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制多層記錄載體的方法、系統、回放設備及記錄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多層記錄載體上記錄信息的記錄設備,其中信息被提供于一個輸入端,該多層記錄載體具有第一層、第二層以及一個層間轉換點(layer transition point),該記錄設備包括在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上寫入信息的寫入裝置以及耦合至輸入端與寫入裝置的處理裝置;本發明還涉及一種將源多層記錄載體(source multilayer record carrier)復制成目標記錄載體的方法。
背景技術:
上述方法可通過個人電腦中已有的DVD拷貝程序來了解。
其中,DVD讀取器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獲取視頻信息,處理該視頻信息并將處理過的視頻信息提供給在一個記錄載體上進行記錄的DVD記錄器。
由于DVD-ROM記錄載體可用于雙層格式,這種類型的記錄載體的復制在當前的可記錄型DVD記錄載體上存在問題,因為當前的可記錄型記錄載體是單層的,并且只能夠提供雙層DVD-ROM記錄載體的大約一半的記錄容量。
為了使來自雙層DVD-ROM記錄載體的視頻數據符合單層DVD的可記錄型記錄載體,就必須壓縮視頻信息,這將導致圖像質量的下降。
為解決該問題,已開發了一種雙層可記錄型DVD的記錄載體。它允許對雙層DVD-ROM記錄載體的復制,同時又能防止由壓縮帶來的圖像質量的下降,因為該雙層可記錄型DVD提供了足夠的存儲空間來保留視頻信息,而無需進一步壓縮。
然而,記錄設備在接收視頻信息時面臨了一個問題。
如今,雖然包含兩個記錄層的可記錄型DVD不再需要壓縮了,但是,為了在目標記錄載體的兩個層上正當地記錄視頻信息,必須在適用于含視頻信息的DVD記錄載體的DVD標準規范內建立一個層間轉換點。
記錄器接收視頻信息并能夠處理該視頻信息以建立一個合適的用于層間轉換的點,該點的位置能滿足DVD視頻標準的要求,即轉換的發生是非無縫的且成一個單元邊界(cell boundary)處。當記錄器被給定了記錄載體的第一記錄層上的剩余容量、視頻信息所需要的剩余容量以及第二記錄層的剩余容量時,記錄器會掃描視頻信息來獲得符合上述這些條件的一個位置,并考察該位置是否是一個合適的位置。
雙層DVD-R可記錄型記錄載體在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的物理地址范圍的末端具有一個固定的層間轉換點。它是由預壓制導入區得到的。因此,目標記錄載體上的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將不會與源記錄載體的層間轉換點一致。
這樣,它的不利之處在于,在回放目標記錄載體上的復制視頻信息期間引起失常。發明內容本發明的方法的一個目標是克服這種缺點,并提供一種將層間轉換點保持在視頻信息中與源記錄載體相同位置的復制源記錄載體的方法。
為了實現該目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中獲取視頻信息;-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二層中獲取視頻信息;-將從第一層與第二層獲取的視頻信息傳送給一個記錄設備;-在視頻信息中確定一個合適的層間轉換點;-將視頻信息劃分成第一視頻部分和第二視頻部分;-調整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上的第一邏輯地址的物理定位,以便于當從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開始記錄第一視頻部分時,所確定的層間轉換點與目標記錄載體的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一致;-從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的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處開始,將傳送給記錄設備的視頻信息記錄在目標多層記錄載體上。
通過偏移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在記錄載體上的第一層上的起始點,該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的末端可以被移動至與目標記錄載體的固定層間轉換點一致。通過調整第一邏輯地址的物理定位,在目標記錄載體上的記錄的起始點可以被移動。邏輯地址空間的起點在物理地址空間中的移動使視頻信息的記錄朝向固定層間轉換點偏移。當視頻信息的記錄的末端與該層間轉換點一致時,由到達目標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上的物理地址空間末端觸發,記錄器能夠自動地執行層間轉換。記錄器將繼續在第二層上進行記錄,剩余視頻信息、第二視頻部分將被記錄在第二層上。
由于改變了第一層上的第一邏輯地址的物理地址,而任何回放設備都會為了從第一邏輯地址處開始回放而自動跳過由上述改變而被跳過的區域,因此這些區域會被留下空白。
