從安裝在A驅動單元0的A盤上回放數據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一個回放操作意味著從A盤和B盤讀出數據,將數據分別儲存到緩沖存儲單元13和113,且分別將數據送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和114。在下面的步驟S202,A驅動單元進入等待狀態,等待將從A盤讀出的數據存到緩沖存儲單元13的操作完成。當將從A盤讀出的數據存到緩沖存儲單元的操作被判斷已完成,處理流程繼續到步驟S203,此時B驅動單元100完成控制過程,開始從安裝在B驅動單元100上的B盤回放數據且儲存這些數據到緩沖存儲單元113的操作。在此操作開始的時刻,A驅動單元0繼續一個操作,將儲存在緩沖存儲單元13的余留數據傳送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B驅動單元100開始一個操作,將儲存在緩沖存儲單元113的數據送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14,其時間與A驅動單元0將緩沖存儲單元13的余留數據傳送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器單元14的操作終止時刻同步。在B驅動單元100起動回放操作的定時與在A驅動單元0結束回放操作的定時以如下方式同步。首先,系統時鐘發生電路26向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發同樣的時鐘信號。其次,規定了預定字數的數據從緩沖存儲單元13送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的時間間隔。第三,當從緩沖存儲單元13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的傳送結束時,與此傳輸定時同步,B驅動單元100開始將數據從緩沖存儲單元113傳送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14。通過系統控制器11與系統控制器111合作完成必要的控制處理,執行定時控制。處理的流程走到步驟S204,形成一個判斷,判斷用戶是否做了一個中止回放操作的操作。如果用戶做了中止回放操作的操作,則至今從B盤回放數據的操作結束,由圖11中流程圖表示的程序結束。另一方面,若用戶沒有做出中止回放操作的操作,則處理流程進到步驟S205。處理的流程走到步驟S205,形成一個判斷,判斷包含將從B盤讀出的數據送到緩沖存儲單元113的操作和將數據從緩沖存儲單元113傳送到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的回放操作是否已經完成。如果尚未完成,處理流程回到步驟S204。另一方面,如果判斷回放處理過程已經完成,在離開圖11表示的流程圖的程序以前回放過程結束。在無縫回放操作中還有可能提供一個配置,借助于在A驅動單元0和B驅動單元100之間交替切換,數據能從3個或更多的盤上回放,在圖11的流程圖表示的過程的基礎上可以容易地實現回放操作。7.第二個實施例下面解釋本發明的第二個實施例。圖12是一個示意圖,示出本第二個實施例實現的記錄/回放裝置的配置。與圖1所示的第一個實施例應用的記錄/回放裝置中的部件相同的那些用與圖1同樣的標號標記,其解釋不再重復。如圖12所示,在第二個實施例中A驅動單元0A和B驅動單元100A共享數據控制電路30、存儲器控制電路12、緩沖存儲單元13、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和輸入輸出部件,后者用于從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輸入模擬量信號或向其輸出模擬量信號。輸入/輸出部件是D/A轉換器15、聲頻輸出終端16、A/D轉換器19和聲頻輸入終端18。完成第一實施例的主控制器20的功能(包括記錄/回放裝置的全局控制)的系統控制器11、輸入和輸出數字數據到系統控制器11的輸入/輸出部件對于A驅動單元0A和B驅動單元100A也是共用的。數字量輸入/輸出部件是數字量接口單元23、數字量輸入終端24和數字量輸出終端25。在此配置中,儲存在存儲緩沖單元13的數據能通過存儲控制器12和數據控制電路30傳輸到A驅動單元0A用的編碼和解碼單元8和B驅動單元100A用的編碼和解碼單元108。例如在記錄或回放操作中數據控制電路30形成一個存儲控制器12與A驅動單元0A中使用的編碼和解碼單元8之間的數據傳輸通路,或者與B驅動單元100A中使用的編碼和解碼單元108之間的數據傳輸通路。特別在記錄操作中,數據控制電路是功能電路部件,它形成從存儲控制器12到A驅動單元0A使用的編碼和解碼單元8及B驅動單元100A使用的編碼和解碼單元108的數據傳輸通路。