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磁帶記錄機的磁帶裝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磁帶記錄機,例如磁帶錄像機(VTR)和可攜式攝像機,其利用沿限定在走帶機構中的預定路徑運轉的磁帶來記錄并重現數據,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磁帶記錄機的磁帶裝載裝置,所述磁帶裝載裝置從所裝載盒式磁帶中取出磁帶以便使磁帶緊密接觸磁頭鼓。
背景技術:
作為在傳統磁帶記錄機中采用的移動走帶機構的一個實例,圖1顯示了一種通常在可攜式攝像機中采用的移動走帶機構100。參照圖1,傳統磁帶記錄機的移動走帶機構100包括主底盤110、子底盤120和磁帶裝載裝置。
主底盤110形成移動走帶機構100的底部,其上安裝著各種元件,例如磁頭鼓130、裝載馬達150和走帶輪馬達140。
子底盤120被可滑動地安裝在主底盤110上,在磁帶的裝載/卸載期間沿著主底盤110作往復運動。
當裝載磁帶(沒有示出)時,磁帶裝載裝置將磁帶從插入到移動走帶機構100中的盒式磁帶(沒有示出)中取出,使磁帶與磁頭鼓130緊密接觸,且引導磁帶以使磁帶能夠在緊密接觸磁頭鼓130的狀態下運行。磁帶裝載裝置包括桿座組件160、固定和移動導軌181、185。
桿座組件160安裝在移動走帶機構100上,可以隨著磁帶的裝載/缷載而移動,并引導磁帶以使磁帶在緊密接觸磁頭鼓130的狀態下運轉。通常在移動走帶機構100上有一對桿座組件160,每個都在與裝載馬達150聯動的連接部件268(圖3)的擠壓下被移動。
導軌181、185引導桿座組件160的運動。更具體地說,導軌181、185包括一對安裝在主底盤120上的固定導軌181,和一對安裝在子底盤120上的移動導軌185。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181、185,在裝載磁帶期間,通過子底盤120的移動被相互鎖合在一起,以形成桿座組件160的移動軌道。
在圖1所示的傳統的移動走帶機構100中,安裝在主底盤110上以便將磁頭鼓130相對于主底盤110固定的磁頭鼓底座170,與導軌181形成一個整體。移動導軌185與子底盤120形成一個整體。
圖2顯示了較近提出的另一種移動走帶機構200,其中的磁帶記錄機中省略了磁頭鼓底座170(圖1),以滿足產品的緊湊性和重量輕的要求,磁頭鼓130被直接安裝在主底盤210上。在此結構中,固定導軌281是通過將主底盤210的一部分彎曲而形成的。要求強度小于主底盤210的子底盤220是由一塊厚度小于主底盤210的板材制成的。因此,固定導軌281變得比移動導軌285要厚。在圖3所示的這種結構中,在固定和移動導軌281、285之間的連接部分上限定了一個階梯部分(t)。因此,在裝載磁帶期間,桿座組件260在其從移動導軌285向固定導軌281的移動中受到階梯部分(t)的阻礙。
隨著磁帶裝載的完成,桿座組件260在走帶機構200中運行的磁帶的張力的作用下而移動。為了防止桿座組件260的移動,即使在完成了磁帶的裝載之后,桿座組件260在連接部件268的作用下沿著“A”方向偏移。由于桿座組件260在磁帶裝載完成的時候受到連接部件268的作用,就產生了沿著圖3中“B”方向轉動桿座組件260的力矩。
圖1中所示的傳統的走帶機構100采用了一個獨立的支架171(圖1)來防止因磁帶的張力和以上所提到的力矩引起的桿座組件160的移動。更具體地說,支架171形成在磁頭鼓底座170上,且當磁帶裝載完成時通過接觸支承桿座組件160。然而,在圖2所示的傳統走帶機構200中,由于固定導軌281是通過彎曲主底盤21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如圖1中所示的支架171被省略。因此,如圖3所示,在圖2所示的走帶機構200中,不能防止因磁帶張力和力矩而引起的桿座組件260的運動,結果,不能穩定地引導磁帶的運轉。
此外,在連接部件268和導軌281、285之間限定了一個移動間隙G,以確保在桿座組件260的運動期間不會發生連接部件268和導軌281、285之間的接觸,且桿座組件260能夠被平穩地移動。然而,因為桿座組件260的一側受到連接部件268的擠壓而移動,就產生了一個使桿座組件260繞其中心轉動的力矩,結果,桿座組件260在間隙G允許的范圍內移動。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是提出了用于磁帶記錄機的一種磁帶裝載裝置,其結構上得到了改進,以使當磁帶被裝載/卸載時或當磁帶的裝載/卸載完成時桿座組件會得到穩定地引導且不會產生不需要的運動。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以上方面和/或其它特征,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磁帶記錄機的磁帶裝載裝置,其包括桿座組件、導軌和移動防止單元。桿座組件沿走帶機構底盤運動,在磁帶裝載期間將磁帶從盒式磁帶中取出。導軌安裝在走帶機構底盤上,以便在磁帶裝載/卸載期間引導桿座組件的運動。在磁帶裝載/卸載期間以及當磁帶裝載完成時,移動防止單元防止桿座組件的移動。