只有針對雙層記錄載體的可靠性的考慮,才需要在物理地址空間的起點與第一邏輯地址之間的被跳過的區域中記錄填充信息,其中該第一邏輯地址位于邏輯地址空間的起點。
換句話說為了實現層間轉換,記錄器基于所確定的層間轉換點而縮減了第一層的可用邏輯地址空間,以致于當視頻信息的記錄超出了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的可用空間時被迫進行自動層間跳躍。
用來復制源多層記錄載體的方法的一個實施例的特征在于確定合適的層間轉換點的步驟包括步驟-處理被傳送的視頻信息以確定符合層間轉換要求的層間轉換點。
處理由記錄器接收的視頻信息使得該記錄器在視頻信息的這樣一個位置處確這一個點,在該位置處,層間轉換符合層間轉換的應用要求,諸如是在單元邊界處進行的、是非無縫的、以及被執行的位置上回放的短時間中斷對于觀察者是不太明顯的。
用來復制源多層記錄載體的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特征在于確定合適的層間轉換點的步驟包括步驟-從源多層記錄載體接收一個層間轉換點;-將該層間轉換點傳送給一個記錄器。
不處理視頻信息來找到該層間轉換點的合適定位,取而代之的是,存在于源記錄載體上的原始層間轉換點可被作為一個起點來確定目標記錄載體的合適層間轉換點。在源記錄載體的制作期間,已經考慮了應用到層間轉換點的所有要求,且已經確定了一個合適的層間轉換點。記錄器可以利用這個信息,該信息是由一個回放設備向該記錄器提供的,該回放設備被設置成除了提供視頻信息之外還提供層間轉換點。記錄器現在僅需建立邏輯地址空間的起點的邏輯地址,以便所接收到的視頻信息中的層間轉換點與目標記錄載體的固定層間轉換點一致。
用來復制源多層記錄載體的方法的另一個實施例的特征在于,調整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上的第一邏輯地址以便所確定的層間轉換點與目標記錄載體的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一致的步驟包括步驟-計算層間轉換點離開視頻信息的起點的邏輯地址偏移;-由目標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的最大邏輯地址減去該邏輯地址偏移,得到一個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將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存儲在目標記錄載體上的索引文件中。
通過將第一邏輯地址的調整過的物理地址存儲在目標記錄載體上的索引文件中,第一層的第一邏輯地址可被調整成為物理地址。在將調整過的物理地址存儲在索引文件中之后,任何記錄過程都將使用如此新定義的邏輯地址空間,因為記錄器是被設計成使用邏輯尋址來記錄的。這樣,將從校正的偏移處開始記錄,并將會在到達邏輯地址空間的末端的時候,也即到達第一層上的物理地址空間的末端的時候,恰好完成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的記錄,
現在根據附圖來介紹本發明。
圖1展示了記錄在一個雙層OTP記錄載體上的視頻信息。
圖2展示了記錄在一個雙層PTP記錄載體上的視頻信息。
圖3展示了被復制在一個雙層OTP記錄載體上的視頻信息。
圖4展示了被復制在一個雙層PTP記錄載體上的視頻信息。
圖5a展示了用于從回放設備向記錄器傳送視頻信息的一種文件結構。
圖5b展示了用于從回放設備向記錄器傳送視頻信息的另一種文件結構。
圖6展示了為復制另一雙層OTP記錄載體而制備的一個雙層OTP記錄載體。
圖7展示了為復制另一雙層PTP記錄載體而制備的一個雙層PTP記錄載體。
圖8展示了一種復制雙層記錄載體的系統,其包括一個回放設備和一個記錄器。
具體實施方式
圖1展示了記錄在一個雙層OTP記錄載體上的視頻信息。
記錄載體3包括第一記錄層1和第二記錄層2,其上記錄有信息。該信息是視頻信息,例如是MPEG 2視頻流。因為該視頻信息不匹配單個的記錄層,所以第一記錄層1包括含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4,而第二層2也包括含視頻信息的一個部分,即第二部分5。即使視頻信息的整體與第一層是相匹配的,由于其它原因,記錄載體的出版商仍有可能決定將視頻信息分成第一層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層上的第二部分。因為所展示的記錄載體是屬于OTP類型的,所以第一部分4的大小決定了第二部分5的最大尺寸。這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即第一層是從第一層的起點開始讀取,并向外直至到達層間轉換點6,在該點處,讀取動作轉變至第二層2并繼續向內穿過第二部分5。由此,第二層上的第二部分5決不會大于第一層1上的第一部分4。
各層的物理尋址橫跨第一層的最大尺寸及第二層的最大尺寸。與之相對的是,OTP型記錄載體的邏輯尋址從第一層1上的第一部分4的起點開始,向外直至層間轉換點6。邏輯尋址在第二層的起點7繼續并結束于第二部分5的末端。
因此,第一層1上的第三部分8和第二層2上的第四部分9包含在該記錄載體的物理尋址內,但不包括在邏輯尋址內。在母盤制作期間,通過處理視頻數據并搜尋一個出現在單元邊界的合適的場景(例如具有小比特率的)來確定層間轉換點6,該處可以實現非無縫的層間轉換。另一個目標經常是為了平衡兩個層1,2上的視頻信息量,以由此得到尺寸基本相等的第一部分4與第二部分5。這減少了為填充第二部分5的未由視頻信息充滿的剩余區域所需要的填充量。所展示的源記錄載體可以是可記錄型或ROM型的記錄載體。