數據控制線30的操作由系統控制器11所控制。在此配置中,共用的功能電路部件,即記錄/回放信號處理系統為A驅動單元0A和B驅動單元100A所共享。因為共用功能電路部件分別由從盤中讀出數據和將數據寫入盤中的功能電路部件所提供,必須提供一個公共的時鐘信號到A驅動單元0A和B驅動單元100A。因此,圖1顯示的第一個實施例使用的系統時鐘發生電路26可以省去。在圖12顯示的第二個實施例的情況,提供低電平信號檢測單元27,借助于聲頻壓縮編碼和聲頻解壓縮解碼單元14,或在壓縮以前或在其后檢測聲頻數據輸出的低電平信號。但是,應該注意,低電平信號檢測單元27也能用來借助于A/D轉換器19或數字接口單元23檢測聲頻數字輸出的低電平信號,如圖1中第一個實施例的情況一樣。另外,由具有這樣配置的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記錄/回放裝置中可能借助于圖10所示的流程圖實現無縫記錄操作。在第二實施例的配置中當步驟S102中的判斷得到肯定的結果,控制轉到其后的步驟S103,開始將數據記錄到B盤的操作,此時操縱數據控制電路30的操作,使得從緩沖存儲單元13讀出的而原本傳送到用于A驅動單元0A的編碼和解碼單元8的數據也送到用于B驅動單元100A的編碼和解碼單元108。同樣,由具有這樣配置的第二實施例提供的記錄/回放裝置中可能借助于圖11所示的流程圖實現無縫回放操作。在這種情況數據控制電路30形成一個從A驅動單元0A利用的編碼和解碼單元8到存儲控制器12的數據通路,從A盤讀出的數據存入緩沖存儲單元13。在從A盤回放的操作完成的時刻數據控制電路30形成一個從B驅動單元100A利用的編碼和解碼單元8到存儲控制器12的數據通路,起動從B盤讀出數據的操作,從B盤讀出的回放數據存入緩沖存儲單元13。此時,適當地設置指向緩沖存儲單元13的指針,使從B盤讀出并存入緩沖存儲單元13的回放數據正確地與剛才從A盤讀出的回放數據連接起來。詳細地說,從B盤讀出的回放數據的起點直接跟在從A盤讀出的回放數據的終點之后。其結果是,能夠輸出回放節目而沒有間歇。在第二實施例中,A盤和B盤的U-TOC自動地更新,從而把接在A盤上C點后面的記錄數據區和B盤上C點前面的記錄數據區各自處理成自由區。然而,應當注意,用戶也能夠進行編輯操作,產生相同記錄狀態,替代讓U-TOC自動更新。在A盤上C點后面的記錄數據區和B盤上C點前面的記錄數據區都能處理成能復現的區而不是自由區。當這種情況有可能完成一個無縫回放操作,其中這些區的數據在雙重處理過程中不復現。在圖7A和7B所示的例子中由影陰線示出的方塊每個都能處理成可復現的區。在此情況,在A盤上記錄道M4的部分處理成道#4。在B盤上記錄道M3、M4、M5和M6的部分分別處理成道#1、#2、#3和#4。特別在無縫回放模式,當從記錄M3的道#3(A盤上直接先于道M4的道)回放數據的操作完成時,A盤的回放操作結束,不從記錄M4的道#4中回放數據。當完成了A盤的回放操作開始從B盤的回放數據的操作時,記錄M3的部分(第一道或道#1)的數據不回放。而從記錄M4或道#2的部分回放數據的操作開始。8.第三個實施例下面敘述本發明的第三個實施例。圖13是表示由第三實施例提供的實現無縫記錄操作處理過程的流程圖。與圖10的第一個實施例的流程圖中對等的步驟用同樣的號標記,不再重復解釋。如圖13所示,在第三個實施例中當在步驟S104檢測到道界限位置時,處理流程進到步驟S113,在此步驟,上述圖6A中敘述的道界限的位置指示點C被臨時性地確定,在盤A和盤B上對應C點的數據記錄地址作為臨時性信息典型地被存入內部的RAM。在步驟S104中,每當道界限的位置被檢測到時那些地址被儲存。處理流程然后從步驟S113進到步驟S107。步驟S114插入步驟S108和步驟S109之間。在步驟S114,將步驟S113中臨時確定的C點設置成指示道界限的正式位置的C點。此外,相應于A盤和B盤上正式點C的數據記錄地址作為正式地址信息儲存。處理流程然后從步驟X114進到步驟S109。在第三個實施例的情況,最終確定的正式C點表示在圖6A和圖6B示的雙重記錄時間T的時間周期內最終檢測到的道界限位置。例如,假設有2個或更多的道界限在雙重記錄時間T的時間周期內被檢測到。在這種情況下,因為點C代表最后一個道界限的位置,有可能使用A盤在無縫記錄操作中能夠記錄最大數據量的記錄數據。如果在雙重記錄時間T的時間周期內只有1個或沒有道界限被檢測到,第三實施例提供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的記錄效果。這些實施例每個都是本發明對微型盤系統的應用。但是應該注意到,本發明也能應用到不是微型盤系統盤形記錄介質的其他記錄介質上。例如本發明也能用于如帶形記錄介質或固態存儲那樣記錄介質的記錄/回放裝置。