走帶機構底盤包括主底盤和在磁帶裝載/卸載期間沿著主底盤滑動的子底盤。導軌包括分別安裝在主底盤和子底盤上的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通過子底盤的運動被相互鎖合在一起。
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被做成具有不同的厚度。移動防止單元包括一個形成在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中相對較薄的一個上的厚度補償裝置,從而使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之間的連接部分同高。
厚度補償裝置具有一個階梯部分,所述階梯部分是通過對固定導軌或移動導軌中任何相對較薄的一個的一部分進行至少一次彎曲到預定長度而形成的。
階梯部分具有與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之間的厚度差相同的長度。固定導軌與主底盤形成一個整體,且具有與主底盤相同的厚度。
固定導軌是通過對主底盤進行至少一次彎曲而形成的。移動導軌與子底盤形成一個整體,且具有與子底盤相同的厚度。
固定和移動導軌分別與主底盤和子底盤形成整體,且分別具有與主底盤和子底盤相同的厚度。子底盤被做成具有比主底盤較小的厚度。
在裝載/卸載磁帶期間,桿座組件受到擠壓,從而通過連接到其一側的連接部件而移動。移動防止單元具有一個限制連接部件移動的水平調整裝置,以使在保持相對于導軌的平行關系的同時連接部件可以移動桿座組件。
水平調整裝置具有從導軌凸出的第一凸塊,以便當磁帶裝載完成時與桿座組件的引導端相接觸。水平調整裝置具有在導軌和連接部件之間形成的第二凸塊。
第二凸塊從導軌的下表面向下凸出。第二凸塊通過模壓形成在導軌的一個面上。
通過參照附圖對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說明,將會本發明的以上目的和其它特征得到更加明顯和清楚地理解,其中圖1是顯示傳統磁帶記錄機的一種移動走帶機構的內部結構的透視圖;圖2是顯示傳統磁帶記錄機的另一種移動走帶機構的內部結構的透視圖;圖3是沿圖2中的III-III線剖開的剖視圖,其顯示了相互連接到一起的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圖4是顯示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磁帶記錄機的移動走帶機構的內部結構的透視圖;圖5是詳細顯示移動走帶機構的內部結構的透視圖,其圖5中的桿座組件處于裝載位置;圖6是沿圖5中IV-IV線剖開的剖視圖,其顯示了當裝載完成時的磁帶;和圖7是顯示固定導軌的外部結構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特定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在整個描述中,對于與以上圖1至3所描述的傳統磁帶記錄機具有相同結構和功能的同樣部件將通過相同的參考標號來引用,將不再進行說明。
參照圖4和5,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方式的磁帶記錄機的移動走帶機構300的磁帶裝載裝置包括主底盤310、子底盤320、桿座組件360、固定和移動導軌381和385、和移動防止單元391、392。當磁帶被裝載/卸載時,或當裝載/卸載完成時,移動防止單元391、392防止桿座組件移動,移動防止單元391、392的這種功能將在以下得到更詳細說明。
主底盤310形成移動走帶機構300的底面,且磁頭鼓130安裝在其上。固定導軌381與磁頭鼓座部分215做成一體。磁頭鼓座215是安裝磁頭鼓130的地方,是通過將主底盤310底面的一部分彎曲一預定的角度而形成的。固定導軌318的結構和功能將在以下得到更為詳細的說明。
子底盤320被可滑動地安裝在主底盤310上,并隨著磁帶(沒有示出)的裝載/卸載而作往復運動,以便相對于磁頭鼓130沿著主底盤310作前、后運動。