圖2展示了記錄在雙層PTP記錄載體上的視頻信息。
PTP型記錄載體包括第一記錄層20和第二記錄層21,其上記錄有信息。該信息是視頻信息,例如是MPEG 2視頻流。因為該視頻信息不匹配單個的記錄層,所以第一記錄層20包括含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22,而第二層21也包括含視頻信息的一個部分,即第二部分23。當然,由于其它原因,記錄載體的出版商同樣可以決定將兩層20,21上的信息分割。因為所展示的記錄載體是屬于PTP類型的,第一部分22對第二部分23的尺寸不產生影響。這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即第一層20是從第一層的起點開始讀取的,并向外直到層間轉換點24,此處,讀取動作轉變至第二層21的起點25,再向外繼續穿過第二部分23,直到結束于第二部分23的末端26。
各層的物理尋址橫跨第一層20的最大尺寸及第二層21的最大尺寸。與之相對的是,PTP型記錄載體的邏輯尋址從第一層20的第一部分22的起點開始,向外直到層間轉換點24。邏輯尋址在第二部分23的起點25繼續并結束于第二部分23的末端26。
因此,第一層20上的第三部分27和第二層21上的第四部分28包含在該記錄載體的物理尋址內,但不包括在邏輯尋址內。在母盤制作期間,通過處理視頻數據并搜尋一個出現在單元邊界的合適的場景(例如具有小比特率的)來確定層間轉換點24,該處可以實現非無縫的層間轉換。對于PTP型記錄載體來說,沒有特定的目標來平衡兩個層20,21上的視頻信息量,因此第一部分22與第二部分23可以具有不同的尺寸,第二部分23可以小于、等于或大于第一部分22。
圖3展示了被復制在一個雙層OTP記錄載體上的視頻信息。
圖3展示了當將一個源多層記錄載體復制成一個目標多層記錄載體而不采用特殊措施時所發生的情況。
當如圖1所示的雙層OTP記錄載體以正規方式被復制時,為了在目標記錄載體上記錄,從源記錄載體的邏輯地址空間取得視頻信息并提供給記錄器。伴有視頻信息的單個流或數據文件被提供給記錄器,因而,就像在記錄載體的制作期間一樣,記錄器必須在視頻信息中找到一個用作層間轉換點的合適的點。圖3展示了在物理地址空間的末端33處的擁有固定層間轉換點的記錄載體的兩個層30,31。第一層30包括一個預壓制部分34和含視頻信息的第一分段的第一部分32。為了便于理解圖1,2的源記錄載體上的視頻信息與圖3中的視頻信息之間的關系,圖1與圖2的原始層間轉換點6,24在視頻信息中的位置在圖3中用線35來表示。層間轉換點33被固定在第一層30的邏輯與物理地址空間的末端,并標記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32的末端。因為層間轉換點已經向目標記錄載體的視頻信息的末端移動了,來自源記錄載體的第一層與第二層的視頻信息都被記錄在目標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上。視頻信息與邏輯地址空間在第二層上繼續,從第二部分37的起點36開始直到第二部分37的末端38為止。這種復制方法的缺陷是必須處理視頻信息以致丟失了源記錄載體的原始層間轉換點,且必須為目標記錄載體重新選擇一個新的也許不太優良的層間轉換點。
圖4展示了被復制在一個雙層PTP記錄載體上的視頻信息。
如同對圖3的說明一樣,圖4展示了當將一個源多層記錄載體復制成一個目標多層記錄載體而不采用特殊措施時所發生的情況。
當如圖2所示的雙層PTP記錄載體被復制時,為了在目標記錄載體上記錄,從源記錄載體的邏輯地址空間取得視頻信息并提供給記錄器。伴有視頻信息的單個流或數據文件被提供給記錄器,因而,就像在記錄載體的制作期間一樣,記錄器必須在視頻信息中找到一個用作層間轉換點的合適的點。圖4展示了由記錄器確定的接近第一層40的物理末端的層間轉換點43。第一層40包括一個預壓制部分44和含視頻信息的第一分段的第一部分42。層間轉換點43標記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42的末端以及第一層40的邏輯地址空間的末端。視頻信息一直記錄到層間轉換點43并在第二層上的邏輯地址空間中繼續,從第二部分46的起點45開始直到第二部分46的末端47為止。因為層間轉換點43是固定的,所以記錄器不能夠平衡包含在每個部分42,46中的視頻信息量。邏輯尋址中不包括第三部分48。這種復制方法的缺陷是必須處理視頻信息以致丟失了源記錄載體的原始層間轉換點,且必須為目標記錄載體重新選擇一個新的也許不太優良的層間轉換點。
圖5a展示了用于從回放設備向記錄器傳送視頻信息的一種文件結構。
為了避免對視頻信息的強制處理,并為了在記錄器上實行一種操作,以便于把目標記錄載體的兩個層上的視頻信息的原始劃分重制成與源記錄載體上的劃分完全一樣,圖5a展示了一種包括一個第一文件50與一個第二文件53的文件結構50,53。第一文件包含了源多層記錄載體的視頻信息。因為回放設備僅提供擁有連續邏輯地址空間的單個流或文件,該連續邏輯地址空間包括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上的第一部分讀取的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51和從第二層的第二部分讀取的視頻信息的第二部分52,所以除了第一文件50之外,記錄器還提供了第二文件53。該第二文件53包含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以此方式,記錄器不再需要處理視頻信息,而可以利用所提供的源記錄載體的原始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來確定目標記錄載體的合適層間轉換點。