如上所述,按照本發明,在借助于具有多個驅動單元的記錄/回放裝置實現的無縫記錄操作中,當正處在記錄過程的一個驅動單元上安裝的記錄介質上余下的可記錄區的大小等于或小于一個預定值,則無縫記錄操作轉到另一個驅動單元上繼續進行。因此,在無縫記錄操作中,在進行前一個記錄過程的驅動單元的在末端的預定段復蓋在另一個驅動單元上的在起始部分的預定段,導致雙重的段,在那里記錄數據有雙份。其結果是在延伸到2個記錄介質的無縫記錄操作記錄的數據中沒有丟失信息。為記錄雙重數據在2個記錄介質上可以設置一個指針,指向雙重段上的一個特殊位置。在無縫回放操作中,此指針指示首先進行回放處理的記錄介質的回放終點和進行后續回放處理的另一個記錄介質的回放起點。在上述無縫回放操作中,在完成首先進行回放處理的記錄介質的記錄數據操作后從進行后續回放操作的另一個記錄介質回放數據,借此,能從記錄的數據回放數據而沒有信息丟失。在這樣的無縫回放操作中,在指針指示的數據位置上結束進行第一個回放操作的記錄介質的回放處理過程,且在同一指針指示的數據位置上開始進行后續回放操作的記錄介質的回放處理過程。如果重現的數據例如是聲頻數據,聲頻數據能連續輸出,使節目的回放不會使用戶有不協調的感覺。在無縫記錄操作中獲得的記錄數中擦除前一個記錄過程的記錄數據中由指針指示位置后面的數據以及后一個記錄過程的記錄數據中由同一指針指示位置前面的數據,前一記錄過程的記錄介質上記錄數據的末端與后一記錄過程的記錄介質記錄數據的起始端相連。借助于收聽從記錄介質回放的節目,很容易認為兩個盤是相互聯系的。使用戶很容易通過典型的庫管理來控制盤。在上述配置中,通過設置指向道界限位置指針,在無縫記錄操作中記錄在盤上的數據永遠不會在道的中間開始或結束,其結果是用戶很容易執行庫管理,和使用用戶喜歡的盤。至于無縫回放操作有可能提供一個配置很容易地實現無縫回放過程,這需要利用一個事實,在兩個連續的道之間存在間隙,它相應于低電平信號的位置,這就不需要通過在道的中間的連接得很好的聲頻數據故意提供一個功能,輸出聲頻信號而避免聲音間歇。為了設置一個指針指向上述道界限的位置,必須通過參照數據中的子碼檢測一個節目的界限,并將指針設在檢測的節目指針的位置。另一種方法是取益于節目界限一般相應存在于節目之間低電平信號的數據段,可能將指針設在檢測的低電平信號的數據段上。這種方法可以使用這樣的配置容易地實現,在這配置中檢測低電平信號數據段的功能從開始為諸如記錄操作中自動道分割的目的而提供。在由本發明提供的,帶有對2個或多個驅動單元中每一個都提供信號處理電路的配置的記錄/回放裝置中,對首先進行記錄/回放處理的記錄介質的信號處理電路系統與進行后續記錄/回放處理的記錄介質的信號處理系統同步,其方法是提供同一時鐘信號給兩個系統。當對首先進行記錄處理的記錄介質的信號處理電路系統在向記錄介質記錄數據時進行后續記錄處理的記錄介質的信號處理電路系統在進行空操作。這樣,對進行后續記錄處理的記錄介質的信號處理電路系統從一個記錄指針指向的位置起動,該指針與對首先進行記錄處理的記錄介質的信號處理電路的記錄指針具有相同的值。其結果是按照本發明一個無縫記錄操作很容易實現。在由本發明提供的,帶有為2個或多個驅動單元共享共同的信號處理電路系統的配置的記錄/回放裝置中,控制過程是這樣實現的,在進行后續記錄處理的記錄介質所在的驅動單元進行后續記錄過程開始時,以前只供給首先進行記錄處理的記錄介質所在的驅動單元數據的共同信號處理電路系統也將數據提供給進行后續記錄過程的記錄介質所在的驅動單元。權利要求1.一種記錄裝置,用于在記錄操作中連續地將記錄數據保存在多個記錄介質上,即使在將所述記錄操作從一個所述的記錄介質切換到另一個所述記錄介質的情況中數據仍保持連續,所述的裝置包含至少二個記錄裝置,包括第一個記錄裝置和第二個記錄裝置;一個數據切換裝置,用于將記錄的數據選擇地送到所述的記錄裝置,從而使得記錄在鄰近裝在所述第一記錄裝置上的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的所述可記錄區的所述終點區域中的數據與記錄在鄰近裝在所述第二記錄裝置上的所述第二個記錄介質的可記錄區的起點區域的數據相同;和一個等待狀態終止裝置,它具有一個檢測器,用于檢測鄰近正在進行前一個記錄操作的安裝在所述的第一個記錄裝置中的第一個記錄介質的一個可記錄區的終點的位置;以及一個起動器,用于起動一個所述的第二記錄裝置的后續記錄操作,該裝置在所述的第一個記錄裝置的所述前一記錄操作達到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的所述可記錄區的所述終點前一直等待所述后續記錄操作的起動。