為了使磁帶記錄機做得盡可能地緊湊,主底盤310和子底盤320被分別做成具有不同的厚度。主底盤310被做成具有預定的足夠的厚度,以確保具有預定的足夠大小的強度來保護移動走帶機構300的內部部件。反之,沿著主底盤310移動的子底盤320被做成具有盡可能小的厚度,以使磁帶記錄機的重量能夠被減輕。在如圖6所示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主底盤310具有1mm或大約為1mm的厚度(a),子底盤320具有0.6mm或大約為0.6mm的厚度(b),以滿足以上所述的條件。主底盤310由一塊金屬板形成,子底盤320優選由一塊鋁板來制成。
桿座組件360沿著移動走帶機構300運動,從盒式磁帶(沒有示出)中取出磁帶,并將磁帶卷繞大約達到磁頭鼓130的外圓周的一半。隨著磁帶裝載的完成,桿座組件360被固定在裝載位置上,以使磁帶能夠再與磁頭鼓130緊密接觸的狀態下運行。在移動走帶機構300上安裝有一對桿座組件360,面對著磁頭鼓130的兩側。桿座組件360對中的每個都具有在移動走帶機構300上運動的底座部件361,至少有一個從底座部件361的上表面上凸出出來的桿部件363和/或一個滾輪部件365。桿座組件360還包括形成在底座部件361的底面上的子底座367(圖6)。當磁帶裝載完成時,子底座367的引導端與第一凸塊393相接觸,這將在以下進行更詳細的說明。附圖標號368表示一個由裝載馬達150驅動來移動底座部件361的連接部件。為了確保桿座組件360的平穩移動,連接部件368與固定和移動導軌381、385的下表面之間被隔開了一個預定的間隙G。
當桿座組件360隨著磁帶的裝載/卸載而移動時,固定和移動導軌381、385引導著桿座組件360。有一對固定導軌381和一對移動導軌385,每一對都形成在主底盤310和子底盤320上。固定導軌381和移動導軌385根據子底盤320基于磁帶的裝載/卸載沿主底盤310的移動而連接和斷開連接。在靠近固定導軌381和移動導軌385中央的地方,形成了用于使底座部件361沿著其滑動的第一和第二引導槽381a、385a(圖5)。
每個固定導軌381是通過切割主底盤310的一部分,并將切割部分至少向上彎曲一次而形成的。因此,固定導軌381形成與主底盤310相同的厚度。在此情況下,固定導軌381的下表面和主底盤310的底面之間的間隙大小,要使磁帶在朝著磁頭鼓130運動的桿座組件360的桿部件363和/或滾輪部件365的作用下可以與磁頭鼓130形成緊密接觸。
移動導軌385以與子底盤320相同的厚度與子底盤320做成一體。
根據以上所描述的結構,固定導軌381被做得比移動導軌385要厚。因此,在磁帶裝載期間,當固定導軌381和移動導軌385被連接起來而形成用于桿座組件360的移動軌道時,在連接部分上就形成了一個與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381、385之間的厚度差一樣厚的階梯部分(t;圖3)。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主底盤310被做成1mm或1mm左右的厚度(a),子底盤320被做成0.6mm或0.6mm左右的厚度(b),處于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381、385之間的連接部位的階梯部分的厚度(t)形成為0.4mm或0.4mm左右。
為了克服因處于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381、385之間的連接部位處的階梯部分的存在而造成的桿座組件360的移動障礙,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磁帶裝載裝置的移動防止單元還包括一個厚度補償裝置。根據本實施方式中的一種實施例,厚度補償裝置包括一個從固定導軌381或移動導軌385中的任何更薄一些的一個向下凸出的拉伸部分。厚度補償裝置從移動導軌385向下凸出。
移動防止單元(拉伸部分)391是通過將移動導軌385的一側彎曲和拉伸,即將第二導軌槽385a的內邊向下彎曲和拉伸至少一次而形成。這里,拉伸部分391的底面和移動導軌385的底面之間的距離(c),與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381、385之間的階梯部分的厚度(t,圖3)相同。根據圖6中所示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拉伸部分391的底面和移動導軌385的底面之間的距離(c)為0.4mm或大約0.4mm。移動導軌385的拉伸部分391的相對兩側之間的距離大致等于第一導軌槽381a的寬度(圖7)。為了保證拉伸部分391的空間,第二導軌槽385a被做得比第一導軌槽381a的厚度(w)要窄。