記錄器可以方便地考慮目標記錄載體的物理地址空間相比于源記錄載體的恒常偏移。單獨的第二文件53的好處是可以獨立于含視頻信息的第一文件50而將該第二文件53傳送給記錄器。
如果使用了單獨文件,回放設備必須在第一文件50之前傳送第二文件53。在DVD文件結構中,用來包含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的合適文件是IFO文件,IFO文件中還包含有與VOB文件中的視頻信息相關的其它信息。
圖5b展示了用于從回放設備向記錄器傳送視頻信息的另一種文件結構。
另一種可行方案是在含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的文件54的第一部分56的一個部分55中包括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所展示的情形是,包含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的部分55位于第一部分56的開頭。
因為記錄器必須在視頻信息的記錄之前就知道層間轉換點的位置,所以,為了確保記錄器在記錄之前接收層間轉換點的邏輯位置,層間轉換點的邏輯位置必須被放置在視頻信息之前。
正規復制過程的結果已經在圖1,2,3與4中解釋了,圖6將展示怎樣利用層間轉換點的位置向記錄器的傳送來獲得目標記錄載體上的邏輯地址的適當調整。
圖6展示了為復制另一雙層OTP記錄載體而制備的一個雙層OTP記錄載體。
圖6的雙層記錄載體包括一個第一層60和一個第二層61。第一層包括一個第一部分68,該部分是預壓制區域,包含了用于記錄器及回放設備的記錄載體信息。該區域是不可記錄的。通過將第一邏輯地址63移動到更接近第一層的末端的一個不同物理地址,第二部分62被跳過了。這樣,第一層60上的邏輯地址范圍被限定在第三部分64中,從第一邏輯地址63開始直到第一層60的最后物理地址為止。
接著便利用該第三部分來記錄圖5a的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51。第一邏輯地址被移動到那樣一個物理地址,該物理地址能使圖5a的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51恰好匹配在目標記錄載體上的第三部分64中。
隨后,圖5a的文件50的視頻信息的剩余的第二部分52可記錄在位于目標記錄載體的第二層61上的第四部分65中。通過關于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進行偏移計算,記錄器調整第一邏輯地址的物理地址,其中該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是包括在圖5a或圖5b的文件53,54中并從中獲取的,或由記錄器根據視頻信息本身來確定。
應當注意的是,取代從圖5a的第二文件53讀取源記錄載體上的轉換點的邏輯位置,也可以通過處理視頻信息并在視頻信息中搜尋滿足某些條件的一個位置,由此從視頻信息本身得到一個合適的層間轉換點。特別地,在該位置處可以采用非無縫的轉換,并位于單元的邊界,且視頻信息包含一個符合某些有關比特率及場景內容的標準的場景。舉例而言,低比特率的,并且暗色的、無動作或快速移動內容的場景可作為適合層間轉換點的視頻信息位置。
由此,例如當記錄器開始記錄來自圖5a的第一文件50視頻信息時,因為記錄器在第一邏輯地址處開始記錄并到達第一層60的最后物理地址,即相當于到達第三部分64的末端,此時,視頻信息的記錄恰好已前進到層間轉換點在源記錄載體上的位置點,所以自動迫使進行層間轉換。該記錄器已經包括了所有必要的機構來使其在到達第一層的最后物理地址時執行自動層間轉換。通過調整第一層上的第一邏輯地址的物理地址,在記錄期間,記錄器中用來執行自動層間轉換的構件將會因最大邏輯地址的到達而被觸發并自動執行層間轉換。當第一層上的第一邏輯地址被留在第一層上的默認物理地址的起點時,將會在視頻信息中的一個或許不太合適的點處執行自動層間轉換。正是對第一層上的第一邏輯地址的物理地址的調整確保了目標記錄載體上的層間轉換位于目標記錄載體上的視頻信息中的相同合適位置,如同在記錄載體的制作期間所仔細選擇的一樣。
當到達了第一層60的最大物理地址時,記錄器自動執行層間轉換,并繼續從圖5a的第一文件50的第二部分52的起點開始,在第二層61的第四部分65中記錄剩余的視頻信息。在第四部分65的末端66完成記錄。除非為了可靠性的要求,例如防止結冰(de-icing),不需要在第五部分67中進行記錄。第一層60上的第一邏輯地址的物理地址記錄在記錄載體上的一個索引文件中,例如,對于DVD結構的記錄載體的情況,它記錄在VTSM文件中。
圖7展示了為復制另一雙層PTP記錄載體而制備的一個雙層PTP記錄載體。