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待狀態終止裝置包括一個剩余大小計算裝置,用于計算所述第一記錄介質上可記錄區的大小;一個終點鄰近檢測裝置,用于將所述剩余大小計算裝置的計算輸出結果與表示鄰近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的所述可記錄區的所述終點的位置的預定值進行比較,以便檢測所述第一記錄裝置的所述前一個記錄操作是否達到所述第一記錄介質的所述可記錄區的所述終點;和一個起動裝置,用于根據終點鄰近檢測裝置的檢測輸出結果起動所述第二記錄裝置的所述后續記錄操作,該裝置一直在等待所述后續記錄操作的起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記錄介質具有一個控制區,用于記錄已經記錄數據的長度;和所述剩余大小計算裝置根據記錄在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的所述控制區中的所述記錄數據的長度計算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上可記錄區的大小。4.一個按照權利要2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終點鄰近監測裝置將所述剩余大小計算裝置的計算輸出結果與表示鄰近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的所述可記錄區的所述終點的位置的預定值進行比較,并確定當發現由所述剩余大小計算裝置的所述計算輸出結果比所述的預定值小時,就檢測到鄰近所述第一記錄介質的所述可記錄區的所述終點的所述位置。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具有一個數據界限檢測裝置,用于檢測作為所述記錄數據界限的部分,它在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的所述可記錄區的所述終點的所述鄰近位置與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的所述可記錄區的所述終點之間。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數據界限檢測裝置確定,當表示所述記錄數據的信號電平在持續至少預定時間周期內等于或低于預定的電平時,則認為檢測到作為所述記錄數據界限的部分。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個記錄介質具有一個控制區,用于記錄控制已經記錄在所述第一記錄介質上的數據的控制信息;所述的第二個記錄介質具有一個控制區,用于記錄控制已經記錄在所述第二記錄介質上的數據的控制信息、;提供了一個地址存儲裝置,一旦所述的數據界限裝置在鄰近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的所述可記錄區的所述終點的所述位置與所述的第一個記錄介質的所述可記錄區的所述終點之間的第一個地帶,或者在鄰近所述第二個記錄介質的所述起始點的用于記錄與所述第一地帶同樣的記錄數據的所述第二記錄介質上的第二個地帶檢測到一個所述記錄數據的一個數據界限時,則用該地址存儲裝置儲存記錄數據在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上的記錄位置的第一地址和記錄數據在所述第二個記錄介質上的記錄位置的第二地址;提供一個第一數據擦除裝置,用于借助于編輯記錄在所述第一記錄介質上的所述控制區內的所述控制信息,擦除在鄰近于所述第一地址的區域中的數據;和提供一個第二數據擦除裝置,用于借助于編輯記錄在所述第二記錄介質上的所述控制區內的所述控制信息,擦除在鄰近于所述第二地址的區域中的數據。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記錄裝置用于當在所述記錄介質上的可記錄區的大小變為等于一個預定值時,停止操作。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待狀態終止裝置包含一個剩余大小計算裝置,用于計算在所述第一個記錄介質上的一個可記錄區的大小;一個提取裝置,用于提取附在從所述數據切換裝置收到的所述記錄數據后的數據長度信息;一個起動裝置,用于起動所述第二記錄裝置的后續記錄操作,該裝置基于所述剩余大小計算裝置的計算輸出結果和從所述提取裝置提取的正在記錄的節目的數據長度一直等待所述后續記錄操作的起動。全文摘要由本發明提供的一個記錄/回放裝置至少包括2個記錄/回放單元。當檢測到正在進行前一個記錄操作的一個記錄/回放單元上所安裝的一個記錄介質上留下的可記錄區的大小變成等于或小于預定值,另一個記錄/回放單元的記錄操作被起動,使得有可能獲得一個記錄結果,不會因更換記錄介質而丟失信息。文檔編號G11B27/10GK1758365SQ20051009396公開日2006年4月12日申請日期1999年5月31日優先權日1998年5月29日發明者荒牧純一,齊藤奈津美申請人:索尼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