當如以上所述來形成拉伸部分391時,在磁帶裝載期間,桿座組件360可以沿著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381、385之間的連接部分平穩地移動。在以上所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拉伸部分391從移動導軌385的下表面向下凸出。然而,不能將這看成是限定性的。雖然沒有示出,如果主底盤310的底面到移動導軌385的底面的距離,與從主底盤310的底面到固定導軌381的底面的距離相同,拉伸部分391就從移動導軌385向上凸出。另外,雖然沒有示出,如果移動導軌385被做得比固定導軌381要厚,可以將拉伸部分形成在固定導軌381上。
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用于磁帶裝載裝置的運動防止單元(也可以稱為水平調整裝置392(圖4)),防止當磁帶裝載完成時由連接部件368和磁帶所引起的不希望的運動。在本發明的這種實施方式中,水平調整裝置392包括第一和第二凸塊393、395(見圖7)。
當磁帶的裝載完成時,第一凸塊393與桿座組件360而不是支承凸塊175(圖1)相接觸。第一凸塊393從固定導軌381向下凸出,以便與子底座367相接觸。另外,第一凸塊393優選與固定導軌381做成一體。例如,第一凸塊393可以在對主底盤310的沖壓操作時形成,以便通過模壓與固定導軌381做成一體。
在磁帶的裝載/卸載期間,或當磁帶裝載/卸載完成時,通過保持連接部件368和固定導軌381之間的間隙(G,圖6),第二凸塊395限制桿座組件360沿“B”方向(圖3)的移動。更具體地說,當磁帶裝載完成時,第二凸塊395限制當桿座組件360處于裝載位置時桿座組件360的向上移動。第二凸塊395從連接部件368的上表面,或從導軌381、385的下表面凸出出來。在后一種情況下,第二凸塊從固定導軌381或移動導軌385中任何一個的下表面凸出來,當磁帶裝載完成時,所述任何一個與連接部件368的上表面相對。第二凸塊的高度優選與移動間隙的高度(G)相同。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第二凸塊395通過模壓形成在固定導軌381的下表面上。第二凸塊395可以在對主底盤310的模壓操作時與固定導軌381做成一體。此外,第二凸塊395可以通過許多替代方法來形成,并具有各種形狀。
應該注意,第二凸塊395并不限于以上所描述的形式。第二凸塊395可以用于下述情況連接部件368和導軌381、385之間需要限定用于防止連接部件368和導軌381、385在桿座組件360的移動期間產生接觸的預定移動間隙(G)。因此,由于即使在桿座組件360的移動過程中連接部件368和導軌381、385之間也保持一個大致恒定的距離,也可以防止桿座組件360產生不需要的運動。
盡管已經結合可攜式攝像機對本發明的特定的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應該注意,本發明的這些實施方式也可以被用于磁帶記錄機,例如磁帶錄像機(VTR)和數字式錄音磁帶(DAT),兩者都具有移動走帶機構。
根據如以上所述的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方式,由于不同厚度而在固定和移動導軌381、385之間的連接部位形成的階梯部分(t,圖3)受到了限制,在磁帶裝載完成后的桿座組件360的不希望的運動也可以得到限制。
結果,在磁帶裝載期間桿座組件360會穩定地運動,且在磁帶裝載之后,磁帶的運轉能夠保持穩定。
特別是,在固定和移動導軌381、385分別與主底盤310和子底盤320做成一體的情況下,子底盤320的厚度可以更薄些,結果,磁帶記錄機也可以做得更緊湊。還有,因為無需相對于相對較薄的子底盤320來按比例地確定主底盤310的尺寸,磁帶記錄機的抗沖擊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保證。
盡管本發明的一些優選實施方式已經得到了描述,應當理解,對于所述領域內的技術人員而言,本發明不應被限定于所描述的優選實施方式,而是可以在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髓和范圍中進行各種變化和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磁帶記錄機的磁帶裝載裝置,其包括桿座組件,其在磁帶裝載期間沿走帶機構底盤運動以便從盒式磁帶中取出磁帶;導軌,其安裝在走帶機構底盤上,以便在磁帶裝載/卸載期間引導桿座組件的運動;和移動防止單元,其用于防止桿座組件的移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走帶機構底盤包括主底盤和在磁帶裝載/卸載期間沿主底盤滑動的子底盤;以及導軌包括分別安裝在主底盤和子底盤上的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以通過子底盤的運動相互鎖合在一起。