圖7的雙層記錄載體包括一個第一層70和一個第二層71。第一層70包括一個第一部分70a,該部分是預壓制區域,包含了用于記錄器及回放設備的記錄載體信息。該區域是不可記錄的。通過將第一邏輯地址73移動到更接近第一層的末端的一個不同物理地址,第二部分72被跳過了。這樣,第一層70上的邏輯地址范圍被限定在第三部分74中。為了記錄圖5a的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51,記錄器已經設定了對第一邏輯地址73的重新定位,以便圖5a的文件50的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51恰好匹配目標記錄載體的第一層70的第三部分74。接著可將圖5a的文件50的視頻信息的剩余第二部分52記錄在目標記錄載體的第二層71的第四部分76。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記錄器通過把第一層70的邏輯物理地址空間的起點的物理位置朝向物理地址空間的末端移動,減小了第一層70的邏輯地址空間以便為圖5a的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51提供精確匹配的存儲區域。由此,當在第三部分74中記錄時,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51的末端將與第一層70的最后的物理地址一致,從而與目標記錄載體的層間轉換點一致。
應當注意,第一邏輯地址的偏移所根據合適層間轉換點也可從視頻信息本身獲得,這通過處理視頻信息并搜尋視頻信息中滿足某些條件的一個位置來實現。特別地,在該位置處可以采用非無縫的轉換,并位于單元的邊界,且視頻信息包含一個符合某些有關比特率及場景內容的標準的場景。舉例而言,低比特率的,并且暗色的、無動作或快速移動內容的場景可作為適合層間轉換點的視頻信息位置。
雖然采用了圖5a的文件結構來解釋圖6與7,但同樣可采用圖5b的文件結構。
由此,例如當記錄器開始記錄來自圖5a的第一文件50視頻信息時,因為記錄器到達第一層70的最后物理地址,即第一層物理地址空間的末端,又恰逢視頻信息的記錄已前進到層間轉換點在源記錄載體上的位置點,所以自動迫使進行層間轉換。當到達第一層70的最后物理地址時,記錄器執行層間轉換,并從第二層71上的第四部分76的起點75開始,直到第四部分76的末端,記錄器繼續記錄來自圖5a的第一文件50的第二部分52的剩余視頻信息。除非為了播放性的要求,例如防止結冰(de-icing),不需要在第五部分78中進行記錄。因為在PTP型記錄載體上,在層間轉換之后,記錄器從第四部分76的起點75開始向外記錄,因此第六部分78保持了對記錄器的可訪問性。第四部分76的末端77由視頻信息的末尾決定。
圖8展示了一種復制雙層記錄載體的系統,其包括一個回放設備和一個記錄器。
源雙層記錄載體80將被復制在目標雙層記錄載體81上。回放設備82可以通過一個基本引擎84來訪問源記錄載體上的信息,該基本引擎對來自記錄載體80的信息進行讀取與解碼。處理器88與基本引擎84耦合,既可向基本引擎84發出指令,又可接收由基本引擎84取得的信息。處理器88可利用基本引擎84來從源記錄載體80獲取視頻信息和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它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的,即首先從源記錄載體80的第一層獲取視頻信息,記錄下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的,接著從源載體80的第二層獲取剩余的視頻信息。
處理器另外還與一個用戶接口86及一個輸出端90相耦合。通過該用戶接口86,用戶可以指示回放設備開始復制過程,該過程是由該回放設備啟動的。用戶或者可以指示回放設備為記錄器83調整由回放設備82提供的文件或數據流的格式。例如,可以在圖5a與圖5b分別示出的兩種文件格式中作出一個選擇,以防在不同記錄器要求不同文件格式時確保兼容性。用戶也可以指示回放設備阻止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向記錄器或文件的輸出。
處理器88經由接口90向記錄器83的輸入端91提供含視頻信息與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的文件或數據流。當記錄器83接收到了含視頻信息與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的文件或數據流時,輸入端91將該文件或數據流提供給處理器89。
處理器89與一個用戶接口87耦合。通過該用戶接口87,用戶可以指示記錄器開始復制過程,或指示記錄器啟動從回放設備82向記錄器83的文件轉送。此外,用戶接口87可用來調整由記錄器83從回放設備82接收到的文件或數據流的格式。例如,可以在圖5a與圖5b分別示出的兩種文件格式中作出一個選擇,以防在不同記錄器要求不同文件格式時確保兼容性。用戶接口87也可用來指示記錄器83忽略由回放設備提供的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而代之以處理視頻信息來定位層間轉換點的合適位置。
對于復制過程,回放設備82執行以下步驟-在處理器88的控制下,當光拾取器聚焦于第一層上時,利用基本引擎84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獲取視頻信息。
-在處理器88的控制下,當光拾取器聚焦于第二層上時,利用基本引擎84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二層獲取視頻信息。
-將從第一層與第二層獲取的所有視頻信息傳送到記錄設備。
該傳送可由用戶通過回放設備82的用戶接口86或記錄器83的用戶接口87來啟動。另一可選方式是,當在回放設備82和/或記錄器83是計算機通過其接口控制的情況下,例如在個人電腦中使用的IDE接口控制的回放設備與記錄器的情況下,也可通過回放設備82和/或記錄器83的接口90,91來啟動傳送。
-確定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
從而記錄器必須在視頻信息中確定一個合適的點,以便這個合適的點可以與目標記錄載體的固定層間轉換點對直。
這可能通過獲得源記錄載體的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從回放設備得到,例如從回放設備提供的一個文件中獲取該邏輯地址,或通過處理視頻信息并確定用于層間轉換的合適位置的邏輯地址。
-確定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的尺寸。
通過確定直到源記錄載體的層間轉換點的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的尺寸,可建立目標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的邏輯地址空間的校正尺寸。
-調整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的第一邏輯地址的物理定位,以便當從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開始記錄第一視頻部分時,所確定的層間轉換點與目標記錄載體的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一致。
通過由最后物理地址(在常規尋址系統中即最大的)減去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的尺寸,可得到第一邏輯地址的校正物理地址。所得到的邏輯地址空間恰好足夠大,以匹配視頻信息的第一部分。
-從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的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開始,在目標多層記錄載體上記錄傳送到記錄設備的視頻信息。
調整了邏輯地址空間之后,記錄器83的處理器89可以開始記錄視頻信息。
通過用處理器89處理視頻信息,記錄器83在目標多層記錄載體81上記錄所接收到的視頻信息。處理器89接著以記錄標準定義的合適的形式并且與諸如尋址信息等其它必要信息一起向基本引擎85提供視頻信息,此時該信息被轉換成一種適于在目標多層記錄載體81上記錄的信號。
當記錄器83達到了物理地址空間的末端時,記錄器83自動執行層間轉換。
當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不是通過處理視頻信息來確定時,回放設備需要執行以下的兩個附加步驟-在處理器88的控制下,利用基本引擎84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獲取一個層間轉換點。該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可通過若干方式確定。回放設備可以從記錄載體的導入區的一個入口來獲取該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或者在從源記錄載體取得視頻信息期間,通過記錄下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也可確定層間轉換的位置。為了復制,必須從記錄載體取得所有視頻信息,由此,在雙層源記錄載體的情況下,回放設備將自動遇上層間轉換。
-向記錄設備傳送層間轉換點。
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的傳送可由用戶通過回放設備82的用戶接口86或記錄器83的用戶接口87來啟動。另一可選方式是,當在回放設備82和/或記錄器83是計算機通過其接口控制的情況下,例如在個人電腦中使用的IDE接口控制的回放設備與記錄器的情況下,也可通過回放設備82和/或記錄器83的接口90,91來啟動傳送。顯然,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的傳送可以是單獨傳送的,或者也可以與視頻信息的傳送一起。
當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通過處理視頻信息來確定時,回放設備需要執行以下的附加步驟來取代上文中列出的兩個附加步驟-處理視頻信息以確定符合層間轉換要求的一個層間轉換點的邏輯位置。
權利要求