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被做成具有不同的厚度,移動防止單元包括形成在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中任何相對較薄的一個上的厚度補償裝置,以使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之間的連接部分同高。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厚度補償裝置包括通過將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中任何相對較薄的一個上的一部分彎曲和拉伸至少一次到預定的長度而形成的拉伸部分。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拉伸部分具有與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之間的厚度差相同的長度。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導軌和主底盤做成一體,并與主底盤具有相同的厚度。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導軌是通過對主底盤的一部分進行至少一次彎曲而形成的。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移動導軌與子底盤做成一體,且具有與子底盤相同的厚度。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和移動導軌分別與主底盤和子底盤做成一體,且分別與主底盤和子底盤具有相同的厚度。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子底盤形成具有比主底盤厚度要薄的厚度。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磁帶的裝載/卸載期間,桿座組件受到擠壓,從而通過連接到其一側的連接部件而移動。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移動防止單元包括一個水平調整裝置,其用于在磁帶裝載/卸載期間以及當磁帶裝載完成后限制連接部件的移動,以使連接部件相對于導軌的底面能夠保持平行關系。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水平調整裝置包括從導軌凸出的第一凸塊,以便當磁帶裝載完成時與桿座組件的引導端相接觸。
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水平調整裝置包括形成在導軌和連接部件之間的第二凸塊。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凸塊從導軌的下表面向下凸出。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凸塊是通過模壓形成在導軌的表面上的。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走帶機構底盤包括主底盤和在磁帶裝載/卸載期間沿主底盤滑動的子底盤;以及導軌包括分別安裝在主底盤和子底盤上的固定導軌和移動導軌,以便通過子底盤的移動來相互鎖合。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凸塊從固定導軌或移動導軌中任何一個的下表面凸出來,當磁帶裝載完成時,所述任何一個與連接部件的上表面相對。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磁帶裝載裝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導軌是通過將主底盤的一部分彎曲而形成的。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磁帶記錄機的磁帶裝載裝置,其包括在磁帶裝載期間沿著走帶機構底盤移動并將磁帶從盒式磁帶中取出的桿座組件,安裝在走帶機構底盤上以便在磁帶裝載/卸載期間引導桿座組件運動的導軌,和在磁帶裝載/卸載期間以及當磁帶裝載完成時防止桿座組件移動的移動防止單元。
文檔編號G11B15/60GK1497569SQ20031010270
公開日2004年5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24日
發明者吳政協, 崔亨碩, 曹暎昊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