1.一種在多層記錄載體上記錄被提供給一個輸入端的信息的記錄設備,,記錄載體具有第一層、第二層和一個層間轉換點,該記錄設備包括在該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與第二層上寫入信息的寫入裝置,以及與該輸入端和該寫入裝置耦合的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處理裝置包括層間轉換點確定裝置和邏輯地址調整裝置,其中,基于由所述層間轉換點確定裝置提供的層間轉換點,可操作該邏輯地址調整裝置來調整第一邏輯地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設備,其特征在于,設置該層間轉換點確定裝置,使之通過處理視頻信息來確定層間轉換點。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記錄設備,其特征在于,設置層間轉換點確定裝置,使之從提供給該記錄裝置的信息文件來確定層間轉換點。
4.一種復制源多層記錄載體到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中獲取視頻信息;-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二層中獲取視頻信息;-將從第一層與第二層獲取的視頻信息傳送給記錄設備;-在視頻信息中確定一個合適的層間轉換點;-將視頻信息劃分成第一視頻部分和第二視頻部分;-調整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上的第一邏輯地址的物理定位,以便當從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開始記錄第一視頻部分時,所確定的層間轉換點與目標記錄載體的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一致;-從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的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處開始,將傳送給記錄設備的視頻信息記錄在目標多層記錄載體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制源多層記錄載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確定合適層間轉換點的步驟包括步驟-處理被傳送的視頻信息,以確定符合層間轉換要求的層間轉換點。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復制源多層記錄載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確定合適層間轉換點的步驟包括以下步驟-從源多層記錄載體接收一個層間轉換點;-將該層間轉換點傳送給一個記錄器。
7如權利要求4,5或6所述的復制源多層記錄載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調整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上的第一邏輯地址,以便所確定的層間轉換點與目標記錄載體的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一致的步驟包括-計算層間轉換點離開視頻信息的起點的邏輯地址偏移;-從目標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的最大邏輯地址中減去該邏輯地址偏移,得到一個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將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存儲在目標記錄載體上的索引文件中。
8.如權利要求4,5,6或7所述的復制源記錄載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還包括一個步驟在完成視頻信處的記錄之后,在未記錄區域記錄填充信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復制源記錄載體到目標記錄載體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中獲取視頻信息;從源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二層中獲取視頻信息;將從第一層與第二層獲取的視頻信息傳送給一個記錄設備;在視頻信息中確定一個合適的層間轉換點;調整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上的第一邏輯地址的物理定位,以便于當從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開始記錄第一視頻部分時,所確定的層間轉換點與目標記錄載體的層間轉換點的邏輯地址一致;從目標多層記錄載體的第一層的調整過的第一邏輯地址處開始,將傳送給記錄設備的視頻信息記錄在目標多層記錄載體上。該方法能夠將層間轉換點保持在視頻信息中與源記錄載體相同位置。
文檔編號G11B27/034GK1864226SQ200480029148
公開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1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6日
發明者R·A·布朗迪克 申請人:皇家飛利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